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案例

高中美术欣赏课案例
高中美术欣赏课案例

高中美术欣赏课案例

----《壁画----洞穴摩崖壁画》

北流高中艺术科/程缨子

摘自:《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教材:

广西美术出版社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中学试用课本

《美术欣赏》高一年级全一册

二、课题:

第二章壁画

三、教学内容:

洞穴摩崖壁画欣赏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材分析:

壁画这一章内容我分两个课时,一个是着重学习原始艺术的板块,一个是中西方壁画相比较的板块,本课是第一课时洞穴摩崖壁画欣赏,重点在于认识人类最早的绘画,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和从文化的角度展开美术欣赏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和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对象:

高一乡镇学生

在高中生心理及生理都趋于成熟的阶段,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各自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审美主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体验等进行联想、感受、以激起思想的火花。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联系文学、地理、历史等人文学科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洞窟、摩崖壁画作品,着重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肌理、造型、构图等艺术语汇,使学生了解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以多种提问、讨论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评析和欣赏作品,体会从多角度去鉴赏艺术作品,激发

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学生鉴赏、求知、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比较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原始艺术的异同及联系,认识人类早期的原始艺术及其文化艺术价值,提高对壁画艺术的认识、欣赏能力,培养文化关怀的素养,对多元民族、文化艺术的尊重和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八、教学重点:

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野牛图》、广西花山岩画《人物图》

九、教学难点:

体会史前人类的洞穴壁画、壮族先民摩崖壁画的风格特征及表现手法,形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十、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壁画

2、《野牛图》、《人物图》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

十一、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讲授法、评述、讨论法为主,在学生个人审美经验基础上,结合影像、图片资料展示,引导学生比较、评析和欣赏作品。

十二、教学过程:

二、进一步整体感受:任何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设计聊天的话题、对话和图片、影视资料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致,并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为积累审美经验打下基础。敏锐的观察力,画下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野牛,看,这头牛像不像你们见过的斗牛……画得很象吧,猜猜是多少年前的作品?

生:几百年前?几千年前?

师:距今至少有一万五千多年,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留下的遗迹,史上第一个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

3、生:难以想象,蛮荒时代的原始人竟然会画画,还能画出这样的画作。

师:对,这就是著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野牛图》,和大家一样,当它被发现时,人们也不相信是原始人画的,说起来还有段有趣的故事,

二、请学生观看发现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影视片段:1879年的一天,一位名叫马萨利诺.桑托拉的生物和历史学家,他带着4岁的女儿玛丽亚到阿尔塔米拉岩洞考察,桑托拉找到一些文物碎片,女儿则在一边玩耍。突然,传来女儿的惊叫声。桑托拉急忙放下手中的事儿来到女儿身边。原来,玛丽亚手拿蜡烛发现洞顶有一头野牛睁大眼睛正在盯着她。

……

三、通过看影视资料,学生能亲身体会《野牛图》是画在黑暗洞窟顶上的,将近2米长如真牛一般,了解到画幅的大小和特点等,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感受到作品所在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情境。

三、进一步呈现作品、感受、分析、欣赏:

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主要围绕课程目标“三维度”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设计的提问、抢答、讨论:

1、看完影视资料后,教师给出预设好的思考题和图片资料,欣赏后让学生抢答,由于之前带着好奇的心去观三、作品评析和欣赏----洞窟中的瑰宝

谈谈你的观后感,为什么人们不相信这是史前人类

画的,甚至认为是造假的?

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怀疑桑托拉的发现是个诈骗行为?

画中的线条、色彩在造型上起什么作用?

从哪里你可以感受到画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看,所以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发言,逐步提高欣赏、评析作品的能力。

2、引导学生围绕艺术形象、造型特征、色彩特点、艺术感受、原始壁画产生的原因等知识点去思索、议论,避免学生思维过于涣散,使教学节奏紧凑有效进行。

3、问第5个问题目的是为了过渡到观看影视资料,了解原始人狩猎的情景及产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的“狩猎观”的理论依据,最终达到学习原始洞穴摩崖壁画的教学目的,学会去尊重原始艺术,关怀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

为什么在黑暗的洞窟顶上作画、画了多少、有多大?

