四川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16年试行版)

四川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16年试行版)
四川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16年试行版)

四川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2016

年试行版)

四川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序号一面积要求:三级甲等医院不少于200㎡,三级乙等医院不少于100㎡,二级甲等医院不少于70㎡,二级乙等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不少于40㎡,或年用血总量大于2万单位,使用面积不少于300㎡;1万—2万单位,使用面积不少于200㎡;1万单位以下,使用面积不少于150㎡。设置要求:1、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2、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有空间1 配置30分必要的清洁消毒设施。3、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4、物体表面及空气净化消毒效果符合WS/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5、如开展自体输血、输血治疗等工作,其卫生学应符合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卫生学Ⅳ类

环境的要求。功能分区:输血科:至少应设置血液入库前的血液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室、储血室、发血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值班室和资料保存室等。血库:至少设置血液处置室、贮血室、发血室和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资料室等。10 查房屋布局图并现场查看输血科缺1项扣2分,扣完为止血库缺1项扣3分,扣完为止10 查房屋布局图并现场查看1项不合格扣3分,扣完为止10 查房屋布局图并现场查看1、面积低于40㎡不得分;2、面积每少50㎡扣2分,扣完为止。考核内容基础条件标准分100 考核方法评分标准得分序号基本原则:考核内容输血医师及技师具有国家认可的卫生技术资质,上岗前须参加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1、输血科人员配置与床位数参考比例为1:100或按年用血总量1-3万单位,不低于8人;年用血总量大于3万单位,不低于14人,每增加1万单位增加1人,每增加一个执业地点

增加6人的标准配备。2、输血科根据需要设置输血技师、医师和护士岗位,相关人员应毕业于输血医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医学护理等专业。3、输血科主任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从事输血人员配技术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4、质量主管应具有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质量管理能力,从事输血专业工作8年以上,经质量管理培训,具备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5、技术主管应具临床输血专业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从事输血专业工作10年以上,经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临床输血专业检测能力及实践经验。6、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参加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及考核。7、新入职医、技、护人员应取得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方可执业。8、输血科工作人员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者障碍。标准分10 考核方法查医师、技师执业资格证书查岗前培训资料评分标准无相应执业资质和

未参加岗前培训从事输血工作,此项不得分。得分1、输血科工作人员配备比例不达标,每少1人扣2分;2、缺输血医师扣1分;3、输血科主任无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扣5分;从事输血技术工作不足5年扣5分;4、质量主管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不足查医院人事部门、科室相关文30 件、排班表以及相关人员执业证书、职称证书、培训记录等8年,扣2分;5、技术主管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不足10年,扣2分;6、输血科工作人员未参加岗位培训和考核,每人扣2分;7、新入职医、技、护人员未取得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每人扣5分,扣完为止;8、有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疾病或者障碍工作人员上岗的,每人扣5分,扣完为止。 2 置40分序号考核内容三级医院:2℃—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冰箱、2℃—8℃标本冰箱、血液低温操作台、样本混匀器、全/半自动配血系统、血小板保存箱、

溶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恒温水浴箱、设备配置热合机、显微镜、传真机、专用取血箱、计算机、录音电话、输血科自动温度监控系统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冰箱、2℃—8℃标本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溶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恒温水浴箱、显微镜、专用取血箱、计算机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分考核方法评分标准得分 3 30 现场查看设备,查设备管理相关资料1、三级医院每缺1项扣2分,扣完为止;2、三级医院每缺1项扣3分,扣完为止;30分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2℃—6℃储血专用冰箱、-20℃二能力与质量三级医院:输血科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Rh系统分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血型单特异性抗体鉴定、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新生儿溶血病试验、吸收实验、放散实验、血小板交叉配合实验、血小板抗体输血检测、

