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控恒流源(UC3525)

高效数控恒流源(UC3525)
高效数控恒流源(UC3525)

基于UC3525的高效数控恒流源的设计

摘要:研究了一种适合宽负载条件运行的有限双极性控制方法并配合饱和电感和隔直电容实现ZVZCS PWM的全桥变换器,分析了其工作过程及主开关器件实现ZVZCS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具体的功率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在较宽负载范围条件下实现软开关的能力。

关键词:有限双极性控制;零电压零电流开关;饱和电感;全桥变换器

引言

全桥移相ZVS变换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在中大功率的通讯电源和电力操作电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这种控制方法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缺点。

(1)滞后臂开关管在轻载下将失去零电压开关功能;

(2)为了实现滞后臂的ZVS,必须在电路中串联电感,这会引起占空比丢失,增人了原边电流定额;

(3)原边存在较大环流,增加了系统通态损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针对IGBT拖尾电流大的特点义提出了全桥移相ZVZCS变换器。其主要思路是超前臂实现ZVS,滞后臂实现ZCS,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先全桥移相ZVS变换器中滞后臂零电压开关困难的问题。由于不需要外加电感,占空比丢失问题随之解决,环流也大大减小。实现滞后臂的ZCS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1)副边有源箝位的ZVZCS方法,但增加了成本,并由于需要复杂的隔离驱动而降低了可靠性;

(2)副边无源箝位和原边无源箝位;

(3)利用IGBT的反向雪崩击穿电压;

(4)原边串联饱和电感和隔直阻断电容。

但移相控制本身还有一个难以克服的缺点,即死区时间不好调整。当负载较重时,由于环流大,超前臂功率管上并联的电容放电较快,因此实现零电压导通比较容易,但当负载较轻时,超前臂功率管上并联的电容放电很慢,超前桥臂的开关管必须延时很长时间才能实现ZVS导通。传统的移相控制很难调整这个死区时间。

本文研究了一种名为有限双极性控制的控制方法,配合上面介绍的原边串联饱和电感和隔直电容的ZVZCS PWM全桥拓扑,可以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超前臂的ZVS和滞后臂的ZCS。

1 ZVZCS PWM全桥电路有限双极性控制原理分析

l.1 电路拓扑

有限双极性控制ZVZCS PWM全桥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S1~S4共4个功率管(内带续流二极管)组成一个全桥电路。其中,S1、S2组成超前桥臂,两端分别并联吸收电容C1、C2、S3、S4组成滞后桥臂;Cb为隔直电容,Ls为饱和电感。

l.2 工作原理

改进传统的移相PWM电路,采用有限双极性的控制方法,超前臂与滞后臂同时开通,并且在超前臂与滞后臂之间串联一个隔直电容Cb以及饱和电感Ls。饱和电感相当于一个开关,有电流的时候电感饱和,相当于短路;没有电流或电流很小时,有较大电感。利用隔直电容在环流期间加速环流衰减,使得滞后臂实现零电流关断,并且利用饱和电感Ls阻止LC振荡电流反向(反向电流不足以使饱和电感饱和,其电感值很大);在滞后臂开通时.由于饱和电感处于不饱和状态,电流上升慢,实现零电流开通。图2所示即为全桥有限双极性控制时序及各主要变量响应图。其中,vgs1~vgs4为S1~S4管的驱动波形,Uab为ab 两点间电压,ip为原边电流。

1.2.1 模态1——功率传输

在t0~t1时刻,S1和S4导通,此时电流ip一方面通过变压器原边将电能传输到负载,另一方面给阻断电容cb充电,Ls处于饱和状态,电容Cb电压线性增加。Ip=I0/n恒定不变。如图3所示。

1.2. 2 模态2——超前臂的零电压关断

超前臂S1于t1时刻关断,原边电流ip从S1中转移到C1、C2支路中,C1充电,C2放电。因为C1电压不能突变,开始时为零,实现S1的零电压关断;饱和电抗器流过电流,尚未退出饱和状态,阻抗为零。当Uc2降到零,二极管D2续流,t2时刻S2上的电压为零,为以后S2的零电压开通做好准备。如图4所示。

1.2.3 模态3——Cb阻断环流

t2时刻,ip通过S4和D2续流,阻断电容Cb的电压上升到最大Ucpb。饱和电感Ls尚未退出饱和状态。由于变压器原边的电压为零,原边电流小于副边电流,副边电感使整流二极管D5~D8均处于正向导通阶段,变压器原、副边短路。Ucb全部加在变压器漏感上。在阻断电容Cb的作用下,原边电流迅速下降。如图5所示。

1.2.4 模态4——滞后臂零电压零电流关断

t3时ip下降为零时,在Ucb作用下ip反向变化,由于Ls退出饱和状态,呈现大阻抗,所以阻断电容电压不变,S4仍然导通,但是没有电流流过。t4时滞后臂S4零电压零电流自然关断。此叫不对负载传输功率。如图6所示。

1.2.5 模态5——超前臂零电压零电流开通、滞后臂零电流开通

t5时S2、S3同时开通。在导通的瞬间,由于Ls不饱和,其阻抗很大,电流上升速度缓慢。S2、S3处于零电流导通状态。且开通时电容C2上的电压基本等于零,所以超前臂S2实现了ZVZCS。这段时间内,阻断电容的电压小变,原边电流基本等于零,电源电压加在饱和电感上,经一段时间促使其饱和,然后电流再线性增加。

t6时刻,原边电流上升到I0/n,副边整流二极管D6和D7导通,完成对管间的切换回到模态l的工作状态。如图7所示。

以上是半个周期的工作情况,另一半情况相似。从上面可以看到,滞后臂处于零电流开通和零电流关断;超前臂零电压开通,关断靠并联在管子上的电容实现近似零电压关断。

1.3 全范围实现ZVS和ZCS的约束条件

1.3.1 超前臂实现ZVS的条件

(1)超前臂的零电压关断

由于输出外并电容的存在,可以控制关断管的电压上升速度。电容的容值越大,电压的上升速度越慢,超前臂的零电压关断效果越好。

(2)超前臂实现零电压开通的条件

模态2中C2的放电时间为

为了保证超前臂的零电压开通,两个超前臂的死区时问td(即t5一t4)必须满足

td≥tr

当轻载时,C2放电需要的时间tr相应增大,但轻载时有限双极性控制的两个超前臂的死区时间也相应增大,从而克服了传统移相控制死区不好调整的问题,因此C1、C2可较大,以改善超前臂零电压关断效果。

