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题研究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小组成员

冯祥玉 20111703113

张依 20111703120

江叶帆 20111703121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3)

二、理论基础 (4)

三、实证计量分析 (5)

(一)、数据的来源与确定 (5)

(二)、模型构建 (6)

(三)、参数估计与检验分析 (7)

1、对模型进行回归 (7)

2、多重共线性检验 (8)

3、检验是否为线性相关关系 (11)

4、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12)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与处理 (13)

四、结论与启示 (13)

参考文献 (14)

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教育是影响人力资本的一个关键性

因素。因此,我课题小组采取多元分析的方法,构建多元线

性模型,对1992至2010年间我国我国教育情况对国民经济的

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国民经济教育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4%的目标。在各大高校纷纷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显著增长的同时,在校本科生选择继续读研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大家都希望通过接受更多的教育来提升自己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它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到底有多强,我们如何通过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而且,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排名世界第二,但跟排名第一位的美国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探求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结合二者1992至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我课题小组试图运用计量的方法,

探求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高素质劳动力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

二、理论基础

教育是一种同时影响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教育的发展必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柯布—道格拉斯的方法研究到罗默—卢卡斯模型的建立都使人们坚信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做出开创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1954)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中》直接把“教育所引起的知识的增长”归结为经济增长的三个原因之一。那么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的哪些方面呢?

总的来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内外两种机制,教育的内部作用是“个人的人力资本对其生产力的作用。”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作用,教育恰恰是人力资本形成最为重要的途径。教育的内部作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提高了人力资本,并从两方面影响了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促进国内技术的研发和对国外技术的采用,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从微观角度看,企业往往根据受教育年限或学历来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并据此来安排职位与薪酬。雇员整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促进公司生产力的提高,所以,教育通过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教育的外部作用体现在受教育

较多的人往往会带动他受教育较少的同事提高自身生产力,人力资本较高的环境也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而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国家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重直接体现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一国师范学校的数量、教师队伍的总人数、学龄儿童入学率以及高学历毕业生(大学本科以上)人数等都可以作为衡量一国教育发展情况的指标。

长期以来,讨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现有的文献中关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讨论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human capital theory)、赶超模型(catch-up model)、何罗(arrow ,1992)、干中学模型(learning by doing)三种思路和方法。

三、实证计量分析

(一)、数据的来源与确定

本文数据主要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e3071123.html,/)1992年至2010年统计年鉴。其中,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标准由学龄儿童入学率、教师队伍总人数、本科以上学历人数、教育经费总支出四类数据组成。具体数据参见表1

表1 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指标数据

(二)、模型构建

Y表示国民生产总值(亿元),X1表示学龄儿童入学率(%),X2表示教师总人数(人),X3表示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人),X4表示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万元)。其中,师资队伍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普通中学教师、职业中学教师、普通小学教师、特殊学校教师和学前教育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包括本科生毕业人数、研究生毕业人数和学成归国留学生人数。据此构建模型方程为:

Y=B0+B1X1+B2X2+B3X3+B4X4+u

(三)、参数估计与检验分析

1、对模型进行回归

表2 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结果

从表2实证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该模型R2=0.999477,调整后的R2=0.999328,F值=6693.519,很大,方程整体拟合优度高。所以,我们能够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影响。但是X2的系数符号为负,不符合经济学原理,而且当显著性水平为1%时,p 值为0.0102>0.01,所以没有通过T检验,不显著。模型的R2值很高,F检验通过,却存在自变量没有通过T检验的情况,这表明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2、多重共线性检验

以X2为因变量,其他自变量为自变量构建方程模型,得出方差扩大因子为vif=34.59317>10,所以存在多重共线性。

采用采用逐步回归法,来检验并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 对X1、X2、X3、X4、的一元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逐步回归结果

