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弄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vs 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vs 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条件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加大国债发行量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目的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联系

具体采取哪种政策,必须依据当时客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别 含义不同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不同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发行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政策制定者不同

由国家财政部制定,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并实施

联系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②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

真题演练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十几年来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列能够体现这种货币政策的有( D )

①上调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

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④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财政的巨大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定义: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它往往就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的趋势下采取的。它的典型形式就是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因为财政收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财政盈余意味着将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冻结不用,从而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实现财政盈余,一方面要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支出。如果增加税收的同时支出也相应地增加,就不可能有财政盈余,增加税收得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效应,就会被增加支出的扩张社会总需求的效应所抵消。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 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增加社会福利费用 2 增加税收,以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与个人的投资热情,并抑制总需求的膨胀 3 发行公债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4 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以此来减少政府支出、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与增加的一种政策社会总需求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就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 增加与刺激社会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减少政府购买 2、免税、退税与降低税率 3、增加公共工程开支 4、扩大政府购买 E、增加

政府转移支付 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区别在于: 1.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叫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就是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与减少税收,通过增加政府投资与补贴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财政斥资4万亿投资以拉动内需等重大举措。2009年,我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就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就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与居民税负约5000亿元。三就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就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与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与民生支出分别达到7161、4亿元与7284、63亿元。五就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 2.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缩减政府开支、压缩投资规模等手段,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高位运行,物价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国家通过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与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调整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oc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消除挤出效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组合原理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期用到的重要的财政政策。它包括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减少个人所得税、减少公司所得税等。“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人支出减少,政府的开支代替了私人的开支。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导致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则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支出减少。我们可以用IS-LM 模型来解释“挤出效应”。如图 i 01i 0 i 1 挤出效应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会使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果货币供给不变的话,利息率就会上升。上升的利息率将引发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减少,即一部分财政支出实际上只是对私人支出的替代,并没有起到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应该达到的国民收入Y2,实际上只达到了Y1,而国民收入Y=Y2-Y1则被“挤出”了。 此时,利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能减弱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影响。所谓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下降,促使消费和投资增加,使总需求增加,最终达到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即:M ↑→i ↓→C & I ↑→AD ↑→NI ↑↑。反映到IS-LM 模型图上则是: 随着利率的下降,LM0线将向右下方移动到LM1的位置,同时Y1也将向Y2移动,原来被“挤出”的收入又增加了回来。这样就减弱了、甚至消除了挤出效应的影响。 萧条时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既能刺激经济复苏,又能减弱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影响。 Y 0 i Y 2 Y 1Y 0i 0i 10 LM

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目录 定义 货币政策分类 运用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对银行经营影响有限 中小企业融资 定义 货币政策分类 运用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对银行经营影响有限 中小企业融资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编辑本段货币政策分类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编辑本段运用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编辑本段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指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客观要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历史 大幅度提高利率

什么叫扩张性财政政策

什么叫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①减税 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 ②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既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非一种长期的政策选择,那就必然有一个政策调整或政策转换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预作准备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出现或找到替代当前财政政策“拉力”或“推力”

的因素和条件。就是说,要逐步改变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重点来 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用其它的推力来加以替代或置换,从而为积 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我以为,从中长期看,这 样的因素或拉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和消费替代。即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 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和刺激最终消费需求方面,逐步减轻经济增 长对扩大政府投资规模的依赖。这方面可供选择的措施很多,如有 序推进银行的消费信贷;适当增加财政对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别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转移性支出数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为开拓巨大的农村市场奠定基础,等等。 2、民间和企业投资替代。社会资金是永远流动和相互转化的。 为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除了某些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 提供,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以外,民间和企业投资的增加,就能 为政府基于拉动经济增长目的而进行投入的适时退出创造条件。在 这方面,我国是存在很大潜力的。比如,尽快减轻企业沉重的非税 负担,改变有些企业存在的费大于税状况所能产生的企业投资潜力,就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同时,只要引导有方、政策得当,激活 我国巨额储蓄存款余额和游资的利用机制,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又比如,充分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经济手段,以 充分调动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房地 产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3、出口需求替代。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定,不确定的因素 较多,但通过深化我国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强结构调整,改善政策 激励措施,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等途径所能产生的能量,也是不可 低估的。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去年在引进外资方面所创 造的成绩,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看了“什么叫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人还看了: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等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等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016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 年预算草案报告特别强调,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解决结 构性供需失衡。2017 年预算草案报告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主要体现在继续减税降费、保持3%的赤字率和突出保证重点、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竞争度等三个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等同起来,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减税增支,而稳健的财政政策则是要收支平衡,保持中性。事实上,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由于政府从社会公众那里集 中来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购买性支出,而社会公众个人则倾向于将很大一部 分收入用于储蓄而非直接消费,这样一来,即使预算保持平衡,财政收支对 于国民经济仍然会保持一倍的扩张效应,因此说,即使是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其对经济的作用仍然是扩张性的。至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税增支的财 政政策,则是加量不加价,扩张性效应更加显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政政策单纯的减税增支,不仅会加剧财政自 身的收支矛盾、为中长期的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同时国家 财政过度干预经济,也可能会扭曲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决定性手段的决定性作用。2016 年,我国通常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的比重已经从22.49%下降为21.44%,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国2017 年预算草案报告才强调,保证财政政策积极有效的关键是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 处。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门已会同有关方面对部分骗补 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截至目前,已经追回骗补资金

