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政策解读

扩大内需政策解读
扩大内需政策解读

扩大内需政策解读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这是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2年经济工作所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

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意义?国家在扩内需方面还有哪些重要安排?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近日就此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扩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改善民生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由于欧美弱增长对我国出口的带动还将回落,长期支持我国高增长的外贸,今后对经济拉动作用将减弱,中国经济的增长最终必然要靠内需。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我国的消费潜力非常大。中央提出“稳中求进”,最可靠的途径是增加消费,因为消费增长有别于投资的最大优点是平稳。投资可能大起大落,消费真正激发起来的话,就能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增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2月15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既可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也表示,发展改革系统将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做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扩大内需,增强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他说。

在扩大内需中转变发展方式

张平指出,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区域梯次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具有很大空间。

“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为扩大内需,明年我国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张平说,明年中央投资要优先保障国家重点续建项目尤其是收尾工程,确保按时竣工投产,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水利、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外部需求的减弱将对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构成挑战,积极扩大内需的意义更为重要。

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我国出口面临的困难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我国要善于把外部需求的减弱变成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结构调整的动力。一定要扩大内需,用内需的扩大补上外需的减弱和下降。出口企业要努力研究扩大内需市场,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研究如何扩大国内市场,加强国内市场营销。

在推进改革中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

张平表示,明年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围绕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攻坚克难力度。明年国家将制定实施“十二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医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提高补助标准,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

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结构,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他说,明年发展改革委要尽快提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思路,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对此,姚景源表示,扩大消费,不但要让老百姓有钱,还要让老百姓敢于花钱。国家增加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有利于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就是为了稳住经济,稳住了经济就能稳住就业。这直接关系到稳定和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

“要研究如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收入才能扩大消费。一旦收入增加,对经济看好,消费信心会进一步增强,会形成良性循环。”他说。

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98年扩大内需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题目1: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98年扩大内需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背景: 1997年,刚刚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的中国经济,却遭遇了至今仍令许多人记忆犹新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发端于东南亚并迅速波及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的金融风波,使中国经济很快又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作为一项紧急应对之策,中国政府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决策,同时采取包括增发国债、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定义: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 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分析: 从IS-LM图形上看,降低存款利率导致LM曲线下移,表明银行存款减少,市场上用于投资的货币增多;同时,随着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人民币不贬值等措施的进行,对外出口的必然加大,进口必然减少。通过发行国债,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降低物价,导致商品的需求加大。因此IS曲线向右边移动,IS曲线和LM 曲线相交于另外一个点。在新的平衡点上,产出(Y)加大,利率降低,货币需求减少。 1、消费量(C) 由于利率的下降,通货膨胀的控制,居民用于储蓄的货币减少,用于购买物品的货币增多,消费量加大。 2、投资量(I) 由于政府增发了债券,导致市场上大量的闲散资金用于购买债券,市场上的流通资金减少。政府将募集到的资金的资金用于重点行业的投资,实现了经济平衡发展。同时,由于利率的下降,消费的增长,出口的加大,必然导致投资的加大。 3、居民储蓄和货币存量 由于利率下降,居民用于储蓄的货币必然增多,导致居民储蓄下降。同时,由于银行储蓄的减少,货币存量必然增加(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一国银行体系之外由政府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4、失业率

2020年(财务知识)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财务知识)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壹、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投资的利率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货币幻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再贴现政策充分就业 预算盈余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判断题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于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和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8.当政府支出水平既定时,只有实际利率上升,赤字才会产生对投资的挤出效应。()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对政府来说,无论用货币筹资仍是债务筹资,其结果是相同的。()11.于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十分有效。()

