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完整版)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完整版)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试行)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Green Highway (Trial)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2017年3月

前言.......................................................................................................

1 总则 (3)

2 绿色公路设计 (5)

3 绿色公路施工 (18)

4 绿色公路运营与养护管理 (26)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实施绿色公路建设和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交公便字〔2016〕157号)、《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及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广东省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广东公路建设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绿色公路设计;3.绿色公路施工;4.绿色公路运营及养护管理。

本指南主编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本指南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员:

贾绍明、张钱松、陈明星、王璜、梅晓亮;李爱民、沈毅、邵社刚、孟强、宁选杰、吴立坚、蒋海峰、王随原、和海芳。

1 总则

1.1 本指南所称的绿色公路是指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建设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1.2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1.3 绿色公路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重视公路、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的关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发挥公路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统筹协调原则。统筹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过程,强调均衡协调,突出建、管、养、运并重,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3)创新驱动原则。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创新的驱动与支撑作用,为公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4)因地制宜原则。准确把握区域环境和工程特点,明确项目定位,确定突破方向,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

1.4 公路建设项目应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节能评估、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与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评估等节能环保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环保景观专项设计、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施工期环境监测与水土保持监测及施工期节能监测等要求,鼓励开展环保管家服

务、环境影响后评价及节能后评估工作。

1.5 绿色公路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绿色公路设计

2.1 总体要求

2.1.1 公路规划阶段,应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布局、交通运输需求的分布和发展、区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出行需求及占用土地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路网布局。

2.1.2 公路建设项目立项研究阶段,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现有路网状况和交通发展需求,综合考虑环境、土地、资金等条件,科学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规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1.3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论证比选走廊带和主要控制点,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尽量采用避绕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的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及社会关注区的建设方案;因工程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确需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外范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或准保护区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

2.1.4 公路建设项目的用地指标应符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

2.1.5 公路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理念,积极推广应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控制、节能降碳、安全智慧及提升服务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

2.1.6 公路建设项目应构建动态设计与多方联动机制。

(1)坚持动态设计制度。以施工为重点,根据施工进展及发现的新问题,实施持续设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建立参建单位多方联动机制。畅通建设、设计、施工、监

理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渠道,以联席会议为纽带,发挥各方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2 设计新理念

2.2.1 综合最优化设计理念

建立综合最优化设计评价系统,坚持设计创作、精益求精的原则,加强总体设计,全局性、统领性地进行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互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保景观等专业设计。通过最优化设计,达到路线平纵横断面的最优布置、路基防护及排水的集约与环保、桥梁及隧道结构的安全与耐久、互通立交的最优布局、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布局的以人为本、景观绿化的自然协调。通过综合最优化设计,达到公路与沿线自然、人文、社会的和谐,并通过精细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实施难度、节省工程造价。

2.2.2 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理念

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既要注重项目初期的建设成本,也要注重后期的维修和养护成本。遵循建管养一体化设计理念,注重建设质量和工程耐久性,并将严格控制工程投资贯穿到项目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优化设计,有效的控制建设成本;汲取以往项目养护和运营管理中所取得的经验,尽可能减少后期维护费用,延长使用寿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提高工程技术含量,以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2.2.3 灵活性设计理念

在充分掌握现有技术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确保安全与功能的同时,通过合理选用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最大限度维护公路与沿线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可通过布置不同路基断面形式、选用适宜的防护形式、结合地形选择合理的桥梁墩台及隧道洞门形式、山区场

地条件下的变异互通形式等灵活性设计措施,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工程造价,并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养护。

2.2.4 宽容性设计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预防、容错、纠错”宽容性设计理念,系统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采用运行速度设计降低相邻路段容许速度差,达到线形的连续均衡,并按照运行速度设置合理的曲线要素、超高等,全面提高线形安全性;通过设置合理的路侧净空,如采用低路堤、宽平台、缓边坡等提高道路安全性;设置宽容性的路侧结构物,如路边震动带、护栏、缓冲垫、可解体消能的标志杆柱等,为侵入路侧车辆提供安全保护。

2.2.5 标准化设计理念

以推进模块化建设为方向,深入推广标准化设计,鼓励构件设计标准化和通用化,促进设计标准化和施工标准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预制拼装结构,尽量减少混凝土现浇结构,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3 路线设计

2.3.1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原则,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包括:

(1)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

(2)改扩建公路要充分发挥原通道资源作用,安全利用原有设施。

2.3.2 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沿线主要城镇发展规划、路网布局等进行布线,充分应用安全选线、环保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人文选线等技术,综合考虑占地、拆迁、施工、运营安全及养护费用等因素,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方案,推荐综合最

优方案。

2.3.3 在保证线形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运用技术指标,考虑土石方平衡、填挖高度、桥隧设置、互通设置及工程造价的控制等,从而确定最优线形。

2.3.4合理选用平、纵、横技术指标,尽量降低路线纵坡,减少路线长度。

2.3.5 路线设计宜尽量保持区域自然水系的原有水文情势,适当提高桥隧比例和桥涵构造物的过洪能力。

2.3.6路线设计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特别是路基断面方案确定、路基高边坡控制、桥隧位置布设、互通位置选择以及结合线形对安全设施的设置等,同时路线布设还应考虑尽量降低结构物施工难度,保证施工安全性。

2.4 路基设计

2.4.1 宜从以下方面细化路基填挖设计,保护土地资源:

(1)严格控制高填深挖路基,当挖方深度大于30m、填方高度大于20m时,应结合占用土地情况进行路桥(隧)方案技术经济比选。

(2)对必须通过耕地集中分布区域的路段,路基设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以桥代路、设置路基挡土墙、采用节地型排水沟和压缩护坡道、碎落台宽度等可行措施,减少占地数量。

(3)路基挖方应认真勘察、精细计算、合理调配、力求自身利用平衡,减少设置取、弃土场;必须设置取、弃土场时,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并应与改田、造地、复垦相结合。

(4)公路筑路材料宜尽量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材料,在技术、经济可行的条件下,可考虑利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业废渣、

