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谣言

微信谣言

排名前六的“诱导分享”主题是:金钱(94篇)、名人相关(58篇)、社会秩序(36篇)、人身安全(32篇)、奇闻逸闻(21篇)、健康养生(19篇)、政治/政策相关(19篇)。

1、你的年龄在?

<16 16-24 25-35 35-45 45-65 >65

2、你的学历?

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更高

3、你使用微信多久了?

<1 1-2 >2

4、你使用微信的频率?

没有几乎不上隔一段时间每天一次每天多次

5、你关注的微信平台的种类(多选)

娱乐类营销类资讯类教育类不关注其他

6、对朋友圈中好友转发的信息,你持什么态度?

完全相信半信半疑不相信就事论事

7、微信使用过程中,你更相信哪一种消息?

多好友转发关注度高的公众微信号经权威认证的微信号其他

8、是否亲自验证过好友或公众平台推送的消息真伪?

从未查证个几次经常查证每次都查证

9、如果你发现好友转发的消息是谣言,你的态度是?

事不关己告诉好友

10、如果发现自己转发的是谣言时,你的态度是?

无所谓下次谨慎,这次算了删除即可立即删除并辟谣

11、你认为自己转发了谣言有什么后果?

只限于好友内部,没什么大不了

好友自己可以自行判断真伪,我没鉴别也没关系

会误导别人,不太好

会通过层层的人际传播造成较大的扩散

助长了网络谣言的传播,间接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12、如果您转发的信息在后来被验证为谣言,在以后使用微信时,您会?

照旧,没什么变化

减少微信朋友圈信息的转发量

下次转发时多加注意

转发前严格要求验证微信信息的真伪

多渠道了解权威辟谣信息

13、您认为微信在安全方面以及公众号信任方面可以如何改进?

14、你在上网时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原则分辨出微信谣言吗?

微博与微信传播谣言的危害

微博、微信与微信传播谣言的危害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也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现阶段的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其中微博、微信与微信等软件产品的发展是颇具代表性的,与我们的生活也可谓是息息相关与密不可分的,对我们的日常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微博、微信与微信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谈到微博、微信与微信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相同步的,根据最新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微博、微信与微信正是借助手机移动互联网这样一种便捷而高效的平台,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迅速地集聚起了大量的人气,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用户群体。 所谓微博、微信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同时微博、微信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 WAP 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来发表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微信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发布信息的迅捷性,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快速的进行传播,2009年8月新浪网在我国率先提供微博、微信服务,从此微博、微信开始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并快速流行起来。 微博、微信,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微博、微信上,可以美人美言,也可以恶语相向;可以赞美他人,也可以无理谩骂;能揭露真相,也能散播谣言;能将人捧上天,也可以让人自得自满,摔入地狱。(马驰)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

微信谣言:以部分真实掩盖核心失实

军报点名批微信谣言:以部分真实掩盖核心失实 小大打印 2014-04-16 14:39:56 解放军报参与评论()条 原标题:微信,“危信”? 过去有句话叫“上一趟街一周教育白搞”,现在则是“看一条有毒微信一月教育白搞”。也许此言重了,但微信上的一些错误言论和社会谣言,披着“客观公正”的外衣,以部分真实掩盖核心失实,令人真假难辨,极具蛊惑性和煽动力。 网络让天涯变咫尺的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发微信”。 6亿庞大用户,6亿“低头族”。微信的异军突起,不仅颠覆了旧有传播模式,而且对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军营不是真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这个背景和环境就像微信上“附近的人”,不管你打不打开这项功能,他们都是现实存在。 过去有句话叫“上一趟街一周教育白搞”,现在则是“看一条有毒微信一月教育白搞”。也许此言重了,但微信上的一些错误言论和社会谣言,披着“客观公正”的外衣,以部分真实掩盖核心失实,令人真假难辨,确实极具蛊惑性和煽动力。有人说,互联网历来是制造谣言的“梦工场”。客观地说,绝大多数人对此都能够做到头脑清醒,不会轻易相信。但为什么一经微信传播,就令人相信甚至深信呢?这主要是微信借用互联网这个平台,采用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人际传播模式,好友和熟人充当了信息的筛选者、把关者、发布者,使得每一条信息具有了先入为主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微信之所以“杀伤力”巨大,还因其传播的“乘积效应”。在博客、微博、论坛上,一条信息被评论转发几千次算得上热帖了,而微信传播的范围更广。有人简单地计算了一下,假设平均每个微信好友圈100人,只要这100人转发1次,转发数量就可达10000。并且,这种转发评论基本不受时空限制——电脑不可能24小时在线,手机却时刻在身边。 “两高”去年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诽谤者可判刑。但是,对微信进行有效监管,技术难度和技术成本要大得多。比如,微信不用实名注册,准入门槛低,信息源难追查,转发数难统计;微信包含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信息内容难筛选过滤;微信具有私信性质,主要在熟人朋友圈传播,一禁了之也不现实,等等。 当前,我军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威胁挑战,是敌对势力妄图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在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上,炒作涉军敏感舆情,抹黑中国军队形象,背后几乎都有一双无形之手在推动。可以预言,微信等新媒介必将成为他们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夺取“制脑权”,实现“意识操纵”和“政治转基因”的下一个战场。 微信可以“摇一摇”,而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丝毫不能动摇。广大官兵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牢记拇指下面有政治,严守政治纪律,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加强针对性研究,决不能让微信成为“危信”。 (解放军报评论部伍正华本系列到此结束。其余文章分别参见本报3月19日六版《为什么最熟悉却又“很陌生”》,3月26日六版《关注战士“心尖”上的需求》,

