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风寒湿痹症)

膝痹(风寒湿痹症)
膝痹(风寒湿痹症)

入院病历

姓名:徐××职业:退休

性别:男性入院时间:2013年02月12日10:40年龄:56岁病史采集时间:2013年02月12日10:50民族:汉族发病节气:立春

婚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新疆伊宁市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 右膝间断疼痛5年余,加重10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患者未行任何诊疗,自行休息及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此后每遇劳累或受凉时右膝关节疼痛发作,休息后可缓解。10天前患者自感右膝关节疼痛加重,略肿胀,伴行走困难。患者为求进一步诊疗及明确诊断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医师根据相关体征与病史,以“右膝关节退行性变”收住我科。入院症见:患者诉右膝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腰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无乏力,头晕等症状,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有外伤、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伊宁市,生活及工作环境可,无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2个女儿,爱人及孩子体健。

家族史:父亲体健,母亲去世,兄弟姐妹7人,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以上病史属实,签字为证。签名:_____________

体格检查

T:36.7℃ P:79次/ 分 R:21次/ 分 Bp:10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正常面容,表情自如,自动体位,步入病室,诊查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晰,声音高低适中,呼吸平稳,舌体适中,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圆整、五官端正,双目有神,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通畅,鼻翼无扇动,唇无紫绀,咽无红肿,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未闻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正常,心率79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异常肿块,肠鸣音3-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莫菲氏征阴性。前后二阴未查,脊柱无侧弯及后突畸形,无压痛及叩痛,四肢无畸形,右膝详见专科检查,其余肢体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右膝关节略肿胀,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右侧膝关节外侧压痛阳性,未触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主动活动略受限,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

辅助检查:外院膝关节X片:右膝关节间隙存在,髁间隆突显示变尖。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

风寒湿痹

西医诊断: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住院医师:

首次病程记录

2013年02月15日20时20分

患者徐,女性,50岁,以“右膝间断疼痛5年余,加重10天”于2013年02月15日 19时00分收住入院。

病例特点:

1、右膝间断疼痛5年余,加重10天。

2、症见:患者诉右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腰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无乏力,头晕等症状,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3、体格检查:右膝关节略肿胀,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右侧膝关节压痛阳性,未触及骨擦音,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

4、辅助检查:外院膝关节X片:右膝关节间隙存在,髁间隆突显示变尖。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老年男性,邪气入里,阻滞经络,脉络不通,气滞血瘀,瘀血长期瘀阻,久病则虚,阻滞气机,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气血濡养关节组织不利,“不荣则痛”,气滞血瘀,故症见膝部疼痛,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结合病史,四诊合参,属中医“膝痹”范筹。

中医鉴别诊断:

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外伤史,伤后关节疼痛、肿胀,有弹响和交锁现象,膝内外间隙压痛。慢性期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四头肌内侧尤明显。麦氏征和研磨试验阳性。

2.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在韧带损伤部位有固定压痛,常在韧带的上下附着点或中部。膝关节呈半屈曲位,活动关节受限。侧方挤压试验阳性。

中医诊断:膝痹

风寒湿痹

西医诊断依据:

1、右膝间断疼痛5年余,加重10天。

2、症见:患者诉右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腰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无乏力,头晕等症状,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3、体格检查:右膝关节略肿胀,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右侧膝关节压痛阳性,未触及骨擦音,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

4、辅助检查:外院膝关节X片:右膝关节间隙存在,髁间隆突显示变尖。

西医鉴别诊断:

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外伤史,伤后关节疼痛、肿胀,有弹响和交锁现象,膝内外间隙压痛。慢性期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四头肌内侧尤明显。麦氏征和研磨试验阳性。

2.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在韧带损伤部位有固定压痛,常在韧带的上下附着点或中部。膝关节呈半屈曲位,活动关节受限。侧方挤压试验阳性。

西医诊断: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诊疗计划:

1.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

2.完善入院相关检查。

3.西医治疗: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疏血通注射液 6 mg/静滴,一日一次

4.患者中医辨病膝痹,症属风寒湿痹证,予中药足浴、双膝部TDP贴敷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对症治疗。

