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计算公式

儿科常见计算公式
儿科常见计算公式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

————————————————————————————————作者:————————————————————————————————日期: ?

平喘药: 沙丁胺醇 2.4mg/片(2mg/片)禁忌症: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慎用。 成人1-2片tid 儿童0.1-0.15mg/kg tid; 雾化吸入0.1-0.2mg/次; 丙卡特罗 25ug/片1ug/kg bid 6岁以上25ug bid 1-2岁半片 bid; 3-5岁2/3片 bid; 氨茶碱:0.25/支;成人:0.5g、qd-bid;+5-10%GS 静滴。小儿:2-4mg/kg.次。多索茶碱:0.2g/片;通常成人0.3-0.4g bid。 (初期中毒症状)服用过量可能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阵发性痉挛危象。急性心梗、哺乳期妇女禁用。 止咳化痰: 复方福尔可定溶液(奥特斯) 2岁以下:2.5ml tid; 2-6岁:5ml tid; 8岁以上及成人:10ml tid 氨溴特罗口服液(易痰静) 8月以下:2.5 ml,bid; 8月-2岁:5.0ml bid; 2-3岁:7.5ml; 4-5岁 :10.0ml; 6-12岁:15.0ml; 肺力咳合剂:100ml 清热解毒、镇咳祛痰; 7岁以内:10ml tid 7-14岁 15ml tid; 成人:20mltid; 抗过敏: 酮替芬 1mg/片 <3岁者0.5mg bid >3岁者 1mg bid 退热药: 泰诺林 15ml/瓶 对乙酰氨基酚 每次10~20 mg/kg, 1-3岁 1-1.5ml 4-6岁1.5-2ml 7-9岁 2-3ml 10-12岁 3-3.5ml 美林100ml:2g;即20mg/ml 布洛芬混悬液 1-3岁4ml 4-6岁 5ml 7-9岁 8ml 10-12岁10ml 美林适用年龄 美林?混悬滴剂:6-36个月婴幼儿,6个月以下遵医嘱 美林?混悬液:2-11岁儿童 剂量、包装及服用方法 复方锌布颗粒:(臣功再欣) (葡萄糖酸锌0.1、布洛芬0.15、 扑尔敏2mg ) 3岁以下:1/3包 tid 3-5岁:半包 tid; 6-14岁:一包tid; 成人2包tid; 上呼吸道中成药: 双黄连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柴黄颗粒:清热解毒 1袋bid; 小柴胡颗粒:解毒散热,疏肝和胃。 1-2袋,tid; 复方氨林巴比妥 2ml/支 成人 2ml im 2岁以下 0.5-1ml 2-5岁1-2ml? > 5岁2ml 消化道用药: 思密达每1岁1g 或1-3袋+温水50-100ml灌肠吗叮林 0.3mg/kg tid; 西咪替丁:10-15 mg/kg.d 奥美拉唑:0.6-0.8 mg/kg.d 清晨服。 法莫替丁:20mg 连续应用不超过7天。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药学部裕海明 儿童的用药量要根据年龄或月龄来计算。一般药物说明书上对儿童剂量只写“儿童酌减”。那么,该酌何情减多少呢?下面提供几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1:按体重折算小儿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品需按体重计算小儿剂量,如果有条件称量出准确的体重,其剂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X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小儿每日用量 在不方便称体重的情况下,一般按年龄来推算体重。公式如下: 1~6个月:月龄数×0.6十3=体重(公斤) 7~12个月:月龄数×0.5十3=体重(公斤) 1 岁以上:年龄×2十8=体重(公斤) 举例:比如痢特灵(呋喃唑酮)的小儿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分4次服。如果按每日每公斤体重7.5毫克计算,8岁儿童每日剂量为:7.5×(8×2十8)=180毫克。痢特灵的规格为每片100毫克,8岁儿童每次的剂量45毫克(约半片),每日剂量在2片以内。 计算方法2:按成人剂量根据年龄折算。列表如下: 计算方法3: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十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十2) 举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式计算:10 0(毫克)×0.05×(8十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计算方法4: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输液,成人和小儿用抗肿瘤药物,多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计算方法是: 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十0.1=体表面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计算方法5: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 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与西药的有所不同,一般按年龄分成4种。即1岁以下者用成人量的1/4,3~4岁用成人量的1/3,4~7岁用成人量的1/2,7~15岁用成人量的2/3,1 5岁以上按成人量。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方法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 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 张。 又如5%NaHCO3 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 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 用溶液:10%(NaCl)11 张(临床上可按10 张计算) 0.9%(NaCl)1 张 5%(NaHCO3)4 张 10%(KCl)9 张 10%(GS)0 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 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 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 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 列 出算式:10×10=X×100,X=1 张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 问该组溶液张力。10×20+4×25=X×300,X=1 张。 例4、欲配制一组300ml,2/3 张液体,现已使用5%NaHCO3(15ml),还需10%NaCl多少毫升。 10×X+4×15=2/3×300,X=14ml 那么,再加入10%GS271(270)ml后即可配制成所需液体(300-15-14=271ml,GS为0 张) 5、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学生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配制2∶1 液Mml,则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10%GS=M-a-bml 例5、配制2∶1 液300ml,需10%NaCl、5%NaHCO3、10%GS各多少毫升10%NaCl=300/15=20ml 5%NaHCO3=300/12=25ml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完整版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 7~12个月:体重=6+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 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岁(12~18个月)应闭合。 7、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 即5*(100~110)=500~550 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 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宝宝从婴儿到学龄前的时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家长需要通过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来衡量宝宝是否达标。 一、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1、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2、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3、头围标准计算公式: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头围测量可作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头围=身长(cm)×4/10+15 那么,影响宝宝身高发育的因素是什么呢? 二、影响儿童身高发育的因素 1、遗传:遗传因素很重要,儿童身高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等都受到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孩子的身高与父母亲的身高密切相关,按照父母的身高通用公式可推算出子女成年后身高的大致范围。 2、性别:男孩、女孩生长发育各有其规律与特点。一

