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题解题技巧

成语题解题技巧
成语题解题技巧

成语题解题技巧

1.分辨成语的义意

考试中会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中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2.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例如“抛砖引玉”,这是一个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中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等。

3.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会用词不当。如: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搞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搞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4.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要把“对”改为“把”,要么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等,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等,不能作修饰语。5.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于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拟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6.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如:“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7.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8.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中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9.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高考考过的“莘莘学子”、“安步当车”。

常用熟语释义

【八辈子】形容时间久、程度深。

【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表示多闻不如亲见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不打自招】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不到黄河心不死心】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不肯死心。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祸害。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护城河里的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有顾虑,敢作敢为。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拆烂污】捣蛋、胡来。

【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唱反调】提出相反的主张,采取相反的行动。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人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吃香的喝辣的】形容生活条件非常好

【吃小灶】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闯红灯】比喻超越现有的规则办事。

【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躲避,公开说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多行不义不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人找死。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打小报告】指不按组织原则汇报,向上级夸大或无中生有地反映别人的所谓缺点和错误。

【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大气候】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地谈判或交换意见。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人东西。

【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风马牛不相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兴支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翻老账】指发生矛盾时提起从前发生的事情,纠缠对方过去所犯的错误。

【干打雷不下雨】比喻虚张声势而没有行动。

【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过电影】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过干瘾】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上,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

【过五关斩六将】比喻曾经值得骄傲的业绩,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海水不可斗量】比喻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低估。

【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

【横挑鼻子竖挑眼】指什么都看不上,过分挑剔。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变为和平。

【换汤不换药】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喻抓住了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了主要的东西。

【交学费】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

【揭盖子】比喻揭露矛盾或问题。

【解扣子】比喻解开思想疙瘩。

【解铃还段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近水楼台先得月】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

【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侃大山】吹牛,说笑话,没有目的的的聊天。

【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作徙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

【捞世界】指外出闯荡。

【烂船也有三斤铁】比喻不好的东西也有可利用的、不可小看的成分。

【浪子回头金不换】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是最可贵的。

【撂挑子】比喻甩下应负责的工作,不干了;主动辞职。

【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露馅儿】比喻暴露了不愿望让人知道的事情。

【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却难以防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没辙儿】比喻没办法,无可奈何。

【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喻工作时不分主次轻重先后。

【男儿有泪不轻弹】指男子汉大丈夫不轻易掉泪。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吻合。

【拍脑袋】指全凭主观决策、出主意。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捧着金饭碗要饭】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破罐子破摔】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加改正,任其自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破天荒】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千里送鹅毛】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言不搭后语】说的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的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墙倒众人推】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青出于蓝胜于蓝】青,靛青;蓝,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七大姑八大姨】泛指各种各样的女性亲戚。

【七七八八】形容工作接近完成;大致、差不多;杂七杂八。

【清官难断家务事】指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纠纷别人难于判断。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太出名了会招来麻烦,也指人为了保住名位而变得保守。

【人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问题做事情应有长远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人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技能、办法。

【上台阶】比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生米煮成熟饭】比喻已成事实,无法改变。

【死马当作活马医】比喻在绝望的情况下尽力挽救,寄希望于万一。

【三寸不烂之舌】比喻能说会道的口才。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下五除二】原是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杀鸡焉用牛刀】焉,哪。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跟着做坏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还是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一次偶然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形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强有力的辩论更有说服力。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什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手无杀鸡之力】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树倒猢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了。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水火不相容】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决不相容。

【死无葬身之地】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抬轿子】比喻为别人的利益奔走效劳或奉承吹捧。

【天高皇帝远】形容无人管得了的偏远地方。

【挑大梁】指在一个单位担任重要职务或担负重要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比喻嫌疑怎么也无法解释清楚。

【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信以为真。

【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窝里斗】指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和冲突。

