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抗体检测原理

elisa抗体检测原理

ELISA抗体检测的原理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进行抗体抗原反应的测定,从而检测生物体中特定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基于抗原与特异性抗体间结合的原理,通过外部添加的第二抗体与标记抗体间的结合来形成复合物,以此检测出生物体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在ELISA抗体检测中,首先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保持其免疫学活性。然后通过共价键将抗原或抗体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最后,将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加入底物,根据颜色反应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从而显示试验结果。

由于ELISA法建立在抗原与抗体免疫学反应的基础上,具有特异性。同时酶标记抗原或抗体具有放大作用,使本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ELISA法是一种既敏感又特异的方法。

ELISA的基本原理

ELISA的基本原理[1] ELISA是指以酶作为标记物、以抗原和抗体之间免疫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固相吸附测定方法。因此,一个ELISA测定试剂,其有机组成部分包括:(1)包被的抗原或抗体的固相支持物,即聚苯乙烯塑料微孔或试管;(2)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和(3)酶的反应底物等。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并不影响其免疫结合活性,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亦是如此,并且标记酶的活性不因标记过程而丧失。整个测定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在固相支持物上进行,反应结果的判断,以酶与其底物作用后的显色或产生荧光或发光反应为标准,显色或产生荧光或发光的强度,与临床标本中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或反比关系。目前国内的ELISA试剂盒均以酶的显色反应来完成测定。 二、固相上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化学[2,3] 通常所提到的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一般指的是在液相状态下,而在固相状态下,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有其相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固相上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较液相状态下长 通常,固相免疫测定如ELISA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较液相免疫测定要长,并随液体所占体积与界面抗体或抗原受体所占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加。当在微孔板孔内进行免疫测定时,界面反应动力学显示其对扩散作用有很强的依赖性,扩散性越强,则反应所需时间越短,结合越充分。这一点可通过旋转振荡来达到,微孔的旋转振荡可促使液体进入到可与抗体或抗原包被的界面接触的较小的区域内。也可在微孔中放一个惰性的塞子以使反应液体成为一个小体积,或使用一个具有大表面的多孔的基质如硝酸纤维素,或使用微颗粒来做到这一点。微颗粒小于1μm时,在测定时即成胶体悬液,而当颗粒或珠较大时,则会在没有振荡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分开。所有上述方法均是通过减少液体所占体积与界面抗体或抗原受体所占体积比,从而减少固相免疫测定的扩散依赖性。 (二)固相上抗原与抗体接触表面的反应体积远小于液相测定 此处的反应体积并非是微孔中的液体体积,而是固相免疫测定中与固相包被的抗体或抗原有接触的部分,这部分体积到底有多少,很难测定,但比反应管中总液体体积要少得多。固相抗原抗体反应发生于液体-固相界面,可能处于一级结合键的引力距离内,小于100?。液相中待测抗原或抗体要进入到这个结合界面,需要经过扩散或质量转移。微颗粒的反应表面区域较微孔要大得多,因而处于抗原抗体结合界面的体积占总反应体积的比例亦高得多。因此,结合反应的效率更高。这也是全自动化免疫测定分析仪均采用微颗粒固相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参与结合反应的抗体或抗原的浓度取决于可参与结合的反应体积,无法精确计算这种反应体积,从而难以使用通常的质量作用定律图形来计算Keq。因此,固相上抗原与抗体反应的Keq值与液相抗原与抗体反应的Keq值没有可比性。 (三)固相上抗原和抗体间结合后的离解速率较液相测定低

