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实验一 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实验一 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实验一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一、实验目的

1.复习织物抗皱整理的相关知识

2.实际操作做出抗皱整理样品

3.了解织物抗皱效果的相关表征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树脂沉积理论

利用多官能度的化合物作为树脂初缩体,树脂初缩体自身之间缩合成为具有网状结构沉积在纤维之中,增大了大分子间及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的相对滑移的阻力,赋予了织物防皱性能。

2.交联理论

防皱防缩的整理剂可以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在两个相邻的纤维素分子之间建立共价交联,限制了大分子之间的相对滑移,提高了织物的防皱性能。三、实验试剂与仪器

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天平剪刀棉布轧车烘箱丝光定形机

2D树脂六水氯化镁渗透剂JFC 柠檬酸

四、实验步骤

(一)2d树脂抗皱样品制备

1.裁剪40×40㎝的棉布称其重量为23g。

2.由浴比1∶10至1∶20,称量40g2d树脂配制得400ml 100g/L的2d树脂抗皱整理剂水溶液。再加入六水氯化镁和JFC,其中六水氯化镁为20g/L,渗透剂JFC为2g/L。

3.织物两浸两轧2d树脂整理剂,每次浸渍两分钟,轧液率70%。

4.将织物在80度预烘两分钟,再在160度丝光机上进行焙烘定形,时间为2.5分钟。

5.水洗烘干保存。

(二)柠檬酸抗皱整理样品制备

1.裁剪40×40㎝的棉布称其重量为21g。

2. 由浴比1∶10至1∶20,配制2g/L的柠檬酸溶液400ml。再加入渗透剂JFC 为2g/L

2.织物两浸两轧柠檬酸整理剂溶液,每次浸渍两分钟,轧液率70%。

3.将织物在80度预烘两分钟,再在160度丝光机上进行焙烘定形,时间为2.5分钟。

4.水洗烘干保存。

(三)相关实验测定

1.折皱回复角测定

(1)分别将两种样品棉布制成制定形状。

(2)分别测定2min和5min的折皱回复角并记录数据。

2.撕裂强度测定

(1)分别将两种样品棉布制成15×7.5cm样品各四块。

(2)分别测定撕裂强度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表1折皱回复角

表2撕裂强力

实验分析:由表1可知2d树脂整理后的棉织物抗皱性能优于柠檬酸的抗皱的棉织物。由表2可知柠檬酸处理后的棉织物强力较差,酸对纤维的损伤较大。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轧车,丝光机时注意安全

2.在测试强力回复角时注意安全

纺织后整理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纤维素共生物:棉纤维在生长过程中,纤维素的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还有一定量的在棉纤维生长中起到保护作用的物质,以及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与纤维共生共长的物质。 2、羊毛的可塑性:指羊毛在湿热条件下可使其内应力迅速衰减,并可按外力作用改变现有状态,再经冷却或烘干使形态保持下来。 3、丝光、是指织物在一定张力作用下经浓碱溶液处理并保持所需要的尺寸,结果使棉织物获得丝一般的光泽。 4、染料:是指能使纤维染色的有机化合物,且对所染纤维要有亲和力,并且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5、染色牢度: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6、上染:染浴中的染料向纤维转移并进入纤维内部的过程。 7、印花:指将各种染料或颜料调成印花色浆,局部施加在纺织品上,使之获得各色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 8、直接印花:将印花色浆直接印在白地织物或浅色织物上,获得各色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

9、留白效应:在混纺或交织织物的染色中,只染一种纤维而另一种纤维避免染色。 10、拔染印花:在已染色的织物上,用印花方法局部消除原有色泽获得白色或彩色花纹的印花工艺过程。 11、防染印花:是先印花后染色,在印花色浆中加防染剂而达到对地色染料局部防染的方法。 12、织品整理: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联合的方法,改善纺织品外观和内在品质,提高服用性能或其他应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13、缩水:织物在松弛状态下或洗涤后,会发生收缩变形的现象。 14、树脂整理(防皱整理):利用树脂来改变纤维及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提供织物防缩、防皱性能的加工过程。 15、结晶度:结晶部分占整体纤维的含量。 16、取向度:纤维中的晶体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成一定的取向性,晶体的长轴与纤维纤维轴的夹角——螺旋角越小,取向度越大。 17、表面活性剂:在很低的浓度下,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或两相间界面张力的物质。

关于棉织物抗皱性能的研究

关于棉织物抗皱性能的研究 摘要 本文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以及棉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发现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棉织物中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应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缺少约束力恢复而产生折皱。具体原因为纤维素分子受较大外力作用后纤维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导致原来的氢键断裂,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起难以回复的新的氢键系统,使纤维或织物的形变得不到恢复而造成的,从而得到棉织物织物的抗皱作用主要是依靠纤维素分子上大量的反应性基团与整理剂交联,限制了结构单元之问的相对位移得到的。接下来本文介绍了抗皱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抗皱整理剂研究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棉织物;抗皱性能;相对位移;整理剂;发展趋势

