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Myclassroom第六课时教案

Unit1Myclassroom第六课时教案
Unit1Myclassroom第六课时教案

Unit1 My classroom 第六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书写英文字母Ff,Gg,Hh,Ii的大小写;学习单词farmer,hat,icewater。

教学难点:大写C和G,大写E和F的外形易混。容易错的地方:大写F,H和小写i的笔顺,小写f,g,I的占格位置。

教具准备:

1.写有大小写Ff,Gg,Hh,Ii的字母卡

2.写有本课单词的单词卡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自制课件(见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所学过的字母Aa—Ee。教师出示字母卡,学生认读字母。教师出示字母卡时可单独呈现大写或小写,让学生认读。

2.游戏:教师念一个字母,学生迅速从他(她)的字母卡中找出相应的字母,举起来并大声朗读。教师奖励反应最快的学生。

3.让学生说出所学过的含有以上字母的单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播放教学课件(字母F)

1)教师分别用鼠标点击鱼和薯条,让学生回答:What’sthis?随着学生回答出:It’safish.和Frenchfries时,用鼠标操作显示英文单词。点击农民,让学生模仿发音。再次点击,显示英文单词,教师教读。然后问学生这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让学生说出Ff。

2)先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Ff。并让学生说出大小写Ff的笔顺。(第二册教材已学过,与之相配套的活动手册上印有字母的书写笔顺)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与表扬,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学生如回答错误,再找其他学生帮助说出正确答案,然后进行书空练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四线三格中教写大小写字母Ff。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字头,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多写

几个以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时间内要在学生中

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同样步骤学习字母G、H、I

3.看课本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字母。[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1,Readandwrite/B]

4.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5.教师出示部分图片,下面写有不完整的单词,让

学生通过看图填入所缺字母后朗读出来。此活动与“Writeandsay”相结合。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看谁敲得快

学生准备好铅笔、尺子等可以用来敲打物品的东西,教师说单词学生要用最快的速度去敲击与所听相符的单

词或图片,最快最准的获胜。

游戏2:Bingo

学生将所学的字母卡随意排成三列,每列三个,如图:

×××

×××

×××

教师每念一个字母,学生便将该字母找到并背朝上摆好。教师共念三个字母,最快使把好的字母成一直线(横线、竖线、斜线皆可)的学生就喊:Bingo!在其他学生检查无误后给予以分奖励,游戏继续进行,看谁的分数最多。

游戏3猜字母

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学生在另一个学生的后背上用

手书写字母,让他凭着感觉来猜出书写的是哪个字母。

然后相互交换。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让学生回家教家长书写大小写字母Ff,Gg,Hh,Ii 2.把所学单词综合在一起,进行归类

板书设计:

Unit1Myclassroom

黑板上方:上课前打好的四线三格,在课堂上随讲

随写的字母Ff,Gg,Hh,Ii

黑板下方:

___ce—cream___ish____oose___amburger

教案点评:

本课时主要学习字母Ff,Gg,Hh,Ii和相关单词。单词farmer,hat,ice,water第一次出现,要求让学生初步

认知即可。其它单词要求学生四会掌握。通过教学课件

辅助字母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字母F,G,H,i的笔顺和f,g,I的格式要求作特别强调。趣味操练部分关于字母的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字母。

趣味探究活动集锦

1.Whatletterisakindofinsect?(哪一个字母是一种昆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atlettershouldappearnext?(下一个出现的应该是哪一个字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greeneye不是“绿眼睛”的意思,greenhand也不是“绿手”的意思,请在横线上写出它们的正确含义。

greeney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greenha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下面是四块六面体的积木,上面写A、B、C、D、E、F六个英文字母积木上的字母排列顺序是完全相同的,你能判断出积木上A、B、C的对面是什么字母吗?答案

写在横线上。

A的对面字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对面字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对面字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词竞赛:说出含有字母

Aa,Bb,Cc,Dd,Ee,Ff,Gg,Hh,Ii的单词。可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组说出的单词最多。

6.学校里的教室很多,除了学生本班教室之外,还有音乐教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等。教师可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指着门窗等物体说出英文单词。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句子两人进行问答,或用英语对某一间教室中的物品进行描述。