建筑垃圾及其他建筑工程(如河道整治、水库开挖、鱼塘建设等)的废弃土石方。

2.4.2 公路防护排水系统设计应将隔离栅-边坡-边(排水)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地形恢复整治、原生态设计,打造融入自然的公路防排水系统。

(1)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路堑边坡开口线尽量采用圆弧形设计,坡面防护应因地制宜采用生态防护设计营造与周边原生植物群落一致的乔灌草复合群落,降低传统圬工防护对生态与景观的影响。

(2)结合路侧净区营造,边沟设计采取浅碟形植草土边沟等生态边沟形式,实现路基排水系统与坡面防护体系相互协调。

(3)人为活动较少的路段可采取种植多刺植物营造植物隔离栅替代传统隔离栅的设计方案,兼顾安全与生态保护功能。

(4)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公路位于城镇规划区的路段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充分利用公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2.5 路面设计

2.5.1 路面结构设计应基于公路服务功能与交通量组成特性,因地制宜确定路面总厚度及结构组成,避免照抄照搬其他项目路面结构设计。

(1)对交通流以小型车为主的旅游公路,可研究取消中面层设计;对以重载交通为主的交通主干线,可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2)倡导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使材料的性能与路面结构相匹配,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2.5.2 推广应用低碳环保耐久性路面,有关要求如下:

(1)在技术经济论证可行的前提下,公路路面设计宜加大能够提高长期使用性能、节约材料的新型路面材料及技术的应用,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轻质混凝土、温拌沥青混合料、大空隙低噪音排水沥青、废旧橡胶粉沥青等路面技术。

(2)改扩建工程应积极推行废旧沥青路面、钢材、水泥等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实现旧路面的全利用。

2.5.3 做好隧道内外路面的衔接设计,隧道洞内路面的面层类型宜与洞外路段的路面类型一致,保证内外协调一致、有机衔接,提高行车的舒适性;有条件的项目隧道路段宜采用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表面层采用温拌、阻燃、降噪沥青混合料,提高隧道路面安全性能。

2.6 桥涵设计

2.6.1 应将桥梁运营和维护纳入工程设计与建设一并考虑,突出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强调系统性,强化结构设计与养护设施的统一。

2.6.2 发挥钢结构桥梁在全寿命周期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钢结构桥梁的应用,尤其是在山区复杂条件下非标准跨径桥梁中的应用;积极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保证结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公路运营养护成本。

2.6.3 针对悬索桥、斜拉桥等复杂桥型,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术,拓展BIM技术在高精度项目空间场景、模拟设计选线和结构物选型、精细化管理远程实时监控、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视化分析控制工程进度,以及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桥梁建设的智能化。

2.6.4 路桥结合设计减少工程永久占地,相关要求如下:

(1)Ⅰ、Ⅱ类地形区路桥分界临界高度一般不宜超过6m,最高

不宜超过10m;Ⅲ类地形区通过耕地路段的路桥分界临界高度最高不宜超过8m,以减少桥台和桥头引道占地。

(2)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桥梁宜选用能够降低上部结构高度的结构类型,以降低桥面高程,从而降低桥台填土高度,减少占地。

(3)通过耕地分布集中区域路段的桥梁宜尽量增大跨径,以便于施工完毕后复垦。

2.7 隧道设计

2.7.1 强化洞口设计,相关要求如下:

(1)针对隧址周边地形特点,综合考虑安全、环保、美观、经济、排水等因素,贯彻落实“早进洞晚出洞”、尽量降低边仰坡高度的设计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洞门形式与洞口位置,避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洞口顶部仰坡高度不宜高于20m。

(2)推行中、短隧道单向CD挑梁法出洞设计,实现“零开挖”。

2.7.2 从隧道洞门形式选择、洞口减光设计、隧道通风及供配电、隧道照明灯具及控制等方面加强隧道节能设计,设计建造低碳型隧道。

(1)隧道洞门形式宜采用削竹式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的设计。

(2)洞口减光设计可因地制宜采取绿化带减光、遮阳棚、遮光棚以及通透式棚洞等方式。

(3)应将通风与照明能耗作为隧道位置布设、线形、断面及纵坡设计的一项重要比选因子,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隧道通风与照明节能的设计方案;隧道通风方案设计应首先考虑自然通风的可能性,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宜优先采用纵向机械通风方案与应用分布式智慧型单相供配电技术。

(4)隧道照明方案设计应推广应用LED照明灯具、精细化照明

调光控制技术;有条件的地方,隧道通风和照明用能可开发利用风电、光电、风光互补、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光纤传导、太阳光与人工光结合及导光管等绿色照明技术,以减少市电的使用量。

2.8 互通立交设计

2.8.1 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遵循选型与功能定位相结合的设计原则,追求互通立交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一致,注重对现状地形的利用来合理选择立交形式,注重通过立交范围内的地形整治实现合理的线形设计和景观营造。

2.8.2 注重互通立交用地规模的控制,相关要求如下:

(1)在满足功能、安全和运营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应规模适当、布局紧凑,选用合理的形式,以减少占地,具体措施包括: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交叉所设置的枢纽互通立体交叉,当交通量较小时,左转弯直连或半直连匝道设计速度不宜超过60km/h;建设条件复杂的枢纽互通立体交叉,在保证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可选用较低的技术指标。

——Ⅲ类地形区一般互通立体交叉,当交通量不大时,可适当降低环形匝道的设计速度和圆曲线半径,并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适当的变异形式,对长匝道或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线,可设置曲线迂回展线。

——对于因布局间距需要、连接县级及以下城镇、预测期末交通量小、用地紧张或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宜采用菱形形式。

(2)占用耕地数量较大的互通立体交叉宜进行互通区内土地综合利用论证,在保证互通立体交叉功能和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可将公