12.财政制度内于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IS和LM曲线的交点壹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15.于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于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8.政府主要依靠出售债券来筹款支付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 19.于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20.货币政策的优点之壹是能够均衡地影响总需求的各个方面。() 21.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22.政府预算于长期壹定是平衡的,但于短期不壹定平衡。() 23.于本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普遍要求财政年度收支保持平衡。()24.财政预算的盈余说明壹国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5.失业保障制度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能起自动稳定的作用。() 26.壹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27.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是最灵活的政策。() 2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是增发钞票。() 2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于什么条件下均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30.于宏观经济政策中,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是威力最大的货币政策。()31.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诱使商业银行增加向中央银行借款。()

浅谈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选题背景、意义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强烈的震撼着世界经济,全球经济增 长明显放缓,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及增长衰落和市场萎缩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从保持7年连续两位数增长的高位回落,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率。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有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我国传统的优势出口行业纺织业受较大冲击,倒闭超过1万家,2000多万人被解聘,这种负面效应将很快波及上游产业,向整个经济传导。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放缓至9%,企业利润加速下滑,工业增加值加速回落及财政收入下降等,都表明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态势,扩大内需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最有效办法。 为此,国家于2008年11月和12月间,分别召开了国务院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重点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认真落实两会方针,研究如何扩大内需,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目前,国内对扩大内需必要性的研究观点主要有: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出口,尤其在1998 年中央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更加显著。但面对当前全球性经济衰退,我们应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二,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走高,年均增长约16 % ,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使当前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外阻力,付出越来越高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成本 ,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第三,扩大内需有巨大的潜力。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 (二)关于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有 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1.适度保持较高投资率,适度提高消费率水平。樊纲认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消费率长期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工业国家,并存在消费率持续走低、投资率较高的态势,但我国处于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投资和资本积累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应在保持较高投资率的同时,适度提高消费率。 2.投资和消费双启动,但把消费放在首位。祁京梅认为,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的扩大,而扩大内需需要投资和消费双拉动。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市场、有需求行业的产品发展和融资的政策措施始终是围绕着最终需求,不仅促进了经济和投资的增长,而且极大拓展和挖掘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因此,要保持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有学者认为,只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不是最终需求,难以发挥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消费对GDP有直接拉动和通过刺激投资间接拉动的双重效应。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主要随投资的变化而变化,而居民增加的收入又大多会转化成有效购买力,属于投资带动消费。但在消费品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后,居民消费需求逐渐成了相对独立于投资,甚至影响投资需求的经济变量。消费率偏低、投资率长期过高会造成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因此,应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和拉动作用。另外,学者还从提高消费需求的角度提出扩大内需的途径。 上述研究观点在前几年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形势下,确实对扩大国内需求和经 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所引起的GDP增长缓慢的形势下还有明显不足之处。在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国际需求萎缩,国内经济受挫,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应该是投资消费双启动,但把投资放在重要位置,以投资带动就业和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案例1: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 案例内容: 1997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货币政策长期被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就要求适度调整的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 例如,从2001年11月份开始,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局面长达14个月,这种通货紧缩不仅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也表现为投资需求不足,整个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在2003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时间,通货紧缩阴影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其原因有几个,一是1998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实施中的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必然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热起来;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各地搞“政绩工程”;三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利益主体也多元化,使地方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形成默契与投资合力,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在这几年的暴利引诱,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异常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以及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调这两大问题,在银行信贷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中央政府高度警惕地看到了这一矛盾,及时做出了调控决策。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已到了必须淡出的时候,所以必须从货币政策方面考虑调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法定准备率(2003年9月21日起,把原来6.1%的法定准备率提高到7%,2004年4月25日起,再把准备率从7%提高到7.5%)。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从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再贷款浮动制度,2004年3月25日起,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货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27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一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六是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这轮宏观调控,尽管货币政策已显示出强有力的效应,但目前能迅速取得如此明显效果,

