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30-2002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 毒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082-29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概述 常温下为固体或液体,沸点高,一般为无色或黄色或棕色,加热易挥发,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呈脂溶性。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工业上用作染料、香料、制药、橡胶(抗氧剂、硫化促进剂)、炸药、农药、合成树脂(固化剂)、油漆、塑料、显影剂、合成纤维等生产原料或中间体。 主要引起血液及肝、肾等损害,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属高毒类。进人体内的苯氨基(硝基)化合

物直接(或间接)将血红蛋白氧化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导致组织缺氧,表现为不同程度紫绀。此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中间产物可使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而致红细胞膜脆性增加,有的还能直接与红细胞中珠蛋白巯基结合,使珠蛋白变性形成珠蛋白包涵体(即变性珠蛋白小体),最终导致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苯的硝基化合物还可导致对肝脏的直接(或继发性)损害。该类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也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损害。其他损害还包括5-氯-邻甲苯胺等可引起严重出血性膀胱炎,对苯二胺、二硝基氯苯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二硝基酚、三硝基甲苯等可导致眼白内障,长期接触联苯胺和乙萘胺可引起膀胱癌。 3.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职业性中毒系短期内大量吸人或经皮肤吸收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防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 预防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防职业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苯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由于使用含苯原材料造成了多起苯危害事件,比较重大的、震惊全国的有:河北省白沟镇箱包加工企业发生苯中毒致6人死亡;浙江温岭市制鞋企业发生28人苯中毒致4人死亡;山东聊城时风集团公司使用含苯黏合剂致31人苯中毒,其中2人死亡;广东东莞发生8人苯中毒;北京天晔包装制品企业20人苯中毒致1人死亡1人病危,广东南海平洲制鞋业67人苯中毒……,在社会上曾有“苯毒猛于虎”的说法。因此,鉴于苯中毒的危害性,我们要提高对苯危害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职业性苯中毒发生。 一、苯的理化性质 苯(benzene),熔点:5.5℃,沸点:80.1℃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化学上,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苯可燃易爆,引燃温度为560℃,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爆炸限1.2-8.0%(V/V),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苯的毒性与危害

苯是一种毒性物质,在毒物分类里属高毒性化学物,同时也是一种国际证实的致癌物。从苯的沸点可以看出,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挥发扩散,所以苯主要以蒸气形态呼吸道吸入,经过皮肤也能吸收一部分,经过消化道吸收则很完全。人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 (一)苯的急性毒性。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或口服多量液态苯会引起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在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重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呼吸及心足不规则、血压下降、肺水肿,继而因为中枢系统麻痹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轻者会出现粘膜刺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等症状。摄入含苯过多的食物会导致呕吐、胃痛、头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状,甚至死亡。吸入4000ppm以上的苯短时间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枢神经亦有抑制作用,同时会伴有头痛、欲呕、步态不稳、昏迷、抽痉及心律不整。吸入14000ppm以上的苯会立即死亡。 (二)苯的亚急性毒性。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后会导致亚急性苯中毒,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约经1~2个月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如及早发现,经脱离接触,适当处理,一般预后较原发性再障为好。 (三)苯的慢性毒性。长期接触低浓度苯会引起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1、造血系统:造血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2、神经系统:多数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可伴有植物神

苯中毒事故案例

苯中毒事故案例 案例:2001年7月12日下午17时左右,某建筑工地防水工史某(男,29岁)与班长(男,46岁)2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入一个7m×4m×8m的地下坑内,在坑的东侧底部2m,面积约为2m×2m的小池进行防水作业,另一名工人马某在地面守候。约晚19时许,班长晕倒在防水作业池内,史某奋力将班长推到池口后便失去知觉倒在池底。马某见状,迅速报告公司负责人。约晚20时,经向坑内吹氧,抢救人员陆续将2名中毒人员救至地面。经急救中心医生现场诊断,史某已死亡。班长经救治脱离危险。 该地下坑防水池底部、中部、池口空气进行监测分析,并对施工现场使用的L-401胶粘剂和JS复合防水涂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L-401胶粘剂桶口饱和气中,苯占58.5%、甲苯占8.3%。JS复合防水涂料中醋酸乙烯酯占78.1%。事故现场经吹氧后2h,防水池底部空气中苯浓度范围仍达17.9~36.8毫克/平方米,平均23.9毫克/平方米,其他部位均可检出一定量的苯。估计事发时现场空气中苯的浓度可能会更高。 防止苯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急性吸入性苯中毒需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以苯挥发形成的蒸气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其特点为时间短,中毒急骤,病情危重常以损害心脏、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主。防止苯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1、作为企业,在使用含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化学品时,应通过下列方法,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化学品产生的危害:

