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速写创新教学大纲

建筑速写创新教学大纲
建筑速写创新教学大纲

《建筑速写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542002

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sketches innovatio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建筑速写创新是环艺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作用是让学生用学会手绘表现的方法快速的在图纸上陈列出来。这不仅仅是对于手绘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启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课程作业练习能够掌握其中原理和技巧,能够得心应手快速的完成速写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效果图的基本原理,能够独立的完成速写任务;

2.学会快速表现设计的方法,学会表现平面、效果图的绘制;

3.通过本课程是学生提高设计思维能力、设计手绘表现能力。

(三)实施说明

1.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实践安排与指导,允许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在讲授具体内容时,要分清其在整体课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平均使用力量或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3.课题应深入浅出、包容性强,既有观念指导,易于理解,又具备可操作性,便于在具体描绘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画面的形式和造型的丰富内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对先修课没有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根据学生对美的不同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训练,灵活把握大纲要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

2.课内学时远远不够,必须加强课外学时的投入。

3.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必须开阔学生的视野,大量绘图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六)课程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态度,出勤)占20%。

2.考查作业成绩由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综合评定,成绩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景观快题设计方法与表现(快题设计与表现系列丛书)》刘谯、韩巍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马克笔表现技法速成指导(室外篇)》,洪惠群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二、中文摘要

建筑速写创新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直接性和指导性的实用价值。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速写表现技法概述、速写的表现方法、速写的表现技法、速写方法与表现等实例运用。本课程使学生对速写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速写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加深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为后期的专业设计做好课程铺垫。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建筑速写表现技法概述

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验:0 上机:0

第1.1部分建筑速写意义及内容

具体内容:

1) 明确本课程的内容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 掌握速写理论基础和手绘表现基础

重点:

建筑速写的意义、效果图表现基本常识

第1.2部分建筑速写表现程序

具体内容:

1) 把握建筑整体

2) 分析建筑结构关系进行构思

3) 从平面到透视表现完成的建筑作品

重点:

掌握建筑效果图的绘制流程

第2部分建筑速写的表现方法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建筑速写表现常用工具

具体内容:

1) 绘线工具:针管笔绘图钢笔等

2) 有色工具:彩色铅笔、马克笔、水彩等

3) 纸张:普通复印纸绘制草图是使用,另一种是硫酸纸

第2.2部分建筑速写表现三项任务

具体内容:

1) 线条图形的快速绘制

2) 影调、色彩的快速铺陈

3) 版面构图设计与调整

第2.3部分建筑速写表现技法

具体内容:

1) 建筑草图的表现

2) 平面、透视效果图表现技法

重点:

在短时间内绘制建筑的方法的技巧

习题:

绘制简单效果图

第3部分马克笔的表现技法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技法基础

2、技法练习

3、技法应用

重点:

掌握马克笔基本用笔技法、造型技法步骤和环境马克笔技法,建筑和建筑环境的练习第4部分景观快题设计方法与表现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建筑快题设计概述

2、建筑快题基础知识解读

3、建筑快题方案设计

4、建筑快题表现方法

重点:

熟练掌握快题效果图的设计完成绘制过程

难点:

短时间内构思完成完整的设计

习题:

命题建筑快题效果图设计

建筑速写教学大纲

建筑速写教学大纲 一、编制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华夏学院是原画专业、动画专业以及建筑漫游专业课程目录和专业介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专业教学计划及与先进和后继课程的关系;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并考虑到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了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建筑漫游专业必修课程。速写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艺术院校进行基础训练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速写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自身固有的生命力表现出完整的内容,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是学生进行创作,艺术构思的一种主要手段,同时速写也是锻炼手力、眼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课程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 1、教学任务: 速写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般的写实能力,而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思维活动,所以要求在速写教学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以惊奇和发现的眼光观察客观物象良好素质。探求其本质特征和视觉价值,使观察超出表象更具尖锐性和敏感性,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就包含在观察、体验、发现和表现当中。 2、基本要求: 建筑速写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学院教学的规范性、严格性、系统性融入本工作室的总体教学之中、前期侧重基础性素描训练.在写生训练中强调对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最基本的表现方法。通过临摹、写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趣味,强调对客观物象特殊的把握,并逐步体现教学特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知识、课堂讨论、临摹、写生、自学。 (1)理论知识: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阅读参考文献、书籍为辅。 (2)课堂讨论:课前由教师布置内容、提供参考文献,学生自己准备,课堂上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临摹:在讲授过程中,针对建筑结构、线体组合临摹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及认识建筑各部分的能力。 (4)写生:由教师布置写生内容,提出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写生任务。 (5)自学:由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来督促学生来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 教学需要:画架、画板、铅笔、钢笔、速写夹、速写纸等。 五、考试要求: 课程结束后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考试。 本课程总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命题要按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即能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考核其能力发展水平;即能保证有效、可靠,又能有代表性和辨别力。 每次考试结束后,都要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实用性程度,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为今后更好的进行教学和命题积累经验。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风景速写》教案

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训练模式 口 1、 讲的是速 “速” 第 授课内容与安排 欣赏临摹能力训练 写生造型能力训练 1 整理创作能力训 1 U (0.5 周) (一)理论部分 m 写的概念及技 捷的表现物象; “写”是持续、连 物象进行描绘。 综合起来,速写的概 用简练、扼要的笔法迅速 的形神。 速写即是绘画的基 种绘画的表现形式 2、速写在专业学习 速写以其简洁的笔 物形神的手法,成为培养 对象和准确、生动地表现 自 1 单 取 ―1 — —n 主 然 个 景 整 观 景 物 自 构 作 处 的 然 图 品 理 观 物 透 掌 综 察 和 象 视 控 合 认 的 等 画 素 识 造 画 面 质 训 练 型 面 训 训 训 处 练 练 练 理 训 练 =述― 接、不间断的对 念可以概括为: 准确地捕捉事物 础训练,也是 中的作用与地位 调、迅速捕捉事 画家敏锐地观察 对象的主要方 法特点\创 度,是快速、迅 实践 练 画面组织能力以及默写、记忆、想像能力的重要方法。 3、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速写作为一种绘画方式,有着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样式。刚开始学画速写,作为基本 功与技能练习,速写更多地注重迅速、准确、生动地表现对象,作为收集素材与记录,它 同时也会强调准确与可还原性,以便在创作中更好的加以利用。 第二部分风景速写写生 1、创意、取景与构图

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名家作品的面貌、风格、表现方法和已经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对名家作品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课程号: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 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 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创新教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管本科)选修课程。3学分、54学时,录象21学时。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观念、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一种导向和启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与学的创新能力,从而把教学创新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本课程可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辅导活动应紧密结合教学创新的实践,在认真分析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 四、课程学习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有关知识、理论内容的教学,基本可按"了解、理解、掌握"几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象学时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创新性思维与教学创新6 第三章创新性教学案例研究与评析11 第四章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12 第五章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9 第六章教学创新的目标与评估6 第七章教学创新环境5合计54 21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所选择的主要媒体为文字教材、录象教材。其编制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学生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主教材,同时充分利用录像教材。这样有利于学员更准确地把握本课各章的知识结构、内容重点、难点。 三、教学环节 1.学生要充分使用本课程的各种媒体: (1)主教材:是学习的主要用书; (2) 录像教材:分为两部分

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素描课教学大纲

素描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素描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对脑、眼、手的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通过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理解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准确生动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几何形体、静物的一般画法,掌握基本的表现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素描知识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概论 (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素描绘画形式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对素描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难点是对美术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0.1素描的概念与发展简史 0.2素描的表现形式 0.3素描的材料与技法 第1章结构素描 (4学时) 教学目标:运用结构的方法认识、剖析与表现绘画对象。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几何形体的基本结构、静物与几何形体的联系,难点是深入认识物体结构的空间构造和绘画表现的内容。 1.1石膏几何形体写生(1) 1.1.1透视的学习 1.1.2徒手线条练习 1.2石膏几何形体写生(2) 1.2.1立方体的学习 1.2.2圆球体的练习 1.3石膏几何形体写生(3) 1.3.1贯穿形体写生 1.3.2几何体综合写生 1.4切挖模型写生 1.4.1切挖模型写生 1.5静物结构素描 1.5.1几何形体与静物组合 1.5.2简单形体静物写生

