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其特点是:形容词从原先的描写主语变成叙述主语,并往往带有宾语。“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多”本为形容词,但在这里带上了宾语“金”,意思是拥有很多。已经活用为一般动词。“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善”本为形容词,但在这里带上了宾语“张良”,意思是与……友善(友好)。也已经活用为一般动词。(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主语使形容词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宣子说,乃轻币。”――“轻”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币(礼品)轻”,意思是减轻礼品的进献。“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庖厨远(离得远远的)”。以上例子,都是主语使形容词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形容词后面的宾语带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远”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的意思。“不远千里”,即“不以千里为远”。“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甘”、“美”、“安”、“乐”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认为他们的食物香甜,认为他们的服饰漂亮,认为他们的住处安适,认为他们的习俗快乐。以上例子,都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形容词后面的宾语带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文言文——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三、形容词、数词的词类活用 教师版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形容词、数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 1. 形容词作名词。 2. 形容词作动词。 3. 形容词使动用法。 4. 形容词意动用法。 5. 数词活用 一.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小练习]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人,愚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翻译: 活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 ——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乘坚策肥,履丝缟。(《论贵粟疏》) ——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小练习]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词类活用例子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 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比喻 a.嫂蛇行匍匐。 b.狐鸣呼曰。 c .赢粮而景从。 d .天下云集响应。 e.常以身翼蔽沛公。 f.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对人的态度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a.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 b.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墙角 4.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式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上传: 黄富忠更新时间:2011-11-12 13:42:49 锦囊妙计巧解词类活用之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江西省铜鼓县铜鼓中学邓先建黄富忠336200 文言精练,其表现之一,就是能用一个形容词或动词,取代一个词组。比如成语“被坚执锐”,用形容词“坚”就能代表“坚固的铠甲”这个五字词组;用“锐”字,就能代表“锋利的武器”这个名词词组。 这种形容词、动词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的用法,就是“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要识别这类词语活用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标志识别法。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一般有标志可找。这标志就是“其”“之”。 1、动词、形容词前有代词“其”作定语。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其继有在者乎?”意思是:他们的继承人有还存在的吗?句中“继”是动词,但是这里作名词“继承人”讲。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再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意思是:秦国贪婪,依仗他们强大的势力,凭一句空话来强求和氏譬。句中“强”即“强大的势力”,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从以上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其”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动词和形容词,成为词性活用的标志。 2、动词、形容词前有以助词“之”作标志的定语。 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是:用尽他们田地里出产的东西,用尽他们家里收获的东西。句中的“出”“入”即“出产”“收获”之物。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孟子·告子上》:“白马之白,无异于白人之白。”后“白”即“白色”。 这两个句有个共同特点:“之”作助词,是“的”的意思,这样“之”字前的词就成了定语,那么后面自然就成了名词。 3、形容词前有数词作定语。 《诗经秦风黄鸟序》:“《黄鸟》,哀三良也。”“良”即“良人”。 在这句中,“三”是修饰“良”的,这时“良”就活用为名词。因此数词也是标志之一。二、语法位置判断法。 运用这种方法要懂得一定的语法知识,能熟练地找出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这样就能迅速判断此类活用情况。 1、动词、形容词兼代中心词直接作主语。 如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亲爱在离居。”“亲爱”即“亲爱的人”。《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老弱”即“老弱的百姓”。 2、动词、形容词兼代中心词直接作宾语。 如《左传庄公十年》:“惧有伏焉。”“伏”即“伏兵”。屈原《离骚》:“举贤而授能”“贤”即“贤人”,“能”即“能人”。 在翻译这种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动词、形容词作定语。

