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txt单身很痛苦,单身久了更痛苦,前几天我看见一头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的什么叫残忍?是男人,我就打断他三条腿;是公狗,我就打断它五条腿!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学习要求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二、内容简析

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同学们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并通过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目的是使同学们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第二章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同学们应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

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同学们不要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

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同学们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

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

三、习题

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是()

A.4∶6

B.3∶7

C.2∶8

D.1∶1

2.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

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3.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那么,全球应该有()

A.七个大陆七个大洲

B.六个大陆七个大洲

C.六个大陆五个大洲

D.五个大陆七个大洲

4.半岛是()

A.一面临海

B.二面临海

C.三面临海

D.四面临海

5.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洋,边缘部分是海

B.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C.有的海与洋之间仅以海峡相连

D.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与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D

word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1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1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如图四个大洲中,表示南极洲的是( ) 4.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是( 5. 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 6. 下列海峡中,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 7. 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包围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8.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 太平洋和大西洋 C. 大西洋和印度洋 D. 太平洋和北冰洋 2.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亚洲 3. 某科考飞机,从亚洲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所飞经的大洲依次是( A.亚洲非洲南美洲 大洋洲 B.亚洲 大洋洲南美洲 非洲 C.亚洲北美洲非洲 欧洲 非洲 欧洲南美洲 A.海洋占71%,陆地占 29% B.海洋占 29%, 陆地占71% C.海洋占70%陆地占30% D 海洋占 30%, 陆地占70% A. 亚欧大陆 B. 南美大陆 C. 非洲大陆 D.南极大陆 A. 白令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土耳其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9.亚、欧、非三大洲都濒临的海是( ) 、选择题(共1题;共4 分) 10?读大陆漂移假说示意图,完成后面小题: (2)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 ) 三、填空题(共4题;共24 分) 1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 盆地; A.里海、黑海 B.红海 C.红海、阿拉伯海 D.地中海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1)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板块的运动 )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气候的变化 A.南美大陆、大西洋、非洲大陆 B 非洲大陆、印度洋、南美大陆 C.南美大陆、印度洋、非洲大陆 D 非洲大陆、大西洋、南美大陆

大洲和大洋教案[1]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 特点 3、通过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参与式开放性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 轮廓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学了今天这节内容之后,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二、讲授新课 (一)世界海陆分布 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2、【课件】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3、总结:由于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把地球更改叫“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

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称为“地球”;也可能是因为人类都居住在陆地上而得名。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让学生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从图上自学“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等地理名词的概念。 【课件】依次点击画面上的大洲、半岛、岛屿、海峡、海洋等地理名词便会进入相应的地图以及各地理名词的解释。 【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回答: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学生读图回答: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按大小顺序)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教师:让学生各个大洲的轮廓,以及各大洲对应的简单的几何图形,练习画出它们的形状。 1、用铅笔在教材31页的图2.9中填出七大洲的名称 2、让学生在课件上练习七大洲的填图 【过度】:同学们,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各大洲的名称,而且有些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国有国界,那么洲也有它的分界线,请同学们读图并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师生总结: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欧非两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提问:四大洋中,哪个大洋的面积最大?哪个大洋的面积最小?四大洋是如何分布的? 【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读图回答 1、太平洋和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大洲? (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的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课文主要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陆地及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2)在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峡。 (3)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4)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卫星遥感图片、《东西两半球》图、海陆面积之比的饼状示意图、海峡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多媒体课件或把含有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模型图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四大洋的材料和海峡的图片。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

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并穿插其他教学方式。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录像,由此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协作知识探究教师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创设地球表面大小的形象情境。 用饼状图直观展示海陆面积比,请学生给地球取“别名”,引导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或《东西两半球》图,边问、边讲有关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指导学生用地理术语正确地表达七大洲的地理位置。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对人类的意义。观察《东西两半球》图,估算海陆面积,比较海陆面积大小。 在图上寻找具体的大陆、岛屿、半岛的名称。 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分成四个小组探讨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第一组:用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交流、讨论、说明海洋的作用。 第二组:讨论关于海洋的概况。 第三组:利用地图说明四大洋的位置。 第四组:利用课外收集的关于海峡专题的资料交流。强调学生自身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地图能力,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 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通过找图、填图,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用信息作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 学法指导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对各组交流、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

