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动向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动向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动向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动向

王瑞杨连贺王建坤

(天津纺织工学院 300160)

摘要: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是关系到加速复合材料的发展和扩大应用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的现状,分析了现行试验方法及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研究动向,提出了我国今后对复合材料试验方法及标准化研究和开发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复合材料力学特性试验方法标准化

1 前言

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其轻量、耐腐蚀及良好的力学性能等而倍受青睐。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超导、汽车及建筑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扩大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作为材料性能和安全可靠性保证的手段,试验技术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与评价在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材料设计中。试验与评价在优化加工工艺、分析组分材料性能对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及降低材料成本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性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加工,需要充分把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明确开发目标与既用材料的差别,以确立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开发方针。同时,为了根据使用条件和环境合理准确地设计复合材料,需要可靠和真实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数据、设计数据,来源于可靠的测试评价方法,因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方法的确立是正确设计复合材料,确保力学性能和使用质量、扩大应用范围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制定复合材料的试验方法与标准时,特别需要考虑的是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以促进复合材料产品的市场发展,将我国的标准化运作同国际组织的标准化研究逐步衔接起来,使测试标准更加规范,消除贸易上的技术障碍,有效地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实验方法的标准化也是复合材料发展和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试验、评价方法与标准化现状

2.l 特性评价的物理意义

与通常的金属材料及其它结构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无延伸性和异向性显著的特点,因此与通常的金属材料不同,存在三个问题:(1)在夹持部无因塑性变形而引起的缓和应力集中作用;(2)在测试部难以获得均匀的应力分布;(3)在应力传递部容易引起破坏等问题。目前,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试验与评价方法作为既定标准已不鲜见,但多数都存在上述问题。其中有些已历经修改而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标准”,但同样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理想的情况下,力学特性试验法应该是评价材料某一物理特性值的,但许多情况下都由于应力集中等影响而只能获得表现值,得不到材料的真实数据,因此在应用这些试验方法和标准时,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它们的物理意义。

2.2 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关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评价,迄今已有许多实验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已经制定了标准。有些实验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固有的复杂性,尚不够

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普通的金属材料等相比,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多功能和高性能的特点,与普通材料有质的区别,但也有难以克服的特点。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延伸性小,各向异性显著,内部结构复杂。这些特点使试验材料产生理想的破坏方式极其困难。目前国际上借用金属材料的测试评价方法较多,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许多方法是在没有更好方法的情况下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试样的破坏方式往往与所期望的破坏方式相差较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无法准确反映,只能用于同一材料的比较和生产控制,而不能作为获得材料设计数据的方法与手段。对于传统的金属材料,其实验方法的不完善部分往往会被材料本身的延伸性所抵消与克服,而复合材料实验方法的缺陷和问题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许多情况下由于应力集中等影响而只能获得材料的表观测试值,特别是试验结果常常依赖于试样形状与尺寸,存在所谓的“尺寸效应”,得不到材料的客观真实物性值。用作设计数据常常会产生错误,影响使用寿命和浪费资源,甚至危及安全。因此,研究和开发科学可靠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价方法是复合材料发展中急待解决的课题。随着复合材料科学的发展,试验与评价方法也应不断更新。

2.3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情况

复合材料的试验方法与标准化,与普通材料的情况不同。它是在标准化对象材料的加工技术、试验方法的使用效果尚未经过长时间的社会性实践和积累阶段而进行的。若将普通材料的标准化称为滞后型,则复合材料的标准化可称为超前型。超前型的标准化制定,更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国际上以美国ASTM标准及日本JIS标准为基础建立起一套测试评价复合材料各种力学性能的方法和标准,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组织国际合作研究机构进行了数年多个阶段的研究。对现行的复合材料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测试方法、测试夹具及试样形状及尺寸等进行了反复修改与补充,以达到获得各种测试目标下材料的真实数据和易于实施的目的,同时也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奠定了基础。此外,欧洲一些国家于1992年、1994年在德国召开了两届欧洲复合材料会议,专门讨论了扩大复合材料应用领域所必不可少的试验方法与标准化,从评价方法的基础研究到试验标准的推广应用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并对复合材料的市场规模和试验方法标准化的国际性协作提出了规划和建议。以美、日、英、法等为首的复合材料发达国家于1984年开始对材料的试验与评价进行了国际合作研究,制定了该组织的协作计划VAMAS,并于1987年起对复合材料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展开了巡回合作研究。除常温下的试验方法外,对特殊环境下使用的复合材料的试验方法,如超低温下的试验与评价方法进行大量的研究,加快了复合材料向超导领域的应用。

在我国,由国家建材局及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提出的、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复合材料主要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已有许多。但多数也是80年代初借用金属材料的试验方法或参照国外同类方法制定的标准,许多试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目前我国,低档次的产品较多,产品的力学性能不高。一些企业不注重产品性能的合理、经济设计和质量控制,导致产品使用寿命短和材料资源的浪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将获得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作为WTO成员国可享受低关税,避免贸易歧视。这对商品出口较为有利。试验方法的优化与标准化的推行将为我国复合材料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作好准备,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保证。

3 试验方法标准化动向

3.1 评价项目的多样性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常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冲击、硬度、疲劳、耐磨、断裂韧性等。但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强度与弹性系数等测定项目非常之多,为此必须进行多种试验。特别是破坏强度,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如果进行应力变换,多数情况基本上都可以用单一的破坏形态来描述。而对于复合材料,材料特性、载荷方式(拉伸、压缩、剪切等)、增强材料方向与主应力方向间关系等的组合使得破坏形态多种多样,必须对每一种破坏形态进行试验。然而,对于所评价的强度特性值是否为所期望的破坏形态之表现,例如拉伸试验时是否产生试样根部破坏,弯曲试验时有无剪切破坏,层间剪切试验时有无搭桥纤维的断裂等,如果不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确认,就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判断和结论。