其中,X4的判断系数最大,所以,以X4为基础,依次添加X3、X2、X1,结果如表4:表4(1):X4X2进行回归

表4(2):X4X3进行回归

表4(3):X4X1进行回归

在满足经济意义和可决系数的条件下,选择X1作为第二个解释变量,再次进行回归,如表5

表5(1):X4X1X3进行回归

表5(2):X4X1X2进行回归

由表5可以看出:应剔掉X2,保留X1、X3、X4,修正后的线性模型为Y=-1087773+11258.87X1+0.008838X3+0.001570X4

3、检验是否为线性相关关系

由散点图可以发现,X1、X2、X3与Y存在不同程度的线性关系,其中,X4与Y呈高度线性。

4、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由怀特检验可判断,p值为0.784>0.05,所以不拒绝原假设,不

存在异方差问题。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与处理

LM检验的p值=0.0651,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四、结论与启示

从得出的模型中可以看出,教育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影响。其中X1增加一单位,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幅度最大。

所以,国家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从基层做起,进一步落实好义务教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但考虑到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7%,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所以建

议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增加本科以上学历人数的方式来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加高素质人力资本,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仕新: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计量模型与方法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6,(12)126

[2]杨盛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甘肃科技,2005,(1)59-69

[3]赵青梁军: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使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国家税收的增加,从而导致个人、企业和国家储蓄的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能力的增强。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的增强,又能进一步带动投资的增加,增加投资又会导致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推动教育投资的增加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此反复影响,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没有教育的发展,国家资本形成能力就难以增强,投资也就难以增加,经济增长就难以实现,而没有经济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又会受到影响,教育投资的继续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就缺乏保证。因此,高等教育与经济必然要求相互适应,这种适应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一、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一)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计划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从负担的主体角度看,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高等教育的扩展需要增加相关的投入。教育协调发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但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二)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数量上相协调。 二、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高科技含量已高达80%,日本为75%。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经济特区,科技含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可以占到60%左右,但在一些落后的省份,自然型的农业经济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高科技含量还不到15%。乐观地估计,全国经济发展中高科技贡献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左右。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的应用能力,包括发展为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产品是现实的力量。工具、工艺、方法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效率。高等教育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它还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又要提供知识贡献。由于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并存以及注重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所以它在总结、整理人类已有知识成果以及开展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往往就是人类知识的一座宝库。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随着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调,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显著的。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主体入手研究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这里我计划通过经济发展使教育产生的变化来阐述这种影响力。 首先,从教师群体出发,我们可以从教师待遇、素质以及教师所教授课程的种类三个角度来观察。 (一)工资待遇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以赚钱为目的,但是,教师待遇的提高是有效激励其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我国,自“文革”恢复高考以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其待遇都有了显著提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教师即是贫困的代名词,很多人都不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让我们来看一段那个时候一名教师的自述: “刚参加工作时,生活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几年都不买一件新衣服,整年也吃不上一顿肉,一家人挤在三间土屋里,晴天还好些,可一下雨便没了落脚的地方。生活的贫困还可以克服,但精神的折磨却让人难以忍受,天天开批斗会,那时候真是度日如年。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心,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教师的政治地位提高了,生活待遇提高了,我们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消除了危房,更换了课桌、板凳,添置了电脑等现代化的设备,现在学生上学连学费也不用交了。 我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教师的衣着很新潮,而且还用上了各种现代化的工具,有的还买了小汽车。我家也早已盖上了楼房,一家人其乐融融。如今,教师成了 人们羡慕的职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是提高教师待遇的前提和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逐步提高。现在,中小学教师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各个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我们从教师岗位的激烈竞争中,可以感觉到,只有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真正胜任这一工作。经济的发展使得教育得到普及,而教育的普及必然惠及教师的培养。 现在,每个教师虽然只教授一门课程,但是,对与其所教课程相关的知识,他必定也会很熟悉。现代社会中,知识的关联性正在不断加强,这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这种大环境的作用下,教师的素质也在不断得到提升。教师不再只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是正向着博学的方向发展。 (三)课程的多样化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去年15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有约60%的份额;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但是,在中小企业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令人堪忧,尤其突出的就是企业人才断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自己真正可用的人才,中高层管理人员基本靠外面招来的“空降兵”,有心想培养一些自己的员工,但人员流失严重,稍有出色的员工很快另谋高就,久而久之,在中高层与基层员工之间出现一个空白地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就泽亚企管辅导的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吸引、人才使用 方面的原因做一下分析: 一、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的难点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困难重重,而这些困 难大多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企业规模小。由于企业规模小,因此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职业安全性比不上大企业,不管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带来的影响都会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 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 2、地域性偏僻。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地域性较强,大部份位于中小城市、城镇,甚至 偏僻的地方,很难吸引优秀人才。 3、缺乏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薄弱,再加上缺乏规范的管理经验,因此很难形成一个持续的、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薪酬、福利、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这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再加上中小民营企业老板自身的思想文化和管理水平的原因,造成企业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这对人才的选、育、用、留造成极大的不便,同时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人才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才使用方面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博弈论”,通过“博弈论”,我们知道,只有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良性博弈”,只有让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发挥出来,才能形成双赢的局面;否则,就会造成“大家都很忙,但忙而无功”的结局。以下是几种现象, 对企业、对员工都将会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1、不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班级:电0802—2班 姓名:*** 学号: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投资在景荣活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具体有: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紧密。在经济理论界,西方和我国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即认为经济增长情况主要是由投资决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要素投入和资源配置来分析。 2、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投资对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任何技术成果应用都必须通过某种投资活动来体现,它是技术与经济之间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的结构,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源(如试验设备等)等的产物。技术进步的产生和应用都离不开投资。 从国际资本大体分类看,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的某行为主体通过经营对另一国的某企业有持久利益和一定程度的控制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流向表现出以美、欧、日三极双向互流为核心,同时向各自地区外围扩散的特征,在核心层与外围层的投资流动中,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投资新的增长极和生长带,这一方面指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成倍上升,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资本输入国的地位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是指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跻身资本输出国行列。建国以后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当时不利的国际环境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联系都很少,实行“关起门来搞建设”的经济建设方略,对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利用和引进几乎为零。 经过多年的建设,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虽然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国民工业体系,但产业结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经济发展缓慢,总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改革开放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本国市场,大力引进外资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经济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且技术升级换代加快,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是与大量外资参与国内经济建设所密不可分的,中国也由于自身资源、市场、劳动力、外资投资政策等各方面的优势而成为国际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我国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拥有着许多机遇,如:①海外直接投资的注入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海外直接投资的进入通常会引致母国企业的追加或辅助投资,跨国企业还通过为东道国当地资本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能够有效地动员当地储蓄,成为引发国内投资的催

