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课时)

初中生物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课时)
初中生物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课时)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

主要部位及原因。 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难点: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做65页的实验5-6。(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索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1)准备“外界溶液深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的材料用具。

(2)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实验:两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加入盐水、清水。(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索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方面的资料。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农谚吗?“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复习提问]:回忆一下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为什么?[小结]:根尖中,成熟区的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分和无

从字面能理解出:水和肥料(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齐声回答:根尖的成熟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1、探究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机盐的面积,因此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举例]:一株黑麦具有1381万条根,约有15亿条根毛。[提问]:你知道水对植物体有什么作用吗?[小结]:(1)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2)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需要水的参与;(3)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形态。[讲述]:满足植物对水的需要,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要根据植物的需求,给予适量的水。[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课前准备好带根的幼苗若干根(每四人小组一根),用清水洗净根部土粒。打上课铃时,将幼苗的根部插入20%的食盐水中。做实验时,将幼苗发下。[观察]:发下的浸入食盐水中的幼苗根部,有什么现象?[实验]:将幼苗迅速放入自来水中,过一段时间,茎和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想一想]:(1)盐水和自来水相比有什么区别?(2)幼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问]:自来水是溶液吗?惊叹根毛的数量,更直观地理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根吸水、失水的原理[解释]:盐水是加了食盐的水,称为溶液。水中溶解的盐的多少,可以用浓度的高低来表示。自来水中溶有极少的无机盐,所以也是溶液。[小结]:外界溶液浓度大小直接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补充]:在此实验中,自来水和盐水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周围,所以称为“外界溶液”。[提问]:细胞内的细胞液是溶液吗?为什么?[实物投影仪演示]:取两个新鲜萝卡,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注入清水和盐水,并使液面等高,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清水、盐水液面的变化。[思考]:(1)液面是否有变化?怎么变的?(2)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讲解]:拔河是绳子会向人数多的方向移动,同样的道理,水流动的方向是从浓度低向浓度高。[播放flash]:植物的吸水与失水过程。[总结]:细胞失水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的原因是细胞液压浓度大于外界深夜浓度。

[讨论]:(1)糖拌西红柿后,盘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2)家中腌咸菜的缸内,过一段时间后,缸内的水面有何变化?

(3)为什么发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会硬挺起来?理解溶液的含义。对第2题进行小组讨论,认为盐溶液浓度大,根细胞会失去水分,所以幼苗萎蔫;自来水溶液浓度小,根细胞吸收了水分,所以幼苗硬挺。肯定细胞液是溶液,因为其中溶解有许多物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盐水的液面升高,清水的液面下降。认同:注入盐水的萝卜,水分从细胞内流出所以盐水液面上升;注入清水的萝卜,水分进处细胞内,所以清水液面下降。概括出细胞吸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3、根毛吸水的道理二、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关于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师补充:提出问题:

(1)一般情况下,根毛吸水还是失水?(2)吸水的条件是什么?(3)水分如何进入液泡中?(4)烧苗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补救?巡回指导,组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推理出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如果缺少有何症状。

