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

编号006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

诗歌对比鉴赏导学流程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

2.在比较阅读中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自主学习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课内与课外诗歌的比较,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

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

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简易口诀:读标题,解要素,看注释,推主旨,品语句,体情感,细辨析,找异同。

合作探究

阅读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当堂训练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比较表达技巧】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捣练子令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比较内容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鹧鸪天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觮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⑤,换得东家种树书⑥。

注:①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②夜娖(chuò):整理③银胡觮(lù):箭袋④金仆姑:箭名。⑤平戎策:指辛弃疾上书给皇帝为光复中原、抵抗金兵出谋划策的《美芹十论》、《九议》等⑥换得东家种树书:指归隐山林,过田园生活。

这首《鹧鸪天》的上片和下片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妙的想象来收束全篇,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强烈怀念。

【比较表达技巧】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参考答案: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满怀愁情。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闺中思妇睹月生愁,但月光多情相依,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

【比较内容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参考答案:上片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下片表达了词人韶华易逝的感叹,英雄空老的无奈。两相对比,更突出词人不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苦闷,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词人的人生悲剧色彩更加浓郁。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006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

诗歌对比鉴赏导学流程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

2.在比较阅读中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自主学习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课内与课外诗歌的比较,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

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

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简易口诀:读标题,解要素,看注释,推主旨,品语句,体情感,细辨析,找异同。

合作探究

阅读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

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求“同”关键词?(学生找出)恨愁→拟人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回首背低面藏

参考答案:都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杜诗凄怨低沉。“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感伤迟暮之恨,表露作者伤感不平之情。杨诗活泼有趣。“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当堂训练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帝京若为峰头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妙的想象来收束全篇,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强烈怀念。

【比较表达技巧】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捣练子令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求“同"关键词:月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数声月到徘徊卷不去拂还来

参考答案: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满怀愁情。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闺中思妇睹月生愁,但月光多情相依,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

【比较内容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鹧鸪天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觮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⑤,换得东家种树书⑥。

注:①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②夜娖(chuò):整理③银胡觮(lù):箭袋④金仆姑:箭名。⑤平戎策:指辛弃疾上书给皇帝为光复中原、抵抗金兵出谋划策的《美芹十论》、《九议》等⑥换得东家种树书:指归隐山林,过田园生活。

这首《鹧鸪天》的上片和下片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壮岁拥万夫渡江汉箭朝飞叹白髭须换

参考答案:上片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下片表达了词人韶华易逝的感叹,英雄空老的无奈。两相对比,更突出词人不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苦闷,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词人的人生悲剧色彩更加浓郁。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

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卷分析]

[备考指导] 1.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在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赋分一直是11分;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另外,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出现比较鉴赏的题型,值得关注,备考中应作相应的训练。 2.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第一,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遭遇,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第二,梳理近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 3.据2017《考试说明》,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由原来的两道简答题变更为一道多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代诗歌一般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教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 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高考语文复习---07诗歌鉴赏--选择题训练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 编号007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 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导学流程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设题陷阱。 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自主学习: 一、考查实质: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练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者 5、把握作者情感态度 二、诗歌鉴尝选择题常见设误角度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寓意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诗歌)。 三.七大设误陷阱 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 四.方法小结: 1.审清题目明要求。 2.细读诗歌是前提。(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3.切分信息是关键。(根据逗号,判定一个选项有几个知识点需要判断。)4细读选项划敏感。5正选排除巧妙用。6正确答案自分明。 五.需关注敏感点:1选项中的“意谓”、“状写”、“描绘”、“写出”等词。2回归文本,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对象。3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4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5选项中的“语言”、“”“表达”、“抒发”等词。6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7·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8注意结合注释分析。9选项中的手法判定。 合作探究: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关键词语理解

语文教学:高考诗歌鉴赏“诗眼”复习导学案

语文教学:高考诗歌鉴赏诗眼复习导学案高考诗歌鉴赏诗眼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眼的基本特点; 2、能多角度地分析诗眼的作用; 3、能根据试题指向,灵活运用对应的方法赏析诗眼。 一、高考真题感知 (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乘船途经此地。 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先从时间很快的角度来表现过:早雾刚刚消散,朝阳还未升起,没来及等景象展开就离开这个地方了;再从行舟速度很快的角度来表现过:站在船上远远地通过柳树来辨识城市的方位,一霎眼功夫,眼前已经是满山枫树,到了另一处水湾。 二、常见的提问形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三、诗眼知识 (一)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v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v 诗眼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着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叫诗中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叫句中眼。 (二)寻找诗眼的方法 1、抓能体现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南浦别 白居易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教案 篇一: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考点剖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高考中鉴赏诗歌的形象类题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 二、考题试做 (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实战演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 赵汝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五节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与比较鉴赏 含答案

