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及其相应政策-精选资料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及其相应政策

1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

1.1民营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民营经济是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以市场为导向。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它的产权明晰,自担风险,具有强劲的内在动力。它的体制新,机制活,具有经济激励、适应市场的内在素质。国际市场风云多变,竞争激烈,这就要求投资经营者必须始终保持积极跟进的态度,而且要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而国有大型企业在产权、制度、体制方面的深层次改革都还未到位。大部分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机制不灵。一些海外子公司受制于国内母公司,无法及时做出决策和反应,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积极性。有时大型国企的对外投资是由于政府的需要,而不是出于自身的营利目的,因此缺乏投资动力。民营企业就不同了,许多民营企业是股份制或合作制类型的,建立之初就有明晰的产权。他们对外投资的惟一目的就是赚取利润,因此他们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生命力旺盛,能适应市场竞争,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市场洞察力等方面都比国有企业更具有优势。这使他们在面对他国的经济环境时更游刃有余。

1.2小规模技术优势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跨国公司的教授――刘易斯?

威尔斯认为,即使经济落后国家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也拥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自低生产成本,而低生产成本是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根据小规模技术理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

对外直接投资中也具备这些相对优势。

1.2.1 小规模技术优势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小。现在的国际市场显现的是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结构,既有需要大规模生产的,也有只需要小规模技术投入的。这是因为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技术的要求也有差别。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那种先进技术反而不易吸收。而我们国家与许多中等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拥有许多较为成熟的技术优势,更受到那些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例如,我国某些已趋成熟和稳定的大量中间技术和加工制造技术,如机电、轻纺、食品加工技术。

1.2.2低产品成本和管理成本优势,以及营销优势与国有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管理效能更趋合理。对于人才利用,历史包袱等方面都更有优势。与国外跨国企业相比,小规模的民营企业结构简单、经营灵活、适应性快,因此具有较低的管理成本。在面临复杂的国外市场时,民营企业的自主经营,灵活应用资金、人才、营销等手段,实行本土化经营,也是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方式。

1.3 “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是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相关企业的集合。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北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其中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如东莞大郎镇上千家家庭企业围绕毛纺织产品链形成有效分工与合作的企业群,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而这些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在国内存活,也可以是对外投资

的中坚力量。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最大的劣势在于规模经济效益差,风险抵御能力弱。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途径就是创立产业集群,进行集约式投资,使中小企业竞争优势趋向集群式分布。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互动、互助,在竞争压力下,上下游企业通过转移自身的竞争优势、技术优势来达到集群内部的互助联系,达到信息、战略、观念的流通,带动集团内企业的升级。另一方面,当一群中小企业在朝同一目标共同发展时,必然会产生外溢性的效果,提高整体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就像台湾的中小型企业在东莞、昆山、苏州等地集体投资,形成配套服务,获得规模效应。

1.4 外国投资环境更偏向于接受民营企业首先,在计划经济体制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更能适应外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只要民营企业进入这些竞争激烈的市场,就能发展迅速。其次,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不承认国家作为投资者的公司法人,认为只有股东构成的公司法人才能承担有限责任,国家为投资主体的公司法人

则须承担无限责任。再者,西方国家对外国政府控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态度谨慎,甚至排斥。这些都表明民营企业能更顺利地进入外国市场进行投资。

2 政府推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

2.1 认清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笔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之所以一直不能很好地扶持和推动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政策法规制定之初,没有认清谁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从以上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就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不仅具备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优点,更在增加就业、税收、产值及其它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民营企业才是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认为:民营企业是资本输出主力军,中国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2.2政府应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政策框架下,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政府应积极推进同更多的国家商谈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有关条款保护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使其免受因发生战争、没收、汇款限制等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政府还可以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国家投资风险基金和对外经济合作基金,以支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政府还应该积极发挥驻外使领馆商务处的信息收集和服务作用,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协助中国企业处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问题。

2.3支持并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管理的规范化和国际化,重点是逐渐放宽限制

从长远来看,政府应该避免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方面的短期行为,尽量减少行政干预,慎用产业政策,以创造高级的生产要素;通过鼓励国内竞争、刺激新企业的加入来提高企业的创新精神和活力;通过制定严格的产业标准来引导企业向高质量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我们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如美国的网络经纪人、英国的企业理事会和小企业服务机构等等,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战略的政府服务机构。政

