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提升方略_屈寒飞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提升方略_屈寒飞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提升方略_屈寒飞

【农业经济】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提升方略

●屈寒飞,苏焰伟,陆永球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内容提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全方位的战略要求。在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经济、政策和制度范畴。通过理想人居环境历史的演变分析,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方略,并对其未来发展与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要素;方略;提升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3)02-0097-04

一、前言

农村人居环境是与村落相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历史环境与现实环境、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等组成的人类生产、生活环境;是以农村为特定社区,以农村居住人群为主体,以自然生态为本底,有多个乡村空间聚落形态和多种生态环境要素、生活要素、生产要素、人文景观、生态景观镶嵌一体的生态与人文经济社会系统;是以农业为对象的半人工化的人类栖息、活动的地理空间;是城市向自然过渡的半人工化生态环境,农业作为人类生存本底实践和人工生态景观[1],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即“人化的自然”的过渡地带。量大面广的农村住区人居环境作为联系城市住区和自然生态的核心环节,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所论述的“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界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本体载体。

特殊地位决定了农村人居环境具有显著的脆弱性,到2010年底,我国乡村人口达到8.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6%;全国有313.7万个自然村,56.28万个行政村,2万个乡集镇。数据显示,目前我国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40%的村庄雨天出行难,晴天是车拉人,雨天是人拉车,90%的村庄没有任何消防设施,90%的村庄垃圾是随处丢放,地方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污染源增加,污染物增多,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加深,污染危害严重。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农产品质量、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2]。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既包括以土壤、植被、农田、水利、机械等以农业基础要素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也包括了农村水、电、气、道路等居民生活设施的改善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建设;既包括村容村貌环境的整治规划和技术支持,也包括以乡村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即通过传统实用技术和现代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硬”技术与“软”技术的合理集成,以期把我国广大农村发展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经济富裕、文化进步、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3]。

二、理想人居环境模式发展与探索

作为人类栖息地,人居环境经历了从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从次一级人工环境向高一级人工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4]。人居环境发展先后经历了英国工业革命(1768年)、工业革命后(1768年至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3个阶段,其发展演变过程与人口规模、劳动分工和产业发展变化都有密切关系,西方在工业革命以后,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首先推动了人居环境改善的研究,其后盖迪斯(Patrick Geddes)、芒福德(Lewis Mumford)等代表人物以多学科为基础建立了一系列新的人居环境观,如区域观、自然观、人文观等,但都尚未形成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的科学框架。1943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了城市秩序概念,这一概念的精髓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协调,使城市与建设融入自然环境,与自然互为一体;1973年,格伦提出了一个组合型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中国学者其后亦提出了一种“园林城市”的理想模式。古往今来,中西方对人类聚居环境的关注始终没有间断。首先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提出“人类聚居学”(Ekistics: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理论的是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道氏强调把包括城市、城镇、乡村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组

DOI:10.13483/https://www.360docs.net/doc/cf16973863.html,ki.kfyj.2013.02.004

97

成“元素”(自然、社会、人、房屋、网络)进行广义的系统化研究,进而拓展了人居环境的研究领域。这一理论框架对世界各地影响深远,除希腊外,日本、印度等国均有作为。

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就有了合乎水土保持原则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思想,其后大量古代文献的记载都体现了古人基于山水文化理念的朴素的环境设计观。在村落建设中,追求天人合一以及蒙昧的自然崇拜所产生的堪舆风水术,对村庄选址、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就村落和附近田园耕地的建设而言,利用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法,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例如景观的最大利益化、材料的循环使用、微生态系统(如庭院系统)的组成等。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乡村的建设可以说凝聚着文人士绅、田夫野老的生存智慧。

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屡见不鲜。《北京宪章》指出:“当今的许多建筑环境仍不尽人意,人类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破坏正危及自身的生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各界学者纷纷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提升,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紧迫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吴良镛先生借鉴西方“人类聚居学”(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的成就,在中国首先提出了建立“人居环境科学”的设想,以“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五大要素”(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为基础,构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得到了广大学界的积极支持和响应[5]。今天,随着控制论、协同论、系统论和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区域发展研究领域的不少学者纷纷扩大视角,开始寻求更加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审时度势,意欲有所作为。

三、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方略

(一)村镇人居环境植被景观恢复

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及自然的干扰,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顺其自然建设村镇,是村镇人居环境植被景观恢复的基本原则[6-8]。一是重视村镇周围的农田、林地、小溪、沼泽、河流、湖泊、山坡、树篱等景观生态系统的合理布局,发展生态系统整治、拦蓄排雨水、保护及防风固沙的生物工程技术[9];其次,重视当地自然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创造新技术,将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和景观建设,挖掘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10],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美化,注重低技术的运用。

在乡村植被建设方面,保护固有的地域自然生态系统和乡土植被,开展乡土植物筛选、栽培和维护管理技术[11],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配置乡土植物,营造乡土文化景观,已成为乡村植被和景观建设的重点[12-13]。

(二)村镇人居环境污染源控制

村镇人居环境污染源包括人畜粪便、秸秆、生活垃圾、农副产品加工的果蔬渣及乡镇工业废弃物等固体污染源,生活污水、沼液及畜禽生产中的污水等液体污染源,人畜粪便随意堆放、污水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以及农药、化肥使用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有毒有害有臭味气体和厨房烟尘等气体污染源。

近年来在污水处理回收利用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除传统的对养殖污水进行验氧和/或耗氧处理,经过人工湿地、砂滤或渗滤等二级处理进行利用外,采用生物膜法进行深度再处理,使污水达到回用标准后用于圈舍冲洗[14]。在日本等国土小、地价高的地区,根据本国特点对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力开发研究,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已经成功地运用于大楼的污水回用和粪尿处理[15]。

