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皱整理

抗皱整理
抗皱整理

织物抗皱整理的发展与前景

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一个公司的老板两手分别握了一块布,然后轻轻的将其松开,一块布很轻松就回复到平整光滑的样子,而另一块皱巴巴的在那里挣扎着却怎么也不能变平整。于是他问他的员工:“怎样才能让这块布像它一样不皱呢?

他的这一问从此叩开了抗皱整理的大门……

抗皱的发展史

早在1918年约翰(John)发现了尿素-甲醛(简称UF脲醛),用尿素-甲醛等的初缩体和催化剂的溶液处理织物,经高温焙烘,初缩体在纤维上缩聚成热固性树脂,使织物具有抗皱和防缩的功能。这便是树脂整理。树脂整理对象主要是粘胶织物,因粘胶织物容易起皱变形,缩水率大,湿强力低,影响其服用性能。经防缩防皱整理后,可以明显地改进服用性能,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

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反应性树脂整理剂,如三聚氰胺-甲醛等,主要应用于棉织物。由于防缩抗皱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织物的干抗皱性,它虽然能使衣服在穿着时不易起皱,但织物的湿态抗皱性并无明显改善,经洗涤后存在明显的皱痕,仍需加以熨烫

由脲醛或氰醛整理的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整理织物在洗涤时,用次氯酸钠漂白会产生吸氯,生成氯胺,氯胺在热和潮湿条件下(如熨烫),很容易分解释出盐酸而脆损织物。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纤维迅速发展,以平整、快干、尺寸稳定、牢度好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市场。天然纤维一度走入低谷,为了与化学纤维相抗衡,于是便进入了以改善和提高天然纤维织物的湿回弹性为主要特征的抗皱整理阶段,即其整理效果并不因洗涤而消失,织物在穿着和洗涤后仍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不需要熨烫,这种整理称为洗可穿整理。洗可穿虽大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一些列问题,如抗皱整理棉织物的吸氯、泛黄和氯损。研究者也作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如用乙二醛衍生物作整理剂改善吸氯、泛黄;通过提高湿折皱回复角(即湿抗皱性)来改进免烫整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耐久压烫整理,即DP(Durable Press)整理或PP(Permanent Press)整理。一方面,织物的抗皱水平比洗可穿整理阶段又有所提高,即外观平整不起皱,尺寸稳定;另一方面,织物还有保持服装形态和褶裥定形的作用,如裤线和裙褶保持不变。但由于纯棉织物处理后强力下降严重,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耐久压烫整理主要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上。

由达到防缩抗皱要求,走向免烫(或洗可穿)和耐久压烫的洗可穿服装的发展,是整理织物的抗皱性逐步提高的过程,可以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的变化中明显表现出来。如未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20~130°,则防缩抗皱整理后折皱回复角可达200~220°,免烫整理后为240~280°,耐久压烫整理后为280~300°。按诸经验:织物整理后折皱回复角每提高20°,则织物断裂强力约相应下降7%;耐磨损性下降幅度可能要更大些,手感和吸湿性也有类似的恶化关系。这是由于抗皱性的提高是增加交联剂的施加所致之故。

20世纪80年以后,随着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浪潮的日益高涨,提出了从根本上

消除甲醛的要求,无甲醛整理剂应运而生。多元羧酸类整理剂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沿袭近百年的醚化交联体系改为酯化交联体系。当然无甲醛整理剂早已有之,如环氧类树脂、含硫化合物、乙二醛类树脂等。就多元酸而言,也早在60年代就有研究。由于多羧盐整理成本,浸轧液PH 值低的限制性、工艺的稳定性和废水的富磷等问题,多羧酸免烫整理也只是吹来了一阵清醒的无甲醛整理的轻风,尚未能动摇低甲醛整理的基业。

现在市场上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过呈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棉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虽然人们对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进行改性或通过加入甲醛捕捉剂来降低甲醛的释放量,但还是不能彻底地消除甲醛的释放,所以为了彻底消除抗皱整理后棉织物上的甲醛,很多研究者开始研究多元酸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

现代抗皱整理

二十一世纪以来,免烫整理由于适应市场需求,要开发高支薄型衬衫面料,在传统轧烘焙工艺基础上,陆续开发一些新工艺技术。

(一)潮交联

潮交联是纤维素纤维在部分膨化状态(即织物上含有一定水份的情况)下,低温时免烫整理剂与纤维素发生交联反应的整理工艺。潮交联工艺能赋予棉织物较好湿抗皱性,中等水平的干抗皱性,而其免烫等级较高;同时,整理后耐磨性和强力损伤较少,近年来在衬衫面料等薄型高端产品方面的应用,已受到业界同仁们的青睐。但潮交联有工艺流程长,生产效率低(间歇式),工艺难以控制等方面的缺点。由于潮交联工艺生产中应用日益增多,一种连续化新工艺也已问世。

