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年画

各地年画
各地年画

各地年画

全国各地的年画流派年画的出产地,一向分成两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纺县的寒亭杨家埠;南方是在苏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他们的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的范围也很大。这因为,年画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就是民间所创造、所喜爱的美术作品。虽则年画在宋代已经具有了雏形的规模;但它的真正形成则在明代,资格最老的要算天津杨柳青的产品。天津杨柳青年画:招财童子利市仙官

天津杨柳青杨柳青原名古柳口,是在天津正西三十里的一个市镇,地当大清河的下游,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全镇居民经营年画生意者约占五分之二以上,由民末崇祯年间开业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极盛时期是在清光绪十年以前,每年要买出二千万份以上,行销华北与东北,远至西北的新疆各地。如齐建隆、戴连增、美利记等字号早年所印的年画,在内地既已成为珍品,在海外更难得一见。这里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到清代画院的影响,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再次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其开业年代约在太平天国以后,当时与天津杨柳青、广东佛山,是鼎足而三的年画名产

地。除了苏州各地是它的畅销地以外,更远及湖南、湖北和云、贵、闽、赣诸地,若干年来始终如一。此中还出了一位名画家王铁珊,他的字体很秀逸,富书卷气,尤其用山水画的现实笔法,写西湖风景称为一绝。桃花坞年画:钟馗(福兮来临喜从天降)

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这里的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并由绣像图演变而来,至明代成为一民间艺术流派。桃花坞年画的印刷方法兼用着色和彩套,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在民间画坛,桃花坞年画也称“姑苏版”。桃花坞的年画,最时兴的除了三星图、天官赐福图外,还有滑稽年画和赏识年画。前者如:“老鼠娶亲”、“五鬼闹判”、“六童闹弥陀”、“怕老婆”等,皆寓有讽刺意味。后者如:“十二生肖”、“百鸟图

”、“五伦图”、“西湖十八景

”、“岁寒三友”等,皆足供人查考欣赏的。它也侧重戏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秋江、贾宝玉与林黛玉等、都出自名画家手笔,绝非俗不可耐。杨家埠年画:连年有余(张殿英藏)

山东潍纺杨家埠年画山东潍纺市城东北四十里有个叫寒亭

镇的地方,在寒亭镇附近的几个小村庄里,其中以西杨家埠最为著名,差不多有一百余家经营年画,多半只是家庭的副业,专门以此为业的不过几家,其中以“同顺堂”一家为最大,资本雄厚,出品除行销于山东境内各县外,南至大江流域,北至东北各省,西则直到郑州一带,不可谓之不广。杨家埠的年画一共可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神马像,门神、财神、灶王、八仙等。第二类是庄稼生活,像春耕图、秋收图、过新年图等。第三类是吉祥画像,富贵满堂、福禄寿喜、连生贵子等。第四类是怡情画像,渔樵耕读、春夏秋冬等。第五类是故事画像,二十四孝、梁山伯祝英台等。第六类是戏剧画像,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画中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恰如其份的刻划。杨家埠戏剧画,多取材于舞台的扮相,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形态而画;另一种则是把舞台上的形态加以点缀,例如:战士便都有骑马,战场上则配搭山水树木,室内也都加上门窗和陈设。但是人物的服装,仍是模仿舞台上的装束,尤其是花脸,也都依照演剧的方式来勾抹的。据说杨家埠的戏画是得到天津名画师王寿田不少新的稿本,因此遂一跃而与杨柳青齐名。上述六类年画中,以第一类面世为最早;但门神、灶王还不能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要求,于是第二类乃至第三类便陆续出笼了。不过杨家埠一带所出的戏画,看来和杨柳青的出品很相近,只是在色彩上略有变化而已。朱仙镇年画:

灶王像

朱仙镇年画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因岳飞抗金而驰名,这里的木版年画也很有特色,自北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木版年画历史更为悠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神只画。另一种是门神画,多为历史英雄人物。朱仙镇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鲁迅先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评价很高。他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好在线条雕刻粗壮有力,和其它地方的不同,不是细腻雕琢,木版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先生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绵竹年画:扬鞭锏门神(绵竹年画博物馆藏)

