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讲义

第一章 直线运动

1. 理解以下概念:参照系、坐标系、质点①、时间、时刻、位移②、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③、矢量、标量、变化量、3s 内、3s 末、第3s 内。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只要确定是这个运动状态就大胆用公式,烂熟于心+会推导):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20at t v x +=

中间时刻均速公式: 2/)(02/t t v v v v +==平(应用最灵活的公式)

速度变化位移式:ax v v t 2202=-

临差公式:21at x x x n n =-=?- 位移中点首末速度公式:2/)(220t v v v +=中

⑵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结论(以下公式熟练推导,不好用,也不常用,不用记)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3:2:1::321=v v v

②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位移之比:5:3:1::321=x x x

③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9:4:1::321=x x x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3(:)12(:1:::21----=n n t t t n 运用公式的几点体会:①所求已知定公式,四量而已,少死记硬背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定正方向定已知量符号带入公式求出什么就是什么③中间时刻均速公式: 求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位移、时间最灵活的公式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不用单记,用上面公式全能解决,注意上升和下降段在时间速率路程上的对称性,注意多解问题,善于用初始速度为零解决问题⑤善于用图像法解决问题。

备注:①研究对象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影响是能否看成质点的唯一判据②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过程无关③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t v a ??=/,单位2

/s m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和合外力方向三者一致,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关系。即: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3. 直线运动的图像

⑴t x -图象(隐前提:起点和线路一致的直

线运动):①切线斜率是速度,正斜率对应正速度;

a 、

b 是匀速且b 的速率大于a 的速率;

c 、

d 是

变速,c 的速率由大变为0再变大,即先向前减速

运动再向反向加速运动,d 一直加速运动②面积无

意义,图象不是轨迹,交点表示相遇③在2-0t 时

间内:平均速度(d c b a v v v v ===)平均速率

(d b a c v v v v ==>)路程(d b a c s s s s ==>)④a b c d 出发点相同,出发时间不同。

⑵t v -图象(隐前提:直线运动):①切线斜率是加速度,正斜率对应正加速度;②面积表示位移,上正下负;③交点表示速度相同。(斜率和面积是图象分析的两大方面!)

4.追及与相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记硬背,就是明确初始距离、初始速度、运动状态这三个事;明确过程,明确时间位移的关系;最主要是速度相等这个临界值!善于用t v -图像解决此类问题!经典练习:(匀加速在前匀速追之有两次相遇、一次相遇、不相遇三3种情况;匀速在前匀加速追之有最大距离问题、一次相遇问题)。

第二章 力与运动

1.重力和弹力

⑴重力:非接触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mg G =。

⑵弹力:接触并有弹性形变,是接触力,方向垂直接触表面,主要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

胡克定律:x k F ?=。

重点掌握:①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滑动摩擦力(必须相对滑动,方向沿接触面,大小由N f μ=决定);静摩擦力(相对静止但有力的作用,方向沿接触表面,大小由状态推得)。②绳的拉力:只能有拉力且方向沿绳方向,同一段绳各点受力大小相等。③杆的拉力和支持力:活杆(杆的拉力或支持力沿杆的方向);固定杆(受力方向可以不沿杆的方向,因为固定点可以提供其他方向上力的支持)。

2.受力分析

⑴顺序:先整体,再局部;先非接触力,再接触力;

⑵思路:状态受力互为印证;局部之间互为印证。

3.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矢量的运算就是向量的运算!用效果来衡量!)

⑴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⑵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力可以有多种分解,但多个力的合力只能有一个)。若在同一条直线上,①同向相加,反向相减;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法则。最好用三角形法则(讲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③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 +F2>F >F1-F2(用运算法则解

释)④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⑶正交分解:根据需要灵活确定分解的正交方向,正交分解的根据是垂直矢量之间

作用效果相互独立。

⑷矢量三角形的可能解:已知一个矢量的方向和大小和另一个矢量的大小,则第三

个矢量可以用矢量圆求解(小船渡河水船v v <);已知一个矢量的方向和大小和另一个矢

量的方向,则第三个矢量可以用矢量线求解(求最小力问题)。

4.牛顿运动定律

⑴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区别惯性与动能!)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⑵第二定律:ma F =合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⑶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基本思路:审题定对象、过程定临界、受力定状态!受力分析(整体隔离相互印证),建坐标系(简化问题为准),列出方程求解。