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

文言文复习----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2、尊贤而重士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夙遭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7、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8、况修短随化 9、死生亦大矣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至于幽暗昏惑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 2、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4、不能独完。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存在,保全。 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持到底。 6、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7、尊贤而重士重:形容词作动词) 看重、重视 8、素善留侯张良善:形作动,与…交好 9、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同等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2、以愚黔首愚形容词使动使……愚蠢 3、歌台暖响,舞殿冷袖使……温暖使……寒冷 4、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 5、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 6、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7、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便利此月内(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 2、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4、妾之美我者(美,以……为美) 5、以其小,劣之(劣,以……为劣) 高考词类活用原题 (2014)1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觞一咏 A、为刎颈之交 B、族秦者秦也 C、辇来于秦 D、火尚足以明 (2012)18下列加点字与“常在于险远”中的“险远’’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且庸人尚羞之 C.而高其值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2010)20、下列加点词与“臣语曰”的“语”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李牧连却之 C、沛公军霸上 D、素善留侯张良 (2010)10、下列与其他三项加点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相如廷叱之 (2009)2、下列各项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邹忌)朝服衣冠,窥镜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008)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如会同,端章甫 A、使其从者衣褐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得佳者笼养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08)10、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刃相如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相如廷叱之 D、乃使其从者衣褐 (2007)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范增数目项王 C、卒廷见相如 D、宁许以负秦曲 (2006)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名词做状语) B、吾妻之美我者(意动用法)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做状语) D、闻寡人之耳者(意动用法)(2006)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左右欲刃相如”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廷见相如 B、庸人尚羞之 C、使人遗赵王书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005)10、下列加点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会盟而谋弱秦 B、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活用声调变化规则

形容词活用声调变化规则(1) 我们都知道,在日语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有时还能决定一个句子是否正确,比如,「はし」读1型时是筷子的意思,而2型则是桥的意思。所以想要说一口漂亮准确的日语,不仅要注重假名的发音,还要特别留意声调。 一般我们用的课本上都会标注中声调,不过当遇到像形容词、动词这类发生活用,声调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学习呢小编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形容词活用及声调变化规则,像いい、こい、ない这类的形容词,原形是声调是1型,其发音声调变化非常容易记,除了ない在接くなる时由1型变为0型,其余就是与原形保持一致——都是1型。 形容词活用声调变化规则(2) 先来看一些原型是0型的形容词,变化较多,不过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种变化,一种变为5型或0型,一种变为4型,一种则变为2型。 其中,后接名词、と、ほど时,都保持0型或5型。小编特别提示,虽然在读单个单词时,0型和5型是没有差别的,如あかいもの等,不过当后面还继续接其他词时,就要注意其中的区别了。 后接なる、ない(即否定)时变为4型。其余活用变化,如后接です、かった(过去时)、くて、ければ(假定)、かも时,都变为2型。

2型的形容词的变化较为简章,只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不变,另外一种是变为1型。后接です、名词、と、ほどかも时继续保持2型,其余的在发生活用时变化为1型。 形容词活用声调变化规则(3) 四个音节的0型形容词变化更为复杂一些,尤其是在接くて、ければ(假定)的时候,有的词变成3型,有的词变成2型,要特别关注。其余的则有3种,3型、0型或6型和5型。3型:后接です、かった(过去时)、かも。 0型或6型:后接名词、と、ほど。(注意与三个音节的0型形容词变化一致) 5型:后接なる、ない(即否定)。 四个音节的3型形容词变化比较简单,只有两种。一种变为2型,一种继续保持3型不变。2型:后接ない(即否定)、くて、なる、ければ(假定)。 3型:后接です、名词、かった、と、ほど、かも。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词类活用例子

词类活用例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词类活用之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词类活用之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词类活用之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生:使……复生

4、惊天动地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走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2、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使┉┉苦、劳、饿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词类活用

浅谈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㈠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2

实词之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编稿:程彦芳审稿:王娜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普通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 舟中,名词作状语,在船里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形容词、动词、数词活用

实词之 词类活用——形容词、动词、数词活用 编稿:李静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形容词、动词、数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乏困,作动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2、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过秦论》) 贤、富,作动词“有”的宾语,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德才、财富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大,分别作动词“学”、“遗”的主语,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良实”,做这个判断句的宾语,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超好)

【语法知识】 (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名词)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 宾语 词类活用的现象包括哪些? 名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四、意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一、作名词二、使动用法三、为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一、作名词二、作动词三、意动用法四、使动用法 数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名词三、作形容词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规律: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名词/数 (能愿动词如能、可、足、欲、会、当、该、须、愿、要、肯、敢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种植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踢 规律: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吾师道也《师说》学习

(完整版)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 (一)名词作状语 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 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依据秦的法律) 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间:从小路) 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 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上、下:向上、向下) 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 (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上面第1句中的“翼”。 (2) 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如上面第2句中的“兄”。 (3)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如上面第3句中的“箕畚”。。 (4)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如上面第4句中的“法”。(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如上面第5句中

