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政治

论民主政治
论民主政治

论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是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在于制约公共权力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恩格斯语)。”我们搞民主政治不能说不重视,曾把它视作走出“兴亡周期”的“必由之路”,但很难有实质性进展。主要的认识偏颇一极是盲目攀比西方,钟情可能导致“动乱”的“大民主”,另一极是承认现状合理,以为政治改革应该“滞后于”经济改革,其实已将民主束之高阁。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首先突破这一根本障碍。其基本属性包括三方面:一是客观性,即符合国情,并蕴涵着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针对性,即能把住中国现存公权失控问题的病脉,按照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对症下药;三是实用性,即依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在方法上突破,富有操作性。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不仅指一般静态区别意义上的个性特征,更重要的是指其良性发展中所显现出的一种特殊状态,且概括为以下四点。

由小而大,自下而上

过来的民主有个误区,认为民主就是要由全体民众来决定国家大事,民主政治的进展是由大而小,自上而下,逐步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然后到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各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等。实践证明它难以行通。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差别悬殊的泱泱大国,国家大事纷繁复杂,大局稳定是一切改革发展的先决条件,历来一搞那种自上而下的全局式民主,总会激

化矛盾,横生枝节,及至于否定权威,破坏稳定,所以每每只得无功而退,反而挫顿了民主的锐气。经验表明,中国目前还缺乏让全体民众决定国家大事的基本条件,决定国家大事还“只能是少部分人的事”。

进而思考,让全体民众决定国家大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何时才能推进?终究也难说得清楚,照此思路误导只会造成民主政治反复折腾的迟缓局面。而倒过来思考,即依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推行谁有条件谁上,有哪方面的条件就先搞那方面的民主,然后再扩展提高,明确这样由小而大,自下而上的民主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群众参与度高,务实性强,符合各自为主,从各地实际出发的科学民主真谛;二是层次越低,范围就越小,情况越简单,滋事也越小,比较稳妥,失误也易纠偏。

推行由小而大,自下而上的民主政治,首先,要努力清理长期在封建意识和计划经济影响下形成的简单划一或“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逐步改进战争式、命令式和运动式的工作方法,认识到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促使各地依据自身实际在选择民主政治不同的形式、内容、结构以及进程上有所突破;其次,要正确界定层级间的职能,各种公权什么时候应该怎样集中或分散,应放在什么层级,都要合理,使由小而大,自下而上的民主在每一发展阶段都有明确具体的公权约束对象。要摈弃总把各层次的政治方向看得过重的陋习,认识到群众在既定范围的民主活动,一般无碍大局稳

定。要克服不加区别,疏于管理的倾向,属于上一级的职能,就不应放给下一级,当然也不宜交由下一级范围的民主进行约束。再次,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先进。在由小而大,自下而上是民主演进中,率先者一般会对当地社会进步产生正效应,但也不尽然,如查禁公款吃喝玩乐,在当前就可能使先行者失去一些吸引项目和投资的机会,对此,要注意进行舆论引导,上一级也要加大督查力度,以褒奖先进,鞭笞后进。

从内到外,先监督后执行

从内到外,先监督后执行,是指民主大体上应从党内发展到党外,先运行于约束监督性公权,然后约束执行性公权,这样比较符合中国实际。其一,符合民情。中国历经长期封闭专制的政治环境,极大地压抑了民众的自主精神,从而表现出较强的宗法依附意识,如果急于在民间大范围地推行民主,难保不出现派系丛生,团体纷争,甚至动乱割据的恶果。很多有识之士之所以认定国民尚缺乏“民主”的素质,孙中山之所以要“训政”,邓小平之所以指出,民主“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缘由盖出于此。其二,符合党情。中国共产党由政治先进分子组成宗旨一致、组织性强,并且积累了八十多年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党内扩大民主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同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需要发挥党在民主政治方面的引导作用。其三,符合社情。从发挥民主政治功能的角度观察,可集中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的两个问题:

