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案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案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案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100%的学生了解并说出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关法律名称及两部专门法律名称;

2、走进同龄人的生活,通过探究分析,98%的学生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准确区分四个保护。

3、通过以上学习,99%的学生能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的特殊保护,体会出今天的自己受法律保护的幸福,从而树立法律意识,学会接受特殊保护,提高维权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一、导入:观看视频,思考: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预习教材74-79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专门的两部法律是什么?

2、哪部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受到哪些方面特殊保护?了解其相关规定。

三、交流探究

(一)小明上七年级时,父母离异,与没有经济来源的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再婚后,对小明不管不问,小明的成绩直线下降。为了学费,小明第一次从亲戚家偷了500元钱。父亲知道后,和继母一起对他大打出手……

1.想一想:小明的父母做法对吗?他们的行为没有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师:违反了规定中的哪一条?——尊重受教育的权利;禁止家庭暴力

阅读P75页小瑞的家庭,相信你的父母也为你做了很多,说一说你的父母为你的健康成长做了哪些?

2.议一议:设想长此下去,小明会出现哪些情况?

3.说一说:假如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应对?

我们青少年要正确对待家长的教育,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消除隔阂。当然,对于家长的违法行为,我们要敢于拒绝,必要时甚至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老师对成绩下降的小明非常关心,亲自给小明补课,并联系小明的家长,让他们要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照顾。

1.想一想: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对小明的什么保护?

2.说一说:学校还应怎样履行好学校保护的职责?

参考教材p77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

说说咱们学校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做法

3.议一议:小明应如何对待老师?对待学习?

学校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关心同学,勤奋努力的读书学习。

(三)尽管老师再三努力,但小明却开始放纵自己,经常旷课、逃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明被网吧老板招呼到网吧,从此,迷上了网络游戏……

思考:

1.想一想:网吧老板的做法合法吗?违反了什么保护?

2.说一说:作为网吧老板应怎样做?

3.议一议:作为我们未成年人该怎样做呢?

社会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等。

(四)为了弄到钱到网吧玩游戏,小明和另外几个朋友手持匕首对同学威胁敲诈,共作案19起,共抢现金387元及一部手机。在小明又一次作案时,被警方当场抓获。

由于小明是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对外没有透露其姓名,法院也进行了不公开审理……

1、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阅读P79页,司法保护的相关规定,注意实施的主体和保护的对象。

2、2、小明违法了,可国家是如何对待他的呢?

师:中国已建立2500个少年法庭,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能力提升

典型例题:

1、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的11岁女童小丽饱受虐待长达5年之久,而施暴者竟然是她的亲生父亲杨某。杨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山西省教育厅下文:中小学校不得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答:社会保护

3、如果上题说成“按照省教育厅近日文件,某学校要求所有教师不得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答:学校保护

温馨提示:

“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的区别,主要看谁实施这个行为。2题中山西省教育厅是实施者,

中小学校显然是被动执行者,而山西省教育厅属于政府部门,因此该题是“社会保护”。3题中某学校是实施者,教师是被动执行者,故该题是“学校保护”。

4、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温馨提示: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主要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维护其合法权益、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的保护措施。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司法保护的对象除是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还包括其他没有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抚养权等也是受保护的。

总结: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于:谁保护或谁是实施者。

家庭保护的实施者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学校保护的实施者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社会保护的实施者是(政府或社会各部门);

司法保护的实施者是(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其他司法行政部门);

联系在于:保护谁或保护对象:未成年人。

当然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区别还在于保护对象的特殊性(其中有部分是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还包括没有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抚养权)。

五、知识梳理

六、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这就要求我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树立法律观念,真正做一个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3

