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冲压工艺方案制订

第八章冲压工艺方案制订
第八章冲压工艺方案制订

第八章冲压工艺方案制订

8.1.1制定冲压工艺的原始资料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在收集、调查研究并掌握有关设计的原始资料基础上进行,冲压工艺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冲压件的产品图及技术要求

产品图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产品图应表达完整,尺寸标注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技术条件应明确、合理。由产品图可对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及装配关系、使用性能等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制定工艺方案,选择模具类型和确定模具精度。当产品只有样机而无图样时,应对样机测绘后绘制图样,作为分析与设计的依据。

2.产品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性能及供应情况

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是指坯料形式和下料方式,冲压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供应状况对确定冲压件变形程度与工序数目、冲压力计算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3.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

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加工方法的确定和模具类型的选择。

4.冲压设备条件

工厂现有冲压设备状况,不但是模具设计时选择设备的依据,而且对工艺方案的制定有直接影响。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先进与否是确定工序组合程度、选择各工序压力机型号、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依据。

5.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

工厂现有的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对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都有直接的影响。它决定了工厂的制模能力,从而影响工序组合程度、模具结构及加工精度的确定。

6.其它技术资料

主要包括与冲压有关的各种手册(冲压手册、冲模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材料手册)图册、技术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企业标准)等有关的技术参考资料。制定冲压工艺规程时利用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设计者分析计算和确定材料及精度等,简化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8.1.2制定冲压工艺过程的程序及方法

在清楚了解上述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冲压工艺过程的程序及方法如下:

1.冲压件的分析

它包括两方面:冲压件的经济性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1)冲压件的经济性分析根据产品图或样机,了解冲压件的使用要求及功用,根据冲压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生产批量及原材料性能,分析材料的利用情况;是否简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产量与冲压加工特点是否适应;采用冲压加工是否经济。

(2)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根据产品图或样机,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材料性能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裁定该冲压件加工的难易程度;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凡经过分析,发现冲压工艺性不好的(如产品图中零件形状过于复杂,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太高,尺寸标注及基准选择不合理以及材料选择不当等),可会同产品设计人员,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及原材料作必要的修改。如图8-1所示零件左端R3mm在料厚为4mm的条件下很难冲压出来,经修改后的零件就比较容易冲压出来。如图8-2所示的汽车消音器后盖,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经过修改后形状简单,工艺性好,冲压工序由8次减为2次,材料消耗也减少一半。如图8-3所示的汽车大灯外壳,修改前需要5次拉深,,酸洗,2次退火,修改后的灯壳,1次拉深成形,既保证使用要求,又节省材料,减少工序,降低了成本。

图8-1 冲压零件图 图8-2 汽车消音器后盖

图8-3 汽车前大灯外壳

2.冲压工艺方案确定

工艺方案确定是在对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之后应进行的重要环节。确定工艺方案主要是确定各次冲压加工的工序性质、工序数量、工序顺序、工序的组合方式等。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因此实际中通常提出几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

(1)冲压工序性质的确定 工序性质是指冲压件所需的工序种类。如剪裁、落料、冲孔、弯曲、拉深、局部成形等,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变形性质、特点和用途。实际确定时,要综合考虑冲压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冲压变形规律及其它具体要求。

①从零件图上直观的确定工序性质 平板件冲压加工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冲孔等冲裁工序;当零件的平面度要求较高时增加校平工序;当零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需增加修整工序,或直接用精密冲裁工序加工。

弯曲件冲压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弯曲工序。当弯曲件上有孔时,需增加冲孔工序;当弯曲半径小于允许值时,需增加整形工序。

拉深件冲压时,常采用剪裁、落料、拉深和切边工序,对于带孔的拉深件,需增加冲孔工序;拉深件径向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或圆角半径小于允许值时,需增加整形工序。

胀形件、翻边件、缩口件若一次成形,常采用冲裁或拉深制成坯料后直接采用胀形、翻边(翻孔)、缩口工序成形。

②对零件图进行工艺计算、分析,确定工序性质如图8-4所示的两个形状相似的冲压件,材料均为08钢,料厚1.5mm。翻边高度分别为8.5mm和13.5mm。从表面看似乎都可采用落料、冲孔、翻孔三道工序或落料冲孔与翻孔两道工序完成,但经过分析计算,图8-4a 的翻边系数大于极限翻边系数,可以通过落料、冲孔、翻边三道工序冲压成形;图8-4b的翻边系数接近极限翻边系数,若采用三道工序,很难达到零件要求的尺寸,因而应改为落料、拉深、冲孔、翻边四道工序冲压成形。

图8-4 内孔翻边件的工艺过程

③为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方便工序定位,增加附加工序所增加的附加工序使工序性质

及工艺过程的安排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图8-5所示的零件为增加其成形

高度,在不影响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预先在坯料上冲出4个孔,形

成弱区。在成形凸包时孔径扩大,补偿了外部材料的不足,从而增加了成

形高度。预冲孔工序是一个附加工序,这种预冲孔常称为变形减轻孔。在

成形某些复杂形状零件时,变形减轻孔能使不易成形的部分或不可能成形

的部分的变形成为可能。因此生产中常采用这类变形减轻孔或工艺切口,

达到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提高成形质量的目的。

图8-5 坯料预冲孔图8-6 零件孔弯曲前冲出

另外,对于非对称零件,为便于冲压成形和定位,生产中常采用成对冲压的方法,成形后增加一道剖切或切断工序,对于多角弯曲件或复杂形状的拉深、成形件,有时为保证零件质量或方便定位,需在坯料上冲制工艺孔作为定位用,这种冲制工艺孔也是附加工序。

(2)工序数量的确定工序数量是指同一性质的工序重复进行的次数。工序数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零件几何形状复杂程度、尺寸精度要求及材料性能、模具强度等。并与工序性质有关。

冲裁件的冲压次数主要与零件的几何复杂程度、孔间距、孔的位置和孔的数量有关。简单形状零件,采用一次落料和冲孔工序;形状复杂零件,常将内、外轮廓分成几个部分,用几副模具或用级进模分段冲裁,因而工序数量由孔间距、孔的位置和孔的数量多少来决定。

弯曲件的弯曲次数一般根据弯曲件结构形状的复杂程度,弯角的数量、弯角的相对弯曲半径及弯曲方向确定。

拉深件的拉深次数主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及极限变形程度经过拉深工艺计算确定。

其它成形件,主要根据具体形状和尺寸以及极限变形程度决定。

保证冲压稳定性也是确定工序数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工艺稳定性较差时,冲压加工废品率增高,而且对原材料、设备性能、模具精度、操作水平的要求也会严格些。为此,在保证冲压工艺合理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成形工序的次数(如增加修边工序、预冲工艺孔等)。降低变形程度,提高冲压工艺稳定性。

