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江三峡的形成与演化

浅谈长江三峡的形成与演化
浅谈长江三峡的形成与演化

浅谈长江三峡的形成与演化

xbs

摘要: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和世界第三大河,其何时形成一直为我国地学工作者所关注。近年来,众多学者用地层学、古地磁测年、热释光测年、14C测年、特征矿物示踪法、单颗粒碎屑矿物微区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江流域的形成与演化,尤其是“三峡”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长期研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本文分析了前人的工作,并就目前研究态势及成果做了粗浅的总结,介绍长江三峡地区自前寒武纪以来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并窃自将其分为形成之前、形成早期、三峡贯通以及第四纪(更新世)演化四个阶段。

关键词:长江三峡;三峡贯通;第四纪

一、三峡现状简介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192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两岸山峰海拔1,000到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最窄处是长江三峡的入口夔门只有100公尺左右。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3多公里,也就是常说

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二、长江三峡的形成与演化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和世界第三大河,其何时形成一直为我国地学工作者所关注,而三峡的贯通则被认为是研究长江形成的关键问题之一。

形成之前

吕梁运动之后,由秦岭古海洋消减带将中国东部一分为二。北部地区自元古代末形成若干较稳定的原始板块其上的裂陷槽或裂谷带,火山活动不多。至新元古代进一步固结、扩大形成稳定的华北板块。南部地区在古元古代可能只是一些相互分离的地块从中元古代起,围绕一些较大的地块发育边缘海和岛弧带,使地块不断扩大,震旦纪之前扬子地区已达到全部固结。晋宁运动形成了扬子板块的基底,进而形成面积较小的扬子板块。

广西(加里东)运动使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碰撞形成了东南造山带,除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有陆相泥盆系外,华南其它地区为遭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在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拼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稳定地区——华南板块,使华南大部分地区从志留纪晚期-早泥盆世早期处于陆地状态.从早泥盆世晚期开始逐渐遭受来自西南方向海侵。

发生在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印支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岭及南秦岭的印支褶皱带。引起我国南方普遍海退和中国大陆的形成。

燕山运动为整个侏罗纪,白垩纪性期间广泛发育于我国境内的重要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区的变质作用,燕山运动是我国基本构造格架的形成期与改造期,燕山运动以后,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侧岩浆活动较侏罗纪减弱,且向东迁移。燕山运动使川鄂交界地区地壳发生强烈褶皱,海底迅速崛起,形成了川鄂分水岭,将四川湖北分成了两个内陆湖。在距今约70Ma 前的白垩纪,川鄂分水岭将水流分为两个水系西入四川盆地的内陆湖,东入湖北宜昌附近的湖泊,从此结束了川鄂地区海洋发展史。

早期形成史

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

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

长江的形成是青藏高原隆升、 西太平洋边缘海张裂和中国东部持续沉降的结果 ,流域的演化过程影像了新生代中国地形宏观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长江东西贯通时限也是最终确立中国现代西高东低地貌格局的时限。古近纪中国古地理面貌基本继承了晚中生代的格局 ,整体为东高西低。在东南沿海存在环太平洋带状山系,成为当时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在长江流域中部横亘着近南北向的巫山山脉 ,它将长江水系进一步分隔。因此 ,当时的古长江可能被分成若干段,只有东南沿海山系以东水系是东流的,为现代长江最原始的雏形。

长江流域古水系分布图(据王鸿帧,1985)

到了距今40Ma至3Ma期间,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川鄂一带地壳又发生了一次急剧性隆起,在原有岩层上形成了一些裂隙,四川盆地内陆湖的水随裂隙不断往下流,并产生向下和向两侧的切割和侵蚀作用。日久天长,流水切蚀穿透了分水岭,是东西两水合二为一,把四川内陆湖与长江之水连接起来。二水合一后,奉节至宜昌一带的地壳仍间歇性上升,巨大的的江水仍在不断的向下切割。由于三峡一带的地段主要有石灰岩组成,正斜部由抗蚀力较强的砂岩组成。因此将水下切背斜形成峡谷,江水下切正斜处形成宽谷,日积月累,河床加宽加深陡峭险峻,迤逦多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三峡。