中国该怎样扩大内需

中国该怎样扩大内需? 作者按:这是去年底,我为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在香山举行的扩大内需政策研讨会,提交的一篇书面发言稿。此文后来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评论版。今天看到,特发在此。 重读本文之后,我认为仅有以下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扩大内需放到促进民生的高度,并将民生促进目标放到经济增长目标之上,中国才有可能形成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的经济健康发展。 (正文) 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国的一个热点,但是对于怎样扩大内需,则见仁见智,而目前政策多侧重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促进消费的政策除汽车、家电外,多数乏善可陈。在促进消费方面,现有政策侧重于刺激城乡居民扩大消费支出、减少储蓄比例,缺乏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消除过大收入差距、完善社保体系扩大居民消费的长远观点。这样的思路和政策,即使短期实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从长期来看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导致国民经济结构的恶化。 一、国内居民消费是拉动我国内需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一种理解投资也是国内需求,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投资可以迅速扩大内需。这是一种短期的观点。从短期GDP核算的观点看,GDP增长可以由于一系列建设项目的开工而明显加快。但是这个项目对

于长期的民生究竟有没有用?如果没有,虽然可能带来短期的GDP增长,但一个必然结果是项目建设所需的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如果有,则要考虑现有的财力能不能支撑这个项目的投资。例如一些政府项目采取收费的方式,则应该从商业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收,否则可能给银行带来严重的信贷风险,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严重隐患。 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看,一些直接服务于民生的投资项目,如安居工程、廉租房、社区医院等,本身应该属于“持久”消费的范畴,只是在施工期间被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在试用期间被看作固定资产;一些生产用的固定资产投资,终极仍然是为消费服务的,投资需要获得消费的长期支撑。 在不考虑进出口的国民经济体系中,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缺乏国内居民消费拉动的“扩大内需”,注定无法达到目的。而且,没有消费的支持,任何投资都将变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在考虑进出口的条件下,扩大出口虽然可以解决国内产品的销售问题,但外汇储备对于国内货币体系的影响,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外汇储备的利用是否合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生水平的提高。 因此,必须以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正确地、科学地调整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扩大消费规模和限制投资规模,将投资引导到促进消费且与消费保持合理比例关系的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否则,脱离消费能力的过度投资,必然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破坏。

申论热点扩大内需全面解读

扩大内需 【政策导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十七大报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概念解析】 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 【新闻回放】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确定扩大内需十项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四川发行180亿债券用于保民生扩内需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核定四川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将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工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涉及民生的项目建设与配套等,其中优先安排属于中央项目地方配套缺口部分。省本级将委托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项目实施,通过四川发展的投融资平台运作进行融资,吸引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从而放大债券资金的乘数效应。市(州)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利用地方政府债券的特殊性整合相关资源,吸引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到能够产生明显经济或社会效益的项目,发挥对社会投资的吸附、撬动作用。

中金公司-1998-2009 年中国经济周期及资产走势分析-重点

要点: 通过分析过去11年的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征,我们发现,自98年以来中国经济可划分为5个周期,目前处于第5个周期的复苏与繁荣的过度阶段。通货膨胀的运行周期略微滞后,但其波动与经济基本一致。全球经济周期对于中国的周期波动影响显著,但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也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之一。 各类资产在经济周期各阶段的表现:经济上升,且政策宽松或中性的周期,通常股市表现占优;若遇高通胀及从紧宏观调控,则黄金表现占优。经济下降周期,通常黄金表现占优;若经济处于衰退,债券市场则表现最佳。但源于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特性,不排除经济仍处于下降期,但宽松政策刺激股市上扬的可能性。 2009年10月27日宏观经济研究部 199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及资产走势分析 宏观经济报告 联系人: 哈继铭 hajiming@https://www.360docs.net/doc/cc4313534.html, 邢自强 xingzq@https://www.360docs.net/doc/cc4313534.html, 徐剑 xujian2@https://www.360docs.net/doc/cc4313534.html,