文言文——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三、形容词、数词的词类活用 教师版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形容词、数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 1. 形容词作名词。 2. 形容词作动词。 3. 形容词使动用法。 4. 形容词意动用法。 5. 数词活用 一.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小练习]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人,愚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翻译: 活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 ——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乘坚策肥,履丝缟。(《论贵粟疏》) ——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小练习]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超好

【语法知识】(名词)(副词)(动词) ( 形容词 ) ( 名词 ) (定语)主语[ 状语 ] 谓语< 补语 > (定语)宾语 词类活用的现象包括哪些? 名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四、意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一、作名词二、使动用法三、为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一、作名词二、作动词三、意动用法四、使动用法 数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名词三、作形容词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规律: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名词/数 (能愿动词如能、可、足、欲、会、当、该、须、愿、要、肯、敢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种植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踢 规律: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第一节 词类活用之动词、名词、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

三、动词、名词、形容词用作使 动 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主语使宾语动,即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在主语的指使下由宾语发出的。使动用法是用一个动宾结构表达了现代汉语兼语结构的内容。如: 饲养员饮牛=饲养员使牛饮水 “饲养员饮茶”则是一般的动宾关系 第一、使动用法中的谓语有的是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二、使动用法必须有宾语,即使省略宾语,也是能明确补出的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战国策·燕策二)

(一)动词用作使动 所谓动词用作使动,是指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项伯杀人,臣活之。 翻译格式:主语+使+宾语+动词 用作使动用法的动词既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也可以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较常见,也较容易判断。

1、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能带宾语,它后面带有宾语时,就是用作使动了。 买臣深怨,常欲死之。(汉书·朱买臣传) 殷勤郑重,欲必觉悟陛下。(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

2、及物动词用作使动 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它与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还是使动关系,形式上不易区分,需从意义上分辨: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发出的,这是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在主语的指使下由宾语发出的,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左传·宣公二年)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文言实词的变化规则——词类活用 供稿人:于长江2008年10月6日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不是词性兼类,活用是指原属于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按照语言习惯而灵活地用作了乙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但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丧失了特定的条件,这种语法功能立即丧失,语法特点也不复存在了。 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实词里,主要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灵活运用为最多。 二、词类的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如下规律: A.名词后有代词做它的宾语。如: 1、驴不胜怒,蹄之。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买五人之首而函之。 B.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助动。如: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C.名词前有副词做它的状语。(受副词修饰,主要是否定副词)如: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2、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D.名词前有介词结构做它的状语或名词后有介词结构做它的补语。如: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3、今王鼓乐于此……、 4、我欲因之梦吴越。 5、诸越则桃李冬实。 6、沛公军霸上。 7、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E.两个名词并列使用,不是并列、同位、修饰等关系,前面又没有支配的动词时,认定后一个名词是宾语,则前面的名词就活用为动词,认定了前一个动词是主语,则后一个动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活用是指甲类词临时作乙类词,是临时的意义,而兼类词是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词的语法特点。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常在本义上添加上动词的意义。) 如: 1、赵王鼓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敬贤礼士。 5、天雨,墙坏。 F.名词用在“所”字后,组成“所字短语”的组成部分。如: 1、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入焉。 2、乃书于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3、无所事事。 G.连词“而”前面或后面的名词。如: 1、儿涕而去。 2、衣冠而之市。 3、然得而腊之以为耳…… (二)名词作状语 在古汉语中,时间、方位、处所等名词用作状语,是这一类词的基本语法功能,但是普通的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作状语,却是古汉语独具的语法现象。 名词作状语与主谓结构的区别: 一是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施动者,凡动词前名词不是施动者,当主语无法解释时该名词作状语。 二是名词状语是附加成分,去掉后不损害原句的大意而主语去掉后会改变歪曲原意。“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坐于前”(句子还通)“犬坐于前”(就歪曲了原意) 文言文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用在动词前面,如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即没做主语,那就是对谓语起修饰作用,作了状语。其表现形式大体有以下五种: A.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如: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象犬一样) 2、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象鸟展翅一样) 3、又间令吴广亡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B.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 1、郡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如: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形容词活用(一)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形容词活用(一) 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 教师资格QQ直播课堂 2014天津教师招聘信息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 形容词作动词 1、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伤仲永》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五柳先生传》 3、如鸣珏环,心乐之乐: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小石潭记》 4、日光下澈澈:形容词用作动词,透射。《小石潭记》 5、吾义固不杀人义:形容词用作动词,按道义(行事),坚持道义。《公输》 6、公输盘之攻械尽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公输》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出师表》 9、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 1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口技》 12、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远。《两小儿辩日》 13、而日中时近也近: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近。《两小儿辩日》 1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热。 凉: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凉。 1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陋室铭》 16、惟言德馨馨:形容词用作动词,香气远播,美名远扬。《陋室铭》 17、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尽。《桃花源记》