扩张性财政政策

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主要的政策措施①减税。一般说,减税会... . 董辅礽:扩张性财政政策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体制问题对有效需求的阻碍作用不容忽视。3月31日,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就有效需求的体制障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指出,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扩张性宏观景气政策,也就是说我国在应对通货紧缩问题上已经花了四年时间,付出的代价不算小,但是内需不足还在继续困扰着我们,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之所以尚未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他认为除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产业结构的原因外,最重要的是经济体制方面的障碍,而这个障碍仅靠宏观景气政策是无力解决的。以消费需求、主要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为例,近几年出现消费需求不足,原因众多,其中有在治理通货膨胀中实施紧缩政策时间过长、未及时放松和调整政策,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大量失业,等等。在货币政策方面,银行实施了消费信贷,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这对有效需求都起了拉动作用,但是有效消费需求还是不足,这是因为其中有体制性的障碍。 一、受体制影响,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开工不足,利润的增长不快甚至出现亏损增长,就业是负增长,下岗失业增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滞后,使得人们的收入增长缓慢,人们对收入增长的预期不佳。由于收入分配体制的原因,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对增加消费需求起了阻碍作用,为数不多的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低,为数众多的低收入者无力或不敢多消费,作为消费主力群体的中产阶级在我们国家还很少,还在形成中。 二、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是最突出的问题,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以及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民人数多,它又成为增加整个居民个人消费需求的最大障碍。要解决农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涉及到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改革和土地经营的家庭承包制度的改革。而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问题。 三、投资需求不足,约束着经济更快增长。投资需求不旺似乎是由于没有多少盈利的项目,似乎是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了,这是假象。这里也存在体制上的原因。国有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盈利减少或亏损增加,无力增加投资;私营企业想投资,但允许其投资的领域太窄,像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产业又不许其进入,即使允许投资的领域,由于融资渠道阻塞,又无法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都与改革投融资体制,特别是改革银行体制、

紧缩性货币政策

我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减少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它常出现于经济过热,面临严峻的通胀时,常见措施为提高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通俗说就是政府认为在外流通的货币太多,希望能减少一点所采取的货币政策!紧缩货币政策一般是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中央政府通过加息来抑制消费增长,控制物价的过快增长,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为什么我国要收紧货币政策呢?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实行从紧货币政策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一是汇率政策与结构调整政策要并举;二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控不能完全解决当前经济的深层次问题,但可以为结构调整赢得时间; 三是结构调整须抓紧时机,若抓的不力,货币政策将被结构调整的滞缓而困扰,必然出现物价、资产价格和经济的不稳定状况;四是当结构调整不力时,货币与汇率政策不能过分迁就,应该按照“稳增长、低膨胀”的经济发展内在要求,操作货币与汇率政策,勇于暴露经济中的矛盾,加大结构调整的助推力,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在必要时要果断再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目前中国的股市和楼市都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急需政府出钱救市或放松银行贷款限制,使得其可以走出困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一旦政府放松银行贷款限制,必然会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水平,与此同时,股市和楼市之所以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国热钱在从中作梗。政府出面救市只会让外国热钱受益,同时热钱又会随时可能撤走,从而拖垮股市和楼市,并且使得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从这一角度来说,先治理通货膨胀优于政府出面救市。因此,与其政府出面救不确定性比较大的股市和楼市,不如专心的压下通货膨胀水平,必要时顶住压力,再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同时要继续维护油价和粮食价格的稳定。 通货膨胀中压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是目前经济发展中最突出和最危险的因素,因此要坚决地压下通货膨胀就要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连续多年来都取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但也因此增加了银行体系货币流通过剩。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实际上代表着总需求的增加,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减少总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银行利率,使企业更难以取得信贷,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有效地遏制通货膨胀的恶化。 我国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从而保证我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复出的必要性(一)抑制流动性过剩当前我国经济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要减少名义货币供给,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中央银行减少名义货币供给,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会引起经济中的实际货币流通数量几倍的下降,从而达到解决流动性过剩的目的。(二)抑制企业过度投资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有资金;一种是借贷资金,其中借贷资金是企业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借贷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就是企业通过借贷资金进行投资所需要承担的成本。贷款利率越高,企业需要承担的利息越多,对投资项目的要求也就越高,因为只有当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超过贷款利率时,企业进行投资才会获得正的收益,否则企业投资无法获得正回报。贷款利率越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防止出现呆坏账,对申请贷款企业的审查就会越严格,对投资项目的要求也就越高,企业贷款变得越困难。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贷款利率提高意味着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加,会抑制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只有预期收益率高的项目企业才会投资,预期收益率低的项目则被放弃,从而减少企业投资,降低投资增速。