6.超重和失重:(是人的感觉,重力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支持力!)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必修一: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是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1]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梦梦 1.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就不能,如果没有就可 以。 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例:公转的地球 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 2.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都是指“瞬时”,一 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 (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3.加速度:0t v v v a t t -?==?a ,v 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 其中v ?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 指v ?的大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v t ??, (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 a ,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 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 大小; 第三章: 4.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00v =的演 变) (1)速度公式:0t v v at =+ (t v at =) (2)位移公式:2012 s v t at =+ (212s at =) (3)课本推论:2202t v v as -= (22t v as =) 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 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但 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见 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所 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掌握好物理公式是解决物理题目必不可少的,为方便学生学习,下面是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 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s=3.6km/h。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汇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 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doc

物理公式及图像总结高一物理必修 1 知识点总结 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 ①参考系 1、运动、空间②建立一维、二维坐标系描述空 二运动和时间间位置 ③时间和时刻 ①质点 的描述2、质点和位移 3、速度和加速 ②位移和路程 ③矢量和标量 ①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②加速度 ▲平均速度 v s t 三匀度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加速度a v t v o t ▲ v t v o at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变 1、匀变速直线速运动的规律 直 线 运 动 2、匀变速直线的 运动的实验研研究 究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①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方法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利用纸带会计算某点的瞬时速 度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③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 究过程 v v t v o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s vt v o v t t v t 1 at2 o 2 2 ▲v t2 v o2 2as ▲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差 s aT 2 ▲ v v t v0 v o a t 2 2 ▲各个点的瞬时速度 v n s n s n 1 2T

3、自由落体运 动 1、重力与重心四 相 互 2、形变与弹力作 用 3、摩擦力 1、力的合成五 力 2、力的分解与 平 3、力的平衡衡 4、平衡条件的 应用 1、牛顿第一定六 律 力 2、牛顿第二定与 律 运 3、牛顿第三定动 律①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②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③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规律 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①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②重力及其测量,弹簧测力计 ③重心和稳定 ①形变、弹性 ②胡克定律 ③弹力的应用 ①滑动摩擦、动摩擦因数 ②静摩擦 ③摩擦力的调控 ①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②合力的计算①力的作 用效果及分解 ②力的正交分解 ③力的分解的应用 ①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②平衡的种类和稳度 ①平衡条件的应用 ①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②牛顿第一定律 ③物体的惯性 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②力学单位制 ①牛顿第三定律 ▲ v t gt ▲s 1 gt2 2 ▲ v t2 2 gs ▲ G mg ▲弹力 F kx (胡克定律) ▲滑动摩擦力f N ▲力的正交分解 F x F cos F y F sin ▲共点力下物体平衡条件: F合0 ▲牛顿第二定律 F m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F F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doc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 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 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 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 2 2 2 4 () ()() + =+=+ ω π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2 g = G M R2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 2 V=gR GM R =/ 8、库仑力:F=K22 1 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9、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2)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 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就不能,如果没有就可以。 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例:公转的地球 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 1.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都是指“瞬时”,一 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 (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2.加速度:0t v v v a t t -?==?a ,v 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其中v ?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 指v ?的大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v t ??, (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a ,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 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 大小; 第三章: 3.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00v =的演 变) (1)速度公式:0t v v at =+ (t v at =) (2)位移公式:2012 s v t at =+ (212s at =) (3)课本推论:2202t v v as -= (22t v as =) 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 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 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找出已知量,列 方程。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温度。 速度的定义式:t x v ??= (速度是矢量) 平均速度:t x v =_ 加速度:m F t v v t v a t =-=??=0 末速度:at v v t +=0 重力加速度:28.9s m g = t v -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 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 at v v +=0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 02 1at t v x +=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ax v v 22 02 =-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 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 22)(aT n m x x aT x n m -=-?=? 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02 t x v v v += ; 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 的一半的平方根: 22 22 t o x v v v +=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①第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n v v v v n ::3:2:1::::321 = ② 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前nT 内位移之比为: :9:4:1::3:2:1::::222321 ==n x x x x n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 ])1([::)23(:)12(:1::::2222222321----=n n x x x x n )12(::5:3:1-=n ④ 前x ,前2x ,前3x …nx 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 n t t t t n ::3:2:1::::321 =

