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培训教材

危险源辨识培训教材
危险源辨识培训教材

煤矿危险源辨识培训

? 煤矿危险源辨识内涵

?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 煤矿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

?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不仅要辨识系统现有的危险源,还要预测分析出系统潜在的、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

? 煤矿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煤矿所有的系统(生产系统、非生产系统)。为了便于辨识工作的开展以及避免遗漏,首先要对整个煤矿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子单元。

子单元可以按照劳动组织进行划分,如:综采一队、综采二队、通风队、运转队等;也可以按专业进行划分,如: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等。

?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确定哪些因素是危险源,需要一定的科学依据。

(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

(5)其他相关资料。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目前煤矿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

?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

煤矿是一个由人—机—环—管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危险源分布非常广泛。过去我国很多煤矿曾经进行过危险源辨识,但是由于在辨识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考虑,辨识出的危险源有很多的遗漏。为了能相对较为全面地辨识出煤矿的所有危险源,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煤矿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这样既能够保证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且方便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控制和管理,这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具体项目如表所示。 安全检查表法 事故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法

工作任务分析法 直接询问法

现场观察法 查阅记录法 直接经验分析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1、辨识前准备工作

(1)成立矿井风险管理小组。

●成员应包括:矿领导、安监员、内审员、健康协调员、有关科室、区队或班组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矿属各单位、驻矿单位、承包商等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素质: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b.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

c.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

d.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e.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对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培训。

a.熟练掌握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

b.熟悉煤矿八大事故类型及其内涵。

c.能正确使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3)收集危险源辨识依据

(4)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

通常选取工作任务法和事故树方法两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如何利用工作任务法辨识危险源。

工作任务法辨识危险源

第一步: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单元所有的工作任务或业务活动。

第二步:列举出每一任务的具体作业步骤(即工序)。

第三步:辨识危险源。

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

第四步: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后果、风险类型以及相应的事故类型。

煤矿危险源的风险评估

?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意义

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危险源辨识也即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风险的等级,也就是度量每一个危险源对应的风险水平,这个过程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通过分级,煤矿就可以有重点有先后地选择应对措施,并最终消减风险。

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内容

●估计事件发生可能性p;

●估计可能的损失C;

●计算风险R,确定风险等级。

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法

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表

说明:

(1)事故发生“可能性p”的确定方法。对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确定需要根据以往事故统计或经验来模糊判断。

(2)“损失C”的确定方法。对“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确定需要建立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即假设在事故实际发生的情况下,估计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多个,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取各种后果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来确定“可能造成的损失”。对照风险矩阵表,赋予相应的值。

风险等级划分表

(3)风险值的确定方法。风险值=可能性×损失。

(4)风险等级的确定方法。将计算得出风险值与“风险等级划分表”对照即可得到相应的风险等级。

?煤矿危险源监测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危险源监测具体工作内容有:

1)危险源动态监测与动态信息采集。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分类进行实时、定期、不定期的监测、检查,采集其所处状态的动态信息,同时还要辨识系统中是否出现了新的危险源。——人、机、环、管

2)危险源动态信息传递。将采集到的危险源动态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及时传递到相应的管理部门。使不同层次管理者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应信息。

煤矿危险源的风险预警

?煤矿危险源风险预警含义

煤矿危险源风险预警是灾害预警的一种,它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风险预警等级设置和预警信号选择

危险源风险预警等级的确定需要建立在对危险源动态信息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人-机-环方面危险源其风险预警等级的确定方法各不相同,具体见下文(方法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仅供方法参考),而管理方面的危险源往往通过人-机-环体现出来,对其不易进行预警,但可以通过管理评审加以弥补。

煤矿危险源辨识培训教材

运转车间

2009年

危险源辨识培训教材-22页word资料

煤矿危险源辨识培训 ?煤矿危险源辨识内涵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煤矿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不仅要辨识系统现有的危险源,还要预测分析出系统潜在的、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 ?煤矿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煤矿所有的系统(生产系统、非生产系统)。为了便于辨识工作的开展以及避免遗漏,首先要对整个煤矿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子单元。 子单元可以按照劳动组织进行划分,如:综采一队、综采二队、通风队、运转队等;也可以按专业进行划分,如: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等。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确定哪些因素是危险源,需要一定的科学依据。 (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 (5)其他相关资料。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目前煤矿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