课堂小结: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根毛吸水的道理-------合理灌溉。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合理施肥。学生4人一组。 (1)出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水”剪贴图; (2)根据剪贴图总结出根毛吸水的道理。学生4人一组。(1)观察课前准备的两株植物,对其生长趋势进行比较。(2)浇自来水和既浇水又浇含氮无机盐,植物长势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4人一组。(1)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幼苗,并出示实验记录;(2)根据实验记录以甲瓶为对照,比较甲、乙、丙、丁瓶内的幼苗的生长情况,有何异常?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7 第7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 7 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生长 2. 分化 3. 脱分化 4. 再分化 5. 发育 6. 极性 7.种子寿命 8.种子生活力 9. 种子活力 10. 需光种子 11. 细胞全能性 12. 植物组织培养 13. 人工种子 14. 温周期现象 15. 协调最适温度 16. 顶端优势 17. 生长的相关性 18. 向光性 19. 生长大周期 20. 根冠比 21. 黄化现象 22. 光形态建成 23. 光敏色素 24. 光受体 25.感性运动 26.生物钟 二、缩写符号翻译: 1. TTC 2. R/T 3.Pr、Pfr 4. PhyⅠ 5.PhyⅡ 6.R 7.FR 8. UV-B 9. BL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3039563.html,R 11. LAI 12.GI 13.RH 三、填空题: 1. 按种子吸水的速度变化,可将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 、 、 。 2. 为使果树种子完成其生理上的后熟作用,在其贮藏期可采用 法处理种子。 3. 检验种子死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和 。 4. 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 、 和 。 5..种子萌发初期进行 呼吸,然后是 呼吸 6. 有些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水分、氧气和温度外,还受 的影响。 7. 在种子吸水的第l阶段至第2阶段,其呼吸作用主要是以 呼吸为主。 8. 将柳树枝条挂在潮湿的空气中,总是在 长芽,在 长根。这种现象称为 。 9. 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植物材料称为 。 10. 植物组织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 、 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 11. 在组织培养诱导根芽形成时,当CTK/IAA的比值高时, 诱导 的分化;当CTK/IAA的比值低时, 诱导 的 分化;中等水平的CTK/IAA的比值,诱导 的分化。 12. 蓝紫光对植物茎的生长有 作用。 13. 烟草叶子中的烟碱是在 中合成的。 14.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 和 ,其中 型是生理激活型。 15. 光敏色素的单体是由一个 和一个 所组成。 16. 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三种光受体为: 、 、 。 17. 光之所以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是因为光促进了根内形成 的缘故。 18. 土壤中水分不足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水分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19. 土壤中缺氮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氮肥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20. 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 21. 向光性的光受体是存在于质膜上的 。 22. 关于植物向光性反应的原因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 分布不均匀,一是 分布不均匀。 23. 向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感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 24.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和 。 25. 植物借助于生理钟准确地进行 。 26.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三基点,即 、 和 。但 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四、 选择题く单项和多项 ): 1.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 )。 A.蓝紫光 B.紫外光 C.红光 D.远红光 2.花生、棉花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需要更多的( )。 A.水 B.矿质元素 C.氧气 D.光照

《植物的生长》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 教材分析: 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纸版画从表现形式到最终效果,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通过纸版画的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规律。 2、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3、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童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生活中离不开植物,植物能装饰点缀我们的生活,植物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植物能…… 看到植物两个字,首先就给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植物有哪些呢?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呢?为什么? 学生:向日葵(热情的,向上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松树(树中的君子)等等 2、欣赏大师笔下的植物。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古墙老藤》版画。 教师提问: ①美术大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树的? ②大师笔下的树在造型上、色彩上、明暗,肌理上分别有什么特点?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植物的美丽、植物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式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出示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各种植物,说说他们生长时的形状特点和给人的感受。 学生:生命旺盛,有朝气,蓬勃向上…… 教师总结过渡: 我们先好好观察体会植物的结构,生长的魅力,然后我们来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 4、感受范画 学生用手触摸老师的范作底版,谈谈自己的感觉。 总结:纸版画的待印底版是凹凸不平。 5、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①用厚纸板剪出植物各个部分的造型,逐层粘贴在底板上,做出有凹凸效果的模板。 ②均匀地滚上油墨或刷上墨汁。 ③覆上宣纸或较薄的白纸,用力按压,直到油墨或墨汁清晰地吸附到纸上为止。 (注意植物之间前后穿插的关系要交代清楚哦!) 6、作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合作,教师巡视辅导。

植物生长物质习题答案

第六章植物生长物质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生长物质:是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2. 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着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4.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5.激素受体:是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 6.燕麦试法:是用琼胶收集燕麦胚芽鞘尖端的物质进行生长素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具体作法是将几个切下的胚芽鞘尖放在琼胶块上,然后将琼胶切成许多小块,入在黑暗中生长的胚芽鞘茎的一侧,胚芽鞘则会受琼胶中所含的生长素的影响而发生弯曲。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与燕麦去尖胚芽鞘的弯曲度成正比。 7.燕麦单位:使燕麦胚芽鞘弯曲10o C(22-23 o C和92%的相对湿度下)2立方毫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含量。 8.三重反应:乙烯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的伸长生长;促进其加粗生长;地上部分失去负向地性生长(偏上生长)。 9.靶细胞:与激素结合并呈现激素效应部位的细胞。大麦糊粉层细胞就是GA 作用的靶细胞。 10.生长抑制剂: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顶端分生组织区,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顶端优势破坏。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 11.生长延缓剂:抑制节间伸长而不破坏顶芽的化合物。其作用可被GA所恢复。