3.2 材料种类的多样性

复合材料集多学科知识为一体,是原材料通过特定的组合方式所构成的结构物和材料的统一。增强材料、树脂基体及其组合方式种类较多,灵活多变,就增强形态来讲,目前有粒子增强、纤维增强及分子间复合型等。纤维增强型中还有短纤维、长纤维,一维、二维及三维增强方式等,而且由于其可设计性,各种新材料不断出现。因此,评价材料同一特性的试验方法也有多种,但究竟哪种方法更合理、更可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复合材料还是一种正在不断开发的新型的材料。随着新材料逐步向高科技领域扩展,对试验与评价方法的可靠性要求将越来越高。

3.3 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化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的取得有赖于标准试验方法的建立,因为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诸如试样的制备、形状、尺寸,试验的温度、湿度、速度,试验机的规格种类等,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尤其是试样的形状与尺寸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试验结果常常显示出试样的尺寸效应。目前国内外各公司及厂家提供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数据与材料物性值基本上均是根据各国现行试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测定的。对试样的制作方法、测试条件等,特别是试样尺寸,多数试验方法都没有明确地规定,只是给出一个范围。部分试验标准由于实施困难,各公司与企业常按照自己开发的试验方法和标准进行材料特性评价与认定等。因此,即使对相同的材料测试相同的项目,其测试结果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庸置疑,材料的物性使客观上应该是唯一的,但究竟何者更加合理、真实。如前所述,在试验标准规定的尺寸范围内,所选择试样的尺寸不同,测试结果就不同。所以研究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制定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统一的试验方法和试样尺寸,对获得共同认可的材料真实数据和材料性能是非常重要的。VAMAS曾提议,为了获得材料的真实数据,对于某些只能得到表观值的试验方法,可以采用实验与有限元解析并用的方法来评价材料的真实物性值。以此设计的材料经实践检验是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也可通过有限元解析来获得最佳试样形状与尺寸,从而减小试样形状与尺寸带来的影响,使测试结果更加真实。但实验与有限元解析并用的方法作为标准来实施较为困难。

国际上,如美国ASTM,日本JIS和欧洲EN标准均已规定了许多复合材料的试验方法,而且在不断改进和修订。但近几年来,以欧洲为主的ISO的作用及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ISO正在对许多先进复合材料的试验方法加紧进行审议和标准化工作,对各国的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国际标准。ASTM和JIS在制定新标准时也向ISO推荐,有向ISO逐渐靠近和统一趋势。为此,我国也应该研究和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试验方法和标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4 数据库的建立与动向

建立数据库对于扩大和普及复合材料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种可设计、多功能、高性能的新型材料。对于这样的新材料的试验在研究试验方法的同时,的。研究和把握影响试验数据的试验方法及其标准化动向,对创建科学可靠的复合材料数据库更加重要。目前国际上也尚未建成全面可靠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制作与更新将为机械结构物的设计者提供立即可用的有效数据,对于扩大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提高其使用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尚未建成全面可靠的数据库的原因主要在于:(1)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且设计自由度很大,所需数据量非常庞大;(2)考虑材料的异向性与数据的离散性进行设计时,需要非常复杂的数据处理系统;(3)由于复合材料处于开发阶段,数据需要不断更新;(4)现行的试验标准难以获得材料的真实数据。为了扩大复合材料在一般产业中的应用,还需要最基本的组分材料物性值、复合结构与形态及常规的力学性能数据库。板材,有孔板、连接部件等的数据也须去研究和建立。否则无法对各类结构材料进行精确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设计。

5 结束语

复合材料是一与评价方法,目前世界各国均处于制定试验标准的基础研究和实施论证阶段。可以直接引用和借鉴的成熟试验标准较少。因此我国也必须重新认识复合材料试验方法标准化的重要性,有必要对现行试验标准进行认真研究和改进,积极参加标准化研究的国际性协作活动,加紧和加快建立更科学、更可靠的试验标准,并与国际性标准接轨。今后应密切注视国际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评价的试验方法及动向,加快我国复合材料的推广和普及,实现试验评价方法的标准化和材料的标准化,增强参与国际性竞争的能力。特别是当复合材料用于各类机械结构物时,为了选择材料和确定材料的设计容许值,可靠的力学特性试验法及真实的数据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试验标准的制定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和加紧对可获取真实可靠材料性能数据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并组织力量探讨和建立全面实用的复合材料数据库。

橡胶力学性能测试标准

序号标准号:发布年份标准名称(仅供参考) 1 GB 1683-1981 硫化橡胶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方法 2 GB 1686-1985 硫化橡胶伸张时的有效弹性和滞后损失试验方法 3 GB 1689-1982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机) 4 GB 532-1989 硫化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5 GB 5602-1985 硫化橡胶多次压缩试验方法 6 GB 6028-1985 硫化橡胶中聚合物的鉴定裂解气相色谱法 7 GB 7535-1987 硫化橡胶分类分类系统的说明 8 GB/T 11206-1989 硫化橡胶老化表面龟裂试验方法 9 GB/T 11208-1989 硫化橡胶滑动磨耗的测定 10 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11 GB/T 11211-1989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测定方法拉伸法 12 GB/T 1232.1-2000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13 GB/T 12585-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橡胶片材和橡胶涂覆织物挥发性液体透过速率的测定(质量法) 14 GB/T 12829-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小试样(德尔夫特试样)撕裂强度的测定 15 GB/T 12830-1991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剪切强度测定方法四板法 16 GB/T 12831-1991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氙灯)老化试验方法 17 GB/T 12834-2001 硫化橡胶性能优选等级 18 GB/T 13248-1991 硫化橡胶中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光度法 19 GB/T 13249-1991 硫化橡胶中橡胶含量的测定管式炉热解法 20 GB/T 13250-1991 硫化橡胶中总硫量的测定过氧化钠熔融法 21 GB/T 13642-1992 硫化橡胶耐臭氧老化试验动态拉伸试验法 22 GB/T 13643-199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环状试样 23 GB/T 13644-1992 硫化橡胶中镁含量的测定CYDTA滴定法 24 GB/T 13645-1992 硫化橡胶中钙含量的测定EGTA滴定法 25 GB/T 13934-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屈挠龟裂和裂口增长的测定(德墨西亚型) 26 GB/T 13935-1992 硫化橡胶裂口增长的测定 27 GB/T 13936-1992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28 GB/T 13937-1992 分级用硫化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强迫正弦剪切应变法 29 GB/T 13938-1992 硫化橡胶自然贮存老化试验方法 30 GB/T 13939-1992 硫化橡胶热氧老化试验方法管式仪法 31 GB/T 14834-1993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附性及对金属腐蚀作用的测定 32 GB/T 14835-1993 硫化橡胶在玻璃下耐阳光曝露试验方法 33 GB/T 14836-1993 硫化橡胶灰分的定性分析 34 GB/T 15254-1994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180°剥离试验 35 GB/T 15255-1994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碳弧灯)试验方法 36 GB/T 15256-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37 GB/T 15584-1995 硫化橡胶在屈挠试验中温升和耐疲劳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38 GB/T 15905-1995 硫化橡胶湿热老化试验方法 39 GB/T 16585-1996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 40 GB/T 16586-1996 硫化橡胶与钢丝帘线粘合强度的测定 41 GB/T 16589-1996 硫化橡胶分类橡胶材料

