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1-06-14T17:38:08.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方永利[导读] 目的应用安全管理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方永利(河南省林州市中医院骨科河南林州 45655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322-01 【摘要】目的应用安全管理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隐患,通过护理组织管理和业务技术管理,加强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管理。结果试验组发生围手术期护理不良事件0例,对照组发生围手术期护理不良事件1例,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是病人能否安全康复出院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控制

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护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

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主编.现代护理管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廖蜀宜.临床护士对护理记录认识状况调查.护理研究,2002,16:641.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计划 一.人员结构框架 二.围手术期分期 手术前期,即从从病人入院到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这段时间; 入病区(或ICU ),至病人痊愈回家。而围手术期病人最终治疗是手术,所有术科病人都将经过手术室手术治疗后方可实施下一步治疗,因此把手术中期作为整个围手术期的重点和关键点,手术室护士也作为围手术期的主要对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目的与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是加强术前至术后整个诊疗期间患者的身心护理,通过全面评估,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机体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设立组长及分组并没有从属关系,旨在相互联系,尤其是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的直接沟通,手术室护士作为关键点和联系点。 四.小组职责与质量指标 1、手术病人安全,首台手术时间管理,接台病人的有效衔接,术前练捷震(组长)刁丽珍(一组) 李红英(二组) 王苗苗(三组) 外一 黎彩云(四组) 外二外三 外四 外五 五官 妇科 产科 供应室 ICU

准备完整性与准确性,外科手消毒执行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沟通与协调等问题。 具体实施如下: (1)手术室每日将首台手术病人送达时间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的情况反馈个手术护理分组,讨论分析并持续改进。 (2)推行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确保送达手术室的病人其手术部位正确、文书描述正确。 (3)手术室执行统一标准的外科手消毒液规范,并定期督查执行情况。 (4)各手术推行手术病人安全核查制度并有记录汇报分组,再由分组发送组长汇总。 (5)手术器械使用后一律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及灭菌。 (6)各手术室护理单元协助手术室做好病人信息查对工作。 2、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要求达标率: (1)《手术安全核查》实际执行率100% (2)手术病人正确率(正确的手术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100% (3)手术病人体位摆放正确率100%,压疮发生率为0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级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正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在生病或住院时,往往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对个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可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应激状态,甚至导致个人价值观念的动摇,精神状态的崩溃。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一般心理支持与指导、行为控制技术、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法,可使病人在围手术期安全地渡过难关,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通过系统的护理能对同一类疾病的手术总结出规律性,提出问题,找出护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贯彻于访视的始终,大大缓解了患者术前术后的紧张和焦虑状态。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患者从入院,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可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手术后期三个阶段。此三个阶段对手术患者很是重要,尤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使患者顺利地通过手术及术后迅速地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随着护理心理学理论及心理护理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逐步开展了临床心理护理的个案研究,特别是认识到了突出个性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护理中的重要性。美国护理学会曾在1994年指出,护理包含了所有的护理实务,并强调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的合一。因此,应充分运用整体护理来评估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1 病人的心理 心理是人对客观环境的反映,心理活动会随环境的变化呈现相应的特征。据文献记载,有相当一部分疾病,其发病、进展、预后、转归、预防和治疗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即心理因素不仅是引起躯体疾病的诱因,而且会影响疾病的全过程。病人在疾病的状态下,会出现一些和健康人有所不同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病人的心理反应。其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缘于疾病,另一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落实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二、手术当日护理 1.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好。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三、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护理措施 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患者的情况。 术后患者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患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小儿需使用约束带;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血运情况。 术后营养: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心理护理:祝贺患者手术成功,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1、术后指导患者卧位屈髋屈膝活动,髋关节不超过( C )度 A、120 B、45 C、90 D、30 2、骨科手术皮肤准备需要超出上下关节的范围,而且手术( A )天前应开始准备 A、3 B、4 C、2 D、5 3、病人手术前( B )小时禁饮 A、8 B、4 C、2 D、6

4、术后要( B )小时测量体温1次 A、8 B、4 C、2 D、6 5、出现下列( D )症状时表明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告诉医生 A、指(趾)甲苍白、按压不变色 B、患肢出现高度肿胀、皮肤发凉 C、肢端不能随意活动、稍加被动活动即感剧烈疼痛 D、以上均是 文案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文案