(1)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2)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3)采用能消除或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封等)。 (4)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 (5)采取其他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2、对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的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作业人员接触的化学品浓度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时没有规定的,使用车间应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 3、在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 4、使用单位应将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并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临床分析与防治探讨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临床分析与防治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临床的表现,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防治。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诊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36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分析。结果36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慢性轻度和慢性中度中毒均为16例,占44.44%,慢性重度中毒有4例,占11.11%;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临床症状中头晕和乏力各有34例,占94.44%,睡眠差有33例,占91.67%,出血征象有18例,占50.00%。结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会严重侵害人的血液系统,极易出血并发症,临床中应该加强防护,降低苯接触导致的中毒损害。 标签: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苯(C6H6)属于中等毒类,它是一种芳香烃类的化合物[1]。其病理损害主要是发生在神经系统和造血组织,如果与一定浓度的苯长期接触会导致慢性苯中毒,苯中毒严重的患者造血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还极可能引起患者的全血细胞的减少、产生再生性贫血严[2-3]。为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危害,我院对36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诊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36例患者进行研究。36例病患都在知悉本次研究的目的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25~73岁,平均年龄在(33.21±8.82)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的患者进行外周血象的检查、骨髓象的检查、并发症的检查,及其对头晕、头痛、失眠等全身症状的检查并详细记录。所有患者在确诊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后,应该即刻撤离具有苯毒或者含有其他的有毒物质的地方。一些低强度的工作是适合那些轻度苯中毒患者做的,然而,对于中度苯中毒的患者必须立即卧床静养,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医院接受有关苯中毒后的详细检查。患者在首检之后,按照中毒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需要给予患者白药、雄性激素、抗感染和营养支持等。对于神经有出现衰弱综合症的患者采取有关治疗还有解决贫血的现象。丙酸睾酮可以用来解决患者的再障礙。抗肿瘤的化疗是针对骨髓异常增生和白血病患者。 1.3观察指标采用(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为标准:轻度,3个月持续血象检查,<2000个/mm3的中性粒细胞数,或者<4000个/mm3的白细胞数;中度,<1500个/mm3的中性粒细胞数、<60000个/mm3的血小板数,并且还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或白细胞数基本<3000个/mm3;重度,骨髓及血象检查,确定有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4]。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作数

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诊断

编号:SM-ZD-68577 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 诊断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诊断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般体检是用人单位对非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身体检查,属常规体检,以查五官科、心、肝、肾、肺、泌尿科、妇科等为主,以发现常见病,得到早期治疗,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健康体检与一般体检不同 (1)职业健康体检具有针对性。如就业前的职业健康体检是针对即将从事有害作业工种的职业禁忌进行的。 (2)职业健康体检具有特异性。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不同。如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作业,可能引起铅中毒,因此要检测血铅或尿铅。 (3)职业健康体检具有强制性。为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用人单位对有毒有害作业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是强制性的,对此国家法律有明确规定。 (4)职业健康体检不是所有医院都能进行,应由取得省

苯中毒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发布者:职业卫生科栏目:卫生标准发布日期:2006-03-13 点击次数:1187 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剂量苯蒸气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气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诊断书写格式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的诊断及处理。接触含苯的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的苯中毒可采用本标准。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的苯中毒的诊断,也可使用本标准。 2 诊断原则 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二级。 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表现主