1.3.2 滞后臂实现ZCS的条件

由于饱和电感的存在,滞后臂开通瞬间,电路中电流上升速度缓慢,可视为零电流开通。ZCS实现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饱和电感的阻晰时间(即充磁时间)。阻断时间tm的计算如下。

式中:N为匝数:

Br为磁芯的饱和磁密:

Bs为磁芯的剩余磁密。

2 双环控制原理及其实现

2.1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

传统的方法采用电压模式单闭环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响应较慢,也不能对功率器件进行实时电流限制,为了实现电压电流可控,平均电流模式采用双闭环控制,其内环控制输出的平均电流,外环控制输出电压,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

2.2 控制电路设计

采用集成芯片UC3525外加运放构成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电路,并用外加逻辑电路的方式形成有限双极性控制的4路控制信号。如图8所示。

(1)外环控制电压给定信号与输出电压反馈信号经运放U1补偿比较得Ue,接到UC3525的内部误差放人器正相输入端的脚2。当输出电流超过给定限流值时,D11导通,Ue被箝在给定限流值上。

(2)内环控制采样电阻检测输出电流,并通过电流检测放大器得电流反馈信号。接到UC3525的内部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脚1,与Ue进行比较。UC3525的脚9为反馈补偿端。

(3)有限双极性控制UC3525的脚4为同步信号输出,该信号作为D触发器(U3)的时钟信号,U3的Q 端(脚1)和Q端(脚2)即可得到占空比为50%、相位相差180°的两组脉冲,S11、S12用于控制死区时间。

3 仿真与实验验证

这种有限双极性控制的ZVZCS PWM全桥变换器,已应用到一种15KW(300V/50A)电源模块的设计当中。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输入DC 430~650V直流;

输出DC 170~340V:DC0~50A;

开关工作频率20kHz;

死区时间1 μs;

隔直电容Cb=4 μF;

IGBT并联电容C1=C2=22nF;

变压器原副边匝数比为15:13;

输出滤波电感0.15mH;

输出滤波电容2200μF。

3.l 仿真结果

额定功率下超前臂的ZVS波形如图9所示。

滞后臂的ZCS波形如图10所示。

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3.2 实验波形

当100%负载时,超前臂实现ZVS波形图如图11所示(管压波形100V/div,驱动波形5V/div)。

从图ll可看出,超前臂开通(即驱动信号为高)时,由于之前反并二极管续流的原因,管压为零。超前臂关断时,由于超前管上并联电容的原因,管压上升缓慢,基本实现超前臂ZVS。从图11中超前臂管压波形中可明显看出,由于软开关的实现,功率管上的电压尖峰基本消除。

滞后臂实现ZCS波形图如图12所示。

滞后臂开通(即管压从500V变为0V)时,由于饱和电感的存在,电流推迟2μs上升,实现零电流开通。而后超前臂关断,由于隔直电容的存在,电流迅速衰减至零。为滞后臂的零电流关断提供条件。图12中,滞后臂ZCS实现十分理想,原边电流环流衰减迅速,达到预期效果。

l0%负载时,超前臂实现ZVS波形图如图13所示。

由图13可以看出,轻载时,原边电流变小,并联电容的充放电速度明显减缓,反映在图中即超前臂的管压的上升下降沿变平缓。但此时超前臂的占空比也相应减小,死区时间自动加长,为并联电容提供了足够长的放电时间,保证了超前臂的零电压开通。关断时,由于并联电容充电缓慢的原因,使零电压关断的效果更加理想。

滞后臂实现ZCS波形图如图14所示。

轻载时,占空比相应减小,为原边电流衰减至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了滞后臂ZCS的实现。

由以上各图,可明显看出有限双极性控制在10%~lOO%负载范围内超前臂的ZVS和滞后臂的ZCS都实现得十分理想。且从原边电流ip的波形上可明显看出原边环流衰减十分迅速,保证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高效率,实验证明整机效率可达94%。

4 结语

(1)采用有限双极性控制的方法克服了移相控制死区调整困难的问题,使得超前臂可以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ZVS。而且C1、C2可选取的范围较大,大大改善了超前臂零电压关断的效果。

(2)由于饱和电感的存在,可以在全范围内实现滞后臂的ZCS。隔直电容用来减小环流。

(3)软开关的实现,消除了开关管电压尖峰,降低了开关损耗,可以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高效率。