(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弄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vs 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vs 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条件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加大国债发行量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目的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联系 具体采取哪种政策,必须依据当时客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别 含义不同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不同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发行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政策制定者不同 由国家财政部制定,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并实施 联系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②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

真题演练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十几年来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列能够体现这种货币政策的有( D ) ①上调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 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④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浅谈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一)

浅谈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中出现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就当前的形势来看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国内物价上涨的预期不断不上升,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的推动,消费和对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由此央行更倾向于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本文主要分析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双顺差的背景下,这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国际收支的负面影响,并就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及对策,以应对这种不利局面。本文主要建立在近期央行的几次连续加息的基础之上,从两个账户进行分析,对我国汇率制度和流入我国的国际资本的监管提出建议。 〔关键词〕紧缩政策双顺差扩大内需监管 一、经济背景分析 本年度下半年,央行提高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也是三年以来的央行首次加息,同时也预示着货币政策可能走向紧缩的趋势。不断走高的通胀压力和通胀水平对于央行适时调整货币政策造成一定的压力,此时出台加息政策的一个显著目标就是管理通胀预期。从统计数据看,当前我国货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国内物价上涨的同时人民币对外连续升值,通胀的预期不断上升;经济发展过多依赖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双顺差,国际收支失衡。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见表1),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对收入和内部调节作用较为有效,财政政策趋于无效。所以这种背景下的紧缩性政策主观上是为了抑制通胀,但在客观上对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对国际收支的负面影响分析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国际收支在会计核算最后总是平衡的,但在实际当中,国际收支经常存在出现不同程度的顺差或逆差的失衡,并且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是结构性和收入性的。 根据一般性原理,在实行支出增减型货币政策进行国际收支需求调节时,存贷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重要方面(本次政策属于此)。这种上调利率趋于紧缩的货币政策一般意义上会造成资本和金融账户中资本流入,逆差减少或顺差增加;而对于经常账户短期则会导致成本增加,收入下降需求减少物价下降,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逆差减少。然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外资的涌入又会造成本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出口成本上升出口减少,贸易收支逆差增加。个人认为出现了一种顺差逆差悖论的有趣现象,这种互抵机制取决于国内出口商品的总需求平均弹性,如果弹性系数E变化较小,则逆差较多;如果E较大,则顺差成分大,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的E比较大,顺差居多。 于是紧缩性的政策在贸易顺差和国内通货膨胀并存的环境下,一般会导致顺差的进一步强化也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加剧;这也符合米德冲突关于内外均衡冲突矛盾的论断,虽然有利于稳定物价,同时也造成顺差扩大;斯旺模型(见表1)中支出增减性政策有利于解决内部均衡而对外部均衡不利的论断也验证了这种效果。国际收支顺差程度的增加必然导致本国货币国内供给量的增加,这会使国内过热的经济更加深化,价格上涨的趋势进一步强化,内贬外升造成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 贸易顺差的扩大化一是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可能造成未来国际收支逆差的急剧增加,不利于未来出口;二是加剧了国际贸易间的摩擦和汇率战,贸易条件恶化增加了未来国际间经济交流的不确定性,尤其对中国这样的以出口需求为主而不是内需拉动GDP的贸易大国更是加剧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波动;三是我们付出高亢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从而造成国民经济福利损失,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对于未来的国际收支稳定同样不利。 三、合理化的建议对策 1.扩大内需是实现国内均衡发展,促进外部均衡的有效途径。促进国内收入分配的均衡,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过度依赖于出口;利用税收手段,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改变

扩张性财政政策名词解释

扩张性财政政策名词解释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那么,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哪些知识呢? 为您分享。 扩张性财政政策名词解释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①减税 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