发展国民经济论文篇

发展国民经济论文篇 发展国民经济论文 一、数字资源整合管理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都是运用多种方法引入电子图书数据库、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互联网上免费收集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自己组建的数据库等。这些数字资源包含有学位论文、各种期刊和图书等,但是这些资源都处于独立状态,并且各个数据库之间缺少联系以及各个数据库所用的检索软件也不同,导致读者一般都需要多次查询才能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图书馆的检索平台进行整合,将不同的数据库进行链接,从而较大化地发挥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读者的检索效率。 二、数字资源重组 数字资源因其种类繁多,如果不将其进行重组整理,将对数字资源的查找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重组和建立相应的导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相应的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中的各种资源,且有助于读者对数字资源的查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数字化文献将会逐渐增长,其中增长较多的就是数字化期刊。现今,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所收藏的数字化期刊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纸板期刊的印刷量,又因数字期刊

的种类多且比较分散,给读者的检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提高数字化期刊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数字化期刊的重组问题,并建立相应的导航系统。所建立的数字化导航系统可以根据中西期刊的不同对导航系统进行设计,使得读者可以利用期刊的刊名或数据来源来检索期刊,从而给读者提供既方便又快捷的查找途径。 三、数字资源的维护及保存 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中,对数字资源进行维护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现今各高校在建设数字资源的同时,也要将数字资源的维护和保存作为数字资源管理的重点。如果数字资源管理保存不恰当,将会给图书馆造成重大的损失。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的维护以及保存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虽然数字资源需要占据的空间比较少,但是在进行维护和保存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才能将数字资源的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在对数字资源进行管理时,要将数字资源的保存进行区分,确定哪些资源是需要进行长期保存的。其次,选择合适的媒体材料,数字资源的保存离不开媒体,而图书馆中所使用保存数字资源的媒体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数字资源的丢失与否。所以,图书馆在对数字资源进行保存时应选择优良的媒体,使得数字资源能够被良好地保存下来。再次,在对数字资源进行保存时,应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因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相应的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率也非常快,这给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管理保存带来了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导读:本文是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显著。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的含义。教育就是旨在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有意识的、系统的活动,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层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经济理论即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主要基础理论。上个世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对人力资本做了完整的理论阐述,即人力资本就是对人的投资形成的资本,是“在一国居民的教育与技术上的投资”。舒尔茨认为处于现代经济生产活动中的人力资本,其作用远比物质资本重要得多。运用这一思想可以得出结论:贫穷国家的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质资本的短缺,而在于人力资本的匮乏,因此变成经济增长的约束因素。人力资本理论揭示出作为人力资本主要