人教版英语Unit 6 Happy Birthday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Unit 6 Happy Birthday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10的数词。 2、复习本单元所学句型及对话。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单词、句型;做Let’s check部分及练习。 教学难点:对数词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操练Let’s chant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几根可放在桌上的小木棍和一个蛋糕。 2、.balloon,ball,kite,Plane,car,boat,doll的词卡和图卡。 3、学生准备可放在桌上的几根小木棍。 教学过程: l、Warm-up/Revision (1)唱“ Ten Little Candles”的歌。 (2)复习本课A部分的Let’s do,让学生伸出手指齐说。 (3)用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对号入座”游戏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单词。 (4)师生日常对话: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How are you?等等。 2、Presentation (1)教师用动作教:Close the door. Eat a cake. (2)教师举起小木棍教stick,然后拿着手上的小木棍问:How many sticks?Count,please. One,two,…带读count。 3、Practice (1)操练Let’s chant a.先让学生听录音,用手指表示数字。 b.全班跟着录音读,要求边读边做动作。如:How are you?同桌两人要对

望;Close the door要做关门的动作;Count the sticks要数放在课桌上的小木棍;Eat a cake要做吃的动作;Say it again就可以指着自己的嘴巴。 c.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只读数字,另一组做动作。第二次则交换。 (2)听力练习:Let’s check 根据听到的句子,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 录音内容 1.--- Look!How many candles?---7. 2. One,two,three,four,four balloons. 3.Bounce the ball. 4.LOOk!I have three cars. 答案:1.A 2.B 3.A 4.A 4、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6部分练习。本课仍为hidden picture。教师可以用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How many cats can you see?How many hamburgers can you see?(balloons,Planes,bags,monkeys,dogs,Pigs,mice,bears,pandas,ducks,squirrels.)等问题来提问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比谁找得快,数得对。也可以让学生来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别忘了!该给学生奖励了! 5、Add-activities 听录音,读A、B部分Let’s do和Let’s chant的内容,边读边做动作。

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的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资源: 长度不一及长度相等的竹竿、卷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大树有多高的问题。 二、实践探素,发现规律 (一)量量比比(小组合作完成) 提出要求: 1.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比较每次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 (1)按要求填表。 (2)计算竹竿与影长的比值 (3)讨论:根据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4)引导总结: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二)议议做做 提出要求: 1.根据上面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假设一根3米长的竹竿,当时直立在地面的影长是多少? (1)学生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想办法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吗?

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实践操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你的方法行不行。 (1)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影长及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并把结果填在下表里。 (2)由学生各自算一算大树的高度。 (3)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 (4)提问: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树的影长。这样计算的结果还准确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根据求大树高度经验,让学生计算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 四、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和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你学得开心吗? 五、课外作业 回家后,选择你喜欢的、个头巨大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高度。 板书: 同一时间,同一点地,物体的长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英语课时教学计划模板

英语课时教学计划模板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下是英语课时模板,欢迎阅读。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所带班级(3)(4)班情况不同,(3)班学困生较多,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英语基础较之(4)班有明显的差异,(4)班学生整体情况好,学困生少,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教高.两班每次的平均分都有10分左右的差距。抓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所教班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钻研新课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缩小两个班级之间的距离,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当日学过的单词或对话,每日进行检查。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

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一至六课时教案

Unit 6 How do you feel? 单元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句子:They’re afraid of him.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What’s wrong? Your father is ill .He should see a doctor this moring .Don’t be sad. 2.能掌握四会单词和词组:angry ,afraid,sad,worride,happy, see a doctor,do more exercise, wear warm clothes,take adeep vreath,count to ten. 3.能听、说、认读单词或词组:chase ,mice ,bad,hurt,ill ,wrong,should,feel,well,sit,grass,ant, worry,stuck,mud,pull,everyone. 4.能够用英文表达怀疑以及如何调节情绪。 5.学习字母t在单词末尾的发音。 6.会唱歌曲《If you’re happy ,clap your hands》 知识目标 1.能能懂、会说Part A ,B中的Let’s talk,Let’s learn中呈现的对话,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得以运用。 2.能听、说、认读三会单词或词chase ,mice ,bad,hurt,ill ,wrong,should,feel,well,sit,grass,ant, worry,stuck,mud,pull,everyone.掌握四会单词和词组:angry ,afraid,sad,worride,happy, see a doctor,do more exercise, wear