三峡的贯通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 顺地势东流入海。当它流经第一个地形陡坡带时, 形成了金沙江大峡谷; 当它流经第二个陡坡带时, 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无疑,长江是在切过三峡之后才上下贯通、形成泱泱大河的。因此, 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与演化过程在长江河谷研究中地位十分突出, 长期以来倍受关注, 是我国地貌学研究的代表地区之一。

长江三峡的贯通过程,主要是西陵峡上段、巫峡上段与瞿塘峡河段相继发生河流袭夺(杨达源,1988)。

西陵峡中下段延伸到黄陵背斜,并侵蚀切割黄陵背斜核部的花岗闪长岩,具体时代为白垩纪,在宜昌附近的白垩系砂砾岩中出现花岗闪长岩的岩砾和碎屑。西陵峡上段的向西溯源侵蚀延伸,顺黄陵背斜西翼单面山系的横张裂隙,袭夺了本向南流的香溪河,其时代可能在白垩纪晚期,相当于仙女山等地最新的碎屑沉积岩系的形成时代。

巫峡中下段以东的巴东~秭归宽穀河段,深切了秭归盆地中的侏罗系,它可能原本是香溪河的支流。古香溪河可能是条十分古老的大河。巫峡中下段本源自巫山。巫峡上段的河流袭夺是顺横切巫山背斜的裂隙构造带发育的,它袭夺了本向西南流的古大宁-古大溪河。古大宁河-古大溪河深切在上三叠系陆相碎屑沉积岩系之中,向西南方向有侏罗系及老第三系沉积盆地。

瞿塘峡是顺横切齐岳山背斜的裂隙构造发育的,它袭夺古草堂河及古梅子溪等。古草堂河(古称石梅子等)可能原本是川江的上游。自瞿塘峡袭夺之后,改为向东流彙入长江中下游。如图。

长江三峡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据杨达源,1988)

从长江三峡各自的地貌特点来看,古西陵峡形成为最早,瞿塘峡为相对最晚。长江三峡贯通的主要原因当是金沙江东流与川江倒流,大量的来水横穿横切背斜的裂隙构造带向东流去。长江三峡贯通主要标志是在宜昌以下到江汉-洞庭湖盆地中,发育巨型三角扇砾石堆积体,其顶点为虎牙滩东云池附近,向东南延伸到松滋附近及洞庭湖中,该扇形砾石堆积体上覆深风化网纹状红土,成为宜昌附近的第六级阶地。通过古地磁测量,其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所以,三峡贯通的时代当在距今百万年左右。

第四纪(全新世)演化

第四纪以来,尤以全新世以来,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三峡的演化亦未停息。长江三峡存在着不同时期的多级夷平面和多级阶地。这些是长江三峡地区新构造上升的标志。综合前人和最近的研究成果,将它归纳为三期五级夷平面(鄂西期夷平面,包括云台荒亚期和召风台亚期;山原期夷平面,包括周家脑亚期和王家坪亚期;云梦期夷平面)和六级阶地。夷平面与阶地的研究是揭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特别在三峡地区, 因隆起带抬升作用, 长江及其支流强烈下切, 地形十分破碎, 加之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 地面冲刷严重, 测年材料匮乏, 因此前人主要通过地形分析与区域对比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地貌演化进行研究, 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条件限制, 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 远未取得统一认识。

对于夷平面:鄂西期夷平面,包括云台荒亚期和召风台亚期;山原期夷平面,包括周家脑亚期和王家坪亚期;云梦期夷平面。亦有人分为高夷平面、低夷平面和剥夷平面。见下图。

长江三峡夷平面示意图

1. 鄂西期夷平面;

2. 山原期夷平面;

3. 云梦期夷平面

对于阶地,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质疑淘汰了早先陶玉昌等划分的十级明显阶地,认为,三峡内存在6级阶地,宜昌和重庆存在5级。见下图。

长江三峡地区阶地位相图(a)和阶地相对位相图(b)

1.侵蚀阶地;

2.基座阶地或堆积阶地;

3.阶地缺失(注:宜都T3已倾伏在地面以下)