elisa的检测原理

elisa的检测原理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用于检测目标物质的方法。Elisa的检测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本文将介绍Elisa的检测原理及其具体步骤。 第一部分:Elisa的背景介绍 Elisa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蛋白质定量等领域。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反应,通过酶作用产生颜色或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 第二部分:Elisa的原理与步骤 1. 血清处理 在进行Elisa实验之前,需要从样本中提取血清,并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可能干扰结果的物质,如红细胞、血浆等。经过预处理后的血清样本即可用于后续的实验步骤。 2. 固相吸附 在Elisa实验中,一般会使用96孔板作为固相载体。首先,将需要检测的抗原溶液加入孔板中,并在孔板内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抗原薄膜。通常,每个孔位会添加同样的抗原浓度,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特异性结合 在已固定的抗原上,加入待测样本(可能存在的抗体),与孔板 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如果待测样本中存在与抗原相匹配的抗体,则会发生结合反应。这种特异性结合可以用于检测某种特定抗体的存在。 4. 洗涤步骤 为了去除未结合的物质,以及降低非特异性背景信号的干扰,需 要进行洗涤步骤。在洗涤过程中,用缓冲液冲洗反应孔位,去除非特 异性结合的物质。 5. 检测物的结合 在完成洗涤步骤后,加入与待测抗体特异结合的检测物(如辣根 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级抗体)。该检测物会与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形成 复合物,并固定在孔板内。 6. 底物反应与信号检测 加入底物反应液,通过酶促反应产生可测量的色素或荧光信号。 底物反应液的选择取决于检测系统的设定,在特定条件下,底物与酶 的活性发生反应,产生信号。 7. 信号测量与数据分析

ELISA实验原理

ELISA原理--操作规则(新手适用)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 mg/ml 计算是HRP的A (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用于ELISA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3.0以上。

ELISA原理

ELISA 原理--操作规则(新手适用)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 术,ELISA 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 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 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 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物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 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 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 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 (protonhemin )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 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 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 含酶蛋白1g,即 10mg/ml,所以,酶浓度以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 )HRP纯度 (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 )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 3.0 左右,最高可达 3.4 。用于ELISA 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 3.0 以上。 ELISA 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 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 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

ELISA的基本原理

ELISA的基本原理 ELISA,又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和免疫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抗原特异抗体的结合。ELISA技术是1960年代美国Kendall及其同事提 出的,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多种不同形式的ELISA。 ELISA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抗原和抗体结合在试管内,当抗体把抗原结合后,用特异的酶将抗原分解成其他物质,再用检测试剂将这些物质和抗体反应形成一定的特异性,最后酶标记试剂将酶结合,使得反应产物的吸光度随抗原的增加而增加。 ELISA技术的优点是:一,它具有超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低抗原浓度的物质,允许极低的抗原检测量,轻松检测到极少量的抗原;二,它具有快速性,可以很快地完成检测,最多不超过两个小时,快速出结果;三,它的操作简单,可以在常温下完成,结果的可重复性很高;四,它的费用较低,对对抗原和抗体的要求不高,不一定需要纯化的抗原和抗体。 ELISA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药物研发以及食品工业等等。它检测有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可以检测血清、尿液、体液、细胞和血清中的抗原,例如抗体、抗原、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抗体、抗肿瘤抗原等等。ELISA技术可以用来诊断许多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它在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食品检测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ELISA技术有一定的缺点,例如抗原和抗体的绑定效率可能不太

高,这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结果的正确性,例如抗原和抗体的激发性以及抗体的抗体依赖性等等。 综上所述,ELISA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抗原特异抗体的结合的常用生物化学和免疫检测技术,它可以用于诊断许多疾病,也可以用于食品检验等等。它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费用较低。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缺点,例如抗原和抗体结合效率低等,有时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Elisa原理及应用

Elisa原理及应用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生化分析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基于免疫反应原理,利用特定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作用,检测样品 中的靶分子。本文将简要介绍Elisa的原理和应用。 Elisa是一种间接法,也称为“夹心酶标试验”。它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 抗原固定 将抗原分子固定在微孔板上,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吸附法,将抗原分子吸附在微 孔板表面,另一种是化学偶联法,利用交联反应将抗原分子共价结合到微孔板表面。 2. 样品加入 将待测样品加入微孔板孔道中,样品中的靶分子与抗原结合。 3. 特异抗体加入 加入特异抗体,即能与靶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抗体。这些抗体通常被标记有酶或者其他 检测试剂,方便检测。通过免疫反应,抗体与样品中的靶分子相互结合。 4. 洗涤 将微孔板孔道中的非特异性物质清除。 加入已酶标记的特异抗体。酶作为酶标记的抗体通常是辅酶,能够与底物反应,产生 可检测信号。 7. 底物加入 加入底物,酶能够催化底物形成可检测信号,如光学吸收、自发辐射等。 8. 读板 读取微孔板的信号,通过比较不同孔道的信号能够确定样品中靶分子的浓度。 1. 医学应用 Elisa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进行针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通 过检测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能够判断病人是否感染这些病毒;检测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等自身抗体则能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