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的系列和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3 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种,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109~4.5×109/L(4000~4500/mm3); 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9~80×109/L(6~8万/mm3); c)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400万/mm3),女性低于3.5×1012/L(350万/mm3);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12g/dL),女性低于110g/L(11g/dL); d)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血细胞。 4 诊断与分级标准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 导语: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许多有害身体的事物都提出了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许多有害身体的事物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笨是一种化学化合物,没有什么颜色,但是具有一种芬芳的味道,在工业上有着很大的用处,虽然笨的用处很大,但是对于人体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经常接触笨这种气体很容易发生中毒事件,给自己的健康带来重大的威胁,有人说你是在骗人吧!其实这是有科学的依据的,那么慢性苯中毒的主要损害有哪些呢? 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在重症起初有流泪、咽痛、咳嗽等黏膜刺激症状,随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神志恍惚、步伐蹒跚等酒醉状态。病情继续发展还可出现昏迷、谵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人体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慢性苯中毒的血象异常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实际绝对数也减少),晚期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医学教`育网整理、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个别晚期病例有四肢尖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 此外,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以至皲裂,也可出现过敏性湿疹。女工长期接触会导致月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存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苯对人体的危害

苯对人体的危害 “苯”,俗称天那水,是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蒸汽有爆炸性,常温下挥发很快。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可发生急性苯中毒,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黏膜刺激症状。轻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则昏迷、抽搐及循环衰竭直至死亡;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苯后可发生亚急性苯中毒,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失眠、月经紊乱等症状,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表现为迅速发展的贫血、出血、感染等。苯中毒对身体的危害归结为3种:致癌、致残、致畸胎。 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疗 临床表现为: l、轻度中毒现呈兴奋或酒醉状态,欣快感,面部潮红,继以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步态蹒跚等,并可有轻度黏膜刺激症状。 2、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震颤、呼吸浅而快、室性心率不齐、抽搐、谵妄和昏迷。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心室颤动。 3、误服苯后除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外,还可发生口腔、咽喉、食管和胃黏膜刺激症状,甚至引起肺炎、虚脱。成人口服15 m1以上可致死。 4、苯的液体吸入肺内,可引起肺水肿和肺出血。 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剂量苯蒸汽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汽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诊断: 1、诊断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诊断书写格式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接触含苯的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的苯中毒可采用本标准。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的苯中毒的诊断,也可使用本标准。 2、诊断原则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二级。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表现主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的系列和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3、诊断及分级 3.1、急性苯中毒 3.1.1、急性轻度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3.1.2、急性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后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和循环衰竭。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防示范文本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 防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防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职业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苯后引 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 身性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由于使用含苯原材料造成了多起苯危 害事件,比较重大的、震惊全国的有:河北省白沟镇箱包 加工企业发生苯中毒致6人死亡;浙江温岭市制鞋企业发 生28人苯中毒致4人死亡;山东聊城时风集团公司使用含 苯黏合剂致31人苯中毒,其中2人死亡;广东东莞发生8 人苯中毒;北京天晔包装制品企业20人苯中毒致1人死 亡1人病危,广东南海平洲制鞋业67人苯中毒……,在社 会上曾有“苯毒猛于虎”的说法。因此,鉴于苯中毒的危 害性,我们要提高对苯危害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

施,预防职业性苯中毒发生。 一、苯的理化性质 苯(benzene),熔点:5.5℃,沸点:80.1℃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化学上,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苯可燃易爆,引燃温度为560℃,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爆炸限1.2-8.0%(V/V),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苯的毒性与危害 苯是一种毒性物质,在毒物分类里属高毒性化学物,同时也是一种国际证实的致癌物。从苯的沸点可以看出,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其防治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其防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其防治苯胺和硝基苯是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的代表物。苯胺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暴露于空气中或日光下变成棕色,稍溶于水。硝基苯纯品是无色至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有像杏仁油的特殊气味,几乎不溶于水。二者均与乙醇、乙醚或苯混溶。 苯胺主要用于制染料、药物、橡胶硫化促进剂等,其本身也用于染黑色和测定油的苯胺点等。硝基苯用途甚广。如用于制苯胺、朕苯胺、偶氮苯、染料等。在一般条件下比较稳定,是有机合成的良好溶剂。 事故案例 某化工公司染料厂苯胺车间的生产工艺是采用铁粉还原法,且是连续性生产。由于还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还原釜内的冷却管流动水把热量带走。1968年12月5日11时,该车间突然停水,还原釜的热量无法导出,致还原反应越来越剧烈,最终造成还原釜爆炸、着火。烈火和剧毒的浓烟充满整个车间及周围的厂区。几百名人员奋战1个多小时才扑灭大火,但是参加救火的绝大多数人发生急性苯胺中毒,124人因中毒而住院抢救.其中重度中毒病人59人,中度中毒病人65人。有少数病人住院半年以上,有的一年以后还有后遗症。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染料、制药、橡胶、炸药、合成树脂、油漆及塑料等工业生产中,吸入高浓度此类化合物以及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都会引起中毒生产设备或包装容器跑、冒、滴、漏.此类毒物污染地面再挥发,