199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及资产走势分析 目录 199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及资产走势分析 (3 图表目录 图表1:以GDP的年度增速划分,中国宏观经济1998年以来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3 图表2:经济周期的运行 (3 图表3:1998-1999年中国经济和CPI的周期性波动 (4 图表4:199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通胀变化以及政策转变概览 (4 图表5:1999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大幅下降 (5 图表6:1999年上半年实际利率大幅迅速攀升 (5 图表7:国内各类资产在经济周期各阶段表现比较 (6 图表8:综合考虑1998-2009年经济周期各阶段、通胀水平以及政策态势下,国内市场表现最优资产类型参照表.6 宏观经济:2009年10月27日 199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及资产走势分析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的出现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对于中国经济周期,国内多数学者以GDP 的年度增

十大扩大内需政策 拉动十大产业发展

十大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十大产业发展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以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经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这十项工程建设共需投资4万亿元。 4万亿元的大手笔,不但对投资者在一段时期内的信心恢复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一些相关产业、行业及企业也将会从中受益。 交通业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政策,中国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发挥了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最近,国务院批复的2万亿元铁路投资,加上由此扩建所带来的巨额融资需求,也将逐步带动铁路投融资体制的放松和改革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表示,近3年铁路建设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其中长期投资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铁路建设将掀起新一轮高潮。这不仅将解决且前主要干线运力不足的问题,还将拉动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一条万亿元产业链的发展,切实实现拉动内需的目标。” 据了解仅2009年铁路将安排工程投资6000亿元,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 房地产业 令人关注的是这十项措施的第一条,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表示,这不仅有助于尽快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也有利于刺激相关投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正如会议要求的,“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而拉动

浅谈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及措施

浅谈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选题背景、意义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强烈的震撼着世界经济,全球经济增 长明显放缓,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及增长衰落和市场萎缩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从保持7年连续两位数增长的高位回落,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率。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我国传统的优势出口行业纺织业受较大冲击,倒闭超过1万家,2000多万人被解聘,这种负面效应将很快波及上游产业,向整个经济传导。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放缓至9%,企业利润加速下滑,工业增加值加速回落及财政收入下降等,都表明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态势,扩大内需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最有效办法。 为此,国家于2008年11月和12月间,分别召开了国务院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重点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认真落实两会方针,研究如何扩大内需,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目前,国内对扩大内需必要性的研究观点主要有: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出口,尤其在1998 年中央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更加显著。但面对当前全球性经济衰退,我们应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二,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走高,年均增长约16 % ,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使当前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外阻力,付出越来越高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成本 ,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第三,扩大内需有巨大的潜力。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 (二)关于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有 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1.适度保持较高投资率,适度提高消费率水平。樊纲认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消费率长期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工业国家,并存在消费率持续走低、投资率较高的态势,但我国处于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投资和资本积累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应在保持较高投资率的同时,适度提高消费率。 2.投资和消费双启动,但把消费放在首位。祁京梅认为,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的扩大,而扩大内需需要投资和消费双拉动。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市场、有需求行业的产品发展和融资的政策措施始终是围绕着最终需求,不仅促进了经济和投资的增长,而且极大拓展和挖掘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因此,要保持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有学者认为,只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不是最终需求,难以发挥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消费对GDP有直接拉动和通过刺激投资间接拉动的双重效应。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主要随投资的变化而变化,而居民增加的收入又大多会转化成有效购买力,属于投资带动消费。但在消费品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后,居民消费需求逐渐成了相对独立于投资,甚至影响投资需求的经济变量。消费率偏低、投资率长期过高会造成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因此,应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和拉动作用。另外,学者还从提高消费需求的角度提出扩大内需的途径。 上述研究观点在前几年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形势下,确实对扩大国内需求和经 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所引起的GDP增长缓慢的形

