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1、物质的理化常数
1、物质的理化常数

三氯乙烷的相关知识摘自中国清洗行业ODS淘汰行动网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体中发生生物蓄积。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埏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0300mg/kg(大鼠经口);LC50979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54.6~14.96g/m3,全麻醉,血压下降,心律不齐;人吸入14.196g/m3×15分钟,不能站起;人吸入

2.73g/m3×180分钟,轻度嗜睡及眼刺激,头痛。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豚鼠吸入5.46g/m3,3小时/天,3个月,肝重增加,有脂肪变性,肺炎。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另外还应从废气废液中回收三氯乙烷,再循环使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基本物理常数

基本物理常数 是物理领域的一些普适常数,主要是指原子物理学中常用的一些常数。最基本的有真空中光速с,普朗克常数h、基本电荷e、电子静止质量m e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等。基本物理常数共有30多个,加上其组合量则有40~50个,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和测量,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纵观近代物理学史可以看到,一些重大的物理现象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创立,常常同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或准确测定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电子的发现是通过对电子的荷质比e/m的测定获得的;M.普朗克建立量子论的同时,发现了普朗克常数;狭义相对论的出 发点之一就是真空中的光速不变;等等。由此可见,基本物理常数出现于许多不同的物理现象之中,每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都同一种确定的常数有关。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许多分支,如固体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包括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的广阔领域。但是物理学的这些分支都是用统一的物理理论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基本理论有经典电动力学、相对论(见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统计力学(见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等。这些理论的定量预言的准确程度,依赖于在理论中出现的基本物理常数值的准确性。特别重要的是,仔细研究由物理学不同领域的实验所确定的这些常数值,能逐个考察物理学一些基本理论的一致性和正确性。由于应用了高稳定激光、约瑟夫森效应、X射线干涉术、量子霍耳效应等许多新方法,使基本物理常数测量的准确度有所提高,很多常数的测量准确度已达10-6量级,更高的可达10-8~10-10量级。常数的准确值增加一位,就会有可能发现物理学中前所未知的矛盾,或获得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某个矛盾的线索。 基本物理常数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定义计量单位从而建立计量基准的工作上。普朗克早在1906年就建议用基本常数来定义计量基本单位,由于当时常数的测量准确度还很低,这个愿望不能实现。60年代以来,随着常数值的准确度不断提高,上述建议就有了现实意义。如由于可同时准确测量高稳定激光波长λ和频率v,就能够通

溶度积的计算

学习情景五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学习要点 1、溶度积与溶解度 2、溶度积规则 3、影响多相离子平衡移动的因素 4、分步沉淀与沉淀分离法 链接 沉淀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反应,常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沉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提取物料,得到产品;在生物工程中常用于对发酵液的分离提纯,以得到生物制品。沉淀在日常保健中也有应用,如利用沉淀- 溶解平衡原理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 必备知识点一溶度积规则 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 溶解和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使一对可逆反应在某一时刻(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难溶电解质 在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100g的电解质称为?。 如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AgCl (s) Ag (aq) Cl (aq) 平衡常数 K Ag Cl 2、溶度积 对于一般难溶电解质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系数次幕的乘积为一 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p 。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未溶解固体与溶液中离子间建立的, 溶液中离子是由已溶 解的固体电离形成的。由于溶解的部分很少,故可以认为溶解部分可完全电离。 3、K sp 的物理意义 (1) K sp 的大小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 表达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 由K sp 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 K sp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AB 型难溶电解质: 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就是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B n s ? mA n aq nB m aq 溶解度s 的单位均为mol/L ,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g/L=mol/L*g/mol 例 1:已知 2K Q p 时,[并&2陽04的溶解度是nS.2\o nS /foOgnC 求S m p (Ag 2CrO 4)。 解: 2 Ag 2CrO 4 ? 2Ag CrO 4 2s s 离子积: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状态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用 J 表示。 J i 与K sp 的区别:K sp 是J i 的一个特例 1、溶度积规则: 当J>K sp 时,过饱和溶液,将生成沉淀,直至溶液饱和为止。 当J=K sp 时,饱和溶液,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 AmBm(s) K sp [A n ]m [B m ]n mA n (aq) nB m (aq) 溶度积与溶解度都可' 力、 e 3 质 的 K ° ,但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不同概念。 三、溶度积规则 4 喙聾 3]2 4[噓打° 332 4S 3 12 1.1 10 12 对于A 2B 或AB 2