(二)温和(或低温)焙烘工艺

温和焙烘工艺,最早是作为前(予)焙烘耐久压烫(PP)整理工艺的一种改良工艺,目的是改善传统工艺的高温焙烘时纤维在干瘪状态下交联,以祈改进交联的分布和提高湿抗皱性,其主要原理采用较强的催化剂,从而使交联能在较低温度(一般为100~120℃,不超过130℃)下完成。目前,此工艺己成功地用于高档薄型全棉免烫衬衫面料和床上用纺织品生产,并有人认为:温和焙烘工艺可能是取代潮交联工艺最有力的侯选对象。著名的巴斯夫公司还以“Advanced Pe rformanes Finishing”(简称AP粘理工艺)申请了专利。温和焙烘工艺的工艺流程和所用设备与常规传统轧烘焙完全一样,只是工艺技术参数不同而已。

据称:是干交联达到了潮交联整理效果的途径,其优点如下:(1)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控制容易;(2)良好的干/湿折皱同复性和耐洗的W&W性能;(3)手感舒适柔软:(4)强力损伤较小:(5)织物的释放甲醛达到环保要求(<75ppm):(6)织物泛黄比传统干交联低:(7)似乎对所有的染料和萤光增白剂无明显影响。

(三)轧烘焙

经过数十年来不断改进,吸氯泛黄和氯损问题已解决,释放甲醉量达到环保标准要求已不成问题。只有要获得一定免烫性能必须付出一定程度的强力和耐磨性能的下降,尚无妥然的补偿法。尽管在正常情况下,其中大部分是交联造成的强力损伤是暂时性的,而小部分可能是高温和酸性造成的永久性损伤。试穿结果表明:免烫整理棉织物在服用和洗涤过程中,抗皱性会逐渐地有所下降的,但同时强力会逐步上升:经若干次洗涤后,甚至可能超过经同样穿着的未整理的棉织物。求实证明,正常免烫整理棉织物不会影响实际穿着性能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降低免烫整理的强力损伤和提高耐磨性仍是化学整理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的目标。2005年美国棉花公司称:用一种新方法生产的棉耐久压烫整理产品“强韧棉”(Tough Cotton),其特点是织物更坚牢、更耐使用,引起世界同仁的关注。按介绍其工艺流程为传统的轧烘焙工艺,仅其浸轧液组成与传统浸轧液不同。

抗皱整理自发明以来,一直是与交联剂的品种开发结伴同行的,而纺织化学整理的科研人员是始终不渝地寻找更合适的交联剂和建立它们与纤维素纤维最优化的处理条件,以祈获得更好的抗皱性能;同时,不遗余力也选用精细化工产品的柔软剂、润滑剂、弹性体等作为抗皱整理的添加剂,来增进整理效果和清除一些不良的副作用,诸如手感粗糙、强力和耐磨性下降等弊端,不断提高防皱整理织物的实物水平。

我们会在抗皱整理的路上越走越远……

织物防缩整理

第十章防缩整理 第一节概述 经过染整加工的干燥织物,如果在松驰状态下再被水润湿时,往往会发生明显的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缩水。其缩水程度通常用缩 水率来表示: 1、缩水率 指织物按规定方法洗涤前后的径向或纬向的长度差,占洗涤前长度的百分率。 2、毡缩 对于羊毛织物,除了具有一般的缩水现象外,在一定条件下洗涤时,由于机械作用纤维会产生特殊的蠕动而相互纠缠,并使织物缩成紧密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毡缩。此时,通常用面积收缩百分率来表示。 由于纤维性能上的差异,因此不同纤维的织物其缩水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如: ①毛织物:在洗涤时除了具有较大的初次收缩外,而且经多次洗涤后,还会继续发生很大的后续收缩; ②棉、麻织物:一般初次收缩较大,但其后续收缩较低; ③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由于经过热定型加工,外加其吸湿性能较低,缩水问题不如棉、麻织物那样严重; ④粘胶织物:除了具有一般的缩水现象外,有时还易发生毡缩现象; 关于织物的收缩,除了纤维本身发生收缩外,还与纱和织物的组织结构及加工过程有关。 第二节织物收水机理 织物的缩水,主要是径向缩水较为严重,这与织物在染整加工中径向常处于紧张状态,干燥后织物中的纤维存在内应力有关。棉布的缩水率有时可高达10%。为了弄清棉布的缩水机理,必须分析纤维、纱线和织物在水中的尺寸的变化情况。 一、纤维在水中的尺寸变化 对纺织纤维而言,吸湿后溶胀,并呈现各向异性即长度和直径 的变化率相差较大。 无“干燥定型”形变纤维润湿后的尺寸变化情况如下: 由实验结果可知:润湿后纤维的长度和直径都是增长的。