府只有将其支持性政策集中于更为基本的环境方面,并使企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主体,中国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才能得到蓬勃发展。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是指各级政府为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政策。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城市纷 纷推出各种,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内容包括税收优惠、融资扶持、土地和用地补贴、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 在我国,已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政府可以吸收外来投资,促进本地企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下面我们就的几个方面进 行详细论述。 一、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税收优惠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 的有减免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对于在企业所得 税上实行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外投资、补贴等方式来吸引优质的企业和项目。 在我国,各地政府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和发展本土企业,也纷纷 推出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对于招商引资项

目,政府可根据项目的投资额度和所在区域,给予企业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在江西省南昌市,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政府首次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且免征期限为连续2年。 二、融资扶持政策 除了税收优惠政策之外,融资扶持政策也是一个的重要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越来越多的融资工具和方式涌现,政府也通过制定各种贴息、担保和资金扶持等措施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资金瓶颈和风险。 例如,在广东省深圳市,政府针对优质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潜力企业,制定了一系列融资支持政策,包括创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小额贷款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浙江省杭州市,政府通过出资设立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股权融资支持。 三、土地和用地补贴政策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对外投资现状。根据商务部数据,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金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截至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463亿美元。数据显示,,我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长较快。尤其对美国投资,增长了23.9%,对欧盟的投资增长了1.7倍,大大高于中国对外投资的总体增速。此外,中国对服务业的投资上升明显,服务业增长最快,增速为27.1%,占全部对外投资的比重达64.6%。而对采矿等资源投资同比下降了4.1%,在全部投入中仅占18.8%。下一步中国将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 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境外直接投资预计将达1.25万亿美元,中国似乎正在往全球投资者的角色迅速转变。境外投资帮助更多来自各行业的中国公司进入新市场和获得更具竞争力所需的经验、技术、品牌和人力资本。而中国公司的投资也从选择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转向具备先进技术、知名品牌、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全球分销网络的发达国家。 (二)我国对外投资特点。一是我国即将成为净资本输出国。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金融类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非金融类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而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97.1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全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同期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仅差37.1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双向投资按现有统计口径首次接近平衡。按照目前发展的趋势,中国对外投资增速

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展历程及现状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进展历程 1.以FDI流出量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对外直接投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82-1991年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均在10亿美元以内。其次阶段即1992-2022年的稳步进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平均规模为27亿美元。第三阶段即2022年至今的快速进展阶段。2022年,我国a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2022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从年流出量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6.3亿美元到2022年的161亿美元,增加了25.6倍。 2.以FDI流出与FDI流入的比率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1992年以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很小,但由于同期FDI 流入量也较小,因而此期间FDI流出与FDI流入的比率相对较高。但是,1992-202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流出量较大,而同期FDI流入流量更大,因此此期间FDI流出与FDI流入的比率相对较低。综合来看,以流出流入比率来衡量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1992年以后小于1992年之前;而从肯定值来看,正好相反。 3.以FDI流入量与FDI流出量的对比状况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规模的变化。1990-2022年,外商在华投资平均数为392.5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平均数为37.5亿美元,而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为6673.3亿美元,是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638.7亿美元的10倍多,特殊是近几年来,FDI流入的规模和速度消失了大幅度上升。1990-202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与流出量之比为1∶0.096,可以看出汲取外国投资的规模远远高于对外直接投资,这两者存在严峻失衡,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展现状 从我国近两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展状况可以看出,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进展中国家还存在肯定差距。截至2022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0 182亿美元,是我国的35.3倍;英国为13 781亿美元,是我国的24.1倍;日本为3705亿美元,是我国的6.5倍。在进展中国家中,2022年末新加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009亿美元,是我国的1.8倍。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2022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经商务部核预备案的境外中资企业已超过1万家。其中,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的46%;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的31%;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