排放含该品的热性废渣、废水时,其高浓度蒸气短时间被大量吸入;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此类毒物污染了作业人员的衣物、皮肤而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多在工作中或下班后几小时内发病,班后热水浴和饮酒易诱发中毒并使中毒加重。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嗜睡。口唇、耳廓、舌及肢端出现轻度紫绀。一般在24小时可恢复正常。中度中毒时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有的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皮肤粘膜紫绀明显。可有尿频、尿急,尿液呈葡萄酒色。可出现轻度溶血性贫血。重度中毒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步态不稳,抽搐甚至昏厥。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可消失。重度紫绀波及全身,皮肤粘膜呈深蓝或铅灰色,有的出现少尿、蛋白尿、血尿甚至无尿。有的肝脏肿大,有压痛: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可出现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苯对人体的危害

苯对人体得危害 “苯”,俗称天那水,就是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得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蒸汽有爆炸性,常温下挥发很快。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可发生急性苯中毒,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黏膜刺激症状。轻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则昏迷、抽搐及循环衰竭直至死亡;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苯后可发生亚急性苯中毒,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失眠、月经紊乱等症状,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表现为迅速发展得贫血、出血、感染等。苯中毒对身体得危害归结为3种:致癌、致残、致畸胎。 苯中毒得临床表现及诊疗 临床表现为: l、轻度中毒现呈兴奋或酒醉状态,欣快感,面部潮红,继以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步态蹒跚等,并可有轻度黏膜刺激症状。 2、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震颤、呼吸浅而快、室性心率不齐、抽搐、谵妄与昏迷。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呼吸与循环衰竭,心室颤动。 3、误服苯后除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外,还可发生口腔、咽喉、食管与胃黏膜刺激症状,甚至引起肺炎、虚脱。成人口服15 m1以上可致死。 4、苯得液体吸入肺内,可引起肺水肿与肺出血。 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剂量苯蒸汽所引起得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得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汽引起得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得全身性疾病。

诊断: 1、诊断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得诊断标准、诊断书写格式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接触含苯得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得苯中毒可采用本标准。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得苯中毒得诊断,也可使用本标准。 2、诊断原则急性苯中毒得诊断就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她疾病引起得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与重度二级。慢性苯中毒得诊断就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得职业史,临床表现主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她原因引起得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得系列与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3、诊断及分级 3.1、急性苯中毒 3.1.1、急性轻度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3.1.2、急性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后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与循环衰竭。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1例慢性轻度苯中毒的诊断探讨