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2.1大洲和大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2)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学习目标 ?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 [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地球?水球? 1.海陆的面积比例 海洋占71% 陆地占29% 2.海陆的分布特点 海洋大多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在北半球 分布不均匀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是() A.4∶6 B.3∶7 C.2∶8 D.1∶1 2.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极洲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A.乌拉尔河B.马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基尔运河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 A.非洲B.南极洲C.亚洲D.北美洲 6.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 A.北美洲南美洲B.欧洲北美洲 C.北美洲非洲D.亚洲南极洲 7.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 8.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 A.南极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9.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0.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且没有赤道穿过的是( ) A.南极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二、填空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_______%,陆地面积约占________% 2.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陆地叫_________面积较小的陆地叫__________ 3.我们把________和它附近的_________和起来叫做大洲,地球上有七大洲,按面积从小到大分别是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洲. 4.欧、亚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和________山脉一线,北美洲和南美

第一课时 大洲和大洋

第一课时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一)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二)运用多种媒体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能力: 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形成热爱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三、师生准备: 课件、世界地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浩瀚的宇宙》(解说:在茫茫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按各自的轨道……从容的、日复一日地运行着。在八大行星中,只有我们人类的栖息地----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上大洋和大洲的有关知识。 师:其实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魅力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水球。” 二、了解洋、洲及其分布。我们人类的家园有多大呢?假如一个人日行50千米,从地心走到地表,要走127天,绕地球赤道一圈要801天,假如想把地球团团围住,需要2300万人手拉手站成一圈才行。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学生介绍资料: 1.了解海陆分布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简单复习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陆地是人类生息的繁殖地,从图上看,陆地和海洋的面积那个大? 2.展示《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海洋71%,陆地 29%。俗话说:三山六水一分田 3.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四人一组合作: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地球共几个大洲和大洋,看清它们起止的位置. 4.集体交流,并指名指出. 5.了解大洲和大洋的面积: 6.七大洲和四大洋哪个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呢?结合自己的资料和地球仪,请大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7.学生自学资料并排序。 8.交流结果: 七大洲面积 以录像的形式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使用相应工具,感受大洋和大洲的大小位置等。 继续训练形成合作意识,交流中取得收获。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格局 2. 记住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以及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3. 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全球的海陆分布。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2)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块运动的深层次原因,只能让学生“知其然”,所以这是本节的一大难点;另一难点则因为名词、地名较多,一时难以掌握。 【课前准备】 地球仪、塑料地球仪、世界地图、白纸等。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讲述法 (复习引入)前面借助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我们来做个实验。(学生活动)一学生模拟地球自转,另一学生闭目,右手食指触及地球仪表面,睁开眼睛看自己右手食指触及地球仪表面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洋上,分别在黑板上陆地或海洋的下面划“正”字的一笔。重复此实验10次以上,分别加和所指到陆地和海洋的次数。 教师引导:大家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预答:海洋的比例高于陆地的比例,海洋占70%,陆地占30%。

教师过渡:我们从地球仪上观察到海洋的比例高于陆地的比例,我们再从地图上观察一下。教师引导读图:首先从南北半球地图上看,估计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再从东西半球地图上看,估计东西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还有一种半球的划分,最后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地图上看,估计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 教师总结: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是否可以说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呢?我们在从地球卫星照片上看看。 教师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上看到,海洋面积明显大于陆地面积。 教师过渡:眼见不是很确定,我们再听听世界上第一位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是如何描绘他所看到的地球。 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教师小结:人们经过对各方面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陆地表面积+海洋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9% +71% =100% 教师过渡:刚刚我们认识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这个结论,从观察地球仪到观察各种地图,再到看卫星照片和统计数据,经过20分钟的时间,但整个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却是怎样的?。请大家读一下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 教师引导: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是十分漫长和艰辛的。好不容易才认清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的面貌,要不要把“地球”该改名叫“水球”呢?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无论地球还是水球,我们的家只有一个。 【板书设计】 1. 地球的表面油海陆共同构成 2. 陆地表面积+海洋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9% +71% =100%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其之间的分界线 2. 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其之间的分界线。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第二课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 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 “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 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