绵竹年画绵竹年画因产于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城乡就有年画作坊300多家,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而著称。绵竹年画的历史远在明末时便已开始了,发展得最蓬勃的时期是在清朝乾嘉年间,当时绵竹经营年画的成行成市,最兴旺时有二三百家年画店,拥有成万名的年画制作工匠。绵竹年画之所以如此兴盛大概两个重要的原因: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彩绘和寺院的雕塑、壁画等工

作。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时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而技痒,便成了年画的制作家。二是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印刷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该县拥有一种特产粉尖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鲜艳色彩而不褪。由于地区关系,杨柳青和桃花坞的年画,比较易于吸收外来形式的影响;但绵竹因为地处西陲,过去交通不便,当地的画工很少受外来的影响,因而他们绘制的年画,更有浓厚的民间气息,更富粗犷、古拙的情趣味。佛山年画:和合二仙(冯柄棠作)

广东佛山年画佛山原是南海县一个大镇,其年画销路的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初之间,以农村为主要销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贵州一部分地区,并远至南洋群岛。但至我国对日抗战以前,即逐渐衰落,这原因有四:一是佛山的商业地区被广州取而代之;二是石印代替了传统的棕刷木版拂印的古老方法;三是民智渐开、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神像画,不能适应大众需要;四是农村经济衰退,购买力薄弱了。河北武强年画:门神(武强年画博物馆藏)

河北武强年画河北武强年画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历史上武强年画曾达到相当规模,当时以南关为中心的生产地画店毗连,享有“年画之乡”的美

称,作品行销东北、西北和华东的广大地区。制版技法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并以红、绿、黄、紫、粉等套色彩印,作品色彩对比鲜明,线条疏密有致,流畅奔放。武强年画体裁类型相当丰富,包括门画、窗画、炕围画、中堂、横披、屏条、历画、灯画、纸马等。画面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形象生动洗练,有很强的装饰性和乡土气息。题材内容有戏文故事、世俗生活、美人娃娃、山水花鸟等。

杨柳青年画中英双语介绍

杨柳青年画中英双语介绍 The YaFiglHiqing New Year Picture 杨柳青年画 The woodcut New Year pictures of Yangliuqing havea strong flavor of life. 木刻杨柳青年画有强烈味道的生活。 People in the Yangliuqing village and 32 villagesnearby, 20 kilometers from the west of Tianjin Cityproper, are all engaged in making New Yearpictures. 距天津市区以西20公里的杨柳青村及附近的32个村庄的人,都是从事制作年画。 The New Year pictures are a unique art form with even arrangement,elega nt colors andbeautiful shapes. 年画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安排合理,颜色优雅和形状美丽。 Yangliuqing New Year picture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New Year pictures, for it is Xylograph interms of craft. 杨柳青年画不同于其他年画,因为它是木版印刷工艺。 Xylograph of Yangliuqing originated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and m atured in the QingDynasty (1644-1911) when it was chosen as an article of tri butes to the imperial family. 杨柳青木版画起源于明朝(1368 - 1644),成熟在清朝(1644 - 1911)被选为皇家的贡品。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on the decline due to the prevalence of foreignpaintings. 在清朝末期,由于外国绘画的流行其走向衰落。 In the 1960s, it finally recovered its splendor and improved the craft with th e support fromthe new government. 在1960年代,在新一届政府的支持下改善了工艺,它终于恢复了光彩。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Yangliuqing New Year picture has a dozen steps like plotting, craving,to name a few.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的过程有十几个步骤像策划,刻版,等等。

中国传统年画赏析

中国传统年画赏析 年画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精髓,很早就有学者在研究。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中国传统年画赏析,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年画赏析1《神鹰捉妖》此画左右对称,图中分别表现神鹰捉住幻化成美女及书生之妖狐和黄鼠狼精怪。 旧时民间传说狐狸、黄鼠狼能附人体,使人精神失常。 而鹰可以捉食狐狸与黄鼠狼。 此画贴于后门或后吊窗旁,以使作祟的妖孽便不敢入内,具有神符性质。 2《镇宅神虎》图中猛虎守在聚宝盆旁,有守财聚宝之意。 虎是兽中王,民间常用老虎“镇宅避邪,消灾降福,祈求全家平安幸福。 图中猛虎守在聚宝盆旁,有守财聚宝之意。 3 《狮头衔剑》“狮头衔剑又叫狮咬剑、八卦剑狮,是闽南及台湾地区民宅常见的辟邪制煞的符镇物。 画中狮头红眉圆目,五彩鬣毛飞张,双目圆瞪,赤口锯牙,口衔七星剑,额间印有八卦,十分威猛此画为漳州年画代表作,多贴于大门门额或船舱门之上,人们希冀以此辟邪保平安。 4《立斧门神》图中立斧门神手持斧头,腰配利剑,肩背令旗,如戏出人物模样,虽横眉立目,也憨气可人,人物或为神荼、郁垒。 传说上古时,神荼郁垒俩兄弟住在度朔山上,每天早上,他们在