Rh阴性确诊实验、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有并能实施主要检测系统失控后的替代检测方案。。临床开展血液保护技术、回收式/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血浆置换和全血置换、等技术。技术水平4001、三级医院每缺1项扣5分,扣完为止;现场查看检验申请单、试剂、实验记录、方案、病历等相关资料2、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每缺1项扣分,扣完为止;3、无方案不得分,方案操作性不强酌情扣分;4、括号内项目为加分项,每项加分2分。 4 40分体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输血相关白细胞血序号输血4 技术水平40分考核内容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输血科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血型单特异性抗体筛查、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新生儿溶血病试验、吸收实验、放散实验。临床开展血液保护技术、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一、组织管理:成立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完成以

下职责:1、确定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2、制定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3、制定本机构临床用血计划,实行用血申请分级管理;4、建立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制度、定期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合理用血,对临床医生进行合理用血评价、公示、并用于用血权限的认定;输血5、建立用血管理评估与评价,内容至少包括:针对血液的来源和数量进行安全保障性评估;评价重点用血科室性标准与方法;评估术前贫血干预的有效方法;评估临床输血控制目标和管理措施的效果等;

6、建立临床输血规范化培训制度,内容至少包括: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输血、输血风险防范等相关知识;

7、建立新入职医师岗前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制度,将输血科纳入住院医师培训轮转科室;

8、对医护人员每年开展输血相关知识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并将输血考核纳入医师定期考核管理;

9、向公众宣传临床合理用血、无偿献血知

识;标准分考核方法评分标准得分查输血管理委员会相关文件、30 资料及记录,查输血科相关文件和记录1、未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未履行职责不得分;2、输血委员会履行职责每缺1项扣5分,扣完为止。 5 管理120分和用血模式;评价减少异体输血方案;评价自体输血适应序号作。

二、输血科管理:考核内容10、对全院输血管理定期总结分析,持续改进输血工标准分考核方法评分标准得分1、三级以上医院输血科按一级业务科室管理,二级以上医院设置独立的输血科;2、工作职责:(1)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等,制定输血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建立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应急用血预案;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等。输血5 管理120分(2)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

组,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

(3)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配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及处理;(4)建立并实施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包括用血计划制定,血液预定、血液入库、血液储存、血液发放及血液预警和调控等,应确保血液信息的溯源性;(5)依据血液保障原则确定常规储血量及安全储血量;(6)主动征求临床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管理工作;(7)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质量与安全管理,确保建立的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8)根据治疗的需要,开展治疗性血液成分分离、置换及细胞治疗,参与输血治疗会诊,指导临床合理用血不得分,其他管理文件缺1项扣3分,扣完为止;(2)未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扣3分,未建立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扣5分;(3)未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扣1分;未配

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扣2分;(4)无血液库存管理制度扣5分,缺1项扣2分;(5)无常规储血量及安全储血量设置,扣3分;(6)未定期对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分析,扣5分(7)未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未持续改进质量与安全管理,扣5分;(8)开展治疗性血液成分分离、置换及细胞治疗,参与输血治疗会诊,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每项加2分;

序号分项);考核内容(9)参与血液治疗新技术、开展临床输血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三、临床用血管理:1、建立并实施临床用血过程管理制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2、建立和实施输血前评估制度,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适应证评估,输血指证尚未明确时,以不输血为首选原则。3、建立并实施输血前知情告知制度,患者或其近亲属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4、建立并实施临

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5、建立输血标本采集制度及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6、建立并实施患者血液管理制度,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查规定。7、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包括:输血起止时间、血液成分及数量、患者脉搏、血压与体温等。8、建立并实施输血后评价制度,输血完毕后,须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入病历。9、建立并实施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管理、上报制度及流程,并详细记录,包括:发生时间、反应类型、临床表现、标准分考核方法(9)查相关记录。评分标准(9)未参与推广临床输血相关新技术、未开展临床输血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酌情扣分。得分1、无临床用血过程管理制度扣5分;2、无输血前评估制度扣2分;未进行输血适应证评估扣2分;

1、查相关制度及记录;

2、查相关制度和记录、抽查5份输血相关病历;

3、

查相关制度和记录,抽查5份输血相关病历;40 4、查相关制度和记录;5、查相关制度、流程及记录;6、查相关制度及病历;7、查相关制度、流程、病历及记录;8、查相关制度、病历及记录;9、查相关制度、病历及记录;