中药足浴方如下:

防风9g 防己6g 黄芪9g 羌活6g

独活6g 桂枝6g 秦艽9g 当归12g

川芎6g 木香6g 乳香6g 甘草6g

×6剂水煎外洗

经治医师(值班医师)签名:

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2013年2月16日 12:00 黄坚主治医师查房录患者入院后第二天,症见:右膝关节略肿胀,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右侧膝关节压痛阳性,未触及骨擦音,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

黄坚主治医师查房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检查病人后指示:

(1)患者中年女性,邪气入里,阻滞经络,脉络不通,气滞血瘀,瘀血长期瘀阻,久病则虚,阻滞气机,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气血濡养关节组织不利,“不荣则痛”,气滞血瘀,故症见膝部疼痛,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结合病史,四诊合参,属中医“膝痹”范筹。

(2)西医诊断考虑: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依据如下1.既往患者有右膝关节疼痛病史,2. X线回示:右膝关节间隙存在,髁间隆突显示变尖。体格检查:右膝关节略肿胀,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右侧膝关节压痛阳性,未触及骨擦音,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

(3)本病临床上主要于以下疾病相鉴别: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外伤史,伤后关节疼痛、肿胀,有弹响和交锁现象,膝内外间隙压痛。慢性期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四头肌内侧尤明显。麦氏征和研磨试验阳性。2.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在韧带损伤部位有固定压痛,常在韧带的上下附着点或中部。膝关节呈半屈曲位,活动关节受限。侧方挤压试验阳性。可明确鉴别诊断。

(4)本病已属急性期发作,中医以“标本兼治”为治则,以滋补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治法,阿胶强骨口服液口服,外洗方用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如下:

防风9g 防己6g 黄芪9g 羌活6g

独活6g 桂枝6g 秦艽9g 当归12g

川芎6g 木香6g 乳香6g 甘草6g

×6剂水煎外洗(5)卧床休息,适当功能锻炼,调情志,忌辛辣。

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2013年2月17日 13:00 康雄副主任医师查房录患者右膝疼痛不适,纳眠一般,大、小便调,体查:T:36.0℃ P:84次/ 分 R:21次/ 分。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右膝关节略肿胀,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右侧膝关节压痛阳性,未触及骨擦音,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血常规、风湿四项、肝、肾功、离子系列、血糖均大致正常。心脏B超:左室主动脉松弛功能略减低。二、三尖瓣口轻微反流。ECG:1.窦性心律2.中间型电位。

康雄副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

(1)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中医诊断:膝痹(风寒湿痹)。西医诊断: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2)本病病因病机为患者平素劳累体虚,加之饮食不节,邪气入里,阻滞经络,脉络不通,气滞血瘀,瘀血长期瘀阻,久病则虚,阻滞气机,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气血濡养关节组织不利,“不荣则痛”,气滞血瘀,故症见膝部疼痛,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痹阻为标,患者久病体虚,积极治疗,预后尚可。

(3)本病可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相鉴别,均示膝关节疼痛及屈伸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常有关节绞锁症状,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常有关节不稳症状,膝关节X线片及MRI可助鉴别。

(4)局部针刺康复治疗尤为重要。针灸治疗可采用本科协定处方舒筋活血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1个疗程。

普通针刺(21穴/次)×6次

TDP (1照/次)×6次

电针(2组/次)×6次

药罐(3个/次)×6次

医师签名:

2013年2月18日11:30

今日患者入院后第三日,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二便通畅,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右膝关节略肿胀,右侧膝关节压痛,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患者目前诊断明确,继续行中药TDP贴敷、烤电对症治疗,于今日给予痛点局部封闭,并于今日给予洛芬待因缓释片口服以止痛对症治疗,继观。

2013年2月20日11:30 黄坚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二便通畅,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右膝关节略肿胀,右侧膝关节压痛,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尚可,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黄坚主治医师查房后指示:目前患者病情平稳,右膝关节经中药TDP贴敷、烤电对症治疗后肿痛较前明显缓解,于今日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以对症治疗,继观。