农村空气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模化养殖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减排技术。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和《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近年来,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农业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技术、减排效果和排污权交易的研究[16],这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无疑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持作用。

(三)村庄分类与村庄撤并

不管是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韩国的乡村建设运动、还是德国的城乡等值化及巴伐利亚试验等农村建设和改造,都已进行了多年实践和理论总结,形成了适合当时当地背景的较为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然而,在村庄分类和村庄撤并研究方面,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相关尝试和试验的先例。

村庄分类和村庄撤并的研究呈现以下3种趋势:一是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改进村庄分类、撤并技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结论的可靠性;二是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于村庄分类和撤并的影响作用;三是更加注重农民的自身参与,提高政府意愿和农民选择的有机合理性[17]。

(四)旧村改造与“空心村”综合整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化转变为承包制的小农经济,农村住区管理体制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由有组织的集体管理到村庄投资管理主体分散化,导致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农村道路、村庄环境等公共设施匮乏,维护管理差,促成农民外迁;另一方面,由于农村规划管理滞后,造成盲目拆建,“挪窝”不“腾笼”等随意建房现象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季节性转移,造成大量农房空置,村庄土地利用率降低,设施陈旧,浪费严重,形成大量的旧村和“空心村”。

多年来,村庄住区规划始终处于边缘化研究领域,可执行的国家条例仅有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条例》,内容条款早已落后于时代发展;在技术支撑方面,目前尚未形成专门针对村庄整治的规划标准和导则,也没有村庄用地规划指南和技术标准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全国村庄均缺乏编制规划的基础技术条件,无法确保村庄住区土地的有效利用及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的改善,缺乏针对农村自建村庄模式以及低投入特点的设计指南。

98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之后,旧村改造与“空心村”问题开始得到普遍关注,农民新建、翻建住房要尽量利用原有宅基地或向中心村、集镇区集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量在村庄用地内部进行;道路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于改造、扩建原有设施,从而使村庄原有空置土地和房屋、设施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总体上,应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宅基地属权转化手段等,加快旧村与“空心村”综合整治步伐[18]。

(五)人居环境生态化治理

进入新世纪之前的一个阶段,我国侧重城镇化解决农村人口转移,关注城市社区发展,在“三农”问题的研究方面,比较注重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工问题,对作为“三农”问题核心载体的农村社区关注很少,如“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计划安排22个项目,800多个专题,但涉及村庄类型及形态识别、规划、旧村和“空心村”生态整治问题的,却没有立项,“九五”期间与村庄住区相关的“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十五”期间的“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居住区与小城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等都围绕小城镇展开,国家各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法规均主要涉及小城镇,较少关注村庄;对于量大面广多达300多万个自然村的规划、撤并、生态、社会与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环境等诸多方面,基本没有涉及,对目前我国广泛存在并日益严重的旧村、“空心村”的整治技术、解决方案、技术标准均无涉及,生态化治理将是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必由之路。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乡人居环境规划融入可持续与宜居性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当今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的主要趋势。可持续发展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三者的和谐统一。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是当今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在住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宜居性成为近年来国际人居环境住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19]。“宜居”(livable),顾名思义,即适宜人居住。适宜人居住的环境不但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只有两者同时兼具才可真正称之为“宜居”。宜居与健康、安全、文化、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密切相关。联合国提出的口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充满着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的家园”,也是对宜居概念全面科学的理解。

根据可持续发展纲领,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分别制定了人居环境发展的量化评价标准,范围覆盖城市和乡村。此外,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针对住区健康、能源、环境等热点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二)更加关注人居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住区健康一直是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人居环境的营造、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始终以健康为目标,确保为每一个居住者提供广泛意义的健康人居环境,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健康需求。随着人居环境条件恶化、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的蔓延,改变现状、回归自然,让住区朝着人居健康目标发展,是当今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责任。

健康住宅是关于人类健康与人居环境的相关问题,通过制定相应技术措施,实现人类居住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从广义角度来讲,健康住宅是以人类居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基础,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多层次的需求。为居住者营造一处健康、安全、舒适、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社区,旨在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健康住宅不仅关注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健康性,如住区空间、绿化环境、卫生条件以及空气、水、声、光、热等五大物理环境及相应指标体系,而且关注社会环境的健康性,包括居住区心理环境、健身体系、保健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文化养育体系、社会保险体系、健康行动以及健康物业管理八大体系。将外在的物质环境内容和内在的非物质环境内容结合起来,提出了心理感受作为住区心理环境健康评价的基础。

(三)追求人居规划环境全寿命能源和资源有效利用

城乡住区环境达到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已成为共识。在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健康人居环境建设强调区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方式,例如可再生能源(收集和处理污水、回收废物、自己提供能量等)的利用,以及通过风能、太阳能等达到能源的自给自足;研究节能环保的聚落形态和住宅模式(集合式住宅等);开发节能建筑,选用合适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采用适宜技术减少住房对热量、水和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集中使用的基础设施;对于自然资源(水、绿地等)的生态利用,倡导步行和公共交通等绿色通行模式,减少对私家汽车的使用。