【无事不登三宝殿】没有事情就不上门。

【捂盖子】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下台阶】(设法)摆脱困境。

【香饽饽】比喻受人欢迎的人或事物。

【小儿科】比喻胸襟狭窄或吝啬的行为,或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迅雷不及掩耳】突然响起雷声,使人平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为及防备。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现也泛指平时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一锤子买卖】一次性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一棍子打死】抓住一点彻底否定一个人。

【一亩三分地】形容所属地盘、势力范围。

【一碗水端平】比喻对相关各方一视同仁,不偏向任何一方。

【阴沟里翻船】比喻在有把握的地方出了问题。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

【宰相肚里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

成语辨析题解题技巧

成语辨析题解题技巧 【学习目标】1、明确成语的考察方向。2、在把握考察方向的基础上掌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把握考察方向的基础上掌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 二、 设题“六陷阱” 高考成语题出题一般有如下陷阱: ▌陷阱一:望文生义 仅根据字面理解,不考究成语内在含义。如“差强人意”,成语含义是“大体上令人满意”,却被 错用成“不满意”,而造成字面歧义。类似此类易被误用的成语有: 安土重迁、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久假不归、下里巴人、江河日下、文不加点、罪不容诛、不赞一词、三人成虎、明日黄花、登堂入室、不足为训、毫厘不爽、别无长物、风声鹤唳、万人空巷、五风十雨等。 ▌陷阱二:褒贬混淆 易贬词褒用的成语:处心积虑、满城风雨、一团和气、改头换面、巧舌如簧、衣冠楚楚、巧言令色、趋之若鹜、粉墨登场、无所不为、官样文章、上行下效、始作俑者、推波助澜、明哲保身等。 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方兴未艾、凤毛麟角、惨淡经营、差强人意、有口无心、别出机杼、别有天地、目无全牛、拭目以待、叹为观止等。 ▌陷阱三:不辨对象 易被误用的成语有: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少女)、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举案齐眉(指夫妻)、耳提面命(指长辈对晚辈)、三令五申(指上级对下级)、汗牛充栋(指书籍)、罄竹难书(指罪恶)、美轮美奂(用来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春秋鼎盛(指人,不指时代)、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等。 ▌陷阱四:搭配不当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忍俊不禁、难言之隐、信手拈来、不期而遇、出奇制胜、当仁不让、侃侃 而谈、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妄自菲薄等。 只能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的成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闲视之、望其项背、天高地厚、青红皂白、混为一谈、一蹴而就等。 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浑身)遍体鳞伤、(忽然)恍然大悟、(正)方兴未艾、(众多的)莘莘学子、(从此)一劳永逸、(百姓)生灵涂炭、(感到)自惭形秽等。 ▌陷阱五:不合语境 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的成语: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处心积虑与殚精竭虑、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休 戚相关与休戚与共、本末倒置与舍本逐末、身临其境与设身处地、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等。 ▌陷阱六:谦敬错位 易谦辞错位的成语:忝列门墙、抛砖引玉、一孔之见、敝帚自珍、敬谢不敏、狗尾续貂、尸位素餐、蓬荜生辉、雕虫小技等。 易敬辞错位的成语:不吝赐教、高抬贵手、高朋满座、虚左以待、鼎力相助、洗耳恭听、虚怀若谷、大材小用等。

2017年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解题思路

2017年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解题思路 语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的解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最新的资讯,小编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语文网。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 在备考高考语文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是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是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二是异音近义词,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不变的考查方向。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从意义方面辨析 从意义方面来辨析如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1)辨明范围 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2)把握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3)弄清侧重 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的方面。 (4)弄清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如:“船”和“船只”都指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但“船”是具体的,“船只”是概括的。如他在湖面上划船。来往船只很多。 2.从用法方面辨析 从用法方面来辨析。A、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 B、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成语题解题技巧点拨