3、无输血前知情告知制度扣2分;未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扣2分;

4、无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扣2分;

5、无输血标本采集制度及流程不得分,未实施输血前核对制度扣10分;

6、无患者血液管理制度扣2分,未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测规定扣3分;

7、无输血过程质量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不得分;记录不全酌情扣分;

8、无输血后评价制度扣2分;未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扣2分,未将相关评价内容记录入病历扣2分;

9、无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扣2分;未记录扣2分,未分析扣2分,记录不全酌情扣分; 5 管理120分序号考核内容处理措施及转归等。10、建立并执行严重输血不良反应

处理上报制度及流程。输血11、建立并执行紧急抢救非同型配合型输注的制度和流程。12、主动征求输血科对临床用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临床用血水平。13、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规范化培训制度,内容至少包括: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输血、输血风险防范等相关知识。质量控制:1、建立并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包括:①质控品的技术规则定义。②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③实施质控的频次。质量④质控品检测数据的适当分析方法。⑤质控规则的选定。⑥试验有效性判断的标准。⑦失控的判定标准、调查分析、处理和相应记录。2、室内质量控制: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及实验室所开展的检测项目。

3、室间质量控制:ABO血型鉴定、RhD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及室间质评组织所开展的检测项目,参加频次按要求执行。设备管理:1、仪

器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输血业务工作的需要;2、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的确认、维护、保养、校准和持续标准分考核方法评分标准得分

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

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 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的内容有:科室总体医德医风、医疗安 全、职工的培训及再教育,医院以及科室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和科室业务管理水平、科室总体业务素质等: 一、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为准则,加强职工的道德品质教育,规范职工在医疗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促进科室医疗作风的转变,以此提高科室政治思想管理水平。 二、以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业务工作,以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己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 三、将职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作为科室全面发展的基础,促使科室在医疗行风和医疗技术素质方面得到根本地改善,力争五年之内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能达到百分之百。 四、把医院和科室的一切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到有章可循,使职工能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五、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及专业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严格的规范管理科室各项业务,促使科室的业务技术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六、通过质量管理,促进职工自学的自觉性,提高科室职工业务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整体水平,发挥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科室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科室质量控制目标的落实:由质控小组依照质控目标每月进行一次评价, 将评价结果和整改意见写出书面报告,科室根i据 质控评价报告做好下月工作的安排。质控小组每半年要作出书面小节,年终写出书面总结

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 质量控制目标和标准 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质控;依据总体管理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即:医德医风和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及考核评价。 一、政治思想: 1、政治学习: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必须积极地参加医院和科室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及政治活动。结合医院《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紧跟当前的形势,不断地用新时期的思想充实自己,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严格地约束、控制自己的医疗行为。因此,除特殊情况以外,政治活动、政治学习不得请假,不得缺席。 2、廉洁行医:严格地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医院的规章制度,不以医谋私,不吃、拿、卡、要,每个医务人员应具备高风亮节、自洁自爱的品质。 3、遵纪守法:要求职工能自觉的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一切行为以法为准则,人人争当遵纪守法的模范。 二、工作态度: 1、服务态度:要求对待患者和蔼可亲、不顶、不碰、语言文明、行为美。热情 接待每一个患者,做到接待热情、不推诿、释细心、耐心。 2、服务质量:输血科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还必须具备优良的服务质量;在业务工作中,应具备高度地责任心,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在输血业务工作中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力所能及的解决患者的具体困难,保质保量的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3、服从分配:积极主动地配合科室做好各项工作,服从科室分配,接受工作任务不讲个人条件,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科室分配的工作任务。