总之,现代人居环境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是通过住区环境规划,节能住宅设计、基础设施的统筹安排,集中供热、供气等一系列生态利用模式,以及采用中水回用与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形成一条有机的人居生态链,促进能源和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力求保护和发扬传统聚落文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村庄逐渐被废弃。一些国家已经认识到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历史村庄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研究住区历史及其形态演变过程,保护传统聚落文化遗产已成为今天人居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十分注重对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利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宪章建议,如1975年的《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决议》、1976年的《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1982年的《关于小聚落再生的Tlaxcala宣言》、1999年的《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等,都为各国开展传统聚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也较早开展了古村落、历史小城镇的调查与保护工

99

作,成绩斐然。例如,日本随着《古都保存法》和《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城镇村落保存对策协议会”的成立,越来越多的历史村镇被列为“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并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整治。在美国,国家信托基金设立了“国家主要街道中心”,旨在帮助小城镇保护重点历史街区。英国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实施农业景观保护,积极有效地挽救了一批农村特色建筑。法国目前已经划定的277个建筑、城市和风景名胜保护区及600个预备保护区清单中,大多数保护区都位于乡村[20]。

(五)在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中更加关注社会问题

如今,国内外关于人居环境住区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强调居住的社会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城乡统筹发展,建立两地之间适当的和谐与平衡,才能真正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提高城乡居民人居环境质量。在城乡各区之间平衡发展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在住区发展和管理中加强城乡联系,采取区域协调发展方针,促进人居环境住区发展中的城乡平衡发展,使城乡关系和谐融洽。

公共参与已成为国内外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人类住区规划已不再是规划师和政府机构独享的领域,使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住区规划设计、意见征集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从而促进规划设计过程的开放性,通过具体项目,宣传住区规划基本知识,增强居民公众参与意识已经成为普遍的做法。规划师、建筑师和业主也通过公众参与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调查基地及其周边,了解当地文化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使规划方案更趋完善与合理。

此外,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关于老年住区规划和老年住宅设计的研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因此,老人社区研究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

五、结论

农村与城市在自然、地理、历史、人口、功能、规模等很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不能单纯沿袭城镇发展的理念和思路,而应综合考虑自然、地理、经济、文化、历史、生态等地域性因素,根据不同地域的生态背景、发展基础、生活习俗和经济条件,寻求适合当时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性技术;同时,根据国家、地方和农村集体的可能财力支持以及农村自身的发展需求,从规划、政策、制度和技术的综合层面研究,制定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的配套方案和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周筱芳.农村人居环境与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6,(12):65-67.

[2]李兵弟.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路径和方法[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2):58-61.

[3]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21

-123.

[4]王振坡.中国农村住宅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2009,(6):9-14.[5]赵勇.建立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制度的思考[J].城乡建设,2004,(7):43-45.

[6]Edward Cook,H.N.VanLier.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Net-works[M].Amsterdam:Elsevier,1994.

[7]Forman,R.T.T.,Hersperger,A.M.Road Ecology and Road Density in Different Landscapes,with International Planning and Mitigation Solutions [M].Tallahassee:Florid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tation,1996.

[8]Naoki Liyama,Mahito Kamada,Nobukazu Nakagoshi.Ecological and social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in a rural area with terraced paddies in southwestern Japa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3(1):60-71.

[9]Arendt,R.,Brabec,E.A.,Dodson,H.L.,et al.Rural by Design:Main-taining Small Town Character[M].Washington,DC: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4.

[10]Gilman,R.,Gilman,D.Eco-villages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A Report for Gaia Trust by Context Institute[M].Denmark:Context Institute,1991.

[11]Makoto,K.Investigation of regeneration and vegetational recovery in the severely disturbed area by typhoon and fire[J].Hoppo Ringyo,2005,57:265-268.

[12]Hannes Palang,Staffan Helmfrid,Marc Antrop,et al.Rural landscapes:past processes and future strategi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0(1):3-8.

[13]Matthew Ryan.Manipulating Nitrogen Dynamics in Grazed Dairy Pasture Soils to Mitigate Nitrous Oxide Emissions: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Lincoln U-niversity[M].New Zealand:Lincoln University,2002.

[14]张隆龙.朗头村物质形态解读与历史保护规划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8.

[15]John O.Simonds.Earthscape:A Manu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M].New York:Wiley,John&Sons,Incorporated,1978.

[16]R.Burnell Held,Dirk W.Visser.Rural Land Uses and Plann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States[M].Amsterdam:Elsevier,1984.

[17]李树华.建造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J].中国园林,2005,(1):47-50.

[18]Didier Le Coeur,Jacques Baudry,Francoise Burel.Field margins plant assemblages:variation partitioning between local and landscape factor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7,37(1-2):57-71.

[19]Meg Calkins.Strategy use and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desig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3(1):29-48.[20]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屈寒飞(1976—),女,河南洛阳人,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生态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2-12-05

责编:鲁雪峰;校对:木梓

100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为了解决我镇农村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扎实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经镇政府同意,决定在全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以保障农村群众环境权益、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为目的,实行政府主导、上下联动,整合相关资源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整治目标及工作任务 (一)整治目标 1.镇区环境整治。道路平整,街路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卫生清洁,无死角死面。镇容镇貌整洁规范美观。 2.村屯环境整治。道路平整畅通,环境整洁,无“三堆”(土堆,粪堆,垃圾堆),无“三乱”(乱倒垃圾,乱堆柴草,乱放畜禽)。 (二)整治工作任务 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属地治理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整治农村违章建筑的问题。对公路两侧、各村主要出入口、主要区域、沿街建筑彻查,对临时建筑、违章建筑、广告牌等依法实施拆除。

