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课堂-从形式走向实质

深度课堂-从形式走向实质
深度课堂-从形式走向实质

深度课堂:从形式走向实质

摘要: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梦开始的天堂,也是教师梦飞翔的地方。课堂,是展现学生精彩的舞台,也是展示教师才华的平台。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课堂;形式;实质

【困惑】成功还是失败?

执教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

课前思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方程的初步知识奠定了基础。和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改变了原来局限于利用计算公式和常用的数量关系,进行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而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程序入手,让学生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的简单操作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再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人数,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既表示人数又表示数量关系。教材中涉及的数量关系比较丰富,而且也注意到问题呈现形式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强化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习惯。

【课堂回放】

师:如果照这样摆下去,第5个三角形应该用多少根小棒?第10个呢?第60个、100个呢?

生1:5×3=15(根)。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应用研究

[摘要] 如今,会计准则和制度尚不完善,经常出现真实性和合法性相悖的事例。仅仅根据表面情况做出合法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情况下合法的处理并没有达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目的。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正是用于规范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该原则产生以及适用的原因主要有真实性和合法性差异的存在,会计准则及标准中难以消除的界线规定,特殊事项的客观存在。目前,该原则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融资租赁的处理,委托代销方面的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方面的核算,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关联方交易的处理以及独立审计,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等多个方面。本文的重点就在于归纳总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真实性;合法性;会计确认

目录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概述 (1) (一)含义 (1)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的原因分析 (1) 1.真实性和合法性差异的存在 (1) 2.会计准则及标准中难以消除的界限规定 (2) 3.特殊事项的客观存在 (2)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2)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补充 (2)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一贯性原则的补充 (2)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相辅相承 (3)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3) (一)资产的定义与内涵方面 (3)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记录 (3) (三)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3) (四)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用 (4) (五)收入的确认原则 (4) (六)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确认 (4) (七)合并主体和合并范围的确定 (4) (八)有关资产项目的处理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5)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完善 (5) (一)相关准则的改进建议 (5) (二)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6) (三)提高职业判断水平 (6) (四)建立会计信息检查制度 (6) 参考文献 (8)

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

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 (2010-09-02 08:57:52) 转载▼ 分类:教学研究 标签: 杂谈 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教授 曾经听过一堂高二的数学课,这位数学老师出身名校,对数学也特别热爱。当他在课堂上一气呵成地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完一道数学题后,很谦虚地问同学们是否听懂了。不管是在小学学数学,还是在大学学高数,数学一直都是让我很担心的科目,在这位“精通数学”的老师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听懂。于是我问坐在我旁边的学生是否听懂了,他很幽默地答道:当然听懂了,三种方法我各听懂了三分之一,加起来就全都听懂了呀。原来如此!课后,当我告诉这位老师我和这位同学的对话时,他若有所悟地说了一句话:难道我这样上课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一、学科深度:是内容的艰深还是理解的深刻 在没有学科分化的时候,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在教育之中,因此教师普遍把育人看得很重,这就是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学科分化之后,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在学科之中,因此教师普遍把教书看得很重。于是,今天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有多宽,但更重要的却是看这位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多深。按照惯常的逻辑,如果一位教师的学科知识很丰富,他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差,或许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名师出高徒”吧。 不管我们把学习学科知识当作教育的目的,还是当作提高学生素养的手段,学科知识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之所以说它是一次性的,是因为它不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的;之所以说它是平面化的,是因为它不是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的。但正因为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与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它比教师提供的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并不注重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性,而是对教材的弱点进行补充,也就是说,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进行多样演绎。因此,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