2. 生物学研究 Elisa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利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外分泌物、细 胞表面标记、荷尔蒙水平等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探究生物学过程,例如信号转导、荷尔蒙调 节等。 3. 农业应用 Elisa应用于农业产业,例如检测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检测农产品中的残留农药等,能够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ELISA方法及基本原理

ELISA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 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它是继 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此项技术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 (一)原理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 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 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具体的方法步骤可有多种。即: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法(图a) 、用于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图b)以及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竞争法等等。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二) 操作步骤 方法一: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 1.包被:用0.05M PH9.牰碳酸盐包被缓冲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1~10μg/ml。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分钟。(简称洗涤,下同)。 2. 加样: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然后洗涤。(同时做空白孔,阴性对照孔及阳性对照孔)。 3.加酶标抗体: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经滴定后的稀释度)0.1ml。37℃孵育0.5~1小时,洗涤。

4.加底物液显色:于各反应孔中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10~30分钟。 5.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2M硫酸0.05ml。 6.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也可测OD值:在ELISA 检测仪上,于450nm(若以ABTS显色,则410nm)处,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2.1倍,即为阳性。 方法二:用于检测未知抗体的间接法: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10μg/ml,每孔加0.1ml,4℃过夜。次日洗涤3次。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未知抗体)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洗涤。(同时做空白、阴性及阳性孔对照)于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第二抗体(抗抗体)0.1ml,37℃孵育30-60分钟,洗涤,最后一遍用DDW 洗涤。 其余步骤同“双抗体夹心法”的4、5、6。 (三) 试剂器材 1. 试剂: (1) 包被缓冲液(PH9.6 0.05M碳酸盐缓冲液): NaCO31.59g, NaHCO32.93g加蒸馏水至1000ml; (2) 洗涤缓冲液(PH7.4 PBS):0.15M KH2PO4 0.2g, Na2HPO4·12H2O 2.9g, NaCl 8.0g, KCl 0.2g Tween-20 0.05%0.5ml 加蒸馏水至1000ml (3) 稀释液:牛血清白蛋白(BSA) 0.1g 加洗涤缓冲液至100ml 或以羊血清、兔血清等血清与洗涤液配成5~10%使用。 (4) 终止液(2M H2SO4):蒸馏水178.3ml,逐滴加入浓硫酸(98%)21.7ml。 (5) 底物缓冲液(PH5.0磷酸棗柠檬酸):0.2M Na2HPO4(28.4克/L) 25.7ml 0.1M 柠檬酸

elisa原理和步骤

elisa原理和步骤 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检测生物 分子的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它是一种非常灵敏、 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环 境监测等领域中。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ELISA的原理和步骤。 1. 原理 ELISA的原理是利用酶作用产生的光信号来检测目标分子。一般 来说,ELISA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夹心ELISA 等几种类型。其中最常使用的就是间接ELISA。 间接ELISA主要是利用抗体的特异性识别目标抗原,然后用另一 种抗体与其结合,标记上酶来检测。当样品中含有目标抗原时,它将 特异性地结合到ELISA板上的抗体上,随后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 在洗涤后酶标记的抗体得以固定。最后,加入底物后,酶作用会产生 光信号,信号的强度与目标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2. 步骤 (1)涂覆ELISA板 将检测抗体溶液加入到微孔板中,一般是96孔板,放置过夜。 它的作用是将检测抗体吸附到微孔板上,形成成分固定的ELISA板。 (2)阻断 加入一定浓度的蛋白质或其他酶抑制剂,以防止非特异性的蛋白 质与孔的表面互相结合,从而阻止抗体结合并引起假阳性的结果。 (3)加入样品 加入待测试的样品,通常需要稀释样品以得到正确的浓度范围。ELISA可以检测抗原或抗体,或者两者之间的竞争。如果检测的是抗原,则加入样品和待测物,如果检测的是抗体,则加入包含特异抗原的样品。 (4)加入检测抗体 加入与检测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检测抗体,也称为探针抗体。这个