2.整治农村垃圾问题。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各村屯要集中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粪堆、柴草垛等。尤其是公路沿线村屯,要定期重点清理公路两侧垃圾。各村要禁止柴草垛进屯,指定垃圾存放处,清理主街路、巷路两侧垃圾。畜禽粪便要做到资源化利用,要还田农家地,进行田头堆沤还田处理。每屯明确一名卫生管理员,负责收集运输各家垃圾到指定垃圾存放处。 3.整治农村集市占道经营及农村市场周边秩序。规范农村集市经营地点、时间,坚决取缔占用农村公路的经营行为。取缔店外摊、占道经营、未经批准的露天占道市场、室内市场周边的占道摊点和各类流动摊、占道夜市大排档和各类流动烧烤摊。 4.整治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在农村公路、主要街路增加禁停标识,完善交通标识标线,合理划定停车位。 5.整治农村街路景观面貌问题。增建绿化广场、花池、花架等街道景观。采用清洗、粉刷、改造等方式,对各村屯主要道路、出入口沿街建筑物实施高标准、精细化整修,统一区域建筑色彩、形式。动员百姓自己拆除清理村内残垣断壁。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工作任务,各村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本次整治工作方案要求,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迅速掀起工作热潮。 (二)集中实施阶段。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整治农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主要表现为: 一、村庄布局散落,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全乡先后历经过多次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行政村的设置始终没有改变。全县大多村庄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同时,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可耕地土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二、水源受到污染,人居饮水质量堪忧。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经济发展所迫,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一些企业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排污管理不达标,导致部分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全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总量较大,规模不够,散养多,粪便随意排放,加之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农村居民饮水不仅出现量的短缺,而且引发质的下降。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不降解垃圾,随雨水深入地下,地下环境日益恶化,10米以内水质水垢较多,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三、公共资源短板,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全县各方面专业型人才匮乏,引进机制不优,普遍呈现青黄不接问题。与城区相比,全县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表现在:全县完全制中学基本集中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行政村许多家长放弃农活,专职陪同孩子上学;各乡镇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病源稀少、门庭冷落,县城以上医院排队就医、人满为患;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

较为严重。 四、垃圾随意堆放,卫生整治缺乏长效机制。当前的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个别试点村虽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但村民自觉性较差,清运垃圾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给临近河渠带来污染。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就地挖坑,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部分村庄养殖大棚建设在村子中间,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五、房屋建筑传统,居住质量整体不高。除城区建筑住房有统一规定和质量标准要求外,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根据宅基地朝向和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 六、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巷道硬化率低。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道路修建不归一个部门修建,各行政村的村内巷道硬化普遍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断头路较多,衔接性差。自然村村硬化率较低,部分自然村村内巷道没有硬化。一到雨季,泥泞的道路给广大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二.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一、加强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布局调整。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 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的村容整洁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平原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党委、政府从2014年开始在全乡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使我乡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为农民群众建设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家园,让农民群众过上文明、舒适、便捷的美好生活。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当前,全乡农村普遍存在危、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改善生存生活环境愿望十分迫切,为此,在全乡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非常必要和重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和净化乡村环境、硬化农村道路、美化村庄面貌两保三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全乡所有村庄进行一次垃圾清除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完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美化村庄面貌,

每年建设一批达标村和示范村。 到2020年,全乡9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环境净化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45%以上达到环境净化、道路硬 化、村庄美化的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农民普遍住安全房、喝干净水,大部分村庄干净整洁、道路畅通、生活便捷,建成一批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试点。已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和移民安置村要率先示范,全部按照市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建设。 三、基本要求 (一)保障农民住房安全 建立农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改造步伐,尽快解决农民住房存在的破损、漏雨等安全隐患,让农民住上放心房。建立并落实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和施工管理,落实农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引导农民提升农房节能性能和居住功能。 (二)净化乡村环境 组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实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即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干净。各村垃圾统一规划若干个垃圾堆放点,普遍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不远的村庄,可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方式处置;交通不便或转运距离较远的村庄,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或就近分散处置。加强农村家庭宅院、村庄公共空间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摘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学习推广XX“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了解XX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进展和成果,反映农民的满意度和期盼,XX省地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进行走访调研并开展问卷调查,形成本文。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全国看XX,XX怎么办”提供决策参考。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实施,造就了XX万千美丽乡村,人居环境领跑全国,成为XX的一张金名片。“全国看XX、XX怎么办?”带着这一问题,XX省地