12.钙调素(又称钙调节蛋白):是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的一类钙依赖牲的具有调节细胞内多种重要酶活性和细胞功能的小分子量的耐热的球状蛋白(简称CaM)。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1.ABA--脱落酸2.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3.AOA--氨基氧乙酸4.AVG--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5.B9----二甲基氨基琥珀酰胺酸 6.6-BA----6-苄基腺嘌呤或6-苄基氨基嘌呤7.BR----油菜素内酯8.cAMP----环腺苷酸9.CaM----钙调素10.CCC----氯化氯代胆碱(矮壮素)11.CTK-细胞分裂素12.CEPA--2-氯乙基膦酸(乙烯利)13.2,4-D----2,4-二氯苯氧乙酸14.Eth----乙烯15.GA3----赤霉酸16.MACC----1-丙二酰基ACC 17.MJ--茉莉酸甲酯18.NAA--萘乙酸19.PA----多胺20.ZT--玉米素21.SAM--硫腺苷蛋氨酸22.2,4,5-T--2,4,5-三氯苯氧乙酸23.TIBA--2,3,5-三碘苯甲酸24.PP333--氯丁唑(多效唑)25.MH----马来酰肼(青鲜素) 三、填空题 1.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2.达尔文温特 3.吲哚乙酸苯乙酸4-氯-3-吲哚乙酸 4.光氧化和酶氧化 5.色氨酸甲瓦龙酸(甲羟戊酸)甲瓦龙酸和蛋氨酸(甲硫氨酸) 6.芽根 7.韧皮部木质部 8.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生长素和乙烯赤霉素乙烯赤霉素乙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9.嘌呤

植物需要水分教案

1.1植物需要水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水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之一。 2、了解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含有水分。 过程与方法: 1、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的数据进行记录,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探究植物所含的水分,并能描述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植物的需求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活动。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 2、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教学难点】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 2、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教学准备】 若干葡萄、试管架、试管、酒精灯、吸水纸、剪刀、若干黄豆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观看猫喝水的小动画,提出问题:猫为什么要喝水?学生回答。引出水是动物的基本需求之一。老师继续提出问题:那么我们生物界除了动物需要水以外,还有什么生物也需要水呢?学生回答:植物。引出新课:植物需要水分

课堂内容: 活动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 老师设置一个情景:花园里,有一片用花盆栽种的红背桂,在花丛中有一个自动淋洒装置。离自动淋洒近的盆栽生长旺盛,离自动淋洒远的盆栽生长得比较矮小。接着,老师提出问题:比较两片长势不同的植物所在的环境,探究水分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吗? 老师讲解实验的过程:1、把生长情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分成两组。2、把两组幼苗分别种植在花盆里,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在实验期间,一组幼苗每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另一组幼苗不浇水。3、连续观察几天,测量两组幼苗的高度,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充足的水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或者说,当水分缺乏,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回忆以下情景:该实验如何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状态?学生回答:测量两组幼苗的高度,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老师接着提出问题:初次之外,还能通过测量其他项目吗?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答案。老师小结:在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状态的第一步中,开始之前,我们要设定测量的项目。老师讲解第二、第三和第四步。(第三步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用其他感官去去感受没有浇水的幼苗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软绵绵) 活动2: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那么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分别选取植物不同部分进行实验。 实验1:用吸水纸吸收一切开的葡萄的水分。 实验2:用吸水纸挤压已剪碎的葡萄。 实验3:用酒精灯烧装有黄豆的试管。 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完实验后,小组讨论,分析,汇报答案。老师引导,汇总答案,得出结论:1.水分是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水分的参与下进行的。2.水分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并使植物的枝条挺立,叶片展开,花朵饱满,果实丰硕。 课堂小结:

《12.-植物的生长》教案

《12. 植物的生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2、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3、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终止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能结合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食物,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原因。 3、能表现出对太空种植粮食的科学研究感兴趣。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5、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教学反思