成语题解题技巧点拨 一、辨特征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诗文和历史故事,形式上以四字语为主,意义上多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言简意赅,最能体现熟语的结构上的稳固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的基本特点。成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二是意义上的整体性,即其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上去解释,如“不刊之论”就不能望文生义,解为“不能登载的言论”。 二、抓积累 语文学习天生需要积累,熟语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要像学习外语背词汇那样落实熟语的积累。因此必须端正态度,狠下苦功。积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平时要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词汇使用的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规范用法。 2、集中突击,归类复习,重质重量。在高三复习阶段应用一定的时间对熟语作集中复习,强化记忆。应当借助一些资料突击复习,比如熟语100例,易误成语例析,近义成语辨析等等,仔细分辨,保证效果。 3、准备错题本,对使用中高频出错的熟语要作辑录,经常翻看,细加揣摩,增强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使积累归于准确明晰。 4、手中应有成语词典一类的工具书,随时翻查记诵,熟语的积累有些枯燥,要能持之以恒,要善于苦中作乐;只要是有心人,自然会收益多多。 三、重辨析辨误因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成语运用试题及答案(20200514063936)

成语运用试题及答案 (每题4分,共1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警察教授王大伟编写的歌谣刚一播出就深受听众喜爱,后来,他一发而不可收,编写出几十首押韵的警示语歌 谣并结集成《平安歌谣》一书出版。 B.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 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夏日炎炎的七月,新安百货公司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了两到三成的名牌服装,许多 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如今,这里不再是昔日贫穷落后的小镇,而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是厂房,宽阔的马路上车来车往, 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答案:A.(“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是“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不可误作与之相近的“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后者的意思是“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B.“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这里应为“望尘莫及”。C.“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D.“面目全非”意思是:完全不是原先的样子,形容变化很大。含贬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陈水扁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 答案C 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为,用于“酒后驾车”程度过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自从“百家讲坛”问世以来,观众对它的评论一直不曾间断。有些评论见解深刻,语言犀利,真可谓难得的空 谷足音。 B.假如人什么情绪都没有,对什么样的人和事都泰然处之,心平气和,或都能忍之,远之,这是麻木,或是胆小 鬼,糊涂虫。 C.国庆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深,因势构筑,构思巧妙,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答案:D(A“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言论或事物,与句中“难得”重复。B“泰然处之”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心 情安定,态度从容。C“慷慨解囊”大方地拿出钱财来帮助或赞助别人。 D“鬼斧神工”形容艺术作品精妙奇巧,技术极 为高超,几乎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 B. 中国女足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女足大赛中惨遭失败,他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C. 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D. 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 还珍藏地下。 答案:D(A.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这里是使用对象误用。 B.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以后,重新恢复势力,多用于贬义,不符合语境,属于感情色彩误用。 C. 有教无类——指对各类人都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这里将其与“不堪造就”并列使用,属于不合语境之误。 D. 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与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符合语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许多形形色色的人造神童方案带着蛊惑人心的许诺,向着已经手足无措的家长们铺天盖地而来,产生 了很坏的影响。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崔颢《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D.因为学生们的写作体验还不十分丰富,老师对他们的作文就不应该反唇相讥,而应多从真情实感的正确、流畅 表达等方面加以引导。 答案:D(反唇相讥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凤凰卫视与半岛电视台都是在1996年初诞生的,时间几乎是在同时。这两家电视台都在报道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之后声誉鹊起。 B.向外凸出的宽大的窗户朝港口广场开着,游乐场的噪音络绎不绝地传进来,其中三只旋转木马嘶哑的嘎吱声此 起彼伏各不相同。 C.在饼干行业,广东饼干在全国居于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而这其中,东莞饼干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昨日,省美协副主席周春芽告诉我们:“成都的画家,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他们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市 场上,都非常红火。” 答案:A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辆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无可非议”指没什么可指 责的,常用来表示做得对,这里应改为“无可争议”;“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地或本单位默默无闻而在 外地或外单位声望很高的不正常的现象,也指其他事物在原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姚明和叶莉结束了多年的爱情长跑,于8月6日在上海完婚。两人感情很好,间不容发,非常亲密。 B.繁华的大街,两旁是高耸的楼厦、林立的商埠,一切都是那么繁华,只有他衣衫破烂,筚路蓝缕,显得与这个 世界格格不放。 C.鲁迅那铿锵有力的文字振聋发聩,在艰难而苦闷的岁月里,对国民起着实实在在的启蒙作用。 D.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吹开了紧闭的心扉,人们打扮得更加光鲜,出行更加方便,从前那些鲜见的瓜果 蔬菜都登堂入室,摆上自家的上餐桌。 答案:C (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都听得见。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A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言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为精密或精确。也比喻时间紧迫,情势危急。不能用来形容夫妻感情亲密。 B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难与辛苦,不能用来形容贫穷或衣衫破烂。D登堂入室: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不能用来形容物品从屋外挪至屋内。)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B.长春亚泰与山东鲁能两支球队实力相当,半斤八两,难分高低。 C.那几篇文章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还算差强人意。 D.他是主犯,如果与从犯判一样的刑,那就罚不当罪了。