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与效果评价制度与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一、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 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 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 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 )”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划价缴费,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处方划价缴费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1管EDTA 抗凝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 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管理程序,规范室内质控操作流程,以便能够发现实验室常用试剂、耗材的质量问题及反应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补救措施,提供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性的证据,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管理。 3职责 3.1各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过程。 3.2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执行。 4工作程序 4.1质控品来源:商品化质控品、第三方实验室提供或实验室自制质控品。 4.2技术要求 4.2.1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应包括抗原阴性、阳性对照品和抗体阴性、阳性对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质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4.2.2自制质控品,必须经本实验室鉴定,获得明确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表达结果。排除冷凝集、自身抗体、异常蛋白干扰等情况。 4.3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 4.3.1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对照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于每次实验操作前进行检查,发现标本明显的颜色变化、溶血应放弃使用并更换新的质控品。 4.3.2自制质控品: 4.3.2.1抗凝全血标本:未经其他处理,参照红细胞保存期,使用前同样检查外观,排除溶血、细菌污染等情况。 4.3.2.2红细胞溶液:经盐水或其他缓冲液处理,一般当天使用。 4.3.2.3稀释后抗血清:4℃保存,根据需要量按月配置,使用前检查是否存在

4.4实施质控的频次:常规实验应该在每天实验开始前进行,实验中途更换试剂批号后应重做质控实验,特殊实验应在每次实验前进行。 4.5常规检测前将质控品于室温放置30分钟后使用,所用质控标本类型应与实验项目要求相一致,检测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资质,仪器设备及室内温度、环境均应相对固定。 4.6质控品选择基本要求:每次质控试验应至少选择一个阳性对照质控品,一个阴性对照质控品。质控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前需认真阅读《输血科血型血清学质控品在库状态登记表》,选择符合要求的质控品。 4.7过程控制 4.7.1 ABO、RhD血型鉴定 4.7.1.1一般选择2个质控标本。 4.7.1.2要求1个标本A型,1个标本B型。 4.7.1.3同时,两个标本RhD不同型,即一阴一阳。 4.7.2 不规则抗体筛查 4.7.2.1一般选择2个质控标本。 4.7.2.2一个不含有不规则抗体,一个含有已知其类型的不规则抗体。 4.7.2.3可以使用商品化质控品,也可以使用自制质控品,因为只使用血浆或血清便于保存,可以使用自制标化IgG抗D。 4.7.3交叉配血试验 4.7.3.1选择1个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质控标本作为受者。 4.7.3.2选择2个与受者ABO同型的质控标本作为供者,要求两个供者标本中,一个含有可与受者不规则抗体反应的抗原,另一个不含有可与受者不规则抗体反应的抗原。 4.7.3.3再选择2个与受者ABO血型不同型的质控标本作为供者(两个供者之间要求也不同型)。 4.7.3.4 5个标本直抗均为阴性。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协和医院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贯穿着输血的全过程,由于输血工作环节甚多、涉及面广、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问题或被忽略都会影响输血的质量与安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指导下,为加强对临床输血质量的管理,对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特制定本院的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确定环节质量关键控制点: 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将输血科日常工作内容和流程与临床输血工作视为一体,确 定对临床输血的最终质量有较大影响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点加以控制。 2)主要关键控制点: a)血液质控(血制品的质量):检查外观、复核ABO血型、传递与保存符合要求; b)仪器质控:建立仪器“状态卡”和档案,仪器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 c)试剂质控:新购入试剂验收入库记录,批间效价测定包括标准血清效价和亲和力的测试; d)配发血质控:血标本接受、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复核、血液发放的核对; e)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2、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1)室内质控: 每天对常规检测项目的试剂(抗A、B标准血清与ABO红细胞、抗D试剂、筛选细胞和凝胶卡、凝聚胺试剂)进行质量控制,观察其外观有无溶血、有无颗粒和沉淀,凝胶卡孔内凝胶是否有倾斜或干裂,并测试其反应性。如果失控,则查找失控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2)室间质评: a)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b)参加地区和全国EQA总结会议,学习质控有关文献、掌握质控学术动态(质控项目、质 控规则等) 3、建立系列质量文件:根据输血科的工作流程和环节质量控制点的内容,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编写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设立相应的质量记录。 4、建立输血核对制度:根据输血流程和环节,建立健全血液入库核对、受血者申请单和血样核对、交叉配血核对、发血核对、输血前床边核对等制度 5、建立临床输血记录和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在患者输血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输血记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登记制度。 6、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检测各输血指征,进行效果评价,决定下