问11牛: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 投资的实施意见 当前我国正处于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 13号),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推进形成我国民问资本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推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大力加强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宏观指导 (一)加强规划指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引导民营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境外投资。加强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对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进行专题研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重大问题。 (二)做好境外投资的投向引导。完善境外投资产业和国别导向政策,支持国内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到具备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加强民营企业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投资,促进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基础设施、农业和服务业投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等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国际

营销网络、使用自有品牌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三)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决策水平。引导民营企业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战略,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开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境外投资活动。指导民营企业认真做好境外投资风险防范工作,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 (四)指导民营企业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加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境外投资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注重环境资源保护,尊重当地社会习俗,保障当地员工的合法权益,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加强对外沟通交流,树立中国企业依法经营、重信守诺、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引导企业加强境外投资的协调合作,避免无序竞争和恶意竞争。 二、切实完善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 (五)落实和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充分发挥现行专项政策的作用?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好企业境外缴纳所得税税额抵免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六)力口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鼓励国内银行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提供流动资金贷款、银团贷款、出口信贷、并购贷款等多种方式信贷支持,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等为抵(质)押提供项目融资。推动保险机构积极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提供保险服务,创新业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融资渠道,支持重点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和外币债券,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指导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成立涉外股权投资基金,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对促进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作用。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及其相应政策-精选资料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及其相应政策 1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 1.1民营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民营经济是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以市场为导向。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它的产权明晰,自担风险,具有强劲的内在动力。它的体制新,机制活,具有经济激励、适应市场的内在素质。国际市场风云多变,竞争激烈,这就要求投资经营者必须始终保持积极跟进的态度,而且要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而国有大型企业在产权、制度、体制方面的深层次改革都还未到位。大部分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机制不灵。一些海外子公司受制于国内母公司,无法及时做出决策和反应,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积极性。有时大型国企的对外投资是由于政府的需要,而不是出于自身的营利目的,因此缺乏投资动力。民营企业就不同了,许多民营企业是股份制或合作制类型的,建立之初就有明晰的产权。他们对外投资的惟一目的就是赚取利润,因此他们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生命力旺盛,能适应市场竞争,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市场洞察力等方面都比国有企业更具有优势。这使他们在面对他国的经济环境时更游刃有余。 1.2小规模技术优势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跨国公司的教授――刘易斯? 威尔斯认为,即使经济落后国家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也拥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自低生产成本,而低生产成本是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根据小规模技术理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

对外直接投资中也具备这些相对优势。 1.2.1 小规模技术优势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小。现在的国际市场显现的是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结构,既有需要大规模生产的,也有只需要小规模技术投入的。这是因为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技术的要求也有差别。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那种先进技术反而不易吸收。而我们国家与许多中等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拥有许多较为成熟的技术优势,更受到那些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例如,我国某些已趋成熟和稳定的大量中间技术和加工制造技术,如机电、轻纺、食品加工技术。 1.2.2低产品成本和管理成本优势,以及营销优势与国有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管理效能更趋合理。对于人才利用,历史包袱等方面都更有优势。与国外跨国企业相比,小规模的民营企业结构简单、经营灵活、适应性快,因此具有较低的管理成本。在面临复杂的国外市场时,民营企业的自主经营,灵活应用资金、人才、营销等手段,实行本土化经营,也是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方式。 1.3 “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是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相关企业的集合。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北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其中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如东莞大郎镇上千家家庭企业围绕毛纺织产品链形成有效分工与合作的企业群,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而这些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在国内存活,也可以是对外投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投资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143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主要投资领域为制造业、房地产、矿业、能源等。同时,海外投资主要涵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多个地区。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对外投资面临较大 的挑战。一方面,海外市场竞争加剧,投资环境复杂;另一方面,出现了投资项目风险增 加和政策限制等不利因素,限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1.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 我国应积极推动企业向技术、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此外,应尽可能减少投 资项目的风险,并加强与海外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协商和合作,建立合理的双边投资 机制,使得我国投资的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 2.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多元化布局 我国应积极拓展多元化的海外市场,不断挖掘投资机会,加快海外资源的配置和市场 的开拓,充分发挥我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同时,应加强国内与海外市场的衔接,利用我 国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国际化运营模式的实现。此外,应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共同投 资和合作发展的新途径,为海外市场的开拓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3.利用国际产业政策,优化海外投资环境 我国应充分利用多边机制和双边协议等国际产业政策,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协议的制定 和实施,为企业与当地政府沟通和协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提高国际投资的适应性和 可持续性。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对外投资政策,为海外投资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实现更充分的发展。 总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手段。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指出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和利 用国际产业政策等对策是回应当前国际形势和推动国际投资的主要途径。愿我国企业加紧 发挥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发展与合作。