扩大内需

投资,消费和出口 扩大内需 【政策导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十七大报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概念解析】 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 【新闻回放】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确定扩大内需十项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四川发行180亿债券用于保民生扩内需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核定四川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将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工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涉及民生的项目建设与配套等,其中优先安排属于中央项目地方配套缺口部分。省本级将委托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项目实施,通过四川发展的投融资平台运作进行融资,吸引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从而放大债券资金的乘数效应。市(州)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利用地方政府债券的特殊性整合相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那么,该国的失业率为()。 A.10% B.5% C.11% D.8% 2.使货币创造乘数变大的原因是()。 A.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提高 B.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C.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上升 D.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3.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B.稳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D.政府预算盈余 4.在经济过热时,按照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政府应该()。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货币供给量 C.增加政府财政支出D.减少税收 5.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了()。 A.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上升B.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下降 C.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上升D.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下降 6.所得税率增加将会导致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7.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旨在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B.可以稳定收入,但会导致价格波动 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可以取代财政政策 8.凯恩斯认为,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社会还存在()。 A.非自愿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9.当超额储备率为多少时,货币创造乘数达到最大()。 A.等于法定准备金率B.为负数C.等于零D.趋近于无穷大 10.降低贴现率的政策()。 A.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愿望B.给经济活动降温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D.通常导致政债券价格的下跌

扩大内需措施和方法

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我国重大的经济事件分析

我国2009年的经济事件分析及相关经济信息 货币政策图 总供给图 需求 通货膨胀

消费 2009年九大经济事件 一·越南早日摆脱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二、大米出口创新纪 三、政府开发援助首次突破80亿美元的大关 四、金融、外汇市场风云大变 五、展开一揽子经济刺激项目 六、政治局呼吁“国人用国货”

七、通胀率控制在一位数,国内生产总值乐观 八、榕橘炼油厂竣工投入运行,首批产品出炉 九、我国经济深受谣言 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1号),取消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协议有效期为3年。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2009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9]24号),提出继续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产品以Shibor为基准定价或参照其定价。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协议有效期3年。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支持春耕备耕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适当调整完善了支农再贷款政策,同时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2月23日,发布《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6日至27日,召开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 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5次例会决定,对安徽等14个省(区)辖内9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36亿元。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4号),同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将原《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与《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主协议》合并,发布新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使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均受统一的主协议管辖。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有效期3年。 3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情况的通知》(汇发[2009]14号),适当上调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强调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浅析扩大内需政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一)

浅析扩大内需政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一) 论文关键词:扩大内需现实困境对策建议 论文摘要: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内忧外目的阶段。其最现实的困境在于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和居民消费持续下降的压力。因此,在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需求,特则是扩大内需,仍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取向。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扩大内需已成为保证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的一剂良药。面对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震荡多变的不利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果断决策,采取了_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做出了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此次会议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由“一保一控”转为“保字当先”,将“保持”改为“促进”,并明确提出1O条具体措施,计划~U2010年总共投A.4万亿元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那么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呢?在当前国际需求不足的前提下,扩大内需成为有效的途径。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扩大内需的前景也是很乐观的。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大量的投资。地区协调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也需要大量的投资。消费投资的着力点更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总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于扩大内需促增长政策,虽然前景乐观,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制约因素,这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认识前提。 1扩大内需政策的现实困境 1.1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造成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工农“剪刀差”依然存在并继续扩大;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建立起来;一些产品不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少数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却无力购买;消费预期不高直接导致了消费率的偏低。 1.2居民最终消费持续下降 1.2.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缓慢 作为消费需求主体的居民,其消费需求的提高依赖于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居民收入增加是与收入分配密切联系的。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居民收入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一些不合理的差距有所扩大,例如:居民中不同阶层的收入水平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城乡居民人均收水平的差距也在扩大,地区收入水平差距也在扩大。 (2)应该合理拉开的收入差距没有拉开。例如,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的收入差距,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等等。 (3)居民收入增长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较大幅度地落后于GDP增长,或者说我国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结构发生了严重失调。 1.2.2居民预期支出提高。 3O年来的改革开放,可以说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为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近期的重点主要是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这些制度改革的共同特征都要求居民在当前或未来时期要有一笔较大数额的支出,反映到当前必然是居民推迟当前消费,即期消费增长放慢。 1.2.3不适应居民部分消费领域需求的消费环境 当前不适应居民消费领域要求的消费环境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城镇居民人均居