植物生长物质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第一节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及其种类 植物生长物质和植物激素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and Plant Hormones 1.植物生长物质: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分二类: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植物生长发育中,除需要水,一般营养元素,和有机物之外,各个生物过程还受着一些生理活性物质的调节控制,这就是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 2.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它产生于植物的一定部位,并能从这些部位转移到其它部位起作用,在极低的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一般<1 mol,微克分子),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特点 ①内源的 是天然存在于植物体内,植物自身在特定环境信息的诱导下在代谢中产生的,它本身也有自己的代谢,经常在代谢中出现或消失,增加或减少。 ②自产生部位转移到作用部位时才有较大的活性 有人认为只有移动的激素分子才有特定的活性,如根切段漂浮在10-8—10-7M生长素溶液中,并不促进生根,但混在琼脂块中,放在切口处,生长素进入运输队系统,就促进生根。 ③微量生理活性物质: 它与其它无机物,有机物不同,它本身不参与植物的结构等,常在小于1微克分子的浓度下,对代谢过程和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含量仅占组织鲜重的10-9—10-7 ④双重效应 一些激素对生长常用促进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看其浓度的高低及对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激素种类 三十年代开始研究并知道了生长素的存在 五十年代确定了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六十年代发现脱落酸和乙烯 因此,到目前为止,正式确定为植物激素的有五大为: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近些年,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还发现一些另外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已确定化学结构的有茉莉酸、水杨酸、油菜素内酯,月光花素、菊芋素,长蠕孢醇,三十烷醇,半支莲醛等,还有些酚类物质抑制植物的生长。但因这些物质的普遍性没有确定,所以暂时把他们称为植物天然的生长调节物质。 2.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相似,人工合成的一些有机化合物都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所以这些物质是:人工合成的,施用于植物的外源物质;被植物吸收后随水流或物质流传导到作用部位;也在低浓度下起作用,一般在<1mM。 常用的有几十种,上百种,或者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或者抑制植物生长发育,或使植物生长发育发生一些特殊变化。 目前农业生产上许多用于插枝生根,除草促进开花,成熟,防止脱落,疏花疏果,诱导或打破休眠,控制花性别转化等方面。 二、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的方法Methods in Plant Hormones Research

植物生长的规律

植物生长的规律 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有机体,构成植物体的各器官间在生长上表现出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通过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信息物质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传递或竞争来实现的。 (1)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因而具有相关性。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 分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而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物质元素、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氨基酸等。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就是指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协调关系。一般来说,根系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的枝叶也较茂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 对于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常用根冠比来衡量。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不同影响。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根冠比,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生育期根冠比也有变化。一般植物在开花结实后,同化物多用于繁殖器官,加上根系逐渐衰老,使根冠比降低。多年生植物的根冠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主茎与侧枝的相关性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侧枝,通常主茎生长很快,而侧枝或侧芽则生长较慢或潜伏不长。这种由于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 象,称为“顶端优势”。除顶芽外,生长中的幼叶、节间、花序等都能抑制其下面侧芽的生长,根尖能抑制侧根的发育和生长,冠果也能抑制边果的生长。顶端优势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但各种植物表现不尽相同。有些植物的顶端优势较为明显,如雪松、桧柏、水杉等越靠近顶端,侧枝生长受抑越强,从而形成宝塔形树冠;有些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如柳树以及灌木型植物等。许多树木在幼龄阶段顶端优势明显,树冠呈圆锥形,成年后顶端优势变弱,树冠变为圆形或平顶。植物的分枝及其株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顶端优势的影响。 (3)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 ①依赖关系:生殖生长需要以营养生长为基础。花芽必须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才分化。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自然也不会好。 ②对立关系: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不协调,则造成对立。对立关系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营养器官生长过旺,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例如,果树若枝叶徒长,往往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或者会导致花、果严重脱落。 第二种类型:生殖生长抑制营养生长。一次开花植物开花后,营养生长基本结束;多次开花植物虽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但在生殖生长期间,营养生长明显减弱。由于开花结果过多而影响营养生长的现象在生产上经常遇到,例如果树的“大小年”现象,又如某些种类的竹林在大量开花结实后会衰老死亡,在肥水不足的条件下此现象更为突出。生殖器官生长抑制营养器官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花、果是生长中心,对营养物质竞争力过大的缘故。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丹寨县兴仁中学陆国有 教材分析: 植株的生长是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本节内容从幼根的生长、枝条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植物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茎的向上生长。根是怎样生长的?这个问题可通过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解决。通过实验明确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所以,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在观察了根的生长之后,利用教科书上关于茎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茎的生长。任何生命活动形式都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植株的生长也不例外。本节让学生通过对照实验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通过实验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芽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了解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2、通过实验观察明确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难点: 1、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培养好的植物幼根、采集好的枝条、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下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丹寨二中七(11)班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提问: 1、种子在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都具备以后,就能萌发,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种子吸水后,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开始转运给胚根、胚芽、和胚轴。然后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这样一粒种子就萌发成为幼苗。 2、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讲述:植株生长的过程很复杂,不同的植株也有差别,主要体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茎的向上生长。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植物的根,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根尖和根尖以上的部分。