因素的教育对于经济增长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将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增强而日趋增强。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般而言是正相关的,即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从而决定该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教育比较分析 两国的教育概况。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都是位于非洲东部的发展中国家,其殖民经历、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似。上世纪60年代两国独立后,都试图为自己国家所有孩子提供7年的初等教育,但随着初等学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及对中等学校教育的需求的扩大,同时受经济发展限制,政府提供的教育经费出现不足,公立学校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政策,对入学人数加以限制。两国相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教育情况出现不同的结果,人口相对较少的肯尼亚,其中等毕业生远远超过坦桑尼亚。2002年肯尼亚中学生为30.288万,2003年坦桑尼亚中学在校生才20.072万。2002年肯尼亚有著名高等学府6所,另有30个职业培训学校,3所技校和12所私立大学,而坦桑尼亚只有3所大学。

浅析国际航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浅析国际航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 前景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国际航运地位发展前景 2011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复苏缓慢、运力增长加快的影响,全球国际航运市场整体低迷。面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贸易金融的很多不确定性,中国国际航运业要在艰困的经营环境中走出“寒冬”,迎来下一轮景气,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实现行业的均衡与突破。 1.国际航运的地位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古代远洋航运水平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明清政府先后实行海禁,禁止民间海上航行,中国从海上大国变为海上弱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海运事业,远洋运输能力显著提升,现代中国制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航行在全球四大洋,为国际贸易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远洋运输发展迅速,成为全球贸易增量和总量的主要推动力。”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张守国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额比重大增,由1%提高到目前近8%,世界排名由第29位上升到第3位,而外贸进出口物资90%的运送量都由水运承担,远洋运输在全球外贸货物运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集装箱运输是中国远洋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将产成品、散货进行装箱运输,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2009年,我国远洋运输集装箱箱位达95.71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比2008年增长1.3%。有专家表示:“使用集装箱进行远洋运输极大增加了货运量,促进了贸易量的增长。”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介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100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76.57亿吨,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由2008年的16个增加到20个,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现在每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亿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上海港。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样保持了连续7年世界第一,近10年年均增长率达30%左右,发展速度世界罕见。目前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20位港口,我国大陆占8个,而世界排名前10位港口中,更是占了一半之多,它们是上海港(世界第二)、深圳港(世界第四)、广州港(世界第七)、宁波—舟山港(世界第八)、青岛港(世界第十)。 2.国际航运发展瓶颈 2011年以来,全球航运市场整体低迷,市场运力供求的不平衡与经营成本的刚性上升对航商形成双重挤压。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董事长魏家福在2011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指出当前国际航运业的五大失衡的整体格局: 一是供需关系不均衡。过去几年航运市场的持续繁荣和航运企业的充裕现金导致行业运力过快增长,这是目前航运业总体失衡的根本原因所在。今年,航运需求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增长,但由于运力增长过快,持续压低运价,出现行业性亏损,导致一些企业破产。市场运力供大于求局面将贯穿全年,这种局面在明年还将继续。 二是成本收入不均衡。目前航运企业面临着高成本和低收入的双重夹击,这是当前航运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纳率:57%11级2013.05.16 一、信用缺失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实和日趋 严重的问题,它以经济领域为辐射中心,向其它领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集中表现在有的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骗上,他们采取偷梁换柱、偷工减料等种种手法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不惜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生产,以牟取暴利。同时有的销售者,为了拓展销售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在经济活动中放任假货通行,甚至知假卖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从而造成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在金融领域,恶意贷款和有意拖欠不还或故意逃债等现象造成金融秩序混乱。虚假广告,不履行承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政治领域,存在着政治造假,瞒上欺下,贪污腐败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有的当权者不为民造福、谋利,喜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掺水数字”、“面子项目”、“政绩工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浮夸造假的工作作风日趋严重,一些官员实事做得少,缺乏基本的求实精神。政治领域的信用缺失与政治腐败相互助长,成为