1 前言 天然纤维织物,特别是棉织物具有手感自然、吸湿透气、抗静电、穿着舒适、经济实惠等优点,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织物纤维中,以棉纤维的产量最大、应用最广,不过纯棉织物有弹性差、易起皱、洗后需熨烫,而且易受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的缺点。为提高织物的抗皱性,在染整加工中,要进行抗皱整理[1]。近年来,人们崇尚自然,棉纤维织物又普遍流行,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服装不仅要求穿着舒适,对保持平整外观、料理简便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抗皱和耐久压烫整理再一次成为研究的热点。 2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探讨 棉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而纤维素纤维是由失水葡萄糖单元组成的高聚物。一个纤维素分子是6000~7000个单元组成的长链。这些纤维素长链分子,在一些区域内相互平行排列,并相互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引力,这样的区域称为晶区。在这些区域内,纤维素链紧密牢固地与相邻分子链结合在一起。可以相信,在晶区内,纤维素分子间是没有空间可让水分子和树脂分子进去的。另外,由于相邻纤维素链问的强力很强,所以纤维素链的相对运动是很困难的,即使产生分子的相对位移,待应力消除,其结合力就立刻使位移分子回复到原来位置。所以可以认为结晶区是用来防皱的。 现代理论认为,在纤维素分子链的结晶区之问,存在着序列较差的无定形区。因为在这个区域内,纤维素分子不是排列的非常有序。在无定型区,纤维链间的问隔较大,相邻链问的引力也低于晶区,所以在无定形区的纤维素链间,水分子、树脂分子和染料分子都可渗入。由于纤维相邻链问引力较低,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一旦应力去除,也因为没有足够的约束力能使纤维素分子回到其原来的位置,这样就使织物产生折皱,所以折皱可认为是在无定型区产生的。 为了使纤维或织物具有防皱性能,就必须在无定形区紧邻的纤维素分子问增添一些连接。处理时,织物要保持所需要的形状。这样引入的分子,至少应具有两个以上能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的基团。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这样分子通常被称为纺织树脂,实际上被称为“预缩体”较为合适。 纤维素链的交键必须考虑其它两个因素[2]。第一,引入的交键必须处于拉紧状态。如果要提高纤维和织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抗皱性或褶裥稳定性,则处理时也要保持这种条件。第二,纤维素吸收水分之后就会溶胀,不管是在标准状态下吸收水分,还是浸入水中或水溶液中,溶胀是因为水分子进入无定型区的纤维素链问,强制将链推开的结果。 如果纤维素纤维交链是在高度溶胀状态下进行的,例如,用无机酸和甲醛水溶液处理纤维素织物。当烘干时,纤维素就瘪缩,这样交键就松弛了。在干瘪条件下,由于折皱而引起纤维素分子的相对运动,这样使松弛的交键仅仅拉直而己。由于交键被部分拉直,所引起的应力将使位移分子复原到原来位置。但是,交键中原子绕价键的转移将抵消上述回复力,使形变保持最小位罱。事实上,松弛的交键没有干态抗皱性。 综上所述,在湿态或其他非水介质中,在高度溶胀状下进行共价键合,其结果具有湿态防皱性和褶裥保持性,但干态防皱性和褶裥保持性很小。如在高湿下

织物前处理与后整理复习题

织物前处理与后整理复习题 1.棉织物退浆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1)目的 上浆对织造是有利的,但却给后续的染整加工带来了困难,例如坯布上的浆料会沾污染整工作液和阻碍染化料向纤维内部的渗透。因此在染整加工中,棉及棉型织物的第一道湿处理工序就是退浆。 “退得净”是退浆工序的主要目标,在退浆中,要尽可能多地除去坯布上的浆料,以保证后续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 (2)方法 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氧化剂退浆 (3)原理 碱退浆原理 在热碱液中,淀粉和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天然浆料以及PVA和PA类等合成浆料,都会发生溶胀,与纤维的粘附变松,再经机械作用,就较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不发生化学变化)酸退浆原理 酸可降低淀粉分子甙键的活化能,对淀粉的水解起催化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等浆料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并转化为水溶性较高的产物,易从布上洗去而获得退浆效果。 酸退浆多用于棉布退浆,其成本低廉,但很少单独使用,常与碱退浆或酶退浆联合使用,例如碱---酸退浆或酶---酸退浆。酸退浆时要严格控制工艺条件,避免纤维素的损伤。 酸退浆的退浆率不高,但有大量去除矿物盐和提高织物白度的作用。 酶退浆原理 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可快速切断淀粉大分子内部的α—1,4—甙键,催化分解无一定规律,形成的水解产物是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Β—淀粉酶从淀粉大分子链的非还原性末端顺次进行水解,产物为麦芽糖。 酶退浆主要使用的是α—淀粉酶。 氧化剂退浆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淀粉等浆料发生氧化、降解直至分子链断裂,溶解度增大,经水洗后容易被去除。 2.棉织物煮练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1)目的 去除棉纤维中的蜡状物质、果胶质、含氮物质、棉籽壳等天然杂质以及少量残留的油剂和浆料等人为杂质,使棉织物具有较好的润湿吸湿性能,以利于后续染整加工。 (2)方法 碱煮练、酶煮练 (3)原理 碱煮练的原理 碱煮练就是用稀烧碱溶液作主煮练剂的加工工艺。烧碱在适当的温度下能使果胶中的酯键水解,成为可溶性的羧酸钠盐而被除去,另外,发生果胶大分子链的断裂,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以致能获得比较彻底的去除。含氮物质(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会发生水解断裂,最终形成氨基酸钠盐而被洗去。在精练过程中,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在热稀烧碱溶液中能发生皂化而溶解,再经水洗便可去除。木质素中的酚羟基与烧碱作用,发生结构上的分解,相对分子质量降低,使其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增大,从而被去除。 酶精炼的原理 果胶酶与果胶先形成复合物,之后又与这个复合物继续反应,使其分解变成水溶性的产物而从纤维上溶落下来。 纤维表面的果胶和蜡状物质是相互附生的,果胶将蜡状物质粘附在纤维中,随着果胶从纤维表面溶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 倪玉婷 马会英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160) [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棉织物防皱整理从传统方法到新型纳米技术的发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 棉织物防皱;纤维素交联;树脂整理;无甲醛整理;纳米技术 1 引言 防皱整理,也被称为易护理性,耐久压烫整理,耐折皱性,洗可穿性,免烫性等。也就是 说,织物洗涤后只需稍加熨烫或不需熨烫,在穿着过程中具有防皱性能,近几十年防皱棉织物的需求量倍增。 棉是一种富含羟基的纤维素纤维。其中40%的纤维由紧密排列的长链分子在晶区组成,其余的则由在无定形区松散排列的长链分子组成。无定形区分子由氢键联结且松散地排列,这有助于纤维的柔韧性。当纤维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和扭转时,无定形区的分子可以在纤维中自由移动,大分子的氢键发生形变或断裂导致结构单元的位移,并在新的位置形成新的氢键从而导致折皱产生。折皱最终可能恢复或形成永久折皱,这要视外力作用时间和大小而定(图1) 。 图1 棉纤维维折皱的形成 2 树脂整理 树脂整理是通过保持棉织物弹性来赋予 织物防皱性的方法。树脂整理过的织物受外力发生扭转,外力去除后分子链回到原来位 置(图2) 。 图2 折皱恢复机理 2.1 脲醛树脂(U F 树脂) 脲醛树脂是由尿素和甲醛经缩合反应制成的树脂,简称U F 树脂。脲醛树脂使纤维间产生交联来赋予织物抗皱性,它可以形成一个抵抗大分子链横向变形的三维聚合物晶格从而增强折皱回复能力。尿醛树脂不像表面涂层处理,它赋予织物防皱性但不会使它硬挺变脆。使用低分子量的尿素和甲醛的初缩体使整理剂容易渗透到纤维中。 脲醛树脂的缺点包括:干燥时释放过量的游离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性,整理的 织物拉伸强度受损,并且树脂耐洗性及储存稳定性差且有氯损。活性树脂的发展消除了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综述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综述 火灾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美国雅宝公司 Harry Patient 先生说,全球每年约有 16、5万人因火灾而丧生。火灾事故调查表明:50%左右的火灾由纺织品及室内装饰品引起[1]。在所有的纺织品中,棉织物因具有优异的吸湿透气性、良好的染色性和生态相关性而被广泛使用。但是棉纤维属于易燃纤维,而且燃烧速度快,具有很大的助燃性由棉织物引发的火灾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提高棉织物的阻燃能力,减少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研究纺织阻燃技术,就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2]。棉织物的燃烧实质是纤维素的燃烧,所谓的燃烧通常是指物质氧化产生热量并引起发光的现象,它是一个封闭的链式循环过程。纤维素纤维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受热时不熔融,遇火后燃烧较快,热烈解部分产物又会再次燃烧,进一步促进燃烧过程[3]。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纺织品阻燃技术的研究,其中以棉织物作为起步,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多种阻燃技术,棉织物阻燃整理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4]。通过研读大量关于棉织物阻燃的文献,本文对棉织物阻燃技术的概况与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首先对阻燃剂的种类与发展进行简要总结,并重点介绍了新型的微胶囊阻燃剂与膨胀阻燃剂,然后对阻燃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详细介绍了自阻燃纤维接结法、层层自组装阻燃涂层法、电子束