路服务设施或收费、监控通信及养护等管理设施布设在互通立体交叉用地范围内,或通过设置机耕通道、匝道桥梁化等方式,为互通立体交叉区内耕地的耕作提供条件。

2.9 交通安全与机电设施设计

2.9.1 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绿色宽容、主动预防与被动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基于路网的交通标志系统化设置、路侧警示和防护设施、交通标志与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鼓励规模化应用可导向防撞垫、转动(缆索)护栏、路侧振动带、雨夜反光标线、彩色标线、太阳能交通标志、透光标志及雾区行车智能诱导系统等“四新”交通安全设施,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2.9.2 开展监控、收费、通信、供配电、照明等机电系统的节能设计,重点针对大型可变信息标志与显示屏、外场监控设施、监控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隧道通风与照明系统以及收费广场与服务区场区照明设施等重点用能机电设施,推广应用节能高效的机电设备和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实现机电设施的绿色建造目标。

2.9.3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机电设施用能宜尽量采用风电、光电、风光互补供电等绿色能源。

2.10 服务与管理设施区设计

2.10.1 合理确定公路服务设施选址、服务功能及布局,相关要求如下:

(1)根据交通量、交通流的性质,结合路网布局规划,合理确定项目服务区和停车区的总体设置间距;根据服务区所在路段的交通区位、交通性质、场地特征、环境影响等因素确定服务区的具体建设位置,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地形条件。

(2)鼓励服务区在配置车辆服务、人员服务、附属服务等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拓展旅游服务功能,配置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设

施。

(3)服务区内设施的布置应因地制宜,力求紧凑,科学分配各功能区的位置和建筑面积,优化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

2.10.2 提升服务与管理设施区的节能环保水平,相关要求如下:

(1)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开展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及管理中心等设施的节能设计,相关要求如下:

——建筑总平面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

——建筑物的主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

——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用,尝试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尝试建造太阳能光伏、风力或潮汐能等绿色发电设施和太阳能热水、空气源热泵热水及地源热泵空调制冷系统,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绿色能源。

——鼓励设计使用高效节能建筑设备如变频空调,应用光导照明、高效节能照明灯具(如LED灯、细管径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无极灯、太阳能路灯、风光互补路灯、微波离子灯等)及照明智能控制技术(如程序控制、人体感应开关、光电或声控开关、节能自熄开关等)等绿色照明技术和太阳能指示牌等。

(2)推广基于清污分流、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鼓励开展透水路面、渗透型生态停车场、绿色屋顶、植被水道及下凹式景观绿地等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鼓励以资源回收为导向的污水源分离

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及人工湿地等生活污水资源化系统的设计,力争实现服务与管理设施区雨污水零排放。

(3)服务与管理设施区鼓励采用节水型水嘴(符合《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1-2010标准中规定的用水效率等级为2级以上的水嘴)、节水型便器(符合《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2-2010标准中规定的用水效率等级为2级以上的坐便器)、节水型淋浴设施(如卡式智能型淋浴器、非接触自动控制型淋浴器、延时自闭型淋浴器、节水型淋浴喷头、恒流节水器、恒温混水阀等)等节水器具和设备;场区绿化及景观用水宜采用收集的雨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形成的再生水,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滴灌、渗灌、低压管灌等灌溉方式,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

(4)服务与管理设施区应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宜建设堆肥处理设施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

2.10.3 充分利用公路养护工区、场站等用地,科学设置服务区、路侧港湾停车带、路侧综合型停车区,因地制宜开展观景点、汽车露营地、房车营地及旅游服务站等旅游服务设施设计和慢行系统设计,推广服务区、停车区加气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构建公众个性化出行服务设施,满足公众的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

2.10.4 开展智慧服务区设计,相关要求如下:

(1)推广应用服务区多媒体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基于WIFI的信息服务系统、声光电多媒介综合信息推送系统、地磁停车位检测系统、服务区全景监视系统,提升服务区的智慧化水平。

(2)拓展ETC技术应用业务,逐步实现ETC在通行、停车、加油、维修、检测等环节的深度应用。

2.11 环保景观设计

2.11.1 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设计,推广生态保护和恢复技术,重点加强公路路域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湿地生态、野生动物等方面的保护设计和恢复设计。

(1)在满足公路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避绕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以及有特殊价值的生物物种资源分布区域)和生态敏感区域(如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的建设方案;因工程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路线确需穿越上述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和生态敏感区域的,应选择影响范围小的通过方案,并针对其保护对象特点及保护要求,开展生态保护专项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敏感区域及其保护对象的扰动、阻隔及干扰影响。

(2)强化原生植被的保护性设计,林地路段应严格控制用地范围内林木的砍伐数量,不得砍伐公路用地范围之外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林木;开展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古树名木就地保护与移植异地保护方案的比选及设计,在不影响公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就地保护方案。

(3)在对公路用地范围内表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路基清表土集中存放临时防护与后期恢复利用设计,综合利用表土资源。

(4)在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根据需要为动物横向过路设置通道。

(5)开展取、弃土场及施工场地等施工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设计,强化取、弃土场的拦挡、防洪排导、坡面防护、土地整治及植被

恢复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2.11.2 强化环境污染治理设计,推广交通噪声控制设计,因地制宜建设声屏障、隔音墙等噪声污染治理设施,鼓励采用林带式、土堤式等生态型降噪措施;强化服务区、收费站等服务与管养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计,鼓励采用污水再生利用工艺,实现污水资源化。

2.11.3 重视水环境敏感区污染风险防范设计,相关要求如下:

(1)针对公路穿(跨)越的饮用水源地及保护区、Ⅱ类以上水体等水环境敏感路段,开展路面径流收集与处置系统设计。

(2)涉及饮用水源地取水口、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等水环境极度敏感路段,鼓励通过设置排水沥青路面,采用浅碟形植草边沟、快速土壤渗滤系统边沟等生态边沟,提高护栏防撞等级,建设危化品运输车辆事故监视、监测及预警系统等手段,构建集危化品运输车辆行车安全保障、路面径流收集与处置、水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环境敏感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污染风险防范系统,提升水环境风险事故应急能力。

2.11.4 开展特色鲜明的景观设计,相关要求如下:

(1)坚持“自然融合”的景观设计理念,提倡“保护性、恢复性、自然式、乡土化”的设计手法,充分挖掘沿线自然、人文资源,将沿线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域文化等特点融入景观设计。