成语类选词填空高分速成三大方法解读

2011国考行测备考:成语类选词填空高分速成三大方法 从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来分析,成语在选词填空类题型中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广大考生应该全面而扎实的掌握此类题型的作答技巧。在临近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际,中公教育专家为广大考生梳理了带有成语的选词填空类题型的答题技巧,总结出快准解答此类题型的三大方法,并结合典型真题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更快速地掌握这三种方法。 方法一:元素分析法 成语是由一个个语素组成的,每一个语素都表达着固定的含义。当命题者将某个成语用于一个特定的句子之中,这个成语就在此句中表达了某种特定的含义,成语中的语素与题干的某些元素必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可通过分析相关元素的关系来找出正确选项。 有些成语的意思很相近,通过常规方法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运用“元素分析法”解答此类题目,可帮考生快速排除迷惑项,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国家行测真题 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_____,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得其反B.事与愿违C.南辕北辙D.雪上加霜 【答案】B。 【技巧点拨】 1.找出关键句:“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 2.综合分析,提取语素。如下图所示: 改善弱者境遇→表达的是一种愿望→愿 达不到……效果→表达与预期情况相反→违 3.由上面的分析可快速得出正确答案为“事与愿违”。正确答案为B。 中公教育专家将运用“元素分析法”解题的步骤归结如下:

1.找出关键句。这里的关键句是指与需填入的成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一般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进行元素分析。首先要对关键句中的信息点分类,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语素。 3.语素对比。用缩减的语素比对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方法二:成语(连用)关系判定法 成语连用,从语法上讲,它们都是复句或联合词组,其结构复杂,所以能够表达复杂的内容;从修辞上讲,两个成语连用后,形成抑扬顿挫、韵律和谐的声调,具有语音美,读起来生动活泼,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成语连用情况可作以下分类: 1.有的成语连用是利用同义或近义来重复表意的,能互相阐发、互相补充、增强表现力,使表达的内容更加明白、透彻、完美、生动。如:抱残守缺,固步自封;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有的成语连用,语义相关、含义承接、层次递进、相得益彰。如: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3.有的成语,前后两部分成对使用,定型定义,源远流长。其形式与成语连用相似。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两个成语连用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类特殊题型,其设题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题干已有一个成语,在其前或后设空;另一种是连设两个成语填空。用特殊方法——成语关系判定法来解成语连用类题目更快捷,答案准确率更高。 例题1:国家行测真题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___ ,深入_______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瞻远瞩分析B.高屋建瓴发掘 C.见微知著彰显D.由表及里剖析 【答案】B。 【技巧点拨】本题中两个成语只有一个论述对象——新闻记者。“胸怀全局”讲的是一种大局观念,是指横向上的全面,而“深入”说的是深度。题干既包括广度,又有了深度,独缺高度,因此第一个空缺处填入的成语应包含高度方面的内容,故表纵向上把握的“高屋