对“野牛”的形象你有什么体会。

为什么原始人在壁画中多表现形体巨大、行动迅捷的动物,而很少表现象鸡、鸭、狗、兔这样的小动物?

参考资料: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河窟:

壁画:依次为1、受伤的野牛2、野牛3、野牛4、马5、鹿6、山羊

这些岩画大多为彩色,主色调是赭红和黑色,也有些许紫色,色彩艳丽,动物形象逼真。野牛的形象充分显示出史前人们对于动物所具有的精熟的解剖学知识。显然,原始艺术家们对于这些动物的观察深入而且敏锐,他们不但善于使用生动有力的线条更擅长色彩与光影的处理。

仔细观察,画的边缘都有线条状的刻痕,沿刻痕是黑色的线条。这让人们猜测,万余年前这洞窟里的主人是先用坚硬锋利的石器在岩石上刻出动物的轮廓,然后用黑色勾边儿,再用红色和黑色等颜料着色。

考古学家们推测当时所用的“画笔”可能是苔藓类植物或是兽毛,据研究,洞窟的主人使用的颜料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天然矿物质。艳丽的色彩经久不褪。许多画巧妙利用洞顶岩石凹凸不平的自然形状画就,更显动物的自然本色。

洞顶和洞壁大多是分散的动物画像,如野牛、野马、野猪、猛犸、山羊、赤鹿等,原始人刻画熟悉的动物形象,有站、有跑、有卧、有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这些形态逼真而又生动的大型野牛壁画多以写实、粗犷和重彩手法表现。

写实风格的《野牛图》制作时间,距今至少有一万五千多年,这幅画在绘画技巧上运用精简的轮廓和多种色彩,创作出精彩的形象:这头野牛被画在主洞的窟顶上,显然是先勾线后涂色的,色彩以赭红与黑为主,黄色和暗紫色是辅助颜色。这头站立的野牛,比例真实,肌肉丰满,尾巴翘起像在甩动,脸上表现出狂野不羁的神态。

在旧石噐时代捕获到大型猎物可以解决人们长久的温饱问题,所以画下了当时狩猎的场面;此外从探究原始文化的角度考虑,也可能是一种图腾崇拜。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很低,原始人渴望能拥有超人的能力,征服这些梦寐以求的猛兽,原始人认为这些画可以赋予他们莫大的自信心和神奇的力量,所以原始人有选择地绘画这些动物,是原始文化的产物,也说明了原始审美意识的萌芽。

总之,深藏在洞窟中的旧石器晚期的壁画,苛求形象的逼真,显然是在象征巫术祈求野兽的繁衍。所以史前艺术家在技术上不断磨练、探索与追求,其真实性使油脂彩绘的效果近似油画的写实技法,堪称是人类最早期的优秀油画作品。)

四、设疑、补充与课程拓展: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的亮点,也是美术欣赏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

1、观看“狩猎观”影视片段,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树立学生美术欣赏的自信心,丰富美术欣赏的情境体验,拓展学生知识面。

2、观看“意象观”影视片段,这部分内容属于艺术知识拓展,旨在了解,不做深入探讨。目的为使学生明白美术鉴赏绝非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其观点也许先有大胆的猜想,但最终都有严谨科学的理论依

四、迷一般的艺术

播放原始人狩猎情景和对意象绘画展开研究的2个影视片段,要求边看边思考:

洞穴壁画的产生,除了“狩猎观”,还能有什么观点

在大约七八十平方米的洞顶上,除了布满野牛、野马、野山羊和鹿等动物的绘画,还有一些远古人的手形和一些至今没能破译的符号,它们包含着什么含义呢?

图1.《手印》法国科斯凯洞窟壁画

据和科学验证;其次学生从中

可以体会从多种角度、多个观

点欣赏艺术作品。

3、同时这也是一个承上

启下的环节,为欣赏广西花山

岩画《人物图》做铺垫。引导

学生开拓思维,大胆进行各种

设想。

图2.《符号》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参考资料:

一、意象美术:

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

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美术家

在这类作品中往往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或

突出结构特点,不符合客观物象比例;或强调某种色彩

感受改变了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或打破惯常的时空概

念,营造出一种幻境。这类作品扩展了我们的视觉范围,

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经验。

影片中展示利用科学研究,揭秘阿尔塔米拉洞穴壁

画是重现脑中想象的绘画----幻象式的意象,进入史前人

类的脑部,成为平面图像的记忆,产生了平面图像的洞

穴壁画,他们记录视觉影像,而不是身边的马、牛,不

是仿造自然万物,而是复制脑中出现的视象

二、参考网络文章:《绘画艺术思维的象征型空间

意象的表现从○维步入二维》

1、原始人完全以意象的方式将风马牛不相及的物

体、幻想联系在一起,如手印、符号、野牛、野马、驯

鹿等,这些活跃在原始人脑海里的表象思维,同有意识

的塑造形象的欲望结合起来,并且凭借色彩、线条等造

型手法表达出来,意象才能转化为艺术形象,才属于艺

术思维的范畴。这是人类从表象思维到象征式绘画艺术

思维的飞跃,标志着人类思维从自发走向自觉阶段。

2、原始绘画总是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其原因就是它

本能的贴近现实,充满着童趣和野性的呼唤,具有着无

穷的生命力。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法国的拉

斯科洞窟壁画等,是人类早期象征型绘画艺术思维的绚丽花朵。原始壁画具有如此惊人的魔力,连毕加索都自叹弗如!所以后来的许多现代派艺术家要返朴归真,那就是因为这人类童年原初艺术的魅力。)

五、自由欣赏、分析及探究型评述: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的精彩部分,学生发言非常踊跃,我们会感受到学生的观点是那么的精彩,他们对文化、艺术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看图分组欣赏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多种设想和观点,达到较好的鉴赏效果;用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动作,身体力行感悟作品中的造型特征,使本课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美术知识、艺术素养,多种学科的综合知识,在个人审美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想象。以明确提出问题的形式直接切入欣赏的要点,如艺术感受、画幅特点、艺术形象、造型特征等,从直观感受到逐渐丰富欣赏作品内容,使学生的联想、猜想朝着合理、正确的方向不断升华,进而达到由表及里的更高一筹的审美境界。五、从多个角度看世界:

作品评析和欣赏二.----人物图(广西壮族花山岩画) 设置疑问,激发解惑的兴趣

师:类似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符号》这样

奇异的作品,在我国有没有呢?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长河,从一、两万年前回到距今2千多年前,从欧洲回到我们广西壮乡,这里同样拥有优秀的原始艺术那就是----花山岩画,它一样是一个未解之谜。艺术家、学者们一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师问:大家探讨古人为什么要在江边的悬崖峭壁上作画?是用什么办法画在距离江面一百多米高的峭壁上的?画中人物的动作象什么?有怎样的造型特征?他们可能在干什么?为什么而画?(展示资料)

我的观点我做主:

先分组讨论,主要围绕老师提出的几点问题进行,通过观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论述本组的观点与看法,结合所了解壮族的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生活体验,就以上未解之谜谈谈观后感。

学生得出的结论通常有:

由于地壳运动,才出现这一奇观,也许本来就是画在山脚下,没什么稀奇。(依据源于地理,但学者们经过考证已否定了这一观点,至今这仍是个迷)

图腾崇拜,祭祀活动仪式。(依据源于历史、人文知识,因为壮族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青蛙,学生通过模仿动作,觉得造型特征象青蛙)

犹如练兵习武,作战会师。(通过感受画幅饱满、人物身配刀剑的特点,喜欢军事题材的同学还提出最近

十三、教学反思与回顾:

新课改在我市各校积极实施,我校使用的美术欣赏教材是1995年编订发行沿用至今的,非新课改教材,但只要能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艺术素养,合理研究、利用原有教材、灵活整合教材,我认为一样能上出精彩的课来。本课在做一个积极的课改尝试: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每节课的授课需要,拓展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学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情感、个人审美倾向,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欣赏环境,这个课例在实际教学中收到理想的效果:

本课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大胆设想,用探究的眼光看待艺术作品,从学生的热烈争论中老师也会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感悟:譬如在欣赏人类最早发现的洞窟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壁画时,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了原始洞窟壁画作品,欣赏了原始人狩猎的视频片段,和人类怎样因意向产生原始艺术绘画的视频资料,从表情可以看出,所有学生都感到很新奇,欣赏的热情非常高。当老师提出一连串目的明确的问题,如:“花山岩画画在距离江面一百多米高,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崖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为什么而画?象什么?他们在做什么?”等,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围绕主题,做到教学的收放自如。