?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 煤矿是一个由人—机—环—管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危险源分布非常广泛。过去我国很多煤矿曾经进行过危险源辨识,但是由于在辨识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考虑,辨识出的危险源有很多的遗漏。为了能相对较为全面地辨识出煤矿的所有危险源,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煤矿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这样既能够保证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且方便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控制和管理,这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具体项目如表所示。 ?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1、辨识前准备工作 (1)成立矿井风险管理小组。 ● 成员应包括:矿领导、安监员、内审员、健康协调员、有关科室、区队或班组的 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矿属各单位、驻矿单位、承包商等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 ●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素质: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安全检查表法 事故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法 工作任务分析法 直接询问法 现场观察法 查阅记录法 直接经验分析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危险源是可能导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分类 1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2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限制,就不会发生事故。当这些约束和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3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危险源辨识简明提示单: 在平地上跌倒;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与工具、材料等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修理、拆卸装置有关的危险源; 车辆危险源; 火灾和爆炸;

可吸入的物质; 可伤害眼部的物质和试剂; 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有害能源; 由于经常性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肢体损伤; 不适当的工作环境; 照明情况; 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 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密闭空间; 特种作业。 以上所列仅作参考,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看。 5危险源辨识方法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中分析;安全检查表;故障分析等。 6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控制策划等。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培训体系重大危险源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重大危险源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目录 第壹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3 壹、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3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5 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6 第二节重大危险8 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8 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12 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14 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14 第三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监控15 壹、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15 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16 三、重大危险源实施宏观监控16 四、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16 第壹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壹、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于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潜于危险。世界上每年均发生许多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工厂或储罐燃烧爆炸或泄漏,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这些涉及危险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均有壹些共同的特征:均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和危险品

的固有性质有关,又和设施中实际存于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那么这些造成重大事故的根源就叫重大危险源。 (壹)定义 “重大危害”(major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内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壹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壹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注意,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运输)。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壹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 2.控制系统组成:(7部分)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壹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于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能够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于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壹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个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

最新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培训教案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课程学习目标] 1、在生产过程中,各岗位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进 行讲解,让职工深刻认识到各自的岗位上,哪些是不安全,哪些是有危 险的,从而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 2、职工充分识别其岗位危险源,可以及时消除一些安全事故隐患,对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也能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解决,提高了主动 安全的能力。 3、让职工对其岗位危险源有充分识别,避免遗漏重大危险源,能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发挥体系的预防功能。 [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六个部分2课时,本课程课时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的需要进行具体内容的调整。 [授课内容]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二、要准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是什么 五、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思路

六、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 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 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大事故隐患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 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 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 意义。危险源强调生产场所、设备或设施中存在固有能量(物质)的多少,而事故隐患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 缺陷)的危险源。 (二)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 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 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 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 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重大事故隐患是指 事物所处的一种状态。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 理上的缺陷可以改善的,直至达到安全状态。但重大事故隐患并不一定 存在于重大危险源处。辨识应重点关注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培训教案学习资料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培训教案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课程学习目标] 1、在生产过程中,各岗位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进行讲解,让职工深刻认识到各自的岗位上,哪些是不安全,哪些是有危险的,从而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 2、职工充分识别其岗位危险源,可以及时消除一些安全事故隐患,对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也能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解决,提高了主动安全的能力。 3、让职工对其岗位危险源有充分识别,避免遗漏重大危险源,能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发挥体系的预防功能。 [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六个部分2课时,本课程课时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的需要进行具体内容的调整。 [授课内容]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二、要准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是什么 五、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思路

六、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大事故隐患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危险源强调生产场所、设备或设施中存在固有能量(物质)的多少,而事故隐患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缺陷)的危险源。 (二)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 是指事物所处的一种状态。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可以改善的,直至达到安全状态。但重大事故隐患并不

重大危险源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1) 一、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1)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3) 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围 (4) 第二节重大危险 (6) 一、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6) 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10) 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12) 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12) 第三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13) 一、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 (13) 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14) 三、重大危险源实施宏观监控 (14) 四、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 (14)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一、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潜在危险。世界上每年都发生许多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工厂或储罐燃烧爆炸或泄漏,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这些涉及危险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那么这些造成重大事故的根源就叫重大危险源。 (一)定义 “重大危害”(m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 500 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注意,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运输)。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 2.控制系统组成:(7 部分)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识别 什么是危险源 要了解什么是危险源,我们首先必须学习体系的定义。今年发布的 GB/T28001-2011体系标准给出的定义是“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首先、该定义不再涉及“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而2000版本的体系虽然要求危险源辨识中要包含“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但财产的损失和工作环境的破坏其实并不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重点,其实在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实际中,特别是大型企业中,安全主管部门一般也没有这方面的职能。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也从来没有强调和要求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做这些事情,2000版本的体系规范的推行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影响了其正常职能的发挥,减少了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方面的资源投入等)。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新版标准给出的定义则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如果工作环境的破坏和财产的损失影响到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损害,仍然需要辨识,只是这方面的辨识需要在后续的风险评价中予以识别。