微信谣言的传播力的意义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9237008.html, 微信谣言的传播力的意义研究 作者:李哲周奥陆晓伟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6期 1何为微信谣言传播力 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从QQ到微博再到微信,信息的传递方式更加广泛化和多样化。微信是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能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无偿应用程序,截止2015年上半年微信已覆盖了中国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 5.49 亿,用户群覆盖200 多个国家、超过 20 种语言。各个种類的微信公众账号数量已经超过 800 万个,使用微信 支付用户达到了4 亿左右,微信开发了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号码、摇一摇、附近的人、扫描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也可以用微信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分享给好友或者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随着微信影响力和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微信依靠其庞大的用户量和人际影响力,成为受众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但封闭性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模式使得微信逐渐成为谣言的滋生地,其危害性也日益显著,治理微信谣言传播是现在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了营造健康的网络交流环境,通过研究微信谣言的传播特点及规律,寻求可行的治理方案以减少微信谣言传播是研究的重要目标 随着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开启,网络的发展速度使得人们不再有“秘密”可言,大家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会对它产生“恐惧感”,为了保留自己的秘密而寻找“庇护所”。微信的运行环境和交友模式相较于其他平台更具有封闭性和自由性,这正符合大众的“庇护所”的条件,所以微信用户不断增加,其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凸显。微信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同时,微信谣言应时而生。因为媒介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微信谣言的传播速度和方式都在不断变化升级,微信的使用频率和普及性比其他平台广泛,对受众群体影响较大。所以微信相较于其他平台的谣言传播,面积更广、程度更深。据统计,73%的95后用户喜欢发原创朋友圈,老年用户的这一比例仅为32%。年轻人更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和状态,父母辈的朋友圈则是以养生鸡汤文为主,父母辈的用户群体是传播微信谣言的“主力军”,中老年人则更喜欢转发别人的文章,也间接扩展了谣言传播的渠道。微信谣言的大肆传播会误导受众,尤其是对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影响较大,且阻碍社会秩序的维护。 2微信谣言传播力意义研究 谣言是人心深处的欲望以及“阴暗面”的映射,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紧张和焦虑,是滋生谣言的土壤,仇恨、嫉妒和避免内疚,是产生诽谤类谣言的原因。国家相关部门在对微信谣言和其他平台谣言传播的治理思路和方法十分欠缺和迟缓,没有及时和超前制定处理方案,以至于谣言得以肆意传播。通过研究微信谣言传播并找出其传播特点,依据这些特点进行微信谣言治理。民众是谣言的载体和媒介所以研究民众在阅读微信文章时是否认真思考过信息的真实性就进行再次传播,研究民众传播行为规律也是对微信谣言传播的研究。研究微信谣言传播规律和特点以及传播条件和谣言接受人群的定位就可以制定有效方案分区治理,最终制定成治理微