1例慢性轻度苯中毒的诊断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在职业病诊断中正确理解,使用标准;方法:对1例接苯作 业人员相关临床资料及职业病诊断意见,以求与同行共同探讨诊断过程中遇到类 似问题;结果:该患者有头昏、头痛、刷牙出血等临床症状,连续复查6次血常规,其中中性粒细胞低于2.0×109/L四次,符合《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GBZ68-2013中4.2.1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109/L标准,而专家组诊断意见分别为慢性轻度苯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接触苯作 业人员重点监护(定期复查)。结论:在标准没有对百分比有明确规定时,不能 根据个人对“大多”的理解而使诊断有偏差,建议今后在修订诊断标准时尽量避免 使用“大多”等模糊概念,使诊断指标更客观、更准确,减少诊断争议、纠纷。 【关键词】慢性轻度苯中毒;诊断;探讨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054-02 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异常减少(包括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由于引起上述疾病的原因比较多,加之苯中毒又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如果 在诊断过程中忽视鉴别诊断,常易造成误诊[1]。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以造血系统症状为主,且与中毒的程度不完全相称[2]。为更好、更准确的开 展诊断工作积累经验。为今后修订和完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对1例职业病 苯中毒诊断病例进行回顾性探讨如下: 1.病史以及职业史 患者女性,1970年6月出生,系某焦化厂化验员。主要工作任务是生产用原 辅料质量检验、中间产品及产品过程质量检测。工作流程:取样→制样→检验。2007年11月~2008年1月从事化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从事胶质 层分析,2011年1月~2014年7月从事煤炭分析。每天工作8小时,工作场所 进行通风换气,个人防护用品为口罩、手套,休息室距工作场所较近。2012年诊 断为“观察对象(苯)”。 患者2014年7月31日岗中体检发现白细胞3.78×109/L、中性粒细胞 2.4×109/L,血小板219.00×109/L。自诉头昏、头痛、刷牙出血,查:血压 96/68mmHg,心率84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全腹无压痛。B超示:肝脾未见异常;心电图示:肢导低电压;尿常规示:未见异常;肝功能示:未见异常。骨髓 检查:部分细胞形态发生改变,6次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均低于11.0g/L(女性),考虑轻度贫血。该患者已于2012年诊断为“观察对象(苯)”。根据GBZ68-2013 4.2.1三个月内每两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复查情况见下表1。 2014年工作场所现场检测结果见下表2。 2014年化验室、值班室苯检测结果: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其它年度检测 结果均为STEL接触容许浓度,不能真实反映工作场所苯浓度。 2.诊断过程以及意见 2015年4月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向诊断机构提出职业病诊断申请,2015 年5月组织专家组对该病例进行职业病诊断。 专家组诊断意见1。 该病例职业史明确,接触苯作业7年,现场检测资料及血常规复查齐全,骨 髓像检查部分细胞形态改变,职业危害因素与损伤的靶器官相对应。血常规复查 6次,中性粒细胞低于2.0×109/L四次,符合《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

苯中毒案例分析

第一幕 2004年11月,一位19岁女子主诉鼻反复出血2天,过去6个月中共发生3次,容易感觉疲乏,伴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月经过多及牙龈出血,呈贫血面容。疾病史:曾重感冒史,无过敏史,近期无服药史。 体征:心肺(-),皮肤苍白、干燥,咽部炎症,牙龈出血,结膜苍白,四肢末端有程度不一的瘀点和瘀斑。 实验室检查:血糖、血尿素氮、血红素正常;Hb 10g/dL;红细胞压积32.6%,RBC 3.32×106/mm3, WBC 1,500 /mm3,血小板50,000/mm3,胸片可见高密度阴影,血尿 (-),心电图正常。 问题1.这位女子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鉴别诊断包括哪些? 问题2.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问题3. 根据以上资料,提出1-2个问题,并解答。 第二幕 该女子,三年前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放弃学业外出打工。2001年3月,她只身来到广东,在东莞一家鞋厂打工,是生产流水线上进行手工刷胶作业的操作工。经测定,工作车间内空气中苯浓度最低为180mg/m3,最高达 480mg/m3(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6mg/m3),是标准值的30-80倍。工作时无任何防护措施,室内无通风排毒装置。无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制度,未接受过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上岗前未进行健康检查。本人不知道胶中含有苯、甲苯等有毒物质。从事此工作后出现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月经过多、牙龈出血才去医院就诊。 问题4. 该患者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问题5. 试述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毒作用机制。比较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问题6. 根据以上资料,提出1-2个问题,并解答。 第三幕 住院后经用升白细胞药、多种维生素、核苷酸类药物以及泼尼松、丙酸睾丸素,辅以中草药治疗,患者的病情好转,血象已回升至正常水平,即出院。休息半个月后,又回到原工作岗位。继续从事刷胶工作,7个月后患者出现反复发热,口腔溃疡,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症状产以前严重而再次入院治疗。 问题7. 患者为什么再次入院?其后果如何? 问题8. 此患者经治疗出院后,应注意什么事项? 问题9. 根据以上资料,提出1-2个问题,并解答

职业病苯中毒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职业病苯中毒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8年5月 调查地点: 西安思源学院 调查对象: 职业病苯中毒状况 调查方法: 搜集资料 学号:151120300129 班级:15级人力资源管理本1班 调查人: 李文文