《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2、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我国有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观看一个小品,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交流)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讨论交流) 三、总结 我们未成年人要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检测卷、答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及答案及知识点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我国制定了专门()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在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条款。同时,作为公民,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利也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法律,()法律,()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3.()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于()年通过,2012年修正。该法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 4.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5.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书信、()、()、电子邮件、()等。 6.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未成年人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尝试一下。() 2.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利的手段。()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刑法处罚的最低年龄是16周岁。() 4.未成年人犯法可以免受法律惩处。() 5.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6.学校附近刚开了一家网吧,小学生杨某某放学后经常偷偷去那里打游戏。()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定稿)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定稿)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说课稿 旌德二中许林海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二框题。对应的课标内容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了法律的尊严,本课既是第七课的合理延伸,又是对第七课知识的升华,是学习法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课有两个框题,其中第一框题是第二框题的基础,第二框是第一框题的延续和提升。本框题的落脚点是要学生“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具有重要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不可能随时随地地保护未成年人,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保护,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本节课实践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有限,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都较缺乏,对日常生活中违法侵权行为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有时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能保护自己,又能维护权益,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敢于、善于与违法侵权行为作斗争。 2、能力目标:培养求助能力,树立起维权意识,初步具备善于斗争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求助机构,懂得维权手段和途径及善于斗争的一些技巧,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 四、说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意识,懂得各种维权途径和方法。(理由: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受到伤害,而面对侵害,常常无所适从。) 难点:培养敢于斗争的意识及善于斗争的技巧。(理由:在日常生活中七年级学生对违法侵权行为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也难以做到坚决有效的斗争。) 五、说教法、学法

《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1

《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教学目标: 态度: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主持正义,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能力: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谈等活动,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和筛选资料的能力;通过设身处地的相关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费希问题的能力,适应和改造现实生活的能力。 知识: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并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点茶所在社区学生辍学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例。 教学重点: 侵害发生时有效自护自救;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难点: 日常生活中具有警惕性,增强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引入,明白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现代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很大,你们想过原因吗?青少年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容易冲动,自控性较差,如何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避免走弯路,除了全社会共同努力关注爱护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学法、知法、懂法。 二、学点法律知识 1、以小组为单位,把搜集来的法律条文,制成卡片,每人小部分研究讲解,小组交流。 2、自编小品,创设情境,利用法律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教师补充介绍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三、学会用法 1、阅读P85案例《面对伤害怎么办》、《请你为杨明出主意》 P86案例《不该发生的悲剧》 2、小组讨论上述案例,谈自己的认识 3、班内交流 四、学会断案 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

道德与法制2020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单元测试题B卷

道德与法制2020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单元测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 A.司法机关B.审判机关C.监督机关D.监察机关 2 . 我国法律规定凡年满()的儿童,应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A.9周岁B.10周岁C.6周岁D.8周岁 3 . 以下关于人大代表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 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④人大代表应当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 ⑤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 4 . 六年级学生小强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看到两名不法青年持刀抢劫他人,这时他正确做法是() A.不顾一切,维护正义B.赶紧走开,免受伤害 C.与己无关,置之不理D.讲究策略,赶紧报警 5 . 我国()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 A.县、乡级B.省级C.全国D.自治州 6 . 下列不属于家庭暴力的是()。

A.经常性谩骂B.限制人身自由C.进行心理疏导D.恐吓、殴打 7 . 李某某学习成绩不好他的家人准备让他辍学去打工。他应该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8 .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公民在互联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也格外火爆,这说明() A.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 B.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 C.我国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D.我国公民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不会受到任何制约 9 . ()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A.法律B.道德C.纪律 10 .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二、填空题 11 . 为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12 . 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_________)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_________)未成年人。 13 . ________,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每一天,家的________都包围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14 . 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运用______________维护我们的权利。

安全教案 八年级上册 《生命生活与安全》第六课 保护自己

第六课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认识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了解常用的呼救电话号码。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初步理解法律的规定与意义,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具:漫画、案例资料、影音文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电影《小鬼当家》宣传海报。 教师:大家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叫什么吗? 学生:《小鬼当家》。 教师:谁能评价一下片中的小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 学生:机灵、勇敢、足智多谋等。 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保护自己的孩子,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