数控恒流源

数控恒流源 1.任务 设计并制作数控直流电流源。输入交流200~240V,50Hz;输出直流电压≤10V。其原理示意图如下所示。 、要求

基本要求 (1)输出电流范围:200mA~2000mA; (2)可设置并显示输出电流给定值,要求输出电流与给定值偏差的绝对值≤给定值的 1%+10 mA; (3)具有“+”、“-”步进调整功能,步进≤10mA; (4)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输出电流值的1%+10 mA; (5)纹波电流≤2mA; (6)自制电源。 发挥部分 (1)输出电流范围为20mA~2000mA,步进1mA; (2)设计、制作测量并显示输出电流的装置(可同时或交替显示电流的给定值和实测值),测量误差的绝对值≤测量值的%+3个字; (3)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输出电流值的%+1 mA; (4)纹波电流≤; (5)其他。 总体设计方案 经初步分析设计要求,得出总体电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包括AD、DA转换)恒流源模块,键盘模块,显示模块。以下就各电路模块给出设计方案。 控制部分方案 方案一:采用FPGA作为系统的控制模块。FPGA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规模大,稳定性强,易于调试和进行功能扩展。FPGA采用并行输入输出方式,处理速度高,适合作为大规模实时系统的核心。但由于FPGA集成度高,成本偏高,且由于其引脚较多,加大了硬件设计和实物制作的难度。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核心。单片机最小系统简单,容易制作PCB,算术功能强,软件编程灵活、可以通过ISP方式将程序快速下载到芯片,方便的实现程序的更新,自由度大,较好的发挥C语言的灵活性,可用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和逻辑控制,同时其具有功耗低、体积小、技术成熟和成本低等优点。 基于以上分析,选择方案二,利用STC89C52单片机将电流步进值或设定值通过换算由D/A转换,驱动恒流源电路实现电流输出。输出电流经处理电路作A/D转换反馈到单片机系统,通过补偿算法调整电流的输出,以此提高输出的精度和稳定性。在器件的选取中,D/A转换器选用12位优质D/A转换芯片 TLV5618,直接输出电压值,且其输出电压能达到参考电压的两倍,A/D转换器选用高精度12数转换芯片AD7896。. 恒流源模块设计方案 方案一:由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构成的恒流源。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_F题_数控恒流源(个人整理比较详细资料,附加程序)

数控直流电流源,测量误差的绝对值≤测 量值的0.1%+3个字; <3)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输出电流值的0.1%+1mA; <4)纹波电流≤0.2mA; <5)其他。

三、评分标准 四、说明 1、需留出输出电流和电压测量端子; 2、输出电流可用高精度电流表测量;如果没有高精度电流表,可在采样 电阻上测量电压换算成电流; 3、纹波电流的测量可用低频毫伏表测量输出纹波电压,换算成纹波电流。

数控直流恒流源的设计与制作 发表日期:2006年5月1日出处:本站原创【编辑录入:zouwenkun】 指导老师:王贵恩博士制作人:彭浦能、梁星燎、林小涛 《数控直流恒流源》《数控恒流源获奖证书》 摘要:本系统以直流电流源为核心,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键盘来设置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设置步进等级可达1mA,并可由数码管显示电流设定值和实际输出电流值。本系统由单片机程控设定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器 is main controller, output current of DC power can be set by a keyboard which step level reaches 1mA, while the set value and the real output current can be displayed by LED. In the system, the digitally programmable signal from SCM is converted to analog value by DAC (AD7543>, then the analog value which is isolated and amplified by operational amplifiers, is sent to the base electrode of power transistor, so an adjustable output current can be available with the base electrode voltage of power transistor.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can be monitored by the SCM system real-timely, its work process is that output current is converted voltage, then its analog value is converted to digital value by ADC, finally the digital value as a feedback loop is processed by SCM so that output current is more stable, so a stable voltage-controlled constant current power is designed. The test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 it can be applied in need areas of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low power. Keywords: voltage-controlled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intelligent power,closed loop control 前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应用领域的扩展,现今社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设备的性能、价格、发展空间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对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稳定度最为关注。性能好的电子设备,首先离不开稳定的电源,电源稳定度越高,设备和外围条件越优越,那么设备的寿命更长。基于此,人们对数控恒定电流器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今社会,数控恒压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恒流方面特别是数控恒流的技术才刚刚起步且有待发展,高性能的数控恒流器件的开发和应用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正是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研制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高性能的数控直流恒流源。本数控直流恒流源系统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流可在20mA~2000mA范围内任意设定,不随负载和环境温度变化,并具有很高的精度,输出电流误差范围±4mA,因而可实际应用于需要高稳定度小功率直流恒流源的领域。 1 系统原理及理论分析 1.1单片机最小系统组成 单片机系统是整个数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主要用于键盘按键管理、数据处理、实时采样分析系统参数及对各部分反馈环节进行整体调整。主要包括AT89S52单片机、模数转换芯片ADC0809、12位数模转换芯片AD7543、数码管显示译码芯片74LS47与 74LS138等器件。 1.2系统性能 本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由两大关系所决定,设定值与A/D采样显示值<系统内部测量值)的关系。内部测量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关系,而后者是所有仪表所存在的误差。 在没有采用数字闭环之前,设定值与内部测量值的关系只能通过反复测量来得出它们的关系<要送多大的数才能使D/A输出与设定电流值相对应的电压值),再通过单片机乘除法再实现这个关系,基本实现设定值与内部测量值相一致。但由于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设定值与内部测量值的关系改变,使得设定值与内部测量值不一致,有时会相差上百毫安,只能重新测量设定值与A/D采样显示值的关系改变D/A入口数值的大小才能重新达到设定值与内部测量值相一致,也就是说还不稳定。 在采用数字闭环后。通过比较设定值与A/D采样显示值,得出它们的差值,再调整D/A的入口数值,从而使A/D采样显示值逐步逼近设定值最终达到一致。而我们无须关心D/A入口数值的大小,从而省去了原程序中双字节乘除的部分,使程序简单而不受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内部测量值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是由于取样电阻与负载电阻和晶体管的放大倍数受温度的影响和测量仪表的误差所造成的,为了减少这种误差,一定要选用温度系数低的电阻来作采样电阻,因此本系统选用锰铜电阻丝来做采样电阻。 1.3恒流原理 数模转换芯片AD7543是12位电流输出型,其中OUT1和OUT2是电流的输出端。电流的输出级别可这样计算 DX=

(数控加工)数控恒流源系统设计

(数控加工)数控恒流源系统 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 学院名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20 年06月13