辐照接枝法三种较新的阻燃方法。2、阻燃剂阻燃剂是一种用来改善材料抗燃性的物质,它是可以阻止材料被引燃及抑制火焰传播的化学助剂。阻燃剂种类繁多,主要是以硼、氮、磷、锑、硫、氟、氯、溴等元素为基础的化合物。目前常用的阻燃剂有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以及新型阻燃剂等等[5]。卤系阻燃剂是最早应用的阻燃剂类型,由于其价格低廉、添加量少以及与合成材料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好,能保持阻燃剂制品原有的物化性能等特点,使其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阻燃剂。但是卤系阻燃剂发烟量大,且释放出的卤化氢气体具有强腐烛性,添加在合成材料中的卤系阻燃剂在热裂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潜藏着二次危害[6]。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卤系阻燃剂的使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各类阻燃剂的无卤化正成为阻燃剂开发应用的主要趋势。无卤阻燃剂中目前最受欢迎的是有机磷系阻燃剂,它在抑制火焰从与减缓火焰蔓延的作用比卤系大,效果更明显,并且比无机磷系阻燃剂对织物的颜色损害较小,环境危害更小。新开发出来的无机阻燃剂,如硅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都是有效的阻燃剂,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制备过程中不产生甲醛等有害物质,转化率高,属于环境友好型,越来越赢得人们的青睐[6]。2、1 微胶囊阻燃剂微胶囊技术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成膜物质将微量固体或液体物质包覆成为细小颗粒的技术。将阻燃阻燃剂经微胶囊化后,作为芯材的阻燃剂完全与外界隔绝,避免了与人体直接接触只有在遇明火、壁材破裂时

拒水整理

1拒水整理工艺 目前,织物的拒水整理按其拒水的耐久性,可分成不耐久、半耐久和耐久性三种,主要取决于拒水剂本身的化学结构。虽然,不耐久和半耐久的拒水整理织物在市场上仍占重要地位,但其应用领域在不断缩小,为此,以下仅就耐久性拒水整理工艺作简单介绍。 (1)吡啶类拒水剂 吡啶衍生物作为拒水剂,开创了耐久性拒水整理的新纪元。它首先由英国ICI公司于1937年以Velan PF为商品牌号推荐于世的,在四、五十年代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可能由于整理时会放出有毒气体(指吡啶)的关系,它的应用已显著地减少了。 Velan PF的化学名称是硬脂酸酰胺亚甲基吡啶氯化物,其分子式如下, Velan PF在整理过程中能与纤维素反应,生成纤维素醚,其反应如式(14)所示: 在整理时,不可避免地会生成副产物亚甲基二硬脂酸酰胺[(C17H35CONH)2CH2]扣附着在纤维上,使Velan PF的拒水耐久性受到一些影响。 由此可知,在Velan PF整理过程中,有氯化氢和吡啶释出,在处方和设备两方面都要予以注意。 兹将棉织物用Velan PF整理的工艺流程、处方和注意事项叙述于下:

工艺流程二浸二轧(40℃,轧液率70%)→烘干(<100℃=→焙烘(150℃/3分钟或 120℃/5~10分钟)→皂洗(肥皂2克/升,纯碱2克/升,50℃)→水洗→烘干处方(克) Velan PF 60 酒精60 水(45℃) 250/溶解(A) 醋酸钠(结晶) 20 水(40℃) 250/溶解(B) 将化好的B徐徐加入A中,最后补充水至1升 整理时,工艺上应注意: ①VelanPF配制的工作液,遇硫酸盐、磺酸盐、硼酸及其盐、纯碱、磷酸钠和氢氧化钠等会影响其稳定性,但对氯化物则无妨。 ②VelanPF在热处理时会放出难闻的吡啶气体,故烘干时不宜超过100℃,高温焙烘时,一定要注意焙烘机的排风量,最好在织物进出口处装吸风罩,以减少吡啶气体散逸,以免影响环境卫生。 ③织物经焙烘后,务必经充分皂洗和净洗,以保证产品上能清除吡啶和肥皂等洗涤剂。 ④在棉织物上只要有2%的硬脂酸酰胺亚甲基吡啶氯化物与纤维素反应,就有良好的拒水效果了。