二、纱在水中的尺寸变化情况 纱线润湿时,主要表现为纱线的溶胀和长度的收缩,同时也伴有应力松弛。当纱线处于自由状态时,纤维吸湿导致纤维直径的增大,纤维必然要调整其在纱线中的位置和姿态来适应变化。 由实验结果可知:对于中等捻系数的棉纱,在水中的收缩率一般为1-2%左右。 因此,对于缩水率较大的棉织物的收缩,必然与织物的组织结构有关。 三、织物在水中的尺寸变化 织物是由径、纬纱交织而成,当织物润湿后,由于其结构的变化而导致织物收缩:其示意图如右所示: 当织物润湿后,纱的直径变大,如果纬纱仍要保持润湿前的间距,那径纱势必要发生一定伸长才能满足。而实际情况是经染整加工后径纱本身就有缩短的趋势,唯一的可能是纬纱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导致织物径向长度的缩短即织缩增加。 综上所述:对棉织物缩水影响最大的是织物的织缩,其次是纱线长度的收缩,而纤维长度的收缩影响最小。 三、防缩整理方法 一、松驰织物结构的整理 最常用的是机械预缩整理,主要是解决径向缩水问题。 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预缩整理,使织物的纬密和径向织缩预先增加到一定程度,即织物具有松驰结构,来降低成品的缩水率。

纺织品抗皱性能的发展沿革

纺织品抗皱性能的发展沿革 前言 抗皱性是指纺织品在服用过程中,经多次洗涤仍可保持满意的尺寸稳定性、平整度和接缝外观。抗皱纺织品是指经5次循环洗涤干燥后仍具有抗皱性能的纺织品。纤维素纤维织物特别是棉纤维织物,具有很多优良性能,但是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 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以模仿毛织物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抗皱整理。 棉纤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它有很多优良的服用穿着性能,如大多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性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棉织物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弹性差、易起皱、易缩水、易受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起皱,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需要经常熨烫,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穿天然纤维做的衣服,为了克服全棉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的易起皱,洗后需要熨烫的缺陷,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成为极其重要的后整理加工工艺。目前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棉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越来越多的转向无甲醛整理剂的研究,因此传统的抗皱整理剂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1.棉织物的抗皱发展历史 自1926年英国申请第一个织物防皱防缩整理专利至今己有大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织物免烫整理的几个阶段。 1.1防缩抗皱整理 早在1928年,Foulds.R.P.等人就用水溶性尿醛、酚醛树脂处理棉织物以提高其抗皱性能。由于当时用的是热固性预缩树脂,不能进入纤维内部,只是沉积在纤维和纤维之间形成表面树脂,所以手感很差。最初只是应用于粘胶纤维,到了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反应性树脂整理剂,如三聚氰胺/醛和环亚乙基脉/醛等,主要应用于棉织物。由于防缩抗皱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织物的干抗皱性,它虽然能使衣服在穿着时不易起皱,但织物的湿态抗皱性并无明显改善,经洗涤后存在明显的皱痕,仍需加以熨烫。 1.2洗可穿整理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纤维迅速发展,以平整、快干、尺寸稳定、牢度好等优点迅性能,不需要熨烫,这种整理称为洗可穿整理(Wash and Wear)。 1.3耐久压烫整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耐久压烫整理,即DP(Durable Press)整理或PP(Permanent Press)整理。一方面,织物的抗皱水平比洗可穿整理阶段又有所提高,即外观平整不起皱,尺寸稳定;另一方面,织物还有保持服装形态和褶裥定形的作用,如裤线和裙褶保持不变。但由于纯棉织物处理后强力下降严重,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耐久压烫整理主要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上。 1.4低甲醛整理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1引言 防皱整理最早是用于对纤维素纤维的加工。纤维素纤维特别是棉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但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以模仿毛织品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折皱整理。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的衡量方法很多,例如取一定尺寸的矩形布条,使之对折,并用重锤压一定时间,然后去压,并设法使折缝两侧的一-翼与地面保持垂直,待回复一定时间后,测定折缝两翼间的夹角,称为折皱角或回复角,也有用回复角或两翼间最大距离对180°,或试样原长的百分率来表示织物的防皱性,称为回复度。织物的回复角越接近180°或两翼间的距离越接近试样原长,防皱性越好。 由于合成纤维的迅速发展,在衣用织物中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除了具有洗后不易起皱的特性外,对经一定温度压烫后的服装所产生的折缝,也不会因为洗涤而消失。为了使棉织物能具有合成纤维织物的这种优良性能,于是在防皱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棉织物免烫(或称“洗可穿”)和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天然蛋白质纤维如蚕丝和羊毛织物的弹性,虽然都比纤维素织物优良很多,但是与合成纤维的织物相比,不论是真丝织物还是羊毛织物在湿弹性和耐久定型性能,以及湿、热条件下的防皱性都不如合成纤维。因此,近20年来,对真丝织物的免烫整理和羊毛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2折皱形成的原因 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形成。纤维的弯曲可看作与直棒的弯曲一样,中心区域不受影响,外层受到拉伸,而内层受到压缩。纤维内个区域,随所受应力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变形。拉应力和压应力的方向相反,但导致纤维中基本结构单元的变化是相似的。当外力除去后,随纤维的品种,外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程度的回复。经过研究发现纤维从弯曲状态中的回复性能,与它的拉伸回复性能有这某种对应关系。 织物的防皱性高低,便可近似地以纤维的拉伸应力-应变性能来衡量,而纤维的应力-应变性能,则与纤维的化学结构和超分子结构有关,也就是说,织物的防皱性主要决定于纤维的本性。当然纤维的其他因素如长度、细度、卷曲度等,以及纱线和