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广泛征询部门意见,深入农村和农户实地调研,并在11个设区市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问卷调查,寻求进一步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对策和思路。本次问卷调查的村,涉及山区、丘陵、平原、海岛不同地形地貌,涵盖聚集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不同类型,既有经济薄弱村也有经营收入上千万的强村,还考虑到了少数民族村。共回收233份有效村干部问卷和4985份有效村民问卷,收集意见建议近1800多条。被调查村民,男性占60.3%;普通村民占87.4%,乡村干部占12.6%;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占39.2%,其他依次是小学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分别占23.0%、20.2%、11.4%、6.3%。 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 调查显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满意和较满意的村民达92.5%。XX农村总体呈现出“水净、村美、人和、民富”的宜居、宜业、宜养、宜乐的美丽乡村新风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美村”意识深入人心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造福广大农村民众的重要举措,被越来越多的村民知晓并支持,“美村”意识深入人心。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生活垃圾分类,更为农村居民广泛认同、积极参与。调查显示,98.6%的受访村民表示知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政策,99.0%的村民反映所在村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96.2%的村民知晓垃圾应该分类。 (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环境整治,农村居民喝上了清洁安全的水,用上了清洁的能源,走上了干净的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宅旁臭水沟、垃圾柴火满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2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2篇Investigation report on Improving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2篇 前言: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2、篇章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篇章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根据临农居办发【2015】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宣传和调研工作的意见》,县农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居办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汾西县基本情况 汾西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西依吕梁,东临汾水,国土 面积880平方公里,辖五镇三乡一个社区,总人口14万,汾 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师家大院清代 民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晋商文化又一村的美誉;姑射山真武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休闲、养身、观光的天然“氧吧”;威风锣鼓气势恢宏,享誉华夏,坝系农业稳产高产闻名全国。 二、“四大工程”概况及现状 20xx年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四大工程”计划 总投资22619.62万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9655.8万元,投资完成率为43%。所确定的22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的单 位是:林业局实施的“汾西大道”5.4公里的路旁绿化;僧念、南庄、神符三个村的道路绿化,佃坪乡—邢家要乡的公路绿化;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永安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7个村级卫生所建设;文体局总投资36万元的8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设 施设备全部到位;城建局实施的全县农村40辆垃圾清理车,8720个垃圾桶全部配发到村,配齐了327名乡村保洁员。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问卷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来自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的学生,为撰写毕业论文,我正在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进行调查研究,想通过问卷调查来进一步了解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此问卷没有对错之分,也不牵涉您的个人隐私,请您根据真实情况认真填写。我们向您郑重保证,这份问卷仅供课题研究使用。 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年龄:□ 15-30 □31-45 □46-60 岁□60岁以上 2、您的家庭一年里的收入及消费总额分别大概为多少?______________(收入) 3、您觉得农村生活环境重要吗?(污染现状) □很重要□无所谓□不重要 4、您所在的农村人居环境,您满意吗?(污染现状) □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5、您家附近近期水质情况如何?(污染现状) □ 清澈干净□ 有少量垃圾漂浮□ 长期有垃圾漂浮 6、请您排序影响本村内部环境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排在前面):(污染现状)

□ 猪牛羊等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 当地垃圾处理设备严重不足□ 当地垃圾处理设施运转不良 □其他(请填写)______________ 7、您家的厕所类型?(污染现状) □ 旱厕□ 水冲厕□ 公厕 8、下面哪种垃圾处理方式在你所居住的地方最常见?(垃圾处理) □垃圾当地焚烧□垃圾运转到垃圾站焚烧 □不进行人工处理,让其自然降解 □将垃圾归类,不同的垃圾进行不同的处理 □其他 9、您认为生活污染处理是谁的事?(污染处理) □政府□村里□农户自己□政府、村、农户三者共担 10、您是否担心后代人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差?(污染现状) □ 非常担心,并且想为环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 担心,但没有办法□ 不担心□ 无所 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经验材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经验材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经验材料最近几年来,XX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改良各项决策部署,牢固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动员各方气力积极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保障,以垃圾、厕所、风采“3大革命”为抓手,扎实推动清洁整洁、住房改良、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高点定位抓谋划。 坚持城乡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兼顾,遵守乡村发展规律,对接污染防治和精准脱贫攻坚战,以建设美丽宜居村落、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目标定位。 1是坚持计划先行。坚持把计划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1道工序,实行“先计划、后建设”。制定出台了《XX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实行方案(2018—2020年)》,以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肯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目标和年度任务。紧扣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依照“多规合1”要求兼顾推动村计划编制工作,指点基层精心编制实行村计划。xx镇、XX镇镇域计划设计全面铺开,XX村、XX 村、XX村等15个村的村落计划进入实质性进展阶段。 2是坚持系统思惟。综合斟酌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等要素,科学肯定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实事求是,集中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全域旅游,以人为本、留住乡愁的思路,突出XX核心景区环山1线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兼顾统筹农村田园风采保护和环境整治,重视乡土味道,深挖历史古韵,传承乡土文脉。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采,保护乡情美景,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落

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坚持以点带面、先点后面、点线结合,全面推动、整体提升。 3是坚持质量标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保护等规范标准。根据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良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村组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村垃圾治理、乡村清洁等乡规民约。制定实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技术指南》等技术标准或指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全面推动抓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快补齐短板,全面推动整治工作。 1是强力推动”垃圾革命”。2019年XX区以创建清洁村落全域覆盖为目标,集中精力对全区所有镇(街道)、村(社区、管理处)全域展开清洁整治行动。前后组织展开了村落清洁行动“春季战 役”“夏季战役”,集中攻坚了1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全区累计清算村落垃圾乱放xx余处,清算卫生死角xx余处,清算农村生活垃圾xx余吨。同时,延续推行“户分类、村搜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清运、填埋的无害化处理。组建立了xx人的农村垃圾打扫保洁队伍,并将村落保洁、公厕保护、设施维修等纳入管护范围,切实提高保洁能力。今年,我区xx村、xx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肯定为全国农村环境整治样板创建村。 2是稳步推动“厕所革命”。结合区情实际,依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组织人员逐村逐户摸排情况,在此基础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镇力求高标准规划设计,严要求科学统筹,在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以农村建筑、城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县委办好两件大事,统筹城乡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任务,以超常的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镇位于**县北部,南枕**山麓,北连**,东至**,**四面环山,沟壑纵深,气候适宜,环境宜人。全镇国土面积1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总人口13700人,农业人口12723人,耕地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3%。平均海拔1534m,年降雨量为610毫米,无霜期120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马铃薯、小杂粮等。 境内交通便捷,汾屯线、王关线穿镇而过,具有黄金三角之称;境内矿产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铝矾土等,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930万吨,铝矾土资源储量1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作为**的主导产业,现有煤炭企业5个,年设计生产能力达480万吨,铝矾土厂1个,建材厂3个。属于我县北部工业区。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理清思路,审时 1 / 24