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 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 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 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 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 积大?(海洋面积大)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 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 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 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 4.总结过渡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 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 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 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 5.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 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 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 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及解析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课程标准中对《大洲和大洋》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海陆的分布情况。 2、 运用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3、 要求学生能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能在动手绘画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上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3岁左右,这是一个充满感性、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很欠缺,他们可能知道有大陆和大洲的存在,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分布的及它们有何特点。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学习,让它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他们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对如何使用地图还缺乏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让他们能通过地图的学习来学习地理知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用地球? 水球?作为标题,先引起学生们对本章内容学习的兴趣,阐述了为什么叫地球和水球,同时也讲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分布及它们的特点。紧接着讲述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引出了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概念,最后用活动来进一步讲解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知识结构关联图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29%陆地 71% 七大洲、四大洋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一部分)、太平洋(一部分)、北冰洋(一部分) 东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大洲和大洋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洋、海河海峡。 3.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半球位置、轮廓、面积大小和分布特点。 4.运用读图能够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特点及各大洲间的分界线。 二、过程与方法 讲解过程中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情感;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议,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审视和看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洋、海和海峡。及各大洲的分界线。 难点: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及各大洲的半球位置和分界线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指图等方法达到认识四大洋和七大洲的目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吗? 学生:加加林 教师:那么他回头看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学生:蔚蓝色美丽的星球。

教师:我们知道蓝色表示海洋,那么我们地球上是否只有海洋呢? 学生:不是,还有陆地。 教师:对,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板书: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教师:从图上可以看出,是海洋的面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 学生:海洋 教师:经过精确的测量我们得出世界海陆面积比例是陆地占29%,海洋占71%。概括的来讲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教师:展示“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提问:就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学生: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教师补充:虽然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北球,但是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教师:展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提问:就东西半球而言,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学生: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教师总结归纳:就半球而言,北半球、东半球陆地较多,而南半球、西半球海洋较多。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展示图“水半球和陆半球”)如图所示,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而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只占48%,依然小于海洋的面积。 过渡:在地球上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图“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那么我们就把面积较大的陆块称为大陆;一面与大陆相连,其余深入海洋或湖泊的陆地称为半岛;四周都是海洋的小面积陆块称为岛屿;两个以上的岛屿聚集在一起称为群岛;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靠近陆地的水域称为海;与海相连且面积较大的水域称为洋;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在讲解的过程中速度稍慢,并在图上指出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我们了解了大洲和大洋的相关概念后,我们来看看全球共分几个大洲几个大洋? 板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学情分析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

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3.(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和七大洲的位置确定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C ) 2.有关海陆分布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C ) 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是均匀的 B.无论怎样划分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陆地大于海洋 C.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D.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七大洲和四大洋 读图,回答3~6题: 3.图中属于半岛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4.①大洲为( C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5.②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D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白令海峡 6.F大洋是( A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关于海陆分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C ) A.地球表面80%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0% B.地球表面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因此北极地区是一块陆地

C.无论把地球如何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陆地的面积始终小于海洋的面积 D.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不相连的四个大洋 (xx庆阳)读“东西半球图”,回答2~3题: 2.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 D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陆是( B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由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这意味着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地图不再“一统天下”,在地图制图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观察右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大洲为( A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5.下列海峡中为甲、乙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B )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6.下图中,①②③④地均是位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则②大洲是( D ) A.欧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 7.关于图中四个大洲的表述,错误的是( C )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 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 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

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第二章 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 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 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 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

比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活动课教学模式初探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二章《大洲和大洋》一节是整册书的重点之一,这一节内容较为简单,但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繁杂,对七年级新生来说,有着较 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统御知识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整册教材中,本节既是一 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级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 气氛较为浓厚。 教学理念 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在地图册中有一个“一笔画世界”的小活动,由此,我有了将“大洲和大洋”的内容集中于图上的想法,让学生在看图—说图—画图—剪 图—摆图—经纬定位图—图测图练等活动的过程中,把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问题 都归纳落实到这幅图上,将本节的重点、难点在图上一网打尽。通过这一节活动 课使学生掌握读图、画图技巧,并利用本节课与地图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 世界海陆分布有鲜明的印象。这节课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这一节课上,而是将 伴随学生的整个地理学习的过程乃至一生。在之后的第三章世界气候中,需要学 生对世界海陆分布有极为深刻的了解,如果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能全部达到的话, 将对以后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我认为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绘画 和使用这幅图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参照《世界地形图》,辨认各大洲的轮廓。 ●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各大洲之间的界线,并形成记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绘图、读图及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综合外部现象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认识世界、 了解世界的热情和愿望。 教学方法 从图境入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地理知识与地图的密切联系。 课时 1课时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 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 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1.海陆的分布(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