第五节古代诗歌整体阅读与比较鉴赏 命题分析 二、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 1.选材不拘一格。从全国各地试卷的命题看,从唐宋诗词,到元曲、明清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清代乃至近代佳作;从大家名篇,到以往关注度不高的作家作品,可谓百花齐放。这是广大考生复习时必须了解的。当然,唐宋诗、宋词以及大家名篇仍然居主体地位。 2.题材丰富多彩。田园、山水、边塞、风物、咏怀、咏史、送别、闺怨、羁旅、行役等题材都有所涉及。 3.难度有所加大。虽然传统的单诗鉴赏题仍是主流,但也出现了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型鉴赏题:有的题目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考点,而是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中的不同考点糅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而且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类的难度较高的题目已有亮相。

走进高考【p188】 例1(2016·山东)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本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中,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用“缴缠”形容无形的“诗”,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诗”具象化,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之景,表现了作者迸发的诗情。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种修辞手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先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前两句作者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茫茫一片,作者的孤独之情、羁旅之思可想而知。结合题目中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际上是作者在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又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而出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惊喜顿生,豪兴迸发,挥毫成诗。狼毫一落,作者“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凉一扫而光,代之以乐观旷达之情。) 例2(2016·北京)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答案讲评】A(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一)06至10年高考四川卷试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6)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08)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延) 野夕答孙郎擢①(何逊②)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9)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10) 减字木兰花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 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分类训练 一、比较鉴赏点(内容理解) 登赏心亭①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 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 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问题: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二、比较鉴赏点(形象意象)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___ 问题: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写:《念奴娇》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 《满江红》则总括性地概写周瑜气度不凡。 ②侧面描写:《念奴娇》用小乔来正衬周瑜的英雄风度; 《满江红》则用曹操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用意:《念奴娇》借周瑜表达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就的苦闷; 《满江红》则借周瑜来表达对时世的感伤。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 “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问题: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别简析。 答案:作用:《锦瑟》中,锦瑟是核心意象,作者以此来寄托情怀; 此诗中的锦瑟并非核心意象,作者只是把风雨之声喻为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以此来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 情感:《锦瑟》锦瑟蕴含着作者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 此诗锦瑟蕴含着作者对牡丹的怜惜,对自己科举不顺的哀叹。 三、比较鉴赏点(思想情感) 夜泊水村①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古诗词鉴赏意象类对比阅读5练(教师版)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精讲精练解 一、意象类比较(5练) 【典型例题1】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人物(“渔夫”)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参考答案】14 B项 【解析】“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比较阅读题型)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15. 《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阅读 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 角度一形象角度 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 【方法指导】 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 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

着坚贞。 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典例示范】 典例(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

【核心考点集训】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

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 苏轼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 张耒③ 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 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 【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②红:油灯。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 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 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 2.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华州太守花园 徐积 南园花谢北园开,红拂栏干翠拂苔。 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一凤凰山 苏辙 山川蟠踞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 更种梧桐真可致,高飞性似伯夷清。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诗着重描写了园中的花卉,在对比中巧妙地表现花叶的错落之貌。 B.苏诗妙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川蟠踞之势,形如徘徊低飞的凤凰。

C.徐诗和苏诗都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第三句“转”出一层新的诗意。 D.徐诗和苏诗都虚实结合,既写眼前的景象,又写想象中飞翔的凤凰。 4.两首诗均写到了“种梧桐”,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夜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 张祜 碧落【注】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注】碧落:道家认为东方最高的天有碧霞遍布,故称为“碧落”,后用以指天空。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圆魄”“桂含姿”,都是喻指月亮,同时也都点明了诗歌中的所咏之物。 B.“四海”“万里”,并非确指,诗中借这两个词语写出中秋月照射范围之广。 C.“何处”与“万里”“绝域”“高城”相呼应,使诗歌巧妙地由咏月转为说理。 D.两首诗均以问句结尾,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并无生硬之感。 6.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是说理,所说之理各不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边思 李益①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专题05 比较阅读(一)-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对点专练最新试题 (学生版)

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一) (学生版) 萃取各地试题答案解析完备对点专练高效 目录 【01】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思想情感(5练)(教师版,学生版) 【02】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表现手法(一)(3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表现手法(二)(4练,教师版,学生版) 【03】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炼句炼字(5练)(教师版,学生版) 【04】(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一)(4练,教师版,学生版)(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二)(4练,教师版,学生版)(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三)(5练,教师版,学生版)【05】(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文学评论(一)(3练,教师版,学生版)(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文学评论(二)(3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01 【东莞市2023届第一学期七校11月联考】 主观题:对比阅读,考教结合,思想情感 16.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①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梦微之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②,夜台茫昧得知不?