般说男孩身高高于女孩,但在特定年龄段可能女孩高于男孩。如11-13岁左右,因为女孩较男孩青春发育早2年。 3、营养:儿童身高的发育必须有完善的营养素供给,营养需要均衡,在保证必需的热量的基础上,需要提供优质蛋白质类食品,如鱼、肉、蛋、奶等,同时还需要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等。营养均衡可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发挥。 4、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慢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则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发育;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 5、母孕情况: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的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和疾病等各种因素影响,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可影响孩子生后生长缓慢,直至影响最终身高。 6、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对儿童健康起重要作用。良好的居住环境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护理、正确的教养、体育锻炼、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等都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况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与计算方法

儿童身高体重表 年龄 男孩女孩 身高(cm)体重(kg)身高(cm)体重(kg) 02月52.1-57.04.3-6.051.2-55.83.4-4.5 03月55.5-60.75.0-6.954.4-59.24.0-5.4 04月58.5-63.75.7-7.657.1-59.54.7-6.2 05月61.0-66.46.3-8.259.4-64.55.3-6.9 06月65.1-70.56.9-8.863.3-68.66.3-8.1 08月68.3-73.67.8-9.866.4-71.87.2-9.1 10月71.0-76.38.6-10.669.0-74.57.9-9.9 12月73.4-78.89.1-11.371.5-77.18.5-10.6 15月76.6-82.39.8-12.074.8-80.79.1-11.3 18月79.4-85.410.3-12.777.9-84.09.7-12.0 21月81.9-88.410.8-13.380.6-87.010.2-12.6 2岁84.3-91.011.2-14.083.3-89.810.6-13.2 2.5岁88.9-95.812.1-15.387.9-94.711.7-14.7 3岁91.1-98.713.0-16.490.2-98.112.6-16.1 3.5岁95.0-103.113.9-17.69 4.0-101.813.5-17.2 4岁98.7-107.214.8-18.797.6-105.714.3-18.3 4.5岁102.1-111.01 5.7-19.9100.9-109.315.0-19.4 5岁105.3-114.51 6.6-21.1104.0-112.815.7-20.4 5.5岁108.4-11 7.817.4-22.3106.9-116.216.5-21.6 6岁111.2-121.01 8.4-23.610 9.7-119.617.3-22.9 7岁116.6-126.820.2-26.5115.1-126.219.1-26.0 8岁121.6-132.222.2-30.0120.4-132.421.4-30.2 9岁126.5-137.824.3-34.0125.7-138.724.1-35.3 10岁131.4-143.626.8-38.7131.5-145.127.2-40.9