棉针织物的防缩

针织物整理的目的是发挥针织物或给予针织物以新的性能,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根据加工的性质,可将整理工艺分为二大类:一类为物理机械整理、防缩、起绒、热定型。另一类为化学整理如树脂整理,特殊整理。 一、棉织物的防缩整理 1、棉针织物缩水:在染整加工中,织物受到拉伸积累形变。如果用这种积累形变的针织坯布缝制成衣,则一经水洗,织物积累的形变,就要回缩,就会发生不合比例的尺寸改变。 1.1 为了避免棉针织物缩水,可设想有两个途径 a、理想流程:理布→缝头→常温溢流机染色→松式烘干机(无张力)→长规程(十节)开幅定型→无张力打卷机(或落布折叠包装) b、强迫回缩:润湿的织物受到振荡,施加相反的力,强迫织物回缩,才能使织物线圈恢复到理想的空间结构。达到稳定产状态,然后维持这一状态进行烘干使之固定下来。实验得知:回潮4% 细罗纹针织物在室温振动25分钟。其收缩率仅为可回缩量的8%,而100%浸湿后在热空气中,振动20分钟,再室温振动5分钟,则回缩率可达67%。 2、防缩工艺及设备 2.1 防缩工艺1:热定型防缩法,棉针织物不能采用。 2.2 防缩工艺2:棉纤维浓碱液和张力下可进行重整排列,以稳定其尺寸即所谓丝光处理。 2.3 机械防缩法:利用专门设备强迫织物预先回缩的方法。 a、机械防缩设备:按纵向强迫回缩的预缩机; 按横向伸展预缩机 b、超喂工艺:超喂湿扩幅,超喂烘干 超喂预缩,超喂定型

二、棉针织物的缩水率问题 1、缩水率的测定 1.1 掌握织物缩水率的测试方法及了解织物收缩原因。 1.2 仪器:水箱 M988型织物缩机,针织物2±R,量尺、缝线、铅笔。 1.3 实验程序(晾干缩水率) a、仪器与工具:M988型织物缩水机,转速500±20r/min 容量为40L,量尺。 b、试验条件:试液为清水,温度为45±2℃,浴比1:50。试验时间:棉和合纤织物为30分钟。 + + + + + + + + + c、试样准备:取样,需经热定型后24h,距布端2-5米处,数量不得少于2块。每块试样的尺寸为70cm×幅宽的 1/2试样标记:试样沿纵向或横向各量取之处,纵向量50cm,横向量全幅(开幅织物离边10cm,幅宽在1米以上的离布边20cm。圆筒织物离边5cm,用划粉或铅笔对正线圈画好十字记号,并用棉线沿标记,精细缝纫并记录缩水前的纵横向尺寸。 d、操作步骤:① 在缩水机内加入45℃热水,搅拌25-30min,脱水3-5分钟,沿布边平幅悬挂,室内同时用手轻轻拍平,消除皱纹。 ② 计算术平均值 ③ 缩水率= 缩前平均值-缩后平均值 缩前平均值 1.4 缩水率类别:平晾、悬挂滴水及滚筒干燥法。 1.5 经验公式:设定前横向门幅:L 要求缩水率:d%

棉防皱整理一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一 2 1、了解电花、轧花整理及其设备和工艺2、了解防皱的原理 3、掌握整理的工艺及处方中各助剂作用 重点:1、电花、轧花的设备及工艺 2、防皱浆液组成及作用。 难点同上 讲授、提问

(三)电光轧光工艺与设备 (四)轧花整理的工艺与设备 防皱整理 一、防皱整理原理 1、沉积论 2、交链论 二、工艺概述 (一)整理剂在织物上的形式 (二)工艺 (三)浸轧防皱整理液 (四)预烘、拉幅 (五)焙烘 (六)后处理 (七)拉幅 1、什么叫电光轧光和轧花整理 2、防皱整理有哪些原理? 3、防皱整理液由哪些物质组成,分别什么作用?4、防皱整理有哪些步骤?

第一课时 复习:增白、轧光整理 (三)电光轧光工艺与设备 1、含义:在织物表面轧压上大量的平行斜线,使织物表面呈现好似是用大量平行纤维组成的假象,从而大提高织物的光泽。 2、设备 电光轧光机 组成:一只软辊和一只电光辊组成 3、适用:贡缎织物,高支纱平布 4、工艺:P122 (四)轧花整理的工艺与设备 1、含义:利用纤维的可塑性,以刻有花纹的轧辊轧压织物使之产生凹凸花纹效果的整理过程,又称轧纹整理。 2、适用:经纬强度较好的平纹织物以及其他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等织物的加工。 3、设备组成:一对硬、软轧辊 4、工艺:P123 5、与树脂整理同时进行,以达到耐久性轧花整理。 例:P123 6、另一方法: 拷花:硬辊:凹纹铜辊 软辊:表面平整的高弹性橡胶辊