【注】①元稹:唐朝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韩郎:微之的爱婿。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 B. 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好友牵挂诗人,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遇。 C. 元诗中“因病”一语双关,表面指诗人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凄凉。 D. 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 16. 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02 【山西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 主观题:考教结合比较阅读表达技巧(以景结情) 16.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本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都运用了这种技巧,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说,朋友吴处士坐着帆船前去福建,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B.颔联说,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自己所在的长安已落叶遍地。 C.颈联回忆送别情景,当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使人感到一阵寒意。 D.诗作巧用修辞,首联中“蟾蜍”代月亮,尾联中“兰桡”喻指船只。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透析一题-诗歌鉴赏(手法技巧)《柳梢青--送卢梅坡 》学生版 +教师版

【注释】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角:号角,这里指笛声。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 第一节抒情手法 【01】“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02】将“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留恋处,杨柳青青”,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哪种抒 【03】将“教人怎不伤情?”改为“弦断有谁堪听?”,改动后的诗句,在抒情方面有何特点? 【04】“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05】将“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君别我后,夜深酒醒,晓月天星”。改别后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06】将原诗改为: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其乐融融,登高望远,吹笛天明。别后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07】将诗歌首句改为“菊花艳艳,笛声悠远,乐在京城”,改动后的首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及作用? 第二节描写手法 【08】将“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与君别后,杨花落尽,子规啼鸣”。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09】将“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后夜相思,晨星初露,清猿啼鸣”。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0】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改为“寒江雨落,霜鬓风生”,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11】将“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江天一色,月伴舟行”,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12】将“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教人怎不伤情?离别后、白发频生。”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13】词的下片,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2022届高考(山东省新高考I卷)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二、“鉴赏评价类”(教师版“

2022届高考(山东省新高考I卷)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古代诗歌阅读二、“鉴赏评价类”(教师版) 【学习目标】 一、把握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评价类”的要求和题型。 二、典题训练,提高学生完成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评价类题”的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 一、知识导图 二、典题训练(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D.“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的意思是“男子接受人家的恩惠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我平生就不随便接受人家的恩惠”,这是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 【答案】D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3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而间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自主学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题,易失分的原因有:审题不全面,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理解术语不准确,判断修辞手法不准确,概括情景关系不准确,分析原因不具体等。因此,在二轮复习时仍然要加强规范。 突破一细读题干思角度 在题干中,命题者往往明示了答题的区域,根据答题区域的信息去思考,是答准答全题目的前提。同时,细读题干,往往会抓准思考的方向。这就需要先了解高考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设题角度。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 1.“小角度”设题 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手法”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2.“大角度”设题 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

【高三】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高三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两课时) 编写:任建宏审核:赵卫国使用日期: 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东西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解题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二、比较鉴赏示例(比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一)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唐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 跟踪练习:《创新设计》学生用书150页《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小结解题要领:熟识作者、把握关键词、明确效果 (二)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东西的表现手法比较) [示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杨万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学案49赏析表达技巧(一) ——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复习任务 1.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并注意辨析其易混手法。2.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的特征与效果。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 角度 命题特点 2022 新高考 Ⅱ卷 《送别》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抒情 手法 ①表达技巧过去 在全国卷中是轮 考点,而在2022 年全国各卷中成 为考查热点。 ②就现有的考查 题目看,其考法相 对灵活:提问较宽 泛,不聚焦于某一 技巧(2016年高考 卷除外),涉及技 巧主要是抒情手 法、表现手法、描 写手法与结构技 巧,而且重在赏析 其效果。 全国乙 卷 《白下驿饯 唐少府》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 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 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6分) 2019 全国Ⅱ 卷 《投长沙裴 侍郎》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 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 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 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景物 描写 作用 2016 全国甲 卷 《丹青引赠 曹将军霸 (节选)》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 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 分) 结构 技巧 知识图要

(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 活动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 (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真。 (3)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4)语义类(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风趣):双关、互文。 ①双关。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 ②互文:也叫互辞。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诗句修辞手法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④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专题01理解诗意(导学案)语文二轮复习阅读鉴赏重点过关练(学生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 编号001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 诗歌(读懂诗歌)导学流程 教学目标 诗歌鉴赏第一步——读懂(理解诗意) 理解诗家语 自主学习: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借用文言文知识) 明确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事件 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方法——圈点批注法 粗读诗歌,圈点表层信息:圈点出时间、地点、人物、行为、景物基本理解大意。 精读细品,批注深层意思,力求全面读懂诗词,正确把握作者情感:批注出意境、情感、思想、手法等,全面读懂诗词。 合作探究: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概括定性: 这是一首()诗。

二、形象分析: 1、意象意境:诗中作者借用()这一意象,渲染了一幅()游子望月生活图景; 2、人物形象:通过()这一典型的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位()的羁旅形象。 三、语言鉴赏: 谈谈该诗的语言风格。 四、手法技巧: 1、请从描写角度谈谈该诗的写法? 2、请总结一下该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 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修辞分析:诗歌首联从修辞上运用了()的修辞格。 比喻的作用分析: ( )。 4、结构分析: (1)首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景起笔的作用: 结构上: 情感上: (2)尾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举头望明月”寓情于景,“低头思故乡”直抒胸臆。尾联()的手法点明了该诗的诗眼(),结构上()。 当堂训练: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