确定冲压工序的数量还应考虑生产批量的大小、零件的精度要求、工厂现有的制模条件和冲压设备情况。综合考虑上述要求后,确定出既经济又合理的工序数量。

(3)工序顺序的安排冲压件工序的顺序安排,主要根据其冲压变形性质、零件质量要求,如果工序顺序的变更不影响零件质量,则应根据操作、定位及模具结构等因素确定。

工序顺序的安排可遵循下列原则:

①对于带孔的或有缺口的冲裁件,如果选用单工序模冲裁,一般先落料、再冲孔或切口;使用级进模时,则应先冲孔或切口,再落料。若工件上同时存在直径不等的大小两孔,且相距又较近时,则应先冲大孔再冲小孔。

②对于带孔的弯曲件,孔位于弯曲变形区以外,可以先冲孔再弯曲;孔位于弯曲变形区附近或以内,必须先弯曲再冲孔;孔间距受弯曲回弹的影响时,也应先弯曲再冲孔。

③对于带孔的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再冲孔;但当孔的位置在工件的底部时,且其孔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时,也可先冲孔再拉深。

④对于多角弯曲件,主要从材料变形和材料运动两方面安排弯曲的顺序。一般先弯外角后弯内角,可同时弯曲的弯角数决定于零件的允许变薄量。

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为便于材料的变形流动,应先成形内部形状,再拉深外部形状。

⑥所有的孔,只要其形状和尺寸不受后续工序的影响,都应该在平板坯料上冲处。图8-6的两个弯曲件,孔的位置离弯曲线较远,弯曲变形不会扩展到孔的边缘,因而零件上的孔弯曲前冲出。相反,零件上孔的形状和尺寸受后续工序的影响时,一般要在成形工序后冲出。

图8-7 消声器盖工序过程

工序组合方式模具结构简图工序组合

方式

模具结构简图

落料和冲孔落料拉深和切边

切断和弯曲冲孔和切边

切断弯曲和冲孔落料拉深和冲孔

落料和拉深落料拉深和冲孔和翻边

冲孔和翻边落料成形和冲孔

工序组合方

模具结构简图工序组合方式模具结构简图冲孔和落料冲孔、切断和弯曲

冲孔、弯曲

和切断

冲孔和切断

连续拉深和

落料

冲孔、压印和落料

冲孔、翻边和落料连续拉深、冲孔和落料

⑦如果在同一个零件的不同位置冲压时,变形区域相互不发生作用时,这时工序顺序的安排要根据模具结构、定位和操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如图8-7的消声器经过第三次拉深后要在底部冲孔、翻边,凸缘部分修边和外缘翻边。虽然在底部和凸缘部分成形,相互不发生作用,但是考虑到压料方便,所以先内缘翻边,后凸缘翻边,最后冲出四个槽。

⑧附加的整形工序校平工序,应安排在基本成形之后。

(4)工序的组合对于多工序加工的冲压件,制定工艺方案时,必须考虑是否采取组合工序,工序组合的程度如何,怎样组合,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尺寸大小、精度等级以及制模水平与设备能力等。一般而言,厚料、小批量、大尺寸、低精度的零件宜单工序生产,用单工序模;薄料、大批量、小尺寸、精度不高的零件宜工序组合,采用级进模;精度高的零件,采用复合模;另外,对于尺寸过大或过小的零件在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也宜将工序组合,采用复合模。

图8-8 底部孔径大的拉深件

工序组合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工序组合后应保证冲出形状尺寸及精度均符合要求的产品。如图8-8所示的拉深件,当上部孔径较大孔边距筒壁很近,将落料、拉深、冲孔组合为复合工序冲压,不能保证冲孔尺寸。但当冲孔直径小孔边距筒壁距离较大,可将落料、拉深、冲孔组合为复合工序冲压。

工序组合后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如孔边距较小的冲孔落料复合和浅拉深件的落料拉深复合,受到凸凹模壁厚限制;落料、冲孔、翻边的复合,受到模具

强度限制。

另外,工序组合应与冲压设备条件相适应,应不致于给模具制造和维修带来困难。工序组合的数量不宜太多,对于复合模,一般为2~3各工序,最多4个工序,级进模,工序数可多些。

具体工序组合方式见表8-1和8-2。

图8-9 出气阀罩盖的冲压工艺

3.工艺计算

(1)排样与裁板方案的确定根据冲压工艺方案,确定冲压件或坯料的排样方案,确定条料宽度和步距,选择板料规格确定裁板方式,计算材料利用率。

(2)冲压工序件的形状和工序尺寸计算工序件形状与尺寸的确定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①根据极限变形系数确定工序尺寸不同的冲压成形工序具有不同的变形性质,

其极限变形系数也不同。工程中受极限变形系数限制的成形是很多的,如拉深、胀形、翻边、缩口等。它们的直径、高度、圆角半径等都受到极限变形系数的限制。

如图8-9所示的出气阀罩盖,其第一道拉深工序的直径φ22mm就是根据极限拉深系数计算得出的。

②工序件的过渡形状应有利于下道工序的冲压成形如图8-9c所示的凹坑直径过小(φ5.8mm),若将第二道拉深工序后的工序件做成平底形状,则凹坑的一次成形是不可能的。现将第二道拉深工序后的工序件做成球形状,凹坑就可一次成形。

③工序件的过渡形状与尺寸应有利于保证冲压件表面的质量。为保证质量应注意:

a工序件的某些过渡尺寸对冲压件表面质量的影响例如多次拉深的工序件圆角半径太小,会在零件表面留有圆角出的弯曲与变薄的痕迹。

b工序件的过渡形状对冲压件表面的质量的影响,例如拉深锥角大的深锥形零件,若采用阶梯形状过渡,所得锥形件表面留有明显的印痕;尤其当阶梯处的圆角半径较小时,表面质量更差。如采用锥面逐步成形法或锥面一次成形,可获得较好的成形质量。

图8-10 翻边件的冲压过程

④工序件的形状和尺寸应能满足模具强度和定位方便的要求a确定工序件尺寸时,应满足模具强度的要求如图8-10所示的零件,用落料—冲孔、翻边两道工序完成。若冲孔件直径过大时,落料—冲孔复合模的凸凹模壁厚减小,影响模具强度。

b确定工序件形状和尺寸时,应考虑定位的方便冲压生产中,在满足冲压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工序件形状和尺寸时,优先考虑冲压定位的方便。

4.冲压设备的选择

根据工厂现有设备情况、生产批量、冲压工序性质、冲压件尺寸与精度、冲压加工所需的冲压力、计算变形力以及模具的闭合高度和轮廓尺寸等因素,合理选定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