(2)绿化设计应以营造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结构生态系统为目标,优先选择少维护、耐候性强的乡土植物,植物配置突出安全提示、碳汇、降噪等新功能。

3 绿色公路施工

3.1 总体要求

3.1.1 公路施工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所在地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意见及要求。

3.1.2 在公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3.1.3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组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3.1.4 按规定选定专业机构开展施工期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绿色施工方案;组织编制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实施方案,并将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纳入主体工程监理一并考虑,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大环境敏感区、并可能存在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可按规定选定环保专业机构协助开展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3.1.5 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1.6 定期对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及监理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参建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

3.2 建设管理手段与制度

3.2.1 大力推进建设管理信息化,相关要求如下:

(1)推广开发应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构建面向设计、施工及养护全过程、一体化管理系统。

(2)推广智能化工地与智能化检测实验室建设,推进质量检验检测数据实时互通共享。

(3)探索基于无人机遥感应用的施工安全与环保监管技术,创新工程施工安全环保管理手段。

(4)推广建设与运营期能耗监测管理,科学评估项目建设能耗水平。

3.2.2 积极推广建设管理新经验,相关要求如下:

(1)鼓励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营造绿色公路建设市场发展环境。

(2)推广土建工程与路面工程、土建工程、绿化工程与房建工程一体化施工管理,促进土石方、表土及隧道洞渣等资源的协同配置与综合利用。

(3)探索应用工程施工质量、健康、安全及环境四位一体(QHSE)管理体系,推广公路建设期环保管家服务等环境管理新模式。

3.3 标准化施工

3.3.1 工地建设标准化

按照“生产工厂化、驻地人本化”的原则,实施驻地建设、工地实验室、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棚、预制梁场等临建设施标准化建设。

3.3.2 施工工艺标准化

鼓励工程构件生产工厂化与现场施工装配化。重点抓好“把四关控六度”,即严格把好四关:人员关、机械关、材料关、工艺关,强化控制六度:结构物强度、路基压实度、路基边坡坡度、路面平整度、桥梁安置与吊装精确度、隧道衬砌厚度。

3.3.3 管理行为标准化

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试行)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Green Highway (Trial) 省交通运输厅 2017年3月

前言.................................................... 1 总则 (1) 2 绿色公路设计 (3) 3 绿色公路施工 (18) 4 绿色公路运营与养护管理 (27)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实施绿色公路建设和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交公便字〔2016〕157号)、《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及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省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公路建设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容包括:1.总则;2.绿色公路设计;3.绿色公路施工;4.绿色公路运营及养护管理。 本指南主编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本指南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员: 贾绍明、钱松、明星、王璜、梅晓亮;爱民、毅、邵社刚、孟强、宁选杰、吴立坚、海峰、王随原、和海芳。

1 总则 1.1 本指南所称的绿色公路是指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建设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1.2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1.3 绿色公路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重视公路、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的关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发挥公路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统筹协调原则。统筹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过程,强调均衡协调,突出建、管、养、运并重,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3)创新驱动原则。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创新的驱动与支撑作用,为公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4)因地制宜原则。准确把握区域环境和工程特点,明确项目定位,确定突破方向,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 1.4 公路建设项目应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节能评估、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与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评估等节能环保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环保景观专项设计、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施工期环境监测与水土保持监测及施工期节能监测等要求,鼓励开展环保管家服

太凤绿色公路实施方案改

省级高速公路太凤线 太白至凤县(陕甘界)公路TF-S1段建设绿色公路工程实施方案 陕西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七年二月

1 项目概况 (1) 1.1 项目背景 (1) 1.2 工程概况 (2) 1.3 项目特点 (2) 1.4 拟打造绿色公路的亮点 (2) 1.4.1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创新 (3) 1.4.2因地制宜,设置绿色声屏障 (3) 1.4.3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特点,打造慢行系统 (3) 1.4.4充分利用弃渣场、立交环岛等场地 (3) 1.4.5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行工地信息化建设 (3) 2 建设绿色公路的目标 (4) 2.1 总体目标 (4) 2.2 实施内容 (4) 3 建设绿色公路工程 (5) 3.1 绿色设计 (5) 3.1.1 合理利用通道资源、完善区域路网功能 (5) 3.1.2 科学选线、优化指标 (5) 3.1.3合理控制填挖,统筹土方调配 (6) 3.1.4逐段优化设计,严格保护土地资源 (7) 3.1.5分专业细化设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7) 3.1.6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 (8) 3.1.7加强绿色收费站建设,拓展公路旅游功能 (9) 3.2 绿色施工 (11) 3.2.1统筹布置,节约资源 (11) 3.2.2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11) 3.2.3 环境保护 (12) 3.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4) 3.2.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 3.2.6节能与能源利用 (14) 3.2.7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14) 3.2.8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14)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拟建项目是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18条联络线之一的太(白)凤(县)线。太凤线起自太 白县,途径田坝、 凤县,止于陕甘 界,连接了国家高 速公路银昆线和 甘肃两当县杨店 (陕甘界)至徽县 高速公路,并间接 连接了十天线,承 担着国家高速公 路联络线的功能, 是沟通陕甘两省 的交通运输大通道,也是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通支撑。目前,十天线已建成通车,银昆线宝鸡至坪坎公路和甘肃两当县城至徽县公路正在建设,杨店至两当县城段拟与本项目同步实施。 项目所在的宝鸡市是陕西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与物资集散地、重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也是我国西部三大经济区之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本项目连接的太白县和凤县位于宝鸡市南部陕甘两省交汇处,属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水能、矿产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拥有秦岭主峰太白山、嘉陵江古栈道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富集区。该区域在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方面潜力较大,但受自然条件和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制约,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 现有太(白)凤(县)公路标准较低,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受多道山梁分割,越岭路段线形弯曲、起伏较大,技术指标低,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差,受冬季冰雪影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专项技术规范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专项 技术规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专项技术规范1 绿化及环境保护 范围 本章工作内容为公路工程施工及维护期间的环境保护,以及公路绿化工程中植物的种植和管理等的有关作业。 一般规定 1.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1)承包人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沥青、污水、废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质对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污染。防治扬尘、汽油等物质对环境空气的污染,防治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把施工对环境、空气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2)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和靠近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噪声大的施工作业,应按监理工程师规定的作业时间施工。 (3)本规范其他各章对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承包人在公路施工阶段应予严格遵守。任何因公路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承包人都有责任采取措施予以防治和消除,并且应保证业主免于承担由于这种污染而产生的一切索赔和罚款。 (4)由于承包人的过失、疏忽,或者未及时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做好永久性的环境保护工程,导致需要另外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这部分额外工作的费用应由承包人负担。