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选择【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选择 专业:国际经济贸易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产品、服务、资本、技术跨国界流动,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产业结构不断出现新的调整和转移变化。随着商品、劳务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纵深发展,由企业主导,以控制所有权为特征的对外投资和生产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充分显示了机制优势,形成了适应市场的产业特征,为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创造了条件,必将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力量。这在客观上要求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的发展理念,走向国际市场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问,实现适合自身现实条件的跨国经营。 宁波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走出去”已经成为宁波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宁波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是在国外建立营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以及境外收购兼并企业等,这有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做大做强,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享用资源,从而不仅放大增强了宁波民营经济,也为中国民营经济对外投资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因此,以宁波民营企业走出去研究为例,选择经济全球话背景下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研究成为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目前已有国内学者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行为,但以完整的宁波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少。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 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兴起,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研究(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研究(1) 对一个外汇管制国家而言,对外直接投资(FDI)首先是一个政策问题,其次才是企业管理、企业战略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立足主体的选择,提出并论证了非公有制企业是未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导力量的观点,接着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政策;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式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政策不配套、政策的实施与政策初衷背离的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立足主体的选择 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转型时期,竞争性领域除了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大、中、小型国有、集体企业(即公有制企业,以下以国有企业代之)。而这两类企业的内部激励一约束机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FDI政策的制定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1.一视同仁,两种类型企业适用统一政策。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FDI 政策的制定立足于国有企业。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外部管理,所以企业开展FDI的前置审批特别严格,手续繁杂。结果,非公有制企业跟着受累。另一种情况是立足于非公有制企业,依据国家划定的限制与非限制产业(事先划定),对非限制产业简化审批手续。如此则所有企业开展FDI都比较便利。然而,国有企业由于内部约束机制不足,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目前的FDI政策是表面上的一视同仁。因为虽然开展FDI的前置审批条件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作为条件之一的“进出口经营权”,在2001年以前非公有制企业很难获得,所以,非公有制企业在审批时受到了事实上的歧视。 2.区别对待。一种是立足于国有企业,歧视非公有制企业,即对非公有制企业制定更为严厉的审批条件。显然,这样做不合时宜。另一种是立足于非公有制企业,这类企业在国家划定的非限制产业,实行登记备案制,而对国有企业的FDI实行现行的严格的前置审批手续。这样做存在一个问题:如何防止国有企业“借船出海”即通过非公有制企业的渠道,向国外转移资产,所以,实施这样的政策必须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为前提。如果在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绝大部分退出,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政府就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有足够的能力从外部监督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FDI.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8项措施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8项措施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以下是28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1.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民营企业的 合法权益。 2.改善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和市场准入限制,为民营企业提 供公平的市场竞争机会。 3.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减少对民营经济的 不正当干预。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4.设立特别的金融支持基金,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 5.减少融资成本,降低贷款利率,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度。 6.创新金融产品,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融资渠道。

7.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信用评级。 三、培育创新创业环境: 8.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9.推动技术转移和产学研合作,加强政企合作,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10.改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11.优化创业环境,简化创业流程,鼓励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 四、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12.提供培训和人才支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13.改善土地使用政策,降低土地出让价格,为民营企业提供土地资源支持。