2009年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扩大内需问题的一些思考

2009年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扩大内需问题的一些思考 刘国光 2009-08-31 2008年4月13日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顾问会上,讨论经济形势,当时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双防”,我提出宏观调控近两三年的任务,把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11.9%逐步回调到潜在增长率8%-9%,把物价由当时的7%-8%逐步调整到正常的物价波动区间,即正3%以下,负2%以上。 没有想到经济形势变化很快,经过只八、九个月,GDP增速就由2007年的13%、降为2008年的9%,第四季度降到同比增长6.8%。物价也很快地从2008年2月份同比上涨8.7%,落到2009年1月同比上涨l%。 我想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估计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去年9月美国经济急转直下,影响我国外贸猛降,与国内房地产周期演变重叠,从而影响工业和投资下降的结果,造成经济迅速下行趋势。前期宏观调控采取适度从紧政策,从国内周期运行来看当时还是必要的,对稳定经济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不是引起经济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适应经济变化,宏观政策调整为积极和比较宽松,也是及时必要的。 去年经济总的形势,与世界各国相比,9%的GDP增长速度还可以说是“较快发展”,但经济增速和物价指数降的幅度都很大。冷静地说不是平稳而是大落。这是前期大起的自然反应,毋庸讳言。但是与世界美欧日等经济体比,还可以说是“相对平稳”,一枝独秀。 经济下行虽然急了一些,但还是符合我们宏观调控大方向的。我们就是要把超过资源能源环境和人民大众承受能力的过高速度降到潜在的增长速度,把明显的通胀率降到正常的物价波动区间。这样降下来,才有调整失去平衡的结构的空间,才有调整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余地。 今年的经济走势,中外有多种预测。2009年GDP的年速,预测高到9%-10%的也有,低到5%-6%的也有。多数人认同保8%的目标。今后的走势,是L,是U,还是V,有不同看法。企望出现V形走势,是否探底以后重新起飞再上高速度-那结果是重蹈资源能源环境承受不了,积累消费比例失调的局面。所以V形走势并不一定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今后的经济走势,看来如果没有积极的和比较宽松的宏观政策的介入,按照钟摆摆动的原理,以潜在增长率为轴点,GDP的年增率将从2007年的13%的高度,下滑到潜在增长率8%-9%以下,达到年度4%-5%或更低一点,才能探底。但是有了积极的和适度宽松的宏观政策的介入和支持,可以弥补一部分出口和投资的下降,探底就可以缓于钟摆的自然摆动,在略低于潜在增长率即在6%-8%之间达到谷底。探底以后,情况怎样呢-最好是不要出现V 形走势,重新起飞向过热发展。最好出现的是L形走势,但是这个L形的底部横线要略微上翘,紧贴围绕潜在增长率8%-9%水平的附近,上下波动。如果达到这样的调控结果,我们就能争取到从容地调整结构、调整增长方式、发展方式的时间和空间。能不能做到,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同时要靠国家计划的调控。

国家对内扩大内需七项措施

国家对内扩大内需七项措施: (一)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中央出台的十条措施,主要有四类: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一批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型工程项目;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建设。落实这些措施,要加强对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二)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要把扩大消费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比重。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 (三)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 (四)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 (五)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激发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各类企业都要苦练内功,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各项宏观经济政策都要有利于企业发展,要从财税、金融、贸易、产业、收费等方面,采取多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 (六)认真做好金融财政工作。改进金融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证券、保险业都要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各类金融企业要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要加强金融监管,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大力开展财政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七)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理顺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