谣言是如何产生的

微信谣言 微信是2011年初腾讯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聊天软件,该软件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013年底,微信的注册用户达到6亿,其中每日活跃用户近1亿。如此庞大的用户量,使得微信平台的信息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态势,此外,微信的操作方式简单,发言门槛较低,微信平台的这些特点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下面是我列举的几条常见的微信谣言: 1、某人每天服食维他命C,一次吃了大量的虾,导致vc和虾中的砷反应,是其砷中毒死亡,也就是俗称的砒霜中毒。但事实是,vc加虾要想砷中毒起码得一顿摄入至少300斤虾才理论上有可能达到中毒剂量,至于慢性中毒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有论文研究称虾含有的砷主要是有机砷不会和vc发生反应。 2、万一你被歹徒挟持去银行提款,请倒着输入你的银行卡密码,这样提款机就会自动报警。这类谣言深受人们关注,因为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但事实是银行并没有这样的系统,而且这一系统也存在漏洞,倘若你的密码是123321,那么这个系统就失去作用了。 那么,为何微信谣言会如此疯狂的传播呢? 微信谣言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谣言,是指一些人为达到诱导公众、博取关注甚至谋取利益的目的,借助微信平台传播的虚假信息。作为网络谣言的一部分,微信谣言产生的原因与大部分网络谣言具有相似之处,探究微信谣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造谣者和传谣者两个角度入手。 (一)造谣者 造谣者是微信谣言的始作俑者。微信谣言传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根源还在于谣言的制造者,没有造谣者的误导,信息自然不会得到错误的传播。造谣者企图通过捏造事实、编造虚假信息来博取社会的关注或宣泄对社会的不满,制造恐慌、焦虑的社会氛围,进而达到操纵网民心理和思想的目的。在微信谣言中,造谣者制造谣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博取关注 微信谣言中大部分都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有关。很多微信谣言的制造者只是想通过好友在朋友圈的转发引起更多好友的关注。例如,微信朋友圈会经常出现“紧急扩散,今天上午某小孩在某地被人拐走了……”,“某处的流浪狗亟需救援,转发让更多爱心人士看见……””等虚假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标题大都标有“紧急扩散”、“紧急求助”、“紧急通知”等吸引眼球的字眼,让人来不及仔细思考就跟风转发了。 2、纯属娱乐 有很多网络谣言并没有较强的攻击性,造谣者本身也没有故意去针对某一类人或某类事件,而是纯属娱乐而为之,而且这一类型的造谣者在造谣之初并没有意识到该谣言的危害性。此外,微信是一种熟人社交,微信中的联系人大多是关系比较亲密的好友,一些人只是纯粹地想在朋友圈中娱乐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就会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肆意捏造谣言。 3、获取商业利益 在商业竞争中,为打击竞争对手,获取商业利益而制造谣言的情形在互联网上很常见。央视晚间的《国内焦点》节目曾批评微信公共账号传播大量的虚假信息,已经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很多微信公共账号借助用户对它的关注制造并散布谣言,以达到营销的目的。造谣者的目的就是炒作微信账号,当账号得到了足够关注后就将其作为一个营销平台,以获取商业利益。以公共事件为依托,恶意制造社会恐慌。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参与度的提高,公共事件发生后会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心怀不轨的恶意造谣者就利用公众对公共事件的集中关注,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制造类似谣言,再次将社会关注度推向高潮。在这

微信朋友圈谣言的冷思考

微信朋友圈谣言的冷思考 微信似乎正在重构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捧着手机、盯着微信、表情或呆或乐或萌成为了很多人最常见的状态,人们深深爱上了微信!远隔万里的人,只要想念,便可以时刻嘘寒问暖相伴左右;多年无联系的老相识,只要仔细,就可以突然冷不丁的在某个朋友圈点赞党中被发现;原本各种不对称的信息,只要你想,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从朋友的朋友中获知;各种优雅美丽的图片、唯美动人的语句、幽默风趣的小文、严谨专业的著作、时尚灵动的广告,在微信里全部应有尽有,人们确实感受到了便捷和实惠! 同时,微信的某些方面也让大家头疼不已。作为一种社交公具,微信号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或多或少与他人有着关联。按照著名的人际交往理论,只要通过6个人,你就能找到任何一个你想找的人,那么,通过6个人的朋友圈,你会发现什么?在朋友圈密密麻麻的关系网里,有人曾调侃,如果说微博的“三宝”是“转发、滴蜡和祈祷”,那么微信朋友圈的“三宝”非“谣言、代购和鸡汤”莫属。 除开各种千变万化真假难辨的商业代购、广告宣传,微信朋友圈不时发生的传谣事件就是最令人厌烦的事情,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利用微信朋友圈制造大量的谣言以及低俗无趣、蛊惑人心的言论、图片、视频进行传播,使微信不可避免地成为谣言传播的第一网络阵地。 一、万达集团因谣言提讼