5.编写冲压工艺文件

冲压工艺文件主要是冲压工艺卡(工艺规程卡)和冲压工序卡,它综合表达了冲压工艺设计的内容,是模具设计的重要依据。冲压工艺卡表示整个零件冲压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冲压工序卡表示具体每一道工序的有关内容。在大批量生产中,需要制定每个零件的冲压工艺卡和工序卡;成批和小批量生产中,一般只制定冲压工艺卡。

冲压工艺卡无统一的格式,其主要内容应包

括:工序号、工序名成、工序内容、工序草图、工

艺装备、设备型号、材料牌号与规格、工时定额等。

具体见表8-5和表8-6所示的冲压工艺卡。

8.2工艺规程制定实例

8.2.1托架的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图8-11 托架

如图8-11所示的托架零件,材料为08钢,料厚3mm,中批量生产,要求表面无划痕,孔不允许严重变形,试制定冲压工艺规程。

1.零件的工艺性综合分析

(1)零件的经济性分析该零件是一个简单的支撑托架。通过孔φ6mm,φ8mm分别与心轴和机身相连。零件工作时受力不大,对强度、刚度和精度要求不高,零件形状简单对称,中批量生产,由冲裁和弯曲即可成形。冲压难点在于四角弯曲回弹较大,制件变形较大,但通过模具措施可以控制。

(2)冲压工艺性分析见表8-3所示内容。

表8-3 冲压工艺性分析表

工艺性质冲压件工艺项目工艺性允许值工艺性评价

冲裁工艺性

1形状落料外形36×72符合工艺性

冲孔圆孔φ6,φ8

2落料圆角R3≥0.75符合工艺性

3孔径2个φ6,φ8≥4.5符合工艺性

4孔边距最小孔边距8≥3符合工艺性

弯曲工艺性

1形状U形件,四角弯曲,对称符合工艺性

2弯曲半径R4≥ 1.2符合工艺性

3弯曲高度弯曲外角20≥6符合工艺性

弯曲内角8≥6

4孔边距距φ6的孔边8≥6φ8的孔边距为4,距弯曲区较近,

易使孔变形,故先弯曲后冲孔。

距φ8的孔边4≥6

5精度

其它IT14符合工艺性

2-φ8孔距60±0.37为IT9允许尺寸

公差60±1.2

为保证孔距60±0.37,应弯曲后冲

2-φ8孔。

6材料08钢常用材料范围冲压工艺性好

图8-12 方案一图8-13 方案二

2.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和确定

从零件的结构形状可知,零件所需的冲压基本工序为落料、冲孔、弯曲。根据零件特点和工艺要求,可能有的冲压工艺方案有:

方案一:冲2-φ6mm孔和落料复合→弯曲两外角→弯曲两内角→冲2-φ8mm孔。如图8-12所示。

方案二:冲2-φ6mm孔和落料复合→弯曲四角→冲2-φ8mm孔。如图8-13所示。

图8-14 方案三图8-15 方案四

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方案五方案六

模具结构简单较复杂简单较复杂结构复杂结构复杂

模具

寿命

寿命长弯曲摩擦

大。寿命低

冲件质量有回弹,

可以控

制,形状

尺寸精度

较差。

预压内角回

弹小,形状尺

寸精度较好。

表面质量好。

四角同时

弯曲,回弹

大不易控

制,划痕严

重。

有回弹,可

以控制。

有回弹,

可以控

制。

有回弹,可以

控制,表面质

量较好。

模具数量4套4套3套3套2套1套

生产效率低低较高较高高最高

φ8mm 孔。如图8-14所示。

方案四:冲2-φ6mm孔和落料复合→两次弯曲四角(复合模)→冲2-φ8mm孔。如图8-15所示。

方案五:冲2-φ6mm、2-φ8mm孔和落料复合→两次弯曲四角(复合模)。

方案六:工序合并,采用带料级进冲压。

方案性能比较见表8-4,考虑零件精度不高,批量不大,回弹对其影响不大,可以采用校形和整形复合控制回弹。故选定方案四。

3.工艺计算

(1)坯料尺寸计算

如图8-16所示,坯料展开尺寸分段计算可得:

坯料总尺寸L=2L1+2L2+L3+4L4=2×20+2×4+22+4×8=72(mm)

(2)排样和裁板方案坯料形状为矩形,采用

单排最适宜。取搭边a=2.8mm,a1=2.4mm,

图8-16

侧条料宽度B=72+2×2.8=77.6(mm)

步距s=36+2.4=38.48(mm

板料选用规格为3mm×900mm×2000mm。

采用纵裁法:

每板条料数n1==8(条),余39.2(mm)

每条制件数n2==52(件),

39.2×2000余料利用件数n3= =18(件),余63.2(mm)。

每板制件数n= n1×n2 + n3=8×52+18=434(件)

材料利用率η==88.54%

采用横裁法:

每板条料数n1==18(条),余63.2(mm)

每条制件数n2==23(件),余14(mm)

高速精密冲压工艺流程及特点【详细解析】【共7页】

高速精密冲压工艺流程及特点【详细解析】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高速精密冲压工艺流程及特点【详细解析】 精冲是冲压领域中的高技术,在各类机电与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中,如其产品达到适度经济生产规模进行大批量生产时,合理应用精冲技术,可以获得很好的技术经济、职业安全效益。高速精密冲压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材料、光学、计算机、精密检测、信息网络和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是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高速精密冲压工艺流程 1、备料:不同产品所需的模具材料也有所不同,要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如模柄,上盖板及上公夹,脱料板,下模板,垫板及底板。 2、粗加工:选择好材料后,用铣床对平面及侧面进行初步加工。通常需要用到公夹板,脱料板,下模板及垫板,底板,上盖板及顶料板。 3、细加工:需要用磨床加工平面及四角打直角。将公夹板,脱料板,下模板及垫板研磨平面再打直角,再将底板及上盖板研磨平面即可。

4、划线:将经过细加工处理已经研磨好并打好直角的模具板材放置在划线台上,根据模具制作图纸,用划线高度尺进行划线,最后把划好线的模具板材进行打点,钻孔,攻牙。 5、热处理:将需要热处理的下模板及模块提高硬度的板材经过高温淬火,回火,调质,退火,在进一步精加工,把板材进行研磨平面并打直角,再进行线切割加工。 6、组装试模:选用模架或配套导柱,导套来完成模具组装,并将组装好的模具安装在冲压机床上进行调试冲压,最后将冲出的进行测量确认其是否符合产品的要求,完成整个冲压加工。 高速精密冲压工艺流程中注意事项 1、在开始工作前,操作人员应把压力机和工作场地加以检查、整理:检查、精密端子冲模内是否干净;检查冲模紧固情况和在压力机上的固定情况;检查材料厚度及表面清洁情况;检查压力机润滑情况,并准备好废料箱,同时把精密冲压件、精密端子毛坯放在指定位置以便于拿取。 2、工作时,应始终遵守安全规程。如冲压时要始终执行所规定的各项安全制度;工作时要穿上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工作要认真,始终坚持岗位,思想要集中,以防发生人身事故。 3、严格按精密冲压件、精密端子工艺规程所规定的各项内容操作,工作时应思想集中。精密冲压件、精密端子首件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生产,冲压过程中,应随时进行自检和专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与计算