(5)环境保护措施一般都是和某些工程项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些工作的费用应被认为已包含在相应的公路工程项目中,不再考虑另外支付,除非规范规定或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 (6)公路施工前承包人应制定公路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送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置、综合治理、化害为利。 2.绿化工作 (1)按图纸绿化工程的布置和种植种类要求,在有利于种植的季节进行施工。 (2)种植前应对上下边坡、中央分隔带及互通立交范围内和服务区的绿化种植区内进行地表准备。 (3)在公路施工及缺陷责任期间,绿化工作的管理与养护以及任何缺陷的修正与弥补,均是承包人的责任。 (4)承包人应至少配备(聘请)2名专业园林工程师作为公路绿化技术指导或代理人,在技术上指导或领导本合同公路的绿化工程。 2 铺设表土 范围 本节内容为在公路绿化工作开始前,在公路绿化区域(含路堑碎落台、中央分隔带及互通立交范围内的绿化种植区)内按照图纸布置和要求,保持地表面的平整,翻松、铺设表土等施工作业。 材料 1.表土应为松散的、具有透水作用并含有有机物质的土壤,能助长植物生长,不应含有盐、碱土,且无有害物质以及大于25mm

创建绿色公路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公路实施方案 编制指南 (2014年版)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中心 2014年11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 (4) 二、主要内容 (5) 三、重点支撑项目 (6) 附件:参考格式 (7) (一)主报告 (8) 前言 (9) 1.项目概况 (10) 1.1工程概况 (10) 1.2项目能耗与排放分析 (10) 2.思路与目标 (10) 2.1总体思路 (10) 2.2发展目标 (10) 3.实施内容 (11) 3.1主要任务 (11) 3.2重点支撑项目总体情况 (12) 4.保障措施 (12) 4.1组织机构 (12) 4.2监督管理 (12) 4.3资金筹措 (13) 4.4宣传培训 (13)

4.5实施安排 (13) (二)重点支撑项目报告(含立项证明文件) (14) 附表1 ××公路创建绿色公路重点支撑项目一览表 (16) 附表2 交通运输主要能源折标准单位参考系数 (18) 附表3 交通运输主要能源CO2排放系数 (18)

绿色公路是指通过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和技术与管理创新,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等全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低于其他公路建设项目的公路类型。绿色公路创建的核心是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为指导有关单位更好创建绿色公路,编制好创建绿色公路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做好2015年度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思路科学。方案编制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公路交通建管养全领域和全过程。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应明确绿色公路的发展目标,提出绿色公路的构建框架,筛选能够支撑目标实现的重点项目,全面做好实施保障,突出绿色公路建设的战略性、体系性、创新性。 (二)目标清晰。目标制定应符合公路建设基本要求,围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与环保等三个方面,体现三低一高(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的核心价值理念,并满足先进性、可考核、直观性等三个要求。先进性,即比同时期在建的公路建设项目的节能减排建设目标更高。可考核性,目标选取应当考虑其是否能够

(完整word版)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专项技术规范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专项技术规范 1 绿化及环境保护 1.1 范围 本章工作内容为公路工程施工及维护期间的环境保护,以及公路绿化工程中植物的种植和管理等的有关作业。 1.2 一般规定 1.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1)承包人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沥青、污水、废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质对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污染。防治扬尘、汽油等物质对环境空气的污染,防治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把施工对环境、空气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2)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和靠近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噪声大的施工作业,应按监理工程师规定的作业时间施工。 (3)本规范其他各章对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承包人在公路施工阶段应予严格遵守。任何因公路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承包人都有责任采取措施予以防治和消除,并且应保证业主免于承担由于这种污染而产生的一切索赔和罚款。 (4)由于承包人的过失、疏忽,或者未及时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做好永久性的环境保护工程,导致需要另外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这部分额外工作的费用应由承包人负担。 (5)环境保护措施一般都是和某些工程项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些工作的费用应被认为已包含在相应的公路工程项目中,不再

考虑另外支付,除非规范规定或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 (6)公路施工前承包人应制定公路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送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置、综合治理、化害为利。 2.绿化工作 (1)按图纸绿化工程的布置和种植种类要求,在有利于种植的季节进行施工。 (2)种植前应对上下边坡、中央分隔带及互通立交范围内和服务区的绿化种植区内进行地表准备。 (3)在公路施工及缺陷责任期间,绿化工作的管理与养护以及任何缺陷的修正与弥补,均是承包人的责任。 (4)承包人应至少配备(聘请)2名专业园林工程师作为公路绿化技术指导或代理人,在技术上指导或领导本合同公路的绿化工程。 2 铺设表土 2.1 范围 本节内容为在公路绿化工作开始前,在公路绿化区域(含路堑碎落台、中央分隔带及互通立交范围内的绿化种植区)内按照图纸布置和要求,保持地表面的平整,翻松、铺设表土等施工作业。 2.2 材料 1.表土应为松散的、具有透水作用并含有有机物质的土壤,能助长植物生长,不应含有盐、碱土,且无有害物质以及大于25mm的石块、棍棒、垃圾等;采集时,表土上生长有茂盛农作物、草或其他植物时,则证明该土质是良好的。 2.利用的表土,是指清理场地或道路挖方开挖存放的适用材料。