其次,对危险是什么,新版标准在2000年版本的基础上对其对象给出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明确,定义因而更准确和全面。2000版本的体系标准的原定义是“……的根源或状态”。所谓的“根源”,就是导致这些后果的最根本的因素(或物质等)。比如说如果没有汽油的存在和使用,就不会发生汽油的火灾爆炸事故,如果没有矽尘、石棉粉尘的危害的物质存在,就不会发生该类型的尘肺病。也就是说,如果危险源不存在,无论采取或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电气防爆措施、通风措施)或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尘口罩、耳塞、戴绝缘手套等),危害都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汽油、矽尘、石棉 粉尘等危险有害的物质或因素便是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需要我们在危险源辨识中予以辨识和分析的对象。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有很多种事故致因理论。据这些理论分析,导致事故的因素还包含了社会文化的原因、社会制度的原因、经济结构等方面的。这些是否就是我们应该分析的所谓的“根源”呢?我想,这些因素是导致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的大背景,某个具体的企业难以左右。我们在此并不应该把根源理解成导致危害的深层次原因,站在某个具体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这些原因可能并不合适,而从社会或行业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原因,则可能是适合的。 所谓的“状态”,主要指物质或系统所处的状况。每个不同时刻,其状态均不一样。物质的状态主要是指物质的不同状况,物质一般都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可能。状态改变了,危险有害性也就有可能改变。如空气被压缩后就变成了危险

危险源辨识前培训教材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危险源辨识前培训教材
一、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确定哪些因素是危险源,需要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在危险源辨识 前,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科学地筛选,作为辨识的 依据。一般地,需要搜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 《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爆炸危险场所 安全规定》、《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等等。 (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相关信息。 (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 (5)其他相关资料。比如:最新颁布的标准、条例、要求等。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目前煤矿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 系统安全分析法。 1、直接经验分析法
-8-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直接经验分析法就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依据安全技术标准、安
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标准等进行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作出定性
的描述。
目前实践中常用的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
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各种方法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
表 1。
表 1 直接经验分析法
方法名称
实施步骤
适用范围 优点
缺点
以清单的形式列
辨识煤

受工作
出系统中所有的工作 矿现有工作 便、详尽、 人员主观因
任务以及每项任务的 条件下各工 易掌握。 工作任务
具体工序,对照相关的 作任务中存 分析法
规程、条例、标准,并 在或潜在的
素影响。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 所 有 危 险
析每道工序中可能出 源。
现的危害因素。
组织有现场工作
复审煤
易发
直接询问
经验的人员进行交谈, 矿企业危险 现 遗 漏 的 主

询问具体工作有哪些 源 辨 识 结 危险源。
受人员 观因素
-8-

危险源辨识培训教材

煤矿危险源辨识培训 ? 煤矿危险源辨识内涵 ?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 煤矿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 ?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不仅要辨识系统现有的危险源,还要预测分析出系统潜在的、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 ? 煤矿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煤矿所有的系统(生产系统、非生产系统)。为了便于辨识工作的开展以及避免遗漏,首先要对整个煤矿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子单元。 子单元可以按照劳动组织进行划分,如:综采一队、综采二队、通风队、运转队等;也可以按专业进行划分,如: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等。 ?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确定哪些因素是危险源,需要一定的科学依据。 (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 (5)其他相关资料。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目前煤矿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 ?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 煤矿是一个由人—机—环—管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危险源分布非常广泛。过去我国很多煤矿曾经进行过危险源辨识,但是由于在辨识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考虑,辨识出的危险源有很多的遗漏。为了能相对较为全面地辨识出煤矿的所有危险源,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煤矿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这样既能够保证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且方便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控制和管理,这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具体项目如表所示。 安全检查表法 事故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法 工作任务分析法 直接询问法 现场观察法 查阅记录法 直接经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