抗体标记了酶,通常是使用HRP(辣根过氧化物酶)。 (5)加入底物 加入底物,就是加入一种可以被该特定酶催化分解的化合物,以产生一个可检测的信号,通常是这种底物是TMB(3,3′,5,5′-四甲基联苯二胺)。 (6)读取结果 使用酶标仪读取微孔板的吸收值,可以算出待测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含量。通常会测量每个孔的吸光度,并使用标准曲线来计算样品中目标分子的浓度。 总之,ELISA是一种快速、简单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ELISA也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如疾病诊断、药物筛选、潜在生物危害物质的检测等。

elisa原理

elisa原理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实验方法。它基于酶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特性,通过检测酶的活性来间接测定待测物质的存在与数量。 Elisa的原理可以分为间接法、直接法和间接夹心法。以下是 介绍这些方法的详细原理: 1. 间接法:该方法用于检测抗原。首先,在试验板上涂布含有待测抗原的物质。然后加入与该抗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这些抗体通常与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在一起。随后,加入试液,其中包含检测样本中的抗体。样本中的抗体与已有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物。接下来,通过加入底物, 酶的活性导致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检测的产物。产物的浓度与样本中的抗体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确定待测样本中的抗体含量。 2. 直接法:该方法用于检测抗体。首先,在试验板上涂布已知抗原。然后加入待测样本,其中的抗体将与试板上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接下来,加入与该抗体特异性反应的 酶标记二抗。酶标记二抗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形成双重 复合物。通过加入底物,酶的活性导致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检测的产物。产物的浓度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浓度成正比。 3. 间接夹心法:该方法既可以用于检测抗原,也可以用于检测抗体。首先,在试验板上涂布已知抗原。然后加入待测样本,其中特异的抗体与试板上的抗原结合。接下来,加入与该抗体

特异性反应的酶标记二抗,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二抗复合物。随后,加入另一抗体(通常是与酶标记二抗相反的抗体)来结合酶标记二抗的未结合部分,形成夹心型复合物。最后,通过加入底物,酶的活性导致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检测的产物。产物的浓度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抗体浓度成正比。 Elisa方法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而被广 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用于疾病的诊断、检测生物标志物、药物研发等。

elisa检测方法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方法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验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基本原理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游离的反应物,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且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从而使该测定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具体的方法较多,有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法(图8-1)、用于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图8-2)以及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竞争法等等。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图8-1 ELISA间接法 图8-2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材料与仪器】 1. 包被缓冲液(pH9.6的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洗涤缓冲液(pH7.4的0.15mol/LPBS)、底物缓冲液(pH5.0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终止液2mol/LH2SO4、抗原、抗体及酶标记抗体、正常人血清和阳性对照血清、TMB。 2. 聚苯乙烯塑料板(简称酶标板)40孔或96孔、ELISA检测仪、50μl、100μl微量加样器、塑料滴头、小毛巾、洗涤瓶、小烧杯、玻璃棒、试管、吸管、量筒等。 3.4℃冰箱、37℃孵育箱。 【实验方法】 一、ELISA间接法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 1. 包被固相抗原: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10μg/ml,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次日弃去孔内溶液,