1.5.3复杂物体的分析与表现 第2章明暗调子素描 (4学时) 教学目标:运用明暗调子的方法认识、剖析与表现绘画对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物体形体结构与光影的关系,难点是深入认识物体结构和光影变化规律。 2.1明暗变化规律 2.1.1三大面与五大色调 2.1.2光源与物体调子 2.1.3排线与调子 2.1.4结构素描和光影的结合表现 2.2 光影素描的作面步骤 2.2.1立方体的作画步骤 2.2.2圆球体的作画步骤 2.2.3圆柱体的作画步骤 2.2.4几何组合形体的观察与表现 2.3 画面处理与气氛表达 2.3.1光源位置对画面气氛、意境的影响 2.3.2光源强弱对画面气氛、意境的影响 2.3.3物体固有色对面面气氛、意境的影响 第3章构图 (4学时) 教学目标:学习构图方法,运用合理的构图法则处理画面。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了解影响构图的因素,难点是认识对画面效果的意义 3.1 典型构图分析 3.1.1写生作品构图方法 3.1.2经典作品分析 3.2 主题表达与画面均衡 3.2.1对比呼应 3.2.2点、线、面的应用 3.2.3黑、白、灰的应用 第4章质感的描绘 (4学时) 教学目标:对不同材质的静物有一定的认识,能合理运用光影技法进行表现。 重点和难点:重点时五大色调的深浅、位置、对比与材料的联系,难点是玻璃制品与金属物品的表现技巧。 4.1 质感的认识 4.1.1材料的认识 4.1.2质感与画面效果 4.2 不同质感的描绘 4.2.1陶瓷器皿 4.2.2玻璃器皿 4.2.3纺织品 4.2.4金属与竹木器 第5章环境写生 (12学时) 教学目标:学习对建筑及植物等室内外环境的表现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室内、室外环境透视,难点是建筑、园林树木等表现技巧。

22机械产品设计教学大纲-2012

《机械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10141080 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 课程总学时: 32讲课:24 实验:0 上机:8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机械产品设计》是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系统和整机出发了解各类机械产品的设计规律及特点,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开发设计新产品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学会运用机械原理、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初步能力; 2.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的能力; 3.了解国内外机械设计的新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机械设计一般知识,了解机械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标准等。 2.基本技能: 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了解实际工业设备的设计及使用情况,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顺利地收集、整理技术资料,提出设计及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面宽,知识面广,涉及基础科目多,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现有产品的不足进行改进;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创新设计。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二维CAD或三维CAD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大作业的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是运用多门基础科目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主要的先修课程有工程图学、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及技术测量、金工实习、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A1)、液压传动、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现代设计方法、工程材料等。本课程将为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以大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提出现有产品改进、提出新结构、新材料、新原理或新的润滑液压及控制方式。通过大作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大作业,大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 (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 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知识点:高等院校亟待实施正规的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重在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营造全社会浓郁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创业前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强化实践、弥补创业经验的不足。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中各种机构设计和分析能力服务的。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1) 通过课程设计大跨度的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完整的概念,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2) 通过对某些机构的发明构思,锻炼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 3) 通过对设计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资料、运算和绘图的能力; 4) 通过对课程设计中某些计算内容编程上机运算,使学生更清楚认识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陆凤仪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 师忠秀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使学生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原理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多练多想,运用一般的机械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机构和机器的具体设计与分析问题。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速写》教学大纲