植物需要水分教案

植物需要水分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1.1植物需要水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水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之一。 2、了解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含有水分。 过程与方法: 1、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的数据进行记录,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探究植物所含的水分,并能描述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植物的需求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活动。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 2、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教学难点】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 2、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教学准备】 若干葡萄、试管架、试管、酒精灯、吸水纸、剪刀、若干黄豆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观看猫喝水的小动画,提出问题:猫为什么要喝水学生回答。引出水是动物的基本需求之一。老师继续提出问题:那么我们生物界除了动物需要水以外,还有什么生物也需要水呢学生回答:植物。引出新课:植物需要水分

课堂内容: 活动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 老师设置一个情景:花园里,有一片用花盆栽种的红背桂,在花丛中有一个自动淋洒装置。离自动淋洒近的盆栽生长旺盛,离自动淋洒远的盆栽生长得比较矮小。接着,老师提出问题:比较两片长势不同的植物所在的环境,探究水分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吗? 老师讲解实验的过程:1、把生长情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分成两组。2、把两组幼苗分别种植在花盆里,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在实验期间,一组幼苗每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另一组幼苗不浇水。3、连续观察几天,测量两组幼苗的高度,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充足的水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或者说,当水分缺乏,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回忆以下情景:该实验如何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状态学生回答:测量两组幼苗的高度,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老师接着提出问题:初次之外,还能通过测量其他项目吗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答案。老师小结:在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状态的第一步中,开始之前,我们要设定测量的项目。老师讲解第二、第三和第四步。(第三步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用其他感官去去感受没有浇水的幼苗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软绵绵) 活动2: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那么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分别选取植物不同部分进行实验。 实验1:用吸水纸吸收一切开的葡萄的水分。 实验2:用吸水纸挤压已剪碎的葡萄。 实验3:用酒精灯烧装有黄豆的试管。 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完实验后,小组讨论,分析,汇报答案。老师引导,汇总答案,得出结论:1.水分是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水分的参与下进行的。2.水分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并使植物的枝条挺立,叶片展开,花朵饱满,果实丰硕。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练习题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1.名词解释 发育: 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从种子萌发开始,按着物种特有的规律,有顺序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直到死亡的全过程. 生长 :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分化 :指来自同一合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上,机能上,化学结构上异质的细胞过程. 生命周期:一般将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形成新种子的整个过程. 极性:是指植物体或植物体的一部分在形态学的两端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现象。 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发生可逆转换的光受体. 隐花色素:吸收蓝光(BL, 400~500nm)和近紫外线(UV-A,320~400nm)的色素系统。 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植物器官、组织、花药、花粉、体细胞甚至原生质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 生长大周期: 植物体或器官所经历的“慢-快-慢”的整个生长过程.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按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生物钟: 植物的一些生理活动具有近似昼夜周期的节奏自由运行的过程. 向性运动:指植物器官受到外界环境中单方向的刺激而产生的运动. 感性运动:指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运动。 后熟作用:指成熟种子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后才能完成生理成熟而具备发芽的能力的一个生理过程。 种子寿命:从种子成熟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协调最适温度:把植物生长健壮的温度. 光的形态建成作用: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根冠比(R/T):地下部分的重量与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始终占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2.问答题 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 一、第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 水分,氧气,温度,光等等.第一阶段:吸胀吸水,是一个物理过程,速度快; 第二阶段:吸水缓慢,又称为吸水的停滞(滞后)期; 第三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后的快速吸水(渗透性吸水) 。 2. 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光照时,会使生长素背光侧移动,使得背光侧浓度高于向光侧,而较高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使得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表现出向光性生长. 3.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高山上云雾稀薄,光照较强,特别是紫外光较多,抑制植物生长。 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较贫瘠;气温较低;风力较大。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 小班主题活动植物的生长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结束等内容,关心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关注新技术在常见蔬菜培植中的运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植物的生长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关心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关注新技术在常见蔬菜培植中的运用。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幼儿种植实物、照片、记录表、录像 活动过程: 一、交流种植植物的方法: 1、前一段时间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大蒜和洋葱,小朋友们都非常关心这些植物,为植物做了许多的事情,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种这些植物的? 2、幼儿自由交流介绍 预设: (1)容器的情况:大蒜和洋葱需要适宜的容器(实物和照片结合) a、(幼)可以用可乐瓶种洋葱,把洋葱架起来再放入水,这样洋葱的根就能往下生长了。(可能追问:问什