一:概述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电源为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都起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我们主要研究恒流源。而恒流电源由于它体积特别小、损耗相对低、而效率较高、还有它简洁的电路都比较受欢迎,在我们平时用的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上面,还有航空航天上面通信设备等都需要恒流源系统。近年来电子信息的产业是发展相当快的,恒流电源也更多的被运用到我们生活中,因此,对恒流电源的研究就显得更有意义以及价值。 数控恒流源技术是一种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工程技术,它存在与各个行业中,我们在日常会经常看到。电源技术还和电气电子、控制理论等一些其它科学领域相互交叉融合,促进了现在信息技术和电源技术的发展。这也预示着在系统上面对电源技术的要求更高。普通的电源系统在工作时候容易产生误差,这样会对整个系统的精确度产生影响,更严重的是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世界各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对电源产品制定了不同要求和一系列产品精度标准,只要达到要求达到标准后才可以进入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电源产品流通更加方便,但是必须满足国际标准才可以有通行证。数控电源发展的比较晚,从八十年代才开始,那个时候电力电子的理论就开始建立。电力电子理论为今后的电源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随之,数控电流源技术得到了快速蓬勃的发展。但是市场上的很多产品还是输出精度低,带负载能力较差,体积相对大等缺点。当然这也给了数控电流源的发展指明方向就是不断完善上面的缺点不足。数控直流电流源对精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单片机,新的控制理论,这些都为精确数控电源的发展提供基础。从组成上,数控电流源分为器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三部分。

数控恒流源的设计与制作最终版

编号 毕业设计 (2013 届本科) 题目:数控恒流源的设计与制作 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2013 年月日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1)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 摘要 (5) Abstract (5) 1 绪论 (6) 1.1恒流源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6) 1.2恒流源的发展历程 (6) 1.2.1 电真空器件恒流源的诞生 (6) 1.2.2 晶体管恒流源的产生和分类 (6) 1.2.3 集成电路恒流源的出现和种类 (6) 1.3数控恒流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7) 2 系统设计 (8) 2.1设计要求 (8) 2.1.1 题目要求 (8) 2.2 总体设计方案 (8) 2.2.1 设计思路 (8) 2.2.2 方案论证与比较 (8) 2.2.3 系统组成 (11) 3 单元电路设计 (11) 3.1 单片机控制电路 (11) 3.2 A/D接口电路 (12) 3.3 D/A接口电路 (13) 3.4 恒流源电路 (13) 3.5 LCD显示电路 (14) 3.6 系统电源电路 (15) 4 软件设计 (16) 4.1主程序 (16) 4.2时基中断服务子程序 (17) 4.3 A/D转换程序 (18) 5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18) 5.1 硬件抗干扰设计 (18) 5.2 软件抗干扰设计 (18) 6 系统测试 (19) 6.1 数控恒流源实物图 (19) 6.2 测试使用的仪器 (19) 6.3 测试方法 (19) 6.4 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19) 7 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附录 (25)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批表 (32)

数控恒流源电路图

数控恒流源 ?基于8051单片机的数控电源设计方案 ?2010年12月18日9:52:07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2009年12月刊作者:李好,陈晓利

Html文件格式可能无法显示特殊符号及公式,阅读全文,请点击下面按钮以Pdf文件格式浏览阅读 1 引言 目前所使用的直流可调电源中,几乎都为旋纽开关调节电压,调节精度不高,而且经常跳变,使用麻烦。 利用数控电源,可以达到每步0.1V的精度,输出电压范围0V~15V,电流可以达到2A。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芯片选用 DAC0832是一款常用的数摸转换器,它有两种连接模式,一种是电压输出模式,另外一种是电流输出模式。为了设计的方便,选用电压输出模式,引脚如图2所示,Iout1和Iout2之间接一参考电压,VREF 输出可控制电压信号。它有三种工作方式:不带缓冲工作方式,单缓冲工作方式,双缓冲工作方式。该电路采用单缓冲模式,由图2可知,由于/WR2 =/XFER=0,DAC寄存处于直通状态。又由于ILE=1,故只要在选中该片(/CS=0)的地址时,写入(/WR=0)数字量,则该数字信号立即传送到输入寄存器,并直通至DAC寄存器。经过短暂的建立时间,即可以获得相应的模拟电压。一旦写入操作结束,/WR1和/CS 立即变为高电平,则写入的数据被输入寄存器锁存,直到再次写入刷新。 AT24C02是一款常用的可掉电保存数据的ROM,2K比特容量,采用I2C总线操作,关于它的具体操作方法参考相关资料。 3 硬件电路设计 采用常用的AT89C51芯片作为控制器,P0口和DAC0832的数据口直接相连,DA的/CS和/WR1连接后接P2.0,/WR2和/XEFR接地,让DA工作在单缓冲方式下。DA的11脚接参考电压,参考电压电路如图2所示,通过调节可调电阻调节LM336的输出电压为5.12V,所以在DAC的8脚输出电压的分辨率为5.12V/256=0.02V,也就是说DA输入数据端每增加1,电压增加0.02V。 DA的电压输出端接放大器OP07的输入端,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R8/(R8+R9)=1K/(1K+4K)=5,输出到电压模块LM350的电压分辨率=0.02V×5=0.1V。所以,当MCU输出数据增加1的时候,最终输出电压增加0.1V,当调节电压的时候,可以以每次0.1V的梯度增加或者降低电压。 本电路设计三个按键,KEY1为翻页按键,最近设置的电压大小保存在EEROM里面。比如10个电压,按一下KEY1,电压变为下一个,省去了反复设置电压的麻烦。KEY2为电压+,KEY3为电压-,按一下KEY2,当前电压增加0.1V,按一下KEY3,当前电压减小0.1V。 限于篇幅原因,未画出数码管显示电路。该系统使用3个数码管,可以显示三位数,一个小数位,比如可以显示12.5V,采用动态扫描驱动方式。本主电路的原理是通过MCU控制DA的输出电压大小,通过放大器放大,给电压模块作为最终输出的参考电压,真正的电压,电流还是由电压模块LM350输出。 为了达到2A的输出电流,LM350必须选用金属外壳封装,并且带稍大面积的散热片。 4 软件系统 软件的设计主要完成三方面的功能: (1)设置电压并且保存,主要是对EEROM的操作; (2)把设置的电压送到DA,主要是对DA的操作; (3)中断显示,把设置的电压显示到LED数码管上。 该数控电压源实现保存最近10个电压功能,当打开电源的时候,它显示和输出的必须是上次使用电压大小,所以在EEROM中使用11个地址保存数据,第一个地址保存当前电压编号,大小为1~10。第2个地址~第11个地址连续保存10个电压大小数据。电压编号的大小分别对应到相应地址电压大小。 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当电源打开的时候,MCU进行复位,寄存器清零。接着电源应该显示和输出上次关机前的电压大小,这时候MCU先读取EEPROM中保存的电压编号,根据电压编号读出对应电压,把该数据送到DA,再转换成BCD码送到显示部分。这时候程序循环检测是否有按键信号,如果KEY1按下,电压编号指向下一个,保存该电压编号,读对应电压,把他送到DA并且显示。如果KEY2按下,当前电