《速写》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速写是美术学专业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开设训练学生绘画造型能力和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是绘画基本功训练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通过速写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使用这一绘画语言快速表现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速写实践的意义,使学生了解到速写作为一种学习和训练的方式对本学科的发展与探索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长期坚持这一训练与实践对自己所从事的美术专业所具有的影响。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0.5周) 1、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速写概述 一、速写的概念及技法特点 二、速写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第二部分风景速写写生 一、创意、取景与构图 二、风景速写中的透视问题 三、基础训练中的所有要素同样适用 四、地域与环境特点是风景速写的灵魂 五、常见景物的画法 六、工具与语言 七、风景速写的一般作画步骤与训练方法 八、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第三部分风景速写名家作品欣赏 1、国内名家作品赏析 2、国外名家作品赏析 第四部分风景速写写生基地介绍 1、太行写生基地简介 2、实地写生风景特点 2.1景物形象特征 2.2环境气氛 3、实地写生风景的地域性与文化性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构图中需注意的问题,风景速写的透视问题。

2、风景的技法问题,不同地域环境特点与形式语言的关系 3、常见景物的画法与形式技巧 4、速写风景作品写生过程及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2)教学难点: 1、景物的选择与构图 2、意境及环境气氛的营造与形式技法的运用 3、景物及环境塑造与形式语言的关系 3、基本要求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风景速写的一般表现方法,掌握一般的取景构图方法,学会常见景物的表现方法,能够恰当的运用相应的形式语言进行风景速写练习,有一定构图与组织画面的能力,并进行一定数量的风景速写写生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较完整的速写风景作品,从而为将来的装饰风景或图形创意课打下一定基础。?? (二)实践教学部分(3.5周) 实践重点:恰当的运用相应的形式语言进行风景速写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较完整的速写风景作品。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 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甘肃电大教学指导中心师范部 4月15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创新教学》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省开课程。本课程经过教学创新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案例评析,阐述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指导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把理论知识教学和思维训练、行为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自学习惯和创新能力,为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 1、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教学创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阐述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教学的原则,介绍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3、利用创新性教学和创新性学习的案例,指导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4、介绍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方法,帮助小学教师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性学习中来。 5、介绍教学创新的目的和评估要点,提供教学创新评估的思路。 6、介绍社会环境与教学创新的关系,强调获得政府、社区及家庭支持的必要性。 三、教学课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四、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刘敬发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月第1版。 (二)网上教学资源 在甘肃电大电大在线课程教学平台上发布有关教学信息,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服务: 1.各种指令性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意见、导学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课程考核说明等; 2.课程教学辅导资源,包括四次平时作业、期末复习、各章节教学辅导、、课程辅导、往届试题等、作业讲评、在线讨论等; 3.拓展应用资源,包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热点问题、经典案例点评等。 五、教学环节 1、自学。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课程自学计划,并循序渐进地自学文字教材,流览计算机网页上的教学辅导材料,独立地完成各章节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四次平时作业。 2、辅导。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面授辅导、综合训练和解难答疑。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9602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创新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 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梳 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 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无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模块创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创新实质、原理、原则 2)熟悉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环节和步骤 3)掌握创造型人才个人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入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总结出创新的类型。介绍创新的原则、原理与过程。从创造型人才的支持系 统对创造型人才内涵提出解析,分析创造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四维度结构。 在对创造型人才与个人创造力内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创造型 人才个人创造力测评的四个测评工具。 创造环境、创造动机和创造教育是创造型人才思维潜能开发的基础条

