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创意带动城市复兴

以文化创意带动城市复兴
以文化创意带动城市复兴

以文化、创意带动城市复兴

【摘要】:以文化推动城市复兴是现今世界盛行的发展策略,是这种文化导向的发展策略却并不是城市复兴的万能钥匙,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空间塑造产生了许多问题,而且也给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变异和危机。通过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对文化引导的城市复兴策略失效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城市复兴实践呈现一个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复兴;文化;创意;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始终经历着持续的变化,它们不曾静止、不曾停止,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不能以19 世纪的方式来解决21 世纪的问题,世界城市系统已经历了剧烈变革。新形式下城市每个层面都发生基础性的变化,往日解决问题的方法很难奏效,寻求新的战略途径成为必然。

1城市文化的理解

1.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政策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多项政策都强调将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地方文化和提升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富和国家以及地方的重大目标。但同时由于城市文化具有广泛性,经常被模糊使用以及在不同背景下使用,是的城市文化的含义愈加模糊,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混乱。通过查阅资料及相关调查,虽然无法对城市文化提出明确的定义,但基本可将城市文化概括为三个方面:文化遗产‘文化实践’文化表达。○1文化遗产是指历史城区城镇风貌与建筑,郊区花园城市和社区以及当代建筑。○2文化实践是指发生在城市中心、社区、组织和民主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消费方式、家庭传统、公共生活参与等。○3文化表达包括个体形式和实惠形式,如艺术、音乐、戏曲、电影、设计、手工艺,同样包括节日忽然运动。多样化的文化表达不仅包括文化生产和消费,也包括高压文化和大众文化。

1.2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文化政策的促进作用,提升城市中心生活和城市公共社会生活(尤其是夜间和周末),这样能减少交通需求,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减少绿化地区新增居住建筑,鼓励使用现有建筑和“棕地”(已开发使用的土地),使得城市更能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自豪感。通过标杆项目和社区为基础的文化项目能对当地环境产生强大的影响,能促进公众的地方休闲消费;提升建成环境的设计质量。通过示范性的建筑项目,通过展示和教育计划的提升城市环境标准,加强市民环境意识。

1.3城市文化中的传统要素

城市文化中传统要素是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传统的建筑风格艺术,传统的社区生活,地方特色手工艺,民俗民风等。这些传统要素形成了一个地区的标识与身份。其保护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城市文化中的传统要素构成了人们的集体记忆,这些传统要素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传承保留下来。其次,这些传统要素有利于增强地区的标示性,更深刻的体现了地区特色,给地区带来活力和形成持续的吸引力。第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四,丰富了城市空间。

1.4城市文化产业

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政府部门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次已经非常普遍。而“文化产业”所具的创新性、柔韧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如今城市经济的前沿领域,它包括各种艺术形式: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手工艺、电影、电视、广播、文学、博物馆与历史遗迹、商业电影与影院、各种设计和新的媒体行业。

2.文化·创意·城市复兴三者之间的互动研究

1978 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以“速度快、密度高、高度高、规模大”为特点实现了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发展模式属于蛙跳式的快速扩张模式,但往往对城市旧区缺乏重视,大多采取的是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模式。这种旧城改造模式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的表面复兴,而忽视了更新中的社会

成本和文化成本。鉴于中国正向后工业社会转型,借鉴西方发展经验,中国城市建设模式应摈弃快速蔓延的城市扩张及大规模旧区改造模式,切换到以旧区为重心的“城市复兴”模式,以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内涵增长。“城市复兴”模式强调除物质复兴外,还需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复兴,强调以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生活努力构建和谐城市,既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又关注城市人文环境的建设。城市复兴有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增强城市的凝聚力,有助于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

2.1 文化、创意与城市复兴的关系

城市复兴强调的是对城市旧区的环境、经济、活力的再生,其中文化要素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城市复兴强调对城市传统的重视,将城市传统(urban legacy)作为一种推动城市发展延续的重要资源。其次,文化创新和文化多样性是城市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城市空间活力的增加、市民活动的多样化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创意产业则往往是城市复兴的产业载体,它正日益成为旧城复兴的动力来源,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新的激励因素。创意产业无需占用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仅仅依靠人才的创造力和聚集效应,就可使衰败的旧区再发生机,不仅提升了该地区的文化品位,还体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同时发达的创意产业体现了城市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也正是城市的竞争优势所在。