一棵桃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在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作为门神,用来驱鬼避邪。 该门神属于清代作品,此时国泰民安,武将门神的冷厉凶悍面貌向温和慈祥转变,其功能也由镇鬼驱邪向祈福纳祥转变。 一手持兵器,一手持金元宝,有了财神的寓意,这对武将门神呈现出人性化趋向。 年画下角两童子是和合二仙,被称为中国喜神。 如果说这幅《立斧门神》有一些喜感,那么下面这幅算是正经门神图。 如上图右为秦琼,左为尉迟恭。 相传唐太宗夜间听到宫门外有鬼魅嚎叫,便命秦琼和尉迟恭把守,果得安宁。 太宗怜二将辛苦,遂命画工绘二人像悬于宫门镇邪。 后世沿袭,二将遂成门神。 图中二将的坐骑为狻猊,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形似狮子,喜烟火,能食虎豹,可避猛兽恶鬼。 5 《一人一性,百鸟百音》此图为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木版年画《一人一性,百鸟百音》,传达着对大千世界的包容心态,反映了普通中国民众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

A Charming Town with Folk Painting 杨柳青年画英文介绍

A Charming Town with Folk Painting Sabrina Chinese Lunar New Year is a grand festival to celebrate, if you’re in Tianjin and want to know some culture about it, there is a relaxing and interesting place to go. It’s a historic town with enchan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name is Yang Liuqing. As a historic town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of culture and legacy, Yang Liuqing is famous for Yang Liuqing Folk Painting of the Luanr New Year. This painting is one of the three famous New Year Paintings in China, which first appeared in Yang Liuqing Town in 17th century. It combines the methods of woodcarving and manual color drawing characters. Yang Liuqing Folk Painting takes the raw materials from daily life, or some folk customs and stories. And it’s characterized by combination of block print and colored hand drawing. In tradition, people liked to stick these paintings for luck in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Now, people regard the paintings as national treasures and stored them as a collection. At the town, many stores sell these paintings, showing that tradition is still essential for modern life. It is said that where there Chinese people, there ar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Paintings, and so is Yang Liuqing. This ancient

中国民间年画欣赏

中国民间年画欣赏 【中国民间年画欣赏:1】 【中国民间年画欣赏:2】 【中国民间年画欣赏:3】 【中国民间年画欣赏:4】 【中国民间年画欣赏: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民间年画欣赏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年画的知识吧! 民间年画以活泼、鲜明、热烈为主,冷峻、阴暗、平和为辅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一直受到百姓的 青睐,通过我们对民间年画色彩和艺术形式的观察,我们大致可以 把它们归纳为色彩的表现性、象征性以及装饰性。 色彩是一种视觉神经刺激,它的产生是由于视觉神经对光的反应,色彩构成包括三种要素,即:被观察的物质、光的存在、观测者的 感受。我们看到的色彩,事实上就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绘画 者以观测者的心理和视觉出发,用色彩表达人的真实情感。民间年 画色彩是在超越中国画色彩单一的束缚,将自然界的五彩缤纷夸张 地表现在画面上。实际上是源于人本能的色彩反映,它以表现喜庆 气氛为整体基调,设色讲究明度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色彩 冷暖对比以及构图,色彩的面积比例搭配,强调色彩特有的张力、 刺激性和表现性。色彩的整体效果是鲜明、热烈、明快的。 在民间年画中,广大民间画工基本上是继承古人从本能出发进行的色彩选择,本能的色彩冲动往往使他们在创作中突破地域性或集 体色彩的影响。中国民间年画色彩以亮色调表现对生活的强烈热爱。民间画工常以“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表达人本能的色彩喜好。 当我们展开中国民间年画的历史画卷时,我们所看到的色彩,给人 的感受都是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大红大绿,对比强烈,热烈而鲜