外文名称 Copy 目录 1发展历程 2主要工作 3分类构成 4基本要求 5工作范围 6文案写法 7实际应用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 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10T09:40:03.5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7期作者:王淑丽 [导读]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疾病,发病急、变化快[1],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对患者带来创伤性刺激。 (哈尔滨市群力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01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资料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并采用阑尾切除术的48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5.9±5.8)min,住院时间为(4.8±1.5)d;对照组手术时间 (53.2±7.3)min,住院时间为(7.1±1.3)d,P<0.05。观察组共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共出现4例并发症,其中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出血,1例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疾病,发病急、变化快[1],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对患者带来创伤性刺激,如护理效果不佳,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为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采用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并采用阑尾切除术的48例患者,患者症状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反跳痛等,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对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17~55岁,平均(34.1±3.6)岁;类型: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19~53岁,平均(34.3±3.8)岁;类型:单纯性阑尾炎17例、化脓性阑尾炎5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急性阑尾炎发病急,患者典型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受疾病影响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2],加上得知需要手术后,出现恐惧等心理,而不良情绪对手术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护理人员热情和患者沟通,采取通俗易懂的言语为患者讲解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并在术前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师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告知患者急性阑尾炎手术相对简单,在临床非常多见,使患者能够在精神上放松,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②术前准备: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及时查看检查结果,对于存在影响手术的因素给予对症处理。嘱患者在术前6h禁食,术前4h禁水,在术前30min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做好备皮准备工作。 1.2.2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于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麻醉未清醒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出现呕吐物误吸;清醒后协助患者调整为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并减轻切口疼痛。观察引流管情况,需妥善固定,避免弯曲、脱落发生,同时记录引流具体情况。②饮食护理:急性阑尾炎术后当天应禁食[3],当患者肛门排气后给予米汤等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和软食;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食物,增强体力,促进康复;不可饮用牛奶、豆浆等产气饮品,不可食用辛辣、油炸食物等。③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失眠、心烦等,同时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反应,应按照医嘱给予止痛剂;疼痛较轻患者给予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来缓解疼痛。④并发症护理:常见术后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护理人员在术后加强监测,做好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立即协助医生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35.9±5.8)min,住院时间为(4.8±1.5)d;对照组手术时间(53.2±7.3)min,住院时间为(7.1±1.3)d;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共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共出现4例并发症,其中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出血,1例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急腹症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同时疾病变化快,不及时治疗可造成阑尾穿孔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急性阑尾炎手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效果显著。但手术仍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创伤,未做足充分的护理,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本研究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使患者在术前改善不良心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尽量排除影响手术的因素;术后加强监测,做好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工作,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11-23T14:58:15.2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9期作者:郭莹莹 [导读] 利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 434020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后恢复指标。结果: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阑尾炎手术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多数病人会出现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病理现象[1]。导致急性阑尾炎出现的原因以梗阻和感染为主,在临床长,急性阑尾炎患者会出现腹痛、发热、腹肌紧张、胃肠道症状、皮肤感觉过敏、压痛和反跳痛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便有可能造成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脓肿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以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部分患者展开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影响,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符合伦理学依据,研究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和沟通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51.6±4.1)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52.8±4.9)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向患者讲述手术流程的方式,对其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进行缓解。同时,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各种疑问,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的予以解答,帮助患者树立一种轻松的治疗心态。并且,护理人员应当全程陪伴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叮嘱患者进行术前用药,最大限度的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患者的恐惧感。 1.2.2术后护理 在术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为患者选择最舒适的体位。并全程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防止创口出血情况的发生,一旦出现创口出血护理人员要进行紧急的处理。并且,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在术后当天禁食,之后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禁烟酒,忌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刀口换药,并观察刀口情况,防止感染,并要在术后24h后督促患者进行起床活动,防止患者出现肠粘连。患者在术后3~5天时,要禁止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避免出现因肠蠕动而导致的缝合口崩裂。对于老年患者还要注意保暖,并经常进行拍背助咳,防止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单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讨论 阑尾切除术多应用于急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但是,并不能因为该手术的广泛性而忽视其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阑尾炎手术后若不进行护理,便有可能出现内出血、盆腔脓肿、切口感染、切口疝、粪瘘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还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4]。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部分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在,首先,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通过优质的术前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间接地增强手术效果,以缩短患者的肝门排气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其次,护理人员通过禁止患者食用辛辣食物和防止刺激性灌肠等护理措施,增加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肛门排气的恢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3、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 4、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