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3D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摘要归纳、梳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表征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单胞模型,分析、比较各结构模型的优缺点,从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两方面总结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性能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探讨细观结构表征与力学性能预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力学性能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 Braided Composites ABSTRACT Typical unit cell models on microstructure of 3D braided composites were summariz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odels were compared. Developments of research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 braided composites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test perspectives. Finally,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discussed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trend is prospected KEYWORDS 3D braided composites;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1 引言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部门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而研发出的先进结构材料,具有高度整体化的空间互锁网状结构,可有效避免传统层合复合材料的分层破坏,冲击韧性、损伤容限与抗疲劳特性优异,结构可设计性强,能够实现异形件的净尺寸整体成型,因此在结构材料领域倍受关注。 力学性能是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应用安全性与可靠性,细观结构是影响力学性能的关键,正确描述细观结构是准确预测宏观力学性能的必要前提。细观结构表征与力学性能预报一直是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单胞模型 Ko[1]首次提出“纤维构造”术语,定义出图1所示的立方体单胞模型,单胞由四根不计细度的直纱线组成,纱线沿体对角线方向取向并相交于立方体中心,模型大致描述出了编织体内部的纱线分布情况。

力学性能试验(重点明确)

力学性能试验 第二章力学性能试验取样基本知识(P18) 第一节试样类型及取样原则(P18) 一、取样依据: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 置及试验制备》 二、取样原则: 1、取样对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的影响; 三要素: 取样部位: 1)加工过程中变形量各处不均匀 2)材料内部各种缺陷分布和金属组织不均匀 取样方向: 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金属是沿晶粒主加工变形方向流动,晶粒被拉长并排成行,夹杂也沿主加工变形方向排列,因此材料性能各向异性。 例如:纵向试样(试样纵向轴线与主加工方向平行)和横向试样

(试样纵向轴线与主加工方向垂直)有较大差异:薄板材纵向试样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都高于横向试样,断面收缩率更是远远大于横向试样。 取样数量: 1)某些力学性能指标对试验条件和材料本身的特性十分敏感,单个试样结果不足以为信,应采用最小的取样数量; 2)试验结果的分散性及经济因素 2、样品的代表性; 一般性规定:GB/T 2975-1998 专门的规定: 产品材料标准和协议:①材料的平均性能;②取样方便; 一般取其最危险、最薄弱的部位,因为最薄弱、最危险处的力学性能决定了产品的性能;此外受力状态与零部件的受力状态相一致; 三、力学性能试验的试样类型: 1、从原材料上直接取样:

2、从产品(结构或零部件)的一定部位上取样; 3、把实物作为样品。 四、样坯切取方法:无论用什麽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材料上取样,试料应有足够的尺寸,以保证机加工出足够的试样进行规定的试验及复验; (2)取样时,应对样坯和试样做出不影响其性能的标记,以保证始终能识别取样的位置和方向; (3)取样的方向应按材料标准规定或双方协议执行; (4)切取样坯时,应防止因过热、过冷、加工硬化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如果过热了怎么办?比如,采用火焰切割法取样时,由于材料是在火焰喷嘴下熔化而使样坯从整体上分离出来,在熔化区域附近,材料承受了一个从熔化到相变点(723℃)以下温度变化区域,这一局部的高温将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很大变化,所以切割样坯(样坯切割线至试样边缘)必须留有足够的切割余量。这一余量的规定为:一般应不

山大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复习题参考答案.doc

1、简述构成复合材料的元素及其作用 复合材料由两种以上组分以及他们之间的界面组成。即构成复合材料的元素包括基体相、增强相、界面相。 基体相作用:具有支撑和保护增强相的作用。在复合材料受外加载荷时,基体相一剪切变形的方式起向增强相分配和传递载荷的作用,提高塑性变 形能力。 增强和作用:能够强化基体和的材料称为增强体,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是分散相, 在复合材料承受外加载荷时增强相主要起到承载载荷的作用。 界面相作用:界面相是使基体相和增强相彼此相连的过渡层。界面相具有一定厚度,在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质上与基体相和增强相有明显区别。在复 合材料受外加载荷时能够起到传递载荷的作用。 2、简述复合材料的基本特点 (1)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是指通过改变材料的组分、结构、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来调节材料的性能。显然,复合材料中包含了诸多影响最终性能、可调节的因素,赋予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可设计性以极大的自由度。 ⑵ 材料与构件制造的一致性 制造复合材料与制造构件往往是同步的,即复合材料与复合材料构架同时成型,在采用某种方法把增强体掺入基体成型复合材料的同时?,通常也就形成了复合材料的构件。 (3)叠加效应 叠加效应指的是依靠增强体与基体性能的登加,使复合材料获得一?种新的、独特而又优于个单元组分的性能,以实现预期的性能指标。 (4)复合材料的不足 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和基体可供选择地范围有限;制备工艺复杂,性能存在波动、离散性;复合材料制品成本较高。