18、明月别枝惊鹊惊:形容词用作动词,惊动。《西江月》 19、香远益清《爱莲说》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清: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香。 20、既而渐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逼近。《观潮》 21、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22、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与朱元思书》 23、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用作动词,清楚的知道。《五柳先生传》 24、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光,吃尽。《马说》 25、低绮户低:形容词用作动词,低照。《水调歌头》 26、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27、波色乍明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发出亮光。《满井游记》 28、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陈涉世家》 29、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用作动词,为……所苦。《陈涉世家》 30、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形容词用作动词,树立威信。《陈涉世家》 31、人恒过过:形容词用作动词,犯过失,犯错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师招聘复习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cc7521311.html,/html/jszp/zlfd/?wt.mc_id=k12332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cc7521311.html,/html/jszg/zlfd/?wt.mc_id=k12332

试论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

试论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 (王苗2011134103 文学院对外汉语) [摘要] 文章对古汉语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二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现象的本质,分析了它们的联系、区别及辨识的方法。并强调指出,词类活用既是语法问题,又与词义、语用等因素密不可分,必须从多方面考虑这一语言现象。 [关键词]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兼类; 语用; 语法; 词义 一、兼类词的界定与判断 黄伯荣、廖序东指出:“词的兼类是某个词同时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1]邵敬敏认为:“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A类和B类这两类词的语法功能。”[2]胡裕树概括为:“从归类的角度看,有些词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3] 博采各家之长,我认为汉语词的兼类标准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以下六条:在形体方面:必须是一个词,即字形相同;在词性方面:归属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特点;在词义方面:基本意义又有某种联系;在字音方面:读音(身母、韵母、身调)完全相同;具备经常性的特点。 二、词类活用的界定与判断 词的活用的含义:(1)词的活用是一类词活用为另一类词,语法功能发生改变,其功能在动态的言语环境中体现。(2)这种改变是临时的、不固定的、受现实语句的制约。其稳定性弱。使用频率低。适用范围有局限性。(3)活用往往有修辞的性质。(4)词的活用是指某一类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的语言现象。 胡裕树认为:“甲类词在特定条件下,为了修辞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

是活用。”活用是暂时的,具有不稳定性,要靠依句辨析来认识。要注意三个点:明确本义,不要把本义当活用;考查词义的演变过程;不要以古律今。 词类活用,早在清代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中就已谈到。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承泽所著《国文法草创》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词类活用”说,这在汉语词类分析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近数十年的研究者一般认为,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可以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语法功能的临时改变,即是词类活用。目前高校教材中在谈到词类活用问题时,有一种共识: (1)词类活用纯系一种语法现象———词的语法功能的临时改变;(2)词类活用出于古汉语语法结构的精密化程度较低,或谓“开始多半是随意的”; (3)词类活用出于古代汉语的词语欠丰富;(4)强调活用是因为古人的“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4]可是具体在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论述时各家表述却不完全一致,分歧的焦点集中在词类活用的范围及具体词在句中是否活用等问题上。其实质是对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现象的模糊认识。 三、正确认识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现象 在学习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就已经发现汉语所分词类同语法成分无法对应的问题。因此曾无可奈何地说过:“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的文法、词类大论战中,“词有定类”占了上风,也算有了定局。而且语法学界也已酝酿成熟,我们可以说,“词类活用”之说,其实质是语法学界以静态意义类属为唯一标准,去划分汉语词类但所得出的词类,却无法说明其造句功能,于是而采用活用之说这一补救方法。因此,一说到“词类活用”,就意味着某词的语法功能是超越本类词应有的职能。这功能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词在短语中的功能,这是静态的,处在尚未体现交际功能的单位———语言单位中;一种是词在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