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西方人文

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_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____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史)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知识点整合

第八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基础解读】 一、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2)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3)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浪漫主义文学家及作品: (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3)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4)北欧,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2、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作家海明威在继续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奉献了大量现代主义作品,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3、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讲解: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1、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分析其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探讨“百家争鸣”局面 出现的原因。 2、董仲舒的新儒学及汉武帝推广儒学。 3、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内容。 【重点讲解】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论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背景 ①经济领域: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领域:地主阶级产生壮大,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备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知识分子壮大,教育发展(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学在民间的私学创立) 3)表现:

4)意义: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观点的比较 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1)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 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民”;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3)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孔子提出了“性相近”,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本恶”有着明显的分歧。 二、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1、背景 1)现实需要:汉武帝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①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②政治:诸侯国问题 ③民族:北方匈奴和南方西南夷、百越 2)用人政策: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得到重用 3)个人发挥: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1)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①要求统治者的爱护百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 ... 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一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概念 2、▲原因 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经济: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私人讲学)出现 3、代表人/性质 影响最大儒、道、墨、法→儒、墨、法,重政治道德→道家重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归宿)→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 △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春秋(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有优秀学生七十二贤,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①思想观: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仁:爱人、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克己复礼” ②政治观:以德治民 →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任意刑杀 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反映中国文化重人性 ③教育观: a.首创私人讲学 b.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性相近(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 e.整理《诗、书、礼、易、春秋》言行载于《论语》 2、★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前372-前289)亚圣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①提倡“仁政”学说 ②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性本善 3、★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前313-前238)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是中国最早的唯物主义思想、“天行有常” ②“仁政”“王道”(秩序化、有序化),礼法并重✔董仲舒继承和发展荀子思想 ③“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④人之性恶(人性本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 (2)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3)文化环境:更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2、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1)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等级观念蒙昧主义 (3)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 3、代表人物及成就 文艺复兴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进入全盛时期,首先表现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其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如下: (1)薄伽丘:《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2)但丁:《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 (3)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4)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美术三杰 (5)米开朗琪罗:《大卫》 (6)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4、文艺复兴的含义和实质 (1)含义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2)实质

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5、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 (1)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2)意义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性质 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2)主张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故有知识的人,道义上有为后者代言的义务。人最容易丧失的是同情心,而杜甫就是一个正面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看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背景:鸦片战争失败,惊醒了中国一些有知识的人,使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举措:1.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理志) 2.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 184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为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影响:1.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2.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3.促使人们开阔眼界 局限:1.带有封建纲常(维护封建统治) 2.尚未付诸实践或基本未付诸实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纲常名教西: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背景:内忧外患 人物: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 内容:1.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2.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学为体),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根本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举措: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

化历程的第一步 启示:只学习器物,不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是不能救中国的 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新派的探索) 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人物:王韬,郑观应 内容:经济上:主张发展民主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早起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出实践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背景:经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社会: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重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传播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权威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 中西结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想结合,借孔宣新 为什么借孔子的旗号变法:1.封建势力强大,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如此可减少变法阻力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只有变法才能图存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1898年,在维新变法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影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悟,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的历史是有一个主心轴的,通过总结课本内容,找出主线,有利于我们复习和巩固好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的时间跨度为公元三国到隋唐时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下面,笔者将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一、三国时期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汉朝灭亡后,三国鼎立时期是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这场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政权内部的斗争和外来民族的入侵,也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的分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刘备、曹操、孙权分别在中国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控制了各自的政权。在政治上,三国时期的政治形式较为复杂,既有君主制,也有共和制;在军事上,三国时期主要以阵地战和持久战为主。 3. 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 魏晋时期是三国时期后的阶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思想意识逐渐解放,文化和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南北朝时期 1. 南北朝时期的背景: 南北朝时期是从东晋时期到隋朝时期,大约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时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 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各地的政权更加分裂。在军事上,南北朝时期是战争时期,南北两个民族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3. 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 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多元性和异质性。南北朝时期是一段文化多元并存的时期,各地的文化形式各异,但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三、隋唐时期 1. 隋唐时期的背景: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并创造了唐朝的基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唐朝的领土辽阔,政治制度也相对完善。在军事上,唐朝的边疆守卫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3. 隋唐时期文化的特点: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三_0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 1 / 3