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第六课时教学教案

第六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 C story time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时,与前几课时紧密相连。围绕“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展开。Let’s check用于检测本单元的A,B部分的核心句型和考查单元核心词汇的认读。Let’s wrap it up.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Story time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语言的输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持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本课时是对前几课时重点词汇、句型的总结,掌握了本课时所要掌握的知识,那么学生已经把握住了本单元的重点。本课时的的重点是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的总结以及四会单词、句子的运用。 本课时包括Let’s check 、Let’s wrap it up 和story time三个板块。Let’s check呈现了四幅图,学生要学会从图片信息中推测考查点,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录音。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持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Let’s wrap it up. 板快呈现了6个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形式,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启发学生的思维。Story time板块呈现的是Zoom向Zip描述自己过了一个非常忙碌的周末。此故事阅读性强,有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通过故事的学习,复习巩固本单元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What did you do...?以外,还可以借助图片和上下文理解新句子:Now I need another weekend. 本课时是总结复习课。Let’s wrap it up. 让学生自己总结,小组归纳,最后整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Story time通过整体感知、答疑解惑、模仿表演、拓展创新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巩固和发展语言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时目标 (1)能够较好的完成Let’s check。 (2)能够理解和掌握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 (3)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4)通过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并增加语言的输入。 (5)能够表演故事,恰当运用故事中的语言。 (6)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课时重难点 1.重点 (1)能够较好的完成Let’s check。 (2)能够理解和掌握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 (3)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4)通过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并增加语言的输入。 2.难点 能够表演故事,恰当运用故事中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词卡、自制Zoom和Zip头饰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Greeting T: Good morning, everybody.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9 竹节人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小时候最爱玩什么玩具?有动手制作过玩具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今天,咱们要回到20世纪,去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爱玩什么样的玩具。 (板书课题:竹节人) 3.生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们有疑问浮现出来吗? 预设1:什么是竹节人? 预设2:竹节人怎么玩? 5.课件出示: 师: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快地接触到文本的核心。 二、初步感知,完成阅读任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任务单。 课件出示: 2.在读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出示课件,介绍范锡林。 课件出示: 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50年一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结构分析与表征 教学单位:课程代码: 一、授课对象 二、授课时间、地点 三、任课教师(职称) 主讲:_______(博士,教授),办公电话: 四、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结构分析与表征”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有机波谱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有机质谱、氢核磁共振波谱、碳核磁共振波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等有机波谱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最新进展。 课程着重讨论波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机波谱在分子结构鉴定中的应用,谱图综合解析一章结合实例介绍综合运用多种波谱方法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有机波谱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物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光波谱分析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波谱分析个手段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鉴定方法;掌握光波谱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2个学分,本学期完成32学时,2学分。理论讲授32学时。 六、教材 《波谱解析法》苏克曼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9。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朱淮武等编,《有机分子结构波谱解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张华等编,《现代有机波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两大部分:基本理论课、实践课。基本理论课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手段。实验课将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平时课堂的提问、抽查、讨论,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化的能力发展。 九、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紫外-可见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3.掌握红外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4.掌握核磁共振法的原理及应用 5.掌握谱图综合解析法 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要求 课外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或思考题)等。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以课堂提问、课堂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每章结束后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十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平时抽查、平时作业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卷面考试采用教考分离开卷方式。 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含平时考勤、提问、作业):30%。 十二、教学进度安排

第六单元教案(1)

第六单元主题:神奇的科技世界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 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 2、了解有关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3、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 兴趣。 4、了解本单元的各类说明方法。 5、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动手设计发明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得到有关的宇宙知识 难点是: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可用12-14课时完成. 单元导读课型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单元课文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奇的科技世界; 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读课文,感知单元主题在四篇课文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引读“单元导读”,为单元学习找准主题。 1、自读单元导读语,思考:你能找出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方法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穷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计划模板10篇