2013年2月23日11:30 江阿古丽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二便通畅,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右膝关节略肿胀,右侧膝关节压痛,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尚可,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轻微,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江阿古丽副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继续行中药TDP贴敷、烤电对症治疗,适当行双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关节磨损,继观。

2013年2月26日11:30

今日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二便通畅,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右膝关节略肿胀,右侧膝关节压痛,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尚可,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轻微,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远端末梢血运及感觉可。继续行中药TDP贴敷、烤电对症治疗,于今日停用复合辅酶注射液,继观。

2013年2月27日 11:00 出院小结

患者徐××,男性,56岁,汉族,以“右膝间断疼痛5年余,加重10天”为主诉,以“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于2011年2月15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右膝关节略肿胀,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右侧膝关节外侧压痛阳性,未触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主动活动略受限,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外院膝关节X片:右膝关节间隙存在,髁间隆突显示变尖。

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风湿四项、肝、肾功、离子系列、血糖均大致正常。心脏B超:左室主动脉松弛功能略减低。二、三尖瓣口轻微反流。ECG:1.窦性心律2.中间型电位。明确诊断后,给予活血止痛对症治疗,局部针刺及中药贴敷TDP 治疗,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并指导患者双膝关节功能锻炼。

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况良好,自诉右膝关节疼痛明显好转,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右膝关节略肿胀,右侧膝关节压痛,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右膝关节活动尚可,被动屈曲活动膝关节疼痛轻微,双膝关节过伸过屈时(-),双膝浮髌试验(-), 双膝侧方挤压试验(-)。根据《中医药临床诊疗评定标准》证属好转,请示上级医师后同意今日出院。

出院医嘱:1、避风寒,免劳累。2、适当行双膝关节功能锻炼。3、定期门诊随访。

胡希恕讲痹症

胡希恕讲痹症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个去桂不对的,应该去芍药,跟这个是一样的。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②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完整版)风寒湿痹病历模板

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于XXXX年X月X日X 时由门诊拟诊"中医:膝痹-风寒湿痹;西医: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右膝关节退行性变/右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收入本科。步行/坐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X病史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眠纳可,X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关节活动欠利,得热则舒。无伴腰痛,无寒热汗出,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 3、专科情况:X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肤色无明显异常,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碾磨试验(+),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膝半月板研磨试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大腿周径:48cm,左大腿周径49.5cm),右下肢肌力5-级,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4、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膝痹 风寒湿痹 西医诊断:X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摘要:患者XXX,女性,X岁,神清,精神眠纳可,X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关节活动欠利,得热则舒。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 辨病依据:患者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入院,此次又因受寒后致膝关节肿痛复发,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当属祖国医学"膝痹"的范畴。因伴关节活动受限,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当辨为"风寒湿痹"型。 辩证依据:缘患者长年居住于寒冷之地,且嗜食寒凉之品,易内生寒邪,寒为阴邪,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加之此次为受寒湿而发,内因外邪合而为病,致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见右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寒主收引,故见痛如刀割;湿邪为患,其性粘滞重着,或有明显重着感;寒湿均为阴邪,故关节活动欠利,且得热则舒;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为寒湿凝结之征。 本病病因主要为感受寒湿;病机为寒湿凝结,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病性属实,以寒湿凝结为实;病位在右膝关节。因该病为寒湿致病,湿邪为患,其性粘滞缠绵,故此病疗程偏长,若调养得当,则预后可望好转,但因病史较长,若平素调养不当则疗效欠佳,或易复发。 中医鉴别诊断:痹证宜与痿证相鉴别。痹证则是素体虚弱,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肢体肌肉、筋脉疼痛为主要表现。而痿证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筋脉失养,以致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相比之下,前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筋脉疼痛;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筋脉弛缓、肌肉萎缩或瘫痪。故二者不难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X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眠纳可,X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关节活动欠利,得热则舒。无伴腰痛,无寒热汗出,二便调。 3、专科情况:X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肤色无明显异常,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