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 5、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6、做好身份识别制度,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 (三)指导要点 1、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 3、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 5、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四)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及时阅读手术须知。 2、对教育效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 二、术中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 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3-09T17:00:01.14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肖艳 [导读]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四川绵阳621000阑尾炎属于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具有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等特点,通常需采取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在患者手术期间, 肖艳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4年5月到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抽取96例作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法将本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39±1.65)h和(4.11±0.71)d,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14±1.78)h和(6.98±0.85)d,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肯定,患者并发症少,恢复快,且能早日痊愈出院,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围手术期; 针对性护理干预; 阑尾炎手术; 并发症Theeffectofperioperativenursingonappendectomypatients XiaoYan【Abstract】objective Todiscusstheeffectofperioperativenursingonappendectomypatients.Methods Choosed96casesofappendectomypatientsfromMay.2014toSep.2015todivideintostudygroupandcontrolledgroup. Thestudygroupweretreatedwithperioperativenursing,thecontrolledgroupweretreaGtedwithroutinenursing.Comparedthecomplication,timeofgettingoutofbedandin-hospitaltime.Results Thetimeofgettingoutofbedandin-hospitaltimeofstudygroupwere(12.39±1.65)hand(4.11±0.71)d,incidenceofcomplicationwas4.17%.Thetimeofgettingoutofbedandin-hospitaltimeofconGtrolledgroupwere(25.14±1.785)hand(6.98±0.8 5)d,incidenceofcomplicationwas16.67%.Conclusion Treatingappendectomypatientswithperioperativenursin 【Kgeiysewfofredcsti】vetodecreasecomplicationtoextendinclinic. perioperativenursing,appendectomy,com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61-02阑尾炎属于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具有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等特点,通常需采取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在患者手术期间,除手术医师本身业务水平外,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对于手术疗效有重要影响[1].本研究为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对9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本组研究的9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均符合?外科学?中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并在知情状况下就本研究签署了同意书.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是48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 年龄为16~47岁,平均年龄为(31.15±3.18)岁;疾病类型: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12例,穿孔性阑尾炎14例,阑尾脓肿7例;对照组男24例, 女24例,年龄为17~47岁,平均年龄为(32.65±3.22)岁;疾病类型:单纯性阑尾炎14例,化脓性阑尾炎13例,穿孔性阑尾炎15例,阑尾脓肿6例;排除合并手术禁忌症患者,两组患者于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其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术前护理.①术前基本护理.禁食水,对于病情危重、进展较快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补液处理,避免其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禁止应用镇静剂.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在手术前进行抗生素治疗.腹胀患者则采取胃肠减压治疗.②心理护理.依据患者个体情况,为其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告知该手术属于小手术,缓解患者对于手术存在的恐惧心理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在围手术期保持平和心态,增强患者依从性; (2)术后护理.①术后基本护理.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情况,讲解并强调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吸氧护理,注意将给氧速度控制在2~4L/min,帮助其维持95~100%的血氧饱和度,预防其发生心律失常.因手术以及术后麻醉可导致患者局部组织段血管扩张,出现循环血容量缺乏和血液粘稠度上升,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并发症,使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升高,因而需采取抗血液粘稠药物,比如采取阿司匹林等,做好预防措施;②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恢复其肠蠕动功能,避免其发生肠粘连情况,缓解其腹胀腹痛症状;同时,对患者实施腹部按摩,促使其早日排气.患者保持仰卧位,屈膝、屈髋,护理人员将手贴于患者腹部,采取旋转手法予以按摩护理,避开其手术切口,5~10min/次,每日3次,力道从轻至重,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禁粗暴用力.③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水,排气后少量进水,如没有腹部不适症状则可在第二日进食流食,注意不可进食豆浆、牛奶等产气食物,术后第三日可食用半流质食物,往后逐步进食普食.④切口护理.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是否发生红肿、渗血等情况,注意其引流管量、颜色等,定时更换患者引流袋,并予以妥善固定,避免其引流液倒流,引发逆行感染等.一旦有异常发生,需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妥善处理.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室护理、常规心理疏导以及术后体征监测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记录其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x- ±s 表示,其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c2检验其统计分析,而P<0.05代表其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2.2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39±1.65)h和(4.11±0.71)d,对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14±1.78)h和(6.98±0.85)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阑尾炎手术虽然较为普遍,手术难度相对比较小,然而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依然十分必要.然而,由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3].本研究对于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针对阑尾炎患者