输血质控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输血前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成活,而不会引起受血者的RBC发生破坏,使生命得到挽救,在检验医学中,输血前检验尤为重要,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在输血前检验的前、中、后各个环节均可能发生差错。因此操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定的血库知识和分析能力,从思想上重视输血前检验。 1、严格输血适应证,防止医患纠纷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传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感染引起的疾病。筛选献血者所涉及的血液检验项目,我国目前规定有:HBsAg、抗2HCV、抗2HIV、梅毒试验和ALT检查等。除了供血单位严格筛查献血者,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已成为临床检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受血者做输血前血液指标检测,有利于分清责任,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使一些无临床症状的携带者患者得到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另外,发现潜在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护理时,加强操作隔离保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输血既可用于治疗,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可抑制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使肿瘤复发率增高,因此除最小限度输血外,还应开展成分输血。成分输血能降低输血传播某些疾病的风险。要注意的是,由于检测方

法的局限性,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已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据报道,由于“窗口期”的存在,1996~1998年法国经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HBV、HCV和HIV存在的风险分别为1/220000、1/375000和1/350000(NAT分析)。Pillonel等调查法国1998~2000年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HBV、HCV、HIV和HTLV4种病毒总的残留风险为1/250000。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与适当输血,但应该以成分输血为主。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自身输血越来越多,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2、输血前检验血标本的重要性 | 血标本采集、运送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病人与实际病人是否一致,要准确无误。输血申请单须资料齐备,所用血标本要恰当地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状况,3d之后的标本,病人的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影响配血试验,病人所用的一些药物也影响配血试验,所以必须用3d之内采集的血标本做配血试验。抽血后立即在试管上贴好标签或条码,做好登记,防止血标本稀释、溶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逐项核对。按时做好贮血冰箱的温度记录和消毒工作。对停电情况应做出记录并及时处理,以防标本失效。 3、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验的常规项目,交叉配血的前提条件。做血型鉴定的标准血清应有批准生产文号、有效期内、并有购回后自

输血科质量管理小组岗位职责

Xxx人民医院输血科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一、质量监督员:xx 二、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1.质量监督员是忠诚的质量卫士,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服务临床”的质量观。坚持原则,密切联系群众,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积极主动,尽职守责,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熟练掌握输血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和制度,热爱并胜任本职工作。 2.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3.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与评价。 4.负责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资质、胜任工作的能力、工作状态、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对仪器、设备、衡器的状态、使用、维护、保养、校验、检定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6.负责对试剂、物料的验收、入库、保管及冰箱温度记录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7.负责对血样的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血液的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质量检查、标本及血袋的保留、冰箱温度记录、冰箱消毒记录等全过程,实行全程质量监督,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负责对实验方法、执行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9.负责监督检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10.负责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定期审核,评审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11.负责对科室各种记录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负责年终各种资料的审核与验收,验收合格,填写“验收合格单”,并将资料移交档案室保存。 12.负责科室内部和科室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 13.负责受血者和用血科室满意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统计结果上报科主任。 14.负责对实验室消毒情况、医疗废物消毒、毁形、处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 15.监督检查中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有建议暂停工作的权利,并及时向科主任或上级领导汇报,作好记录。 16.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质量管理专业会议和学术交流。 17.负责完成科主任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代码YLCSXY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总课时72 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22 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 任课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临床输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临床输供血检验的工作经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安全献血、血型检测技术、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技术、血液及成分制品的管理与运输、临床输血流程、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自体输血技术、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输血管理等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供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专业核心课程为《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与本学期的《血液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密切联系,为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献血者的招募、教育和动员,并能采集血液。 (2)能正确进行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 (3)能正确制备血液制品的。 (4)能够正确进行输血前血容性相关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自体输血。 (5)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2.知识目标 (1)具有采血、输血技术规范的基本知识; (2)知道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输血安全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3)知道临床输血基本条件的控制、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要求与操作。 3.态度目标 (1)具有高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1)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献血员的教育、动员、招募→献血员体检→血液采集→血型及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临床输血整个流程进行编排,在此基础上,对医疗卫生单位输血科(库)和中心血站工作环节与流程、工作任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在强化现代输血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检测技术的同时,也介绍了血液辐照等输血新技术的应用,力求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注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医教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门课程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之一,本门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适时以实例进行分析。学期中以学生见习为实践,使学生能真正将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范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