痹症(颈椎病)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xx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 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

痹症

痹症 【概念】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痠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本病古代医家又称为“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等。 对本病的分类,《内经》根据风、寒、湿三气的偏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证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诸病源候论》把痹证分为“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在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 痹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均属于本病范围。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1)风寒湿邪由于居处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2)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2)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

(完整版)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症状学 特征。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肢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或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发展至晚期可有关节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1.2 鉴别诊断 1.2.1 痿病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关键在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却以疼痛突出。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病因病机特点,辨别孰轻孰重进行论治。 1.2.2 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2 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概述 (1)概念 “痹”字的含义:闭也,闭塞不通之义。指阻闭,突出本病主要是因经络阻闭,气血不行所致特点。 痹病的含义(广义):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降出入而为痹病。 (2)分类 五体痹——皮、肉、筋、骨、脉痹(是中医解剖学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皮肤、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五因痹——风、寒、湿、热、瘀 五型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 五脏痹——肺、脾、肝、肾、心痹 (3)西医疾病范畴 以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为主,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1.1外因 ①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凑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以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②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1.2内因 ①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②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 此外,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键,湿热痰浊内生;或跌扑外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筋脉痹阻,亦与痹证发生有关。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 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1 月1 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 ( 3)关节液(至少 2次)清亮、勃稠, wBc<20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 (多 40岁); (5)晨僵感 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 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 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 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三、 1、 2、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用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胡希恕讲痹症经方治疗

胡希恕讲痹症经方治疗 胡希恕讲痹症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

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个去桂不对的,应该去芍药,跟这个是一样的。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②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主之。那么这个,尤其这个风湿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痹证 痹证是因人体遭受风、寒、湿、热之邪的侵袭,气血为病邪阴闭而引起的疾病。以盘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痹证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风湿热痹等。从病理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均属本证范围。 1、病因病机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基础,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如再感受外邪,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1)风寒湿痹:凡是天气变化,冷热交错,或居处卑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外邪直入关节筋骨而为痹证。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以风为主者,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冬痛游走不定而称为行痹;以寒为主者,因寒凝气滞,使气血地运行不畅,故疼痛剧烈,而为痛痹;以湿为主者,历湿性粘滞重着,故使肌肉、关节麻木,重着肿胀而成为着痹。 (2)热痹: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为阴亢之体,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以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由寒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成为热痹。或因痹证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也可表现出热痹的症状。痹证日久,气血亏耗,则可出现脏腑气血亏虚之证。 2、辩证论治痹证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寒热,治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随其寒热而兼行清热或祛寒。对于病程日久,气血损伤,脏腑亏虚的痹证患者,应配合运用补益之法。 (1)风寒湿痹: ①行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兼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风寒湿痹痛的中医传统治疗探析