高精度数控直流电流源

1 引言 “高精度数控直流电流源”是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由于题目的要求指标比较高,用普通的模拟直流电流源无法满足,我们构造了以单片机89c51为中心控制器的直流电流源系统。因此在要求输出范围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他指标提高了近十倍。 2 电源系统框架 本文在文献[1 ̄3]的基础上构造电源系统框架;该系统由单片机数据处理模块、A/D数据输入模块、D/A输出模块、恒流源模块及键盘和显示模块(LCD)等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单片机最小系统实现了主要的数控功能, 是本控制电路的核心,由它来控制输出电流值,并 控制步进调节。控制电路的采样信号和控制信号传输通道分别用ADC7135和AD7541A来实现。3 硬件电路 3.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本系统使用的最小系统板是以89c51单片机[4] 为内核,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CPU接有11.0592MHZ的晶振,x5045看门狗电路[4],74ls373锁存电路、74ls138译码电路以及按键、显示器件、ADC7135电路板插槽并用8255[5]外扩了I/O接口[6]。如图2所示。 本系统中通过8255外扩了PA,PB,PC共24个I/O口,以便作为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用 74ls138的输出作为各个芯片的译码选择端, 除最小系统中使用的Y2外,其余可供其它扩展使用。3.2电流源电路 本系统的电流源电路是一闭环控制电路[7],根据采样信号与设定值的偏差放大处理实现自校正, 从而使输出电流更稳定,可控性更高,如图3所示。 3.3ADCICL7135信号采集电路 ICL7135具有低噪音、 无需外部其他器件、长期高精度数控直流电流源 王永德,赵宏才,马石岩,张召友,刘士军 (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 摘 要:以单片机89c51为中心控制器构成的直流电流源,控制电路的采样信号和控制信号传输通道分别用 ADC7135和AD7541A来实现。使得控制精度达到了步进1mA,量程20mA ̄2000mA,纹波电流≤0.2mA,远远的超过题目要求。 关键词:电流源;单片机;ICL7135、AD7541芯片中图分类号:TN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80(2007)02-0120-04 HighPrecisionDigitalControlDCCurrentSource WANGYong-de,ZHAOHong-cai,MAShi-yan,ZHANGZhao-you,LIUShi-jun (SchoolofAutomation,QingdaoUniversityofTechnology,Qingdao266033,China)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DCcurrentsourcewithmaincontollerthatissingle-chipcomputer89c51.The transportchannelsofsampleandcontrolsignalsiscontrolcircuits.TheADC7135isusedtothesamplesignalcircuitandAD7541Aisusedtocontrolsignalcircuit.Thetechniqueindexesarrivetocontrolprecisionofstep1mA,measurerangeof20mA~2000mA,veinwaveelectriccurrentwithin0.2mA.Theseindexeshavelargellyexceededdemandindex-es. Keywords:Electriccurrentpower;Single-chipcomputer;ICL7135chipandAD7541chip 收稿日期:2006-03-17

数控恒流源

摘要:本方案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核心,实现数控恒流源方案。设计采用大功率双极型三极管2SC3997以及仪表放大器等构成闭环恒流源控制电路,配以8位A/D,D/A 芯片完成单片机对输出电流的实时检测与实时控制,实现了0mA~1500mA 范围内步进20mA 恒定电流输出的功能,保证了纹波电流小于1mA,达到了较高的稳定度。人机接口采用4*4键盘以及LCD1602液晶显示器,控制界面直观简洁,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一 作品完成功能 1.输出电流范围:0mA ~1500mA ; 2.可设置并显示输出电流给定值,输出电流与给定值偏差的绝对值≤给定值1%+10 mA ; 3.具有“+”、“-”步进调整功能,步进≤20mA ; 4.纹波电流≤2mA ; 5.自制电源 二 系统方案论证 1.系统总设计模块 2.方案论证 本系统设计关键在于恒流源模块方案,关于恒流源模块方案 电压控制的电流源模块,可采用的方案有以下三种: ① 功率集成运放,如OPA501、OPA541、PA05等; ② 运放+晶体三极管放大; ③ 可调集成稳压模块,如LM317。 方案一:直接使用功率集成运放。特点:使用容易、性能稳定可靠。常用 的功率集成运放一般能够输出±40V ,10~15A 的功率,性能指标也较高,完全能够满足本题要求。功率集成运放还可以双极性输出,但本题只需单极性输出,却需要为功率集 DA 转换模块