ELISA的原理和应用

ELISA的原理和应用 1. ELISA的概述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简称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实验技术。ELISA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原理,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适配物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2. ELISA的原理 ELISA基于酶标记的二抗或适配物的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进行检测。主要包括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夹心ELISA等。 2.1 直接ELISA •将待检样品加入包被抗原的微孔板,待抗原吸附。 •增加与待检样品中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的一抗,与包被抗原形成复合物。 •加入底物,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2.2 间接ELISA •将待检样品加入包被抗原的微孔板,待抗原吸附。 •加入与待检样品中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二抗,与抗体形成复合物。 •加入与二抗结合的酶标记的三抗,与二抗形成复合物。 •加入底物,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2.3 竞争ELISA •将待检抗原加入包被抗体的微孔板,待抗原吸附。 •加入待检样品,竞争性结合包被抗体。 •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与包被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加入底物,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2.4 夹心ELISA •将待检样品加入包被抗原的微孔板,待抗原吸附。 •加入酶标记的一抗,与待检样品的目标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加入包被抗体,与酶标记的一抗结合形成夹心复合物。 •加入底物,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3. ELISA的应用 ELISA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其主要应用包括: 3.1 生物学研究 •检测蛋白质、抗原、抗体、细菌等生物分子或微生物的存在和含量。 •研究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生物学过程。 •研究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相互作用、药物筛选等生物学机制。 3.2 临床诊断 •检测疾病标志物,如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肝炎病毒抗体等。 •确定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3.3 食品安全检测 •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毒素和致病菌。 •调查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源和质量问题。 •监测食品安全并筛选安全指标。 3.4 环境监测 •检测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中的污染物。 •监测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的环境影响。 •评估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4. 总结 ELISA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类型的ELISA,可以检测和确定特定分子的存在和含量,并应用于科学研究、临床诊断、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ELISA技术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ELISA原理和分类(附图解)

一、ELISA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二、ELISA的类型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三个必要的试剂:(1)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immunosorbent); (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为“酶联物”、“结合物”(conjugate); (3)酶反应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检验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联结,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2)加受检标本,保温反应。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物质。 (3)加酶标抗体,保温反应。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抗原的量相关。 (4)加底物显色。固相上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通过比色,测知标本中抗原的量。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等大分子抗原,例如HBsAg、HBeAg、AFP、hCG 等。只要获得针对受检抗原的异性抗体,就可用于包被固相载体和制备酶结合物而建立此法。如抗体的来源为抗血清,包被和酶标用的抗体最好分别取自不同种属的动物。如应用单克隆抗体,一般选择两个针对抗原上不同决定簇的单抗,分别用于包被固相载体和制备酶结合物。这种双位点夹心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而且可以将受检标本和酶标抗体一起保温反应,作一步法检测。 在一步法测定中,当标本中受检抗原的含量很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此时反应后显

ELISA的原理

ELISA的原理 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抗 体或抗原的实验技术。其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的特性,通过酶偶 联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快速、敏感和定量的检测。 首先,在ELISA实验中,需要将用于检测的目标物质(抗原或抗体) 附着到一个固定表面上,这个过程称为包被。常用的包被材料有微孔板或 固相支持(如玻璃管和磁珠),其中微孔板比较常见。为了获取可靠的结果,包被材料通常需要经过预处理,例如用特定浓度的溶液溶解目标物质,将其均匀地分布在包被材料上。 其次,在结合步骤中,待测样品(包括目标物质)与包被材料中固定 的目标物质相结合。这种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被其他特异性抗体或抗原 识别和结合。该过程通常在液体相中进行,将待测样品和目标物质同时加 入到微孔板中,并进行适当的孵育。在此过程中,特定的抗体或抗原与目 标物质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然后,检测步骤通过使用特异性的二抗或标记物检测目标物质的结合。通常,二抗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并可以通过酶染色反应来检测结合事件。 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这些酶会与染 色底物发生酶促反应,产生颜色或荧光信号。 最后,在颜色反应步骤中,染色底物通过加入合适的反应底物并发生 化学反应,产生可测量的颜色或荧光信号。这些信号的强度与目标物质的 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颜色或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目标 物质的含量。

ELISA有几种不同的变体,其基本原理相同,但在实施细节上有一些差异。例如,直接ELISA使用是否标记的一抗直接与目标物质结合并进行检测。间接ELISA则使用两个抗体:第一个抗体与目标物结合,第二个抗体与第一个抗体结合并进行检测。竞争ELISA则是使用标记的一抗和待测样品中的目标物竞争结合,从而实现目标物含量的测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