活,亮丽而华贵的。年画作品都是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础,再组成几组色彩,红—绿、橙—紫、蓝—橘黄(金)、黑—白,把这些色彩相互交替使用。 民间年画给人总体的色彩印象几乎是鲜艳夺目、对比强烈,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但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不同的色彩艺术表现着不同的题材和内容。猜你喜欢:

年画图片大全

年画图片大全 篇一:教案:年画欣赏 中国民间美术——年画 课程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年画的起源发展、年画四大家、主要出产地、各地年画特点。 2.培养学生对年画的初步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 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讲清并使学生了解年画的基本特点及审美特征 2.进行继承民间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注意 教育。 3.搜集整理材料。(图片、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所知道的 中国民间美术品。 请同学们欣赏一些民间美术品的图片,以此引出课题。着重提出年画,播放课件,补充学 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二、授新课 1、简单介绍年画{提问学生年画名称的由来以及画面内容}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顾名思义就是过年的时候贴的画,它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 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 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 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1】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2】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3】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4】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5】 看完了以上的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年画的知识吧! 套色木版年画技术删剪了半印半绘年画上手绘颜色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根据印刷史料记载,10世纪四川民间流通的交子 和12世纪北宋的会子说明我国早期纸币印刷运用了套色技术。而套 版印色应用到年画复制,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保存作品是《东方朔 盗桃》(1973年西安碑林出土文物)和《四美图》等。进入清代后, 中国形成了套版印色为主体的各种木版印刷复制技术。明代后期, 陆续出现了年画中心产地,至清代前期呈现繁荣发达景象,形成了 自己的面貌。 套版印色程序包括刻版和印刷的过程,刻版是指稿样→刻线稿→刻各色版;印刷是指印线稿→套版印色。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 山东潍坊等大多数地方均采用这种印制方法。有些年画作坊印完套 色版后,还要由当地画工开相(即将人物的头、脸用七、八道手工敷 粉点唇,勾眉画眼)和补空(没套印的衣饰等物)才算完活。 除此,年画制作形式还有石印年画、月份牌年画和胶印年画几种。石印属于平版印刷,是利用水油不相容的化学原理,在石版上印出 画面来。最初还没有照相制版,全靠在一种特制的转写纸(俗称“汽 水纸”)上描绘。画面的深浅浓淡,也是用一种特制的网线胶片模具 将药墨擦到版面上的,所以那“擦网”的网线很粗。但在一百多年 前却是感到很新鲜,当时并有大量的石印书出版。

“月份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单张的挂历,它是吸收了西方的形式,最初与二十四节气的“春牛图”合璧,叫“华英月份牌”,即 所谓“阴阳合历”,或用木版,或用石印。以后又与香烟广告等结合,发展了用炭精粉擦笔的淡彩画,可以接近照片,并用照相分色 制版,成为“月份牌年画”。在上世纪的20年代至40年代,印刷 技术进步很快,已由石印发展成胶印(橡皮版),印刷也就变成了纯 粹的复制手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曾重点抓了年画与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作为艺术的普及形式。胶印新年画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得 到快速的发展,成为一种流传很广的群众艺术。猜你喜欢:

四川绵竹年画欣赏,绵竹年画村简介以及绵竹年画的传承

四川绵竹年画欣赏,绵竹年画村简介以及绵竹年画的传承 四川绵竹年画欣赏,绵竹年画村简介以及绵竹年画的传承栏目:年画/民画时间:11/04/11 发布:肉丁 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的四川绵竹年画,因出自绵竹而得名,当地人制纸作画已有千年的历史,这使绵竹年画在清代就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绵竹年画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经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地实践和更新,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

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四川绵竹木板年画欣赏 四川绵竹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很具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年画上面所绘大多是避邪接祥、辞旧迎新以及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历史人物和画鸟鱼虫等喜庆祥和内容。它风格独特,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另有一番风味。另外,绵竹年画在用纸、用笔、用色上也别具一格。传统绵竹年画一般都用粉笺纸(当地所产的土纸上面涂一层薄薄的彭州白泥)和鸳鸯笔(特制扁笔,一边蘸水,一边蘸色),颜色多用矿物色和民间染料加胶矾调制而成。主色有佛青、桃红、猩红、草绿,其次是金黄、天蓝等,突出单纯强烈、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 绵竹木板年画欣赏