儿科计算公式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计算公式大全 1. 小儿体重的计算 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 2~12岁: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 出生时约为33~34cm,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 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 乳牙计算公式:月龄- 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 出生时为1.5~2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全脂奶粉配比 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1岁内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110=550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0.1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9.血压 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小儿烧伤面积计算 (1)小儿头部烧伤面积为:9+(12-年龄): (2)双上肢: 9×2(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 (3)躯干:9×3(前13%、后13%、会阴1%); (4)双下肢: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 11.补液生理需求量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烧伤面积(%)×1.8(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

医药学常用计算公式

心脏学公式 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总外周血管阻力(SVR)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 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0.425(青少年和成人) 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C.O.)×(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若平均体表面积为1.73M2,则正常值=190-275ml/min 肺脏学公式 动脉血CO2分压(PaCO2) PaCO2=0.863×VCO2/V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动脉血氧分压(P a O2) 坐位: P a O2=104.2-0.27×年龄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新生儿用药剂量应该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掌握。 ? 方法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 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 **(月龄 +3) 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 **(年龄 +2) 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 100 毫克 (即 1 片),8 岁儿童 1 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100(毫克)**(8+2)=50(毫克),即 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 50 毫克 (即半片)。 ? 方法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 (千克) 计算用药量。公式如下: 小儿剂量 = 每公斤每天 (或每次) 用药量 * 体重(千克) ? 方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 小儿剂量 = 成人剂量 * 儿童体重 /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婴儿 6 月前体重 (千克)= 月龄 *+3 7 个月~12 个月体重 (千克)= 月龄 *+3 一周岁以上体重 (千克)= 年龄 *2+7 ? 方法四: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其计算方法如下: 1、体重在 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 (公斤)*+= 体表现积 (平方米)。 2、体重在 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 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平方米。比如 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平方米。

执业医师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1. 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 2~12岁: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前3个月等于后9个月),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X7+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前3个月与后9个月都增长6cm,故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以后超过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 5.牙齿:12个月后尚未出牙视为异常,2.5岁出齐。两岁内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恒牙6岁萌出称六龄齿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后囟生后6-8周闭合;骨缝生后3-4个月闭合 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粉4.4克加温开水30ml,或8.8克加60ml(重量比为1:7) 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为100kcal/kg,每日需水150ml/kg。一般市售婴儿配方奶粉1g供能5kcal,则婴儿每日需配方奶粉20g/kg;100ml含8%糖的全牛奶供能约100kcal,故婴儿需8%糖牛奶 100ml/kg。如一名3月大婴儿,6kg,每日需8%糖牛奶600ml,每日需水900ml,除去全牛奶外,还需分次供水300ml。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 烧伤面积(%)X1.5(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