广东工业大学 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1.冲压件的工艺分析与计算 1.1工艺分析 产品零件图如下所示 图1-1-1产品零件外形 1)此工件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工件结构相对简单,有2个Φ10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最小C距离满足C>1.5t要求,最小壁厚为7mm,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2)正方形部分清角(不带圆角R),异形凸模加工困难,且容易折断,所以应分步冲裁;正方形部分有尖叫,查表夹角部分应设计R0.4。 3)冲裁件质量是指断面状况、尺寸精度和形状误差。断面状况尽可能垂直、光洁、毛刺小,尺寸精度应该保证在图纸规定的公差范围之内,零件外形应该满足图纸要求,表面尽可能平直,即拱弯小。本产品在断面粗糙度和毛刺高度没有严格要求,所以要模具达到一定要求,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可以保证。 4)本产品的材料为10钢(普通碳素钢,未退火),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抗剪强度为255~333t/MPa,抗拉强度为294~432бb/MPa,屈服强度为206бs/MPa,可见产品材料性能符合冲压加工要求。 5)产品批量为大批量,很适合采用冲压加工,最后采用连续模或复合模,加上自动送料装置,会提高生产率。 经上述分析,该零件的尺寸精度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 孔落料级进冲裁模进行加工。 1.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止动片冲裁工艺过程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 特点: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模,采用复合模生产。 特点:只需要一副模具,工件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最小壁厚为7mm,模具强度较好,但模具制造比较复杂,调整维修较麻烦。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模,采用级进模生产。特点: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但是制造精度不如复合模,模具制造比较复杂,调整维修较麻烦。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根据本零件的设计要求以及各方案的特点,采用方案三(级进模)最合理,即选用级进模具结构。 分析得到:止动片的形状为上下对称,下端水平,采用直对排效率较高。2.2选择搭边值 排样时冲裁件之间以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废料叫搭边。搭边的作用一是补偿定位误差和剪板误差,确保冲出合格零件;二是增加条料刚度,方便条料送进,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搭边还可以避免冲裁时条料边缘的毛刺被拉人模具间隙,从而提高模具寿命。搭边值由上表得到,工件间1a=2mm,沿边a=2.5mm。 2.3送料步距与条料宽度 制件步距的计算公式为:S=maxD+1a 式中:maxD——条料宽度方向冲裁件的最大尺寸 1a——搭边值

冲压工艺性分析和方案的确定

1 冲压工艺性分析和方案的确定 1.1 零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锥形盖为图1所示的拉深件,材料钢,材料厚度,大批量生产。 图1 工件图 其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1.1.1 材料分析 08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属于深拉深级别钢,具有良好的拉深成形性能。 1.1.2 结构分析 该零件属于旋转体带有凸缘的锥形件,是结构简单带一个阶梯的轴对称曲面形状拉深件,其形状、尺寸符合工艺性要求,所以该零件冲压工艺性较好。零件凸缘上均布着六个的小孔和底孔,为了保证孔的位置准确和精度,其加工放在拉深结束后冲裁。此外,零件口部圆角半径均为R1,满足拉深件口部圆角半径大于或等于两倍料厚的要求。 1.13 精度分析 零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选精度等级为,工件的所有未注明公差均由文献表查得。 1.2 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切边、冲孔等工序,其总体工艺过程有以下几种: 方案一:先落料,然后拉深,再冲孔,最后切边。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先落料拉深复合,后冲孔切边复合。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级进模或多工位自动压力机上生产。

其中,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四副单工序模,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需要两副复合模,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加大,成本高,但工件的相对位置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操作方便。方案三中的级进模比单工序模生产率高,减少了模具和设备的数量,工件精度较高,便于操作和实现生产自动化。对于特别复杂或孔边距较小的冲压件,用简单模或复合模冲制有困难时,可用级进模逐步冲出。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较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小型冲压件。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零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2 模具总体设计 2.1 模具类型的选择 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模冲压。 因为倒装式复合模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利用压力机的打杆装置进行推件卸件可靠,便于操作,并为机械化出件提供了有利条件,应用十分广泛,所以模具类型为倒装式复合模。 2.2 操作与定位方式 2.2.1 操作方式 零件的生产批量较大,但合理安排生产可用手工送料方式,也能满足生产要求,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2.2 定位方式 因为该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两个固定挡料销导料,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固定挡料销定距。而第一件的冲压位置因为条料长度有一定余量,可以靠操作工目测来定。 2.3 卸料、出件方式 2.3.1 卸料方式 刚性卸料与弹性卸料的比较: 刚性卸料是采用固定卸料板结构。常用于较硬、较厚且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冲裁后卸料。当卸料板只起卸料作用时与凸模的间隙随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单边间隙取。当固定卸料板还要起到对凸模的导向作用时卸料板与凸模的配合间隙应该小于冲裁间隙。此时要求凸模卸料时不能完全脱离卸料板。主要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与计算(doc 8页)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与计算(doc 8页)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1)材料分析 08F是优质沸腾钢,强度低和硬度、塑性、韧性好,易于拉伸和冲裁成形。 (2)结构分析 冲压件为外形为弧形和直边组成近似矩形的结构、有凸缘筒形浅拉深、冲三个圆孔的结构。零件上有3个孔,其中最小孔径为5.5mm,大于冲裁最小孔径d≥1.0t=1.2mm的要求。另外,孔壁与制件直壁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L=3.475 min ≥R+0.5t=1.6.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拉深的要求。 (3)精度分析 零件上有4个尺寸标注了公差要求,由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都属于IT11~IT13,所以,普通冲裁可以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可以用普通冲裁和拉深的加工方法制得。 二.冲压件工艺方案的确定 (1)冲压方案 完成此工件需要落料、拉深、冲孔三道工序。因此可以提出以下5种加工方案分: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后拉深。采用三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拉深—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四:拉深—冲孔复合冲压,然后落料,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五:落料—拉深复合冲压,然后冲孔。采用两套模生产。 (2)各工艺方案的特点分析 方案一和方案五需要多套工序模,模具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但生产成本较低,工件精度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状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于保证,且生产效率高。方案三和方案四的级进模,生产效率高,但模具制造复杂,调整维修麻烦,工件精度较低; (3)工艺方案的确定