通过对夷平面和阶地的研究,证明了新构造上升的特征:(1)长江三峡是一个以巴东为中心的不对称的新构造弯形隆起区,宜昌以东和万县以西是相对坳陷区。(2)2Ma以来,新构造上升节奏为缓慢一较快一较慢。(3)0.73Ma 以来,新构造上升中心有向东迁移的趋势。

结论:

三峡地区地处华南,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扬子板块、华南板块,早泥盆世遭受海侵,早侏罗世海退;青藏高原隆升、西太平洋边缘海张裂和中国东部持续沉降,贯通于大约100万年前;新构造上升等过程,可谓沧海桑田。然而,以上并非定论,今后关于长江贯通问题的研究,应该将流域演化视作一个系统,在大地构造、盆地分析和河流沉积地貌学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近年来年代学和单矿物微区分析的新技术,不同研究方法相互补充、所得结果相互验证和约束,对争议的问题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系统研究,统一认识,不断逼近长江贯通时限的真实值。

参考文献:

1.Phd. Zhou Bin、Prof. Yang Da-yuan,长江三峡的贯通过程.

2.杨达源,长江研究,2004.

3.谢世友、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2006.

4.范代读、李从先,长江贯通时限研究进展,2007.

5.王鸿祯,中国古地理图集,1985.

6.谢明,长江三峡地区第四纪以来新构造上升速度和形式,1990.

7.雷文大、李长安、张玉芬、邵磊,基于特征矿物示踪的长江三峡贯通研究构想,2009.

8.李愿军、周美英,长江三峡地区构造地貌研究,1996.

9.张玉芬、李长安、王秋良,、陈亮、马永法、康春国,江汉平原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对长江

三峡贯通的指示,2008.

10.舒强、张茂恒、赵志军、陈晔、李吉均,苏北盆地 XH-21 钻孔晚新生代沉积记录特征

11.及其与长江贯通时间的关联,2008.

12.Oldfield F, Maher B A, Donoghue J, et al. Particle-size-related mineral magnetic source

sediment linkages in the Rhode River Catchwent, Maryland, USA. J Geol, 1985.

13.Jijun L,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Gorges and the time of their formation.

Geomorphology, 2001.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109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郑敬东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总第126期)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No.6,2005(Serial No.126) 摘 要:长江三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王国,桥梁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形态之异、质量之优举世罕见。其桥梁分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江河之上巨虹飞跨,溪流河汊索桥棋布,土苗地区廊桥居多,深峡幽谷石拱密布,旅游景区奇桥著称,都市圈内立交称雄;三峡桥梁究其古今功用主要表现在:人类交往的原始功用,进行战争的军事功用,发展经济的现实功用,景观建设的美学功用,健智益心的教化功用。 关键词:长江三峡;桥梁;分布;功用 中图分类号:G127.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86(2005)06-0109-04作者简介:郑敬东(1949- ),男,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重庆 400067)。 “三峡是世界桥梁博物馆”,不少到过三峡的外宾、专家、学者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慨叹。由于我国长江三峡地区90%以上地域都是丘陵或山地,江湍、河渊、山险、谷深,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恶劣。为了打通与外界的联系,三峡人以其天才的创想和惊人的毅力,刷新了人类建桥史上的一项项纪录,创造了一桩桩奇迹,不少桥梁的中国之最、亚洲之最、世界之最都诞生在这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热土上。三峡地区的桥梁不仅年代久远、数量巨大、门类齐全、分布广泛,更重要的是多数桥梁品质卓越、蕴意深刻、科技含量高,且极具观赏价值。它们不仅是人类冲破闭塞、开拓境界、渴望交往、企盼沟通、向往未来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也是人类与大自然抗争、开拓、创造、奋斗等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人类意志、知识、智慧、想象和审美追求的缩影和结晶。本文仅就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古今功用作一些探讨。 一、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状况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数量是十分惊人的。据重庆和宜昌两市2002年底的统计,该地区的桥梁总数就达5647座。其中,重庆拥有4416座,[1]宜昌拥有 1231座。[2] 这数以千计的形态万千的桥梁散落在渝鄂 两地近700公里长江干流及其众多支流上,其分布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江河之上巨虹飞跨 在三峡地区的长江干流及嘉陵江等主要支流上,有几十座大型、特大型现代桥梁飞跨两岸。以长江重庆至宜昌近700公里江段为例,迄今已有十六座特大型桥梁横卧江面,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重庆境内的江津长江大桥、江津白沙沱长江大桥(铁路)、马桑溪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长寿长江大桥(铁路)、涪陵长江大桥、丰都长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湖北宜昌境内有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葛洲坝三江大桥、宜昌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而就在这一江段上已经开工和即将建成的长江大桥还有:重庆地维长江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等十一座。而在重庆境内的嘉陵江江段上,还横卧着云门、沙溪庙、东阳溪、渝澳、牛角沱、黄花园等十一座嘉陵江大桥。除长江、嘉陵江外,三峡地区的乌江、清江等长江的重要支流上,同样有许多大型桥梁飞跨两岸。 (二)溪流河汊索桥棋布 三峡地区的溪流河汊众多,宽的数十米、窄的七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浅谈三峡库区码头管理