常用物理常数表

常用物理常数表 光速 101099792458.2?=c cm sec -1 万有引力常数 81067259.6-?=G dyn cm -2 g -2 普朗克常数 27106260.6-?=h erg sec 271005457266.12/-?==πh η erg sec 玻尔兹曼常数 1610380662.1-?=k erg deg –1 里德堡常量 312.109737/2342==∞ch e m R e π cm -1 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 51066956.5-?=σ erg cm -2 deg -4 sec -1 电子电量 101080325.4-?=e esu 1910602192.1-?= coulomb 电子质量 281010956.9-?=e m g 原子质量单位 2410660531.1-?=amu g 精细结构常数 0360.1372//12==e hc πα 第一玻尔轨道半径 82220105291775.04/-?==e m h a e π cm 经典电子半径 1322108179380.2/-?==c m e r e e cm 质子质量 2410672661.1-?=p m g 007276470.1= amu 中子质量 241067492.1-?=n m g 00866.1= amu 电子静止能量 5110034.02=c m e meV 常用天文常数表 地球质量 2710976.5?=⊕M g 地球赤道半径 164.6378=⊕R km 地球表面重力 665.980=⊕g cm sec -2 天文单位 810495979.1?=AU km 1光年 ly = 9.460×1012 km 1秒差距 pc= 3.084×1013 km=3.262ly 千秒差距 kpc=1000pc 地月距离 3.8×105 km 太阳到冥王星的平均距离 5.91×109km 最近的恒星(除太阳)的距离 4×1013km =1.31pc= 4.3ly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 一、单选题 1.某温度下,向10mL 0.1mol·L-1 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lg c(Cu2+)与Na2S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K sp(ZnS)=3×10-25 A.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 B.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 C.该温度下,K sp(CuS)=1×10-35.4 D.向100mL Zn2+、Cu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3 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 2.常温下,把1ml PH=6的H2SO4溶液加入蒸馏水中,制成100mL溶液,稀释后的溶液中,其C(H+)最接近: A.1×10-8mol/L B.1×10-6mol/L C.2×10-8mol/L D.1×10-7mol/L 3.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硫酸钡这种钡盐作为内服造影剂。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已知:K sp(BaCO3)=5.1×10-9 mol2·L-2;K (BaSO4)=1.1×10-10 mol2·L-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sp A.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K sp(BaCO3)>K sp(BaSO4) B.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若没有硫酸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 C.若误饮[Ba2+]=1.0×10-5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 D.可以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 MnO,含4.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为2 少量Fe、Al、Mg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实验过程如下:其中除杂过程包括:①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X,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②再加入一定量的软锰矿