如何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如何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一)当前课堂教学仍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追求单一●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媒体应用——舍本求末●情境创设——牵强附会 ?评价语言——滥用失真●学生活动——放任自流 ?教师表现——退居二线●情感态度——穿鞋戴帽 ?学科整合——花拳绣腿●教学形式——一味求新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等式 ?教师聪明≠学生聪明●传统的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方法 ?问答式的教学≠启发式的教学●尊重学生≠放纵学生 ?课堂开放≠完全放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提倡教学民主≠不要教学秩序●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掌握定义≠理解概念●学习技巧≠学习技能 ?掌握知识≠增长智慧●追求时尚≠理念先进 ?教学创新≠标新立异●教学的观赏性强≠教学的时效性高 ?课堂气氛活≠教学效果好●教学花样多≠教学水平高 而《课程标准》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提出了“两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有一堂好课,一堂好课是怎样的? 自然、到位、大气、高效。用一句话来概括:好课应该是有深度的课堂。 (三)如何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1.何谓有深度的课堂? “深度”课堂不是“难度”课堂,是对常态课的一种超越,一定是有内涵的课堂,有冲突的课堂,是有味道的课堂,是有活力的课堂,是有实效的课堂,是有后劲的课堂。 2.如何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1)学生研究要准 数学课真正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而不是教师的精彩。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盲目的,课堂也必然是低效的。只有读懂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扎实高效。学习应是一段愉快的发现之旅,教学应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历程。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不是白纸,学生不是白痴,成人想不到的学生不一定想不到,成人认为好的方法学生不一定认可,读懂学生的特点,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需要,读懂学生的思路,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情感,也就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数学教育。 1.教材把握要透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懂教材的编写特点,懂知识的编排体系,懂章节的编写意图,懂数学的背景知识,懂知识的建构原理,懂学生的认知规律,懂教材的重点难点,懂蕴含的思想方法。 ?“一碗米”的价值:“徒弟问师傅,一碗米的价值多大?师傅说,这太难说了,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煮成一碗米饭,就算一元钱的价值;要是在商人手里,他包成粽子,就算四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二) 5.突出深度思辨的思维指向 就学习而言,假设、推断、思辨、想象、联想比知识更重要。通过思辨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并引导学生去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去思考人类的幸福和未来;通过思辨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比较和辨析不同观点,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探寻新规律。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深度学习”具有区别于传统学习的上述显著特征,就使得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必然以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为导向。具体地说,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应该是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基于思辨的教学、基于微探究的研究性教学。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深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中,这样就把核心素养从一个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二、“六个基于”——走向“深度教学”的实践探索 1.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

纵观当今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核心素养框架,无不把价值观放在核心位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也指出要把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放在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突出位置。林崇德教授领衔研究中小学生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教育部专家讨论稿)9大素养中公民道德、国家认同等都是指向价值观的。可见,价值观不仅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核心,更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抓手。 在这方面苏州各学科的老师能够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学科特点,找准各学科价值引领的渗透点,作为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来抓。不仅政治、语文、历史等这些人文性的学科运用知识渗透的方法,高举价值引领的大旗,就是像数学这些传统的理科思维的学科,也在思考“数学教学究竟要给学生什么”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命题,指出了“数学教学要给学生一种精神”“数学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和追求的教学、体现科学和艺术的教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精神性、思辨性和艺术性”等观点。 2.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教学 核心素养离不开知识和技能,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又不等于素养。只有当知识和技能在复杂的情境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形成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核心素养。为此,苏州市教科院提出了“教学即情境”的教学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构建真实的、复杂甚至是两难的情境,在情境中建构知识,在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问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现实意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现实意义 杨玫 (华能国际山东分公司,济南250002) 摘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要求,更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贯穿 会计运行的各个环节;它涉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经济事项;它还扩展到了与会计相关的各项业务中。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154(2oo5)01—0094-03 The Operation Significance of”Principle of Regarding Substantiality more Importan t than Formality” YANGMei (Huaneng Power Intemationa1.INC Shandong Branch,Jinan 250002,China)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regarding substantiality more important than formality (the”PRSMITF”)is a basic rule in financial ac— countings.Presentation of the”PRSMITF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in accordan 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Marxist philosophy but also the nee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 d intellectual economy.Also。the”PRSMITF”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rporate accounting practices by running through every links of accounting activities,stepping in every business matters inside an d outside of an enterprisean d expandingitsinfluenceinto every businessthat concerns accountings.The”PRSMITF”pLay8 auniqu e rolein businessactivitiesengagedinan enterprise。oreveninan industryan din alocal~sinn. KeyWords:”PrincipleofRegardingSubstantialitymore:ImportantthanFormality’’: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 一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的背景 (一)涵义 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会计 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一 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APB指出,财务会计应强调 交易或事项的经济性质,而不论该交易或事项的法 律形式是否与其经济本质相符。我国首次提到实质 重于形式原则,是在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 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企业会计制度》中