浅谈三峡库区码头管理 宜昌巴东海事处彭锦辉 【摘要】三峡成库后,三峡库区航道变深,通航环境、航道条件明显改善,港口码头作为货物装卸、乘客上下不可缺少的中转站,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渐渐成为了港口管理的重点,码头管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库区码头管理 2008年11月5日三峡库区首次试验性蓄水至172.5米,2009年9月15日又即将开始175米历史性蓄水,三峡大坝至重庆港660千米将成为深水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从宜昌至重庆,三峡库区船舶航行更安全。三峡库区港口随着水位的抬升,呈现一片繁荣景色,码头依港口而建,更加成为港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三峡库区码头管理现状 (一)码头的定义 1、法律法规未定义:笔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未见确切的“码头”定义。 2、互联网有定义:在互联网上百度百科中,笔者查得“码头定义为海边、江河边专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 3、《新华字典》有定义:在《新华字典(第10版)》中,笔者查找“码”字,查得“码头定义为水边专供停船的地方”。 4、笔者定义:笔者认为无论是互联网上还是《新华字典》中码头定义都还不够全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码头已经成为

了船岸之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码头不仅仅是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还具备船舶修造、船上油料补给、船上物资补给、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等等功能。 所以笔者将码头定义为“设臵在海边、江河边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及船舶修造、辅助补给可供停靠船舶的建筑物或坡岸,包括供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的趸船及水上设施。” (二)三峡库区码头的种类 1、从码头的功能看,码头分为: (1)客运码头:主要是普通客船、旅游客船、客货船、高速客船、客渡船停靠,供乘客上下及少许货物装卸。如普通客运码头、旅游码头、高速客船码头。 (2)滚装运输码头:主要是汽渡船、滚装船停靠,供汽车上下。如汽渡码头、滚装船码头。 (3)货运码头:主要是货船(包括危险品船舶、集装箱船舶)停靠,供货物(包括危险品、集装箱)装卸。如普通货运码头、危险品码头、集装箱码头。 (4)其他码头:主要是针对船舶修造、油料补给、物资补给及工作管理等辅助需要而设臵的,如船舶修造码头、水上加油站码头、淡水补给码头、海事专用码头、公安专用码头、航道专用码头。 2、从码头的结构看,码头分为: (1)自然坡岸码头:主要供船舶抵坡岸停靠,一般为斜坡式,岸上设臵有系缆桩。如简易的货运码头。 (2)专用趸船码头:设臵有浮式趸船或浮吊趸船与岸连接。如浮吊装卸货物码头、大型客运码头、危险品码头。 (3)水泥斜坡码头:坡岸为水泥引道,比较平整,主要