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流程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范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

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 年版) 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定义: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年度每千单位用血数之比。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计算公式: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 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1000 意义:反映临床用血服务能力的指标。评价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是否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和规模等相适应。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定义: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申请单数 ×100 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申请单总数 意义:反映《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定义:是指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

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数 ×100 同期接收的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 意义:是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血液 标本采集和检测的指标。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医疗机 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100 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的覆盖程度, 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日常质量管理的指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所参加 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百分 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100 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参加输血相容 性检测外部质量评价的情况,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 重要指标。

输血科质量管理

. 输成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模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用血由过去的单一模式(输全血),医院血库仅充当配血和发血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输血科的规范管理则是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分血) 院各科室的医学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新大楼的建成使用,输血科面临更艰巨的任务和责任,为配合临床也不断发展建设起来。1 建立并完善输血科的规章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完善和健全输血科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通过学习其他医院输血科的管理项。以下是部分制度和执行情模式,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院输血科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21 况。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1.1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的须经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意书》上签字。对一天用血量≥1600ml 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 1.2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九项的检查,即:乙肝五项、艾滋病、梅1.2.1 毒、丙肝、转氨酶。Rh(D)血型的检查。1.2.2凡输血患者必须做ABO血型正反定型、 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1.2.3 合时、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凡输血患者必须做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和凝聚胺配血试验。 1.2.4 1.3标本管理制度 天。74+21.3.1 患者标本和供血者配管应存放在℃冰箱内至少存放专业资料 .

对超出存放日期的血样标本进行定期无害化处理,并记录。 1.3.2 审核制度 1.4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检验单送交输血科时,输血科医务人员要同临床1.4.1 医护人员双方认真逐项核对。白班和夜班都实行一值班和二值班,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分别做实验,互相核1.4.2 对并签字。 1.4.3发血时输血科医务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要进行逐项核对。血液发放管理制度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5 1.5.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1.5.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1.5.2血袋有破损、漏血 1.5.5血浆中有明显汽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1.5.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 1.5.61.5.7 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1.5.8做以下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输血反应检查制度疑为溶血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1.6 核对检查: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1.6.1新采受血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Rh(D)血型。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 1.6.2ABO血型、Rh(D)血型,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ABO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血型、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时反)输血科人员要认真收集(登记 1.7输血传染病及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馈给血液中心及医院主管部门,不得漏项。如有血型偏型导致过期的、血袋破损、絮状等其他原因不能使用的血液,经科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1.8 主任签字,由专人做无害化报废处理。小时值班,保证临床输血的需要,严谨脱岗,标本随到随查,及时发血,上24 1.9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专业资料 . 下班当面交接班并写交班记录。新购试剂,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均需作比较试验。试剂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一、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第一遍:认真执行法规和规范确保输血工作安全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审核内容包括D 2.能够进行采血的人员是B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哪一天开始执行?C 4.《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四条规定:配血合格后,由C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6.手术室内负责实施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 血压等医疗技术的是A 第二遍: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 1.对于Rh(D)阴性血型患者申请输血时,如血站无同型血供应,可采用A 2.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钱串状形成为D 3.血液发出后,为方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 冰箱,至少E 4.盐水试管法交叉配血能检测出的抗体类型为B 5.医生申请贮存式自身输血时,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其血红蛋应C 6.输血申请单中经治医师填写的输血史和妊娠史的作用,提示注意下列哪项检测:A 第三遍:输血科质量管理 1.增加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动力是什么?D 2.血管到血管血液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体是B 3.输血严重危害的监测管理不包含B 4.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构成什么体系?A 5.输血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包括C 6.输血质量管理风险性的最重点是A 二、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一遍: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1.基因定型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2.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 3.对配血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B 4.以下哪一项不是判断ABO亚型的主要方法:D 5.对血型质控项目及实施描述错误的是:B 6.RhD新生儿与胎儿溶血病(HDFN)的致病过程机理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 第二遍:血友病治疗相关的输血及血液制品介绍 1.凝血因子Ⅰ是:A 2.B型血友病的病因为缺乏:D 3.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摄氏度下解冻后的白色絮状沉淀物:A 4.新鲜冰冻血浆治疗血友病的缺点是:C 5.关于血浆和冷沉淀病毒灭活说法错误的是:C 6.A型血友病的病因为缺乏:C 第三遍:HLA相关检测及质量控制 1.HLA配型时,要求DNA 260nm/280nm的光吸收比值为:B 2.PCR反应中如何减少引物二聚体的形成:D