纺织品抗皱性能的发展沿革

纺织品抗皱性能的发展沿革 前言 抗皱性是指纺织品在服用过程中,经多次洗涤仍可保持满意的尺寸稳定性、平整度和接缝外观。抗皱纺织品是指经5次循环洗涤干燥后仍具有抗皱性能的纺织品。纤维素纤维织物特别是棉纤维织物,具有很多优良性能,但是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 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以模仿毛织物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抗皱整理。 棉纤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它有很多优良的服用穿着性能,如大多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性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棉织物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弹性差、易起皱、易缩水、易受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起皱,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需要经常熨烫,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穿天然纤维做的衣服,为了克服全棉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的易起皱,洗后需要熨烫的缺陷,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成为极其重要的后整理加工工艺。目前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棉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越来越多的转向无甲醛整理剂的研究,因此传统的抗皱整理剂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1.棉织物的抗皱发展历史 自1926年英国申请第一个织物防皱防缩整理专利至今己有大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织物免烫整理的几个阶段。 1.1防缩抗皱整理 早在1928年,Foulds.R.P.等人就用水溶性尿醛、酚醛树脂处理棉织物以提高其抗皱性能。由于当时用的是热固性预缩树脂,不能进入纤维内部,只是沉积在纤维和纤维之间形成表面树脂,所以手感很差。最初只是应用于粘胶纤维,到了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反应性树脂整理剂,如三聚氰胺/醛和环亚乙基脉/醛等,主要应用于棉织物。由于防缩抗皱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织物的干抗皱性,它虽然能使衣服在穿着时不易起皱,但织物的湿态抗皱性并无明显改善,经洗涤后存在明显的皱痕,仍需加以熨烫。 1.2洗可穿整理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纤维迅速发展,以平整、快干、尺寸稳定、牢度好等优点迅性能,不需要熨烫,这种整理称为洗可穿整理(Wash and Wear)。 1.3耐久压烫整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耐久压烫整理,即DP(Durable Press)整理或PP(Permanent Press)整理。一方面,织物的抗皱水平比洗可穿整理阶段又有所提高,即外观平整不起皱,尺寸稳定;另一方面,织物还有保持服装形态和褶裥定形的作用,如裤线和裙褶保持不变。但由于纯棉织物处理后强力下降严重,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耐久压烫整理主要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上。 1.4低甲醛整理

常见的后整理工艺

常见的后整理工艺 机织物、针织物及其他各类织物下织机后,须经过染整加工,如练漂、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处理,才能成述之整理内容,系指织物经漂、染、印加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的为投放市场的纺织商品。这些印染加工工序都属于织物整理范畴。 织物后整理按其整理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 (1)使织物门幅整齐,尺寸形态稳定。属于此类整理的有定幅、防缩防皱和热定形等,称为定形整理。 (2)改善织物手感。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等。这类整理可采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或二者共同作用处理织物,以达到整理目的。 (3)改善织物外观。如光泽、白度、悬垂性等。有轧光整理、增白整理及其他改善织物表面性能的整理。 (4)其他服用性能的改善。如棉织物的阻燃、拒水、卫生整理;化纤织物的亲水性、防静电、防起毛起球整理等。 一、织物一般整理 手感整理 纺织物的手感与纤维原料,纱线品种,织物厚度、重量、组织结构以及染整工艺等都有关系。就纤维材料而言,丝织物手感柔软,麻织物硬挺,毛呢织物膨松粗糙有弹性。本节手感整理仅指硬挺整理与柔软整理。 1、硬挺整理 硬挺整理是利用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制成整理浆浸轧在织物上,使之附着于织物表面,干燥后形成皮膜将织物表面包覆,从而赋予织物平滑、厚实、丰满、硬挺的手感。 2、柔软整理

柔软整理方法中的一种是藉机械作用使织物手感变得较柔软,通常使用三辊橡胶毯预缩机,适当降低操作温度、压力,加快车速,可获得较柔软的手感,若使织物通过多根被动的方形导布杆,再进入轧光机上的软轧点进行轧光,也可得到平滑柔软的手感,但这种柔软整理方法不耐水洗,目前多数采用柔软剂进行柔软整理。 定形整理 包括定幅(拉幅)及机械预缩两种整理,用以消除织物在前各道工序中积存的应力和应变,使织物内纤维能处于较适当的自然排列状态,从而减少织物的变形因素。织物中积存的应变就是造成织物缩水、折皱和手感粗糙的主要原因。 1、定幅(拉幅) 原理: 定幅整理是利用棉、粘胶纤维、蚕丝、羊毛等吸湿性较强的亲水性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其门幅缓缓拉宽至规定的尺寸,从而消除部分内应力,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形态,使织物的门幅整齐划一,纬斜得到纠正;同时织物经烘干和冷却后获得较为稳定的尺寸(主要指纬向),以符合印染成品的规格要求。 作用: 将织物的幅宽拉到标准尺寸,纠正织物在印染加工过程出现的幅宽不匀、纬斜、极光等缺点。 拉幅工程建立在织物含有适当水分下,利用机械夹往布边逐渐拉宽,并缓缓的干燥,从而获得暂时的定型。 织物拉幅前后的幅宽,应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会造成严重缩水现象。 2、机械预缩整理

棉防皱整理一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一 2 1、了解电花、轧花整理及其设备和工艺2、了解防皱的原理 3、掌握整理的工艺及处方中各助剂作用 重点:1、电花、轧花的设备及工艺 2、防皱浆液组成及作用。 难点同上 讲授、提问

(三)电光轧光工艺与设备 (四)轧花整理的工艺与设备 防皱整理 一、防皱整理原理 1、沉积论 2、交链论 二、工艺概述 (一)整理剂在织物上的形式 (二)工艺 (三)浸轧防皱整理液 (四)预烘、拉幅 (五)焙烘 (六)后处理 (七)拉幅 1、什么叫电光轧光和轧花整理 2、防皱整理有哪些原理? 3、防皱整理液由哪些物质组成,分别什么作用?4、防皱整理有哪些步骤?