一是强化约束分散的公权。继续用传统行政方法约束分散的公权,虽说有时可取得一定成效,但很难适应市场经济,长期效果不大。如全局联动式的“中心工作”过多,往往就形成今天抓这,明天抓那,按下葫芦浮起瓢,落入治标不治本的窠臼。依靠党内民主的约束却不同。凡有公权处必有相应的党组织,党内民主一经建立就可对公权实行长期切合实际的约束,解决诸如贪污腐化、国产流失等难题。

二是打通“中梗阻”。如政策贯彻不下去,好决策落实不了等,这些时弊的根子都是公权失控。过来,我们搞外延式监督,新设了纪委、监察、审计、督办、督查等许多机构,效果并不明显,关键还是对约束主体缺乏约束。明确先监督后执行,就是先把民主机制直接运行于约束监督性公权,有利于真正发挥好监督职能,打通“中梗阻”,使民主政治有实质性进展。

如何发展党内民主?——根本在于解放思想。要屏弃私心杂念,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打破思维定势,大胆勇敢探索。要认真研究党内民主的经验教训,不要过分背上“名人伟业”的包袱,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自身实际,创造新方法新路子。——关键在于改革党内体制。要旨在于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构造闭合型公权约束体制。先从地方党委、基层党委改起,实行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纪委书记由所在党组织内竞选产生,对全体党员负责;要建立完善有关演说、任选、质询、任期、述职、弹劾等竞选制度以及公开制度、抽查制度、处臵制度和完整的程序要求;纪委书记可连选连任,在职时享受同级

党委书记的职级待遇,离职则为普通党员;其职能应由一般的纪律监督扩大为工作监督,查办政策决策的落实。——重点在于明确约束主体的范畴。一般单位和竞争性公有企业,约束主体为本单位本企业的全体党员,超出本单位的社会管理和垄断性公有企业的约束主体为相应社会范围的全体党员。当范围太大党员太多时,可分选区或行业选举代表,代理约束主体。

园地分类,放好舆论

言论自由是民主的灵魂,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条件。现在言论自由虽有较大发展,但潜在问题也很大。1、言论肤浅化。由于封建历史和现行体制影响,以及个人利害所致,不习惯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跟风赶热,急功近利,急用先学,粗话、大话、假话、套话、空话沉渣泛起;2、园地行政化。一方面,单位、团体、院校和报纸、杂志、会议、征文等言论园地,都被套上一定行政级别,并往往由级别决定言论价值高低。另方面,行政级别越高,言论权力就越大,与之不同的言论无有相争之地。即使内部报刊也出现行政化势头。很多争论刚开始,上头一句话就打住,真乃“内刊不内,鸣而不争”之憾。

3、信息散失化。缺乏集中开发和约束机制,使大量言论成果闲臵散失,重复研究,虚实脱节,应予重视。

探求言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核心是如何处理言论的利弊。利的一面,即言论自由的正效应,要尽力创造条件扩大,要鼓励人们讲真话,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一切忌讳冷门都可探讨;弊的一面即言论的负

效应,主要指那些有悖正统或不满现行领导的言论,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群众中可能造成的混乱,显然,这在一定时期内必须预加防范。

对言论园地进行适当分类管理,就可为放好言论提供保障。将言论园地分为公开类和非公开类,可能引起混乱的言论限于非公开类发表,非公开类园地的言论受法律保护;参与者(编、读、作者等)均与行政级别脱钩,经专门考试或考核,具备一定思想水平时才能获取资格;由国家出资,经常组织课题攻关、学术研讨、征文评奖等活动刺激深化言论的积极性;创设年度敢想奖、破题奖等专项大奖,鼓励创见,重点扶助从事长远研究的单位和个人;要有专门机构搜集整理言论成果,实用性强的要作出提案,移交决策、执行部门使用,并督促和反馈信息;对各类言论园地要定期组织评议,按标准记分得出等级,与其报酬相结合;要逐步淘汰地效劣质的言论园地。

公费政治,保持公正

市场经济下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一大缺陷,即各种利益集团通过经济手段影响政治使政治失却公允,政府威望也由之下降,及至出现所谓的“民主政治的危机”。近些年有关国家开始治理此问题,如意大利制定实施了“政党筹款法”,并取得一定效果。

中国在目前市场经济转体期间,经济成长较快,民主政治尚待起步,各种利益集团对政治的不良影响以露端倪。一是赞助泛滥。即利益集团以多种形式向掌权者提供经济赞助,后者反过来利用公权为前