观后感 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浅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2011082332 沈飞 三峡大坝从建立开始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随着近期四川地震的发生,更多人担心此次的地震是否会威胁到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的建造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成了一个额待解决的命题。 观看了美国的纪录片三峡大坝,心里也多了些想法。 我想说的是,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峡大坝目前来看,总体是利大于弊的,矛盾的普遍性导致了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三峡大坝的建立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可置否,大坝建设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出现大量移民,大量文物古迹被淹,甚至有从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地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洪涝,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而我们清楚的明白,长江的洪涝灾害是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损失我们在未来还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时,我们就应该更加清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属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不了决定作用。而我们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多年来的洪涝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建造三峡大坝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联系是普遍的,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三峡大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也不能对现有的问题视而不见,应充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过的作用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依靠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超前的知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科学技术积极解决问题。 另外我觉得三峡工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量原住具名被迫迁移,,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十八大也强调了人文关怀,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多关心那些远离自己家园人的生活,而不是迁移了以后就没有了后话。 尽管三峡工程有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他的积极作用,大坝建设有利于蓄水防洪,大坝有利于发电,缓解能源不足,有利于发展航运,有利于发展旅游,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所以总体而言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长江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库区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宜昌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

2006年12月29日 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一、概述 1、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完成投资 香溪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兴山县的高阳镇、峡口镇,于游家河处进入秭归县境内,经贾家店、官庄坪、向家店等集镇,在秭归香溪镇注入长江。干流长37公里,支流建阳河发源于空树坪,长52.6公里,自东向西在峡口镇汇入香溪河,其中建阳坪至峡口段长7公里。 为保证三峡工期蓄水达到135米后,能快速发挥效益,2001年11月8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香溪河航道工程设计建设河口至峡口20公里Ⅲ(3)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1顶4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5×90×5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经);建设峡口至响滩17公里Ⅳ(3)级道,通航500吨级1顶2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0×50×330米;建设建阳河峡口二桥至建阳坪7公里Ⅳ级航道,通航500吨级机驳,航道尺度为2.5×40×150米。其设计高水位为175米,设计低水位为145米。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上起响滩,下至香溪河口,全长37公里,其水位涨落受控于三峡大坝蓄水水位,工程主要措施是对局部弯曲半径小,航宽、航深不足的河段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同时辅助布设航行标志。建设重点是香溪河干流平邑口爆破工程、建阳河门坎石爆破工

程以及配套的码头、管理站房和航标工程。经调整后的概算投资1352.93万元,其中:交通部投资760万元,湖北省交通厅投资280万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2、主要工程量 航道工程: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共完成石方爆破77471.47 m3,清碴工程量102776.2m3, 完成砼挂网喷浆护坡工程228.7 m3,以及配套的航道管理码头、站房、航标、航道维护艇和趸船等工程。其中:平邑口爆破工程位于香溪河干流平邑口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爆破、清渣工程42422.7 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后经设计变更,增加爆破工程18366.4 m3,清渣工程40184.5 m3,累计完成爆破工程60789.1m3、清渣工程82607.2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 门坎石爆破工程位于建阳河门坎石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石方爆破14750 m3,陆路清渣工程15586 m3,水运清渣4583 m3。 水工结构:航道专用码头1座。 生产生活辅助建筑:航道管理站房1185m2,香溪河河口至峡口段的航标工程20公里。 航道维护艇:1艘。 趸船:1艘。 3、建设及管理 2001年11月8日和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分别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和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了《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施工图设计由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湖北省港航