第一课时 复习:增白、轧光整理 (三)电光轧光工艺与设备 1、含义:在织物表面轧压上大量的平行斜线,使织物表面呈现好似是用大量平行纤维组成的假象,从而大提高织物的光泽。 2、设备 电光轧光机 组成:一只软辊和一只电光辊组成 3、适用:贡缎织物,高支纱平布 4、工艺:P122 (四)轧花整理的工艺与设备 1、含义:利用纤维的可塑性,以刻有花纹的轧辊轧压织物使之产生凹凸花纹效果的整理过程,又称轧纹整理。 2、适用:经纬强度较好的平纹织物以及其他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等织物的加工。 3、设备组成:一对硬、软轧辊 4、工艺:P123 5、与树脂整理同时进行,以达到耐久性轧花整理。 例:P123 6、另一方法: 拷花:硬辊:凹纹铜辊 软辊:表面平整的高弹性橡胶辊

第三节棉织物的防皱(树脂)整理 概述:开始于1919年,英,甲醛处理 一、防皱整理原理 (一)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 纤维内部的结构单元发生了结构重排,产生了新的结构例纤维素分子上有很多极性基团,在纤维素分子发生相对移动后,很容易在新的位置上形成新的结合。 (二)防皱原理 含义:P124 1、沉积论 树脂扩散后沉积于纤维中,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从而提高纤维的搞形变能力(分子间力) 2、交链论 防皱剂与纤维形成共价键(化学键力) 防皱作用的层次分:1)提高抗形变能力 2)提高弹性回复力 3)降低形成新结构的能力 二、防皱整理工艺概述 (一)整理剂在织物上的形式 1、外施型整理 2、内施型整理:防皱、防缩、免烫 第二课时

棉织物耐静水压测试实验解析

棉织物耐静水压测试实验解析 本课题对全棉织物用含氟拒水整理剂进行拒水整理,用耐静水压指标衡量同结构织物的拒水整理效果, 以前对织物拒水效果的表征常用拒水等级,但我们发现织物的拒水等级相同,织物的耐静水压有很大的差距, 织物拒水效果也不相同。由于织物表面能与拒水高度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在影响工艺的因素探讨中,我们考虑用织物的耐静水压值作为评价拒水整理效果的主要指标。 一、实验 1、材料、药品和仪器 全棉织物,规格为:14tex×14tex,395根/10cm×200根/10cm。拒水整理剂:NuvaTP(由德国科莱恩公司提供)、PM-3622(由3M公司提供);交联剂:三聚氰胺和乙二醛(武汉化工市场购买);醋酸。实验仪器:S101-3E电热鼓风干燥箱;MP502B型电子天平;SSY-H不锈钢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YG(B)812D-20型数字式渗水性测试仪。 2、实验方法 ①、拒水整理工艺条件 成品布漂洗※二浸二轧(轧余率75%)※预烘(100~110℃,1~3min)※焙烘(150~180℃,1~3min)※成品。拒水整理最优工艺条件选择实验:影响织物拒水整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本次实验选择了整理剂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醋酸质量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几个主要因素,设计正交实验方案,对经不同实验方法整理后的织物分别进行耐静水压和拒水等级测试,得出拒水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 ②、性能测试方法

拒水等级测试:用沾水仪测试织物拒水等级。把试样安装在沾水仪卡环上并与水平成45°角放置,试样中心位于喷嘴下面规定的距离。用规定体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喷淋试样。通过试样外观与评定标准及图片的比较,确定其沾水等级。耐静水压测试:以织物承受的静水压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试样的一面承受一个持续上升的水压,直到另一面有3处渗水为止,并记录此时的水压。根据织物力学平衡原则,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等于水柱高度的重力作用。因此,织物的拒水高度H符合Laplace方程:H=2YLGcos θ/rρg式中:YLG为液体的表面能,mJ/m2;r为孔隙的等效半径,cm;ρ为液体密度,g/cm3;g为重力加速度,m/s2;θ为毛细管中上液面内表面的切线与毛细管壁母线的夹角。当液体为水时,YLG=72。6mJ/m2;ρ=1g/cm3;g=9。8m/s2。θ越大(90°<θ<180°),则耐水压越高,同样,减小孔隙的等效半径,耐水压也越高,织物拒水等级越好。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1、采用PM-3622拒水整理剂进行拒水整理 ①、交联剂品种的选择 交联剂与氟素整理剂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常用的交联剂有三聚氰胺、乙二醛等,本次实验选择三聚氰胺和乙二醛作交联剂,将两者进行比较实验。在整理剂质量浓度为60g/L,醋酸质量浓度为2g/L,烘干温度及时间和焙烘温度及时间为110℃×3min,150℃×3min时,分别改变各交联剂的质量浓度。由实验得出:三聚氰胺作交联剂的拒水效果优于乙二醛作交联剂的拒水效果。因此,在后续实验中采用三聚氰胺作为交联剂。 ②、正交实验 水平正交表进行实验。其因子-水平注:所有实验的浴比均为20∶1)。 ③、结果分析 对PM-3622的正交实验结果运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图1所示(由SPSS软件 计算出的结果截图)。

棉织物分类一

棉织物分类一 2 1、了解棉织物的特点及洗涤护理; 2、熟悉棉织物的类别; 3、熟悉常见棉织物的规格及应用。 重点:棉织物的类别 难点:棉织物的规格 讲授

棉织物分类一 一、定义: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 二、棉织物的特点 三、洗涤方法 四、棉织物的分类 1、按织物组织分 (1)平纹布 (2)斜纹布 (3)缎纹布 2.按印染整理加工分 (1)漂白布 (2)染色棉布 (3)印染棉布 3、棉织物常见品种:平布、府绸、麻纱、斜纹布、卡其、哔叽、华达呢、横贡缎、灯心绒、绒布 1、棉织物的分类? 2、说说平布、府绸的特点。