度势,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手段,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 村庄改造力度势头强劲。我们按照由各村自行组织,镇政府全力支持的村庄提升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其中,古寨村综合改造项目,已投资1000余万元,涉及周边绿化、污水排水系统建设、所坝和防洪渠修建、旧房拆迁等民生项目;铁水沟村综合改造工程于5月底开工,投资300余万元,对居民房屋外立面加固、进行新型环保节吊炕推广、污水排水系统建设等,目前各项工程也基本完工。农民培训工作持续跟进。积极为长期在村的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实施了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实现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环境整治工作强势推进。全镇总投资200余万元,对**、红莲、铁水沟、虎限、后沟、前西、太山沟、南坪、大栅、松树、前军、古寨、贾郭、王凤等14个村进行了危房改造;大栅村投资80余万元新修1.4公里的出村路;岩进石、道北、坡底、虎限、神灵、前西等16个村,都完成了节能路灯的安装。城镇建设阔步前行。铁水沟村投资200余万元在全镇率先进行了美好家园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后沟等村累计投资452.5万元,完成211户美丽乡村改造工程;古寨村投资180万元,实施街巷整治,集中搬迁居民47户。生态绿化工作蓬勃发展。大栅、松树、西沟三村总投资75万元,种植了2500亩生态林;铁水、口头、大栅、古寨、松树、西沟、红莲七村总投资68.4万元,种植了经济林1200亩;铁水沟村投资60万元,种植了2000亩的油松;后军村投资120万元,种植了4000亩的油松。

提升人居环境行动中存在的“顽疾”亟待根除

提升人居环境行动中存在的“顽疾”亟待根除为全面抓好2017年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坚决打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翻身仗,构建“天蓝、水秀、山青”的城乡人居环境,平坝镇集思广益,多措并举,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努力建设生态家居、和谐幸福家园。但经过近期对提升人居环境行动中各环节及实地监督检查,在镇域内仍存在不同程度“脏、乱、差”现象,概括起来这些“顽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隐形“宣传栏”无处不在。在人员较为集中的街道,对“小广告”的清理常常令党委政府“头痛”不已,小商贩为了宣传产品无孔不入,路边墙体、政府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都成为他们宣传的载体,无处不见“小广告”身影,远看犹如打上了几个“补丁”,反复清理,重复张贴情况经常发生。二是占道经营犹如“躲猫猫”。政府虽已明令禁止占道经营,且定期组织干部职工清理整治,但沿街经营户对整治行动有恃无恐,随时将货物、桌椅等物品摆放到人行道上,看到清理人员则迅速收回店内,待清理人员离开后又继续占道经营,如同和清理人员躲猫猫,屡禁不止。三是纠正群众陋习需下硬功夫。时代在不断变化推陈出新,越来越多不符合现时发展的生活习惯在部分村寨仍难完全消除,诸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占道晾衣、晒粮、堆柴等不文明现象时常上演,这些多年来形成的陈规陋习成为了提升人居环境的桎梏。

当前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中存在的“顽疾”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根除“顽疾”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因此,基层建议:(1)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多部门联动抓好日常管理,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以法治促人治。(2)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可通过行政执法委托下发的形式,将城管执法、环境执法等权力下放到乡镇,便于乡镇在开展清理整治行动中掌握主动权。(3)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配套奖惩措施。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利用公安监控系统,建立政、警、民联防机制,及时发现、收集、处置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影响镇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的不文明行为在媒体公开曝光。(4)因地制宜多渠道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宣传,有针对性地引导群众理解、配合、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努力营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互相监督、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问卷

人居环境调查问卷 调查日期:调查人: 1、您的年龄:□ 15-30 □31-45 □46-60岁□60岁以上 2、您觉得农村生活环境重要吗?(污染现状) □很重要□无所谓□不重要 3、您所在的农村人居环境,您满意吗?(污染现状) □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4、、您家附近近期水质情况如何?(污染现状) □清澈干净□有少量垃圾漂浮□长期有垃圾漂浮 5、、您家的厕所类型?(污染现状) □旱厕□水冲厕□公厕 6、下面哪种垃圾处理方式在你所居住的地方最常见?(垃圾处理) □垃圾当地焚烧□垃圾运转到垃圾站焚烧□不进行人工处理,让其自然降解□将垃圾归类,不同的垃圾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他 7、您认为生活污染处理是谁的事?(污染处理) □政府□村里□农户自己□政府、村、农户三者共担 8、您是否担心后代人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差?(污染现状) □非常担心,并且想为环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担心,但没有办法□不担心□无所谓 9、您常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吗?(洗涤水用于冲厕)(污水处理) □经常□有时候□很少 10、您所在的村子有没有专门垃圾处理的地方?(垃圾处理) □无□有 11、您家的燃料来源?(污染现状) □煤□木材□煤气□其他______________ 12、对生活污染物集中处理如需要建立垃圾站或其它处理设施,需要您承担部分建设资金,您愿意吗?(垃圾处理) □不愿意□愿意 13、在有政府补助的情况下,村民对村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净化沼气处理的积极性? □积极性很高□积极性一般□没有积极性□看政府补助力度 14、对建立垃圾收集站,您认为距离您家多远适合?(垃圾收集) □ 200米□ 300米□ 400米□ 400米以上 15、村委会是否经常举行环保宣传活动?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根据临农居办发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宣传和调研工作的意见》,县农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居办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汾西县基本情况 汾西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西依吕梁,东临汾水,国土面积880平方公里,辖五镇三乡一个社区,总人口14万,汾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师家大院清代民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晋商文化又一村的美誉;姑射山真武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休闲、养身、观光的天然“氧吧”;威风锣鼓气势恢宏,享誉华夏,坝系农业稳产高产闻名全国。 二、“四大工程”概况及现状 20xx年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四大工程”计划总投资万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万元,投资完成率为43%。所确定的22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的单位是:林业局实