Excel中儿童年龄月龄计算公式

在Excel表格中根据儿童出生日期计算周岁和月龄 说明:此公式根据儿童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电脑当前日期)判断出儿童周岁,不够一周岁的则计算出月龄。 公式如下: =IF(DATEDIF(F3,TODAY(),"Y")>0,DATEDIF(F3,TODAY(),"Y"),DATEDIF(F3,TO DAY(),"Ym")&"月") 公式含义解释:if函数判断(1步))表格f3中的日期与当前日期的间隔年数是否>0。(2步)(是)则显示间隔年数,剩余部分不显示,(否)则显示第3步,第2步不显示。(3步)计算表格f3中的日期与当前日期的间隔月数。 一、IF函数一般是指Excel中的IF函数,根据指定的条件来判断其"真"(TRUE)、"假 "(FALSE),根据逻辑计算的真假值,从而返回相应的内容。可以使用函数IF 对数值和公式进行条件检测。 1、函数语法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IF 二、DATEDIF函数是Excel隐藏函数,在帮助和插入公式里面没有。返回两个日期之 间的年\月\日间隔数。常使用DATEDIF函数计算两日期之差。 1、语法 DATEDIF(start_date,end_date,unit) Start_date 为一个日期,它代表时间段内的第一个日期或起始日期。 End_date 为一个日期,它代表时间段内的最后一个日期或结束日期。 Unit 为所需信息的返回类型。 2、实例说明 实例1: 题目:计算出生日期为1973-4-1人的年龄 公式:=DATEDIF("1973-4-1",TODAY(),"Y") 结果:33 简要说明当单位代码为"Y"时,计算结果是两个日期间隔的年数. 实例2: 题目:计算日期为1973-4-1和当前日期的间隔月份数. 公式:=DATEDIF("1973-4-1",TODAY(),"M")

标准身高体重计算公式

一般来讲2-12岁的儿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其身高: 身高(cm)=(年龄-2)×5+85=年龄×5+75 按年龄计算体重公式: 婴儿: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2+12=年龄×2+8 体重的评价指标如下: 标准体重的60%以下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 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 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90~110% 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的120% 肥胖 ----------------------------------------------------- 测量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成年:〔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另一种是: 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另外,最近军事科学院还推出一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这一计算方法,似乎比较适合南北地区中国人。 儿童标准体重的计算,简便的方法是: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6=标准体重(kg) 7~12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5=标准体重(kg) 1岁以上:8+年龄×2=标准体重(kg) ----------------------------------------------------- 计算身高的公式 利用遗传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 儿子成人时的身高=(父高+母高)×0.54 女儿成人时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此方法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大约在3-5厘米。 2.利用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后天发育情况,即当时的实足年龄、身高、足长进行预测: Hm=A+(B×C)其中Hm为成人后的身高,A为常数,B为相应的系数,C为当时的身高。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常数和系数。A和B是通过统计资料制成的表中查得,这里可查阅《医学百科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第36页提供的预测身高表。儿童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足长与身高有着密切关系,它包含着遗传和后天发育情况。中国青少儿体质调查组根据1979年对11万名7-25岁男女学生

儿科计算公式

儿科计算公式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1. 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 7~12个月:体重=6+月龄 2~12岁: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X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 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岁(12~18个月)应闭合 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 5X(100~110)=500~550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 9.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X2+80mmhg(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X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烧伤面积的计算: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 烧伤面积(%)(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

精选-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①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 ②不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 ③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 ①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 D =每千克体重剂量×体重(kg) 如:口服氨苄西林,剂量标明为1日每千克体重20~80mg,分4次服用。 某儿童体重为15kg,即为:(20~80)×15=300~1200mg,分成4次,即为一次75~300mg。 ②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成人剂量折算法): ——“小大人” 近年来肥胖儿童比例增高,按传统的按体重计算剂量的方法(成人剂量折算法),往往血药浓度过高。 ③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 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注: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 用体重计算剂量时: *年长儿应选用剂量的下限,以防药量偏高。 *婴幼儿应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最为合理 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是相同的。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 此种计算比较合理,但较为繁琐,首先要计算儿童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计算:①公式法: ②查表法: ①公式法: 如体重≤30kg: 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如体重>30kg: 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②查表法: 此表不适宜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 表4-5 儿童体重与体表面积粗略折算表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 2~12岁:体重=年龄*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 即 5*(100~110)=500~550 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儿科计算公式