2019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一、考纲要求: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K 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考点归纳 1.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溶度积(K 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2)表达式: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N n(s) m M n+(aq)+n N m-(aq),K sp=c m(M n+)·c n(N m-)。 (3)意义: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影响因素: 在一定的温度下,它是一个常数,只受影响,不受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影响。 2.溶度积规则 (1)离子积(Q c): 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如Mg(OH)2溶液中Q c=。 (2)溶度积规则: Q c K sp——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 Q c 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 c 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三、考点练: 【高考回顾一】 1.【2015新课标1卷28题节选】 (2)上述浓缩液中主要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 I- c Cl- 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K sp(AgCl)=×10-10,K sp(AgI)=×10-17。2.【2016新课标1卷27题节选】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10-5mol·L-1)时,溶液中c(Ag+)为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 sp分别为×10-12和×10-10) 3.【2017新课标1卷27题节选】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 及其应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一、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常数(K sp)——溶度积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S<0.01g)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2. 表示方法:以M m A n(s) mM n+(aq) + nA m-(aq)为例(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 K sp=[c(M n+)]m·[c(A m-)] n,如AgCl(s)Ag+(aq) + Cl-(aq),K sp=c(Ag+)·c(Cl -)。 3. 影响溶度积(K sp)的因素:K sp只与难容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意义:①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②可以用K sp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二、判断沉淀生成与否的原则——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的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1.Q c>K sp,溶液过饱和,既有沉淀析出,直到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3.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三、对溶度积的理解 1.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只与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 用溶度积直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时,物质的类型应相同。对于化学 的大小来确定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 sp 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分析溶解时所需最小浓度决定)。 3. 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当表达式中的浓度是表示平衡时的浓度时,要用[]符号表示,且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5.当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时且加入沉淀剂均可产生沉淀,沉淀生成的先后顺序按离子积大于溶度积的先后顺序,此时为分步沉淀,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离子沉淀完全。 【例题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个离子浓度相等 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A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错误;B项正确;C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D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

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doc

实验九 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一)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 分光光度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分光光度法测量光密度的的基本原理,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学习工作曲线的绘制,学会用工作曲线法溶液浓度的方法; 3、巩固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操作。 【实验原理】 1、碘酸铜 Cu(IO 3) 2 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即 K sp [Cu 2 ] [IO 3 ]2 ,碘酸铜溶液中满足 [IO 3 ] 2[Cu 2 ] ,代入上式 K sp 4[Cu 2 ]3 。当我们测定了饱和碘酸铜溶液中的 [Cu 2 ] 值即可就去其溶 解平衡常数。 2、光线通过有色溶液时,一部分被溶液吸收,另一部分透过溶液。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A lg T lg I 0 ( T 是溶液的透光率,用 T I t 表示, I t 为透过光的强度, I 0 为入射光的强度) ,来 I t I 0 测定溶液中有色溶质的浓度。其原理是 朗伯 - 比尔定律 ( Lambert-Beer Law ):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 溶液的浓度 c 和光穿过液层厚度 l 的乘积成正比 A cl 其中 ——消光系数(或吸光系数) 。当比色皿大小一定时,确定的溶液其 , l 均确定,则 A 只与浓 度 c 有关。【实验步骤】 1、配制 Cu(IO 3) 2 饱和溶液。 取少量 Cu(IO 3) 2 沉淀放入 150mL 锥形瓶中,加入 60mL 去离子水,加热至 70~80℃,充分搅拌。冷却

至室温,静置数分钟,常压干过滤。 2、工作曲线的绘制。 -1-1 -1-1 2+ CuSO4溶液的体积。 ①计算配制·L 、·L 、·L 、·L Cu 溶液所需的标准 ②用吸量管分别移取计算量的 4 -1 CuSO溶液到 4 只 50mL的容量中,各用移液管加入1mol·L的氨水溶液, 用去离子水定容,充分摇匀。 ③用 1cm 比色皿在610nm 的条件下用721 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 4 只容量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 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制A-Cu2+浓度图(工作曲线)。 3、 Cu(IO 3) 2饱和溶液中 Cu2+浓度的测定。 ①用吸量管两次分别吸取 (IO 3) 2饱和溶液和 1mol·L-1的氨水溶液,注入两只干燥的50mL小烧杯中,混合 均匀后用 1cm 比色皿在610nm 的条件下用721 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求其平均值即为 Cu(IO 3) 2 饱和溶液的吸光度A。 ②在工作曲线上根据相应的吸光度求出【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1、数据记录 标准 CuSO4溶液浓度 / (mol·L-1) 实验组 配制 CuSO4溶液浓度 / (mol·L-1)计算所需标准CuSO4溶液体积/mL 加入 NH3· H2O溶液体积/mL 2+ Cu 的浓度。 标准溶液1标准溶液2标准溶液3标准溶液 4 吸光度 A