绿色公路的建设要点

绿色公路的建设要点 结合我国“十二五”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要求,本研究对绿色公路的定义及内涵进行了界定和诠释,分别从绿色公路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化路网规划、节能环保的绿色公路建设体系及运营管理办法三方面,阐述绿色公路建设的要点,绿色公路就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坚持“最大程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 标签:绿色公路;节能环保;绿色公路建设;运营管理 1 绿色公路的定义 绿色是修饰公路的,绿色公路并不是公路的绿化或“绿色化”,也不是公路的色彩为绿色。笔者认为,绿色公路的主体是公路本身,包括公路建筑群中的公路线形、公路路基、公路路面、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房屋建筑和其他公路设施,其中的绿色是一类的代号,即“绿色型”。 关于绿色公路的概念有多种说法和理解。有人认为绿色公路即环保公路,或生态路;有人认为绿色公路代表公路向节能或节约型发展方向;也有人套用国外城市公路或城际高速公路建设理念,将绿色的林荫大道、包含自行车道的或环保的或资源节约的公路(城市道路)认为“绿色公路”。笔者认为,绿色道路的定义应为:在满足基本功能前提下,环境优美的一类公路的统称。 2 绿色公路的内涵 2.1 绿色公路是基于功能适应的公路 绿色公路功能是在公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以绿色高速公路的目标为导向,以建立一个通达有序、安全舒适、环保节能的高速公路系统为目标,并将时代功能“和谐”渗透进其中,改善社会交通需求的公平性,降低交通建设维护成本,提高公路运输服务的安全性、舒适性与流畅性。 2.2 绿色公路是基于资源及能源节约型的公路 建设绿色公路要以节约能源、资源为基础,而绿色公路工程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及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遵循规划为主、治理为辅的建设经营原则,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融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绿色理念。 2.3 绿色公路是低碳环保的一类公路 所谓绿色公路,即是以低碳理念为基础实现碳平衡,在建设、施工及营运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做好环境保护,在公路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融入环

绿色公路施工方案

绿色公路施工方案 目录 一、绿色施工总目标 (2) 二、管理组织机构 (2) 三、绿色施工工艺 (3) 四、环保节约实施措施 (4) 五、绿色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11)

一、绿色施工总目标 积极响应国家、地方政府及建设单位的号召,在工程质量优良、安全耐久的前提下,以绿色施工为宗旨,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及建设单位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施工原则。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一个环保、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示范工地 二、管理组织机构 (一)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实施绿色施工,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项目部成立绿色施工小组负责全面工作。项目经理为本标段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协调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工程师落实绿色施工内容,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制定相应绿色施工职责。 (二)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1.管理机构设置 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绿色公路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交发[2017]271号)、《天津市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文件要求,成立绿色公路方案实施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对本项目实施全面管理,对绿色公路建设负全面责任。各施工管理职能部门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做到有计划的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达到绿色公路的目标要求。 组织机构图如下 2.绿色施工组织机构管理职责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绿色公路项目第一责任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领导小组长: 副组长: 施工技术 部: 副组长: 安质环保部: 物资设备部: 合同计划部: 财务部: 综合办公室: 试验室: 副组长:

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试行)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Green Highway (Trial)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2017年3月

目次 前言........................................................................................................... 1 总则 (3) 2 绿色公路设计 (5) 3 绿色公路施工 (19) 4 绿色公路运营与养护管理 (27)

前言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实施绿色公路建设和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交公便字〔2016〕157号)、《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及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广东省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广东公路建设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绿色公路设计;3.绿色公路施工;4.绿色公路运营及养护管理。 本指南主编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本指南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员: 贾绍明、张钱松、陈明星、王璜、梅晓亮;李爱民、沈毅、邵社刚、孟强、宁选杰、吴立坚、蒋海峰、王随原、和海芳。

1 总则 1.1 本指南所称的绿色公路是指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建设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1.2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1.3 绿色公路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重视公路、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的关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发挥公路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统筹协调原则。统筹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过程,强调均衡协调,突出建、管、养、运并重,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3)创新驱动原则。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创新的驱动与支撑作用,为公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4)因地制宜原则。准确把握区域环境和工程特点,明确项目定位,确定突破方向,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 1.4 公路建设项目应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节能评估、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与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评估等节能环保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环保景观专项设计、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施工期环境

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表一: 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得指导意见为践行绿色交通,完成《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推进绿色公路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得十八大与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交通”发展要求,促进公路发展转型升级,建设以质量优良为前提,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得绿色公路,实现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公路、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得关系,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发挥公路先导性与 基础性作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过程,强调均衡协调,突出建、管、养、运并重,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强化创新得驱动与支撑作用,为公路建设注 入强大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区域环境与工程特点,明确项

目定位,确定突破方向,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得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绿色公路建设标准与评估体系基本建立,绿色公路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建成一批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形 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得经验,行业推动与示范效果显著,绿色公路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 1、集约利用通道资源。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原则,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改扩建公路要充分发挥原通道资源作用,安全利用原有设施。 2、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科学选线、布线,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积极推进取土、弃土与改地、造地、复垦综合施措,高效利用沿线土地。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与浅路堑方案,保护土地资源。统筹布设公路施工临时便道、驻地、预制场、拌合站等,做到充分利用,减少重复建设。 3、积极应用节能技术与清洁能源。加强隧道等设施节能设计,推进节能通风与采光等技术应用。推广应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LED节能灯具、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温拌沥

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3T619-2011

ICS 65.020.40 B64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619-2011 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virescence project of highway 2011-03-10发布2011-05-01实施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原则 (2) 5 植物品种与配置方式 (3) 6 苗木 (4) 7 种植 (5) 8 养护管理 (6) 9 技术档案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植物品种选择推荐表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植物配置方式选择推荐表 (17) 附录C(规范性附录) 苗木带土球和种植穴规格 (19)

前言 本标准是为规范全省公路及其沿线绿化,提高绿化质量和效果,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和国家关于绿色通道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湖南省的具体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勘查设计研究院、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苗生、文振军、郑明美、黎玉才、蒋红星、张慧、陈永安、易居里、陈朝祖、马涛。