小学美术《年画》教案

年画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间年画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年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年画作品表现的题材内 容与传统文化习俗。 3、通过涂色或临摹年画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民间年画造 型简练、色彩对比强烈、构图饱满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以欣赏年画作品为主,感受传统年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绘画涂色。 教学准备:课件、年画图片、年画线描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欢快的歌曲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好不好?生:好。 课件:欢度春节的歌曲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描绘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呢?生:过新年。师:同学们想一想过年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生:放鞭炮、包饺子、挂彩灯、贴对联、贴年画等。 师:那什么是年画呢? 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用以增添节日的气氛。又因为一年更换一次,所以称为年画。大多数的年画艺人都是生活在乡镇的农民。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年画,了解年画。课件:展示课题(年画) 二、举行智多星“擂台赛”,有奖竞猜理解年画的含义。(初步认识年画)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宝贝,老师会把它送给等会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仔细看图~ 教师出示很多生活中的图片:有鱼、寿桃、鸡、元宝、老鼠等(在出示相应的年画作品) 你们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提问:为什么人们在过春节时要贴这幅有鱼的年画?贴了这幅有鱼的画,是希望家里怎么样? (提示鲤鱼年画,理解“鱼”与“余”的谐音,表示富裕,过年贴有鱼的年画意思是‘年年有余’,反映人们希望年年丰收,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 提问:画中的莲花,有代表人们什么样的心愿呢? (莲蓬里有子,谐音子孙) 提问:那画中的桃子又有什么意思? (寿星手上都会拖着桃子,得出年画上的桃子是希望家里的人健康长寿。) (运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小朋友的积极性) 每一副年画其实都有自己的寓意,表达了农民伯伯阿姨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生活。因为产地不同所以年画的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大多以喜庆、吉祥为主。

年画简介

年画简介 一、年画的含义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二、年画的称谓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村,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三、年画价值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蕴含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是各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春节的来历简介

春节的来历简介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2020年春节将至,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春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

杨柳青木版年画 - 简介 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木版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杨柳青木版年画 - 历史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木版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杨柳青木版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木版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年画《年年有余》

xx大班美术欣赏:年画《年年有余 》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美术欣赏基础,已初步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表层意义能够初步理解,但对作品的更深层意义还不能理解。春节前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年画性质的挂历,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幼儿春节时去农村走亲访友也会接触到许多年画。同时,年画以其鲜艳的色彩、饱满的构图、喜庆的氛围得到了幼儿的普遍喜爱。因此,我选择了《年年有余》这幅具有典型年画风格的画,供幼儿欣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年画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 2、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年画所表达的含义。 3、启发幼儿用语言和姿态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年画欢乐祥和的气氛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1、《年年有余》挂图1幅。 2、《喜洋洋》、《金蛇狂舞》、《二泉映月》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课前,让幼儿回家向父母了解,他们小时侯看到过的年画内容,并参观过新华书店的各种挂历、年画。 4、师生共同收集年画,将活动室布置成年画展览厅;五角星挂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年画的特点。

1、在《喜洋洋》的背景音乐伴奏下,教师和幼儿自由地欣赏活动室里的年画展览,自由地交谈、议论。 2、让幼儿在活动室中间找个位置坐下,教师再介绍:今天欣赏的这些画是专门过年时张贴的画,这种画叫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画,现在,在农村还有贴年画欢度春节的习惯。 3、提问:你看了这些年画有什么感觉?(高兴、快乐,有种过年的感觉等) (评析:开放式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 通过谈看年画的感觉,使幼儿初步对年画有了整体的感受。) 二、欣赏《年年有余》年画的内容。 1、指《年年有余》这幅画,要求幼儿仔细观察。 2、提问:这幅画上有些什么?让幼儿自由议论再发言。 教师小结:画面上画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手里抱着一条大鲤鱼,笑嘻嘻地盘腿坐在莲花座上,旁边还有大大的荷叶和结着桃子的桃树。 (评析:让幼儿自由议论,引起幼儿讲述年画内容的兴趣,教师简短的小结,帮助他们理清了年画内容的思路。) 三、欣赏《年年有余》的构图和色彩,感受其快乐祥和的气氛。 1、提问:这幅画主要画的是什么?画家把它画在画面的什么地方? 2、用白纸挡住旁边的荷叶和桃树,引导幼儿体会画面的饱满感,再分别露出左边的荷叶和右边的桃树,引导幼儿体会画面的均衡感。 3、提问: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你看了这幅画会感到心情很愉快呢? 启发幼儿从小男孩笑嘻嘻的表情及红、黄、绿鲜艳明快的色彩上形成了喜庆热闹的气氛。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1】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2】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3】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4】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现代年画图片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年画的知识吧!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 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 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明、 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至清末有七十多家, 其中以"万通"、"天兴德"、"德胜昌"、"天义德"较为有名。其作品 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 响深远。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 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 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 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座,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 座古庙之中。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阴刻、阳刻两种,有黑白画和套色画两种形式,采用的是手工水印。形式有文武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 笺等二千余种。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 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 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猜你喜欢:

天津杨柳青镇年画

天津杨柳青镇年画 目录: 一、年画 1、简介 2、关于年画的故事 3、分类 4、体裁 5、工艺 6、溯源 7、 产地 二、杨柳青镇 1、地理位置 2、地名由来 3、历史沿革 4、历史文化 5、民间艺术 6、旅游景 7、民俗文化节 8、古典与现代 9、运河文化 三、杨柳青年画1、简介2、历史3、年画特点4、艺术特色 5、传承意义 6、题材 7、杨柳青年画- 现状 8、传人霍庆有 9、 传人与制作过程10、杨柳青年画产业化建议 11、年画及年画出处 一、年画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

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1、简介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村,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2、关于年画的故事 古书里记载,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荼、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据说唐代皇帝曾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辟鬼。关于“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大班年画美术欣赏教案.

大班年画美术欣赏教案 2019-06-14 主题产生: 过完新年的孩子们,聚到一起话题就特别多,“我跟爷爷拜年去 了。”“我们也去亲戚家拜年了,收到了叔叔给的许多压岁钱。”“我们还去放烟花呢。”……拜年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很多家庭除了去各家各户拜年,一般还要在门上窗上张贴一些年画,增加一些过年的气氛,为此,在孩子们谈论的同时,我适时的问他们:“过年了你们家里有什么变化呢?”有的孩子说:“家里新买了很多家具。”“家里挂了鞭炮和中国结。”“我们家的门上妈妈贴了两个小朋友”“我们家也贴了小朋友,还有对联和别的画。”。“为什么妈妈要贴这些画呢?这种画叫什么名字呢?”孩子们个个摇头,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只有几个人能说出好像是很快乐的。“我也觉得这些画很漂亮的,老师你知道到底妈妈为什么要帖这些画呢?”从孩子的这一提问中我发现他们对年画产生了兴趣,也产生了想了解的愿望,因此我设计了欣赏年画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了解古代年画的构图及其所要表现的含义。 2、引导幼儿欣赏年画的主要色调,感受年画色彩所呈现的快乐、喜庆、吉祥的气氛。 3、引导幼儿自由创作一幅具有某种含义或能表现自己美好祝愿的年画。 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 1、收集各类古代年画。 2、了解一些喜庆吉祥的问候语。 3、录有鞭炮声和《金蛇狂舞》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听放鞭炮的声音,随着《金蛇狂舞》的音乐,教师身穿唐装带领幼儿在活动室的门窗上张贴年画,导入活动。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听到鞭炮声我们感觉要――过―年―啦!