第三节棉织物的防皱(树脂)整理 概述:开始于1919年,英,甲醛处理 一、防皱整理原理 (一)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 纤维内部的结构单元发生了结构重排,产生了新的结构例纤维素分子上有很多极性基团,在纤维素分子发生相对移动后,很容易在新的位置上形成新的结合。 (二)防皱原理 含义:P124 1、沉积论 树脂扩散后沉积于纤维中,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从而提高纤维的搞形变能力(分子间力) 2、交链论 防皱剂与纤维形成共价键(化学键力) 防皱作用的层次分:1)提高抗形变能力 2)提高弹性回复力 3)降低形成新结构的能力 二、防皱整理工艺概述 (一)整理剂在织物上的形式 1、外施型整理 2、内施型整理:防皱、防缩、免烫 第二课时

防缩处理

防缩整理 第一节引言 经过染整加工后已干燥的织物,如果在松弛状态下再被水润湿时,往往会发生比较明显的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缩水。通常以织物按规定方法洗涤前后的经向或纬向的长度差,占洗涤前长度的百分率,来表示该织物的经向或纬向缩水率。若用尺寸尚未稳定(也称为具有潜在收缩)的织物做成服装,经过洗涤,由于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会导致服装变形和走样,给使用者带来不少的困难和损失。因此,织物的缩水现象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 有些织物,除了有一般的缩水现象外,在一定的条件下洗涤时,由于机械作用,纤维会产生特殊的蠕动而相互纠缠,并使织物缩成紧密状态,这种收缩称为毡缩,通常可以面积变化的百分率来表示。 不同纤维制成的织物,它们的收缩情况不完全相同。例如,某些毛织物不但在初次洗涤中,具有较大的收缩(称为初次收缩),而且,经过多次洗涤后,还会继续发生很大的收缩(称为后续收缩)。棉和麻纤维织物的初次收缩虽然有时较大,但它们的后续收缩都不很高。这些现象反映了不同纤维织物的收缩机理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可能是由于缩水和毡缩这两方面的因素所造成,也有的可能是其中之一。羊毛织物除了具有一般的缩水现象外,还容易生毡缩,粘胶纤维织物也发现有类似的现象,纤维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纺织物,经过热定型后,其缩水问题远不如纯纤维素纤维织物严重,这是由于大部分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较低的缘故。此外,即使是由相同的纤维制成的织物,它们的收缩情况还与纱和织物的结构以及织物经过的加工过程有关。 本章主要讨论纤维素纤维织物缩水的机理和防缩整理方法以及毛织物的防毡缩整理。 第二节织物缩水机理 织物的缩水问题,通常是经向缩水较为严重。这主要与它们在染整加工过程中,经向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有关。 棉织物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纤维和纱(线)受到拉伸,特别在潮湿条件下,更易发生伸长,如果维持这种拉伸状态进行干燥,该状态就会被暂时定型,导致“干燥定型”形变,而存在着内应力。当这种织物再度润湿时,由于内应力松弛,使纤维和纱(线)的长度缩短,而构成织物缩水。但是根据对棉织物的伸长率和缩水率的测定,发现它们之间并无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发现织物中具有正常捻度纱的缩水率很少超过2%,而棉布的缩水率有时却可高达10%。显然,仅从纤维和纱的内应力松弛并不能说明棉布的缩水现象。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棉布的缩水机理,就有必要分析纤维、纱和织物在水中尺寸变化的情况。 棉纤维吸湿以后的溶胀异向性,已为大家所熟知,如果纤维中无内应力,即不具有“干燥定型”形变时,长度非但不会缩短,相反还要增长一些。那么,如果纤维中存在着“干燥定型"形变,润湿后,长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表2—2列举了具有不同“干燥定型”形变的棉纤维,在再度润湿和干燥后的长度收缩情况。可以看出“干燥定型”形变大的纤维,在再度润湿后的长度收缩也较多,但形变并不能全部消失。因此,可以认为,纤维长度的收缩可能是引起织物和纱(线)收缩的部分原因。同时必须指出,当棉纤维被拉伸7~8%时,实际上已接近其断裂延伸度,所以,只有当织物被拉伸到近乎断裂时,纤维才能产生如表2-2所示的收缩。通常认为织物被拉伸时,首先是织物受到拉伸,其次是纱,最后在近乎断裂负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纤维被拉伸的现象。因此,棉织物缩水率中,由于这种纤维内应力松弛而引起的收缩部分,通常不超过l~2%。 纱(线)是由纤维通过加捻绕纱轴排列而成,它在水中的尺寸变化,除了与纤维的本性有