2015《创新实践》教学大纲20150618-1

《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Innovate Practice 课程代码:Z0000W40 总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1.5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课外实践先修课程: 面向专业:电信、通信、电科、计算机、生医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执笔:汪志勤审校:创新实践委员会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创新实践》课程是“实践育人”理念的具体实现方法,该课程也是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该课程涵盖的领域有学科竞赛、学生论文、学生专利、专业证书、软件著作权、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室项目等领域。 二、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根据《中国计量学院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量院[2011]65号)“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学分认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在2014年5月起我院实施的《“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基础上,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当中的课外实践类的“创新实践”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一、创新实践课程成绩的构成 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外实践类《创新实践》课程,课程成绩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利、创新性实验等相关教学环节获得。具体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二、认定程序 1、成绩评定时间 每学期开学初对上一学期的课外实践类《创新实践》课程成绩进行评定,与综合测评工作同时进行。 2、成绩评定流程 1)学工办提供上一学期各项竞赛获奖资料,科技部负责统一登记; 2)初始汇总表下发班级,学生本人确认,并提交学院统一汇总之外的相关支撑材料复印件; 3)学生会科技部进行二次登记并确认; 4)学工办进行审核; 5)成绩录入; 6)有关资料交学院档案室存档。 3、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采取五级制,具体如下:

高考美术教学大纲

一、素描考试大纲 1、目的要求 素描是一切造型与设计艺术的基础,并逐步发展成为绘画艺术中一个独立的画种。素描通过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比例、质感、空间和明暗关系等造型手段来塑造形象特征。学习素描,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写实能力和训练技巧,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分析理解物象的结构特点,掌握综合概括对象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敏锐而深刻的对物象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因为素描是在平面的纸上塑造具有三维空间的形象,所以在掌握各种造型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物体的形体结构,并在素描实践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是素描学习的主要内容。 2、范围 本大纲素描考试范围:人物头像写生或人物头像默写。 二、色彩考试大纲 1、目的要求 色彩是绘画及艺术设计的重要表现语言,是造型与设计艺术的重要基础。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规律,是在绘画的素描基础上,建立一个正确并富有表现力的色彩关系。 正确把握色彩关系,是指利用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应用纯度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等手法,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表现物象的色彩协调关系和空间感及质感。 色彩写生是学习绘画和设计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需要掌握扎实的造型基础、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敏锐感觉、把握整体、综合表现的能力。 2、范围 本大纲色彩考试范围:静物写生或静物默写,色彩头像。(限于水粉或水彩)。 三、速写考试大纲 1、目的要求 速写是绘画及艺术设计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基础。它是提高造型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培养艺术构思的基本方法。速写的特点和要求是:在短时间内精炼、快速、准确地概括性刻画出对象的形貌、结构、动态、神态特征和场景气氛的整体营造,体现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形象的表现力。 2、范围 本大纲速写考试范围:人物静态动作写生或人物与场景默写,建筑速写。

生产系统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2099 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ion Systems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要求,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生产系统创新设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理论课部分,是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生产系统创新设计是把工业工程的基础方法和现代生产过程及管理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知识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激发学生对专业或学术问题的研究兴趣。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和内容,了解工业工程在现代制造业应用的最新技术,具备工业工程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具有对一般问题使用工业工程知识进行分析改善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步入企业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准备。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视频资料、项目任务为辅的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适当增减部分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系统仿真。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为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适当安排一定的课后习题、调研报告或者小论文。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生产制造系统及其工程管理相关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 3.成绩构成:通过案例分析、作业、测验或小论文等考查方式检验学生对相关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课堂提问、学习主动性等表现得分。 (七)参考书目 《精益生产》,刘树华,鲁建厦,王家尧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现代生产管理》,施礼明、汪星明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系统工程概论》,张延欣、吴涛等,气象出版社,1997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工业工程概论(第3版)》,(美)特纳,张绪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二、中文摘要 生产系统创新设计是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类专业基础选修课。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管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工程学科,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X2160501创新思维与TRIZ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及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及理论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学时数: 其中实践学时数:课外学时数: 学分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 一、课程简介 创造思维及理论是高等工科学校四年制本科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创造思维的常见形式、法则和技法,理论的及其在设计中的启发创造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创造思维的理论基础,掌握非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思维的互相转化,并完成创造思维的各种模式训练。通过课程案例训练,学生能够改变思考问题的模式,启发克服思维定势;熟练掌握常用的创新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掌握相关理论基础上,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设计生产问题。 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创造思维及理论是本科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及掌握创造及创造学的概念及创造原理及创造