拉深尺寸计算 ,拉深基本公式为 d 0d δD D = 0p )(p Z D D δ-= 尺寸mm 0 33.030-φ,p δ=0.03 d δ=0.05,双边间隙Z=2.2t=2.64,则 d 0d δD D ==05.00 30 0p )(p Z D D δ-==003.0)64.230(-=05.0036.27 中心距尺寸计算 :零件上两孔中心距为L=mm 5.1709.009.0+ -mm (2)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 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拉深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为 ()t d D r d -80.01= 此零件落料冲孔的周长L 为94mm ,材料厚度t 为1.2mm ,08F 钢的抗拉强度b σ取390MPa ,则零件所需拉深力为 ()()mm t d D r d 35.22.16.272.3680.080.01=?-=-= 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拉深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为 18.01d r r p = 根据凹模圆角半径,计算凸模半径为 88.135.28.08.011=?=d r r p = 四.冲压力的计算及初选压力机 (1)落料工序冲压力的计算 冲裁力基本计算公式为τKLT F = 此零件落料的周长1L 为153mm ,材料厚度t 为 1.2mm ,08F 钢的抗剪强度τ取310MPa ,则冲裁该零件所需冲裁力为 kN 748.73990N 3102.11533.1≈=???=N F 落 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推件结构,所需卸料力X1F 和推件力T1F 为

典型冲压件冲压工艺设计实例

典型冲压件冲压工艺设计实例 汽车车门玻璃升降器外壳件的形状、尺寸如图 8.2.1 所示,材料为 08 钢板,板厚 1.5mm ,中批量生产,打算采用冲压生产,要求编制冲压工艺。 8.2.1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产品的应用场合和技术要求,并进行工艺分析。汽车车门上的玻璃抬起或降落是靠升降器操纵的。升降器部件装配简图如图 8.2.2 所示,本冲压件为其中的外壳 5 。升降器的传动机构装在外壳内,通过外壳凸缘上三个均布的小孔 φ 3.2mm 用铆钉铆接在车门座板上。传动轴 6 以 I T11 级的间隙配合装在外壳件右端孔 φ 16.5mm 的承托部位,通过制动扭簧 3 、联动片 9 及心轴 4 与小齿轮 11 联接,摇动手柄 7 时,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小齿轮,然后带动大齿轮 12 ,推动车门玻璃升降。 该冲压件采用 1.5mm 的钢板冲压而成,可保证足够的刚度与强度。外壳内腔的主要配合尺寸φ 16.5 mm 、 φ 22.3 mm 、 16 mm 为IT11-IT12 级。为确保在铆合固定后,其承托部位与轴套的同轴度,三个φ 3.2mm 小孔与φ 16.5mm 间的相对位置要准确,小孔中心圆直径φ 42 ± 0.1mm 为 Ⅰ T10 级。此零件为旋转体,其形状特征表明,是一个带凸缘的圆筒形件。其主要的形状、尺寸可以由拉深、翻边、冲孔 等冲压工序获得。作为拉深成形尺寸,其相对值 、 都比较合适,拉深工艺性较好。φ 22.3 mm 、16 mm 的公差要求偏高,拉深件底部及口部的圆角半径 R1.5 mm 也偏小,故应在拉深之后,另加整形工序,并用制造精度较高、间隙较小的模具来达到。 三个小孔 φ 3.2 mm 的中心圆直径 42 ± 0.1mm 的精度要求较高,按冲裁件工艺性分析,应以 φ 22.3 mm 的内径定位,用高精度(IT7 级以上)冲模在一道工序中同时冲出。 图 8.2.1 玻璃升降器外壳

最新固定套冲压工艺编制及其模具设计

固定套冲压工艺编制及其模具设计

固定套冲压工艺制定及模具设计 摘要:冷冲压是塑性成型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利用冲模在压床上对金属(或非金属)板料施加压力使其分离或变形从而得到一定形状并满足一定使用要求零件的加工方法,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所以称冷冲压。冷冲压有生产率高,质量稳定,较高的精度,操作方便,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 本篇毕业设计首先针对固定套的几何外形尺寸、使用性能、生产规模、经济性及变形特点等方面分析其冲压工艺,然后对几种可能的工艺方案进行比较,从优选择合理工艺方案并计算排样、冲裁力、选择压力机及标准件规格与各工序模工作部分尺寸及精度;对并落料模、拉深模、冲孔模、翻边模以及切边模的零部件的设计以及装配图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固定套,落料,拉深,冲孔,翻边,切边,工艺计算,模具设计

目录 1引言 (1) 2冲压件的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3) 2.1 材料分析 (3) 2.2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 (4) 2.2.1 冲压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4) 2.2.2 冲压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4) 2.2.3 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分析 (4) 2.2.3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5) 2.3 确定工艺方案 (5) 2.4 模具结构型式的确定 (6) 2.6 绘画毛坯尺寸计算图 (7) 3落料模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 (7) 3.1 落料模的工艺计算 (7) 3.1.1 落料部分尺寸计算 (7) 3.1.2 落料模压力机选择 (10) 3.1.3 落料模压力中心的选择 (12) 3.2 落料模模具设计 (12) 3.2.1 模具总体设计 (13) 3.2.2 工作零件设计 (13) 3.2.3 定位零件设计 (14) 3.2.4 结构零件设计 (15) 3.2.5 落料模闭合高度的校核 (16) 3.2.6 落料模的模具装配图 (17) 4拉深模的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 (17) 4. 1拉深模的工艺计算 (17) 4.1.1 拉深部分尺寸计算 (17) 4.1.2 拉深模压力机选择 (19) 4.1.3 拉深模压力中心的选择 (21) 4.2拉深模的模具设计 (21) 4.2.1 模具总体设计 (21) 4.2.2 工艺零件的设计 (22) 4.2.3 定位零件的设计 (24) 4.2.4 结构零件设计 (24) 4.2.5 拉深模闭合高度的校核 (25) 4.2.6 拉深模的模具装配图 (26)

冲压工艺分析流程及要点

冲压工艺分析流程及要点 说明: 本规范为TG0数据设计指导。 该系列设计规范用于指导结构功能说明、结构布置与 尺寸控制的正向设计,尤其是在没有标杆车的状态下 的正向开发;基于本规范完成结构数据TG0版的设计 开发。 本规范是TG0版数据的设计指导。 [键入文字]