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 2~12岁: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岁时75cm,2 岁时87cm。 2~12岁身高二年龄X7+70 (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 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 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 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一4 (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 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 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 : 8;按容积1 : 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X(100~110)=500~550 8. 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0.1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一30】X0.02+1.05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 9. 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X2+80mmhg (年龄X0.27+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X2/3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身高与体重是一个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往往作为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础,对儿童来讲这个指标尤为重要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仅供参考。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1、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2、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3、头围标准计算公式 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头围测量可作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头围=身长(cm)4/10+15 2-12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2-12岁的儿童身高计算公式 身高(CM)=(年龄-2)X5+85=年龄X5+75 按年龄计算体重公式:

婴儿: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X0.7+(月龄-6)X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X2+12=年龄X2+8 学生测量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成年:〔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另一种是: 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另外,最近军事科学院还推出一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方法: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这一计算方法,似乎比较适合南北地区中国人。 体重的评价指标如下: 标准体重的60%以下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 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 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90-110% 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的120% 肥胖 儿童标准体重的计算,简便的方法是:

儿科计算公式

1. 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 7~12个月:体重=6+月龄 2~12岁: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 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 一岁时75cm 2岁时87cm 2~12岁身高二年龄X7+70 (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 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 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 2岁时48cm, 5岁时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 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 —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 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一4 (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 囟门:出生时为~,1~岁(12~18个月)应闭合 7. 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勺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X(100~110)=500~550 8. 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一30】+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 9. 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二年龄X2+80mmh(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X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 g 1岁以内70~80mmh 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 烧伤面积的计算: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二体重(KG X烧伤面积(% (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 (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

小儿补液张力计算

小儿补液张力计算 “溶液张力计算与配制” 液体疗法是儿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临床医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液体张力计算与配制则是液体疗法的基础,如对此不理解、不掌握,则将难以学习和运用液体疗法。现有多种教材对液体张力的计算与配制,阐述均较为复杂而含糊,教师按教材授课,学生按课本学习,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通过五个步骤,即使所有学生很快便能理解与掌握。过程如下: 1、首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算术题 例1、将10%NaCl10ml稀释至100ml,请问稀释后溶液百分比浓度。学生很快便能列出算式: 10%×10=X×100,X=1%。 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即:C1×V1=C2×V1。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问题: 能够用来表达物质浓度的有( )A.百分比浓度B.摩尔浓度C.张力 张力亦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3、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 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小儿生长发育计算公式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小儿身高计算公式(厘米) 2岁以上:年龄×5+80(厘米) 二、体重计算公式(千克) 1—3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千克) 4—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6(千克) 7—12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5(千克) 1岁以上:年龄×2+8(千克) 三、出牙计算方式 牙齿数=月龄-6 乳牙萌出的时间与顺序表: 顺序乳牙名称出牙时间(月) 牙数 上牙下牙总计 1 乳中切牙5~10 2 2 4 2 乳侧切牙6~14 2 2 4 3第一乳磨牙10~17 2 2 4 4 乳尖牙18~24 2 2 4 5 第二乳磨牙20~30 2 2 4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出牙数(婴儿):月龄~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1)身高:小儿初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 长25厘米。2岁以后计算公式:身长=周岁数×5+75。 (2)体重:小儿初生时体重平均约为3公斤。 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600 7~12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500 2岁以上:体重(公斤)=8+年龄×2 (3)头围:测量时以软皮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后隆起处绕 头一周。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生后6个月增长约8厘 米,7~12个月增长4厘米,第二年2厘米,5岁后接近成人。 1

(4)胸围:测量时以软皮尺由背部平肩胛骨下角,经乳头绕 胸一周。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第一年增长约12厘米,第二年增长约3厘米,1岁内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后胸 围超过头围。 (5)囟门:后囟于出生后2~4个月内关闭(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于生后1~1岁半闭 合。 (6)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出8 个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 出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并长出第一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 二恒磨牙,至12~15岁长满28颗恒牙。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即智齿),也可终身不出。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公式:牙齿数=月龄-4(或6)。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1岁以上收缩压计算公式:年龄×2+80毫米汞柱〔133× (年龄×2+80)Pa〕 舒张压=收缩压的1/2~2/3。 (8)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1~3个月:45~40次/分 4~6个月:40~35次/分 6~12个月:35~30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