1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为 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15.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其进一步 扩大规模。 五、加强创业支持: 16.设立创业就业基金,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贷款和就业培训支持。 17.支持企业家青年创业,设立专项资金和政策,提供创业辅导和 支持。 18.加强创业孵化器建设,提供场地、资金和管理支持,为创业者 提供孵化条件。 六、加强企业互联网化建设: 19.推广电子商务,开展电商培训,提高民营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 和能力。 20.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平台,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市场 竞争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精选文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产业级差与产业梯度转移当前,在知识经济的大潮席卷全球背景下,发达国家正处于由一般技术密集型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工业部门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对于其他一些更为落后的国家,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社会仍处于传统经济阶段。 一个由发达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到半工业化国家最后到落后国家的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形成,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对外直接投资是新战略国外主流对外投资理论大都是以跨国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点的。这些理论都是以一定的优势为前提的。但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半工业化国家而言,这些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一味照搬只怕永远也无法摆脱目前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获取现国外先进技术并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我国应该按照以下两个目标,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1、产业提升目标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科技 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从资金利用方面来说,只有扩大技术和市场开发深度,才能有效利用外汇资源,才能改正国内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我们应加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并带动本币

资金和其它要素的投入。 2、有限优势利用论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两个方面:第一,开辟新兴产业;第二,改造或淘汰落后产业。 我国要大力发展对贫穷落后国家的投资。而且要立足于我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并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留出资源,扶持我们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二、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意义 (一)对国际收支的意义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本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对本国国际收支产成有利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对收支的波动进行调节。因此,进一步鼓励国内企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轻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缓解我国经常性项目账户中的逆差,从而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二)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很大,当前形势下外国资本华独资经营增加,我们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方式难以实行。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技术向本国内转移,纷纷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将技术带回国内进行消化吸收。我国的一些企业例如华为、联想到海外市场投资并不是为了获得产品上的优势,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研发水平,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这些技术带回了国内,达到了与时俱进的目的。因此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就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具积极效应与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1.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 从企业本身角度来看,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逐渐成熟壮大,一部分企业具备了对外投资的实力基础。且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积累大量案例,对外投资日趋成熟。从政府服务角度来看,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能为未来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从国际经济环境角度来看,外部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比较好的进入时机。 1.2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社会经济使命 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既要保证一部分行业对外投资的持续性,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又要解决短期内一部分产业转移的问题,为中国经济转型服务。当下的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解决。一是经济持续发展的能源安全问题,对世界能源资源进行战略性投资,拓宽能源资源来源渠道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必要任务;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部分行业能源过剩问题;三是外汇储备安全问题;四是环境治理中的碳排放限制问题;五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方式改变的问题。因此,政府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企业“走出去”,尽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战略角度看,世界经济大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都十分庞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是衡量一国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 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2.1 投资持续增长,并购活跃 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5319.4

亿美元,突破5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中国1.6万家投资者在国(境)外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近2.2万家,分布在全球179个国家(地区),覆盖率达76.8%;其中亚洲的覆盖率高达95.7%,欧洲为85.7%,非洲为85%。201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2.2 行业分布广泛,结构变化较大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行业范围越来越广,投资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12年,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存量超过100亿美元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上述七个行业累计投资总量4913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92.4%。 这些年我国企业对其他行业的海外投资,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均成倍增长。未来农业和食品、新能源、房地产和导管制造业等领域将逐步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海外投资热点。 2.3 投资主体多极化发展,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提高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中国企业占55.1%、有限责任公司26.4%、股份有限公司11%、股份合作企业3.7%、外商投资企业1.9%、其他1.9%。虽然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有相当比例,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投资主体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例逐年 提高。 2.4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投资度加强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有效手段。这给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拓展

民营企业28条具体文件

民营企业28条具体文件 民营企业28条是我国政府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保护。以下是民营企业28条的具体文件内容: 1.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将加强对其支持和指导,并落实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提供贷款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2.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科技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政府采购和项目承接机会。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标准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商业秘密。 4.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5.简化企业注册和审批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6.提供土地、办公场所等配套设施支持,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 经营环境。 7.加强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民营企业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和技能水平。 8.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和监督,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提高企业诚信度。 9.鼓励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和参与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市场拓展和 合作交流。 10.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11.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民营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和参与度。 12.统一市场准入、行业准入和资质标准,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13.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化的 创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服务。 14.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

15.加强对农村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16.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的支持和引导,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17.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 18.提高科技创新和研发支持力度,加大对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9.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风险防范和监测,保障金融安全。 20.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和维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1.鼓励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 22.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 23.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24.建立健全民营企业退出机制,为企业注入更多发展动力。