的新局面。 【学习建议】●采用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探究学习方式,将所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的常见的事例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结合所学过的本阶段政治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第 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商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 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 这种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这就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文化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知识点整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文化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 学发展历程知识点整合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课程标准】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一、经典力学体系的发展 1、时代背景:⑴中世纪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长期被教会奉为教条。 ⑵近代科学诞生后,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断受到质疑。 2、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⑴突出成就是创立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⑵制造的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属于天文学成就) 3、经典力学的建立者──牛顿 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①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伽利略研究为基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笛卡尔研究为基础) ②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研究,自己创立的微积分做计算工具) ⑵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⑶特征:他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 4、经典力学体系意义: ①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②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③推动了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 二、相对论的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

究中遇到的新问题,面临挑战。 2、内容: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意义:(1)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2)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3)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发展(1900年普朗克)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2)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2、过程:①提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②爱因斯坦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③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3、意义(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2)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3)不仅推动了物理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是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 【课程标准】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第12课探索生命之谜 (一)教会的禁锢 1、表现:(1)在知识贫乏的古代,人们相信神创造了人类与世界万物。(2)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3)教会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4)生物学家只能在不触犯教会禁令和神学教义的前提下进行研究。 2、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前六单元单元 默写讲义

必修3第一单元默写讲义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局面形成原因 (1)经济上 (2)政治上 (3)阶级关系上 (4)思想文化上 2、派别代表人物 (1)道家学派 老子代表作: 思想: 庄子 (2)儒家学派的 (3)墨家学派的墨子 主张: 评价: (4)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主张:A、 B、 评价: 3、历史影响(意义) (1) (2)奠定了 (3)是中国历史上 (二)、孔子及儒学的勃兴 1、孔子宣传其思想的三种方式: 2、孔子的思想主张: (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1、孟子的思想主张 2、荀子的思想主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 (1)背景: (2)治国思想:(3)政策:(4)效果: 2、“有为”

“有为”思想成为时代需要的原因:(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2、儒学体系的形成: 3、主要思想: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4、代表作: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 2、结果 三、宋明理学 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背景: 表现: 隋唐时期隋朝: 唐朝: (一)宋朝的程朱理学 1、概念: 2、代表人物: 3、二程基本观点 (1) (2) (3) 4、朱熹的理学内容和影响 (1)内容 (2)著述 (3)影响 (二)理学的发展—心学 1、陆九渊的观点: 2、王阳明 (1)地位: (2)基本主张: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思想内容 (1)破除

浙江地区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学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点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________、颂三部分。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________风格。 (2)代表:屈原的《________》。 3.汉赋 (1)产生:汉朝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西汉________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 4.唐诗 (1)背景: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________为主。 (2)概况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背景: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__________的需要。 (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 (3)代表:婉约派:柳永、________;豪放派:________、辛弃疾。 2.元曲 (1)形成:宋代时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时,散曲与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 (2)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关汉卿、________等。 知识点三明清小说 1.背景 (1)政治: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2)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出现。 (3)阶级:____________扩大。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超过前代。 3.代表 (1)四大名著:《____________》《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其他作品:《________》《儒林外史》。 【资料回放】(教材第42页)《关雎》属于《诗经》中的风,通过对风尚习俗的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史第234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练习

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运动;14——17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兴起于英国的启蒙运动) *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斗争矛头开始指向整个 及其宗教思想体系。(由思想领域深入政治领域,人文精神发展成为理性主义)第5 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一、智者学派 1、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2、主张:“” 3、影响: 积极:①否定神,突出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②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③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局限性:①强调人的作用,但忽视了道德; ②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苏格拉底 1、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即知识” (3)人心向善,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2、影响:①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②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著作:《》) 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亚里士多德(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时间:) 1、爆发的历史背景 经济前提:14、15世纪,首先出现。(根本原因) 人才优势:汇聚众多博学繁荣学者。 文化环境: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2、实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古代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 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斗争矛头:指向。 3、核心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崇尚人性;发对教会提倡的,抨击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冒险) 4、主要成就 (1)文学:但丁(先驱):长诗《神曲》,率先对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 彼特拉克: (2)美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与、合称为“美术三杰”。) (3)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高中历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