施的“汾西大道”公里的路旁绿化;僧念、南庄、神符三个村的道路绿化,佃坪乡—邢家要乡的公路绿化;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永安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7个村级卫生所建设;文体局总投资36万元的8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全部到位;城建局实施的全县农村40辆垃圾清理车,8720个垃圾桶全部配发到村,配齐了327名乡村保洁员。正在实施的项目是:交通局总投资1900万元的细上村与和平镇公路硬化,现已完成600万元;水利局总投资220万元6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土建开工,4个村的管道铺设完工;教育局总投资408万元的和平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完成投资166万元;总投资315万元的僧念小学教学楼,已完成投资285万元,该教学楼主体已完成,附属工程包括门房、厕所、围墙等正在施工中。发改局总投资30万元的刘家庄红色教育基地修缮工程,现已完成25万元;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7个村的乡村医疗提质工程已完成,勍香中心卫生院的污水治理正在实施中。 8月20日上午,汾西县召开了“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会”。会上,政府副县长赵志红通报了全县“四大工程”的工作进展情况。张安文县长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项目工程进展情况与各成员单位进行面对面汇报、质询、答疑、互动,会议要求抓住有限时间,保证工程项目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

临潭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经验

临潭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经验 编者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省委、省政府今年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生态环境改善。中国要美农(牧)村必须美,建设好美丽乡村是时代所需,农民所盼,让广大农牧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责任。临潭县委、县政府认真深入贯彻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营造学习先进、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把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力抓手,把农牧村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干净整洁、宜居宜业、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留住中华文化根基,农耕文化的精粹,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着近来年临潭县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县农牧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了村容村貌整洁、山更青水更绿、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形象,“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已初具成形。 立足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 村 ——临潭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经验 近年来,临潭县委、县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省州《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同享发展成果的要求出发,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加快推进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垃圾污水治理、人畜分离、改厨、改圈和村庄绿化亮化工程,体现农牧村特色,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编制,规划引领是基础。临潭县把编制规划作为建设农牧村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由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洁规划》和村民住房设计,为了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特色性和实用性,符合农牧村实际,满足农牧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田园风貌要求,在编制过程中,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到编制规划当中,广泛征求农牧民意见建议,切实发挥了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先后编制了冶力关庙滩新

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的调 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推动《xx省 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和《xx州 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深入落实,全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按照州政协年度协商 重点工作安排,x月x日—x日,州政协组织由政协委员和州住建局、州农办等部门参加的调研组,先后到xx、xx、xx、xx四个县市x个 乡镇、xx个村(组),对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开展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地查看,调研座谈等 形式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围绕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做了大量工作, 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位推动格局已经形成。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 会议、全省城市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会议、全省提升

城乡人居环境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等重要会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先行示范区”,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形成了以书记、州长为“双组长”,州级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州级相关部门为成员 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细化 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并结合州情实际,研究制定了 《xx州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xx-20xx)》和 《xx州城市“四治”实施方案》等x个工作方案,于20xx年x月x 日召开了全州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动员会暨棚户区改造工作推进 会议,之后又x次召开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会,全面研究部署、跟踪督促、安排落实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工作,对各县市工 作进展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特别是年初以来,州委、州政府主要 领导在州委常委会、州委中心组学习会等各种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 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形成了高位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上下联动机制初步建立。省州党委、政府作出安排部署后,各县市积极行动,相继成立了由县市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双 组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推进会,设立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 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各县市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及相应的工作 方案,围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积极 组织开展了相关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积极行动,形成了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调研期间,我们实地察看了XX村、XX村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调研采取开展座谈、听取汇报、进村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听取了人居环境整治办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从总体情况来看,调研活动富有实效,在看到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现实情况 (一)"六大行动"推进情况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居民生活垃圾也不再是像以前随意丢弃,如今进行了妥善安置。现在政府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两个垃圾桶,放在各家门口,居民将家中的垃圾分类放在自家门前垃圾桶内,居民每天将生活垃圾倒到大的垃圾桶,保洁员再将大的垃圾桶垃圾倒到勾臂垃圾箱,最后定期把勾臂垃圾箱的垃圾托运至垃圾压缩站压缩送至XX集中处理。现在村民的家门口变得干净很多。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村村民居住分布不集中,污水收集难度大;其次,无基本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成本投入大;再次,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导致污水排放量较不稳定;最后,由于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污水水质波动较大,治理难度加大。 农村厕所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较以往垃圾遍布两岸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河道两岸、田地的沟渠附近不再到处是白色的塑料袋等垃圾,水塘里漂浮的白色垃圾也基本上看不见踪影。 村容村貌提升。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 乡风文明提质。本镇居民现都感受到了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带来的益处,他们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爱护环境的理念。辖区内各村加大宣传力度,每个村委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表态发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表态发言 尊敬的X市长、各位领导: 今天,市政府专门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推进会,这充分体现了市政府下势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具有重要的意义。X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艰巨、使命重大,我们将以这次现场推进会为契机,按照会议精神要求特别是X市长的讲话精神要求,出实招、下硬手,动真碰硬,坚决打赢这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攻坚战。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会后,我们迅速行动,及时召开了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动员会,传达和学习了市上的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的工作。为了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会后,我们将迅速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及各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机制,每个乡镇由1-2名县级领导包抓,除非人