者服务;二是权钱结合。政企一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机关办实体、垄断企业办实业、各级领导兼任董事(经理)等等。三是尾大不掉。一些利益集团过来长有发展,加上原有的政经联结的因素,渐成各自为政趋势,对各级政府权威构成威胁。

由上而见,有必要提出“公费政治,保持公正”的民主政治思路,即任一范畴公共政治活动的花销,都应由该范畴的公共经费支付,以保证其活动的公正性具体有三点建议:第一,权钱分离。凡有公共管理职能的,各种收入、支出都要分开,并进行统一管理。要切实分离公共管理职能和生产经营职能。第二,公费从政。掌权者原则上不准接受任何经济赞助(目前确因工作需要的,也应经过批准,实行公开监督):第三,公费竞选。设立竞选基金,来源为公共开支和社会捐赠。由专设机构统筹安排有关竞选事宜,达到“高效节支,公平合理,促长人才,推进民主”的目的。

高中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知识点梳理3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1)必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必要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重要性: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含义: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与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民主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百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民主、实现什么样的民主,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道路和模式: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另一种是走全盘西化道路,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照搬到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政治制度,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根本不同的政治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摘要:政治民族化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政治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 主义法制,是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上中,也明确地把民主和富强、文明一起共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和国家的大势 所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参与、宪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 设的集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 正文: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的利益,保障党和国家的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利益上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以法律形式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民主确立下来,从而在民主的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在近些年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参与,宪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突显其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的以自身利益为指导,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政治参与是一种公共权力,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体现。将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民主结合起来,是一项惠民惠国的政策。既能保障人民的权力,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又能集中人民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将党和国家的活动纳入人民监督的范围内,保证行政的合理有序性。 1、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治参与不是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所特有的活动,它是一切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完善政治参与是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政治参与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实际经验来说,对于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其他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有效享有,每个人都有参与他或她的国家的政府是一个关键因素。”①联合国决议表明:政治参与是固有的人权,并且是民主国家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国的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深化发展,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和畅通。发展政治参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促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2、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最有利于政治参与。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最高权力主体是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政治参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的崇高。人民的政治参与具有多方面原因: ⑴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活动影响社会。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将自己的利益向政府反映,使人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 ⑵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人民能够直接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制度,人民选取人民代表,集中自己的政治诉求向政府反映,从而也就实现了政治参与的过程; ⑶依法治国的方略为人民的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经过二十八年的革命斗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初步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政治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来看,近代以来,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民主权力不断扩大。而我国的每一次民主政治改革其根本目的都是保证人民民主权力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 从理论层面看,我们党在九十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每一次飞越,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当家作主是充分实现人民利益的最佳途径。 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的各项政治制能够充分反映群众愿望,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政治制度都服务于人民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事务,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会脱离正确方向。因此说,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浅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浅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 人从国情出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把握本质和核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到“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历程,标志着我国已经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发 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笔者认为,主 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治 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要立足本国国情。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这一政治原则,凸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源于党在理论、纲领和组织上的先进性,源于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历史选择。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党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的探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首先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苦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略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略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把握本质和核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标签:民主政治有机统一本质核心政治体制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到“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历程,标志着我国已经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筆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要立足本国国情。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这一政治原则,凸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源于党在理论、纲领和组织上的先进性,源于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历史选择。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党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的探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首先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苦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来广泛地动员、领导和组织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人民当家作主,就是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从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都要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范文】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 识点总结 www.5y kj.co m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1)、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此内容回答了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课本55页第一段)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

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5)、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2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1)、人大代表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人大代表的产生方法: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3)、人大代表的义务: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具体表现为提案权、质询权、审议