行测解题技巧:7组易混淆的成语辨析

行测解题技巧:7组易混淆的成语辨析 一、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词义】 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辨析】 “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都是表示景色美好使人心情愉悦。“赏心悦目”偏重于“心”和“目”,强调感官上的享受;“心旷神怡”偏重于“心”和“神”,强调精神上的愉快。【例句】 ①研究表明,虽然很多滑稽广告的观众都能生动地回忆起这些广告,但很少有人记得被推销的商品名称,因此,不管滑稽广告多么有趣,多么赏心悦目,其增加商品销量的能力值得怀疑。 ②有的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二、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词义】 设身处地: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辨析】

“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都有为别人考虑的意思。“设身处地”偏重将自己放在别人的处境上着想;“将心比心”偏重在自己考虑问题时要想到别人。 【例句】 ①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或理解力。 ②我也有子女,将心比心,我理解家长们希望孩子升入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的愿望和心情。 三、深信不疑信以为真 【词义】 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信以为真:相信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辨析】 “深信不疑”和“信以为真”都表示相信。当强调把假的当作真的相信时,要用“信以为真”;当强调极其相信时,要用深信不疑。 【例句】 ①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所有理解这一点的人都明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 ②如果我们处在一个不能自由表达批评意见的环境中,那么无论赞美的声音表达得多么充分,也不能让公众信以为真,因为最真实的评价总是在一个可以自由竞争的言论环境中产生。 四、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词义】 生机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小学语文考试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考试答题技巧(一) 一、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 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 ⑴多音字组词。⑵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⑶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 ⑴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⑵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⑶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⑷选字填空。⑸区别形近字组词。⑹找出错别字并改正。⑺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 ⑴查字典,按要求填空。⑵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⑶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二、词语类考题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一)我们要正确地认读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多下功夫,要能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及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词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一丝不苟”。“苟”就是“马虎”,“一丝不苟”就是“一点也不马虎”。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还有的词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作解释。如“慷慨”就是“情绪激昂的样子”。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成语运用做题方法指引

成语运用做题方法指引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 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 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 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 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 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解析:成

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6. 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例7. 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解析: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而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义,从而导致误用。八、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例如: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解析:成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雷同,所以纯属多余。

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鲁迅《孔乙己》) B.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味同嚼蜡,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马南邨《不求甚解》) C. 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刘绍棠,《蒲柳人家》) D.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答案】 B 【解析】【分析】A.不屑置辩,意思是认为不值得分辩。使用正确; B.味同嚼蜡,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不符合语境,应为咬文嚼字; C.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使用正确; D.浮光掠影,意思是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使用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 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 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 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答案】 A 【解析】【分析】A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句中用于形容剧情不恰当。 B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这里使用正确。 C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这里使用正确。 D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

成语专项 答题技巧

成语题的答题技巧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 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 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对例4中的“秦晋之好”,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就会明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此处用来说两国关系友好,故错。例5“明日黄花”一词出自古典诗歌,“明日”当“第二天”讲,在诗中指重阳节。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菊花就枯萎了。后比喻过了时的无应时作用的东西,或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此处“平均主义”本就无价值,更不是外物或报道,故用错。另外这个词常误作“昨日黄花”。例6中“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例7中“灯红酒绿”兼有两种词义,既指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处是用了本义,故对。像这类两用成语在汉语里很多,辨析时要多加留心。 类似成语还有:目无全牛守株待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巧言令色倚马可待破镜重圆不可救药望洋兴叹胸有成竹乐不思蜀弹冠相庆祸起萧墙邯郸学步风声鹤唳水落石出按部就班 苦心孤诣高谈阔论不绝如缕想入非非短小精悍淋漓尽致左右逢源信笔涂鸦玲珑剔透标新立异登 峰造极如虎添翼等。 三、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例8、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例9、《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 例10、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集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例8中“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的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9的“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

部编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登上一个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B. 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C. 在探索未知的征途中,我们薪火相承,我们前赴后继,我们绝不止步! D.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答案】 C 【解析】【分析】A.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也形容变化久远。用来形容田野不恰当,用错了对象. 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应该是“大家莫衷一是”. C.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正确. D.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这里应该是“设身处地”.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评话家,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他写过诗文。 D. 随着“扬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答案】 B 【解析】【分析】A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这里使用恰当。 B.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该成语与“影响”搭配不当。可改为“潜移默化”。 C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这里使用正确。 D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这里使用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近义词辨析成语解题技巧