(修改)实验七、八 棉织物防皱整理及性能测试

实验七、八棉织物防皱整理及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防皱整理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 2、掌握织物褶皱恢复性能测试及断裂强力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防皱整理是指用适量的防皱整理剂处理织物后,经过焙烘,使织物的抗皱、手感、防缩、免烫等性能有很大提高的一种整理方法。 防皱整理的原理目前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树脂沉积论,一种是树脂交链论。沉积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的内部形成网状结构,树脂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改变纤维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移动性。交链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之间产生共价交链,使纤维在形变过程中,因氢键拆散而导致的蠕变和永久变形减少,使织物回复性能提高。 在防皱整理过程中,为了使树脂能迅速和纤维发生必要的反应,在工作液中还需添加适量的酸性催化剂(如氯化镁)或具有协同效应的混合催化剂(如氯化镁和柠檬酸)。 防皱整理工艺一般分四个阶段,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其中焙烘是关键阶段。因交链反应或树脂沉积是在此阶段完成,所以必须严格控制焙烘条件,否则直接影响防皱整理效果。 防皱整理效果可用折皱恢复性、断裂强力来评定。因为有些织物经防皱整理后,虽然恢复性(弹性)提高了,但是强力有所下降。所以制订工艺时必须两者兼顾。 三、实验材料、化学品及仪器 实验材料:漂白棉布2块 化学试剂:EFR超低甲醛树脂、氯化镁(工业品)、渗透剂JFC 仪器设备:烧杯(1000mL)、量筒(100mL)、搪瓷盘、电子天平、轧车、热定型机、烘箱、YG(B)541D-Ⅱ全自动数字式织物褶皱弹性仪、H-10K-L万能材料试验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浸轧液配制 处方:HA-EFR(含固量40%)100g/l 六水氯化镁20 g/l 渗透剂JFC 2 g/l 2、工艺流程: 二浸二轧(室温、轧液率70%,)→烘干(80℃)→焙烘(160℃,2.5min)→试样留作防皱效果测试用。 3、实验操作: 按要求分别计算各化学品用量,称重后置于两只烧杯内,加水配成所需工作液,充分搅匀后,放入试样,浸透浸湿后(3-5min),照工艺流程做。 4、注意事项: (1)织物必须以经向进入轧车。浸轧时布面要平整,不能有折皱(若布面有折皱可事先熨平)(2)烘干、焙烘过程中应防止水滴进入布面,并要保持布面平整,千万不要折皱,否则影响折皱恢复角测试。

棉织物的抗皱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论文 论文题目:棉织物的防皱整理探讨与研究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0(3)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习智华

摘要 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它们也存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故在穿着过程中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人们通过对棉织物进行树脂(特殊的高分子预聚体)整理后,提高其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从而提高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 首先本文介绍了抗皱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抗皱整理剂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其次本文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以及棉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发现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棉织物中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应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缺少约束力恢复而产生折皱。具体原因为纤维素分子受较大外力作用后纤维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导致原来的氢键断裂,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起难以回复的新的氢键系统,使纤维或织物的形变得不到恢复而造成的,从而得到棉织物织物的抗皱作用主要是依靠纤维素分子上大量的反应性基团与整理剂交联,限制了结构单元之问的相对位移得到的。最后本文重点以酰胺-甲醛类的整理剂为例研究了其整理工艺参数。 关键词:棉织物;抗皱性能;相对位移;整理剂;发展趋势

目录 1. 概述 (1) 1.1 防皱整理发展过程 (1) 1.2 防皱整理的发展方向 (2) 1.2.1 减少纯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强力损失过大的问题 (2) 1.2.2 解决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存在的氯损及甲醛污染问 (2) 1.2.3 研究适当的催化剂,缩短焙烘时间、提高交联效率 (2) 1.3 防皱整理效果的评定 (2) 2. 织物防皱的原理 (3) 2.1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理 (3) 2.2 织物的防皱原理 (3) 2.2.1 防皱原理 (3) 2.2.2 干湿防皱性能 (3) 3. 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防皱整理 (4) 3.1 整理剂的结构及名称 (4) 3.2 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的反应 (5) 3.3 防皱整理的工艺 (6) 3.3.1 工艺流程 (6) 3.3.2 整理液组成 (6) 3.3.3 整理液中各组分的主要作用 (6) 3.3.4 工艺条件分析 (7) 4. 其它整理方法 (8) 4.1 免烫整理 (8) 4.1.1 免烫整理概况 (8) 4.1.2 免烫整理方法 (8) 4.2 耐久压烫整理 (9) 5. 防皱整理后纺织品的质量 (9) 5.1 主要服用机械性能 (9) 5.2 整理品的耐洗性 (10) 6. 参考文献 (11)