么要架起来,有什么作用)它的根就能很好的吸收养料了(动脑筋) 追问:洋葱除了可以种在水里,还可能种在哪里呢? b、种在土里的容器,下面要打个洞,这样浇水太多可以从洞里流出来,大蒜不会烂掉。 小结:原来植物可以种在水里,也可以种在泥土里。你们是用什么工具来种的呢? (2)使用工具情况,各种工具的名称和不同用途(照片) a、(幼)我是用钉耙把土耙松种下大蒜的,我天天都去浇水现在大蒜都长高了。钉耙是用来刨土的,可以把泥土弄松,方便我们种植植物。 b、(幼)我是用铲子扒土种下大蒜的。(合作)追问:你是用大铲子还是小铲子,它们用起来有什么不一样?(根据幼儿回答情况) (幼)大铲子可以挖很多的土,小铲子只能挖一点点的土。 追问:你们觉得用大铲子方便还是用小铲子方便?(大的地方需要大铲子,自然角的盆子小,用小铲子方便。) 小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适合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了工具的帮助让我们种植更方便。 二、交流分享植物生长的情况: 1、小朋友们这么关心我们的自然角中植物的生长,还做了记录呢。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2、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用多种形式:幼儿介绍、问小朋友等)(照片、观察记录、实物) a、(幼)我发现洋葱先长根然后再长叶子。(观察的真仔细)(图画式记录)(也可请别的幼儿解读)追问:还有什么植物也是这样呢? b、(幼)我发现洋葱的根比大蒜的根长。(照片式记录、幼儿的比较)洋葱的根有长、大蒜的根有长。(多种记录方法)(小棒、尺) 师:是吗?我来比比看,真的,5厘米比2厘米长,有3厘米呢。(根据具体情况)c、(幼)我发现种在土

《植物的生长》教案

《12.植物的生长》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2、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3、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终止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能结合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食物,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原因。 3、能表现出对太空种植粮食的科学研究感兴趣。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5、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教学反思

植物的生长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2.植物的生长》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2、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3、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终止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能结合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食物,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原因。 3、能表现出对太空种植粮食的科学研究感兴趣。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5、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教学反思

6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复习题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植物生长物质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 ,phytohormone):指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 4、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lant growth regulator substance ):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 5、生长素的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 of auxin):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6、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7、自由生长素(free auxin):指具有活性,易于提取出来的生长素。 8、束缚生长素(bound auxin):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9、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binding protein ):即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的质子泵至膜外,引起质膜的超极化,胞壁松弛。也有的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10、自由赤霉素(free gibberellin):指易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的。 11、束缚赤霉素(conjugated gibberellin) 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赤霉素。 12、燕麦单位(Avena unit):使燕麦胚芽鞘弯曲10°(在22℃~23℃的温度和92%的相对湿度下)的2mm3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 13、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指乙烯使黄化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14、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如整形素、马耒酰肼,抗生长素。 15、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识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烯效唑等。 16、多胺(polyamine):是一类脂肪族含氮碱。高等植物中的多胺主要有5种: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鲱精胺。 17、偏上生长(epinasty growth):指器官的上部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的现象,导致叶片下垂等。 18、靶细胞(target cell):与激素结合并呈现激素效应部位的细胞。大麦糊粉层细胞就是GA作用的靶细胞。 二、缩写符号翻译 1、IAA —吲哚乙酸; 2、IBA —吲哚丁酸; 3、PAA —苯乙酸; 4、TIBA — —三磷酸肌2 ,3,5-三碘苯甲酸;5、NPA —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6、IP 3 醇;7、 IPA —吲哚丙酸;8、NAA —萘乙酸;9、NOA —萘氧乙酸;10、2,4, —赤霉素;5-T — 2,4,5-三氯苯氧乙酸;11、2,4-D —2,-4滴;12、GA 3 13、 CTK —细胞分裂素;14、[diH]Z —二氢玉米素;15、Z —玉米素;16、[9R]iP