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陷入被动,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板书) 讲授新课: (一)提高警惕──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板书) 出示资料,情景一:通过上网聊天,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己。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不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Q。 教师: 1、你喜欢上网聊天吗? 2、小燕家为什么被盗? 3、上网交友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道理,同学们猜测一下小燕家被盗了她心情会是怎样? 学生:沮丧、后悔。 教师:小燕带着这样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继续来关注。 出示资料情景二:小燕心情差极了,她穿上了新买的吊带衫和心爱的超短裙,决定独自出远门去姥姥家过暑假。站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小燕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这时,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停在她身旁,车上的男青年问:“我可以帮你吗?”小燕怯生生地问:“请问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男青年拿起小燕的旅行包,给了她一个头盔。摩托车载着小燕驶向前方…… 教师:1、根据你的想象和猜测,给故事编个结尾。 2、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你想对小燕说些什么? 教师:对于女同学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过渡语:即便我们处处提防,也难免会受到各种侵害,那么在不法侵害发生时我们又要如何应对呢?我们不妨还是从小凯文身上学习一些经验。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第八课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教材分析: 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分别介绍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等维护权益途径以及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的方法等内容。 目:“求助有路”。 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13岁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拒绝的案例,指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请求相关的机构给予帮助,从而引出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课文还列出了一些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列出了一些可以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第二目:“敢打官司”。 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小苗在学校擦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并致残以诉讼的途径 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引出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手段,并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学生可

以大致了解三种诉讼适用的范围。最后,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以消除学生中的一些错误观念,鼓励他们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第三目:“善于斗争”。 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本目首先告诉学生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然后,通过中学生小平遇上小痞子的案例,告诉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接着,以女学生小娅智斗小流氓的事例告诉学生,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来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时善用法律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 2.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3.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提示:依据法律,根据事实。保安的做法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小华的人身自由和名誉权。超市的保安不是执法人员,无权搜查他人的身体,其搜身行为损害了小华的人格尊严。 本案中,是由于超市的过错引起报警器鸣叫,保安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小华人身自由和名誉权的行为;主观上明知没有权利搜查而实施搜查行为,因此有过错;保安的行为造成小华人身自由和名誉权受损,且损害和侵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依照我国民法总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侵犯消费者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教师过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害,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3课时:善用法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一)依法维权 1.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 2.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村民却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示:镜头一中的王某以暴制暴,采取非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镜头二中的农民依据合同法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3.讨论:两个案件中的当事人同样遇到了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了侵害,同样积极维护权利,却是截然不同的维权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没有依法维权,按照法律办事。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救助帮维权 1.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 2.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 提示: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了解学习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家庭的温馨、学校的关爱、社会的呵护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但是面对繁杂的社会我们难免受到伤害,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 学生:法律 老师:由此导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共同体验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原因 1、法律小讲堂: 老师: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学生:未成年人 老师:为什么是未成年人而不是青少年?青少年与未成年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 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而青少年是十一二至二十几岁的人。 幻灯片展示:我国法律规定,凡未满18 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身边的故事:视频播放《溺水事件新闻报道》 老师:首先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分析溺水事件的原因、面对溺水事件时该怎么做? 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 学生:从个人方面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还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出现问题;二是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老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很全面,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辨别能力、自保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所以需要法律特殊保护。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故事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自己体会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自身的原因,容易收到伤害的原因,说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性。 4.视频播放:《少年中国说》 老师:感受少年与国家的关系,学生展示。 学生:从国家方面说: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未成年人今天是祖国的花朵,明天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结我们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自身因素、国家因素。 (二)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6、幻灯片展示:考考你 你知道哪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法律法规) 7、展示课件:法律小讲堂 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学生:自学课本67 页四大保护的内容。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课标依据:“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知道法律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方法。 2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各组交流集体归纳教师指导整理归纳巩固反馈 四、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案例,提出问题。 (2)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但是这些都是外界对我们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保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讲授新课 一、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一)多媒体出示案例 问题1: 一名学生发现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摆着自己的照片,她很吃惊,因为照像馆从来没有与她谈过这件事,她问我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肖像权? 问题2: 一名学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他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3: 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田某完成学业,后被告知学校没有他的学籍,因此不能为其发毕业证书。这下他可慌了神儿。 问题4: 一名初三学生放学后,骑车回家,因天黑没有路灯,一不留神摔倒在正在施工的沟里,造成左手臂骨折。他想去找施工单位理论,妈妈说:“是你不小心,怪谁?” 问题5: 酷爱运动的陶陶自己到超市买了双运动鞋,谁料刚穿两天,鞋就开裂了。陶陶拿着超市的小票,要求退换。超市负责人以鞋已穿脏为由,不能换。陶陶失望极了。