内容 一.冲压SE宏观流程 二.冲压SE流程详解 三.根据冲压工艺评审表对该数型进行分序的理解,理解压型或者拉延以及后序排布 四.根据分序理解,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进行AF冲压方向确定,并导出TIP点五.根据冲压方向做成型工艺补充,压边圈按要求尽量平缓过渡光顺,并将修边线展出。调整分模线平滑光顺 六.根据项目提供信息及材料进行成型工艺模拟 七.对成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此过程需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监督完成,根据模拟结果分析要求进行反复模拟验证 八.根据结果分析要求对该产品优化,并提出相应的ECR。(ECR格式和内容待商定) 九.经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确认结果分析无误后,可开始进行UG建型。并开始正式UG 数据模拟计算并分析结果 十.根据结果进行局部小修改,直到模拟结果没问题,将数型数据交给精算人员进行PAM精算。根据PAM精算结果进行局部修改,同时准备后续翻边整形的粗算及数型数据。并交给精算人员进行精算 十一.准备工艺数型,根据要求完成数型优化和层的摆放 十二.制作DL图,并优化二维图 十三. 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审核完工艺数型和DL图后,可提交给项目助理整理并最终按节点交付材料 注意:红色字体为推荐值

冲压SE分析流程及要点 一.冲压SE宏观流程: 1. 接到数据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分析工艺数据宏观缺陷。 2. 根据冲压工艺评审表对该数型进行分序的理解,理解压型或者拉延以及后序排布。 3. 根据分序理解,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进行AF冲压方向确定,并导出TIP 点,此过程根据分析结果需反复操作。 4. 根据冲压方向做成型工艺补充,压边圈按要求尽量平缓过渡光顺,并将修边线展出。调整分 模线平滑光顺。 5. 根据项目提供信息及材料进行成型工艺模拟。 6. 对成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此过程需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监督完成,根据模拟结 果分析要求进行反复模拟验证。 7. 根据结果分析要求对该产品优化,并提出相应的ECR。 8. 经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确认结果分析无误后,可开始进行建型。并开始正式数据 模拟计算并分析结果。 9. 根据结果进行局部小修改,直到模拟结果没问题,将数型数据交给精算人员进行PAM精算。 根据PAM精算结果进行局部修改,同时准备后续翻边整形的粗算及数型数据。并交给精算人员进行精算。 10. 准备工艺数型,根据要求完成数型优化和层的摆放。 11. 制作DL图,并优化二维图。 12. 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审核完工艺数型和DL图后,可提交给项目助理整理并最终按 节点交付材料。 二.冲压SE流程详解: A. 接到数据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分析工艺数据宏观缺陷。 在接受到客户输入的数据后,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会做一次全面的工艺审查并分序,包括工艺数据各个方面的宏观缺陷,之后将按人力和资源将任务分配到个人。当个人接到数据后,将数据打开开始通过观察和经验进行分析该数据的宏观缺陷。宏观缺陷主要包括: ①.数据有无造型缺陷。如缺面,多面,残面,未倒角,等其他面品缺陷。 ②.数据有无拉延缺陷。如负角,拔模角度小,圆角过小(简算最小R≥3t),尖点,三面包 角等成型缺陷。 ③.数据有无修边冲孔缺陷。如孔离边缘太近(小于3mm),立修角度小,立壁缺口,三面包 角无缺口,模具强度弱,缺口距离小于4mm等缺陷。 ④.数据有无后序成型缺陷。如翻边有负角,翻边后拐角无缺口,翻边干涉,翻边后有无冲孔 等缺陷。 以上所有宏观缺陷基本由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在全面工艺审查时已经提出,个人接到数据后在协助检查一下,务必做到问题提前发现,提前预防,在第一次ECR就将问题大部分消灭。 三.根据冲压工艺评审表对该数型进行分序的理解,理解压型或者拉延以及后序排布。 在做完宏观缺陷分析后,就可以根据工艺评审表对该数据的分序进行理解,弄清楚该产品是按拉延还是按压型做,以及后序的排布,明白后序分模线在什么地方,拉延或者压型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做工艺补充。并确定是否对件。 四.根据分序理解,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进行AF冲压方向确定,并导出TIP点,

冲压工艺方案制订方法谈

第8章冲压工艺方案制订 内容简介: 本章在分析了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上,介绍了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程序,并通过两个具体实例,详细分析了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程序; 2.掌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重点: 1.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程序; 2.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冲压生产中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和操作的方便安全,全面兼顾生产组织各方面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这一切就是冷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冷冲压工艺规程包括原材料的准备,获得工件所需的基本冲压工序和其它辅助工序(退火、表面处理等),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就是针对具体的冲压件恰当的选择各工序的性质,正确确定坯料尺寸、工序数目、工序件尺寸,合理安排冲压工序的先后顺序和工序的组合形式,确定最佳的冷冲压工艺方案。 8.1制定冲压工艺的程序 8.1.1制定冲压工艺的原始资料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在收集、调查研究并掌握有关设计的原始资料基础上进行,冲压工艺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冲压件的产品图及技术要求 产品图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产品图应表达完整,尺寸标注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技术条件应明确、合理。由产品图可对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及装配关系、使用性能等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制定工艺方案,选择模具类型和确定模具精度。当产品只有样机而无图样时,应对样机测绘后绘制图样,作为分析与设计的依据。 2.产品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性能及供应情况 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是指坯料形式和下料方式,冲压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供应状况对确定冲压件变形程度与工序数目、冲压力计算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3.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 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加工方法的确定和模具类型的选择。 4.冲压设备条件 工厂现有冲压设备状况,不但是模具设计时选择设备的依据,而且对工艺方案的制定有直接影响。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先进与否是确定工序组合程度、选择各工序压力机型号、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依据。 5.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 工厂现有的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对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都有直接的影响。它决定了工厂的制模能力,从而影响工序组合程度、模具结构及加工精度的确定。 6.其它技术资料 主要包括与冲压有关的各种手册(冲压手册、冲模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材料手册)图册、技术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企业标准)等有关的技术参考资料。制定冲压工艺规程时利用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设计者分析计算和确定材料及精度等,简化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8.1.2制定冲压工艺过程的程序及方法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讲解

一、止动件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1、零件材料:为Q235-A 钢,具有冲裁; 2、零件结构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相对简单,有2个φ20mm 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14mm (φ20mm 的孔与边框之间的壁厚) 3、零件精度: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查表得各零件尺寸公差为: 外形尺寸:0 1130-、062.048-、074.060-、03.04-R 、074.060-R 内型尺寸:052.0020+ 孔中心距:60±0.37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完成该零件的冲压加工所需要的冲压基本性质的工序只有落料、冲孔两道工序。从工序可能的集中与分散、工序间的组合可能来看,该零件的冲压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最小壁厚14mm 大于凸凹模许用最小壁厚3.6mm--4.0mm ,模具强度好,制造难度中等,并且冲压后成品件可通过卸料板卸下,清理方便,操作简单。