【新课引入】 请大家说说棉织物的面料有哪些? 【新课讲授】 棉织物分类一 一、定义: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 二、棉织物的特点 ?(1)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穿着舒适; ?(2)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质朴; ?(3)保暖性好,服用性能优良; ?(4)染色性好,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但色牢度不够好; ?(5)耐碱不耐酸,浓碱处理可使织物中纤维截面变圆,从而提高织物的光 泽,即丝光作用 ?(6)耐光性较好,但长时间曝晒会引起褪色和强力下降; ?(7)弹性较差,易产生皱褶且折痕不易回复; ?(8)纯绵织物易发霉、变质,但抗虫蛀。 三、洗涤方法 ?1、棉织物的耐碱性强,不耐酸,抗高温性好,可用各种洗涤剂,但尽量不 要用洗衣粉,最好用透明皂或皂粉,皂膏。先用温水将洗涤涤化开,等冷却后再将衣物放入浸泡。不宜氯漂; ?2、有色衣物洗涤前,可放在水中浸泡几分钟,但不宜过久,以免颜色受到 破坏。 ?3、白色衣物可用碱性较强的洗涤剂高温洗涤,起漂白作用;

真丝织物抗皱整理工艺探讨

真丝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探讨 前言 丝绸因其柔和的光泽、优良的吸湿性、优异的悬垂性、优雅的外观和优良的舒适性,成为人们最受青睐的高品质纺织原料之一。遗憾的是真丝织物湿弹性低,在家庭洗涤时或在湿态时容易产生折皱,造成使用过程中的诸多不便。真丝织物的湿弹性低是由纤维结构决定的。丝蛋白和羊毛角蛋白不同,丝蛋白中没有胱氨酸残基,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化学交联。当纤维吸收水分并膨化时赋予纤维高度干折皱回复性的聚合物之间的盐键被破坏,没有了在水中不容易被破坏的化学交联,使真丝织物的湿态抗皱性很差。如果在丝纤维结构中引入化学交联,则可以限制丝纤维分子链在水中的相对运动,因而可提高真丝的湿弹性。国内外纺织界进行了许多提高真丝织物抗皱性的研究。随着国际上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用无甲醛整理剂对真丝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已成为近期研究的重点。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用多元羧酸作交联剂,含磷酸的碱金属盐类作催化剂整理织物。最近有关用多元羧酸作交联剂和含磷酸的碱金属盐类作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无甲醛抗皱整理的研究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耐洗性极好的抗皱(DP)性,其中最有效的交联剂是1,2,3,4-丁烷四羧酸(BTAC),最好的催化剂是次磷酸钠,经BTAC整理后的织物,可获得满意的弹性和白度、耐洗性、强力保留值和良好的手感等,但由于BTAC的价格昂贵,其推广受到限制。人们更多的考虑用与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DMDHEU)价格相近的柠檬酸(CA)来代替四元羧酸。目前棉织物用CA进行非甲醛DP整理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这就启发人们用CA对丝织物进行非甲醛DP整理。本文研究了真丝织物用CA进行抗皱整理的可行性,优化了整理条件和配方,评估了整理后真丝织物的性能。 [1] 1、真丝 1.1蚕丝的结构特点 1.1.1蚕丝的化学组成 蚕丝主要是由丝素和丝胶两部分组成的,它们占蚕丝总重量的90%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物、脂蜡、色素和碳水化合物等其他组分。 丝素和丝胶都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都是α–氨基酸,根据资料介绍作为蚕丝为主体的丝素含有多种氨基酸,侧链小的乙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特别多,其次是丝氨酸和酪氨酸,这四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绝大部分。其他氨基酸的含量都很低,侧链也较复杂[4]。

(修改)实验七、八 棉织物防皱整理及性能测试

实验七、八棉织物防皱整理及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防皱整理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 2、掌握织物褶皱恢复性能测试及断裂强力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防皱整理是指用适量的防皱整理剂处理织物后,经过焙烘,使织物的抗皱、手感、防缩、免烫等性能有很大提高的一种整理方法。 防皱整理的原理目前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树脂沉积论,一种是树脂交链论。沉积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的内部形成网状结构,树脂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改变纤维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移动性。交链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之间产生共价交链,使纤维在形变过程中,因氢键拆散而导致的蠕变和永久变形减少,使织物回复性能提高。 在防皱整理过程中,为了使树脂能迅速和纤维发生必要的反应,在工作液中还需添加适量的酸性催化剂(如氯化镁)或具有协同效应的混合催化剂(如氯化镁和柠檬酸)。 防皱整理工艺一般分四个阶段,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其中焙烘是关键阶段。因交链反应或树脂沉积是在此阶段完成,所以必须严格控制焙烘条件,否则直接影响防皱整理效果。 防皱整理效果可用折皱恢复性、断裂强力来评定。因为有些织物经防皱整理后,虽然恢复性(弹性)提高了,但是强力有所下降。所以制订工艺时必须两者兼顾。 三、实验材料、化学品及仪器 实验材料:漂白棉布2块 化学试剂:EFR超低甲醛树脂、氯化镁(工业品)、渗透剂JFC 仪器设备:烧杯(1000mL)、量筒(100mL)、搪瓷盘、电子天平、轧车、热定型机、烘箱、YG(B)541D-Ⅱ全自动数字式织物褶皱弹性仪、H-10K-L万能材料试验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浸轧液配制 处方:HA-EFR(含固量40%)100g/l 六水氯化镁20 g/l 渗透剂JFC 2 g/l 2、工艺流程: 二浸二轧(室温、轧液率70%,)→烘干(80℃)→焙烘(160℃,2.5min)→试样留作防皱效果测试用。 3、实验操作: 按要求分别计算各化学品用量,称重后置于两只烧杯内,加水配成所需工作液,充分搅匀后,放入试样,浸透浸湿后(3-5min),照工艺流程做。 4、注意事项: (1)织物必须以经向进入轧车。浸轧时布面要平整,不能有折皱(若布面有折皱可事先熨平)(2)烘干、焙烘过程中应防止水滴进入布面,并要保持布面平整,千万不要折皱,否则影响折皱恢复角测试。