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从形式走向实质

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从形式走向实质 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持续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我们的课堂中广泛应用。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中被广泛使用的学习方式。但随着教学的深人,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仅仅有这个形式而已。 我在听课时,经常看见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自己说,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缺乏组织。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3、成了优生的专场表演。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甚至全场包办,往往扮演了一种协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成效显著提升,使小组合作学习正在从形式走向了实质。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合作内容和目标要确定、适当。 展开合作学习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乱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我认为在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合作学习的目标要适当,最好是师生共同制定。确定合作学习内容要相当谨慎,过多过难、太少太易都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三)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应是丰富,是多元化的。 只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丰富评价的内容,学生才能从合作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学生通过多元的评价,不但掌握知识,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更加精

深度设计 深度课堂 深度语文

深度设计深度课堂深度语文 ——在长春市教研室“高阶思维论坛”上的发言 邱宇强 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王胜柏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跟大家就“高阶思维”教学做一次交流。因为时间只有20分钟,所以我集中谈大家可能关心的四个问题:一、什么是“高阶思维”教学;二、“高阶思维”教学与以往课堂教学有什么不同;三、怎么判定一堂课是“高阶思维”教学;四、语文课堂如何实现“高阶思维”教学。 第一,什么是“高阶思维”教学? “高阶思维”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讲,是陌生的。因此一谈起“高阶思维”教学,大家感到很茫然。其实“高阶思维”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查阅相关资料会发现,很多年以前,国外就已经开展了关于高阶思维的研究,我国早在2000年前,也有了相关的专门研究的论文。只不过这些研究大多还限于某个学科,某个学校,像咱们全市大范围铺开研究的确实不多。并且,因为“思维”是抽象的,比较难把握,不同的研究者切入点又不同,所以形成的比较系统的可操作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另外,“高阶思维”也并不高深莫测。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按照认知的复杂程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通常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被称为高阶思维。如果说对“低阶思维”“高阶思维”陌生,那么对记忆、理解、分析这些概念我们就再熟悉不过了吧! “高阶思维”对应的指向是形成“高阶能力”,“高阶能力”主要指反思、提问、求解、批判、决策等能力。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可以给“高阶思维”教学下个定义。所谓的“高阶思维“教学,就是把分析、评价、创造设定为教学目标,把以培养学生反思、提问、求解、批判、决策等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 第二,“高阶思维”教学与以往课堂教学有什么不同?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摘要 由于会计标准日趋国际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越来越复杂,会计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加,这就要求把实质原则会计实务正确的应用到企业会计实践中。 本文将针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这一问 题进行讨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概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原则在该物质的缺陷,建议在形成正确的应用物质的原则。其中,本文将重点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三个方面。在会计确认主要归纳了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收入;主要分布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的成本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报告主要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会计报表,每股收益来自三个方面。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形成原理和缺点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通过本文的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掌握交易和事件的性质,会计活动进行测试贸易创新和时代的变化,真正的、永恒的新鲜活力。 关键字会计实务;会计实质;会计形式;应用ABSTRACT

Becaus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organization form and business of enterpris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uncertainty of accounting objects is increasing. This requires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ubstantive taxation, accounting practice to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ubstance over form in accounting practice. The main problems include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overview about the principle of substance over form, 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in the accounting practi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defects in the material, in the form of matter suggest correct principles. Among them,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ubstance over form in accounting practice, mainly reflected in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ccounting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理解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其运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和重要性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重于法律表现形式。“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即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和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的补充,是起修正性质的一般原则。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就是这一原则出台的背景。根据职业判断,注重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实施“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必要 1、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影响。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加深,对会计准则国际化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扩大,国际会计准则将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模和趋势。我国要加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就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2.企业组织形式和业务的复杂化因素。首先,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形式多样化发展,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新兴市场逐步发展,一些新的业务如投资、兼并、融资的出现,会计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化要求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选择。会计人员可以按照交易性质、实质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处理。 3、原有准则、制度存在缺陷。在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阶段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有较大的局限性,会计准则体系也不完善。原有制度所规定的某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已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导致企业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缺乏可靠性。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1.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则确认为收入: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