近期,因为某微信公众号冒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名义发布不实信息,万达集团向北京市法医提起诉讼,索赔1000万元。据报道,被诉账号主推企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商业最新资讯、营销策略等文章,其发布的内容头条基本被王健林、马云、王石及董明珠等商界大佬的文章“承包”,阅读量都较大。乍一看这些文章确实很吸引眼球,可是冷静下来想想,这些商界大佬,真的就如此缺这些“被承包的头条”吗?实际情况可能都经不起较真。 谣言止于诉讼,本次提讼不仅仅是打击了这次谣言的发布者,也为广大在微信上发布信息的人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提醒微信朋友圈看客们注意甄别消息。按照万达集团负责人的说法:提起诉讼不仅是为了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以正视听;同时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警示那些没有底线的网络媒体,净化网络风气。 上述谣言因为有了大佬的重视才得以明示天下,而更多的谣言在朋友圈泛滥成灾,无力识别的大家即使再漠视,也偶有中招相信的时候。朋友圈谣言亟待净化,亟待微信平台管制,亟待发布者自律,亟待国家法律的管制与规范。 二、三个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的谣言 谣言是指捏造、虚构、没有事实根据的谎言。微信朋友圈成为谣言重灾区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社科院等相关研究单位曾发布2015《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在600多篇被举报的“谣言”文章中,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分别占四成之多,疾病相关、健康养生、防骗、金钱、亲子等话题紧随其后。以下仅列举三个被传播的最为广泛的谣言,希望大家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可以产生免疫力。 (一)电话错输密码锁定骗子银行卡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 官方已辟谣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官方已辟谣 有不少人喜欢看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然而这些健康知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正确的,以下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已经被官方辟谣!上半年朋友圈八大健康谣言日前,微信辟谣中心等发布的上半年朋友圈八大谣言,包含“蒸锅水易致癌”、“大蒜鉴定地沟油”、“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各种食物相克”、“自制水果酵素瘦身美容”、“‘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果核煮水根治糖尿病”和“转基因有毒”。微信方面表示,用户可能也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小常识。但这些“常识”可不都是 那么靠谱。以上谣言已经列入微信辟谣中心。谣言1 蒸锅水易致癌【流言】反复用来蒸馒头等的剩锅水,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而硝酸盐受热分解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严重。【真相】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另外,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硝酸盐含量很低,反复加热也不会凭空生成硝酸盐,对人体无害。谣言2 大蒜鉴定地沟油【流言】检测是否是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如果蒜变红色,就是用了地沟油。另外冷冻也可方便检出地沟油。【真相】这都是非常不可靠的方法,没有黄曲霉毒素遇大蒜会变

色的科学依据,另外即使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合格,也不代表安全,而冷冻的检测方法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谣言3 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流言】牙膏底部的彩条标识了牙膏成分:绿色表示纯天然;红色表示一半是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学成分;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学成分,使用黑色条纹的牙膏就是在吸毒。【真相】牙膏并不是按天然或者化学成分分类的。牙膏底部的颜色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标记,是为了帮助牙膏皮裁切、图案印刷、电眼质检校对。谣言4各种食物相克【流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真相】营养界主流意见否定“食物相克”的说法。科学家曾对常见的“食物相克”配伍进行验证,结果无一成立。所谓“相克”,多是因为不洁饮食以及极少数的特殊过敏反应所致,一般公众在生活中无需顾忌。谣言5自制酵素瘦身美容【流言】想瘦身美容,自己在家自制水果酵素就能做到。【真相】要想发挥水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把水果吃掉就是最直接、简单、有效的做法。谣言6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流言】现在很多肉丸价格明显低于原料肉的价格,根本没有肉,都是淀粉加一些胶类物质和香精调制而成的。【真相】商家及企业,必须诚实地标识配料成分,绝不可没有肉却假称有肉。不过,肉丸有没有肉与是否安全没关系,没有