长江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

关于三峡库区问题的思考

区域经济 关于三峡库区生态补偿问题的思考 付琴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重庆 401147 摘要: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现就对加快转变 库区发展方式,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浅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生态补偿;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0)06-0207-02 随着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三峡水库淹没区移民就地后靠安置,给三峡库区生态带来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后三峡时代”移民搬迁后续建设的重大课题。现就对加快转变库区发展方式,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浅谈点认识和思考。 一、在三峡库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1.生态补偿的概念 生态补偿是依靠政府,通过行政、法律、财政、市场等多种手段,让生态保护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是生态保护者受益,以消除生态环境中的外部性,解决生态环境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只享用权利不承担义务、只利用不保护、只顾着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保护成本大损害成本小等等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同时激励人们重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促使人们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至。 2.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制定的生态受益方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方支付相应费用的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其生态功能和价值,其机制应当包括对生态环境损失给予补偿、恢复、综合治理,以及对因环境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居民进行资金、技术和实物上的补偿等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培育生态保护地区的造血功能,不断提高生态保护区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建立库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峡库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它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推进的重点开发区,是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更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和全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三峡工程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建设三峡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建设长江流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还从整体上提高了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激发了华夏儿女建设国家的信心。17年来实施开发性移民,库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环境,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水库蓄水后,使库区7.9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大量良田沃土被淹,就地后靠安置移民生存空间减少,外迁人口有限,生活压力加大,不得不靠开荒垦殖来养家糊口。库区境内山地占幅员面积的88%,土地贫瘠,滑坡、泥石流多,石漠化趋势突出。近年来,后靠移民对库区周边山体的过度耕伐,破坏了库区生态环境,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大江大河上建坝的成败关键在移民,国内外这方面的教训不胜枚举。三峡工程建设本来就体现了以人为本,自始自终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让移民从工程建设及运行中获益。目前,三峡水库已蓄水至175米高,即将全面投产运行,发电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然而,三峡库区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房屋被拆、耕地被淹、厂矿关闭、生态破坏,尽管国家对淹没线下移民房屋耕地等进行了补偿,毕竟被淹土地是无法复制的,脐橙、蔬菜等支柱农业产业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就地后靠移民收入普遍下降,生活有每况愈下的趋势。在移民大搬迁中,大量移民失去淹没线以下的良田沃土,移民就地后靠安置加重了库区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压力,人地矛盾加剧。要让三峡工程利益更多的惠及库区及移民,有效改善和恢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系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从三峡电站发电收益中提取资金,用于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后续项目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三峡电站及其水库运行需要,也符合“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治理”的开发建设原则;更能够体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 二、库区生态补偿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居民享有均等的发展权利和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如果以生态保护或其他名义取消、限制这种权利,就必须对这一地区的居民进行合适的补偿,否则,对于这些地区的居民是不公平的。而目前,国家缺乏完善有效的生态效益机制,对于我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指导思想上面临“两难”抉择,责任和权利不相对等 三峡库区具有保护自身和国家生态安全和在经济欠发达的基础上缩小与发达差距的二重性,一方面有着强烈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还需要承担资深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但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承担既保护环境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压力大,困难多。 2.生态管理职责交叉,资金使用不到位,生态保护效率低 生态安全保护是巨大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从现实状况看,部门住到的政策涉及导致责任主题不明确,生态保护效率低,生态保护区居民受益少。 3.补偿标准“一刀切”,执行中存在不均衡和不公平 “一刀切”政策设计,导致政策实施脱离实际。在退耕还林补偿中,我国仅就南北划分两个标准,地处西部的库区得到的补偿标准较低。 4.以项目工程的补偿方式导致生态政策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生态保护缺乏可持续性 5.生态补偿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 生态补偿政策的目的是调节生态安全保护者的经济利益。然而,

三峡水利工程利与弊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陈雯雯人文与传媒学院325211) 摘要:三峡水利工程的从设想到建成始终争议不断,一方面它带来了发电、航运、防洪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另外也存在着引发构造地震、水库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的自然隐患和安置移民、文物破环的认为隐患。对于三峡我们要借鉴他国经验趋利避害。 关键词: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三峡工程之利三峡工程之弊 1.序言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峡水电站的研究分析三峡水电站的影响。三峡水电站作为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在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电力资源的同时,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2.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案例分析法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3.1建设背景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实业计划》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来华考察。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频发洪水,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毛泽东1953年初视察三峡时曾说:“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三峡水利工程争议不断,直到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3.2建设过程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从1993年初开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岛,围护住其右侧后河,筑起土石围堰深挖基坑,并修建导流明渠。在此期间,大江继续过流,同时在左侧岸边修建临时船闸。1997年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达到预定目标。 二期工程从大江截流后的1998年开始,在大江河段浇筑土石围堰,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在这一阶段,水流通过导流明渠下泄,船舶可从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到2002年中,左岸大坝上下游的围堰先后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标志着三峡全线截流,江水只能通过泄洪坝段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电子版本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 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 (一)防洪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 14.5万和14.2万。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 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长江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有一下几点: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直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直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长江的几处河道弯曲,不利于排洪。 其次,认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渡砍伐、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如将,淤积抬高河床,使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再加上围湖造田、你少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 蓄洪峰的能力削弱,从而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一场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上,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