3、说明增强体在结构复合材料中的作用能够强化基体的材料称为增强体。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是分散相。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按几何形状可分为颗 粒状、纤维状、薄片状和由纤维编制的三维立体结构。喑属性可分为有机增强体 和无机增强体。复合材料中最主要的增强体是纤维状的。对于结构复合材料,纤 维的主要作用是承载,纤维承受载荷的比例远大于基体;对于多功能复合材料, 纤维的主要作用是吸波、隐身、防热、耐磨、耐腐蚀和抗震等其中一种或多种, 同时为材料提供基本的结构性能;对于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纤维的主要作用是增 加韧性。 4、说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何有最小纤维含量和最大纤维含量 在复合材料中,纤维体积含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纤维强度高,基体韧性好,若加入少量纤维,不仅起不到强化作用反而弱化,因为纤维在基体内相当于裂纹。所以存在最小纤维含量,即临界纤维含量。若纤维含量小于临界纤维量,则在受外载荷作用时,纤维首先断裂,同时基体会承受载荷,产生较大变形,是否断裂取决于基体强度。纤维量增加,强度下降。当纤维量大于临界纤维量时,纤维主要承受载荷。纤维量增加强度增加。总之,含量过低,不能充分发挥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作用;含量过高,由于纤维和基体间不能形成一定厚度的界面过渡层, 无法承担基体对纤维的力传递,也不利于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提高。 5、如何设才计复合材料 材料设计是指根据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而进行的材料获得方法与工程途径的规划。复合材料设计是通过改变原材料体系、比例、配置和复合工艺类型及参数,来改变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别是是器有各向异性,从而适应在不同位置、不同方位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赋予了结构设计者更大的自由度,从而有可能设计出能够充分发掘与应用材料潜力的优化结构。复合材料制品的设计与研制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1)通过论证明确对于材料的使用性能要求,确定设计目标 2)选择材料体系(增强体、基体) 3)确定组分比例、几何形态及增强体的配置 4)确定制备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

保湿性能评价方法摘录

2-吡咯烷酮-5-羧酸钠(PCANa)的合成和应用性能中国纺织大学透明固体或粉末 PCA-Na的吸湿试验· 试验条件:相对湿度81%(盛有(NH 4) 2 S0 4 饱和溶液)的干燥器置于20℃恒温室中;; 相对湿度43%(盛有K 2CO 3 饱和溶态)的干燥器置于20℃恒温室中。 试验过程:精确称取10g(精确至0.0001g)保湿剂样品.置于培养皿,放人恒温湿的干燥器中,每隔2小时称重一次,得相应的吸湿串(%): PCA-Na的保湿试验· 试验条件:相对湿度43%(盛有K 2CO 3 饱和溶态)的干燥器置于20℃恒温室中;盛有 硅胶的干燥器置于20℃恒温室中. 试验过程:精确配制含水15%的样品,置于培养皿,放入恒温恒湿的干燥器中,每隔2小时称重一次,得相应的失水率[%]: 甘油(GLY)山梨醇(SOR)木糖醇(XYL)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保湿吸湿性能评价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3 保湿吸湿性能的测定 3.1 仪器和试剂 玻璃干燥器,湿度计。硫酸铵、无水氯化钙、山梨醇,分析级;透明质酸,化妆品级;甘油,化学纯。 3.2 实验方法 3.2.1 单一保湿剂吸湿性能的测定 测定化妆品的保湿性需在选定的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在缺乏湿度自动调节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在密闭小容器中放置某一化学试剂的饱和水溶液,使之在室温下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据文献报道,采用硫酸铵、碳酸钾和氯化钙饱和溶液,用干湿球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相对湿度。结果显示硫酸铵饱和溶液可维持环境相对湿度为82%,碳酸钾饱和溶液可维持环境相对湿度为43%,而氯化钙饱和溶液可维持环境相对湿度为29%。 将待测保湿剂试样研细成粉末,在105~C下干燥至恒重,取两份分别精确称量1g,置于温度20℃、湿度为82%和43%的干燥器中,放置4h、24h、48h后 称重。然后根据公式计算试样的吸湿率。 A =(M 2一M 1 )/M 1 ×100% 式中:A,试样的吸湿率,%;M 1放置前试样质量,g; M 2 ,放置后试样质量,g。 3.2.2 单一保湿剂保湿性能的测定 分别取待测保湿剂试样0.1g配制成水溶液,涂敷在贴有透气胶带的玻璃板上,置于温度20℃、湿度为82%和29%的干燥器中,分别在放置4h、24h、48h后称

生化试剂性能评价方法

生化试剂性能评价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生化试剂性能评价实验 实验目的 对某试剂在某全自动生化仪上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价,以验证此试剂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临床适用性。 实验内容: (1)准确度测定 (2)批内精密度测定; (3)天间精密度测定 (4)可报告范围验证; (5)相关性:与两种比例试剂检测结果的比对实验; (6)参考范围验证:验证说明书标定的参考范围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如不适用,则需要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并设定适合于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实验耗材: 试剂、配套定标品、配套质控品 实验步骤: 首先将定标品和质控品溶解准备好,将参数设置好,并且用配套定标品定标,反测定标液的浓度,完成以上操作后,进行以下操作。 (1)准确度测定: 测定配套的正常值和病理值质控,分别测定三次,计算均值,参考质控参考说明书,计算偏倚,分析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说明书标定的准确度标准。 偏倚=(均值-靶值)/靶值 接收准则:按照说明书要求 (2)批内精密度测定 分别测定配套正常值质控、病理值质控,各连续测定20次,分别计算均值、SD与CV%,验证试剂的批内精密度是否符合说明书标定的标准。 接收准则:按照说明书要求 (3)天间精密度测定 分别测定配套正常值质控,病理值质控,连续测定10天,每天测两次(间隔至少2h),计算总的精密度,以CV%表示。 接收准则:按照说明书要求 (4)可报告范围验证 将高值病人标本采用生理盐水按照10/0、9/1、8/2、7/3、6/4、5/5、4/6、3/7、2/8、1/9、0/10的比例稀释,依次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检测试剂的检测范围。