成运放配置正负双电源。 方案二:利用三端可调直流稳压集成芯片,通过调整其输出电压来实现负载的恒流特性。特点:直接利用稳压片提供所需功率,只需要添加相应控制电路即可实现本题的大部分要求,但是,其电流调整率指标只能达到0.5%~0.15%,不满足题目要求, 方案三:采用“运放+功率三极管”的结构构成恒流源。特点:性能满足本题要求,同时可以通过选用功率三极管的不同容量来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选用方案三。 另外,本方案中涉及AD,DA芯片。AD,DA芯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精度以及方案的成本。综合考虑精度与成本,我们选择了常用的8位DA芯片DAC0832与8位AD芯片ADC0832. 三硬件结构设计及实现 1.压控恒流源电路及电路分析 电压控制的电流源电路如图所示。压控电流源模块主要由给定与比较放大单元、功率放大单元和电流反馈单元组成。给定与比较放大单元由U1(OP07)及其外围阻容器件组成,起着计算给定电流与实际输出电流偏差并进行放大的作用。与R2并联的电容器C9起加速反馈的作用,与运放反馈电阻并联的电容器C10起滤波作用,二极管D1起电压钳位作用,用以保护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单元由Q1、Q2和Q3及其配套阻容器件组成,为满足最大输出容量(10V,2000mA)的要求,选取最严重工况(负载端短路且输出2000mA)计算Q3的功率损耗:(10+5)V×2A=30W式中,5V是考虑电流源输出10V 电压,输出2A电流时,为Q3留出的ce极间电压。为可靠起见,留有足够的功率裕量和安全系数,选择Q3的型号为2SC3997.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800V,20A,允许管耗250W。 C14起纹波抑制作用,二极管D3用以保护功率三极管Q3,防止其承受反压而损坏;电流反馈单元由仪用放大器AD620和低噪声运放OP07构成,前者对串联在负载回路的康铜丝两端电压进行取样,康铜丝是一种温度特性佳的阻性元件,其两端电压正比于流过的电流,因此该电压的反馈就是负载电流的反馈。仪用放大器具有极强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特别适合对小信号进行放大。OP07作为二级放大且其输入端设置一个反馈系数调节用的精密电位器,起着输出电流校正之功用。

数控直流恒流源设计报告

数控直流恒流源设计报告 本系统以直流电流源为核心,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键盘来设置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设置步进等级可达1mA,并可由液晶显示电流设定值和实际输出电流值。本系统由单片机程控设定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器(tlv5618)输出模拟量,再经过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控制输出功率管的基极,随着功率管基极电压的变化而输出不同的电流。单片机系统还兼顾对恒流源进行实时监控,输出电流经过电流/电压转换后,通过A/D转换芯片,实时把模拟量转化为数据量,再经单片机分析处理,通过数字量形式的反馈环节,使电流更加稳定,这样构成稳定的压控电流源。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有效应用于需要高稳定度的小功率恒流源的领域 关键字 压控恒流源智能化电源闭环控制 设计任务与要求 1.1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数控直流电流源。输入的交流电压220~240V,50Hz;输出的直流电压≤10V。其原理示意图1如下所示。 图1 设计任务示意图 1.2技术指标 基本要求: (1)要求电压输出范围:200~2000mA; (2)可设置并输出电流给定值,要求输出电流和给定电流的偏差的绝对值≤给定值的1%+10mA;

(3)具有“+”、“-”步进调整功能,步进≤10mA; (4)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流的变化的绝对值≤ 输出电流的1%+10mA; (5)纹波电流≤ 2mA; (6)自制电源。 发挥部分: (1)输出电流范围为20~2000mA,步进为1mA; (2)设计、制作测量并显示输出电流的装置(可同时或交替显示电流的给定值或实测值),测量误差的绝对值≤测量值的0.1%+3个字; (3)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 输出电流的0.1%+1mA; (4)纹波电流≤0.2mA; (5)其他。 2.方案比较与论证 2.1.1各种方案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控制电路。由三段可调式集成稳压器构成的恒流源。 以W350为例,其最大的输出电流为3A,输出电压Uo′为1.2~33V。其典型的恒流源电路如图2所示。

数控恒流源

摘要:本方案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核心,实现数控恒流源方案。设计采用大功率双极型三极管2SC3997以及仪表放大器等构成闭环恒流源控制电路,配以8位A/D,D/A芯片完成单片机对输出电流的实时检测与实时控制,实现了0mA~1500mA范围内步进20mA恒定电流输出的功能,保证了纹波电流小于1mA,达到了较高的稳定度。人机接口采用4*4键盘以及LCD1602液晶显示器,控制界面直观简洁,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一作品完成功能 输出电流范围:0mA~1500mA; 可设置并显示输出电流给定值,输出电流与给定值偏差的绝对值≤给定值1%+10 mA; 具有“+”、“-”步进调整功能,步进≤20mA; 纹波电流≤2mA; 自制电源 二系统方案论证 系统总设计模块 人机界面

方案论证 本系统设计关键在于恒流源模块方案,关于恒流源模块方案 电压控制的电流源模块,可采用的方案有以下三种: ① 功率集成运放,如OPA501、OPA541、PA05等; ② 运放+晶体三极管放大; ③ 可调集成稳压模块,如LM317。 方案一:直接使用功率集成运放。特点:使用容易、性能稳定可靠。常用的功率集成运放一般能够输出±40V ,10~15A 的功率,性能指标也较高,完全能够满足本题要求。功率集 DA 转换模块 恒流源模块