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绿化植物品种和配置方式、苗木、种植、养护管理等技术要求,以及技术档案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改建二级以上公路和旅游景区公路的宜林地段的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既有公路和其他公路建设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JTG B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DB43/09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43/097 种子标签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路绿色通道 在公路线路及两侧建设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公路绿化带。 3.2 线路绿化 公路红线范围以内的绿化。 3.3 线路外绿化林带 紧靠公路红线外,与公路平行的不规整林带,并和周边森林融于一体。 3.4 宜林空白段 公路线路及两侧林带建设区域,宜林而没有种植树木造成林带不连续,形成缺口的地段。 3.5 大规格苗木 胸径10cm以上或冠幅3.5m以上的乔木类苗木,以及冠幅1.2m以上的灌木类苗木。3.6 紫色土 由紫色砂、页岩发育而成的土壤。 3.7 石灰性土壤 又称碱性土壤,是土壤中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 4 基本原则 4.1 建设范围 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范围为公路线路和公路红线外100m范围内(一重山脊线距公路红线100米内的以山脊线为准),包括线路内的绿化、线路外的绿化林带和山地绿化等两部分。 4.2 建设用地 线路绿化用地性质为公路建设用地。 线路外绿化林带用地性质为林业用地,包括荒山荒地、滩涂地和难造林地等。不应占用基本农田。

绿色公路建设实践手册

中国·江西 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 绿色公路建设实践手册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 二O一六年十月

《广吉高速绿色公路建设实践手册》 编写委员会 主编:李柏殿 副主编:张龙生李千友李刚郭乔明韩根生 委员:刘礼辉刘计忠许兵曾武柳伟张华萍蒋王清胡子全林松曹宇鹏钟昆志陶鹏鹏姜旭荣戴芳 宣滨郝攀梁华李振宇

2016年5月,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被交通运输部列为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这是广吉高速人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践行江西绿色崛起的历史使命。 绿色生态是我们的核心理念;品质典范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大道如虹,砥砺前行。为使广吉高速公路建设真正实现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项目办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广吉高速绿色公路建设实践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该《手册》从高速公路施工的主要环节着手,以绿色理念为核心,以品质要求为标准,对施工前期直至工程完工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严标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对践行绿色公路建设理念的一次有益探索,将为确保本项目绿色品质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尽管我们作了很多努力,但鉴于水平有限,有些要求或未能体现行业领先水平,有的创新思路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为建设绿色公路增光添彩。 编者 2016年10月

第一章绿色公路建设文件 (1) 一、《关于开展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 (2) 二、《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6) 第二章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 (10) 一、项目简介 (11) 二、指导思想 (11) 三、总体目标 (12) 四、实施内容 (12) 五、技术要点 (14) 六、保障措施 (18) 七、进度安排 (18) 八、预期成果 (19) 第三章绿色公路建设控制要点 (20) 一、工地建设 (21) 二、路基工程 (25) 三、路面工程 (34) 四、桥涵工程 (40) 五、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 (69) 六、绿化及环境保护设施 (73)

创建绿色公路监理方案

创建绿色公路示范工程专项行动监理实施方案 新工艺的应用与技术与管理创新,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等全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低于其她公路建设项目的公路类型。绿色公路创建的核心就是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为更好创建绿色公路,编制好创建绿色公路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与四川省仁寿至屏山新市公路设计文件《绿色公路示范工程专项行动》等相关要求,制定本项目的创建绿色公路示范工程专项行动监理方案。 一、贯彻学习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交通”发展要求,促进公路发展转型升级,建设以质量优良为前提,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实现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公路、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的关系,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发挥公路先导性与基础性作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

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过程,强调均衡协调,突出建、管、养、运并重,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强化创新的驱动与支撑作用,为公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区域环境与工程特点,明确项目定位,确定突破方向,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 3、建设目标。 到2020年,绿色公路建设标准与评估体系基本建立,绿色公路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建成一批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行业推动与示范效果显著,绿色公路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二)主要任务 1、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 (1)集约利用通道资源。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原则,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改扩建公路要充分发挥原通道资源作用,安全利用原有设施。 (2)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科学选线、布线,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积极推进取土、弃土与改地、造地、复垦综合施措,高效利用沿线土地。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与浅路堑方案,保护土地资源。统筹布设公路施工临时

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指导意见政策解读-7.22定稿

践行绿色交通推进公路转型发展 ——《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张德华 实施绿色公路建设是公路行业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抓手;是公路建设新理念的升级版,实现公路建设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跨越。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公路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决定开展五个专项行动,推动公路建设发展转型升级。 一、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是时代的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4年提出的“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公路设计建设新理念,得到了公路行业从勘察设计到建设管理各单位的广泛认同和贯彻落实,以川九路为代表的一大批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公路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2009年,公路建设全面推行现代工程管理理念,提出人本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五化”管理要求,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为期3年的施工标准化活动,促进了公路建设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十二五”以来,以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为代表的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的相继实施,使公路设计新理念内容不断丰富,节地节水、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举措得到有效落实,公

路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十三五”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2014年,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的战略决策,为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公路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进一步提高的新形势下,以全面实施绿色公路建设作为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切入点,进一步转变公路发展方式,推动公路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交通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 实施绿色公路建设是公路行业不断提升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公路建设理念在新时期的拓展,是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在新时期的继承,是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在新时期的沿用,也是完成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理念基础上,绿色公路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公路建设全过程,更加注重公路与环境、社会多系统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要求的贯彻和落实,更加注重公路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需求引领下公路的服务提升,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任务和措施体现了时代性、针对性和引领性。 二、深刻把握绿色公路建设的基本内涵 “十二五”期以来,各地已相继开展以集约、节约、循环、

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表一: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践行绿色交通,完成《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推进绿色公路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交通”发展要求,促进公路发展转型升级,建设以质量优良为前提,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实现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公路、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的关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发挥公路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过程,强调均衡协调,突出建、管、养、运并重,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创新的驱动与支撑作用,为公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区域环境和工程特点,明确项

目定位,确定突破方向,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绿色公路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基本建立,绿色公路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建成一批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行业推动和示范效果显著,绿色公路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 1.集约利用通道资源。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原则,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改扩建公路要充分发挥原通道资源作用,安全利用原有设施。 2.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科学选线、布线,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积极推进取土、弃土与改地、造地、复垦综合施措,高效利用沿线土地。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保护土地资源。统筹布设公路施工临时便道、驻地、预制场、拌合站等,做到充分利用,减少重复建设。 3.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加强隧道等设施节能设计,推进节能通风与采光等技术应用。推广应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LED节能灯具、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温拌沥青