政治腐败的一大症结。文化领域也存在信用缺失现象。不少书商和出版社为牟取暴利而置法律道德于不顾,肆意抄袭、剽窃、盗版他人作品,造成文化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学术界也净土不再,学术腐败。学术界诚信求真精神面临挑战。在名利的诱惑和驱动下,各种假文凭,假证书也随处可见。二、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信用:多是指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诚实无欺和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一致,不危害他人,不正当获得的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我们不能设想,没有了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政府债券和信用卡及按揭等,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仍能正常进行。 1.信用做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削弱,使经济运行受阻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人们之所以能有序地进行商品交易,是基于经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但是面对大量的失信现象,为了防范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僵持在“钱不到帐不发货”,“收不到货不给钱”的尴尬局面,许多企业宁愿放弃大量的订单和客户,也不采取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的方式退化,极大地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2.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在市场经济活中,由于各部门、各企业生产不同商品的周期长短不一,资金周转的情况各不相同,客观上产生商品赊购赊销以及资金借贷要求。

教育论文:教育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

教育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 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由于教育而创造产生的对于受教育者个人、家庭经济收益的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满足个人、家庭和社会物质经济需求。教育的经济价值是如何实现的无疑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经济对教育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教育与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协调发展,才有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一,对教育进行投资有利于推动经济的良性运行。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生产再生产劳动力的活动,但教育产品却很难一下显现出教育的价值,所以决定了教育投资具有显形消费性和隐形投资性的双重特征。教育投资在短期内来看是一种消费型投资,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在短期内立即产生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教育投资最终将作为生产性投资转化为人力资本,所以教育投资应该是国民经济当中重要的生产性投资的一部分。

第二,教育的发展可以大大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是现在越来越大的学校规模需要建设更多的校舍,以及因此而配备的教育基础设施、学校日常运转的消耗、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消费……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可以直接拉动内需;二是教育可以改变受教育者的消费观念,提高受教育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进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消费结构和层次,带来消费的持续增长。 二、经济对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结构、规模和速度[3]。经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因此,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的设定,直接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影响。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需求程度是教育发展的前提。例如,高等教育是处在“精英阶段”还是进入“大众化阶段”,主要看经济的发展水平。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制度。教育制度表明教育为谁服务,体现着教育

房地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研究概述

房地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研究 摘要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业是人们进行社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以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基础和栽体,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如此之大,使我们不得不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组成要素如农业、工业等发展的基础,我们将通过对房地产业相关知识的认识,结合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综合分析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房地产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以及使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业国民经济作用协调发展

目录 目录 (1) 1前言 (1) 1.1本文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2) 2.1泡沫成份开始收缩 (2) 2.2 成交量萎缩,空置率上升 (2) 2.3紧缩政策下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大 (3) 2.4市场开始走向分化 (3) 2.5房地产中介经营困难 (3) 3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 3.1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产业的作用 (4) 3.2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先导性产业的作用 (4) 3.3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其他重要作用 (5) 3.3.1房地产业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 (5) 3.3.2房地产业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5) 3.3.3房地产业能够带动消费市场的开拓。 (5) 3.3.4房地产业能够优化城市消费结构。 (5) 4对房地产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6) 4.1房地产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6) 4.2加强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需要 (6) 4.3加强对房地产“特殊产业”宏观管理的需要 (6)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资10<1>班雷超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崛起是文化的崛起,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被其他的强势文化取而代之,那么这个国家无论从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成了强国的傀儡,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不可取代的灵魂!”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髓之一,具有着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文化,既是国家的根,也是国家的魂。曾经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一个民族,只要文化延续,精神不垮,便是守住了自强之根基。纵观人类历史,侵略者要消灭一个民族,必先消灭这个民族的文化,抹除这个民族的记忆,把它的文化消灭掉。当这个民族的文化消失时,这个民族也随之荡然无存。可以说,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而不死,是因为她精神不灭,文化不死。中国人的血性,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的核心价值在此有了很好的诠释。 而文化同时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素之一。如果说经济带来的是物质上的需要,那么文化带给人们的就是精神上的需求。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求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任何物质产品都要满足人民一定的物质需要,同时它也往往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某种需要。同样地,精神需求的存在也离不开物质