(2017春季版)《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同步练习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指() A.青少年 B.未满15周岁的我国公民 C.未满16周岁的我国公民 D.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2、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从未成年人的地位看,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 ①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②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③年龄小,发展不成熟④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A.①④ B.①②④C.②D.①②③④ 3、2015年10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成立了国内首家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为一体的“综合审判庭”。“综合审判庭”的成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4、漫画《观后“敢”》的寓意主要是告诉我们() A.未成年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成年人强 B.经受不住诱惑的人,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青少年学生要重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 D.必须采取措施优化未成年学生的成长环境 5、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苏州市公安机关、工商部门、学校、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活动,取缔非法网吧,查处各种非法出版物。这种做法属于()A.学校保护B.家庭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6、2014年八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面对社会征求意见修改后的《守则》删除了旧版中的“见义勇为,勇于斗争”。该举措表明()

A.与违法犯罪行为与中小学生无关。 B.未成年人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应该受到无任何约束的保护 C.国家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 D.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以达到最优化 7、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③《治安管理处罚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 8、请仔细观察右图。“净网2014”行动共关闭查处淫秽色情等各类违法违规网站2200余家,关闭违法违规论坛、博客、微博客、微信、QQ等各类账号2000多万个,有效地遏制了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的蔓延势头。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B.社会保护C.家庭保护D.司法保护 9、2015年3月20日,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打拐”题材电影《失孤》登陆全国院线。影片中,在寻亲家长和许许多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一些被拐孩子回到了父母的怀抱。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在我国,未成年人被拐是普遍现象 B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保护,更需要社会保护 C只要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就能避免“被拐”现象的发生 D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作 10、右面漫画中药企的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我会保护自己了教案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我会保护自己了 活动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制约,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不强,遇到事情的时候容易慌张害怕,缺乏正确的保护自己的常识。本次心理活动的开展,能够增强一年级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遇事不慌、冷静思考的心理素质。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救常识。 活动准备:故事:《聪明的小公鸡》、多媒体课件 适合年级:一年级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聪明的小公鸡》,大家要仔细听,老师一会还有问题要问你,好吗?) 课件播放故事:《聪明的小公鸡》 有一天,天气很好,公鸡出来玩,他一边唱歌一边走。狐狸发现这只漂亮的公鸡,就跟在后面。公鸡走了一阵,也发现了狐狸,就问:“狐狸大哥,你为什么总跟着我?”狐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想和你交个朋友!”公鸡心里很害怕,但它壮着胆子说:“我后面还有一只狼狗,他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玩吧”狐狸一听,连忙说:“那我改天再来找你吧!”说完,夹着尾巴逃走了! (故事讲完了,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想好后举手回答) 1、提出问题,引导小学生思考 问题一、狐狸为什么夹着尾巴逃跑了? 问题二、狼狗是公鸡的好朋友吗? 问题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学习小公鸡? (学生自由答:遇到坏人时、迷路时、遇到麻烦时……)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师总结:小公鸡是一只聪明的小公鸡,对于自己的安全问题从不放松警惕。而且遇到危险还能够沉着、冷静、勇敢、机智,最终,吓跑了坏人。当遇到麻烦时你也要像小公鸡一样,不要慌张害怕,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真实的事件 二、案例分析 1、多媒体出示案例: 案例一:1一天下午5时许,小姿在自家楼下玩耍时,周某在小区遇到小姿,便以买零食给她吃为诱饵,将小姿骗到一个公园后抛弃,当晚再独自回到小区对小姿的爸爸实施勒索。 (看了以后,你想对小资说什么?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分析与提醒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小孩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邀约,也不跟随陌生人搭车。一定要记住有麻烦拨110,牢记家中的地址、电话,以及爸爸妈妈单位的电话,以免走失。 留心对家周围标性建筑的认识,在与家人走散时,找警察、门卫、保安叔叔帮忙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教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加深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内容的理解,增强法律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及依法保护自己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是第二单元第四课“撑起法律保护伞”的第一个项目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我们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认识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受到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层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的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只有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知道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享有哪些权利,受到哪些保护,才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师:大家都能听出来这首歌的名字叫做。。。。。 听完这首歌名与本课题目联系一下, 这里特别的你”指的是谁? 未成年人,哪一类人被称为未成年人? 出示未成年人的定义 我们未成年人又受到了谁的特别的爱? 我们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关爱、特殊照顾。 (过渡: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这一框题(板书) 讲授新课: 一、认识“特别的你” 教师引导:未成年人自己是否需要这份来自法律的特殊保护呢?我们来聚焦三组生活镜头。 大部分同学都喜欢上网,女同学上网聊天看电视,咱们男同学就打游戏。但我们要有节制;有些同学他没有自控能力,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个时候就容易受到一些不法侵害。老师这里就有几个这样的案例,大家看一下。 追星,追剧,追网游,你想先了解那个案例? 共同探讨 师:这几组案例反映出未成年人的哪些特点?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测试题及答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测试题及答案 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 2.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3.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4.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7.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10.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要求学生知道法律的特征;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作用等。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通过法律与道德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学情分析: 法律是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触及的一个词,对学生而言,并不 陌生。但很多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比较片面,一则认为法律就是一种规范;二则认为法律离我们很远。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才使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因而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而且也有助于约束学生的行为,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重点难点】 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基本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法制动漫视频、学生参与活动图片导入。 生成问题: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小组合作探究、发言)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讲授新课】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混乱的十字街头: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当时你有何感想?怎样才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交流探讨)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探究活动二: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 (学生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教学设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山东人民)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本课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撑起法律保护伞》中的第 5课第二框题《法 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分析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资料,能够认识和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案例资料,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保护,体会今天我们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幸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社会生活现象等,自觉接受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 【教学重点】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司法保护的内容。 1 、多媒体多功能教室; 2、素材(故事、图片等)。 【一、生活回望】 教材P74 【二、讲授新课】 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收养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我国制定两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责任。 2.家庭保护 (1)探究分享 教材P75,小瑞的故事 讨论:

1.小瑞的父母为了他的健康成长都做了些什么? 2.父母为你的成长都做了些什么? 强调:家庭是我们成长的第一站,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家庭保护的主要内容,涉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等内容。 知识拓展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这种保护包括在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家庭保护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环节,家庭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 相关链接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进入学校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应当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禁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心灵对话 教材P76,心灵对话 提问: 1、安安为什么要求妈妈“换个爱的方式”? 2、未成年人应该怎样适应家庭保护的要求? 2.学校保护 探究分享 教材P76:广文中学内容 讨论: 学校的这些做法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图片展示: 山东省沂源县振兴路小学的学生们在安全课上了解警示标志的含义

2021年小学开学第一课法制教案《用法律保护自己》

2021年小学开学第一课法制教案《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的: 1.知道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2.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资源与策略:案例分析讨论,小品表演,寻找有关法规,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师: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如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保护好自己 |北师大版

《保护好自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2)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掌握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促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暖身阶段 1.MV引入:播放MV《我不上你的当》。 2.听了《我不上你的当》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畅谈感受。 4.你知道这些车是干什么的吗? 师课件出示110、火警、120的车图。 (二)团体转换 1.师相机出示一组数据 “据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

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食物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2.看了这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感受。 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 外伤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如何“保护好自己”。(出示课题:保护好自己) (三)团体工作阶段 1.出示小芳的故事: 活动一: 一天晚上,小芳独自骑车外出买东西,突然被另一骑车人撞倒,她捂着受伤的腿哭了,这时过来了一位慈祥的中年妇女,非常关心地安慰她,并说用车送她到医院…… 思考:小芳的遭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小组合作讨论。 2.活动二: 小芳感到是来了救星,心理非常感激,那人扶她上了一辆面包车,车飞快地跑着,路过两家医院,女孩喊:“这是医院”。但车也不停。那人说:“咱们到最好的医院去!”…… 思考:请你就当前的形式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讨论。 3.活动三: 车一直开出县城,女孩看到窗外已经是农村的田野。她喊要下车,车上的人露出凶恶的面孔,一把刀抵在了她的胸前…… 思考: (1)面对险情,小芳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小组合作讨论。 (2)为更好的保护青少年,我国颁布了哪些法律? 我国针对青少年颁布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妇女和儿童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1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 “法”在我身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2、适当了解一些有关的法律常识,知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 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做到知法守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电视、查资料等方式收集各种生活案例及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家法律是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们处事的基本依据。 二、看图学文明理。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其他法律法规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内容更加具体。 2、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法律息息相关。你知道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呢? 三、汇报资料,了解“法”就在我们身边。 1、简单说说自己是怎么搜集资料的,都有哪方面的法律法规。 2、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成果,并补充有关法律知识。 (补充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