绿色公路建设与评估

绿色公路建设与评估 单项选择题(共5 题) 1、绿色公路评估以复合国家级地方路网规划并经政府部门审批、验收的()等级公路为对象。 (B) ?A、一级及以上。 ?B、二级及以上。 ?C、三级及以上。 ?D、四级及以上。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2、我国绿色公路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创新性实践措施,主要包括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下列不属于新工艺的是() (B) ?A、旧路面材料再生。 ?B、发电路面。 ?C、绿色边坡防护。 ?D、拌合站“油改气”。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3、2. 以下不属于能量转化型融雪化冰技术的是()。 (D) ?A、电加热融雪化冰技术。 ?B、太阳能融雪化冰技术。 ?C、地热能融雪化冰技术。 ?D、主动自蓄热融雪化冰技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D 4、3. 自应力铺装路面破冰技术是指路面材料内添加一定的(),通过该材料的高变形特性 使得路面冰雪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受力不均匀而破碎、融化,从而有效抑制路面积雪结冰。 (B) ?A、相变材料。 ?B、弹性材料。 ?C、低冰点材料。 ?D、黏性材料。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5、将废旧轮胎加工成橡胶粉,作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有效成分应用于道路铺设,其主要作用为()。①降低行车噪音,②降低建造成本,③减缓反射裂缝,④防水 (D)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D 多项选择题(共5 题) 1、4. 受新建与既有公路不同建设特点影响造成的评估指标缺失时,申请评估方可据实提出相应的不参评指标包括。 (ACD) ?A、混合料节能技术。 ?B、多元化系统。 ?C、隧道弃渣利用。 ?D、旧路面材料再生。 ?E、节能系统。 答题结果:

公路交通标志、标线技术指南共22页文档

公路交通标志、标线技术指南 第一部分标志 第一章总则 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总则》(GB5768、1-2009)、《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09)、《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及《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要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以下简称(老标准),(GB5768、1-2009)(GB5768、2-2009)(GB5768、3-2009)以下简称(新标准),《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以下简称(新规范)。新标准部分替代了老标准,新标准对城市路段交通管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细化。 2、分段建设的同一条公路采用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原则和标准应保持一致。 3、已按老标准设置的交通标志应在使用期限内逐步更换。 4、本指南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及专用公路。 第二章一般规定 一、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分类颜色、形状、线条、字符、图形、尺寸应符合新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相应部分的规定。 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应为其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 三、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全面、系统、连续、均衡,避免信息过载、信息不足或内容相互矛盾,有歧义。 四、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换或去除。 五、施工或养护期间,如开放交通应设置临时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三章交通标志 一、标志版面布置 1、同类交通标志宜采用同一类型的标志版面。设置于同一门架式、悬

《公路工程节能规范JTG_T 2340—2020》解读

《公路工程节能规范》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工程节能规范》(JTG/T 2340-2020)(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与2020年5月1日实施。《规范》首次系统提出了公路领域全面的节能要求,涵盖设计、施工、养护、运营各个环节,对于公路领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推动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背景 能源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自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交通运输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措施,制定低碳交通发展战略,发展低碳交通技术、产品和运输服务,提高交通能源利用率,以低能耗、低排放获得最大的运输服务能力。 我国将能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重点用能行业,也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历来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十三五”初期,国家《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后,《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坚持发展绿色交通的战略重点,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所以节能减排工作刻不容缓。 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推进公路行业的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了《公路工程节能规范》,进一步明确公路

工程项目节能原则与标准,指导和规范公路工程在工可、设计、施工、运营、养护阶段的节能工作,促进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助力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二、标准的定位与作用 《规范》是公路行业第一部专门的节能类规范,是公路工程标准体系架构中绿色标准板块的重要组成。《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成熟技术和经验成果,科学把握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节能特点,提出了节能要求和节能措施,对公路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全过程的节能工作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对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高效、绿色及交通强国建设的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提供坚强支撑。 三、主要技术要求 本《规范》提出了全寿命周期的节能理念,涵盖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工可、设计、施工、运营及养护各阶段,考虑了工程项目自身特点、土建工程特性、机电信息化特性、养护管理需求及社会用户需求,提出全寿命周期整体有效的节能要求。本着“贯彻国家法律法规”、“解决行业空白”、“补齐领域短板”的原则,《规范》采用了定性描述与定量规定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技术要求,同时注重与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本《规范》主要技术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影响工程规模和运营后的社会用户能耗的重要阶段,而工程规模又将直接影响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节能工作。因此,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节能要求,一是侧重路线走向选择、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模确定、路线交叉及

浙江省美丽公路建设指导意见(初稿)

浙江省美丽公路建设指导意见 (大纲·初稿) 2014年8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 第三章设计 3.1 路线与总体设计 3.2 路基路面设计 3.3 桥涵设计 3.4 隧道设计 3.5 公路交叉设计 3.6 安全与沿线设施设计 3.7 取、弃土场设计 3.8 人文与景观设计 第四章建设 第五章管理与养护 附录: 一、典型工程实例:黄衢南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G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截止2012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3.8万公里,全国公路密度44.1公里/百平方公里。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的全面实施,高速公路向山区延伸,普通公路建设也是方兴未艾,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2004年始,在总结四川省川九路等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交通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活动,并系统地提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标准,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的新理念,在其后的公路建设中更加侧重于公路与生态、社会环境的协调,努力实现公路交通向更高品质发展。 浙江省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浙江是我国经济非常发达但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2013年全省GDP总量达37569亿元,常住人口约5477万,人均GDP约为11055美元/人,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浙江省兴建了大量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每年都在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为113550公里,其中国道4205公里,省道6245公里;高速公路3618公里,一级公路4903公里,二级公路9447公里。全省公路密度为111.54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99.59%,公路通畅率为99.56%,初步建成了全省范围内的公路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