表现在需求方面。 ②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国内的基本现状从大趋势上讲,反周期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一旦达到,那么扩张性政策的淡出就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在考虑对扩张性政策力度做出一些合理调整的时候,该政策的代表性事项------长期建设国债,显然应该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对其绝对数量作审时度势的酌情调减。在总量酌减的同时,应该致力于使长期建设国债资金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与有选择的"退出"相适应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的生态保护、国土整治、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显然必须放在今后一段时期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考虑的重点之列。对原来已经形成的长期建设项目,要考虑继续投入资金来完成续建和收尾。对于社会总体发展需要的缓解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瓶颈制约的基础设施项目,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要继续予以特别关注。那些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相关的重大项目,显然也必须作为重点,即在原来已经有所关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 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调整应当和税收政策的调整相互呼应,协同配合。中国在1999年以后已经陆续推出了一些局部减税的措施,今

举例说明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增加社会福利费用。增加税收,以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和个人的投资热情,并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发行公债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以此来减少政府支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民经济运行的常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矫治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比例严重失调和通货膨胀的弊端,我国几次国民经济调整中都实行了紧缩性财政政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税收征管,特别是加强对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的依法征税工作。严格清理和控制税收的减免优惠;逐步将一部分预算外资金转入预算内,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适当增加国防费、重点建设基金、农业、教育科学事业的投入,并保证国家债务的还本付息,对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作不同程度的压缩;坚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控制社会投资总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等。一方面,通过加强税收征管、调节预算外资金、向居民和企业发行国库券和控制预算支出规模等措施,继续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支农支出,保证重点建设投资,增加教育和科技支出等措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通过减税使企业扩大生产,人民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来进行消费;政府支出的增加包括两部分,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能够刺激生产,转移支付的增加能刺激有效需求,从而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反危机的政策,因而只能是一种短期政策。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以逼近充分就业来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据世界银行计算,从1979 —1995 年,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为9.1%,其中46%来自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制度改革的结果(世界银行,1998)。但如果缺少制度变革,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大致在5%的水平。1998 —2001 年,通过财政扩张和政府重新配置资源,拉动中国GDP的增长率分别为 1.5 个百分点、2 个百分点、1.7 个百分点和1.8 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挺大的拉动作用。 所以,无论是紧缩性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财政政策都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使我国经济水平达到平衡,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促使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 14级营销与策划三班 万先雍

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_基于资本结构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

总27卷第3期兰州商学院学报 Vol.27No.3 2011年6月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Jun.,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2011 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 ———基于资本结构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 * ● 褚军亮 (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 要:在主流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大多集中于围绕劳动或者围绕货币来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缺乏对社会资本 结构的深入分析。本文结合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资本理论,试图通过引入资本结构将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时间内生化,建立一个包含可贷资金市场、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和跨期的生产结构三个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并尝试运用该框架简要分析扩张性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应。 关键词:资本结构;高阶产品;低阶产品;时间偏好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5465(2011)03-074-07The Analyzing of the Effects of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Based on the Macroeconomics Analysis Framework of Capital Structure CHU Jun -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Lanzhou 730020,China )Abstract :In the orthodox macroeconomics ,building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is mostly focused a-round the labor or around money ,lacking of in -depth analysis of social capital structure.Therefore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combine with Austrian capital theory ,try to construct a macroeconomic analysis framework including capital structure in which time is endogenous.In addition , based on this structure ,we tr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xpansionary monetary and find out that the demand -induced and cost -induced inflation can be combined in a consistent analytical structure.It is consitituted by three parts :the loanable funds market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and the intertemporal structure of production.Key words :capital structure ;high -order goods ;low -order goods ;time preference 一、前言 从整个宏观经济学分析基本出发点来看,可以将目前主要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基于劳动 力的宏观经济学和基于货币的宏观经济学[1] 。 所谓基于劳动力的宏观经济学,其基本思路是,在 整个的社会经济运行中, 劳动的雇佣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处于比资本更重要的地位。资本品从本质上说是劳动和自然资源相结合的产 物,相对于资本,劳动更基本。尽管现代经济将劳 — 47—* 收稿日期:2011-04-25 作者简介:褚军亮(197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信息经济。