风寒湿痹痛的中医传统治疗探析 本秘法主要采取中医传统手法(按摩疏松、放血、拔罐和药物敷贴)来治疗由风寒湿热引起的各种痛症疾病。本秘法治病的特点:对不同的疾病,在呈现相同的征侯时,能异病同治。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随症运用手掌、腕、臂的功力及手法技巧,辅以简单器械,加上特效药物贴膏,疏通经、调和气血,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治病疗伤的目的。 本秘法最优秀之处,急症经一次治疗能立即解除酸痛、僵直等症状。重症经短期治疗亦能痊愈和缓解。治疗全过程不吃药、不打针、不住院、花钱少,不仅患者乐于接受,在治疗效果上,标本兼治、立竿见影,显效率100%,治愈率93.7%,它是治风寒痹症疗法中治愈率最好的奇特秘法。 本秘法操作简单,用药不繁,初学者一看资料均可会应用。对行家里手的医生们来说,掌握了此项秘法,如虎添翼,办专科、开门诊,可会远近闻名。 本秘法治病范围 本秘法治风寒湿热引起的各种骨关节疼痛、四肢麻木、红肿变形的风湿与类风湿、僵直及风湿瘫痪、骨质增生、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颈椎病,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老伤后遗症、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疑难杂症。 本秘法治病由三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推拿、按摩、拍打琉松 本秘法的第一步推拿巯松,在整个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1)使全身疏松,降低病变部位的压力。(2)松懈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3)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尽快恢复功能。具体的推拿疏松办法仅举两例: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疏松 腰腿痛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又为最常见的腰腿痛病之一。 症状:患者一般均有腰部疼痛,有固定椎旁压痛点,并向臂部及腿部放射。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之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疼痛、麻木沉重。或因咳嗽、喷嚏而加重。沿坐骨神经走向有明显压痛点,脊椎可以有侧弯、平腰、驼背等畸形腰部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前屈、后仰、侧弯活动障碍。患腿肌肉萎缩,感觉迟钝。X线正、侧位摄片见患处椎间隙变窄,脊椎侧弯,腰前凸消失,或有椎体边缘唇样变,骨质增生等退化性改变。 (1)疏松可采用“三搬推拿法”。 ①搬肩:患者俯卧位,术者右手掌按压患者下腰部,左手搬起患者右肩,向内上方提拉。再用左手按压突出部,右手搬患者左肩。 ②搬腿:术者用手掌按压患者下腰部,另一手搬起患侧下肢,向内上方提拉。 ③斜搬:患者侧卧位,屈曲上腿,下腿伸直,术者用手按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掌按臀后部,两手向相反方面斜搬,可听到有响声,然后用同法施术于对侧。 (2)腰引伸法:患者侧卧位,患腿在上,术者站于患者背后,用一手拇指放在腰部突出处另手握患者小腿尽量向后下方伸拉腿,约10—20次。 (3)点穴按摩法: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循经按摩,主要用双手拇指点按阳关、命门、肾俞、居寥、环跳、承扶、风市、委中、承山、昆仑等穴。 (4)颤腰法:患者俯卧,前胸部及骨盆部各垫一枕头使腰部悬空,术者用双手掌重叠压患者下腰,徐徐向下颤压。 1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症状: “痹”,有闭阻不通之意,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辨证 行痹:风邪偏盛。证见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或在一处作痛,或向远处放射,牵掣麻木,如风行之速,以致患肢曲不敢伸,伸则痛麻难忍。有时兼有寒热,舌苔薄白或淡黄,脉象浮弦。 痛痹:寒邪偏盛。症见肌肉关节疼痛,痛势较剧,痛处有冷感,得热痛减,遇寒则甚,常喜揉按击拍以求缓解,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着痹:湿邪偏盛。症见肢体关节酸重疼痛,肌肤微肿,不红,痛有定处,阴雨寒冷天气每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 热痹:风湿化热。证见四肢关节酸痛,肿大,痛不可近,活动受限,伴有咽痛,发热,多汗而热不退,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而黄。 针灸治疗 毫针疗法 主穴:肩部:肩髃肩髎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外关阳池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环跳居髂髀关 股部:承扶承边风市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丘墟申脉昆仑照海 配穴:行痹:风门膈俞肝俞 痛痹:肾俞关元 着痹: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热痹:大椎曲池 解释:风邪偏盛为行痹,取风门祛风,膈俞、肝俞养血活血,含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寒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盛为着痹,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利湿;化热为热痹,大椎清热散风,曲池清热行气消肿。局部取穴,旨在疏调局部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遂解。 其他疗法 耳针:选穴耳区相应部位,肾上腺、神门。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4天更换1次。 穴位注射:参照刺灸法穴位。选用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