方案二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是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加工,模具成本较高。 结论:采用方案一为佳 三、模具总体设计 (1)模具类型的选择 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模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复合模。(2)定位方式的选择 因为该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定距。而第一件的冲压位置因为条料长度有一定余量,可以靠操作工目测来定。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因为工件料厚为1.5mm,相对较薄,卸料力也比较小,故可采用弹性卸料。又因为是倒装式复合模生产,所以采用上出件比较便于操作与提高生产效率。 (4)导向方式的选择 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倒装式模采用导柱导向方式。 四、排样方案确定及材料利用率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设计倒装式复合模,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采用直排。 方案一:搭边值取2mm和3mm(P33表2-9),条料宽度为135mm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第二章冲压件工艺过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不论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如何,其生产过程一般都是从原材料剪切下料开始,经过各种冲压工序和其他必要的辅助工序(如退火,酸洗,表面处理等)加工出图纸所要求的零件。对于某些组合冲压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还需要经过切削,焊接或铆接等加工,才能完成。冲压件工艺过程的制定和模具设计是冷冲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冲压设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影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工序,最优地选用,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大小和变化范围,设计模具,选用设备等,以使零件的整个生产过程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 2.1 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冲压工艺规程是模具设计的依据,而良好的模具结构设计,又是实现工艺过程的可靠保证,若冲压工艺有改动,往往会造成模具的返工,甚至报废。冲制同样的零件,通常可以采用几种不同方法。工艺过程设计的中心就是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高效,使用上安全可靠的原则,使零件的生产在保证符合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冲压件工艺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 一. 分析零件图(冲压件图)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和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的重要依据,设计冲压工艺过程要从分析产品的零件图人手。分析零件图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 1. 冲压加工的经济性分析 冲压加工方法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因其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等一系列优点而广泛使用。由于模具费用高,生产批量的大小对冲压加工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批量越大,冲压加工的单件成本就越低,批量小时,冲压加工的优越性就不明显,这时采用其他方法制作该零件可能有更好的经济效果。例如在零件上加工孔,批量小时采用钻孔比冲孔要经济;有些旋转体零件,采用旋压比拉深会有更好的经济效果。所以,要根据冲压件的生产纲领,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冲压生产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 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在冲压加工中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良好的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

冲压工艺方案制定

冲压工艺方案确定 工艺方案确定是在对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之后应进行的重要环节。确定工艺方案主要是确定各次冲压加工的工序性质、工序数量、工序顺序、工序的组合方式等。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因此实际中通常提出几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 (1)冲压工序性质的确定工序性质是指冲压件所需的工序种类。如剪裁、落料、冲孔、弯曲、拉深、局部成形等,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变形性质、特点和用途。实际确定时,要综合考虑冲压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冲压变形规律及其它具体要求。 ①从零件图上直观的确定工序性质平板件冲压加工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冲孔等冲裁工序;当零件的平面度要求较高时增加校平工序;当零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需增加修整工序,或直接用精密冲裁工序加工。 弯曲件冲压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弯曲工序。当弯曲件上有孔时,需增加冲孔工序;当弯曲半径小于允许值时,需增加整形工序。 拉深件冲压时,常采用剪裁、落料、拉深和切边工序,对于带孔的拉深件,需增加冲孔工序;拉深件径向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或圆角半径小于允许值时,需增加整形工序。 胀形件、翻边件、缩口件若一次成形,常采用冲裁或拉深制成坯料后直接采用胀形、翻边(翻孔)、缩口工序成形。 ②对零件图进行工艺计算、分析,确定工序性质如图8-4所示的两个形状相似的冲压件,材料均为08钢,料厚1.5mm。翻边高度分别为8.5mm和13.5mm。从表面看似乎都可采用落料、冲孔、翻孔三道工序或落料冲孔与翻孔两道工序完成,但经过分析计算,图8-4a 的翻边系数大于极限翻边系数,可以通过落料、冲孔、翻边三道工序冲压成形;图8-4b的翻边系数接近极限翻边系数,若采用三道工序,很难达到零件要求的尺寸,因而应改为落料、拉深、冲孔、翻边四道工序冲压成形。 图8-4 内孔翻边件的工艺过程 ③为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方便工序定位,增加附加工序所增加的附加工序使工序性质及工艺过程的安排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图8-5所示的零件为增加其成形高度,在不影响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预先在坯料上冲出4个孔,形成弱区。在成形凸包时孔径扩大,补偿了外部材料的不足,从而增加了成形高度。预冲孔工序是一个附加工序,这种预冲孔常称为变形减轻孔。在成形某些复杂形状零件时,变形减轻孔能使不易成形的部分或不可能成形的部分的变形成为可能。因此生产中常采用这类变形减轻孔或工艺切口,达到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提高成形质量的目的。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止动件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1、零件材料:为Q235-A 钢,具有冲裁; 2、零件结构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相对简单,有2个φ20mm 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14mm (φ20mm 的孔与边框之间的壁厚) 3、零件精度: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查表得各零件尺寸公差为: 外形尺寸:01130-、062.048-、074.060-、03.04-R 、074.060-R 内型尺寸:052 .0020+ 孔中心距:60±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完成该零件的冲压加工所需要的冲压基本性质的工序只有落料、冲孔两道工序。从工序可能的集中与分散、工序间的组合可能来看,该零件的冲压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最小壁厚14mm 大于凸凹模许用最小壁厚,模具强度好,制造难度中等,并且冲压后成品件可通过卸料板卸下,清理方便,操作简单。 方案二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是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加工,模具成本较高。

结论:采用方案一为佳 三、模具总体设计 (1)模具类型的选择 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模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复合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 因为该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定距。而第一件的冲压位置因为条料长度有一定余量,可以靠操作工目测来定。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因为工件料厚为,相对较薄,卸料力也比较小,故可采用弹性卸料。又因为是倒装式复合模生产,所以采用上出件比较便于操作与提高生产效率。 (4)导向方式的选择 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倒装式模采用导柱导向方式。 四、排样方案确定及材料利用率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设计倒装式复合模,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采用直排。 方案一:搭边值取2mm和3mm(P33表2-9),条料宽度为135mm