抗皱整理

织物抗皱整理的发展与前景 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一个公司的老板两手分别握了一块布,然后轻轻的将其松开,一块布很轻松就回复到平整光滑的样子,而另一块皱巴巴的在那里挣扎着却怎么也不能变平整。于是他问他的员工:“怎样才能让这块布像它一样不皱呢? 他的这一问从此叩开了抗皱整理的大门…… 抗皱的发展史 早在1918年约翰(John)发现了尿素-甲醛(简称UF脲醛),用尿素-甲醛等的初缩体和催化剂的溶液处理织物,经高温焙烘,初缩体在纤维上缩聚成热固性树脂,使织物具有抗皱和防缩的功能。这便是树脂整理。树脂整理对象主要是粘胶织物,因粘胶织物容易起皱变形,缩水率大,湿强力低,影响其服用性能。经防缩防皱整理后,可以明显地改进服用性能,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 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反应性树脂整理剂,如三聚氰胺-甲醛等,主要应用于棉织物。由于防缩抗皱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织物的干抗皱性,它虽然能使衣服在穿着时不易起皱,但织物的湿态抗皱性并无明显改善,经洗涤后存在明显的皱痕,仍需加以熨烫 由脲醛或氰醛整理的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整理织物在洗涤时,用次氯酸钠漂白会产生吸氯,生成氯胺,氯胺在热和潮湿条件下(如熨烫),很容易分解释出盐酸而脆损织物。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纤维迅速发展,以平整、快干、尺寸稳定、牢度好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市场。天然纤维一度走入低谷,为了与化学纤维相抗衡,于是便进入了以改善和提高天然纤维织物的湿回弹性为主要特征的抗皱整理阶段,即其整理效果并不因洗涤而消失,织物在穿着和洗涤后仍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不需要熨烫,这种整理称为洗可穿整理。洗可穿虽大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一些列问题,如抗皱整理棉织物的吸氯、泛黄和氯损。研究者也作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如用乙二醛衍生物作整理剂改善吸氯、泛黄;通过提高湿折皱回复角(即湿抗皱性)来改进免烫整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耐久压烫整理,即DP(Durable Press)整理或PP(Permanent Press)整理。一方面,织物的抗皱水平比洗可穿整理阶段又有所提高,即外观平整不起皱,尺寸稳定;另一方面,织物还有保持服装形态和褶裥定形的作用,如裤线和裙褶保持不变。但由于纯棉织物处理后强力下降严重,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耐久压烫整理主要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上。 由达到防缩抗皱要求,走向免烫(或洗可穿)和耐久压烫的洗可穿服装的发展,是整理织物的抗皱性逐步提高的过程,可以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的变化中明显表现出来。如未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20~130°,则防缩抗皱整理后折皱回复角可达200~220°,免烫整理后为240~280°,耐久压烫整理后为280~300°。按诸经验:织物整理后折皱回复角每提高20°,则织物断裂强力约相应下降7%;耐磨损性下降幅度可能要更大些,手感和吸湿性也有类似的恶化关系。这是由于抗皱性的提高是增加交联剂的施加所致之故。 20世纪80年以后,随着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浪潮的日益高涨,提出了从根本上

实验一 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实验一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一、实验目的 1.复习织物抗皱整理的相关知识 2.实际操作做出抗皱整理样品 3.了解织物抗皱效果的相关表征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树脂沉积理论 利用多官能度的化合物作为树脂初缩体,树脂初缩体自身之间缩合成为具有网状结构沉积在纤维之中,增大了大分子间及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的相对滑移的阻力,赋予了织物防皱性能。 2.交联理论 防皱防缩的整理剂可以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在两个相邻的纤维素分子之间建立共价交联,限制了大分子之间的相对滑移,提高了织物的防皱性能。三、实验试剂与仪器 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天平剪刀棉布轧车烘箱丝光定形机 2D树脂六水氯化镁渗透剂JFC 柠檬酸 四、实验步骤 (一)2d树脂抗皱样品制备 1.裁剪40×40㎝的棉布称其重量为23g。 2.由浴比1∶10至1∶20,称量40g2d树脂配制得400ml 100g/L的2d树脂抗皱整理剂水溶液。再加入六水氯化镁和JFC,其中六水氯化镁为20g/L,渗透剂JFC为2g/L。 3.织物两浸两轧2d树脂整理剂,每次浸渍两分钟,轧液率70%。 4.将织物在80度预烘两分钟,再在160度丝光机上进行焙烘定形,时间为2.5分钟。 5.水洗烘干保存。 (二)柠檬酸抗皱整理样品制备

1.裁剪40×40㎝的棉布称其重量为21g。 2. 由浴比1∶10至1∶20,配制2g/L的柠檬酸溶液400ml。再加入渗透剂JFC 为2g/L 2.织物两浸两轧柠檬酸整理剂溶液,每次浸渍两分钟,轧液率70%。 3.将织物在80度预烘两分钟,再在160度丝光机上进行焙烘定形,时间为2.5分钟。 4.水洗烘干保存。 (三)相关实验测定 1.折皱回复角测定 (1)分别将两种样品棉布制成制定形状。 (2)分别测定2min和5min的折皱回复角并记录数据。 2.撕裂强度测定 (1)分别将两种样品棉布制成15×7.5cm样品各四块。 (2)分别测定撕裂强度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表1折皱回复角 表2撕裂强力 实验分析:由表1可知2d树脂整理后的棉织物抗皱性能优于柠檬酸的抗皱的棉织物。由表2可知柠檬酸处理后的棉织物强力较差,酸对纤维的损伤较大。