关于我国民主政治论文范文

关于我国民主政治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简要说明民主的最基本原则以及民主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说明民主作为 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受一定条件的制约的。民主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 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盲目发展民主和条件不成熟而实施民主,可能会造成社会不必要的 混乱和经济倒退。本文还分析了世界上存在的民主国家问题出现的原因。文章认为:我国 实施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我国的民主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做的工作涉及选举制度、法律制度、监督机制等诸多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 作者着重强调应该加强发展经济、加强法律建设,并认为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更高层 次的民主选举,逐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关键词:民主;民主建设;党的领导 一、民主含义 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简单 地把民主理解为受制于某种规则和程序,体现有限多数原则的人民权力。一般来说,民主 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是少数服从多数,简称“多数原则”。这是民主最根本的原则。第二是保护少数人原则。这个原则要求,要尽量、尽最大努力保护少数人的权力和权利。 第三是科学原则,民主应该是符合科学的。有时,大多数人的观点,甚至是社会一致认同 的观点也不见得是科学的、是正确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全社会 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提出的“日心说”被认为是异端邪说,最后,伟大的哥白尼 被专制的教会处以极刑。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又确定一些本国的民主原则。如美国:有人把美国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五大原则,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等Alistair McConnachie, THE FIV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Sovereignty, March 2021。 新加坡民主理念则包含“法制、公平、正义”。后来考虑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 在原则中加了“多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提出了建立社会 主义民主的理念。 尽管各国的民主理念有所不同,但一般判断民主或非民主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选举:政治权力角色通过自由而公正的选举产生; 参与:公民有平等的机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法治:任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 透明:公民有权获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信息;

论台湾的民主政治

论台湾的民主政治 提纲:⑴民主政治的含义 ⑵台湾的民主进程 ⑶台湾的民主政治的问题 ⑷台湾民主政治给我们的启示 所谓民主政治,就是相对于专制政治或者是权威政治而言的相对概念,从质的规定性角度分析,它有三个基本含义:其一是多数人统治取代一个人或少数人掌握国家权力,其二是全体社会成员构成国家权力的主体,其三是全体社会成员实行自治管理。民主政治同专制政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民主政治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具有特殊的历史,特殊的地位的地区,其政治也很特殊,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对于台湾的民主政治的进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日据时期,这是个不能忽视的时期。历史上台湾民主化和日据时期台湾所累积的反政府力量关联很大。台湾被日本控制50多年,台湾人民不是100%顺从。在日据时期,民众从武装抗日到法制的作用,后来走向体制内的抗争,追求台湾人的自治权。那时成立了台湾民众党,成立了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当时最重要的领导人叫蒋渭水,他创立台湾民众党和日本人对抗。他去世的时候,太多的台湾人自动要参加出殡仪式,日本就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日据时期,台湾人对日本的制度性的反抗,建立自治权,是台湾民主化的早期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光复初期。1945年台湾光复,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但一年半后发生了“二二八事件”,从高峰跌落到谷底。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不久,1949年两岸宣告分裂。因此光复初期基本上是处于一种飘摇动荡的状态之中,民主化构建基本上不成功。因为“二二八事件”就像一个幽灵一样始终徘徊在台湾上空。自此后将近60年的时间,每当“二二八事件”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发生。在光复初期,基本上没有民主化。 第三个时期是民主实验期, 大陆的失败带给蒋介石最大的反省就是到台湾后马上实施土地改革。民主政治,就是民主主义也是到了台湾才开始。1949年台湾实行戒严体制:实行“党戒报戒”,不准成立新的党和新的媒体,戒严时国会不必改选,民意机关不必改选。1950年,台湾开始实施地方自治,即乡镇长、县市长、村长选举,成立县议会,乡民代表会。选举从地方开始,中央和省级不选。这是民主实验期,大约为30年的时间。在实验过程中,县市、乡镇、村都举行选举,并逐渐扩大政治参与:省主席不选举,但省议会选举;台北市长不选举,但台北市议会选举;这叫做半套的民主政治,台湾特色的民主政治。 80年代,台湾发生了“美丽岛事件”,领导者为施明德。施明德的一生就是台湾民主化的过程。他被关两次总共25年,但仍然坚持在民主斗争的第一线,台湾民主化没有这种角色的推动是不可想象的。台湾人,不论政治立场如何,基本上都相当尊敬施明德。你不一定同意他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但你要尊敬他的道德勇气、始终如一和一以贯之的气节和做法。在这个阶段,冲突非常激烈。 第四个阶段是民主成长期,从1987年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开始,随之回到宪政常轨,开放“党戒”、“报戒”。蒋经国于1988年1月13日去世。在对台湾人民心目中所有政治人物做一个民调时,蒋经国一直排第一位。因为大家对他晚年有绝对的权力却