上的需要,任何精神需求都必然或直接或间接地以一定形式的物质需要作为依托和基础。 在市场经济国家,文化早已成为庞大的产业,有许多经济活动与精神产品的生产相关。如第一类是直接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产业,除了不以直接盈利为目的的科学、教育、艺术外,还包括电影、电视、广播、音乐、戏剧、娱乐、报刊、出版等。第二类是提供与之相关的物质载体的产业,如造纸、印刷、音像、电器、信息等。第三类是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产业,如旅游业、部分建筑装饰业、高档服装业和饮食业等。离开了文化,这些行业就很难有大的发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经济越发展,它们就越发达,同时它们对文化的依赖性也越强。 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及行为方式。不同的国家因为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发展程度也就有所差异。如韩国。韩国人文物保护的热情让家大业大的中国人看来有时有点小题大做。在韩国,一处不起眼的小陶窑遗址,一段乱石砌成的古墙,一座小庙,都可能是国家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被郑重其事大兴土木地建馆保护。许多到韩国旅游的中国人,按着导游图兴冲冲地赶到那些所谓的“重要文物遗址”,看到的往往不过是一座小亭子或者一块大石头,不免大失所望。然而韩国人却对此津津乐道。相对于文物遗迹的保护,韩国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得更出色。 当你和韩国人接触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也许是他们强烈的民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 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教育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个人而言,教育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学到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能否享受到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能否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通过分析教育与经济的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育经济发展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关于国民生产总值与教育投入的关系。 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人,而人的素质提高要依靠教育。从这

个层面讲,教育是经济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动力和支点。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它必然与社会经济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主动,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教育也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教育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教育和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和发展对教育的制约来阐述教育与经济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一、教育是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两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财富的源泉。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收益要高于对物质资本投入的收益,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前创造有利于经济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条件和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后进者赶超先行者的普遍经验。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环境。教育领域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兼顾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教育制度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往往导致人力资本稀缺或过剩,而社会人才使用机制的缺陷又极有可能导致人

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题研究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小组成员 祥玉 依 江叶帆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3) 二、理论基础 (3) 三、实证计量分析 (5) (一)、数据的来源与确定 (5) (二)、模型构建 (6) (三)、参数估计与检验分析 (6) 1、对模型进行回归 (6) 2、多重共线性检验 (7) 3、检验是否为线性相关关系 (11) 4、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13)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与处理 (14) 四、结论与启示 (14) 参考文献 (15)

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教育是影响人力资本的一个关键性 因素。因此,我课题小组采取多元分析的方法,构建多元线 性模型,对1992至2010年间我国我国教育情况对国民经济的 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国民经济教育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4%的目标。在各大高校纷纷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显著增长的同时,在校本科生选择继续读研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大家都希望通过接受更多的教育来提升自己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它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到底有多强,我们如何通过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而且,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排名世界第二,但跟排名第一位的美国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探求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结合二者1992至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我课题小组试图运用计量的方法,