浅析三峡库区经济格局与发展

浅析三峡库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学生姓名:谭喆 学号: 2011812031 专业:经济学 班级: 2011级经济学一班 2012年11月24日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2) 1.1 导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论文研究的目的 (2) 1.1.2论文研究的意义 (2) 1.2 论文的理论基础 (3) 第2章三峡库区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 (4) 2.1 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 (4) 2.1.1地理环境 (4) 2.1.2经济状况 (4) 第3章三峡库区经济规划和产业结构 (5) 3.1 三峡库区的城镇化 (5) 3.2 三峡库区的产业结构 (6) 第4章三峡库区的发展建议 (7) 第5章结语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库区经济是一种小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因此也就具备了区域经济所具有的一般特点,有着与一般区域经济相似的发展特征。以三峡库区为例,依据比较详实的资料,从其经济规划、城镇化、产业结构发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征和问题,旨在进一步整合库区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整体经济实力,为库区制定具针对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到目前为止,三峡库区的经济已经得到较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成绩斐然。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在扩大,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低、外贸投资环境差的问题仍然突出,与此同时带来的生态威胁也十分严重。因此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进行客观评估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三峡库区城镇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第!"卷第#期中国岩溶$%&’!"(%’# !))*年+月,-./01023,-/3(3,-456 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 文章编号8#))#9:;#) 谢世友#?!?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A!’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摘要8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B地形图判读?航片B卫片验证B核 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C结果表明8 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C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 D!)))E?完成于老第三纪末A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D#"))E?完成于上 新世末A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D#!))E?形成年代为+’:D#’;45F’G’C高夷 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 老年期地貌景观A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 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A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B山间盆地B岩溶台面B河谷 盆地B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C 关键词8三峡地区A夷平面A剥夷面A形成年代 中图分类号8G H+#’"文献标识码8- I引言 李四光最早指出中国大陆地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青藏高原向太平洋沿岸逐级下降?形成三个巨大的地形台阶8第一台阶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D ""))E A第二台阶为内蒙古J鄂尔多斯J云贵高原?平均海拔#)))D!)))E A第三台阶为中国东部丘陵平原?平原的海拔在)D!))E之间?丘陵低山的平均高度不超过#)))E C这三大台阶之间的过渡地带都是地形突变区?河床比降大?河流常深切形成峡谷C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顺地势东流入海C当它流经第一个地形陡坡带时?形成了金沙江大峡谷A当它流经第二个陡坡带时?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C无疑?长江是在切过三峡之后才上下贯通B形成泱泱大河的C因此?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与演化过程在长江河谷研究中地位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倍受关注?是我国地貌学研究的代表地区之一C 夷平面与地文期研究是揭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C特别在三峡地区?因隆起带抬升作用?长江及其支流强烈下切?地形十分破碎?加之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面冲刷严重?测年材料匮乏?因此前人主要通过地形分析与区域对比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地貌演化进行研究K#D:L?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但以往的研究受种种条件限制?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远未取得统一认识K"D;L C本文选择长江与清江间的分水岭地块为主要研究区<图#=?根据野外实地考察B航片卫片判读B地质地貌剖面分析?结合相关沉积分析B洞穴考古及年代学研究结果?着重探讨分布于三峡地区现代河谷之上的夷平面特征及其年代问题C M夷平面分布与特征 在三峡地区?高位的平坦地面与深切的现代河谷形成明显的地形反差?是地形地貌研究的良好场所C 长江与清江在研究区内自西而东平行流动?两江间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C三峡段的水面高程不足#))E?但它与清江间的分水岭高度差可达!)))E以上<图!=C 综合应用上述手段?分析B对比B验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存在三级夷平面?其分布高度分别为#@))D >基金项目8重庆市科委研究项目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好处,最次要是会合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十分无效控制大水。中国事十分典范的西北季习尚候,降雨散布十分不平均,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来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各人照旧浮光掠影。三峡工程建筑当前,宏大的调理库容,可以十分无效进步卑鄙的防洪规范,并且还可以无效地延缓河道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天然调和相处十分须要的步伐。长江中卑鄙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髓地域。但空中广泛低于大水6-17米,端赖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维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仍到约10年一次,大水威力微弱。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大水,确保中卑鄙平安。遇千年一遇大水,共同分洪区分洪,可防止发作毁坝的危害。汗青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间接确保中卑鄙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富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平安的保卫神。中国的汗青便是治河的汗青,大水不治无法使国失掉安宁。也便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分,别的方面都照旧可以替换的,唯独防洪不行替换的,三峡工程部建筑的话,在大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无效的手腕,江汉地域人与天然无法做到调和相处。