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冲压自动化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目的为规范公司设备操作安全方面的要求,人员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运行,特 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作业的安全操作 3、职责制造部负责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负责设备的故障维修及定期检修维护,设备正常安全运行,并对使用人的使用保养情况予以监督检查 4、各使用部门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维护,设备 及保护人身安全。 5、操作规程 5.1开机前,按设备润滑图表注油,检查油路是否畅通。 5.2打开压缩机及干燥机开关,开启压缩空气调节系统压力:气压不足0.5Mpa压力机不能工作;离合器工作压力为0.5-0.6Mpa,由机床总进气口处的调压阀调整; 制动器制动汽缸气压为0.2-0.3Mpa,由机身左侧箱内储气筒端上的调压阀调整。 5.3检查储油泵润滑脂是否足够(油杯1/3-2/3处),并将油泵水杯积水、杂物放干净。 5.4检查送料机工作气压是否到达0.5MPa,将送料机的压力调节器旁的积水杯杂质 排放干净。 5.5检查储油泵、管接头是否漏油,损坏或有压扁堵塞现象。 5.6检查冲床靠右后侧的油泵是否有异常声响。 5.7操作前必须将控制柜上选择寸动状态,严禁用连续行程试机操作。 5.8启动主电机空转1-3分钟注意是否有异常声音。 5.9检查传动轴、飞轮、连杆连接的螺栓、防护罩有无松动,气压等仪表显示是否 符合开机条件,模具安装是否可靠,安全及各项监测装置、仪表是否正常有效,工 作区域内有无无关工件、杂物,如有异常即时停机填单报修。 5.10检查送料辊及矫正辊内有无杂物,挡料轮螺丝是否松动。 5.11检查涂油(冷却)装置中的防锈油(乳化液)是否足够,不足及时注入。 6、启动冲床

汽车冲压件工艺分析

绘制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综合工序图[DL图]的方法 -1- 汽车车身覆盖件均系复杂的双曲面壳形薄钢钣件。现代汽车外形日趋流畅和饱满,艺术 性变换频繁,都给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带来难度。现代汽车行驶速度愈来愈高,对车身覆盖件的成形尺寸精度要求也愈来愈高,更加增加了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的难度。 冲压成形汽车车身覆盖件是采用压力机上安装大型冲模,通过冲裁展开料,拉延成形,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程序冲压而成。如何处置各道程序的成形內容,以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成形合格的车身覆盖件的关键。我们把这一工程称为它们的综合工序图(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的设计。DL 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是大型冲模结构设计要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出现差错, 大型冲摸结构设计再完善也多半会报废重来。 汽车车身覆盖件的成形方法是沿用了阶梯式矩盒形件拉延成形的变形理论基础,再演变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成形方法。 a)车门內板拉延件b)阶梯式矩盒形拉延件 (图一)拉延件的对照图 如(图一) 所示,a为车门內板,b为阶梯式矩盒形件。将车门內板附加工艺补充面之后, 就变成了一个可拉延成形的冲压件,它与矩盒形拉延件多么相似。图中A和a同属于圆筒形拉延件圆筒壁的拉延变形区;B和b也同属于直边部拉弯之弯曲变形区,都属于类同的塑性变形方法。如(图一)所示,C和c也同是阶梯形状,变形性质也是类同的。无任工艺补充面如何变换,其拉延成形的基本点並没有甚么多大的改变。 (图一)a)还说明,任何汽车车身覆盖件均可以通过增加工艺补充面的方法演变成拉延制件,而覆盖件的主体双曲面形状均是在拉延模內一次拉延成形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形状的覆盖件。因而拉延成形制件是覆盖件成形的主体,也是覆盖件成形成败的关键。满足汽车车身设计要求的覆盖件,往往不可能是理想的拉延制件,但是通过某些形状的变换之后,就成为了较理想的拉延制件了。这些变换应该在后续的工序工程中再成形回复为覆盖件,而再成形时不仅成形形状准确,还要不再使已成形好的覆盖件主体形状发生意外变形。具体的变换內容如下: (1)关于覆盖件上的孔洞: 在拉延制件上,孔洞一般都要事先堵补起来,待拉延成形之后,在事后的工序工程中再冲出。如果事先就有孔洞存在,拉延过程中必将在孔洞处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造成制件拉破而导致拉延成形失败。但是某些大的窗洞和门洞,又不宜都堵补起来,它还可以被拉延成形所借用。例如: [1]门框洞: 如(图二) 所示,我们若要把门洞堵补起来,则在拉延过程中产生拉延和反拉延,在变

最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学习指南 20 —20 学年第学期 机学生使用 任课教师:王芳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总学时:40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先修课:机械设计金属与塑料成型设备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高等工业院校材料成型方向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也是制造类其它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它是一门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和模具结构,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1.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 2.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3.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 二、教材处理 本课程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姜奎华主编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本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结构编排严谨。但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对所有教材内容一一详细讲解。所以应紧

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搞清模具设计的有共性的规律,从而能做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参考书 1.刘建超、张宝忠主编.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3.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著.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4.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模设计应用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编.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6.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国家技术监督局.冲模模架.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8.许发越主编.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9.李天佑主编.冲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四、关于考试的说明 期末考试:100% 五、各次课基本内容,重点难点,自我测验及作业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冲压工艺作业参考答案教学文案

冲压工艺作业参考答 案

作业参考答案 一、 1、什么是冲压加工?冲压成形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有何特点?答:冲压加工就是建立在材料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进行加工,以获得要求的零件的形状、尺寸及精度。 冲压成形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少、无屑加工;零件精度较高;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个人技术等级不高;产品成本低等。 冲压成形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缺点:模具要求高,制造复杂,周期长,制造费用昂贵;有噪声,不宜小批量生产等。 2、冷冲压有哪些基本工序,各是什么? 答:冷冲压按性质分有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类。分离工序包括落料、冲孔、剪切、切断、切槽、切边等几大类;成形工序包括拉深、胀形、翻边、扩口、缩口等工序。 3、什么是金属塑性变形?常见塑性指标有哪些?影响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作简要分析。 答:金属塑性变形就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形状和尺寸产生永久改变)。 影响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有:(1)、化学成分和组织——化学成分:铁、碳、合金元素、杂质元素;组织:单向组织、多项组织,不同的组织,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会有很大差异。(2)、变形温度——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加剧,热振动加剧(热塑性),晶界强度下降。(3)、变形速

度——速度大,塑性变形来不及扩展,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复、再结晶,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加。但速度大时热效应显著,变形体有温度效应对塑性增加有利。 二、 1、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 答: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所有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形、韧性有所下降。其可制止局部集中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扩展变形区、使变形区均匀化和增大极限变形程度的作用。 2、冲裁变形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裂纹在哪个阶段产生?首先在什么位置产生? 答:冲裁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裂纹出现在断裂分离阶段。材料内裂纹首先在凹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产生,紧接着才在凸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产生。 3、冲裁件质量包括哪些方面?其断面具有什么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冲裁件质量包括断面状况、尺寸精度和形状误差。其断面有4个特装区,即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圆角带主要是当凸模下降,刃口刚压入板料时,刃口附近材料被带进模具间隙的结果;光亮带是由于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剪切变形时,材料在和模具侧面接触中被模具侧面挤光而形成的光亮垂直面;断裂带是有刃口处微裂纹在拉应力作用下,不断扩展而形成的撕裂面;毛刺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后期,刃口正面材料被压缩,裂纹起点不在刃尖处,在模具侧面离刃口不远处发生,在拉应力作用下,裂纹加长材料撕裂而产生。影响断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