过年啦,我们一起来贴年画吧。(教师带领幼儿在鞭炮声中听着《金蛇狂舞》的音乐在活动室的门窗上一起张贴年画。) (评析:教师带领幼儿在鞭炮声中,听着《金蛇狂舞》的音乐在活动室的门窗上张贴年画,把幼儿带入了一个张灯结彩、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环境气氛中,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贴完年画,孩子们纷纷发出:“哇……好美”的赞叹声,接着在孩子的兴趣点上,教师自然的引入对年画进行欣赏。) 二、欣赏年画,了解年画的构图及要表现的含义。 1、欣赏年画的内容。 (1)引导幼儿分散自由讨论欣赏。 师:这么多画贴在窗上真漂亮呀,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一起看看这些年画上画了些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年画中的主要内容) (2)集中欣赏,请个别观察几幅典型年画并讲得较好的幼儿交流。 师:你看了哪幅年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年画并展示在黑板上) 幼1:我看的这幅画上中间有个金黄色的“福”字,边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鱼,还有一曲一曲的波浪。 幼2:我看的这幅画上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盆,里面有许多的珍珠和元宝,闪闪发光,边上围着三只羊。 幼3:我看的这幅画上有一个财神爷,手里有个如意,还有两个小孩,一个手里拿着做官的帽子,一个手里拿着金元宝,上面还有一棵树,树上都是钱。 幼4:这幅画上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他们手里都提着钱,还有用金子做的鱼,身上穿着幸福的衣服在恭喜别人。 幼5:这幅画上有几个仙人,一个仙人手里拿着桃子,一个拿着钱。 幼6:这幅画上有一匹马在跑,马背上有元宝,地上也有金银珠宝。 幼7:这幅画上有一个小女孩骑在凤上,脸上笑眯眯的,手里拿着一个彩带好像在说祝福的话,还有一个小男孩骑在龙上,脸上笑眯眯的,手里也拿着一个彩带好象也在说祝福的话。 2、通过讨论,使幼儿了解年画所表现的含义。

年画的制作

绵竹年画的制作 教学目的: 1. 应知:了解绵竹年画制作工艺的步骤和上色的基本方法。 2. 应会:能在印好轮廓的年画图纸上用平涂的方法给绵竹年画上色。 教学重点: 了解绵竹年画的制作工艺步骤,学习用平涂的方法给梅州年画上色。 教学难点: 色彩的调和与色彩的搭配。 教学准备: 1. 教师:吹塑纸、铅笔(或竹签)、油墨、滚筒、线条图纸、课件 2. 学生:水桶、排笔(或白云笔)、描笔、中国画颜料、软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校毗邻绵竹年画村,不少孩子家住年画村,你觉得现今的年画村美不美?美在哪? 二.认识绵竹年画: 1. 出示课件:欣赏几幅绵竹年画作品,边欣赏边思考:你喜欢哪一幅或哪几幅?为什么?它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 教师小结绵竹年画的特点: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造型夸张…… 3. 绵竹年画是怎样制作的呢?板书课题:年画的制作 三:了解绵竹年画的制作工艺 1. 欣赏校本教材《绵竹年画》第15.16页,了解绵竹年画在木板上是怎样起稿和怎样刻板的 2. 教师在吹塑纸上用铅笔(或竹签)先粗略起稿,再加点劲刻板,这样就模仿了木板年画的起稿和刻板了。 3.欣赏教材第17.18页,了解木板年画的应墨过程,然后欣赏教师在有印痕的吹塑纸上是怎样完成印墨过程的。 4.用平涂的方法给年画上色(欣赏教材第15页) (1)教师在宣纸上师范并介绍平涂方法:用排笔或白云笔蘸颜料平涂在纸上,要尽量向一个方向涂,颜料的浓度要适中。 (2)简介艺人们的着色经验口诀:一墨(指墨线)二粉(指脸手部用粉打底)三金黄(指铠甲、头盔及其他金属装饰部分着橘黄色),五颜六色穿衣裳。让孩子们讨论讨论自己准备怎样着色。 (3)着色。看谁颜色搭配既清新又鲜艳,画面涂色及工整又干净。教师播放音乐,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课堂评价。 五.拓展小结: 1. 课件展示学校里哥哥姐姐们的不同形式的年画作品。 2. 鼓励孩子们多欣赏、多收集年画作品或年画资料。 六.板书设计:

教案:年画欣赏

中国民间美术——年画 课程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年画的起源发展、年画四大家、主要出产地、各地年画特点。 2.培养学生对年画的初步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讲清并使学生了解年画的基本特点及审美特征 2.进行继承民间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注意教育。 3.搜集整理材料。(图片、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所知道的中国民间美术品。 请同学们欣赏一些民间美术品的图片,以此引出课题。着重提出年画,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二、授新课 1、简单介绍年画{提问学生年画名称的由来以及画面内容}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顾名思义就是过年的时候贴的画,它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传统年画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绘画样式,多以木刻彩色套印加彩绘而成,其画面线条清晰,色彩鲜明;其内容常以吉祥、喜庆的美好事物或民间传说典故为主题,反映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2、起源和发展 A介绍年画的起源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幻灯片欣赏几幅门神画) (备注传说1——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备注——传说2:始于唐代。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B介绍年画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