三峡建坝后,滚滚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停止反调理,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致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度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顿525万人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要地本地,至天下各大负荷中央的输电间隔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将来天下各大电网联网中央。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天下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进步电网运转质量和效益。因而,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将来的电力调理中央。 三峡工程建筑对交通方便,经济开展比拟落伍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一时的好时机。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才能缺乏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吞没一切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许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本钱可以大大低落,年单向航运才能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构成,对开展和昌盛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域经济,黑白常有利的。

浅论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浅论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2005地理科学班赵树义 指导教师张军 [摘要]三峡库区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三峡大坝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地貌环境脆弱的平衡状态。通过对三峡库区的研究,阐述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使三峡水库在对我国发挥防洪和经济等效益的同时,减少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三峡工程及其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策;可持续发展 一、库区自然环境概况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包括宜昌、万县、涪陵、黔江4个地区所辖的5个市25个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夏热冬暖。本区地质构成复杂,主要由川东隆起褶皱带、大巴山褶皱带和川鄂湘黔褶皱带构成,属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区。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峰林立,河流深切,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库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年均温13~18.5℃,年降水1010~1385mm,且降水集中,4~10月份的降水量在宜昌等地占全年降水量的85%,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均日降水量不小于50mm的暴雨日数为2~3天,年均蒸发量为1300~1700mm。 据近期土壤普查资料,库区土地总面积84102.4km2,耕地1.256万km2,该区人口密度达220人/km2,土地被过度开发利用。由于本区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有2859种,且多属珍稀种属,天然植被受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仅少数陡坡沟谷中有少量存在。在低山丘陵、沿江河谷大量存在的是近几十年人工营造的以马尾松、柏木、杉木、栎类为主,中山以华山松、日本落叶松为主的人工群落。该区经济林植被十分发达,以柑桔、、甜柚、油桐、、茶叶、杜仲、黄蘖、厚朴、板栗、猕猴桃、五倍子等为主要林特产品。 二、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三峡库区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水土流失面积达5.1万km2,每年流失的泥沙总量达1.4亿吨,占长江上游泥沙的26%,目前虽然不比西北黄土高原严重,但潜在的石质化威胁则非常大。以水土流失严重的云阳县为例,全区土地面积3649km2,水土流失面积占67.4%,泥沙流失量209.10万吨/年。据观测,土层厚度15~20cm、坡度20°的坡耕地泥沙流失量165.9吨/年。三峡库区大于15°的坡耕地约占耕地面积的56.7%,其中,坡耕地中大部分无灌溉条件,库区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三峡库区的主要产沙源。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三峡库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 1、土层瘠薄,地力衰退,土地生产力下降 紫色土坡耕地是库区水土流失的策源地,41.6%的泥沙来自坡耕地,土壤被水侵蚀后,侵蚀量

长江三峡导游词(完整版)

长江三峡导游词 长江三峡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南津关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

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1X 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灯影峡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仙人桥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 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黄牛峡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赵霞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对三峡工程建设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节教学内容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1)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本课教材内容的重点。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三峡工程在防洪上的关键性作用,即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以有效地调蓄控制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作用;(2)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效益一是社会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3)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从而提高了长江航运的通航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图表,观看有关实物景观录像,使学生明确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主要设施,从而对三峡工程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2.联系学生初中已学的有关知识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自然、人为原因,明确三峡工程在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破坏方面的作用。 3.分析教材中列举的材料,通过讨论,明确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但是改造的措施和结果应该能够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三峡工程利弊的评估,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教学难点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巨大综合效益的资料和图表。 【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