扩大对外投资

扩大对外投资 随着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寻求对外投资机会,以实现业务拓展和利润增长。对外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直接投资、合营、收购或参股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扩大对外投资不仅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战略。 一、对外投资的背景和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对外投资已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逐步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对外投资也成为它们扩大市场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另外,由于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很多企业已经无法再在国内扩充业务,而选择拓展境外市场则是他们实现业务壮大和提高收益的有效途径。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对外投资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相比于国际投资,对外投资的收益更多的是流入国内经济。随着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中国企业的贡献已经成为推动国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外投资可以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术,进而提升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市场环境。 3. 拓展国际市场。 对外投资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合资、并购和控股等方式进行境外投资,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获得更好的经营效果。 二、对外投资的优势 对外投资主要有以下优势: 1. 开拓更广泛的市场。 企业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境外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对外投资是扩大企业市场销售和收入的有效途径。 2. 降低生产成本。 在境内生产,成本往往受到劳动力、物价等因素的影响,而境外投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在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等地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3. 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将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不断了解

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政策建议

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作为整个市场竞争的重要一环,民营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然而,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创新引导。本文将探讨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政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 1.灵活性 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加灵活,同时更能满足市场需求。民营企业的决策更加迅速,因为所有决策都来自于企业家的个人判断。另外,民营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始终走在前沿。因为它们更加注重员工的激励和创新。民营企业通常有更好的激励制度,如员工持股计划等,这些制度会吸引更多的有才华的人才加入企业,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3.成本优势 民营企业通常都有更低的成本结构。这与它们的业务模式和规模有关。高度专业化和自动化的生产线可以减少劳动力和能源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民营企业往往也拥有更灵活的规模,企业可以根据销售市场进行灵活的调整。 4.市场感知和敏捷性 民营企业更了解市场,因为它们必须通过发现市场机会来成功。它们需要更多的市场反馈和敏捷性来应对市场变化。存在这种特性更在于企业家们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市场需求和举措敏捷的调整战略,与此同时在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二、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 1.金融难题 民营企业在获得贷款、融资和资本市场等方面常常面临更大的难度。面对银行的高利率、紧缩政策和担保要求,以及资本市场的报障和门槛等,民营企业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这会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升级产品和资金流转的沉重负担。 2.产业结构问题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和升级的问题。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更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这些产业市场规模狭小,同时竞争激烈。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引导民营企业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市场壁垒问题 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市场上往往占据着极大的优势,民营企业往往很难进入某些关键领域。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银行等行业都存在着市场壁垒。政府需要把握住市场管理角色,减少对于民营企业的不公,使其不被外部或非市场因素限制或明显的偏离。 三、政策建议 1.优化融资环境 加强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对抗金融虚假宣传,缩小金融深度贵金属市场的赤红比例。加强股权投资市场建设,扩大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比例。同时,在信贷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企业的特殊需求,包括融资用途、资金使用期限、还款周期等。 2.调整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第一,民营企业的产权清晰;第二,低成本优势;第三,灵活的市场营销优势。 制约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标签: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优势 1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1 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缺乏政府扶持。 由于跨国经营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政府缺乏对跨国经营管理的经验,他们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法律及业务指导方面准备不足,民营企业还难于从政府那里得到足够的帮助来实现跨国经营。有些地方政府由于对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还存有颇多疑虑,对企业适应陌生经营环境缺乏信心,因此不敢轻易批 准民营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活动。 (2)落后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体制。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门槛高、审批手续繁杂。目前,国家规定,国有企业到国外投资办企业,100万元以下在省一级审批就可以,而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审批要经过多部门(至少有商务部、国家经贸委、外汇管理局、国家计委、公安部等)、多层次(地方初审后报中央审批),标准过严,手续繁杂,耗费的时间过长,因此耽误了一些项目投资的最佳时机,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积极 性。 (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融资困难。 我国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成长性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但市场化筹资的福音却并没有降临到民营经济的头上,民营经济并没有得到银行贷款的垂青。在我国私营企业中,77 %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客观上已经成为制约其生存和发展