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摘要:近年来,各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日益更新,从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各种制备技术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使得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综述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 关键词: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正文:一·陶瓷基复合材料 工程陶瓷的开发是目前国内外甚为重视的新型材料研究领域。纯陶瓷材料因其脆性,不能满足苛刻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因此,目前广泛采取增韧技术来提高陶瓷的使用性能。纤维和晶须增韧陶瓷是一类有效的方法。用纤维来增韧陶瓷的技术是十年代以后开始的,最初是用碳纤维增强陶瓷,八十年代以来又开发了用陶瓷纤维和晶须增韧陶瓷,增韧效果不断取得进展,增韧技术也不断有所创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最有前途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以其优异的高韧性、高强度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连续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料(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简称CFCC)是将耐高温的纤维植入陶瓷基体中形成的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特别是具有与普通陶瓷不同的非失效性断裂方式,使其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开始在航天航空、国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概念,为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开辟了一个方向。随着纤维制备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步开发出制备这类材料的有效方法,使得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日渐成熟。 由于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有着优异的高温性能、高韧性、高比强、高比模以及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能有效地克服对裂纹和热震的敏感性[5-6],因此,在重复使用的热防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广泛的市场。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类似金属的断裂行为,对裂纹不敏感,不会发生灾难性破坏。其耐高温和低密度特性,使其成为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空天飞行器防热结构的关键材料。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耐热,耐磨,导热,导电,尺寸稳定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抗天零部件,也用于制造各种民用产品。 按基体分,金属基复合材料分为:铝基、镁基、钛基、锌基、铁基、铜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分,可分为: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纤维有C、SiC、Si3N4、B4C、Al2O3等纤维;粒子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粒子有:Al2O3、TiC、SiC、Si3N4、BN、SiC、MgO等。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1)叠层加压法:工艺过程是:将金属(合金)箔片或纤维增强金属片按要求剪裁,并一层一层的进行叠层,然后加热加压进行成型和连接,一般是在真空或气体中进行。适于这种方法的材料有铝、钛、铜、高温合金,其增强纤维随需要而定。为了改善连接性能,有事在两片之间加入中间金属或在待连接表面涂覆或沉积一层中间金属。 (2)辊轧成型连接法:其主要的基材是铝、钛箔片,增强纤维主要是B、C、SiC、Si3N4等,有时在基材表面要涂覆一层低熔点的中间金属,增强纤维表面要预先浸沾铝或经物理气相沉积(PVI)、化学气相沉积(CVI)处理。 (3)钎焊法:在增强纤维与基材之间加入箔状、粉末状或膏状的钎料,经真空钎焊或保护钎焊而成。钎焊法可以制造管材、型材、叶片等。 (4)热等静压法:如图2所示,其工艺过程是:将纤维与基材进行叠层并装入一模具中,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用于承力结构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利用的是它的这种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的功能复合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其力学性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特性由组分材料的性质、增强材料的取向和所占的体积分数决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宏观均匀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特性复合是一种混合效应,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混合律,它是组分材料刚性在某种意义上的平均,界面缺陷对它作用不是明显。 由于制造工艺、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复合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残余应力、空隙、裂纹、界面结合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到材料的弹性性能。此外,纤维(粒子)的外形、规整性、分布均匀性也会影响材料的弹性性能。但总体而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是相材料稳定的宏观反映。 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合结构,基于单层的不同材质和性能及铺层的方向可出现耦合变形,使得刚度分析变得复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单层的弹性常数(包括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设计,进而选择铺层方向、层数及顺序对层合结构的刚度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 2、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首先和破坏联系在一起。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破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破坏模式复杂。各组分性能对破坏的作用机理、各种缺陷对强度的影响,均有街于具体深入研究。 树脂基复合材强度的复合是一种协同效应,从组分材料的性能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本身的细观结构导出其强度性质。对于最简单的情形,即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破坏的细观力学研究,还不够成熟。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向拉、压强度不等,轴向压缩问题比拉伸问题复杂。其破坏机理也与拉伸不同,它伴随有纤维在基体中的局部屈曲。实验得知: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轴向压缩下,碳纤维是剪切破坏的;凯芙拉(Kevlar)纤维的破坏模式是扭结;玻璃纤维一般是弯曲破坏。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也不同。实验表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题

一、填空题(60分) 1.金属材料的性能的性能包括和。 2.力学性能包括、、、、。 3.圆柱形拉伸试样分为和两种。 4.低碳钢拉伸试样从开始到断裂要经过、 、、四个阶段。 5.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和。 6.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主要有和。 7.硬度测定方法有、、。 8.夏比摆锤冲击试样有和两种。 9.载荷的形式一般有载荷、载荷和载荷三种。 10.钢铁材料的循环基数为,非铁金属循环基数为。 11.提高金属疲劳强度的方法有和 。 12.50HRC表示用“C”标尺测定的硬度值为。 13.150HRW10/1000/30表示用压头直径为的硬质合金球,在kgf试验力作用下,保持s时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 14.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

、、。 二、判断题(25分) 1.金属的工艺性能是指金属在各种加工中所表现出的性能。() 2.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力作用下所显示的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 3.拉伸试验时,试样的伸长量与拉伸力总成正比。() 4.屈服现象是指拉伸过程中拉伸力达到Fs时,拉伸力不增加,变形量却继续增加的现象。() 5.拉伸试样上标距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称为断后伸长率,用符号A表示。() 6.现有标准圆形截面长试样A和短试样B,经拉伸试验测得δ10、δ5均为25%,表明试样A的塑性比试样B好。( ) 7.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8.做布氏硬度试验,当试验条件相同时,压痕直径越小,则材料的硬度越低。() 9.洛氏硬度值是根据压头压入被测材料的的深度来确定的。() 10.洛氏硬度HRC测量方便,能直接从刻度盘上读数,生产中常用于测量退火钢、铸铁和有色金属件。() 11.一般来说,硬度高的金属材料耐磨性也好。() 12.韧性是指金属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 13.金属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铸造性能。( )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教学资料)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characteriz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冲击、硬度、疲劳等,这些数据的取得必须严格遵照标准。试验的标准环境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45%~55%,试样数量每项试验不少于5个。 此检测方法适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可参考此方法进行。 拉伸拉伸试验是对尺寸符合标准的试样,在规定的试验速度下沿纵轴方向施加拉伸载荷,直至其破坏。通过拉伸试验可获得如下材料的性能指标: 式中P为最大载荷,N;b,h分别为试样的宽度和厚度,mm。 式中△L为试样破坏时标距L0内的伸长量,mm;L0为拉伸试样的测量标距,mm。 拉伸弹性模量Et 式中△P为载荷一形变曲线上初始直线段的载荷增量,N;△L为与△P相对应的标距L0内的变形增量,mm。 由于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特别是用单向预浸带做的复合材料通常同时测以下项目: σL:∥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 σT:⊥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 EL:∥纤维方向的拉伸模量; ET:⊥纤维方向的拉伸模量。 应力-应变曲线记录拉伸过程中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的曲线,用于求取材料的力学参数和分析材料拉伸破坏的机制。 压缩对标准试样的两端施加均匀的、连续的轴向静压加载荷,直至试样破坏,以获得有关压缩性能的参数,若压缩试验中试样破坏或达最大载荷时的压缩应力为P(N),试样横截面积为F(mm2),则压缩强度σc为:

由压缩试验中应力-应变曲线上初始直线段的斜率,即应力与应变之比,可求出压缩弹性模量(MPa)。 由于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特别是用单向预浸带做的复合材料通常同时测 σL:∥纤维方向的压缩强度; σT:⊥纤维方向的压缩强度; EL:∥纤维方向的压缩模量; ET:上纤维方向的压缩模量。 弯曲复合材料在弯曲试验中受力状态比较复杂,拉、压、剪、挤压等力同时对试样作用,因而对成型工艺配方,试验条件等因素的敏感性较大。用弯曲试验作为筛选试验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复合材料的弯曲试验一般采用三点加载简支梁法,即将标准试样放在两支点上,在中间施加载荷,使试样变形直至破坏。材料的弯曲强度σ f为: 式中P为破坏载荷,N(或挠度为1.5倍试样厚度时的载荷);l为跨度,mm;b,h分别为试样的宽度和厚度,mm。 弯曲弹性模量Ef是指比例极限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为载荷,N(或挠度曲线上使直线段产生弯曲的载荷增量);△f为与△P对应的试样跨距中点处的挠度增量。 剪切复合材料的特点之一是层间剪切强度低,并且层问剪切形式复杂,因此剪切试验对于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特别重要。层问剪切强度测试方法有直接剪切法和短梁弯曲法等。 (1)直接剪切法。试样的形式和尺寸如图,对试样的A、C面以一定的加载速度施加剪切,直至试样破坏。试样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载荷值为层间剪切强度τs。 式中Pb为破坏载荷,N;b,h分别为受剪面的宽度和高度,mm。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复习题new要点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复习题 1.力学实验方法的内涵? 是以近代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科学方法为手段,测量应变、应力等力学量,从而正确真实地评价材料、零部件、结构等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是用来解决“物尽其用”问题的科学方法; 2.力学实验的主要任务,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以阐述。 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面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研究新的测试手段;面向力学,为力学的理论建设服务。 3.对于单向层合板而言,需要几组实验来确定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如何确定实验方案? 共需五组实验,拉伸0/90两组,压缩0/90两组,剪切试验一组。 4.单向拉伸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5.单向压缩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6.三点弯曲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7.剪切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8.若应变片的粘贴方向与实样应变方向不一致,该如何处理? 9.若加载方向与材料方向不一致,该如何处理?(这个老师给了) 10.纤维体积含量的测试方法? 密度法、溶解法 11.评价膜基结合强度的实验方法? 划痕法、压痕法、刮剥法、拉伸法、黏结剂法、涂层直接加载法、激光剥离法、弯曲法。 12.简述试样机械加工的规范? 试样的取位区(距板材边缘30mm以上,最小不得小于20mm) 试样的质量(气泡、分层、树脂富集、皱褶、翘曲、错误铺层) 试样的切割(保证纤维方向和铺层方向与试验要求相符) 试样的加工(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或砂轮片加工,防止试样产生分层、刻痕和局部挤压等机械损伤) 试样的冷却(采用水冷,禁止油冷) 1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拉伸试验中的几种可能破坏模式及其原因? 所有纤维在同一位置破坏,材料吸收断裂能量很小,材料断裂韧性差; 纤维在基体中拔出,吸收断裂能量很大,材料韧性增加并伴随界面开裂; 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14.加强片的要求? 材料硬度低,便于夹具的咬合;材料的强度高,保证载荷能传递到试样上,且在试样发生破坏前本身不发生破坏。

力学性能检验规范

力学性能检验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1、目的 本规程指在为公司质量检测部力学性能试验的操作和判定做出指导,规范其操作,保证力学性能试验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 2、依据标准 2.1 ASTM A370-2014 钢制品力学性能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和定义 ASTM_E23-2012C 金属材料切口试棒冲击试验的试验方法 GB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228.1-2010 金属材料_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9-2007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3、拉伸试验 3.1、取样 3.1.1试样尺寸执行相关技术文件或标准取样。 3.1.2试样在机加工过程中要防止冷变形或受热而影响其力学性能。通常以切削加工为宜,进刀深度要适当,并充分冷却。特别是最后一道切削或磨削的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性能。 3.2、方法 拉伸试验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选择GB/T228或ASTM A370的方法进行。 3.3、设备 微机屏显式液压万能试验机 主要性能参数最大试验力300KN、试验力准确度优于示值±1%,变形测量准确度在引伸计满量程的2%~100%范围内优于±1% 电子引伸计 主要参数级别 1.0 ;标距Le(mm) 50 ;计算方法端点法; 最大变形(mm)10.0 ; 灵敏度(mV/V) 2 3.4、实验设备的校准 3.3.1效准依据:ISO 7500-1或ASTM E4 3.3.2效准频率:每年 4、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 4.1、取样 4.1.1试样尺寸执行相关技术文件或标准取样。