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的保温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的保温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11月80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监测手术前后体温的变化情况。结果采取综合保温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体温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患者体温在麻醉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失血量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视低体温问题,采取确实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避免患者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保温;护理干预 在手术室环境中有60%~90%的患者会出现低体温[1]。以往人们只注意到低体温对手术患者有利的一面,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却忽视了它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如低体温可降低患者对手术伤口感染的抵抗力,可导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使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削弱机体的免疫力等。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关注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及危害[2]。本文通过对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11月80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1 2.7)岁,体重(62.5±12.1)kg。试验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5±1 3.0)岁,体重(63.4±10.6)kg。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合并症。对照组为常规手术护理,试验组为保温组,且术前、术中、术后均为患者采取保温措施。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咪达唑仑0.3 mg,阿托品0.5 mg;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速度输注晶体液。鼻咽温度传感器1支(M1029A,荷兰飞利浦公司出品),荷兰飞利浦公司出品),Philip监护仪1台(MP70,荷兰飞利浦公司出品)。 1.2.2 体温干预措施两组术前将温度探头插入鼻咽部监测鼻咽温度,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除维持室温24~26℃外,无任何其他的保温措施。试验组采取综合温度干预护理措施:增加手术室环境温度,维持室温24~26℃;手术床上铺38℃水循环变温毯;患者入室后即予加盖大棉被保暖,定期巡视;使用BW58型Biegler 静脉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至37~39℃输入;术中冲洗液加热至体温水平;人工鼻行气道加温湿化等。 1.2.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麻醉前、后鼻咽温度、术中的失血量、气管拔管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的应用效果分析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11T10:55:07.9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作者:张薇[导读]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恢复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2.8±4.1)h、(13.7±3.7) h、(5.1±1.8)d;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2.2±3.4)h、(27.5±3.8)h、(7.3±1.7)d;P<0.05。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囊肿、1例肠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护理干预;阑尾炎【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219-02 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虽然效果较为显著,但仍由多种因素对手术和预后造成不良影响[1]。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8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8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患者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并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平均(45.2±3.4)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10h,平均(3.1±0.8)h;阑尾炎类型:13例为单纯性阑尾炎,9例为化脓性阑尾炎,5例为坏疽性阑尾炎。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平均(45.3±3.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9h,平均( 2.9±0.9)h;阑尾炎类型:14例为单纯性阑尾炎,10例为化脓性阑尾炎,3例为坏疽性阑尾炎。两组在基本资料对不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阑尾炎发病急,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感,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恐慌,出现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同时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对手术和预后效果过于担心,出现紧张感[2]。护理人员应主动接待患者,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设施等,消除患者陌生感,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及时查看检查结果,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有利于对疾病进行评估。为患者讲解阑尾炎手术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为其讲解相关知识,告知阑尾炎手术相对简单,临床治疗非常成熟,排解患者不良情绪。嘱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前准备: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存在腹胀患者,术前应做好胃肠减压措施,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2.2术后护理(1)切口护理:患者术后不能正常进食,导致营养不能正常供应,使抵抗力降低,易出现感染的几率;护理人员应对切口采取过氧化氢进行彻底清洗,并观察切口预后情况,如患者出现术后胀痛感,体温降低等情况,应考虑切口感染发生,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2)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特别部分老年患者对疼痛耐受度低,会增加高血压、心动过速等发生率,同时多出现烦躁情绪;对于疼痛较轻患者,可采取聊天、听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来减轻疼痛;对于疼痛严重或耐受度低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止痛药物,不仅能缓解患者疼痛,并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3)饮食护理:在禁食期间给予患者静脉补充营养;多数患者在术后1天后即可进食,给予患者少量饮水,无呛咳情况给予少量流食,逐步进行过度;而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应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2.8±4.1)h、(1 3.7±3.7)h、(5.1±1.8)d;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2.2±3.4)h、(27.5±3.8)h、(7.3±1.7)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 3.70%;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囊肿、1例肠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 4.8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该病发病急、变化快,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阑尾穿孔发生[3],对患者造成极大影响。无论手术大小,均为一种有创操作,患者普遍存在不良情绪,对手术效果和预后康复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本研究对患者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使患者有良好的情绪面对手术,了解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法,消除不良情绪;术后加强切口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减轻患者痛苦,增加舒适感,从而促进康复效果。本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体现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完整版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计划一.人员结构框架 二.围手术期分期 (或ICU),至病人痊愈回家。而围手术期病人最终治疗是手术,所有 术科病人都将经过手术室手术治疗后方可实施下一步治疗,因此把手术中期作为整个围手术期的重点和关键点,手术室护士也作为围手术期的主要对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目的与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是加强术前至术后整个诊疗期间患者的身心护理,通过全面评估,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机体功 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设立组长及分组并没有从属关系,旨在相互联系,尤其是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的直接沟通,手术室护士作为关键点和联系点。 四.小组职责与质量指标 1、手术病人安全,首台手术时间管理,接台病人的有效衔接,术前准 备完整性与准确性,外科手消毒执行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沟通与协调等问题。 具体实施如下: 练捷震(组长) 刁丽珍(一组)李红英(二组)王苗苗(三组) 外一 黎彩云(四组) 外二 外三外四 外五五官妇科产科 供应室 ICU