科学-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二、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 2.使用放大镜。 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理学 第七讲植物生长物质 Tiny Amount But Highly Efficient in Application-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7植物生长物质 Tiny Amount But Highly Efficient in Application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7.1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类型及其重要性 7.2植物激素的测定方法 7.3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 7.4怎样利用植物生长物质知识为人类生活服务

7.1植物生长物质概念、类型及其重要性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 1. 植物生长物质:调节与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活性物质。 植物激素(Phytohormones)(植物自身产生) 包括两类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人工合成)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 2.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通常从产生部位运输作用部位, 在低浓度下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控作用的小分子有机物。 1. 内生性:是植物生命活动中的自身合成的正常代谢产物; 2. 可运性:由某些器官或组织产生后运至其它部位而发挥调控作用; 5种特性 3. 微量性:通常在极低浓度下产生生理效应,nmol, pmol 4. 调节性:植物激素不是营养物质而是信号物质 5. 有机性:植物激素是小分子有机物,不是大分子也不是无机物

二、植物激素的类型及其意义 生长素类(auxins ) 赤霉素类(gibberellins, GAs ) 五大类 传统的 细胞分裂素类(cytokinins, CTKs )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 ) 乙烯(ethylene,ETH ) 植物激素 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brassinosteroids,BRs ) 茉莉素类(jasmonates, JAs ) 四大类 新发现的 水杨酸类(salicylates,SAs ) 独脚金内酯类(strigolactones, SLs )

植物生长需要水反思

《植物生长需要水》的教学反思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吴曼 《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一课时的内容不是很多,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生长需要水,作为开学以来第一节正式的公开课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忐忑,因此也下了些功夫做准备。 本节目标中关于第一课时的要求有两个,一是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二是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根据这两个目标我将这两个知识点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其中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定为难点着重介绍。 在教学设计中也做了多种尝试,一种是上课开始就指导学生完成萝卜条的实验操作,然后才按部就班的依次介绍“水对植物的作用”、“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也不同”以及“陆地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这些内容,随后用15分钟左右解决难点。让学生观察前面所做实验的现象,小组讨论并分析原因,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后再通过动画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的认识。另一种尝试是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将萝卜条的实验以探究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在猜测萝卜条吸水或失水的基础上自己完成实验设计,并最终在体验科学实验严谨性的同时得出结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学生管理方面没有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出现了偏颇,以及实验过程中由于现象不明显导致理论解释的空洞无力等等。对于管理方法的改变及实验的改进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好的意见这里不打算一一累述了,我特别想说的是课后讨论的时候两位老师提到这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举例说明绿色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和“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当时听了我有些不相信,因为参考的几本教辅上重难点都于此无关,回来后从网上找了好几篇新课标做比较才发现果真如此。突然我好像理解了为什么课本上的实验用“豆类幼苗”作为实验材料,为了更直接的展现植物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为了更直观的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水。而这一切的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解释一些现象如“烧苗”等,并认识到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此类伤害植物的事情发生。现在看起来我在教学中花费多半时间完成的难点的教学有些偏离了这个初衷,“细胞失水、吸水的原因”只应是个和前面知识相联系的认知层次的知识点,让学生储备一定的知识,将微观和宏观联系起来解释问题。 另外,课程标准中建议的活动是“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这就和植物的蒸腾作用联系起来,由此又联系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操,使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而像这种注重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侧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理念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这又再一次提醒我不能仅依据经验处理教材,不能仅按照自己的理解忽视能力、情感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