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以学为主

小学数学“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 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为深化“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堂改革现状分析 我市“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实施到现在全市各所小学校基本上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课堂改革实践,绝大多数的教师无论从观念上还是课堂上的教法与学法都有所突破。 大到教师以改革的视角重新解读课标潜心专研教材,课堂上教法与学法鲜明的变化,小到留作业时的精简度。学生从课堂上的老师教我学,逐步转变成我主动的探究学。只是各学校改革的力度或大或小,改革的步履或急或缓。 3月份在充分解读学习《“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实施意见》后,各校数学学科都纷纷选定实验班级和学年进入尝试性课改实施阶段,部分小学的领导对此持有观望或怀疑的态度,因此实验的范围有局限性。经过一学期的课堂实践研究,这学期多数学校开始“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全面展开实施,多数学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磨活动与座谈交流,针对课堂呈现的问题老师们及时提出个人建议,确保课改实施的正确航向。但个别不合适的做法同时也制约了课堂改革的进程。课改力度不同,课改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学模式是不可能相同的,它们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发展变化的。 随着“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学科基本上存在这样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二)课堂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意识差。我认为导致老师教学观念不彻底转变的关键有两点:

试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547254.html, 试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 作者:史洁 来源:《北方经济》2009年第14期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概念 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于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APB认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论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是否不同于其经济实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1989年7月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也采纳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IASB认为,如果信息要想忠实反映它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么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事项,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在其第一章第十一条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样,“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一次被写进我国的会计法规文件中,正式确立了它较高的法律地位。但实际上,无论这之前还是之后,这一原则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践中。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 (一)资产的定义与内涵方面 新会计制度中规定:“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定义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关于资产的定义是一致的。首先,制度规定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所谓控制是指虽然本企业并不拥有该项资产的所有权,但是该项资产上的收益和风险已经由企业承担,例如,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等。将企业虽不拥有、但行使控制权的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反映了客观的经济实质,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体现。其次,制度规定资产应该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按照这一规定,并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企业的一些已经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如陈旧毁损的实物资产、已经无望收回的债权、已经盘点财产损失但尚未处理的资产等,都不能再作为资产来核算和陈报。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记录

如何实现学科课堂的深度教与学

如何实现学科课堂的深度 教与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如何实现学科课堂的深度教与学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从活动的主体来说,既包括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从活动的空间来说,既有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从活动的形式来说,既有外显的行为动作,也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形成和提升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1、教师教学行为转变──重建课堂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新理念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不只是应试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的任何一点