溶度积的计算

学习情景五 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学习要点 1、溶度积与溶解度 2、溶度积规则 3、影响多相离子平衡移动的因素 4、分步沉淀与沉淀分离法 链接 沉淀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反应,常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沉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提取物料,得到产品;在生物工程中常用于对发酵液的分离提纯,以得到生物制品。沉淀在日常保健中也有应用,如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 必备知识点一 溶度积规则 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 溶解和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使一对可逆反应在某一时刻(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难溶电解质 在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100g 的电解质称为~。 如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 aq (Cl )aq (Ag )s (AgCl -++?→← 平衡常数 2、溶度积 对于一般难溶电解质 )aq (nB )aq (mA )AmBm(s m n -++?→← K Ag Cl +-????=?????

平衡常数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p 。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未溶解固体与溶液中离子间建立的,溶液中离子是由已溶解的固体电离形成的。由于溶解的部分很少,故可以认为溶解部分可完全电离。 3、K sp 的物理意义 (1)K sp 的大小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由K sp 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 sp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AB 型难溶电解质: 对于A 2B 或AB 2型难溶电解质: 不同概念。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就是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s 的单位均为mol/L ,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g/L=mol/L*g/mol 例1:已知25℃时,Ag 2CrO 4的溶解度是2.2×10-3g /100g 水,求K sp (Ag 2CrO 4)。 解: 2s s 三、溶度积规则 离子积: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状态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用J i 表示。 [][]n m m n sp K A B +-=?s =()3θ θsp 4K s c =?()2θ sp K s =s =22442Ag CrO Ag CrO +-+223 4[][]4sp K Ag CrO S +-=?=33312122.210444291.410 1.110332s ---???=?=??=? ??? ()()()n m m n A B s mA aq nB aq +-+()()[][]m n n m m n m n m n sp K A B mS nS m n S +-+=?=?=?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溶剂mp bp D420n D20εR D μAcetic acid 乙酸 17 118 1.0491.3716 6.15 12.9 1.68 Acetone 丙酮 -95560.7881.358720.7 16.2 2.85 Acetonitrile 乙腈 -44820.7821.344137.5 11.1 3.45 Anisole 苯甲醚 -3 1540.9941.5170 4.33 33 1.38 Benzene 苯 5 800.8791.5011 2.27 26.2 0.00 Bromobenzene 溴苯 -31156 1.4951.5580 5.17 33.7 1.55 Carbon disulfide 二硫化碳 -11246 1.2741.6295 2.6 21.3 0.00 Carbon tetrachloride 四氯化碳 -2377 1.5941.4601 2.24 25.8 0.00 Chlorobenzene 氯苯 -46132 1.1061.5248 5.62 31.2 1.54 Chloroform 氯仿 -6461 1.4891.4458 4.81 21 1.15 Cyclohexane 环己烷 6 810.7781.4262 2.02 27.7 0.00 Dibutyl ether 丁醚 -981420.7691.3992 3.1 40.8 1.18 o –Dichlorobenzene 邻二氯苯 -17181 1.3061.55149.93 35.9 2.27 1,2-Dichloroethane 1,2-二氯乙烷-3684 1.2531.444810.36 21 1.86 Dichloromethane 二氯乙烷 -9540 1.3261.42418.93 16 1.55 Diethylamine 二乙胺 -50560.7071.3864 3.6 24.3 0.92 Diethyl ether 乙醚 -117350.7131.3524 4.33 22.1 1.30 1,2-Dimethoxyethane 1,2-二甲氧基 -68850.8631.37967.2 24.1 1.71 乙烷 N,N –Dimethylacetamide N,N-二甲 -201660.9371.438437.8 24.2 3.72 基乙酰胺 N,N –Dimethylformamide -601520.9451.430536.7 19.9 3.86 N,N-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基亚砜 19 189 1.0961.478346.7 20.1 3.90 1,4-Dioxane 1,4-二氧六环 12 101 1.0341.4224 2.25 21.6 0.45 Ethanol 乙醇 -114780.7891.361424.5 12.8 1.69 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 -84770.9011.3724 6.02 22.3 1.88 Ethyl benzoate 苯甲酸乙酯 -35213 1.0501.5052 6.02 42.5 2.00 Formamide 甲酰胺 3 211 1.1331.4475111.0 10.6 3.37 Hexamethylphosphoramide 7 235 1.0271.458830.0 47.7 5.54 Isopropyl alcohol 异丙醇 -90820.7861.377217.9 17.5 1.66 isopropyl ether 异丙醚 -6068 1.36