开放的课堂教学可以避免教师的一言堂,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设疑设问,带给学生较强烈新颖的刺激,再放开束缚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可以说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是学生美术教育的普及过程,也是美术鉴赏力的提高过程。学生五花八门的结论,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容许这种合情理的肆意想像和多角度的任意观点,这对作品的鉴赏是很有帮助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变换提问、讨论、交流的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自由宽松,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审美感受得到升华。

为了适应乡镇学校的教学环境,我把文字、图像、影视资料课件自制成VCD,以便于在只有碟机和电视机的教室播放。课中把艺术与地理、历史、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等纵横联接,与多功能型的美术鉴赏课件紧密配合,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通过接触丰富的图像资料、鉴赏评析的过程和课件快速链接多种知识结构,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审美体验和教学效果。

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1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陶器 第二讲瓷器 第三讲青铜器 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陶塑 第六讲石雕 第七讲彩塑 中国绘画欣赏 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第九讲古代壁画 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建筑艺术 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外国美术欣赏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 外国雕塑欣赏 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 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 外国绘画欣赏 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 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 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第三十讲现代建筑

第一讲陶器 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高一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1个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 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 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 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 、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d 、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3、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 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 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 导语: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

浅论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浅论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

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选题 小学美术课的大多数课程类型都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主动接受的,但欣赏课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总是一个让很多美术教师都很困惑的课题类型,在这种美术课中很多美术教师都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此种类型的课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上欣赏课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学习。那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呢?很多孩子不喜欢上欣赏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问为他们对老师所介绍的作品毫无所知。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们必修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美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和“全面发展”,明确了美术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任务,是艺术素养的教育,不是专业技术的教育,它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强调艺术素养的提高,而美术欣赏则是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提高判断能力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 通过几年来对美术课本的总体分析发现,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外,教材的审美内容约占总课时的20%,并设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部分内容,这就向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美术欣赏课来加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其中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对于美术欣赏的重视不够,一些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偏离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欣赏课在绘画技能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作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通过绘画基础训练,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及审美情操。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寻找正确有效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欣赏课仅让学生了解某个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理解某件作品的特点是不够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又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等有直接关系,这些都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这样学生才能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个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使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发思考自主探究,创新才能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这也是美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1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2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3

高中美术欣赏鉴赏课

高中美术欣赏鉴赏课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它的课程性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内容系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 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 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美术鉴赏、绘

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 2、实行学分管理,保证基础,力争上游。 3、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 4、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美术鉴赏课程是高中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分支,它在高中课程 中起到了领头的作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鉴赏基础: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美术与政治、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鉴赏内容:中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外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活动的几个步骤:1、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 编写说明李松 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 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

如何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一、在欣赏课中体现人文性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人文学科特征。美术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不同历史、民族的作品中,生动而形象的表达了人们的信仰和价值、理想和愿望、情感和梦想、伦理和道德等各种人文特征,是漫长的人类文化传承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初步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与之共鸣。 二、在欣赏中体现自主性,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以往的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效果甚微。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体

精神,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空间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可采取的策略如下:1.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产生直接兴趣。2.出示作品后,让学生仔细看几分钟,然后说出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4.必要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由表及里的欣赏方法,从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艺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掌握使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四、在欣赏课中采用对比法 1.情绪对比。如王式廓的《血衣》中,悲痛欲绝的中年妇女,惊恐的小女孩,呐呐不敢言的老农,被打致残、满脸悲愤的青年农民……每个形象都有一段辛酸的血泪史。他们是那么真实而切近,似乎又将我们带回革命年代,深切感受到中国农民的悲苦命运。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宏伟场面。人物形象具体真实,成功的再现了领袖和开国元勋们的风采和建设新中国的豪迈情怀,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论文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 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 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思考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思考 河田中学谢俊雅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在考察、观摩了一些高中美术欣赏课的课例之后,引起了一些思考。 一、欣赏需有理论知识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美术欣赏是依赖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二、两条主线——形象思维与审美教学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以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