前言:职业病防治的问题关系到全部工作人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职业病是否得到预防,直接影响健康以至直接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会成为工人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基于此重要性我做一个关于苯中毒职业病的社会调查,很高兴自己能有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真正学习到了社会经验, 它为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为我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牢实的根基。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成长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短暂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动手收获劳动成果的乐趣。在实践中成才,在调查中成长,并有效的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进行调查,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一、职业病苯中毒的的病因。 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在常温下极易挥发,也容易引起燃烧及爆炸,具有特殊芳香味和中等毒性,可溶于乙醇、乙醚、汽油等有机溶剂。在现代工业中,苯主要用做生产各种化工产品的原料,如苯乙烯、苯酚、合成洗涤剂、合成药物,化肥、炸药和农药。苯还用做油、脂、橡胶、树脂、黏合剂、油漆、喷漆、涂料的溶剂和稀释剂。堵漏灵、松香水、香蕉水均含有高浓度的苯。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编号:SM-ZD-95310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 毒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概述 常温下为固体或液体,沸点高,一般为无色或黄色或棕色,加热易挥发,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呈脂溶性。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工业上用作染料、香料、制药、橡胶(抗氧剂、硫化促进剂)、炸药、农药、合成树脂(固化剂)、油漆、塑料、显影剂、合成纤维等生产原料或中间体。 主要引起血液及肝、肾等损害,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属高毒类。进人体内的苯氨基(硝基)化合物直接(或间接)将血红蛋白氧化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导致组织缺氧,表现为不同程度紫绀。此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中间产物可使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而致红细胞膜脆性增加,有的还能直接与红细胞中珠蛋白巯基结合,使珠蛋白变性形成珠蛋白包涵体(即变性珠蛋白小体),最终导致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苯的硝基化合物还可导致对肝脏的直接(或继发性)损害。该类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也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损害。其他损害还包括5-氯-邻甲苯胺等可引起严重出血性膀胱炎,对苯二胺、二硝基氯苯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二硝基酚、三硝基甲苯等可导致眼白内障,长期接触联苯胺和乙萘胺可引起膀胱癌。 3.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职业性中毒系短期内大量吸人或经皮肤吸收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所致,多在工作时间或下班后几小时发病。

113 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Z68-2002《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Z68-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GBZ68-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在“观察对象”中,删除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定量异常作为“观察对象”的条件;——在慢性轻度和中度苯中毒的诊断中,增加单纯血小板计数减少作为诊断指标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负责起草、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市职业病医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和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参与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和建、吕玲、万伟国、黄简抒、倪为民、孙道远、李思惠、王佩丽、曹钟兴、张凯竟、杨云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3230-82; ——GB3230-1997; ——GBZ68-2002。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Benzene Poisoning GBZ68-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诊断书写格式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的诊断及处理。接触含苯的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的苯中毒可采用本标准。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的苯中毒的诊断,也可使用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7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8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GBZ94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GB/T16180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3 诊断原则 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以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参考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 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测指标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骨髓象改变,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种,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109~4.5×109/L; 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9~80×109/L; c)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或细胞形态异常。 5 诊断与分级标准 5.1 急性苯中毒 5.1.1 轻度中毒 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状态,可伴有轻度意识障碍(见GBZ76)。 5.1.2 重度中毒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试题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1 题.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工人工作期间,每年要定期体检一次,体检时要特别检查肝功能、血液系统及眼晶状体。 A. √ B. × 答案:A 第2 题.苯胺和硝基苯的蒸气属于血液窒息性气体,短时间大量吸入可致口唇、指端及耳垂等部位呈蓝灰色发绀表现。 A. √ B. × 答案:A 第3 题.苯胺和硝基苯为高铁血红蛋白的直接形成剂。 A. √ B. × 答案:B 第4 题.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和消失的速度、溶血作用的轻重等与赫恩小体的形成和消失平行。 A. √ B. × 答案:B 第 5 题.生理情况下使少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的主要途径为还原性辅酶Ⅱ-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系统。 A. √ B. × 答案:B 第6 题.美蓝可作为联苯胺中毒的解毒剂。 A. √ B. × 答案:B 第7 题.在生产条件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以粉尘或蒸汽或液体的形态存在,可经呼吸道和完整的皮肤吸收。 A. √ B. × 答案:A 第8 题.二硝基酚、联苯胺中毒后不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A. √ B. × 答案:A 第9 题.轻度苯胺中毒的病人可用5%~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维生素C 5.0g静脉滴注,或50%葡萄糖溶液80~100ml加维生素C 2.0g静脉注射治疗。 A. √ B. ×