思维,熟练运用创造创新方法,理解掌握理论基本原理。 三、教学目标及毕业要求关系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创造学概述了解 产品创新的概念和特征 产品创新类型 创造性思维 (二)传统创新思维方法掌握,重点 、头脑风暴法 、法 、法 、样本资料法 、仿生学法 、逆向设定法 、法

、意念衍生矩阵 (三)(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理解,重点,难点、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最终理想解 、个发明原理 、个通用参数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阵 、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 、物场模型分析 、个标准解法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科学原理知识库 、功能属性分析 、资源分析 五、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六、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 ()系统阅读教材,重点掌握创造性思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加强练习,按时完成平时作业; ()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大量欣赏优秀作品。 七、本课程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一)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力学等 (二)后修课程: 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等 八、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创新思维及方法:理论及应用》,李梅芳、赵永翔,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参考书: .《创新思维及发明问题解决方法》,赵锋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创新思维法:打破思维定式、生成有效创意》,【美】托马斯.沃格尔著,中国工信出版社 .《创造性思维改变思维做决策》,【美】托马斯.萨蒂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一)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 期末成绩*总成绩,折算成五级分制,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二、课程代码 11113103 三、课程属性 专业必修课 四、学时数、学分数 48(理论学时:44实验学时:4)、3学分 五、适用专业 四年制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专业。 六、编制者 编制:唐剑兵 七、编制日期 2015年7月 八、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创新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是训练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培养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国际化创新思维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国际化创新意识和能力,打好创造发明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中国应该学习和改进创新思维,走向世界的前列。创新是全世界的基本行为,创新教学适合双语教学,打破国际界限,进入英语讨论环境,在通用语言环境下比较优秀创新思想,树立自己的先进创新理念。 本课程通过阐述国际创新设计思想,达到创新理念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方法的使用;创新活动的指导四大目的,带领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造性实践。 在系统阐述设计创新和创造的基本原理基础上,介绍了设计问题、创新设计策略、设计创新过程、创新产品特性,创新人文特性等内容,用对比的方法,强调创新不只是技术改进,而是技术,市场,社会效益的综合改进,搭建创新与应用的桥梁。并联系实例构建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机器人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4大实际任务模块,以项目为导向分

析和引导相关课程内容的讲授,并结合实验和实训,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手脑并用,以大赛的实际创新产品体现教学的效果。 九、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掌握正确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后,能开动脑筋,按照一定的功能要求,自己动手设计出新型的机构或装置,并加以实验验证。课程的考核既有理论的考试,同时更加注重实际作品的完成。 十、本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中其他有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和“创新能力训练”专题(专周)实训是一体化课程,由本课程引导学生选择、并完成的相关内容的设计,将在创新能力训练专周(2周时间)来具体实施和完成。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与程序设计、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十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表 序号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机动讲课实验其他 1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40 2什么是工程设计(工程训练大赛)46 3创新设计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机器 人大赛) 46 4产品价值与创新价值(结合创新创 业训练计划申报) 55 5功能原理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 计大赛) 86 合计2523 十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共4学时) Part One.What is Innovation? 教学要求: 了解创新定义,确立正确的创新思想方法。认识采用双语教学创新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创新 知识要点:创新是改进,是简单、普遍存在的行为。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第二节创造力和创新有什么区别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0011132 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 学时:72学时 学分:2学分 主要教学平台:高校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高校邦是中国最大的高校在线教育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 助力高校互联网时代的育人体系重构与教育模式转型,致力于成为中国高校最值得信赖的在线教育创新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高校邦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500多所全国知名高校及地方院校开展了专、本、硕等不同层次的深度合作,覆盖高校大学生200万;并与IBM、亚马逊AWS、阿里云、VMware、百度、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助力大学生创业。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三、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实战性都很强,涉及到会计、财务、市场营销、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还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从筹建到创办再到运营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等。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将优先获得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培训的资格。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创业模拟实训这一实践,会使你对创业了解的更加透彻解决你是否适合创业的疑问。 四、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