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鉴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浅薄的问题,以下是按照课程《两位数除以一位 数的笔算》的教学策略来探讨学习方法。针对人教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的内容,下面将从四个层面进行解读: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和课堂对话。本文从 评价和反思的角度探讨了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平时我们有些课堂只是浅层的学习,因此,有些学生对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并 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深度学习” 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探讨及反思,充分领悟和深入理解知识本质的 过程。只有深度理解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效地学到知识,灵活运 用技能。本文以三年级《人教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为实例,探讨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通过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深 入参与、思考及感知,从而完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需要深入,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深度教学,老师还需要掌握 学习内容的数学性质,深入探讨知识和技能所包含的核心素质、所要求的核心素 质和可以培养的核心素质。实施有针对性、参与性、启发性的学习教学设计,真 正把“学习”置于中心,以学生的“学习第一”、“研究第一”为基础。专注于学习内 容的核心,学生的学习疑虑,需要引导、帮助、支持和推动。下面我将从四个方 面去探究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解读教学内容,挖掘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 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简单的知识,学生还能够掌握相对应知识和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把握数学意识、思维方法和精神等能力,但相应的能力往 往隐藏在知识和技能当中,需要对该知识进行分析和提炼。因此,当我们的老师 传授数学内容时,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授课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问“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在不断的提问中,要理清知识与知识技能目标的关系,挖 掘知识背后所隐藏数学思想和核心数学素养。 例如,三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地理解“两位数除以一 位数的比筭除法”的计算方法。该内容就是以小棍的活动为主,采用数字和图形组合的方法。课堂设计首先让学生运用现有的计算知识,学生可以利用算法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在垂直计算中,允许学生尝试不同方法,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划分,从而让学生总结出相对应的计算方法。通过把持棍子使用几何直觉,学生尝试了 一个从特殊到个别的探索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算术,并对算术进行初步 总结。因此,本课程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比筭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本 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几何直觉、归纳总结等能力;渗透数学思维的方法是: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 方法。 二、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应该深入学习,课堂应该从“基于教学”转变为“基于学习”。从教师的“主导”向学生的“主体课堂”转变是必要的,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的 课堂教学。还有我们要从“知识的学习”转向为“能力的学习”,在课堂上,要丰富 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运算、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让每位学生参与合作、沟通和互动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具体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收稿日期]2004-01-12 [作者简介]陈 静(1972-),女,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财务理论研究。 [财务与会计]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具体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陈 静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 要]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是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本文在简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涵义及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财务会计实务,详述了该原则在会计确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会计确认;会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12(2004)03-0060-03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to the Practices in Accounting C HEN J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Abs tract:Subs 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requires enterpris es should not be basis of legal form but of ec onomic s ubs tance of ex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ac -counting calculation .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brief account of the connotation of 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and i 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and in co mbi nati on wi th prac tices i n financial accounti ng in our country,thoroughly discusses the wide applications of the pri nciple to accounti ng confirmation and other aspec ts. K ey words:subs tance over form;accounting confirmation;accounti ng practice 我们知道,会计原则必须应用于实践。而实施这些原则时,会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为了帮助会计人员解决这些具体困难,会计又采用了一些惯例,对那些基本会计准则进行适当修正(这些惯例也就称为修正性惯例),以使会计处理不必太拘泥于形式,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某种意义上,会计在应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同时,也就应用了修正性惯例。所以修正性惯例也是基本会计准则的一部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就是一个典型的修正性惯例。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 根据 国际会计准则 解释,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指,如果资料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因为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与它们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的明显外表并不总是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 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进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拟反映的经济和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和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简言之,当某一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发生冲突时,会计强调经济实质。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尽管到目前为止,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还没有谨慎性、重要性原则那样在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中提到理论高度,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广泛应用。 1 长期投资核算。企业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投资比例是确定采用 60 2004年第3期总第76期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 OMMERCE No.3,2004Serial No.76

数字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 “三段式”教与学是把教与学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课后。如果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划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因此把它称作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下面简称“三段式”)。 调查数据显示乡镇以上学校,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有上网经历的占40-60%(随着年级的增长比例加大),初中占85-90%。这些数据来自几所学校,也许不具有代表性,但也说明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是会上网的。但是遗憾的是上网的学生几乎100%不是为学习,所以现在有个现象:家长一听到学生上网,坚决反对。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们对网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学生缺少教师正确的引领,二是学习软件的设计界面不友好,兴趣点偏低等,导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与学习没有任何关联。因此,如果每位教师在这方面都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上网,上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那么打破时空的局限,有效地利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和知识的巩固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些学校的教师、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其实利用好了,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学习空间。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大家不会用,而是没有把它和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真正把它当做实施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尝试着,在博客里写一些教学反思,学习体会,试着用自己博客进行教学,但仅仅是某一专题,没有形成常态化,不成系列。但是这种做法很好,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很有帮助。博客或QQ空间这一类网络工具所面对的是所有人群、具有开放性、随意性强、个性化,非实名制等特点;而网络学习空间更具针对性(学生、教师、家长等),实名登录,在同一平台下,格式基本相似,内容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主,师生之间互访简单快捷等。我省全力打造的“龙学网”,既可以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全天候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师生注册自己