事调动,原则上一包到底。成立十大工程推进组,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组建5个督查组,从各相关部门抽调20名同志,充实和加强双创办工作力量,全面督查、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工作快速推进。 二、对症下药,铁腕整治下硬手。坚持问题导向,集中100天时间,在全县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热潮。一是突出清脏治污。集中开展农村垃圾清理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抓好农村“三堆”整治,残墙断壁、破旧房屋的拆除、修复以及建筑垃圾的清理工作,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二是突出绿化亮化。大力实施绿色家园工程,抓好道路及村庄绿化美化,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林木花草;以国道、省道、县道绿化为重点,继续抓好格桑花的种植;在未安装路灯的村庄逐步安装亮化设施,保障群众夜间出行方便。三是突出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和建设,逐步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同时,统筹抓好村内道路、农村电、村村通、互联、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真正让农民群众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四是突出移风易俗。加强群众文明意识教育,采取广播、入户宣传等形式,教

XX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XX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XX村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得到市区两级领导的充分认可。但是,我镇脏乱差问题在一些村社还比较突出,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全面贯彻落实《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让XX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先行、有序推进,注重保护、留住乡愁,村民主体、政府引导,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省级观光农业型特色小城镇建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垃圾治理、厨房革命和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着力强化各项举措,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快补齐我镇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率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总体要求

对全镇X个村庄、X个社区开展人居环境大治理大提升,形成宜居、宜养、宜业、宜游的友好村庄,争取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示范,从现实出行环境、生产环境、居家环境、精神文化环境整治入手,逐步改变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居家、出行、思维习惯,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总结与群众高度相关的家庭、家族、发展建设文化,结合基层党的建设和廉政文化,大力开展群众教育工作,清除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垃圾,树立榜样和标杆,用乡土文化的精髓激活存于群众内心深处的正能量,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三、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别对待。根据各村的自身特点和农民期盼,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必须做到“扫干净、摆整齐”。XX村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文化上下功夫、在村民精神需求上下功夫,将人居环境治理推向另一个高度。 (二)示范带动、快速推进。在XX村现有条件的基础总结一套适合于全镇的经验模式,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带动其他村和社区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村、村民小组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

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根据临农居办发20xx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宣传和调研工作的意见》,县农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居办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汾西县基本情况 汾西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西依吕梁,东临汾水,国土面积880平方公里,辖五镇三乡一个社区,总人口14万,汾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师家大院清代民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晋商文化又一村的美誉;姑射山真武祠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休闲、养身、观光的天然“氧吧”;威风锣鼓气势恢宏,享誉华夏,坝系农业稳产高产闻名全国。 二、“四大工程”概况及现状 20xx年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四大工程”计划总投资22619.62万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9655.8万元,投资完成率为43%。所确定的22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的单位是:林业局实施的“汾西大道”5.4公里的路旁绿化;僧念、南庄、神符三个村的道路绿化,佃坪乡—邢家要乡的公路绿化;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永安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7个村级卫生所建设;文体局总投资36万元的8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全部到位;城建局实施的全县农村40辆垃圾清理车,8720个垃圾桶全部配发到村,配齐了327名乡村保洁员。正在实施的项目是:交通局总投资1900万元的细上村与和平镇公路硬化,现已完成600万元;水利局总投资220万元6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土建开工,4个村的管道铺设完工;教育局总投资408万元的和平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完成投资166万元;总投资315万元的僧念小学教学楼,已完成投资285万元,该教学楼主体已完成,附属工程包括门房、厕所、围墙等正在施工中。发改局总投资30万元的刘家庄红色教育基地修缮工程,现已完成25万元;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7个村的乡村医疗提质工程已完成,勍香中心卫生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措施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措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情况调查报告 **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镇力求高标准规划设计,严要求科学统筹,在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以农村建筑、城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县委“办好两件大事,统筹城乡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任务,以超常的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镇位于**县北部,南枕**山麓,北连**,东至**,**四面环山,沟壑纵深,气候适宜,环境宜人。全镇国土面积1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总人口13700人,农业人口12723人,耕地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3%。平均海拔1534m,年降雨量为610毫米,无霜期120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马铃薯、小杂粮等。 境内交通便捷,汾屯线、王关线穿镇而过,具有“黄金三角”之称;境内矿产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铝矾土等,探明煤炭资源储量

2930万吨,铝矾土资源储量1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作为**的主导产业,现有煤炭企业5个,年设计生产能力达480万吨,铝矾土厂1个,建材厂3个。属于我县北部工业区。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理清思路,审时度势,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手段,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 村庄改造力度势头强劲。我们按照由各村自行组织,镇政府全力支持的村庄提升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其中,古寨村综合改造项目,已投资1000余万元,涉及周边绿化、污水排水系统建设、所坝和防洪渠修建、旧房拆迁等民生项目; 铁水沟村综合改造工程于5月底开工,投资300余万元,对居民房屋外立面加固、进行新型环保节吊炕推广、污水排水系统建设等,目前各项工程也基本完工。农民培训工作持续跟进。积极为长期在村的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实施了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实现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环境整治工作强势推进。全镇总投资200余万元,对**、红莲、铁水沟、虎限、后沟、前西、太山沟、南坪、大栅、松树、前军、古寨、贾郭、王凤等14个村进行了危房改造; 大栅村投资80余万元新修1.4公里的出村路; 岩进石、道北、坡底、虎限、神灵、前西等16个村,都完成了节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