何金全名老中医治疗痹症的经验

内容摘要: 痹证是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关节及全身痠软、胀、痛、麻木、痉挛、身重,甚则活动不利,易受气候变化及居住环境的影响。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可分为行痹、着痹、痛痹、热痹、尫痹五种主要証型。笔者师从何金全名老中医,老师在此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且疗效甚好。 1行痹 主症:肢体关节痠痛,游走不定,日轻夜重;治则:宣痹通络为主,佐以养血祛风;基础方:防风15g,秦艽18g,羌活18g,独活18g,麻黄15g,葛根18g,当归15g,川芎15,白芍15g,威灵仙18g,海桐皮18g,大血藤15g,全蝎8g,生甘草3g。 2着痹 主症:肢体关节沉重,酸胀疼痛,麻木,重则关节肿胀,重着不移;治则:渗湿通络为主,佐以健脾之品;基础方:防己15g,木瓜18g,薏苡仁20g,苍术15g,羌活18g,独活18g,当归15g,川芎15g,秦艽18g,威灵仙18g,海桐皮18g,防风15g,全蝎8g,生甘草3g。3痛痹 主症:肢体关节紧痛不移,局限一处,遇寒痛甚,得热痛减.治则:温经散寒为主,佐以和营之品;基础方:防风15g,秦艽18g,羌活18g,独活18g,麻黄15g,桂枝15g,当归15g,川芎15,白芍15g,威灵仙18g,细辛6g,制川乌30g先熬1小时,全蝎8g,生甘草3g。 4热痹 主症: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得热稍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治则:清热解毒通络,佐以疏风活血之品;基础方:防己18g,秦艽18g,羌活18g,独活18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15g,黄柏15g,连翘12g,银花藤12g,威灵仙18g,海桐皮18g,生甘草3g。 5尫痹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瘫痪在床;治则:补肾祛寒为主,佐以活血通络之品;基础方:防风15g,秦艽18g,独活18g,细辛6g,淮牛膝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狗脊20g,补骨脂15g,当归15g,川芎15g,没药7g,制川乌30g先熬1小时,生甘草3g。临床上以前三种証型多见。

痹症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计划

随着季节转换,天气变化,很多人在秋冬这样的季节里易患关键疼痛,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为使我辖区居民正确掌握痹症中医健康知识,我中心计划于 2017年9月28日上午在二楼健康教育室举办一期“痹症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一、讲座目的 骨关节炎是一组以关节疼痛、关节变形或不变形、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可包括髋、肩、膝、腕、踝、颈、指间等关节。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痹症”范畴,主要是由内虚复加外邪引起的。内虚,主要是肝肾气血衰少,肝血不能养筋,肾精不能充骨;外邪,主要是指风、寒、湿等自然界气候变化因素。人体正气虚弱,没有抵抗能力,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引起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一旦患上,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因疼痛导致活动障碍,需要别人的护理支持才能生活。为向居民老年朋友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预防骨关节炎的出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二、讲座对象 1、本辖区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2、重点人群,以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三、讲座内容 1、内服外灸、滋养肝肾。 2、祛风除湿、药酒药茶 3、循序渐进、适当运动。 4、注意保暖、防患未然。

2.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食疗药膳,食补与药补,冬令进补,情志调摄与气功导引等。 4.健康教育的形式。 (2)文字方法: 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健康教育处方、食疗处方等; 蒸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9月22日 痹症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小结 蒸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 2017年9月28日在二楼健康教育室举办了一期为痹症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由曾桂金中医师主讲,共有人参加了本次讲座。曾医生围绕着预防骨关节炎需要内服外灸、滋养肝肾;祛风除湿、药酒药茶;循序渐进、适当运动;注意保暖、防患未然四个方面给广大居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内服外灸、滋养肝肾。调补肝肾对预防关节炎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秋冬季风寒湿盛的季节。可选择枸杞、羊肉、韭菜等调补肝肾的膳食;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适合的药物服用。同时,艾灸的温煦作用,也有利于袪除风湿凝痹,疏通血脉,防治关节炎。 二、祛风除湿、药酒药茶。饮用中药茶、药酒也是袪风除湿的好方法之一,但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论药酒还是药茶,请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案情况,进行调配,不得自行服用。 对酒及其中药物过敏者,没有酒量的人也不要服用。 三、循序渐进、适当运动。运动是健康必不可少的保证,没有运动不可能有健康。但是,一些不正确的运动方法,反而会损害骨关节,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中医讲“动静有度”“常欲小劳则莫大疲”“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都是告