4.1.2由于冲击试样缺口深度、缺口根部曲率半径及缺口角度决定着缺口附近的应力集中程度,从而影响该试样的吸收能量,因此对缺口的制备应特别仔细,以保证缺口根部处没有影响吸收的加工痕迹。缺口对称面应垂直于试样纵向轴线。另外,加工时,除端部外,试样表面粗糙度值应优于5μm。 4.2.、方法 夏比V型冲击试验应按照按产品的技术要求,选择ASTM A370和ASTM E23或GB/T229的方法执行。 只要能达到规定温度下的吸收能要求,在低于规定温度的温度下进行的试验是合格的。 4.3.、设备 冲击试验机 最大试验力300J,冲击能量30/15公斤每米 冲击试验低温槽 主要参数控温范围 -60℃;控温精度<±0.5℃; 保温时间 8min ;冷却介质乙醇或其他不冻液 4.4、实验设备的校准 3.3.1效准依据:ISO 7500-1或ASTM E4 3.3.2效准频率:每年

复合材料的结构及作用

复合材料的结构及作用 一、复合材料的结构及作用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复合包装材料一般由基层、功能层和热封层组成。 a.基层也是材料的外层,从商品对包装性能的要求出发,外层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良好的印刷适性、耐磨、耐热、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这样使包装外观具有极佳的表现力,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b.功能层也是材料的中间层,从商品对包装性能的要求出发,应具有很高的阻隔性以及特殊性能,如防潮性、阻气性、阻氧性、保香性、耐化学性、防紫外线、防静电、防锈等,使内装物得到保护,延长其货架寿命,这是包装功能性的体现; c.热封层也是材料的内层,从商品对包装性能的要求出发,内层与内装物直接接触,起适应性、耐渗透性要好,特别的包装食品的复合材料,内层还应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卫生、无毒、无味,要对其进行封合,因此还要有良好的热封性和粘合性。 复合包装一般要满足以下性能: a.强度性能,包括抗张(拉伸)强度,范围一般在40-100MPa,撕裂强度,范围一般在 0.3-3N,破裂强度范围一般在30-50MPa,热封强度范围一般在20-80N/20mm,另外根据不同使用场合,还要求刚性、耐磨性、断裂伸长率; b.阻隔性能,包括透气性能(透空气、O2、CO2、N2)、防潮性能、透湿性能、透光性能(尤其对特定波长的光线)、保香性能; c.耐候与稳定性能,包括抗油性能、抗化学介质、耐温性能、耐候性能、抗降解性能; d.加工性能,包括自动化包装适性、印刷适性、防静电性能、热收缩与尺寸稳定性; e.安全卫生性能,包括材料成分是否安全,细菌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多少,其它一些影响安全卫生的成分; f.其它性能,包括光学性能、透明度、白度、光泽度、废弃物处理的难易、展示性等。 被包物不同,对复合包装材料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应从被包物对包装功能的要求出发,选择和设计复合包装材料,使用最少的材料,达到保护内装物的目的,节约成本和资源。二、举例说明 聚乳酸/纳米碳管防静电复合材料。此材料是以纳米碳管为导电料通过球磨和密炼2种方法添加到聚乳酸基体中制备的防静电复合材料。具体工艺流程如下:纳米碳管的纯化处理(p-CNT)——纳米碳管功能化(f-CNT)——球磨法或密炼法混合——热压——成型。 聚乳酸可以看做复合材料的基层,是复合材料的基材框架。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及拉伸强度,但抗冲击性能差,对热不稳定。

酶标仪性能评价与鉴定方法

酶标仪性能评价与鉴定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解释 成军孙关忠郑怀竟(南京军区医学检验质控中心、解放军第117医院检验科杭州310013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摘自《陕西医学检验》1998.13(4)12 摘要为提高酶标仪检测结果的室内重复性和增强室间可比性,对已建立的酶标仪性能评价与鉴定的基本方法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补充,以供同行在评价、鉴定仪器时参考与应用。 关键词酶标仪性能评价鉴定近年来,酶标仪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使得酶免疫分析法(EIA )的自动化程度及精确性愈来愈高,尤其是近几年,进口的、国产的单、多通道全自动酶标仪的种类及型号发展非常迅猛,是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程度继生化分析仪、血细胞计数仪、血凝仪等之后的又一次更新和提高。然而,国内外有关酶标仪性能系统评价的方法甚少,有的评价指标简单且不全面,有的对其性能评价所采用的方法不尽一致,导致不同仪器之间、厂家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评价指标缺乏可比性,这是由于酶标仪在制造工艺(多通道检测器)、测定原理(垂直光路光度测定法)与其它水平光路光度测定的仪器(721 分光光度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对国内外几个不同厂家和型号的仪器经过系统研究论证,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酶标仪性能评价指标与鉴定的基本方法。经初步应用,效果满意,应广大读者和用户的要求,拟将酶标仪性能评价与鉴定方法的理论及其原理作一介绍和补充,以供同行在评价、鉴定和使用仪器时参考,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室内重复性和室间可比性提供可靠的保证。 1. 方法与原理 1.1滤光片波长精度检查及其峰值测定 1.1.1方法及其衡量的标准:用高精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精度±0.3 nm)对不同波长的滤光片进行光谱扫描,检测值与标定值之差即为滤光片波长精度,其差值越接近于零且峰值越大表示滤光片的质量越好,波长精度越高。 1 . 1 .2理论基础:酶标仪的滤光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仪器的灵敏度高低,而滤光片的质量又是以其波长精度及其峰值指标来衡量的,因此滤光片波长精度及峰值是衡量酶标仪的重要参数之一,这在厂家的仪器说明书中虽未曾提及,但在仪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滤光片波长精度和峰值进行检查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滤光片的波长标定值与实测值的符合程度,可以发现滤光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1.2灵敏度和准确度的监测 1.2.1方法:①灵敏度:精确配制 6 ug/ml重铬酸钾(干燥)溶液(0.05 mo1 / L 硫酸溶解),加入200 ul 重铬酸钾溶液于小孔杯中,以0.05 mo1/L 硫酸溶液作空白, 于450 nm (参比波长650 nm)测定,其吸光度应》0.01 A。②准确度:准确配制: 1mmo/L 对硝基苯酚(提纯品)水溶液,然后以10 mmo1 /L 氢氧化钠溶液25 倍稀释之,加入200 ul稀释液于小孔杯中,以10 mmol / L NaOH溶液作空白,于405 nm (参比