溶度积常数有关的计算与图像分析(很全面)

溶度积常数有关的计算与图像分析 汪信刚2015/10/12 例1:已知某温度下Ksp(FeS)=8.1 X 10「17,求该温度下FeS在水中的理论溶解度。 Ex:已知某温度下,Ksp(Ag 2CG)=2.7 X 10 —11则该温度下,求该温度时Ag z CG的溶解度。 例2:已知铬酸银在298K时溶解度为0.00445g,求其在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 例 3 :已知某温度下,Ksp(AgCl)= 1.8 X 10「10,若向50mL0.018mol/L 的AgNO溶液中加入50mL0.02mol/L 的盐酸,则混合溶液中C( Ag+) = ,pH= ___________ Ex:在0.10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 液中的pH=8时,C(Cu2+)= (K sp(Cu(OH)2)=2.2 X 10「20),若在0.10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通入H2S 气体,使C L T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 例4: (2010山东高考)某温度下,Fe(OH)3(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 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K sp[Fe(OH) 3] v K^CuQH) 2] B. 加适量NHCI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 Fe(OH)3、C 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例5: (09广东高考)硫酸锶(SrSOJ在水中的深沉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一定时,K sp(SrSO4)随c(SO42-)的增大而减小 B. 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p(SrSO4)最大 C. 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 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Ex:: 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 3(M : Mg= Ca2+> Mn2+)的沉 2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一、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常数(K sp)——溶度积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S<)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2. 表示方法:以M m A n(s) mM n+(aq) + nA m-(aq)为例(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 K sp=[c(M n+)]m·[c(A m-)] n,如AgCl(s)Ag+(aq) + Cl-(aq),K sp=c(Ag+)·c(Cl-)。 3. 影响溶度积(K sp)的因素:K sp只与难容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意义:①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②可以用K sp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二、判断沉淀生成与否的原则——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的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K sp,溶液过饱和,既有沉淀析出,直到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三、对溶度积的理解 1.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只与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 用溶度积直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时,物质的类型应相同。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 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分析溶解时所需最小浓度决定)。 3. 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当表达式中的浓度是表示平衡时的浓度时,要用[]符号表示,且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5.当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时且加入沉淀剂均可产生沉淀,沉淀生成的先后顺序按离子积大于溶度积的先后顺序,此时为分步沉淀,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离子沉淀完全。 【例题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个离子浓度相等 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A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错误;B项正确;C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D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 答案:B 点拨:沉淀平衡是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四、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 1. 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高考化学压轴题热点练4溶度积常数的有关计算