二氧化硅水溶胶棉织物无氟拒水整理硕士论文

SiO_2水溶胶的制备及其对棉织物无氟拒水整理研究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2011,硕士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多功能纺织品显示出了越来越旺盛的需求。其中具有拒水功能的产品,因其具有防污染、抗粘附、自清洁等性能,广泛运用于医护人员用装、户外运动装等服装领域和装饰、产业等领域。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拒水纺织品研究较多,但传统的SiO2醇溶胶法因醇溶液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而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因此,本文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采用Si02水溶胶法对棉织物进行拒水整理。本论文采用两种不同的整理工艺制备拒水棉织物。首先,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OS)为前驱体,蒸馏水为溶剂,加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催化剂氨水,制得SiO2水溶胶。棉织物先浸轧SiO2水溶胶以构筑一定的粗糙度,再浸渍一定浓度的拒水添加剂乙醇水解液,对织物进 行表面改性,降低织物表面能,形成最终的纳米无氟拒水棉织物。通过控制各项实验条件制各了不同性质的SiO2水溶胶,分别讨论催化剂、前驱体和蒸馏水的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实验温度及不同结构与浓度的拒水添加剂对拒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解液中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浓度为3wt.%时,棉平纹织物的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 更多还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uman progress, there’re more and more demands in multi-functional

textiles. Water-repellent textiles, because of their properties such as anti-contamination, antisticking and self-cleaning, are widely used in medical workers’clothes, outdoor sports fields and decoration, etc. Various studie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preparing water-repellent textiles by sol-gel proces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silica alcosols process is under restrictions due to... 更多还原 【关键词】二氧化硅;水溶胶;棉织物;无氟;拒水整理;【Key words】silica;hydrosol;cotton;non-fluorinated;water-repellent finishing; 摘要5-7 ABSTRACT 7-8 第1章绪论12-27 1.1 纺织品拒水整理概述12-15 1.1.1 拒水的概念和拒水整理发展12-13 1.1.2 拒水整理的基本原理13-15 1.2 纺织品拒水整理技术15-17 1.2.1 等离子体技术15-16 1.2.2 电纺丝技术16-17 1.2.3 脉冲激光沉积法17 1.3 溶胶凝胶技术在纺织品拒水整理中的应用17-19

棉织物的抗皱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论文 论文题目:棉织物的防皱整理探讨与研究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0(3)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习智华

摘要 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它们也存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故在穿着过程中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人们通过对棉织物进行树脂(特殊的高分子预聚体)整理后,提高其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从而提高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 首先本文介绍了抗皱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抗皱整理剂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其次本文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以及棉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发现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棉织物中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应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缺少约束力恢复而产生折皱。具体原因为纤维素分子受较大外力作用后纤维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导致原来的氢键断裂,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起难以回复的新的氢键系统,使纤维或织物的形变得不到恢复而造成的,从而得到棉织物织物的抗皱作用主要是依靠纤维素分子上大量的反应性基团与整理剂交联,限制了结构单元之问的相对位移得到的。最后本文重点以酰胺-甲醛类的整理剂为例研究了其整理工艺参数。 关键词:棉织物;抗皱性能;相对位移;整理剂;发展趋势

目录 1. 概述 (1) 1.1 防皱整理发展过程 (1) 1.2 防皱整理的发展方向 (2) 1.2.1 减少纯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强力损失过大的问题 (2) 1.2.2 解决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存在的氯损及甲醛污染问 (2) 1.2.3 研究适当的催化剂,缩短焙烘时间、提高交联效率 (2) 1.3 防皱整理效果的评定 (2) 2. 织物防皱的原理 (3) 2.1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理 (3) 2.2 织物的防皱原理 (3) 2.2.1 防皱原理 (3) 2.2.2 干湿防皱性能 (3) 3. 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防皱整理 (4) 3.1 整理剂的结构及名称 (4) 3.2 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的反应 (5) 3.3 防皱整理的工艺 (6) 3.3.1 工艺流程 (6) 3.3.2 整理液组成 (6) 3.3.3 整理液中各组分的主要作用 (6) 3.3.4 工艺条件分析 (7) 4. 其它整理方法 (8) 4.1 免烫整理 (8) 4.1.1 免烫整理概况 (8) 4.1.2 免烫整理方法 (8) 4.2 耐久压烫整理 (9) 5. 防皱整理后纺织品的质量 (9) 5.1 主要服用机械性能 (9) 5.2 整理品的耐洗性 (10) 6. 参考文献 (11)