财政政策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 一、基本概念 1.财政政策2.财政政策目标3.扩张性财政政策4.紧缩性财政政策5.中性财政政策6.财政政策工具7.汲水政策8.货币政策 二、填空题 1.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______,而且主要是______。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 4.货币政策的操作主要体现在______的变化上,扩张性货币政策或松货币政策是货币供给______,紧缩性货币政策或紧货币政策是货币供给______。 5.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______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 6.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______、行政时滞、______、执行时滞和______。 7.货币政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等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8.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它的政策目标是适度地______货币供应量,把握好金融的调控力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的______。 9.大致可以把政策效应偏差归为两大类:一类偏差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偏差;一类偏差则是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我们把前者称为______现象,后者称为______现象。 10.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三、判断题 1.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财政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 2.一般说来,增加财政补贴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 3.基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较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设定为谋求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 4.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内容之一。() 5.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过热时,政府可采取增加财政支出的办法,把一部分需求压下来。() 6.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紧缩性缺口时,政府可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的办法,以扩大社会需求。() 7.在经济过热阶段,应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 8.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目的在于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得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得基本定义: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得一种政策行为。它往往就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得趋势下采取得.它得典型形式就是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因为财政收入构成社会总需求得一部分,而财政盈余意味着将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冻结不用,从而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得目得。实现财政盈余,一方面要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支出.如果增加税收得同时支出也相应地增加,就不可能有财政盈余,增加税收得以压缩社会总需求得效应,就会被增加支出得扩张社会总需求得效应所抵消。 紧缩性财政政策得主要手段:1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增加社会福利费用2增加税收,以降低企业得投资能力与个人得投资热情,并抑制总需求得膨胀3发行公债以减少流通中得货币供应量 4 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以此来减少政府支出、 扩张性财政政策得基本含义:就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与增加得一种政策社会总需求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就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得财政分配方式, 增加与刺激社会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得主要手段:1、减少政府购买2、免税、退税与降低税率 3、增加公共工程开支4、扩大政府购买E、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得区别在于: 1.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叫积极得财政政策,通常就是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与减少税收,通过增加政府投资与补贴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得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财政斥资4万亿投资以拉动内需等重大举措。2009年,我国出台了积极得财政政策,一就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就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与居民税负约5000亿元.三就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就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与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与民生支出分别达到7161、4亿元与7284、63亿元.五就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 2.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缩减政府开支、压缩投资规模等手段,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高位运行,物价面临较大得上涨压力,国家通过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与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调

为什么通货膨胀央行不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为什么通货膨胀央行不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核心假设: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减弱了。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国内原因:1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宗商品的依赖性太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2 )央行超发货币导致货币供应超速从而导致投放贷款数额太大。 3 )国内金融市场的低参与度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受阻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无无法快速发挥效果。 国际原因:1)国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国际市场上的货币泛滥,从而导致全球各种资源价格上涨导致国内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2)央行加息政策吸引了国外资本的流入,导致部分游资通过各种渠道曲线进入国内市场,加剧通胀压力。 3)国际收支的失衡。一方面,贸易顺差使外汇储备增大;另一方面,贸易顺差导致人民币具有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吸引了国际资金的流入,使资本项目也表现为顺差。外汇储备越多,外汇占款就越大,从而导致通过这一通道投放的货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收紧银根的货币紧缩效应。 为什么我国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但中央银行不实行紧缩型货币政策,反而不停加印钞票? 通货膨胀定义: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通胀原因: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或平衡汇率等原因增发货币。 通胀可能会造成社会财富转移到富人阶层,但一般情况下的通货膨胀都是国家为了有效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而采取措施无法避免的后果。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和良性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中国目前通胀类型:中国目前的通胀,是由输入型通胀、食品推动的结构型通胀,以及由工资推动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复合形成的,这三类通胀的共同特点,都是首先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涨,然后是企业为保住利润水平,以提价方式向市场释放成本上涨压力,所以这三种通胀,又都可以归结为成本推进型通胀。由于成本上升,企业对投资资金与流动资金的需求都会增加,所以也会引起货币量的增长,但是货币量的增长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否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1)国际热钱加快流入形成的冲击。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过多的经济形态表现就是通货膨胀。根据西方货币理论的IS-LM模型,当IS曲线保持不变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使得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结果利率下降和产出增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导致利率下调,使得央行提高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受到反向冲击。 2)推动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仍在发展。全球化所带来的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扬,全球流动性过剩进一步加剧了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 3)通货膨胀的国内因素没有改变。中国人多地少的格局及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可能会使国内食品价格上涨的现象难以缓解,导致物价指数持续上升。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刚性的通货膨胀因素也难以发挥效用。其次,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预计物价继续上涨的居民占比、银行家总体物价预期指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预期指数均创问卷调查活动以来的历史新高。在内外部经济继续较快增长,国际收支顺差及经济结构性矛盾持续积累的背景下,未来价格持续上行的压力依然较大,整体价格很可能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货膨胀预期继续强化。 反而不停加印钞票: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这个财富增加方,通常是指政府。财富增加的方法,经常是增发货币,当然也有其他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