热点4 溶度积常数的有关计算 1.利用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是除去SO2的常见方法,先将含SO2的废气溶于水,再用饱和石灰浆吸收,具体步骤如下: SO2(g)+H2O(l) H2SO3(l) H+(aq)+HSO-3(aq) Ⅰ HSO-3(aq) H+(aq)+SO2-3(aq) Ⅱ Ca(OH)2(s) Ca2+(aq)+2OH-(aq) Ⅲ Ca2+(aq)+SO2-3(aq) CaSO3(s) Ⅳ 该温度下,测定吸收后液体中c(Ca2+)一直保持为0.70 mol·L-1,已知K sp(CaSO3)=1.4×10-7,则吸收后溶液中的SO2-3的浓度为________。 答案 2.0×10-7mol·L-1 解析根据硫酸钙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K sp(CaSO3)=c(Ca2+)·c(SO2-3)可知,c(SO2-3)=K sp(CaSO3) c(Ca2+) = 1.4×10-7 0.70 mol·L-1= 2.0×10-7 mol·L-1。 2.甲烷重整可选氧化物NiO-Al2O3作为催化剂。工业上常用Ni(NO3)2、Al(NO3)3混合液加入氨水调节pH=12(常温),然后将浊液高压恒温放置及煅烧等操作制备。加入氨水调节pH=12时,c(Ni2+)为________。 [已知:K sp[Ni(OH)2]=5×10-16] 答案5×10-12 mol·L-1 解析pH=12,c(OH-)=0.01 mol·L-1, K sp[Ni(OH)2]=5×10-16,c(Ni2+)=5×10-16 (10-2)2 mol·L-1=5×10-12 mol·L-1。 3.用惰性电极电解浓度较大的CuCl2溶液,当电解到一定程度,阴极附近出现蓝色Cu(OH)2絮状物。常温下,经测定阴极附近溶液的pH=m,此时阴极附近c(Cu2+)=________ mol·L-1。[已知:Cu(OH)2的K sp=2.2×10-20] 答案 2.2×10(8-2m) 解析用惰性电极电解浓度较大的CuCl2溶液,K sp=c2(OH-)×c(Cu2+),c(Cu2+)=2.2×10-20 (10m-14)2 mol·L-1=2.2×10(8-2m) m ol·L-1。 4.已知常温下,H2S的电离常数:K1=1.3×10-7,K2=7.1×10-15,则0.1 mol·L-1H2S 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取近似整数值);向浓度均为0.001 mol·L-1的AgNO3和Hg(NO3)2混合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开始生成沉淀的c(S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K sp(Ag2S)=6.3×10-50,K sp(HgS)=1.6×10-52] 答案 4 1.6×10-49 mol·L-1 解析已知常温下,H2S的电离常数K1=1.3×10-7,K2=7.1×10-15,则0.1 mol·L-1H2S

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制作:审核: 【学习目标】 1、巩固溶度积的概念,熟练掌握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表达式和溶度积常数的意义 2、会运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学习过程】 一、溶度积常数Ksp(或溶度积) 1、表达式: 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即:AmBn(s)mA n+(aq)+nB m-(aq)Ksp = 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Ksp(AgCl)= 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s)2Ag+(aq)+CrO42-(aq), Ksp(Ag2CrO4)= 2、溶度积K SP的性质 (1)溶度积K SP的大小和平衡常数一样,它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而不能改变溶度积K SP的大小。 (2)溶度积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于水;反之Ksp越大,溶解度越大。 如:Ksp(AgCl)= 1.8×10-10;Ksp(AgBr) = 5.0×10-13;Ksp(AgI) = 8.3×10-17. 溶解度: 。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简单地根据Ksp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大小。 例1:Ksp[Mg(OH)2]= 4×10-12,Ksp(AgCl) =1×10-10,请比较cMg2+、cAg+的大小。 3、溶度积规则 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离子积Qc和溶度积Ksp的关系: ①Qc > Ksp时,析出沉淀。 ②Qc=Ksp时,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③Qc < Ksp时,溶液未饱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控制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使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4、溶度积的应用 (1)已知溶度积求离子浓度 例2:25 ℃,Ksp(AgBr)=4.9×10-9, Ksp(Mg(OH)2) =4×10-12,分别求以上饱和溶液中:c(Ag+)、c(Br-)、 c(Mg2+)、c(OH-) 。 例3: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0-32,要使c(Cr3+)除去,溶液的pH应调至多少? 【练习】1、如果溶液中Fe3+和Mg2+的浓度均为0.10 mol L-1,使Fe3+定量沉淀而使Mg2+不沉淀的pH条件是什么? 已知K sp(Fe(OH)3)=1.0×10-38,K sp((Mg(OH)2)=1×10-11 2、向硫酸钡沉淀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发生转化,计算所需碳酸钠的最小浓度。 Ksp(BaCO3)=5.1×10-9,Ksp(BaSO4)=1.0×10-10 (2)已知离子浓度求溶度积 例4:25℃,AgCl的溶解度是1.435×10-3g/L,求它的溶度积。(AgCl的摩尔质量143.5g/mol) (3)利用溶度积判断离子共存 例5:在含有0.01mol·L-1[I-]和0.01mol·L-1[Cl-]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哪种离子最先沉淀?当第二种离子刚开始沉淀时,溶液中的第一种离子浓度为多少?(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Ksp(AgCl)= 1.8×10-10;Ksp(AgI) = 7.2×10-17. 例6:某温度时,AgCl (s)Ag+(aq)+Cl-(aq)在水中的沉淀 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B.加入固体NaCl则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也减小 C.c点对应的Ksp小于a点对应的Ksp D.d点有AgCl沉淀生成