教学计划模板10篇 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

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

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6第六课时教案

第六课时Lesson 30:Writing an E-mail in English 教学目标 1.掌握单词:introduce, pen pal, Africa, chess, myself, language, English-speaking, reply 短语:introduce oneself, won first place, any other languages, play chess, try to do…, look forward to, etc. 2.学会如何介绍自己的爱好和自己国家的语言的句型: Wang Mei has a new pen pal.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I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but I have many friends. I like to play chess. Last year,I won first place in my school. I can make noodles myself! Do you study any other languages in school? I want to have some more English-speaking friends. Learning English opens the world up to me. In this e-mail, I am trying to use some new words. I will teach you some words in my language. 3.能使用反身代词和情态动词。 4.学会介绍自己的家庭、爱好和语言。 5.学会如何用英语写电子邮件。 6.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学英语的重要性,也了解汉语正走向世界的趋势。 教学StepⅠ.Lead in Leading in 【情景1】 Begin the class with a free talk.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including their families, hobbies and the ways to learn English. T:Now let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introduce himself/herself. S1:Let me introduce myself.My name is ××.I’m thirteen years old.I live in Beijing with my parents.I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but I have many friends.I am 1.5 metres tall.I like to sing and dance.I practice singing every day.My favourite food is rice and vegetables. … [设计意图]用英语写电子邮件是学习英语的一种好方法,描述自己的家庭、爱好和学习英语的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练习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Leading in 【情景2】 Pair work: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discuss how they make friends. T:Let’s talk about how you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S1:How do you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S2:First,I should be friendly to them.Then I often connect with them. S1:How do you connect with them? S2:I talk with them on the phone or connect with them by QQ. S1:Do you have pen pals? S2:No,I don’t.But I want to have some pen pals, especially English-speaking friends. S1:I have some English-speaking friends.Let me introduce them to you. S2:Thank you.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统编本)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9 竹节人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1.字词教学 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可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分别有“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这类跟动作有关的词,“疙瘩”“冰棍”这类名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形容词,还有“沮丧”“忘乎所以”这类描绘神态的词语。不同类型的词语要有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在学习“威风凛凛”的时候,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体会竹节人有气势的样子。在识记“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时可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别出心裁”中“裁”字的字义,积累“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 2.阅读理解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品析。阅读应该有更强的目的性,要与锻炼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相整合。本课学习,要理清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通过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精准找到与阅读任务密切关联的文段内容,并抓住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总结本文的表达方法。既重视对学生阅读分析与整合能力的训练,也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会,这是六年级语文学习的方向。 3.表达运用 学会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表现。学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学会通过说明性、叙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语言形式与表情达意的统一,实现了文本学习的迁移运用,把学习落实到语用上。 1.预习提纲 (1)通过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三个阅读任务相对应的文本段落。 (3)用“______”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做批注,写写你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

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学科教学计划基本要求 所谓“学科教学计划”,是在每一学期学科教学启动之前,预先撰写的关于教学应完成的目标任务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的构想,它对于指导全学期学科教学实践具有宏观决策和调控作用。如果把课堂比作战场的话,学科教学计划就相当于“作战计划”,它决定着战争的成败,因此,学科教学计划也决定着我们一整学期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效果的好坏。由此可见,科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学科教研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全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数、学生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 (2)教学内容。 (3)教材分析。 (4)教学目标(有三维目标的具体体现)。 (5)教学重点。 (6)教学难点。

(7)教学改革的设想。 (8)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9)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二、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教师可以结合参考书将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批画在书上。)要体现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学”的观念。 2、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4、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完成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双基”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3+2= 7+5= 9-4= 8-2= 5+5= 3+5=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9个(); 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个十; 2个十是()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学例1: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三、反馈练习 1、第62页“做一做” (1)第1题。独立完成。 (2)第2题。比较每组算式: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 2、遂一完成练习十四各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计划表

课时教学计划表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本章简介 1、 主要内容:原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与直接积分法、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2、 学习目标: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了解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掌握 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基本积分公式与直接积分法. 掌握第一类换元积分法,熟悉常用的凑微分公式,理解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掌握分部积分法. 3、 课时安排: 10课时 二、原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1、引入 我们知道,微分法是研究如何由已知函数求出其导函数,那么与之相反的问题是:求一个未知函数,使其导函数恰好等于一个已知函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数学理论本身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例如,已知速度()v t ,求路程 ()s t ;已知加速度)t α (,求速度()v t ;已知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求曲线的方程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引进原函数的概念. 2、定义l 设()f x 是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如果存在一个函数()F x ,使得对于 该区间上任一点x 都有 ()()'F x f x =或()(),dF x f x dx = 那么函数()F x 就称为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的一个原函数. 例如,在区间(-∞,+∞)内,因为 () ' sin cos ,x x =, 所以sin x 是cos x 的一个原函数. 又如,在区间(-∞,+∞)内,因为 ()( )(()()' 32' 3 2' 3 2 ' 3 23, 13, 3, 3, x x x x x x x C x C =+==+=为任意实数 所以3333,1,x x x x C ++都是2 3x 的原函数 3、原函数的存在性 关于原函数,我们首先研究一个问题.即函数()f x 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保证它的原函数存在? 对这个问题我们有下面的定理. 定理l 如果函数()f x 在某区间上连续,那么()f x 在该区间上的原函数存在.(本定理将在下一章中加以证明.) 由于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连续,所以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都有原函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

第5单元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2、理解圆的直径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难点: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2、用铁皮剪成一个圆环,内圆半径4厘米,环宽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情景导入】 下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米,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新知探究】 阅读与理解 生1: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 生2:左图是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右图是求… 分析与解答: 在图中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从图中 可以看出: 2×2=4 3.14×1×1=3.14 4-3.14=0.86 回顾与反思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呢? 左图=0.86r的平方;右图=1.14r的平方 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我国唐代有一块外圆内方的铜镜。它的直径是24厘米,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

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有一根31.4米长的绳子,三名同学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