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

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特點及其反思研究 劉性仁( (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生, 北京100871)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就民主政治的涵義進行梳理,其次對於民主政治的特點、條件、類型等依序討論並進行論證,最後進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省思及盲點,希望能夠透過本文研究,更能精確地體會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點。 關鍵字:民主政治、大眾式的民主、精英式的民主 前言 民主政治(Democracy)是一種由人民來進行統治的政府形式,關於民主政治 的內涵研究,數世紀來一直是激烈爭辯的話題,關於民主政治的討論,最早溯及到希臘時期的雅典,雅典是民主政治的最佳代表,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政體下,公民有著不同的角色、地位與作用,公民在政治權利上與法律之前是平等的,公民都審議公共問題的公民會議中的成員,並且遵循著多數決原則,公民對政府運用控制權,公民可以實現選舉的權利,公民也享有政治自由與公民自由,可以批評也可以反對,公民更可以透過法律,來建立公平審判的秩序與承認對於政府的合法限制,而免於政府專制。 西元前431年,伯裏克裏斯(Pericles)為了對抗斯巴達而犧牲陣亡的雅典戰士,所發表的國殤演說,這篇演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民主演說,該篇演說中所強調的民主體制是1.統治權屬於大多數人而非少數人2.尊重法律與權威3.關心公共事務4.容忍與自由5.以公開討論決定政策6.開放社會7.多才多藝。此篇演說中對於民主的描述,只是一種理想,並非是現實性的,事實上,在西元第五及第四世紀的雅典,他的民主政治受到幾種限制,並非是完美的,首先希臘人的公民概念是偏狹的,它排除了婦女、兒童、外僑與奴隸,公民的資格是由出生而來的,很少是由後天所獲取的,因此公民在社會階層中有著相當固定的社會階層,其次,城邦被視為是一種有機體,他高於個人及其它團體,政體就是國家、民族與社會融合成一體,而沒有獨立的權力中心,公民自由是指城邦社群中的自由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公民並盡心地替民主政體犧牲奉獻,再者,只有少數的公民在任何時候出席公民大會,因此政治領導主要是貴族式,並且有政治迫害;當時有許多古希臘的思想家,並不支持雅典的民主政治,也都對民主政治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柏拉圖(Plato)對雅典民主的批評,他認為在雅典,民主政治意謂著貧窮大眾的統治,如果人民喜歡的話,就可以為所欲為,在學校、家庭或其他地方都不會尊敬權威,柏拉圖認為這樣的結果會使法律不受尊重,會導致無政府狀態,而成為專制統治的溫床,因此柏拉圖認為解決之道,就是建議由有智慧、受過訓練及教育的哲學家來統治。而亞里斯多德對於民主政治的看法,他將民主看成一種只為窮人謀福利的政府形式,亞里斯多德認為參與法律制訂,必須要是君主制與民主制的結合,權力分立以確保社會上主要團體間勢力均衡之混合國家(mixed State);隨著雅典城邦的沒落,關於民主理論的討論沉寂了一段時間,在中世紀封建體系下,權力並非歸屬於選舉產生的團體,權力只根據透過繼承或武力的方式來取得。到了十九世紀,才產生現代社會所思考之民主政治相關問題,從文藝復興運動到十九世紀這段期間,有關民主理念形成於現代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脈絡中,各種民主理論激辯著,但始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從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實行民主政治以來,對於西方民主政治一直存在著不同 程度的思辨,到了近代之後,關於民主理論的研究著作也越來越多,民主政治一詞的使用也越來越浮濫,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認為“吾人所使用民主及民主政府字詞的形式,易造成極大的混淆,除非這些字詞有了明白的界定,而其界說獲得同意,否則人民會處於不可避免的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力推进,关于民主的基础理论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人们对人民民主、国家民主、社会民主以及基层民主等诸多基本概念的理解很不一致,以致于人民民主与社会民主这些不同概念往往被人们混同使用,结果造成理论界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这样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分辨不清,这不仅会影响我们在理论上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继续深化,而且还可能会在实践上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这些概念明确加以界定,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即通常我们所说的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則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1 但具体地来看,这一概念又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加以分析:从广义上讲,民主是一种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治理中,以尊重人们的平等权利和多数人的意志、利益为原则的制度和机制。从狭义上讲,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民主又主要表现为“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即“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2 可见,广义民主指的是各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民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它适用于国家形态的民主,也适用于非国家形态的民主。而我们现在常说的党内民主、社会民主,都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属于广义民主的范畴。狭义民主则主要是指在阶级社会里,以国家形态所表现的民主的特殊本质。列宁说: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列宁在这里揭示的就是民主与国家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除此而外,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即从政党内外关系的角度来看,还可以把社会主义民主区分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两大领域。而对其中的人民民主领域再作进一步划分,又可以区分为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两大层次。下面,我们就对这两组概念加以具体的界定和阐释。 1、关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所谓党内民主即共产党内的民主,是指党员在党内生活中,根据党的章程和特定的程序及形式,参与党的事务的表决和管理。构成党内民主的要素有,所有党员在党章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服从多数和尊重少数相统一,并互相监督和制约。党内民主不能与整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相抵触,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体现宪法精神,党的组织和个人都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一个内部非常民主的政党执政后,如果不去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可能导致“寡头政治”的出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中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就有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3而所谓人民民主,则是指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全体人民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形式,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就是我国人民民主的制度表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社会的主人。因此,人民民主既包括国家政治生活层面的民主,也包括基层社会生活层面的民主。或者换句话说,人民民主既包括国家民主,