物质的理化常数

三氯乙烷的相关知识摘自中国清洗行业ODS淘汰行动网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体中发生生物蓄积。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埏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0300mg/kg(大鼠经口);LC50979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54.6~14.96g/m3,全麻醉,血压下降,心律不齐;人吸入14.196g/m3×15分钟,不能站起;人吸入 2.73g/m3×180分钟,轻度嗜睡及眼刺激,头痛。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豚鼠吸入5.46g/m3,3小时/天,3个月,肝重增加,有脂肪变性,肺炎。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另外还应从废气废液中回收三氯乙烷,再循环使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

物质的理化常数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31 CAS: 108-05-4 中文名称: 乙酸乙烯酯 英文名称: vinyl acetate;ethenyl ethanoate 别名: 乙酸乙烯;乙烯基乙酸酯;醋酸乙烯 酯 分子式: C4H6O2;CH3COOCHCH2分子量: 86.09 熔点: -93.2℃沸点:71.8~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3; 蒸汽压: -8℃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醇、丙酮、苯、 氯仿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具有甜的醚味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主要用于合成维尼纶,也用于粘结剂和涂料工业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有麻醉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900mg/kg(大鼠经口);2500mg/kg(兔经皮); LC501408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4mg/m3,24小时,轻度肝脏酶变化。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为不肯定性反应。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极易受热、光或微量的过氧化物作用而聚合,含有抑制剂的商品与过氧化物接触也能猛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空气中:样品用红色硅藻土载体107吸附,经热脱附,再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溶度积的计算

溶度积的计算

————————————————————————————————作者: ————————————————————————————————日期:

学习情景五 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学习要点 1、溶度积与溶解度 2、溶度积规则 3、影响多相离子平衡移动的因素 4、分步沉淀与沉淀分离法 链接 沉淀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反应,常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沉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提取物料,得到产品;在生物工程中常用于对发酵液的分离提纯,以得到生物制品。沉淀在日常保健中也有应用,如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 必备知识点一 溶度积规则 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 溶解和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使一对可逆反应在某一时刻(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难溶电解质 在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100g 的电解质称为~。 如A 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aq (Cl )aq (Ag )s (AgCl -++?→← 平衡常数 2、溶度积 对于一般难溶电解质 K Ag Cl +-???? =?????

)aq (nB )aq (mA )AmBm(s m n -++?→← 平衡常数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 p。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未溶解固体与溶液中离子间建立的,溶液中离子是由已溶解的固体电离形成的。由于溶解的部分很少,故可以认为溶解部分可完全电离。 3、K s p的物理意义 (1)K sp 的大小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由K sp 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 sp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AB 型难溶电解质: 对于A 2B 或AB 2型难溶电解质: 溶度积与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但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就是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s 的单位均为m ol/L,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g /L=mol/L*g/mol 例1:已知25℃时,Ag 2C rO 4的溶解度是2.2×10-3g /100g 水,求K sp (A g2CrO 4)。 解: 2s s [][]n m m n sp K A B +-=?θ θ2 sp ()s K c =() 3 θ θsp 4K s c =?() 2 θ sp K s =θsp 3 4 K s = 2244 2Ag CrO Ag CrO +- +223 4[][]4sp K Ag CrO S +- =?=3 3 312122.210444291.410 1.110 332s ---???=?=??=? ??? ()()() n m m n A B s mA aq nB aq +-+()()[][]m n n m m n m n m n sp K A B mS nS m n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