微信谣言

排名前六的“诱导分享”主题是:金钱(94篇)、名人相关(58篇)、社会秩序(36篇)、人身安全(32篇)、奇闻逸闻(21篇)、健康养生(19篇)、政治/政策相关(19篇)。 1、你的年龄在? <16 16-24 25-35 35-45 45-65 >65 2、你的学历? 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更高 3、你使用微信多久了? <1 1-2 >2 4、你使用微信的频率? 没有几乎不上隔一段时间每天一次每天多次 5、你关注的微信平台的种类(多选) 娱乐类营销类资讯类教育类不关注其他 6、对朋友圈中好友转发的信息,你持什么态度? 完全相信半信半疑不相信就事论事 7、微信使用过程中,你更相信哪一种消息? 多好友转发关注度高的公众微信号经权威认证的微信号其他 8、是否亲自验证过好友或公众平台推送的消息真伪? 从未查证个几次经常查证每次都查证 9、如果你发现好友转发的消息是谣言,你的态度是? 事不关己告诉好友 10、如果发现自己转发的是谣言时,你的态度是? 无所谓下次谨慎,这次算了删除即可立即删除并辟谣 11、你认为自己转发了谣言有什么后果? 只限于好友内部,没什么大不了 好友自己可以自行判断真伪,我没鉴别也没关系 会误导别人,不太好 会通过层层的人际传播造成较大的扩散 助长了网络谣言的传播,间接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12、如果您转发的信息在后来被验证为谣言,在以后使用微信时,您会? 照旧,没什么变化 减少微信朋友圈信息的转发量 下次转发时多加注意 转发前严格要求验证微信信息的真伪 多渠道了解权威辟谣信息 13、您认为微信在安全方面以及公众号信任方面可以如何改进? 14、你在上网时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原则分辨出微信谣言吗?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谣言的传播特征探析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8), 1214-1217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b9237008.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cb9237008.html,/10.12677/ass.2020.98170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Chat Rumors in Public Emergencies Yuan Zha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Aug. 4th, 2020; accepted: Aug. 19th, 2020; published: Aug. 26th, 2020 Abstract WeCha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ublic opinion field for public emergencies in our country. As a part of public opinion, WeChat rumors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analysis of its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rumors of COVID-19 on WeChat and reveal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they show various communicative forms and obvious image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diverse communicative types and stronger interactive communicative effects; the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tends to localize and pretends to be authoritative;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privacy of communica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fute the rumors. Keywords Public Emergency, WeChat, Rumors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谣言的传播特征探析 张媛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19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26日 摘要 微信已成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重要的舆论场,微信谣言作为舆情的一部分,对它的传播特征探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微信谣言,发现其呈现出传播形式多样,图像化传

健康类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竟成谣言重灾区

健康类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竟成谣言重灾区 2月4日,微信公众账号评估网站新媒体排行榜(https://www.360docs.net/doc/cb9237008.html,)发布了01.26-02.01中国健康类微信影响力排行榜。该排行榜根据点击量、点赞数等数据,用可量化的形式评估了一系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我们发现,榜单中虽然也有医学界杂志、丁香医生这样在大众社交媒体、科普业界内都有巨大影响力的优质账号。但大量不甚靠谱的营销号,也凭借着颇为可观的点击量,挤占了“自媒体”分类下的大量席位。

利用新媒体排行榜网站的7天热门文章汇总功能,我们对这些账号进行了检验。即使先抛开中医话题,这20个账号中的19个,都发布了内容模棱两可、科学性很不严谨的健康信息。这些内容很容易误导受众。更有不少账号直接发布了已被反复辟谣过的谣言。 例如,位居榜首的“每日健康养生”在2月3日发表的《一张裸体图告诉你的秘密,再不看就被删了!》[1]中,就宣称“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这个看起来煞有介事的“排毒时间表”,其实是个经不起推敲的谣言,早在2011年就被科学松鼠会的李清晨破解过 再看看那排名第二的“懂点健康养生”,在1月29日发布的《10种蔬果不能吃的部位!记得避开!》[3]中,提到了“无根豆芽不能吃”、“韭菜叶含蓝矾”等“陈年老谣”。这两个谣言我们都做过明确的剖析和破解。同样是这个账号,2月1日发表的《原来女人的子宫里这么脏,女性朋友们,别再无知了!》[6]更是由一系列的谣言、错误说法拼凑而成,让我们的科学编辑甚至有槽点太多无处下口的感慨。 排名第三的“健康养生百科”,在1月30日发布的《戴玉,只是为了漂亮吗?你小看老祖先的智慧了!!》中,称玉器有所谓鉴毒、消炎、杀菌等“医学功能”。真相是,这些功能根!本!不!存!在!那么,宝石对人的健康到底有什么影响?果壳网友也进行过详细的分析。 光是看了看排名前三的账号,就满满都是谣言。排名稍后的一大批账号也没好到哪里去。这些营销号不具备基础的科学素养,也并不真的关心这些内容是不是真的靠谱。它们的运营者关心的只有点击量。于是,四处抄袭吸引眼球的文章,再配上惊悚的标题,就成为了他们快速、低成本、持续性获取眼球的固定模式。看起来很美的阅读数又成为他们获取广告利益的基础。关注这些账号的人以为自己免费获取了知识和健康,却不知道自己一直在被欺骗。自己的每一次点击和转发,并不能传播爱和关怀,反而可能让更多的人受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