痹 症

痹症 痹症一词见于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之说。按照《黄帝内经》的描述,关于痹的论述有四点:(1)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多种疾病。(2)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3)闭阻、不散。(4)麻木。 一、什么是痹症? 是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证,中医通称为痹。它可以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肩关节周围炎、腱鞘炎、纤维织炎、骨刺等多种筋骨关节疼痛性疾病。 二、病因病机 痹症的发生,主要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病久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一般多以正气虚衰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正虚,即正气不足。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因此,正气不足,也就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不足。引起正虚的原因不外下述四个方面: (1)先天禀赋不足; (2)劳役过度:指劳神、劳力、房劳过度而致正虚,同样过逸,即长期不运动、不锻炼,容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致正虚; (3)大病、久病、或产后引起正虚; (4)饮食失调亦可以引起正虚。 邪侵 (1)季节气候异常,春天当温而寒,冬天当寒反热;或气候变化过于急聚,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外因。 (2)居外环境欠佳,其人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而易患痹症。 (3)起居不慎既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病后及劳后居处檐下、电风扇下,汗出入水中,冒雨涉水等。 三、痹症的分型 风痹(行痹)风痹初起,邪气较浅,尚未入脏腑,多发于膝、腕等关节。证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 寒痹(痛痹) 寒气偏盛,入于筋骨,肢体关节为主要疼痛部位。证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 湿痹(着痹)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证见:肢体关节重着,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 热痹风、寒、湿痹后期化热伤阴,高热、久热不解而形成。证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 四、对痹症有益的食物 【薏苡仁】俗称六谷米。具有利湿除痹的作用,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痹食品。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李时珍曾介绍治疗痹症的两种方法,一是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可以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二是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可见久痹之人,宜常食薏苡仁。(超市有售)

痹症分型解析

痹症分型解析 着痹 病证名。痹病中的一种。风寒湿三气合而致病,以湿邪为主,表现肢体疼生酸困、病处不移的一类痹证。《素问·痹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内经》名之曰着痹。《素问·痹论》:“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又名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证,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证也”。 病因病机 着痹的病因不外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以感受湿邪为主,常夹风、夹寒、夹热。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则难以驱散,脾虚则难以运化,故内因以阳气虚弱、脾胃不足为主。具体有营卫失调、气血不足、脾虚湿阻、脾肾阳虚等。此外,着痹在病变过程中可以产生病理产物痰瘀,而痰瘀又可成为继发病因。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营卫气血不足,则易招致湿邪内侵,外邪痰瘀痹阻经脉日久,又损伤脏腑阴阳气血,故

内外之因互为因果。着痹病机总属湿邪等侵犯人体皮肉、经脉、流注关节,气血不和,经络痹阻不通,发为着痹。 中医诊断 本病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初起时可见全身肌肉痠痛,头身困重,渐至关节疼痛,呈酸痛、胀痛状,以下肢关节为主,或肢体麻木不仁,皮色不变,关节沉重,活动不便,遇阴雨天气加重,天晴干燥则症状减轻。多伴周身困重、胸闷、纳呆、苔腻、脉濡涩等。起病多缓(夹风寒热邪则较急),病程一般较长,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易致肌肉萎缩。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老年次之,儿童少见,男女均可患病,发病季节以长夏、寒冬为多,多数患者有感受湿邪的环境和因素。 2.肢体关节肌肉酸痛、沉重,或肿胀、麻木不仁,活动不便,关节怕冷,皮色不变,以下肢关节为多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 3.多伴有头身困重、精神萎靡、汗出恶风、四肢欠温、胸

中医痹症诊断与治疗

痹症诊疗 痹证就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就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症状学 特征。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肢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或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发展至晚期可有关节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1、2 鉴别诊断 1、2、1 痿病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关键在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却以疼痛突出。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就是为痿痹并病,可按病因病机特点,辨别孰轻孰重进行论治。 1、2、2 其她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与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2 辨证论治 痹证就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病情的进退。辨证的要点在于掌握体虚与邪实的孰轻孰重,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耗,风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