棉织物后整理工艺种类及效果浅析

科技信息 人才构建一个新机构,给予这个新兴产业以足够的重视,统一审批、规划、管理、引导、服务。根据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技 术、 组织和消费的发展趋势,整合管理职能,消除条块分割的行业壁垒,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融互通提供有效的制度环境。 (2)城乡文化氛围营造 要营造适宜文化生成和生存的包容及创意型文化生态环境。通过 搭建将文化创意转化为资本的中介平台,将文化创作、 文化资源、文化积累产品化;通过构筑创意产品产业化的促进机制,培育创意产业的文化锐气,整合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实现创意产业的市场价值。营造城市文化创意氛围,还在于城市文化环境的塑造上,要将文化创意融入城市规划中,在满足城市功能转变要求的同时,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氛围, 塑造城市标志、 城市雕塑,提升国际大都市的形象。(3)培养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动力就是这一批创意阶层,既懂旅游又善于文化创意的高端人才,这一阶层往往就是社会的精英,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目前,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不仅缺少具有创新精神的旅游业和文化业的专业人才,更缺乏既懂旅游又懂文化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化发展,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参考文献[1]杨吉华.我国文化产业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北京经 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9)[2]杨建文等.产业经济学[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3]罗明义.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J ].经济问题探索,2009(9) [4]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D ].江西财经大学,2009 [5]汪清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模式研究[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1) [6]罗艳玲.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7 (上接第378页)随着人们服装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功能化纺织品和生态纺织品的概念渐入人心,使得纺织产品结构得以改善。棉织物以手感柔软、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等优良的服用性能而成为最常用的服装面料, 但它的缺点是易产生折痕且不易恢复。 因此,围绕棉织物进行适当的后整理工艺,提高其服用性能,并且赋予其他的特殊功效,成为目前对棉织物进行后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的有效方法。 从后整理工艺上来看,常用的并且有所推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主要是将棉织物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的防皱整理剂进行处理,使整理剂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OH)形成交联,从而将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封闭,降低棉织物在形变时由于纤维大分子上羟基之间氢键的拆散和重建而导致的折皱,由此提高棉织物的防皱性能。防皱整 理工艺分为浸轧、 预烘、焙烘、后处理四个阶段。经过防皱整理后,能有效提高棉织物的弹性,使其具有稳定的干湿态抗皱性能。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防皱整理剂中大多数含有甲醛,现在由于环保的要求,要减少这类整理剂的使用,而改用无甲醛防皱整理剂。 二、抗菌整理 抗菌整理在美国等被称为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在国内有人称之为卫生整理。 抗菌整理主要是将抗菌剂直接吸附在织物上,与织物形成共价结合,在纤维表面形成含抗菌剂的反应性合成树脂,从而抑制转移到纺织品上的微生物的繁殖,断绝恶臭的发生源。 在棉织物上常用的抗菌剂是以二苯基醚系、有机硅季铵盐为代表,还有锌和镁等金属络合物,甲壳质和氟化合物也是两种潜在的生态抗菌整理剂。 经过抗菌整理的棉织物,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同时赋予棉织物以清洁感和舒适性。 三、抗紫外线整理 抗紫外线整理是在棉织物上添涂紫外线屏蔽剂,反射或有强烈选择性吸收紫外线,并能进行能量交换,以热量或其他无害低能辐射将能量释放或消耗。紫外线辐射到织物上,部分在表面被反射,部分被织物吸收,其余的则透过织物,通过提高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率和反射率来降低紫外线的透过率,达到防紫外线功效。 抗紫外线整理剂有两大类,即无机类和有机类整理剂,这两类整理剂各有其特点,如将这两类物质适当混合后处理织物,能使它们对紫外线既具有反射和散射作用又具有吸收作用,从而极大的降低紫外线的透过率,获得高质量的抗紫外线辐射纺织品。 适量的紫外线辐射具有杀菌作用并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人体健康,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病, 导致皮肤癌、 白内障等。因此,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 四、耐久阻燃整理 棉织物的耐久阻燃整理,主要有以四羟甲基氯化膦(THPC)阻燃剂为基础的Proban工艺和以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PyrovatexCP)为阻燃剂的耐久阻燃整理工艺。但两者在整理和服用过程中都存在甲醛问题,由于甲醛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所以无甲醛的阻燃整理剂和交联剂的开发和应用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现实意义,目前也有这方面的相关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和应用中。 经过耐久阻燃整理的棉织物,抗燃烧性能优异,有较短的阴燃和续燃时间,能在关键时候和特定场所保护人身健康。 五、超柔软加工整理 超柔软加工整理是指高档棉织物面料除了在印染前处理工艺退浆、精练、漂白和丝光中既有的工艺外,还要加入专门的超柔软剂,在浸轧与漂洗中提高棉织物的柔软性能。欧美和日本正在竞相开发棉超柔软剂,如液状系氨基变性聚硅氧烷整理剂等。 经过超柔软加工的棉织物,具有持久的柔软风格和回弹性,是作为高级服装和高档床上用品的理想面料。 六、纳米整理 纳米整理是把棉织物按一定浴比浸泡在纳米抗菌剂中,加固着剂 采用超声波或其他方式反复作用后,再经过烘干、 冲洗、再烘干后,使细小的纳米颗粒附着在棉纤维的缝隙或孔洞甚至棉纤维的空腔中,从而使纳米材料嵌入在棉织物的内部,提高警惕棉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 利用不同功效的纳米材料,通过纳米整理,可以使棉织物获得抗菌、拒油抗污等特殊功效。 七、芳香整理 芳香整理是采用浸渍法(浴比为1:10),将棉织物在配制好的芳香整理液中浸渍一小时,使其充分浸润,然后将棉织物甩干(带液率为80%),在低温烘箱中焙烘30分钟,最后将其自然晾干。 由于芳香精油自古以来就与人类关系密切,也是众多人士常选的护肤用品,所以经过芳香整理后的棉织物,能使其中的某些组分吸附到人体皮肤上,并散发出芳香,改善身体的舒适度。穿着这种功效织物面料,不仅能使人们心情愉悦,而且还可以起到医疗保健的特殊功效。 近年来,人们加大了对棉织物特殊整理工艺的探索,也找到了不少好办法,这些后整理工艺能够更好地改善棉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提高其产品附加值。高附加值的棉织物,不仅需求广,而且利润空间大,增强纺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1]马建伟,陈韶娟,许文娜.用超声波对棉织物进行纳米整理的研究[J ].棉纺织技术,2008,36(7):1-4.[2]王韶辉,胡心怡.芳香整理对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J ].棉纺织技术,2008,36(7):13-15. [3]沈兰萍.现代纺织品开发有关问题的探讨[J ].棉纺织技术,2008,36(11):10-13. 棉织物后整理工艺种类及效果浅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孙喜英 [摘要]在生活中,功能化纺织品和生态纺织品使得纺织产品结构得以改善。棉织物作为最常用的服装面料,后整理工艺可提高其 服用性能。本文分析了棉织物的几种特殊整理工艺并比较了其后整理效果, 从实践角度看,这几种工艺值得推广。[关键词]后整理棉织物服用性能特殊功效专题论述 3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