教师:温文英学生:苏璐曼上课时间:6月15日(2课时)科目:语文班主任:郑美娟 高中语文近义词辨析、成语运用 一、关于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一)辨析技巧: 1)结合具体语境。词语意义是指词语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高考试题为了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常常给试题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特定的语境辨析词义,正确使用词语。所以词语理解必须详审语境,具备语境意识。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断和一定的上下文;外部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包括时代、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以及说话人的自身条件。如午餐和午饭。 2)从相异的语素进行分析。 如“协同、偕同”两个词,重点是区分“协”“偕”两个语素:协是协力的意思;偕是一起的意思。 (二)辨析方法: 第一、从词义上辨析。 1)词义着重点不同。如宏伟 ------雄伟前者着重于宏大,后者着重于雄壮。 2)词义轻重不同。如取缔 --------取消前者语义重。 3)词义的范围不同。如事情 ------事件 ------事故“事情”泛指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和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包括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儿,范围最大;”事件”指特别原因引起的不平常的重大事件,范围较小;”事故”专指工作或生产上偶然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范围最小。 第二、从风格色彩上辨析 1)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2)从语体风格色彩上辨析。 第三、从语法功能上辨析 1)词性不同,句法功能不同。如连续 -------陆续 二词都含有延续不断的意思,但“连续”是动词,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

“陆续”只能充当状语。 2)适用对象不同,搭配习惯不同。如爱戴 -----爱护 “爱护”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用于人,一般用在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志之间。“爱戴”只能用于人,而且只能用在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群众对革命领袖或敬爱而拥护的人。 (三)关于虚词的使用 虚词的使用属于语法的范畴,但也有时候是单纯考查词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又属于考查词语的运用。 常见虚词错误有三种 ①重复使用;如“为了优化高职生源结构,促进高职改革和发展,并且也是为了盘活中职,打通中职通向高职的渠道,我市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和“也是”重复) ②滥用虚词,“面对千疮百孔的祖国河山,所以无数仁人志士忧心如焚,千方百计地探寻着救国之路。”(“所以”根本不需要,此处并不是因果关系) ③故意混淆关系,如“祖国未来的路极不平坦,我们只要抓住好每一次机遇,就能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就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但是,并不是我们只要抓住每一次机遇,就能迎接挑战,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这个关系不成立,应该用“只有……才”) ④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你有这样博学的老师尽心辅导,真叫我____。 ②《提要》曾经过多次审改,为此不知____过出版社多少次。 ③这样的事在我们学校还是____,该引以为戒。 A.向往烦扰先例 B.向往烦恼首例 C.羡慕烦扰首例 D.羡慕烦恼先例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经过一夜的休息,旅途的疲劳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清晨七点,我们就向下一个目的地____了。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____。 ③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____太阳的活动。 A.进发蜕化观测 B.出发退化观测 C.出发蜕化监测 D.进发退化监测 3、下列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成语题解题方法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成语题解题方法第一步: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 成语题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适度改编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某些特点而设计的,所以要细读文段,详审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的表意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 全国卷共考查4个成语,因每个成语在4个选项中均出现两次,故4个选项可以分为两组。所以结合语境,凭知识积累排除明显错误的一个成语就可排除两项(一组)。具体方法是:先从自己最熟悉的成语、自己最有把握判断的句子开始排除,进入“二选一”。 第三步:再用排除,确定答案要复验 本步骤实际上是“第一步”的“重现”,仍需要考生进一步品味语境信息,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对剩余两项所涉及成语进行辨析,最后确定答案。确定答案后,还要将所选四个成语带入语境中,通读复验。 [典例示范](2018·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自主尝试]选 [解题演示] 第一步: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 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第一空后的“迁徙盛举”、第二空前的“有确定路线”“坚守和

成语运用做题方法指引

成语运用做题方法指引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例7.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解析: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而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义,从而导致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