几种抗皱整理剂对棉织物抗皱效果的比较

oooooooo本科生毕业论文 2013 写在前面的话: 大学就这样结束了,直到毕业了也没什么感觉。大一中规中矩没有旷过一次课,只是偶尔迟到一两分钟,得空了就去网吧,玩了一年的网页游戏也看了不少教育片。大二有笔记本了,玩了一年的CF,周五周六经常跟基友一起去网吧通宵打游戏,经常旷课找小伙伴代点名自己蜗在宿舍床上要么打CF要么下教育片。大三了都是专业课,旷课的比较频繁了,玩了一年的龙之谷,遇到一些资格较老的教师的课,必旷,因为这些教师是从不点名的,他们大都是副院长,教授或者老油条之类的,没人管的了他们。大四渐渐的开始去上课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课有多生动,也很少有教师刻意去点名,只是渐渐的布怎么想打游戏了,胸中一片空白,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但还是玩了一年的艾尔之光。 还好,同样有许多我这样混日子的,因此每次交重修费,上重修课的时候,总可以找到一群同胞,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直到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我还欠了30多个学分,大四上学期重修了6门课,过了4门,下学期重修了6门,过了4门,还有两门自己给重修教师各种打电话也算是老师可怜,平时分给了95分,但还不够及格,又赶紧去找辅导员,辅导员给教务处管事的联系后,通融下终于给了60分让过了,这才拿到了毕业证跟学位证。相比之下,还有小伙伴大四上学期重修10门,下学期重修若干门的,自然不可能像我这么幸运的吧,还有念大六大七工作了还重修的,当时想想就觉得口怕。 毕业到现在两个半月了,真的是直到等到工作了才发现上学的可贵,现在虽然可以自己挣钱,想搞什么装备就弄各种时装,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工作的辛苦只有自己能体会到。

添加剂在棉织物抗皱整理中的作用 废话这么多希望那些像我一样的小伙伴在为数不多的大学时间里,在游戏打累了的时候,能找朋友一起走走,多接触接触那些有本事的老板,闲聊里你能学到找工作时好公司最需要的因素,如果有机会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去实习,最好不要错过,不是为了学到什么,而是可以了解下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这样更容易做出觉悟吧大概,如果专业很搓很苦逼完全可以做业务或者转行做物流什么的,既然大学学不到什么,也不能被专业给坑了,但这需要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学校有各种组织什么的,倒是能培养这些能力,有空了就跟小伙伴多聊聊吧~(/ □\) 毕业论文实验自己亲手做的,用的涤纶织物是淘宝买的,退过浆很薄很白的那种。如有疑问或者特殊需要,请去百度贴吧@一把手。这是小伙伴的论文代上传的,希望能帮到学弟学妹们o(∩_∩)o 、、 ---2013.9.9上传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及防皱原理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及防皱原理 长期以来,棉织物的抗皱整理主要使用的是醛胺缩合树脂,特别是热固性N一轻甲基树脂或N一轻甲基酞胺类化合物,如二经甲基二轻基乙烯服(DMDHEu,简称2D树脂)、三轻甲基三聚氰胺(TMM)树脂等,其中以ZD 树脂的应用最多。ZD树脂有4个经基,不同位置的轻基性质不同,因此它们的反应活性也不同,活泼的N一轻甲基和纤维素纤维发生交联后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皱效果。ZD树脂与纤维素的反应主要发生在伯经基上。 在酸性介质中,质子与轻基化合物中的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一个氧离子的过渡态产物,然后它又脱去一分子水,下一个碳离子,碳离子又与纤维素的轻基作用,得到纤维素的醚化产物。织物上产生折皱,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在外力作用下,纤维发生形变,外力去除后,形变不能消失,不能恢复原状或只能部分恢复所至。当纤维受到外力时,在规整度高的结晶区,分子链排列整齐,形成的氢键较多,而且能共同承受外力的作用。所以,在不超过弹性极限的外力作用下,一般只发生较小的可逆形变,即普弹形变。在规整度较低的无定形区,经基大多处于游离状态,形成的氢键较少,在洗涤或穿着过程中经受外力作用时,纤维素分子沿着外力的方向发生一定的形变,基本结构单元相对滑移,而经基在新的位置又会产生新的氢键而使变形固定下来,当外力去除后,系统发生蠕变回复,若新形成的氢键产生的阻力大于回复力,使系统形变不能恢复,便出现了永久形变。由于氢键排列的多样性而产生多种形态变化,这种不均一而且不可逆形变的表现就是织物的折皱。 要克服棉织物容易起皱的缺点,必须减少棉纤维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大分子间相对位移的机会,或当大分子发生相对位移时能阻碍在新的位置形成氢键,这样在外力去除后,大分子能较快回复至原来的位置。在纤维素大分子链和基本结构单元间引进一定数量的化学键(共价交联),可以阻止纤维基本结构单元间的相对位移,提高纤维素纤维的弹性回复,这就是防皱整理剂会提高织物抗皱性的主要理论基础。 棉纤维是邮一D葡萄糖剩基通过1,4普键联接起来的纤维大分子组成的。在纤维素分子中每个葡萄糖环上都保留有3个可以形成氢键的自由经基,它们都具有一般醇轻基的化学特性。在分子链右侧的葡萄糖端基上,因为氧环式和开链式的互变异构,含有一个潜在的醛基,所以,纤维素也具有还原性。但与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醛基的数量太少,因此还原性并不显著,而当纤维素受到损伤或破坏,相对分子量降低时,其还原性就会逐渐变得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