高中物理必修二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二讲义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P 蜡块的位置 v v x v y 涉及的公式: θ v v 水 v 船 θ 船 v d t =m in ,θsin d x = d 第五章平抛运动 §5-1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 二、运动 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 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模型三: 间 接位移x 最短: [触类旁通]1.(2011年上海卷)如图5-4所示,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v 行走,且通过不 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α时,船的速率为(C )。 解析:依题意,船沿着绳子的方向前进,即船的速度总是沿着绳子的,根据绳子两端连接 的物体在绳子方向上的投影速度相同,可知人的速度v 在绳子方向上的分量等于船速,故 v 船=vcos α,C 正确. d v v 水 v 船 θ 当v 水v 船时, 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 sin 船v d t =,θ v 船 d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速度:单位m/s 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 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 2 a=Δv/Δt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0t a t υυ=+? 2、位移公式: X 201 2 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02 t υυυ+= 2、速度——位移公式:22 02t as υυ-=X 3、中时速公式:0 2 2 t t 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 2 202 t x υυυ+= 。 (2 2 x t υυ?)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 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 (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 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 X 2 12 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提示:X Ⅰ=X 2-X 1) (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2):……:1n ) ② t 总Ⅰ

_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_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1/2 6.位移s=V平t=V0t+at2/2=Vt/2t 7.加速度a=(Vt-V0)/t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a与V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 (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 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二、质点的运动 (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0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 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与选修3-1、2、4)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 刀伟宏主编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是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2 3 24GT r M π=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 例1.(单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答案:C 例2.(单选)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有三个,这三个基本..单位是( ) A.m 、kg 、s B.m 、s 、N C.m 、kg 、N D.kg 、s 、N 答案: A 例3.(单选)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答案:A 例4.(单选)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以及加速度的关系,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B.速度的大小不变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为零 C.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D.相等的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一定大 答案:D 例5.(单选)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关于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同时开始运动 ②甲、乙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 ③前2s 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2s 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④在距出发点4m 处,甲追上乙,两物体相遇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s

例6.(单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m=0.5kg,μ=0.4 B.m=1.5kg,μ=15 /2C .m=0.5kg,μ=0.2 D.m=1kg,μ=0.2 答案:A 例7 .(多选)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图像中给出了四条图线,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3都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线中t1时刻v1<v2 C.v—t图线中0至t3时间内3和4平均速度相等 D.s—t图线中t2时刻表示2开始反向运动 答案:BD 例8.列车长为L,铁路桥长也是L,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过桥,车头过桥头的速度是v1,车头过桥尾的速度是v2,则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v2B.2v2-v1 C. v21+v22 2 D.2v 2 2 -v21答案:D 例9.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打出纸带的一段.(单位:cm) (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__;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 (3)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__________. s s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速度:单位m/s 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 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 2 a=Δv/Δt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0t a t υυ=+? 2、位移公式: X 2 012 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02 t υυ+= 2、速度——位移公式:22 02t as υυ-=X 3、中时速公式:022t t 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 202t x υυυ+= 。(2 2x t υυ?)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 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 (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 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 X 2 12 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提示:X Ⅰ=X 2-X 1) (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 ② t 总Ⅰ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则 △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 =恒量 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 第三章相互作用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3、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 F 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2+ F2+ 2F F COS F2F 1212 合力的方向与F1成α角: αθ F2sin tgα= F1 F1+ F2cos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F1+F2 (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或∑F x=0∑F 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f= μ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 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 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ρVg(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m1m2 r 2 (1).适用条件(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Mm = m V 22 4 2 G= m(R+h) =m(R+h) (R+h)2(R+h)2T 2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 1 -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1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温度。 速度的定义式:t x v ??= (速度是矢量) 平均速度:t x v =_ 加速度:m F t v v t v a t =-=??= 0 末速度:at v v t +=0 重力加速度:28.9s m g = t v -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 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a 和0v 同向 加速运动 a 和0v 反向 减速运动 a 增大,v 增加的快 a 减小,v 增加的慢 a 增大,v 减小的快 a 减小,v 减小的慢