谈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论述题 1、谈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答:(一)知识经济对宏观层次教育价值的影响 宏观层次教育价值表明的是教育与人类社会及个体发展的关系,它具体表现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价值关系两种类型。一方面,知识经济提升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知识与社会、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联系。社会拥有知识,才能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个人拥有知识,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知识的价值不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实在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实在的综合国力。这就加强了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对知识的需求。教育是生产知识、传播知识、满足社会与个体对知识需求的重要途径。因而,教育的价值也就得到提升。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提出了普遍提高人们智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也就加强了个体主体对自身智力发展的需求。教育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其价值也同样得到提升。在宏观层面上教育价值的提升,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则表现为教育将普遍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会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不一定是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主要选择,教育战略地位观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由于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中对人们的智力要求是不同的,因而,教育的发展将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与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相适应,教育将更加专门化,强调英才教育,重视天才的培养。与知识的分配和使用相适应,教育将更加全民化,注重教育的普及。由于知识的生产和使用的目的都是为了经济利益。因而,教育的专门化和全民化都将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但是,知识所提升的主要是知识的经济价值,对人们智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也是为了最终取得经济利益。追求经济利益是知识经济的本性。因而,在宏观的教育价值层面上,就社会主体而言,它实际强调的是教育的经济价值;就个体主体而言,它实际强调的是教育的生存价值。这反映到教育实践上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片面性。其一,片面强调教育的经济属性,如片面追求教育的经济利益或片面强调能获取经济利益的知识的生产和传授,而淡化(忽视)教育的政治、文化等属性,从而有可能使教育在知识经济的旗帜下走上片面性;其二,强调个人为了经济目的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作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高低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知识创新依赖于人的创新的素质。但是,并不是人的任何素质都能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在追求最佳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就不符合经济利益的原则。这就有可能促使人们把有限的教育资源仅仅用于与经济有关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的其他素质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对微观层次教育价值的影响 教育价值的微观层次表明的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价值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体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为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学生作为价值主体的一方面是更为主要的,可以说,在微观层面上,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因而,在学生成为价值主体的关系中,知识经济的两个变化将会转化为学生主体对新知识的追求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教育者要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这种需要,就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水平,提高自身的修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未来的教育者将成为一个学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结合的新形象。终身学习、不断创新成为未来教育者的基本信念;不断地学习、研究以实现自我更新,将成为教育者的一项日常活动。 在人与物之间的价值关系上,知识经济对于作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内容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知识经济强调知识的生产和使用,强调工艺性的、可操作的知识,这就带来了两个直接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知识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知识迅速陈旧过时,