第10 题.赫恩氏小体(Heinz body),是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作用于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使其变性并沉积在红细胞内形成的。 A. √ B. × 答案:A 第1 1 题.轻度苯胺中毒的病人可用5%~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维生素C 5.0g静脉滴注,或50%葡萄糖溶液80~100ml加维生素C 2.0g静脉注射治疗。 A. √ B. × 答案:A 第1 2 题.在生产条件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以粉尘或蒸汽或液体的形态存在,可经呼吸道和完整的皮肤吸收。 A. √ B. × 答案:A 第1 3 题.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所致硫血红蛋白的形成不可逆,故因其引起的发绀症状可持续数月之久。 A. √ B. × 答案:A 第1 4 题.所有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致高铁血红蛋白的能力的强弱一致。 A. √ B. × 答案:B 第1 5 题.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后,可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和维生素C治疗,因其属于高铁血红蛋白的酶还原系统。 A. √ B. × 答案:B 第1 6 题.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工人工作期间,每年要定期体检一次,体检时要特别检查肝功能、血液系统及眼晶状体。 A. √ B. × 答案:A 第1 7 题.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慢性中毒患者应调离工作岗位,避免进一步的接触,并进行积极的治疗,主要的还是对症治疗。 A. √ B. × 答案:A 第1 8 题.赫恩氏小体(Heinz body),是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作用于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使其变性并沉积在红细胞内形成的。 A. √ B. ×

低浓度苯作业致慢性苯中毒

低浓度苯作业致慢性苯中毒 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应用广泛,苯中毒时有发生,但低浓度苯作业致苯中毒发生少有报道,现就我省职业病防治医院2002年确诊的1例慢性重度苯中毒病例报道如下。 1现场卫生学调查 某厂装配车间建筑面积约1700m2,车间工人100余人,作业区分零件散装作业和成品整装作业两部分。作业车间自然通风,设有天窗.排风扇通风装置。其成品装配工作岗位与刷漆、补漆岗位立体交叉、交替进行,车间另一端300m左右是喷漆岗位,喷漆室有水帘、排风扇。装配作业工人未见有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为确保良好的作业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受该厂委托,我所于2001年和2003年两次对该厂装配车间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监测。2001年设监测点8处,采集样品36份,测定结果为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4mg/m3;甲苯为0.16mg/m3流程没有变化。 2临床资料 2.1职业接触史 患者,女,27岁,于l998年9月至2001年8月在某机械厂成品装配车间从事四轮拖拉机皮带罩装配工作,工种为装配钳工,2001年8月调离此工作岗位,在门卫室工作。患者自诉入厂前健康状况良好,未从事过接苯作业,无特殊服药史,无放射线接触史和家族血液病史。 2.2临床表现 患者1999年12月出现头晕、乏力、皮肤黏膜发绀、月经量增多、牙龄出血,平素易感冒等症状。经该厂职工医院、河南大学淮河

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l55医院等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一直在当地医院治疗,2002年7月转入河南省职业病医院治疗。查体结果显示,一般情况尚可,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2.3实验室检查结果 2.3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上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为:Hb110g/L,WBC4.20×109/L,PLT120×109/L。1999年首次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检查结果为:Hb102~115g/L,WBL3.50~4.4×109/L,PLT69.0~ 89.0×109L。骨髓象检查可见粒、红两系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骨髓小粒中脂肪细胞增多,分叶中性粒细胞占20%。2002年7月(治疗两年后服药期间)检查结果为:Hb125~140g/L,WBC3.80~4.70×109g/L,PLT69.0~ 89.0×109/L;骨髓象检查可见粒、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活跃,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值偏低;有核红细胞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和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细胞占25%,形态正常,血小板散在可见。2003年7月最后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为Hb106g/L,wBC3.0×109/L,PLT49×109/L。骨髓象检查结果为骨髓增生活跃,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值为2.02,粒系增生活跃,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值偏低;有核红细胞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和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细胞占24.8%,形态正常。全片见巨核细胞11个,颗粒巨5个,产板巨1个,裸巨5个,血小板散在可见。尿常规、腹部B 超、肝功等均无异常。依据《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2002),根据患者有职业接触史,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劳动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原因,经河南省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专家会诊,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