临床用血质量指标(2019版)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 (2019年版) 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定义: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年度每千单位用血数之比。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计算公式: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1000) 意义:反映临床用血服务能力的指标。评价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是否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和规模等相适应。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定义: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申请单数÷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申请单总数]X100% 意义:反映《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定义:是指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数÷同期接收的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X100%

意义:是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血液标本采集和检测的指标。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 X100% 意义:反映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的覆盖程度,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日常质量管理的指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X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外部质量评价的情况,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重要指标。 六、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定义:单位时间内,每千输血人次中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计算公式:

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分析

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10T08:49:08.3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作者:梁建毛岩许斌孙秋影王琳[导读] 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范,样品标签是否准确等。③做好交叉配血的信息采集工作,认真填写报告单。 梁建毛岩许斌孙秋影王琳 (哈尔滨市血液中心150056) 【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 年10月本院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500份,其中男305例,女195例,有输血史患者42例,妊娠史患者107例,对其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用MGT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15例不合;DAT阳性7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进行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例,抗筛阳性者1例,既往输血史6例,妊娠史4例,研究中500例患者无一例输血安全事故。结论:临床上,输血的质量安全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须将检验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血源到使用,加强对血液的消毒和检验工作,以确保血液使用安全。 【关键词】血型实验室;输血安全;输血质量的检验控制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75-01 在医院常规的治疗与急救过程中,输血是医护人员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也有了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从输全血到输成分血,从替补性输血到治疗性输血,从血源性制品到生物技术制品[2]。人类血液成分存在个体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这使输血者和受血者有可能发生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同时输血的重要性和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等特点决定了临床输血检验和一般医学检验的很大不同,主要包括样本采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报告结果,都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必要的保障[3]。为了安全有效地保证临床输血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控制输血检验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对本院实行输血患者开展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收到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7 月~2014 年10 月本院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500份,其中男305 例,女195 例,有输血史患者42例,妊娠史患者107 例。 1.2 方法本次研究均采用某试剂公司提供的血型和微柱凝胶试验(MGT)配血系统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同时采用该公司的反应卡、抗筛谱细胞和手工凝聚胺法(MPT)所需要的试剂,进行配血检验常规操作,其中,放散试验严格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流程》。细胞处理用80万U青霉素溶入pH值9.8的巴比妥缓冲液12ml中。然后再加1mlO型红细胞,放置于室温1h后,用生理盐水洗涤保存于4℃恒温环境中。 2 结果 采用MGT 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15 例不合;DAT 阳性7 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进行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 例,抗筛阳性者1 例,既往输血史6 例,妊娠史4例。见表1。本次研究中500例患者无一例输血安全事故。 3 讨论 近些年,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推动了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无法替代,临床适应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临床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临床上,输血的质量安全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须将检验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血源到使用,加强对血液的消毒和检验工作,以确保血液使用安全。 3.1 输血检验中的质量控制临床上输血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性疾病,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4]。有效的输血检验前检查是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血前,献血者与献血单位须进行相关检查,我国规定的检查项目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试验和谷丙转氨酶(ALT)检查等,同时要登记献血者的详细信息,保证血液的质量。另外,还需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检查,检查其血液必要指标,严格控制输血适应证。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因为输血引发的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也可以诊断出潜在的传染源,及时给予治疗处理。 3.2 血型鉴定中质量控制通常血型鉴定的工作分为两部分:Rh血型鉴定与ABO血型。对ABO血型展开准确鉴定是展开下一步交叉配血工作的前提。检验ABO血型所需标准血清须具备国家批准的生产文号和购回后自我检定记录,也要保证血清在有效期内[5]。医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注意血清血球比,对于蛋白异常、慢性肝病等一些特殊的患者可以用洗涤红细胞进行鉴定。Rh 鉴定比ABO 系统鉴定更为复杂,会引发一系列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近些年,Rh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溶血现象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要规范Rh鉴定,保证血型鉴定的安全性。 3.3 交叉配血中的质量控制“交叉配血”是指所用方法可以成功检出与ABO不相容的、具有临床意义的、ABO 系统之外的抗体。临床上通过交叉配血,可以检测出ABO系统之外不规则抗体。所以,交叉配血实验是临床上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室中进行交叉配血时,必须严格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目前,凝聚胺技术[5]在很多医院的血库中得到常规应用。在交叉配血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①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液凝集与溶血现象,当遇到妊娠和有过输血史等患者时,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不规则的抗体检测;②交叉配血实验检查工作包括患者与供血者的样本是否发生混淆,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范,样品标签是否准确等。③做好交叉配血的信息采集工作,认真填写报告单。 综上所述,输血是临床上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输血检验的质量,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教祥.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探究.中外健康文摘,2014:(6):69-70.