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伦勃朗《带金盔的人》难道只是向我们展示金盔上那耀眼夺目的金属特征?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两者必须互相联系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两条主线贯穿始终。 三、要以活动为中心 欣赏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理论问题的讲解,一定要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防止在非常有限的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去集中讲授理论知识。美术欣赏是一种陶冶人的情操的活动,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也应是完全出于内心的自愿。按照教育学课程设计理论,中学美术教学,适宜活动课程模式,即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 在赏析美术作品的同时,能针对当地的一些文化现象或其它范例加以评论和阐述,这有利于学生对艺术的本质特征加深领悟。比如,我讲授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时,就拿我县的城市雕塑与校园中的雕塑为例,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城市雕塑,把它立在大圆盘空旷的草地上,显得非常有气势;而校园花圃中的雕塑,在高大的教学楼下,喷水池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领悟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领悟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匠心构筑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课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方式:欣赏,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学教学目标:1)尝试建筑欣赏的途径 2)领略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的风格特色 3)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从建筑的立面、结构与鸟瞰的角度对徽居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从人文的角度了解建筑的形式 设计思想: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优秀的建筑是实用又给人以美感,同绘画相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领略建筑形式的美感,如何体会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我从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比较两张图片,柬埔寨的吴哥

窟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判断建筑与雕塑,并讨论其异同点,得出结论:建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具实用功能雕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出示课题:匠心构筑巧夺天工——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二、讲授新课1、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剧院◆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呢?建筑的人文内涵有如何理解?(西方的建筑艺术非常著名,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有它丰富的内涵 2、以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导入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从历史: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从色彩:粉墙黛瓦 3、入目皆画◆从视觉角度:正立面:对称,简单,高大 侧立面:马头墙(防火墙),窗高且小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梁、柱、椽 房间布局:中堂(条桌:东平西静,终生平安),天井 空中鸟瞰:黑与白的构成,黑白影绰,虚实相生,自成图画◆从建筑细节: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从人文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含蓄、保(安徽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性,从另一种形式上亦有所体现) 3、徽州三绝之一: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是封建礼教的体 现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3课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美鉴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 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湘版高中美术课美术鉴赏系列《新的实验》教案 鉴赏第三单元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 《深沉雄大的汉雕塑与绘画》说课文稿 静物构图说课稿 湘美版美术:《战争与和平》说课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 (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完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pdf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doc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1.美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美术作品。 3.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重要意义。 为了阐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教材从人们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入手,让学生明确“美”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并且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于是就产生了美术作品。并借助各种美术作品阐述其含义,指出美术作品两类范畴:一类作品是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另一类是指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只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但经过较长时间之后,其功能性被逐渐淡忘,而形式美法则受到关注,它们也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如教材所列举的青铜器、明代的漆盒等,通过上述问题的讲述,教材最后点出了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事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审美观念的产生和形式美法则的一般规律,掌握美术作品的含义。 2.培养学生以历史的、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的含义是什么?

2.怎样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 教具与学具 教具:画册,多媒体,幻灯机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教法运用 本课以图文并重的教学手法,采用观察、欣赏、思考与展示作品等教学策 略,加强师生双边互动。从看、问、讨论、回答等教学活动中逐步引导学生对 知识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通过教师的疏导和归纳,最后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 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美的动西,如:那个花瓶很美; 她穿的衣服很漂亮;他画的画很美;他的字写的很好看。 学生讨论:美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 一、导入新课 11.初步了解美的来源。(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美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和形成的 2.美的形式法则包括哪些要素?(展示图片:彩陶鲵鱼纹瓶,楷书“永”,人面鱼纹彩陶盆,“羊”字的演变图,雷纹三足鼎,兽纹鬲) 学生观看讨论:它们体现了那些美的形式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重点、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去观察图片中的 美。然后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加深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二、观察思 考 1.什么是美术作品?

浅谈欣赏评述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施

浅谈欣赏评述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施 发表时间:2014-10-30T10:26:03.3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9月总第132期供稿作者:任艳丽[导读] 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任艳丽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白埠小学266725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等常常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一、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中《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宫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二、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巧妙的组合》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西班牙画家米罗这幅《太阳、人和鸟》不好看,什么都不像,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 三、现场欣赏课。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有些学校的学生,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各种各样的树》这一课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何况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