(1)手术室每日将首台手术病人送达时间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的情况反馈个手术护理分组,讨论分析并持续改进。 (2)推行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确保送达手术室的病人其手术部位正确、文书描述正确。 (3)手术室执行统一标准的外科手消毒液规范,并定期督查执行情况。 (4)各手术推行手术病人安全核查制度并有记录汇报分组,再由分组发送组长汇总。 (5)手术器械使用后一律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及灭菌。 (6)各手术室护理单元协助手术室做好病人信息查对工作。 2、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要求达标率: (1)《手术安全核查》实际执行率100% (2)手术病人正确率(正确的手术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100% (3)手术病人体位摆放正确率100%,压疮发生率为0 (4)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5)急救物品合格率100% (6)感染控制与措施执行率100% (7)参观制度目标值>95% (8)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9)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10)病人、家属、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满意度>95%。五.工作职责与要求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阑尾炎手术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阑尾炎手术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7-05-14T14:01:39.6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作者:曹自然 [导读]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阑尾炎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9.6%(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及时康复。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阑尾炎;手术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ppendicitis surgery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choose between September 2015 and September 2016in our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of 92 cases of appendicitis,averag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each group of 46 cases,normal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care,experimental group gives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al exhaust time,postoperative bed activity time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shorter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4.3%,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19.6% of the normal group(P < 0.05).Conclusion: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ppendicitis surgery application effect significantly,can promote the patient recover in time. key words: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Appendicitis.Surgical nursing 阑尾炎作为临床多发疾病之一,大部分发病急,其病情恶化快,危害大。阑尾炎患者多存在腹部疼痛、恶心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上治疗阑尾炎的常用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相关症状,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必须要配合良好的手术护理,以免导致各种术后并发症。本次研究选择本院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分组护理,分别行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阑尾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5-77岁,年龄平均值43.5±3.8岁。试验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17-78岁,年龄平均值44.2±3.7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及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并发症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 1.2.1术前 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主动联系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状况,鼓励其说出真实想法及要求,及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避免其过分紧张和恐惧。向患者及其家属阐述阑尾炎发病患者、主要治疗方法及效果等,使其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医院必将尽一切努力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消除其疑虑。术前引导患者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对患者心率状况以及呼吸状况等临床指标进行详细记录。 1.2.2术中 手术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告医生,以便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协助患者取合理手术体位,促进其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促进手术有效开展,同时尽可能提高体位的舒适度。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手术结束后诱发感染问题。另外,与手术操作医生通力合作,默契配合,及时、熟练传递医生所需物品及工具等,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1.2.3术后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取侧卧位,或者选择仰卧位,严格监测患者术后各项特征变化,加强营养补充。术后引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肠粘连现象,尽早进行排气,缓解患者痛苦。其次,针对患者腹部位置进行适当按摩,促进患者排气。通过腹部按摩能够促进其肠蠕动,避免肠粘连。按摩过程中需保持动作轻柔,防止过度用力以免导致患者疼痛。再次,术后还应注重手术切口护理,选择过氧化氢溶液针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严格冲洗,防止手术切口感染问题。手术接受后24小时至48小时内应将引流管拔除,实时监测其切口变化,若发现红肿或者化脓问题必须马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视其切口状况给予换药。最后,加强术后疼痛护理,视患者疼痛程度合理进行药物镇痛,防止因疼痛剧烈影响患者睡眠或者诱发心血管疾病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统计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记录其平均住院时间,同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经SPSS21.0数据软件包对相关研究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对比行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行T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后时间指标对比 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5.6±2.8小时,短于常规组的43.2±3.2小时(P<0.05);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1±2.1小时和4.4±0.3天,短于常规组的27.5±2.2小时和8.4±1.1天(P<0.05),详细数据参考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