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内容摘要: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数学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知识,学会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发展数学思维。本文就一线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浅层学习现象,结合课例谈教学中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学习。 关键词: 深度学习求真求新求联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美国学者Ference M anon和R oger Sa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最早提出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g)这两个相对应的学习概念。[i ] 课程改革到今天,我们提倡数学教学从儿童出发,以儿童的立场教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教学形式上做了很多的改进和尝试,但是在实际一线教学中依然存在浅层学习的问题和现象。 1、形式化。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公开课课堂,当堂开展小组研究探索,短时间内就有多种解法,小组汇报时每人的方法都不同,有条有理,个个都具有代表性。细细想想,这样的儿童真实吗?这样的课堂可能吗? 2、程式化。老师们在教学中完全依赖教材,不求变,不求思,每天教学就是走教材流程。没有期待的数学课堂会有深度学习吗?。 3、碎片化。教学缺乏整体性,不能对教学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和有效沟通,不挖掘教学中基于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隐性教学内容,浅表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如同散沙一般,呈碎片状。 学生的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必须有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中不断建构自己的数学体系,在深度学习中体会思考的乐趣。 一、“求真”—深度学习的保鲜剂 学习情境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场域。学习情境的真实展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展开,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结构的必备条件,只有真正经历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深度学习才有生命力。 1、开展真研究 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组织学生研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方式,但在课堂上往往受时空的限制,有时很难有效地完成,要么蜻蜓点水,要么变成个别同学的研究,最终使研究演变成假研究。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任务,把研究放在合适的时间,比如有一定难度的研究可以放在课前,教师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展开教学,在课堂上组织交流分享,碰撞研究火花,课堂上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与同伴在共赢共进中进行深度学习。 六下《认识圆柱、圆锥》 对于圆柱特征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是请学生用带来的圆柱体物体观察交流,总结特征。从课堂教学来看,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参与到研究中来的。 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启迪思维,真正感受圆柱的特征,课堂交流研讨就会更有质量,对圆柱的认识就会更深刻。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做有以下几种情况:1、手工型:用数学书后面给好的模板做。2、模仿型:用长方形纸卷出一个上下一样粗的圆筒,然后用圆筒一头按在纸上画出大小一样的两个圆

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一)

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一)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之一,对会计核算行为予以规范。本文拟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以下探讨。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无处不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固定资产确认中的运用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承租期内,虽然其所有权在法律形式上仍属于出租方,但由于资产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承租方因拥有该项资产可获得经济利益,相应地也承担了有关的风险,其经济利益实质上属于承租方。因此,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如果租赁期满租赁资产归承租方所有或承租方有廉价购买权,且在租赁时可以判定其行使购买权,在此类情况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理应作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2.自建固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包括企业自行建造的房屋、建筑物、各种设施以及大型机器设备的安装工程等。自建固定资产应从何时起计提折旧,其长期借款利息何时停止资本化,何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等的核算,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前是根据形式上的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为标准。《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是否“达到预定的可使用状态”是对自建固定资产进行以上核算的关键所在,这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二)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使无形资产的确认变为“有形”无形资产确认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入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①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根据这两条标准,企业自创的非专利技术、自创的商誉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然而,经济发展的现实对这一看法产生了冲击。自创商誉是过去若干交易的综合结果,是企业经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并加以维护发展的,为企业实际所拥有和控制的超额经济利益,因而它同外购商誉一样,都符合资产的定义。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其就应当加以确认。同时,非专利技术以及由企业自创的生产上的秘密诀窍,虽然未经公开注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但由于它能给企业带来超过正常利润的效益,因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并进行会计核算。二、确认损益时同样需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取决于交易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商品销售收入只有在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这些条件强调,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从实质上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与报酬是否已转移,而不再是形式上的商品是否已经发出;强调企业实质上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企业,而不再注重形式上是否已经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如收入确认的条件之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给购货方,需要关注每项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大多数的零售交易都是在商品所有权凭证转移或实物交付以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才随之转移;相反的情形是,商品所有权凭证转移或实物交付以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随之转移。(二)售后回购、售后租回实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并不能确认为收入售后回购是指企业将某项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在出售方已经收到了价款,并且已经办理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的同时,签订书面或口头协议,约定在将来的特定时期,以特定价格无条件将货物购回(事实上这也是购货方购买货物的前提)。在货物购回之前,从法律形式上讲,已经办理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购货方。但从经济实质上讲,由于补充协议规定了出售方在未来某个时间必须购回所出售的商品,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货方,出售方实质上仍然要承担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而且,出售商品时往往会出现售价高出商品实际价值的情况,若将其确认为收入将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因此,虽然该项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