的瓶颈。民营企业融资难,资金薄弱,难以走向国际市场。 1.2 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模优势。 由于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结构和管理体制都还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小规模和试探性的,资本不很充足,赢利能力较差,而且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而成熟的企业文化。 (2)缺乏跨国经营核心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是自主创新的根本,目前也是民营企业所薄弱的一项。出于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我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私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生产成本高,其产品和技术大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少,在 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3)家族式管理难以适应跨国经营要求。 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管理者素质较低,家庭式经营管理和知识结构偏低与当今以知识和科技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相适应,企业难以建立长远规划的国际化经营理念与目标。另外,在人才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不利于决策信息的正常传递,不利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难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 和技术创新的需要。 (4)缺乏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跨国经营在我国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还属于学习与摸索的阶段,因此,这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我国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人才的要求极不相符。跨国经营的专业人才应通晓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经济法等知识,熟知国际生产、管理和销售业务,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公关能力以及强烈的开拓能力和敬业精神。此类人才不但数量少,而且也是诸多大公司争夺

中国利用外资的区位优势分析

中国利用外资的区位优势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涌入中国,给中国经济带来强大的推动力。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区位优势:巨大的消费市场、相对较低的单位劳动成本和引进外资的政策优势。 关键词: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利用外资区位优势

一、引论 利用外资属于国际资本流动范畴,其基本涵义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引入资本,即国际资本输入到某一国家或地区①。 这个含义包含利用外资的三大特性:一是资本输入的特性,即单独的货币性与投资性的资本输入,像与引进商品、劳务、技术、管理相联系的资本输入;还有特定的非营利性的资本输入,像与投资项目相配套的国外政府无息贷款等,都属于利用外资范畴。然而,对于非资本输入性的外汇收入则不属于利用外资,像旅游外汇收入与个人消费用外汇收入等。二是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特性。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作为资本输出的一方是债权人,作为资本接受的一方为债务人。债权人追求的是资本的增值,一般不会放弃资本的所有权,而仅仅是暂时让渡使用权,以追求相应的利息、股息、汇差等资本增值方面的收益。三是存在风险的特性。利用外资的风险主要对于资本接受的债务人,具体涉及的风险十分广泛,包括难以支付本息的风险、丧失民族长远利益的风险、损害国内外债权债务体系的风险、引起金融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风险。 近年来,无论国际经济环境如何变化,中国所吸引的外资一直稳步增长(如图1)。而占外资总额比例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②(FDI),据统计,1993年至2001年流入中国的总量为403.1亿美元。而在此期间,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吸引FDI方面出现了很大的波动(葛顺奇,2003)。 图1: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趋势图(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 ①葛顺奇. 中国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潜力分析[J]. 世界经济, 2003, 6: 135 ②赖静. 外商在华投资现状研究与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我国还应该主动地走向世界,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以主动抓住发展经济的机遇。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更好的为发展经济服务,这就需要我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和产业具有战略性。其次,投资风险十分严峻,对此我国应该坚持积极、审慎的态度,合理安排风险化解措施,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投资战略。第三,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投资仍将持续较快增长,规模将高于发展中大国的平均水平,并且成为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母国。第四,对外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在短期内,东部沿海省市对外投资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是,随着我国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民营经济鼓励政策的出台,我国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投资战略投资风险投资前景投资阶段

一、投资战略问题 现阶段,我国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既有内部发展的动力,也有跨越外部障碍、缓解外部压力的原因。这就决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必须要有“战略性”。总体来说,这种“战略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目的战略性,即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跨越贸易壁垒还是寻求资源和技术的。二是投资地区战略性,即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决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和数量。三是投资手段战略性,即根据投资目的的不同,从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合资以及股权收购等方式中选择合适的投资手段。四是投资产业战略性,即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选择不同的产业。其实,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这四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根据投资的目的,以最佳的投资手段在最佳的投资地区投资最佳的产业,以求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目前,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也为了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效、有序、协调、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境外投资重点投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鼓励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拓宽这方面投资合作的渠道和领域;二是鼓励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并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三是鼓励能够通过境外投资获得国际先进技术、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