钢铁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

钢铁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 钢铁是几乎所有的产业不可欠缺的基础素材,其制品用途广泛、种类多,没有钢铁不会有现代的社会,可以说,民生一日不能没有它。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钢铁材料是诸多工业领域中的“必选材料”,把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分析我们国家钢铁行业的目前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钢铁产业将是中国21世纪的首席产业! 一、钢铁产业是中国21世纪的首席产业 钢铁工业在西方被视为“夕阳工业”已经多年。而21世纪中国的钢铁工业,仍然充满着希望,有着光辉的前景。 2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的希望和前景,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同时存在的。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有些方面还很落后,加工和制造业对新材料还有相当大量和急迫的需求,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对钢材的需求仍然旺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年1亿吨钢产量是不够的。这一切都表明,钢材市场的需求量相当可观,钢铁工业发展的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必须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钢铁材料方面的基础。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我们去开拓。当然,潜在钢材市场的形成和开拓,有赖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只有钢铁工业一枝独秀是不行的。 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需新建、重建和改建一些大型基础设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亟需大量优质的钢材,住宅体制改革的深入,为我国居民住宅业的兴起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整体推进,西部各项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的建设对各种钢材的需求量非常可观。另外,随着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我国对钢铁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因此,我国钢铁市场需求不仅不会萎缩,而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仍将继续增长。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钢材需求将发生变化,消费结构将继续保持多层次、多样性,并逐步向高层次演化。板带材的消费量及比例将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长材的消费比例将逐步下降,但消费量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预计到2005年消费板管比由2000年的40%提高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0年代后期,大量“戏说历史”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则是市场力量最集中的代表。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选择的题材都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政治力量没有直接关联,《戏说乾隆》和《还珠格格》是其代表,1999年《还珠格格》在中国风靡一时,在上海甚至创造了42%以上的收视纪录。《还珠格格》上、下两部共60余集电视剧播出之后, 剧中嬉笑自如、无拘无束的青春女性小燕子成了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人物。该剧不仅在电视市场上创造了播出权几十万元一集的价格,而且不少电视台在播放该剧时还在剧中插播广告,有的电视台插播广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播出电视剧本身的时间。这表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在中国的确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这些电视剧中,历史被虚拟化为假定的陌生舞台,上演的完全是一种宣泄性的游戏。这些电视剧在给予观众解构过去所形成的历史概念的的快感的同时,也将当代人的压抑、苦闷、不安通过历史的游戏得到了释放。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中都得到了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华语文化一种普遍的历史解构和道德解构的需求。 而历史题材电视剧,事实上也为知识分子立场提供了一定的表述空间和修辞策略。从《宰相刘罗锅》(1996)到《雍正王朝》(1998),再到《铜嘴铁牙纪晓岚》(2001),尽管这些电视剧都采用了通俗情节剧的叙事模式,甚至采用了喜剧的类型化手法,但是这些电视剧都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的营造,不仅仅是回忆历史,而且也是模拟现实。例如,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它不仅通过100多位人物、600多个景点叙述了清代从康熙到雍正年间的政权斗争,而且还借助与历史的相似性和对历史的重新改写发掘了历史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以古鉴今、借古讽今历来是中国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显然继承了这一知识分子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对历史的重写,其意义不在于还原历史,而在于温故而知新。 如果说历史剧是各种社会力量共有的策略,那么类型化电视剧的出现则是电视剧市场化的结果。中国电视剧从《渴望》开始出现了类型化倾向。在各种类型的通俗电视剧中,以《渴望》、《皇城根》、《京都纪事》《儿女情长》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以《爱你没商量》、《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牵手》等为代表的言情剧数量最多。此外,以《公关小姐》、《广告人》、《情满珠江》等为代表的都市商战剧也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公关小姐》甚至在某些地区创造了52.76%的收视率,最高收视率达到了90.78% 。在这些电视剧中,社会的现实矛盾和权力较量、人们实际的生存境遇和体验都被戏剧化为人物的善恶冲突,社会或历史经验通常都被简化为“冲突—解决”的模式化格局,通过叙事的策略性过程的处理,文本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最终被“驯服”,随着那个被预订好的叙事高潮的到来,最后是一个善恶分明、赏罚公正的结局。 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编辑部的故事》带动了中国城市电视喜剧的风行,1995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的《我爱我家》的播出,则使情景喜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通俗电视剧形式。情景喜剧的形式虽然是舶来品,但其叙事的策略却是本土化的,这体现为其常常采用幽默、滑稽、戏闹的传统喜剧形态,常常启用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喜剧演员和明星,用小品似的故事编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样式,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都作了喜剧化的改造,最终将中国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这些平民化、世俗化的喜剧,通过对一些杜撰的喜剧人物的滑稽言行

最新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做了研究,这些研究有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理论上的文献主要研究教育投入如何对经济增长起作用,经验上主要通过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二者的回归关系。文章通过对中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回顾,揭示了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梳理出教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脉络,希望能对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在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国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国际间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在教育和科技上。教育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事业当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首选战略。教育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加显示了教育投资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也日益迅速。各国之间的在综合实力的竞争上演变为了人才的竞争,各国和地区更加注重教育和人才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生产力和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重心结构偏低,人才状况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且,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如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是我国要面对的一项难题,也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教育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

柱,因此研究我国教育经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和个人在教育投资中的作用,以便提出有用的建议促进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提高教育经费的投资效率。 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政府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进行整理,梳理出政府教育支出于经济增长影响的脉络,以期对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二、国内外相关的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 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模型表明,教育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各有不同,差别较大,东部最为明显,而中西部明显偏低。徐健(2010)以菲德模型为基础,考虑了教育投入的结构性因素,对模型进行了拓展,采用经济计量方法,构建了财政教育投入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并根据全国29个省2001 2007年可得年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和西部地区财政教育投入影响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进行了实证。实证发现,无论是全国还是西部,财政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最大的,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对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直接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对中国的最优公共支出规模进行了计算,马拴友(2002)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支出的关系,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教育支出的最有规模,并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计算出我国教育投资的最有规模是教育投资占GDP的 2.4%。 三、结论 本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众多实证研究文献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