成运放还可以双极性输出,但本题只需单极性输出,却需要为功率集成运放配置正负双电源。 方案二:利用三端可调直流稳压集成芯片,通过调整其输出电压来实现负载的恒流特性。特点:直接利用稳压片提供所需功率,只需要添加相应控制电路即可实现本题的大部分要求,但是,其电流调整率指标只能达到0.5%~0.15%,不满足题目要求, 方案三:采用“运放+功率三极管”的结构构成恒流源。特点:性能满足本题要求,同时可以通过选用功率三极管的不同容量来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选用方案三。 另外,本方案中涉及AD,DA芯片。AD,DA芯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精度以及方案的成本。综合考虑精度与成本,我们选择了常用的8位DA芯片DAC0832与8位AD芯片ADC0832. 三硬件结构设计及实现 压控恒流源电路及电路分析 电压控制的电流源电路如图所示。压控电流源模块主要由给定与比较放大单元、功率放大单元和电流反馈单元组成。给定与比较放大单元由U1(OP07)及其外围阻容器件组成,起着计算给定电流与实际输出电流偏差并进行放大的作用。与R2并联的电容器C9起加速反馈的作用,与运放反馈电阻并

基于PID控制的数字恒流源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 测控仪器设计报告 组号 2 组 组员吴东航1110340108 章一林1110340114 郭伍昌1110340109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指导教师隋修武 2015 年1 月16 日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 2 设计任务 (3) 3 设计背景 (3) 4 总体设计方案 (4) 5 硬件电路设计 (4) 5.1 采样模块 (4) 5.2 滤波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运算放大模块 (6) 5.4 A/D转换模块 (7) 5.5 显示模块 (9) 6 软件电路设计 (10) 6.1流程图 (10) 6.2 PID控制算法 (13) 6.3 PWM输出 (13) 6.4 A/D转换 (14) 7 调试与仿真结果分析 (14) 8 心得体会 (14) 9参考文献 (15) 附录一电路图 (16) 附录二程序 (17)

摘要:针对各种低压电器校验及性能测试过程中需要高稳定、高精度的恒流源要求, 在对现有主要恒流源产品设计仔细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以AT89C51为核心的高稳定数控 恒流源。整个系统采用闭环PID控制, 输出PWM波控制恒流源的电流。经实际应用测试, 该恒流源输出电流可在10 mA 左右恒定, 当电源电压变化、负载电路变化时,恒流源的精度在±1mA以内。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测控系统设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传感器的选型,测控电路的分析、设计、调试,微处理器的电路与程序设计、控制算法设计、计算机的综合应用等,以便对测控系统形成完整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完成基于PID控制的数字恒流源的设计,熟悉和掌握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的单片机、测控电路、控制算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设计出完整的测控系统,实现预期功能,培养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计任务 设计基于PID控制的数字恒流源,设计要求如下 1、采用8051系列单片机输出PWM波控制恒流源的电流。 2、采用PID控制算法,实现对恒流源的闭环控制。 3、恒流源的电压为5V,恒流输出10mA。 4、采用LCD液晶1602显示电流值。 5、当电源电压变化、负载电路变化时,恒流源的精度在±1mA以内。 3 设计背景 相对于电压源, 电流源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信号传输不受距离影响等。电流源是一种能向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的电路。它既可以为各种放大电路提供偏流以稳定其静态工作点, 又可以作为其有源负载以提高放大倍数, 在差动放大电路、脉冲产生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的恒流电流源往往是固定的一种输出电流值,

最新数控恒流源

数控直流恒流源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本系统以直流电流源为核心,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键盘来设置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设置步进等级可达1mA,并可由数码管显示电流设定值和实际输出电流值。本系统由单片机程控设定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器(AD7543)输出模拟量,再经过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控制输出功率管的基极,随着功率管基极电压的变化而输出不同的电流。单片机系统还兼顾对恒流源进行实时监控,输出电流经过电流/电压转换后,通过A/D转换芯片,实时把模拟量转化为数据量,再经单片机分析处理,通过数字量形式的反馈环节,使电流更加稳定,这样构成稳定的压控电流源。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有效应用于需要高稳定度的小功率恒流源的领域。 关键词:压控恒流源智能化电源闭环控制 The Digital Controlled Direct Current Source Abstract:In this system the DC source is center and 89S52 versi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CM) is main controller, output current of DC power can be set by a keyboard which step level reaches 1mA, while the set value and the real output current can be displayed by LED. In the system, the digitally programmable signal from SCM is converted to analog value by DAC (AD7543), then the analog value which is isolated and amplified by operational amplifiers, is sent to the base electrode of power transistor, so an adjustable output current can be available with the base electrode voltage of power transistor. On the other hand, The

王有康的数控恒流源的设计

数 控 恒 流 源 的 设 计 姓名:王有康 学号:311108001621 指导老师:张新良 所在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目录 一. 摘要 (3) 二.任务要求 (4) 三.系统框图 (5) 四.电路设计 (6) 4.1直流稳压电路 (6) 4.2恒流源电路 (7) 4.3主控电路模块 (9) 4.4 AD转换模块 (9) 4.5 DA转换模块 (10) 五. 软件部分 (12) 六.结论 (15) 七.体会及总结 (15) 附录一元件清单 (16) 附录二参考文献 (17)

一、摘要 设计利用集成运放、场效应管对电流放大与单片机的自动控制来实现数控直流电流源。系统有控制模块与恒流源模块组成。控制模块使用STC89C51结合按键与1602液晶显示,实现对恒流源的数控和预设值的显示。恒流源模块采用UA741与IRFZ44N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实现对电流的放大。控制到恒流源的信号转换采用DAC0832来实现;实测显示模块有ADC0804组成的显示电路来显示。并使用自制电源进行供电我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够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培养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实践技能、良好的工程意识。 关键词:STC89C51,恒流源,ADC0804,DAC0832,UA741,闭环控制。