输血科室内质控流程

输血科室内质控流程 一、目的:考察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和稳定。 二、原理:选择已知血浆和红细胞,标定其在不同检测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以及微柱凝胶等)中的阳性及阴性检测的结果。通过每天或每批与检测标本同等的检测以证明其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试剂、设备、检测程序、人员操作等)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限定的范围,证明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三、试剂组成: 1、AB型Rh阴性红细胞。 2、O型Rh阳性红细胞。 3、AB型血浆。 4、O型血浆。 检测项目: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抗体筛检、交叉配血 四、适用范围:试管法、凝聚胺法 五、检验方法: 1、确认:首次应用室内质控品时,应进行确认凝集强度试验。方法:重复检测两次或以上进行结果对照,确定本实验室对样品管检测的凝集强度,并以此为标准。 2、用微柱凝胶卡法做ABO正定型、RhD时,将红细胞直接稀释至相应的红细胞悬液浓度,进行分装后冷藏保存。 3、样本3含有弱D抗体,要稀释后才能用于反定型和抗体筛检。方法:首先对样本做倍比稀释,再与抗筛细胞进行检测,测出与其反应强度在1+的稀释比例,按比例稀释后应用,稀释后的血浆可分装后冷冻保存样本。

4直接分装后冷冻保存。 六、结果判定: 严格按照《医院输血科IQC检测反应记录单》各项内容进行填写,与“室内质控品的组成”绘出的反应格局表格进行对照,一致则表明此次室内质控通过,反之则为不通过。请查明原因后,方可开展常规工作。 七、注意事项: 1、本质控品只能用于输血相容性室内质控研究,不能作为试剂。 2、本质控品虽经检测并已对其进行病毒灭活,操作中仍应按照一般血液标准使用,注意防护措施。 3、本质控品最佳保存条件为2℃-8℃,使用完毕后立即放回冷藏室内。 4、使用本质控品,先在室温平衡10-15min,才可进行相关检测工作,如需混匀,应避免剧烈摇动。 5、红细胞质控品出现轻微溶血后,可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洗涤,重新悬浮后使用。 6、质控血清如出现浑浊或有沉淀物出现时,应进行适当离心,去除杂质,将上清液移至新的容器中。 7、如发生以下情况,请严禁使用 1)超过有效期限的质控品。 2)样品管已发生泄漏。 3)样品管标记无法识别。 4)红细胞样本已发生明显细胞污染,自身凝集等现象。 5)血浆样本已发生严重浑浊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