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复合材料聚合物的性能对比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解释 1. 1 拉伸性能 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断裂伸长率等。对于如高压容器、高压管、叶片等产品,必须要测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才能进行产品设计及检验。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是不同。对于普通的,用国标 GB/T1447 进行测试;对于缠绕成型的,用国标 GB/T1458 进行测试;对于定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 GB/T33541 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成型的,用国标GB/T13096-1 进行测试。使用最多的是 GB/T1447 。 国标 GB/T1447 ,对于不同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又规定不同形状的拉伸试样,有带 R 型、直条型及哑铃型。使用拉伸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按规定的加载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破坏。用破坏载荷除以试样横截面面积则为拉伸强度。从测出的应力--------------------------- 应变曲线的直线段的斜率则为弹性模量,试样横向应变 与纵向应变比为泊松比。破坏时的应变称为断裂伸长率。 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应力,通常用 MPa (兆帕)表示, 1MPa 相当于 1N/mm2 的应力。应变是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是没有量刚(单位)的。 不同的现代复合材料其拉伸性能大不一样,以玻璃纤维增强的玻璃钢为例:1:1 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00-250 )MPa ,弹性模量为(10-16 )GPa;4:1 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50-350 )MPa ,弹性模量为(15-22 )GPa ;单向纤维的玻璃钢(如缠绕),拉伸强度大于800MPa ,弹性模量大于 24GPa ; SMC 材料,拉伸强度为( 40-80 ) MPa ,弹性模量为( 5-8 )GPa ;DMC 材料,拉伸强度为( 20-60 ) MPa ,弹性模量为( 4-6 )GPa。 1.2 弯曲性能 一般产品普遍存在弯曲载荷,弯曲性能是很重要的,同时,往往用弯曲性能来进行原材料,成型工艺参数,产品使用条件因素等的选择。 弯曲性能,一般采用国标 GB/T1449 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材料,用国标 GB/T13096.2 进行测试;对于单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 GB/T3356 进行测试。测试弯曲性能的试样一般是矩形截面积的长条,简称为矩形梁。采用当中加载的三点弯曲法。梁的横截面的上表面承压缩应力,梁下表面承受拉伸应力,横截面积上还要承受剪切应力,中性层剪应力最大,因此梁所承受弯曲时,其应力状态是很复杂的,破坏形式也是多种的。原材料品种、性能及成型工艺参数对弯曲性能很敏感,试验方法和试样尺寸同样也很敏感,为了达到材料弯曲破坏,国标对试样的跨(跨度或支距)高(试样厚度)比( l/h )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 l/h >16,对于单向纤维增强的材料,要求l/h >32。 由于弯曲性能的复杂性及对各因素的敏感性,对于上述不同材料的弯曲性能,或大于 1.1 节中拉伸性能,或小于 1.1 节中的拉伸性能。在正常成型工艺情况下,一般弯曲强度略大于拉伸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略小于拉伸弹性模量。 1. 3 压缩性能

材料性能试验相关标准及测试方法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 1.拉伸实验 [1]标准 金属拉伸试件按国标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1] 标准ASTM D3039-76用于测定高模量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面内拉伸性能;ASTM D638用于测定试件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2]; 2.压缩试验 [1]标准 压缩试件按国标GB/T7314-1987《金属压缩实验试样》[1] ASTM D3410-75(剪切荷载法测定带无支撑标准截面的聚合体母体复合材料压缩特性的试验方法) [3]。 3.弯曲试验 [1]标准 ASTM D7624用于测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刚度与强度性能[2]。 4.剪切试验 [1]标准 ASTM D5379适用大部分的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2]。 5.层间断裂 [1]标准 ASTM D5528和JIS K7086,仅适用于单向分层测试。其他的还未有相关标准[2]。 6.冲击试验 [1]标准 金属材料按照GB/T229-1994加工成V形缺口或U形缺口[1] 目前复合材料在冲击后的损伤性能表征主要是损伤阻抗( Damage Resistance) 和损伤容限( Damage To tolerance)。 目前关于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的测试标准有ASTM D6264-98(04)和ASTM D7136 /D7136M-05标准。D6264-98用来测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集中准静态压痕力的损伤阻抗;D7136用来测量材料对落锤冲击试件的损伤阻抗[2]。

7.疲劳试验 [1]疲劳极限测试标准 单点试验按照航标HB5152-1980规定;升降试验法按照国标GB/T3075-1982和GB/T4337-1984[1]。 参考文献 [1]金保森.材料力学实验.2005 [2]郑锡涛.液体成形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进展.2010 [3]JM 惠特尼.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试验力学.1990 [4]J.M.霍奇金森.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2005

金属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混凝土用热轧钢筋拉伸、冷弯试验 一、钢筋拉伸试验 1. 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及带肋钢筋牌号及公称直径、横截面面积 (1)钢筋的牌号及其含义 类别牌号牌号构成英文字母含义 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由HPB+屈服强度 特征值构成 HPB—热轧光圆钢筋的英文(Hot rolled Plain Bars)缩写。 HPB300 普通热轧带肋钢筋HRB335 由HRB+屈服强度 特征值构成 HRB—热轧带肋钢筋的英文(Hot rolled Ribbed Bars)缩写。 HRB400 HRB500 细晶粒热轧带肋钢 筋HRBF335 由HRBF+屈服强 度特征值构成 HRBF—热轧带肋钢筋的英文缩写后加“细的 英文”(Fine)首位字母。 HRBF400 HRBF500 (2)钢筋的公称直径、横截面面积 类别公称直径/mm公称横截面面积 /mm2公称直径/mm公称横截面面积 /mm2 热轧光圆钢筋5.523.7614153.9 6.533.1816201.1 850.2718254.5 1078.5420314.2 12113.1 热轧带肋钢筋 6 28.2 7 22 380.1 8 50.27 25 490. 9 10 78.54 28 615.8 12 113.1 32 804.2 14 153.9 36 1018 16 201.1 40 1257 18 254.5 50 1964 20 314.2 注:理论重量按密度为7.85 g/cm3计算。 2. 组批规则和取样方法 (1)组批规则 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 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超过60 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 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