二、任务要求 设计并制作以DC-DC变换器为核心的数控恒流电源,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电路框图 要求: 在输入电压U i为15V/DC(波动范围12V~18V)及电阻负载条件下,使电源满足: (1)输出电流I o可调范围:200mA~2000mA;最大输出电压U omax:10V; (2)U i从12V变到18V时,电流调整率S I ≤4%(I o=1000mA,负载为5Ω的条件下测试); (3)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负载调整率S R≤4%(U i=15V, I o=1000mA,负载在1Ω~5Ω条件下测试); (4)输出噪声纹波电流≤30mA(U i =15V,U o=10V,I o=2000mA); (5)整机效率≥70%(U i=15V,U o=10V,I o=2000mA); (6) 具有输出电流的测量和数字显示功能; (7) 其它;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直流恒流源的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直流恒流源的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自选课题 设计(论文)题目类型 电子设计类 起止时间 2009.12—2010.05 一、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应用领域的扩展,现今社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设备的性能、价格、发展空间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对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稳定度最为关注。性能好的电子设备,首先离不开稳定的电源,电源稳定度越高,外围条件越优越,那么设备的寿命更长。基于此,人们对数控恒定电流器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今社会,数控恒压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恒流方面特别是数控恒流的技术才刚刚起步有待发展,高性能的数控恒流器件的开发和应用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正是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的数控直流恒流源。 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 设计思路是: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键盘来设定输出电流值,并由LCD 显示电流设定值和实际输出值。本系统由单片机程控设定数字信号,经过D/A 转换输出模拟量,控制电流的变化。单片机系统还兼顾对恒流源进行实时监控,输出电流经过电流/电压转换后,通过A/D 转换芯片,实时把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再经单片机分析处理,通过数字量形式的反馈环节,使电流更加稳定,这样构成稳定的恒流源。 系统整体框图如下所示: 三、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设计的难点重点是: 压控恒流模块 A/D 转换 输出电流采样 D/A 转换 LCD 显示 负载 单 片 机 按键控制

数控恒流源设计报告加程序(doc 37页)

数控恒流源设计报告加程序(doc 37页)

数控恒流源 设计报告 背景 数控恒流源是单片机运用数字控制技术控制恒流源的一种设计方案。 当前,数字化数控恒流源的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电子测量仪器、激光、传感技术、超导、现代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恒流源都被广泛应用,且发展前景较为良好。同时,也不仅局限于此。电子领域,数控恒压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恒流方面特别是数控恒流的技术是有待发展,高性能的数控

设计方案 本设计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 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单片机控制系统、A/D和D/A转换模块、电源模块、恒流源模块、负载及键盘液晶显示模块, 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系统框图 用430单片机作为整机的控制单元,通过改变D/A转换器的输入数字量来改变输出电压值,从而间接地改变压控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大小。为了能够使系统具备检测实际输出电流值的大小,可以将电流转换成电压,并经过A/D 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用单片机实时对电压进

行采样,与输入预期值比较,并通过430单片机进行进行数据处理微调输出,提高精度实时显示。 第一章恒流电路 数控直流电流源可以采用电流输出型D/A转换器来实现,单由于其输出电流的幅值一般在uA 数量级,因此需要进行电流放大若干倍才能达到所需要的要求电流值,电路实现很困难。若选择电压输出型DAC,再通过V-I转换电路变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则电路实现相对简单,因此设计直流电源时常采用该种方案实现,在这种方案中,V/I转换电路设计是关键。通常的V/I 转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负载共地的方式,一种是负载共电源的方式。我们选用的是负载共地的方式,因为有很多电路负载在连接的时候需要进行共地。

研究基于Proteus的数控恒流源的仿真

研究基于Proteus的数控恒流源的仿真

基于Proteus的数控恒流源仿真研究 0 引言 在测试计量、半导体性能测试等许多工业和科学实验领域都会用到恒流源,研究并设计一款智能化的高精度恒流源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一个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必须反复进行设计、试制和调试,而实物试制和调试是一项费时和费力的工作,往往是事倍功半,导致系统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电子系统设计中完全依靠人工进行参数计算、电路实验、实物试制和系统调试的传统设计方法,利用EDA 仿真软件,对已存在的系统或设想中的不同设计方案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分析,同时与实物试制和调试相结合,从而优化元件参数,提高系统性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设计成本,缩短了系统研制周期。Proteus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系统设计辅助类EDA仿真软件,采用该软件对数控恒流源进行设计、分析、研究和

实验,可以达到研制和开发实际电子产品的目的。 本文研究采用Proteus 仿真软件,利用单片机技术进行数控恒流源开发的方法。 1 系统概述 单片机技术的普及使电子产品进入了智能化时代,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控恒流源整体设计方案如图1.本系统主要包括矩阵键盘输入模块、数控模块、恒流电路模块、电流采样模块、串口通信模块、PC 监控界面。设计输出电流范围20~ 2 000 mA, 步进2 mA. 图1 数控恒流源系统结构

该系统采用矩阵键盘作为人机接口,从键盘输入设定电流,单片机读取设定值,显示在LCD 上,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后,将控制信号送给D/ A, 输出相应的电压值,再通过V/ I 转换将该电压转换为相应的输出电流提供给负载,取样电路将实际输出电流转换为电压通过A/ D 转换和数据处理 显示在LCD 上,LCD 上同时显示设定电流值和采样值,以便进行比较以及相应的控制和调试。 2 硬件设计 2. 1 数控部分设计 单片机、矩阵键盘和D/ A 转换电路构成典型的数控单元电路,采用10 位的串行D/A 转换芯片TLC5615 进行数模转换。 独立按键编程简单,但占用I/ O 口资源,不适合在按键较多的场合应用。本设计中需要用到14 个功能按键,包括0~ 9 共10 个数字键、"取消"、"确认"以及"步进加减"按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独立按键显然太浪费I/ O口资源,为此我们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