论民主政治

论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是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在于制约公共权力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恩格斯语)。”我们搞民主政治不能说不重视,曾把它视作走出“兴亡周期”的“必由之路”,但很难有实质性进展。主要的认识偏颇一极是盲目攀比西方,钟情可能导致“动乱”的“大民主”,另一极是承认现状合理,以为政治改革应该“滞后于”经济改革,其实已将民主束之高阁。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首先突破这一根本障碍。其基本属性包括三方面:一是客观性,即符合国情,并蕴涵着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针对性,即能把住中国现存公权失控问题的病脉,按照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对症下药;三是实用性,即依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在方法上突破,富有操作性。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不仅指一般静态区别意义上的个性特征,更重要的是指其良性发展中所显现出的一种特殊状态,且概括为以下四点。 由小而大,自下而上 过来的民主有个误区,认为民主就是要由全体民众来决定国家大事,民主政治的进展是由大而小,自上而下,逐步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然后到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各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等。实践证明它难以行通。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差别悬殊的泱泱大国,国家大事纷繁复杂,大局稳定是一切改革发展的先决条件,历来一搞那种自上而下的全局式民主,总会激

化矛盾,横生枝节,及至于否定权威,破坏稳定,所以每每只得无功而退,反而挫顿了民主的锐气。经验表明,中国目前还缺乏让全体民众决定国家大事的基本条件,决定国家大事还“只能是少部分人的事”。 进而思考,让全体民众决定国家大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何时才能推进?终究也难说得清楚,照此思路误导只会造成民主政治反复折腾的迟缓局面。而倒过来思考,即依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推行谁有条件谁上,有哪方面的条件就先搞那方面的民主,然后再扩展提高,明确这样由小而大,自下而上的民主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群众参与度高,务实性强,符合各自为主,从各地实际出发的科学民主真谛;二是层次越低,范围就越小,情况越简单,滋事也越小,比较稳妥,失误也易纠偏。 推行由小而大,自下而上的民主政治,首先,要努力清理长期在封建意识和计划经济影响下形成的简单划一或“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逐步改进战争式、命令式和运动式的工作方法,认识到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促使各地依据自身实际在选择民主政治不同的形式、内容、结构以及进程上有所突破;其次,要正确界定层级间的职能,各种公权什么时候应该怎样集中或分散,应放在什么层级,都要合理,使由小而大,自下而上的民主在每一发展阶段都有明确具体的公权约束对象。要摈弃总把各层次的政治方向看得过重的陋习,认识到群众在既定范围的民主活动,一般无碍大局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