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 at v v +=0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 02 1at t v x +=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ax v v 22 02 =-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 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 22)(aT n m x x aT x n m -=-?=? 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 02 t t v v v += ; 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 的一半的平方根: 22 22 t o x v v v +=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①第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n v v v v n ::3:2:1::::321 = ② 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前nT 内位移之比为: :9:4:1::3:2:1::::222321 ==n x x x x n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 ])1([::)23(:)12(:1::::2222222321----=n n x x x x n )12(::5:3:1-=n ④ 前x ,前2x ,前3x …nx 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 n t t t t n ::3:2:1::::321 = ⑤ 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23(:)12(:1::::321----=n n t t t t n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 1.平均速度: ①总 总 t s v =(通用) ②2 12 12v v v v v +=(s 1=s 2时,v 1、v 2为前半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③22 1v v v +=(t 1=t 2时,v 1、v 2为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④2 0t v v v += (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⑤中t v v =(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知三求二) ①at v v t +=0 ②202 1at t v s += ③as v v t 22 2=- ④t v v s t ?+= 2 0 ⑤22 1at t v s t -= (2)辅助公式 ①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 2 2 0t s v v v +=中 ②逐差法:2 1 234569T s s s s s s a ---++= (3)比值公式 ①第N 秒末的速度(v 0=0):v Ⅰ:v Ⅱ:v Ⅲ=1:2:3 ②第N 秒内的位移(v 0=0):s Ⅰ:s Ⅱ:s Ⅲ=1:3:5 ③前N 秒内的位移(v 0=0):s 1:s 2:s 3=1:4:9 ④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N -s N -1=aT 2 ⑤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v 0=0): )23(:)12(:1::321--=t t t

3.力学公式: ①重力:mg G = ②弹簧的弹力:kx F = ③滑动摩擦力:m f N f ≈=μ 静摩擦力:m f f <<静0,平衡时:动力静F f = ④合力的范围:21F F -≤合F ≤21F F + 当F 1=F 2且夹角为120°时:F 1= F 2= F 合 当F 1=F 2且夹角为θ时:2 cos 21θF F =合 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下滑分力:G 1=mgsinθ 垂直分力(压力):G 2=mgcosθ 4.牛顿第二定律:ma F = ①光滑斜面上物体自由下滑时:θsin g a = ②粗糙斜面上物体匀速下滑的条件:θμtan = ③一根连续的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④牛二定律的瞬时性: 弹簧、皮筋等软性物体的弹力不能突变, 桌面、绳子等硬性物体的弹力可以突变, 重力、电场力不能突变。 ⑤连接体问题:下图中无论地面是否有摩擦力,中间绳子的拉力均为:F m m m T 2 11 += 5.超重与失重: ①当加速度竖直向上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上时,物体超重:)(a g m N +=或)(y a g m N += ②当加速度竖直向下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失重:)(a g m N -=或)(y a g m N -=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13讲 牛顿第三定律(中档版) 教师版讲义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 大量自然现象和实验都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典例精讲 【例1.1】(2019春?富阳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某教室中竖直磁性黑板上静止的一个黑板刷,关于此黑板刷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刷子受到3个力的作用 B.黑板磁性越强,刷子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 C.黑板对黑板刷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D.黑板与刷子之间有2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分析】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两个力的作用点在不同的物体上。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结合黑板刷受力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A、黑板刷受到重力以及与黑板之间的磁力、弹力、摩擦力的作用,受到4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

B、黑板刷处于静止状态,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黑板刷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黑板和黑板刷间磁力的大小无直接关系。故B错误; C、黑板刷受到重力以及黑板对它的作用力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可知,黑板对黑板刷的作用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方向竖直向上。故C正确; D、黑板刷受到重力以及与黑板之间的磁力、弹力、摩擦力的作用,其中与刷子之间有三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例1.2】(2017?丰台区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所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所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木块对墙的压力与水平力F是平衡力 D.水平力F与墙对木块的正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分析】木块处于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重力和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外力F和墙对木块的支持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解:A、B:木块处于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重力和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错误; C: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外力F和墙对木块的支持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 错误; 故选:A。 【例1.3】(2016?山东学业考试)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