2.2 文化·创意·城市复兴三者的互动模型

如果用形象的植物学视角来阐述文化、创意、城市复兴三者互动关系的话,文化(即文化资源)犹如大地土壤般为城市复兴提供最原始的营养;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犹如植物极具生命力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原始养分,并通过能量吸收和转换,将基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动力。而城市复兴就是文化和创意良性互动、共同催生的成果,犹如生长在大地之上,通过根系而自然生长繁衍出的参天大树(如图 1 所示)。

三者互相之间良好的互动作用,可以使城市呈现不断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本文将文化、创意、 城市复兴三者的螺旋发展模型建构如图 2 所示,以进一步明晰文化、 创意、 城市复兴

三者彼此依存、互相推动、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 3.城市复兴的“文化创意策略” 3.1 “文化创意策略”的提出

根据前文对文化、创意与城市复兴三者关系的研究,笔者提出“城市复兴的文化创意策略”,其内涵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复兴的发展目标,在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优势和特点,

策略性的运用城市文化资源发展适宜

图1 文化、创意与城市复兴三者的生长机制模型

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实现城市的经济复兴;同时通过文化创意社区的积极营造,改善城市物质空间,并努力在促进城市空间复兴的同时,保护和弘扬城市文化资源,推动机制完善,促进文化认同,构建社会资本,从而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推动社会和文化复兴,最终实现城市的整体复兴。”需要说明的是,文化创意策略是一个综合性的策略,它强调的是一个多元复合、逐步推进的策略应用。城市复兴是经济复兴、文化复兴、 空间复兴、 社会复兴四维一体的发展框架,而文化创意策略对应于每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策略主导。

(1)经济方面:文化创意策略的核心理念是提倡文化资源和创意产业的结合,积极培育适宜的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合适的产业转型来营造经济的复兴。

(2)文化方面:文化创意策略特别强调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将文化资源通过梳理、保护和发展将其提升到城市发展的高度;同时创意产业的发展会带给城市文化带来新的力量,不仅仅使本土文化得以巩固,也使精英文化、草根文化、移民文化多向发展;同时文化参与的增强,

也会带来市民整体文化素质

图 2 文化、创意与城市复兴的三者的螺旋法则模型

的提升,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复兴。

(3)空间方面: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经济主体进行空间营造,强调积极融入城市发展体系,鼓励通过与产业的结合来改善社区物质环境空间,并逐步延伸到城市范围,营造更大范围的空间复兴。

(4)社会方面:文化与创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构建公共平台,转变政府职能,进行机制创新,同时不断培养出的创意阶层;同时需要从市民的基层需求出发,从而引起社会最广泛的参与、满足最广泛的市民需求。通过文化创意策略的导入,推动经济、文化、空间、社会多方面的复兴,从而又源源不断的激发新一轮的创意与文化,不断促使城市走向全面复兴。当然需强调的是,文化创意策略只是指导行动的框架,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不能过于僵化的理解。每个城市必须结合自身地域的特殊条件予以研究。

表 1 文化创意策略与其他复兴策略的对比解析

3.2 城市复兴文化创意策略的模型建构

根据本文有关“城市复兴的文化创意策略”的解析,将示意模型建构如下:

图4 城市复兴的文化创意策略模型示意

4结语

“城市复兴的文化创意策略”的提出并不是为了打造一个新名词。它其实是代表了一种析城市问题的新视角,引申出一种指导城市实践的新方法,目的是为了探索一种可能性,提出城市发展中文化和创意等柔性要素的重要性。从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来看,快速城市化的表象之下存在着大量的旧城和闲置地段。长期以来,政府对旧城存在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试图用“功能划分明确的、空间秩序井然的新的规划方案”来取代“功能混杂的、空间秩序混乱的旧的城市现状”。然而从当代复杂科学的角度来看,许多旧区所谓的“混乱不堪”,实际上包含着社会经济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精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复杂”系统,必须充分认识这种复杂性,并进一步探索适应这种复杂性的新的规划设计方法。

本文是期望从结合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的视角来探讨推动城市复兴的可行性。提出文化创意策略并非要简单取代其他城市发展策略,需要在后续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将文化创意策略与其他发展策略更好的结合,从而更好的推动城市发展。

设计事业部何洁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一、基于“两观三性” 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一) (一)建筑的整体性 建筑整体性首先体现在构成建筑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从城市整体的角度,从群体协调的角度,从建筑内外空间和细部延伸的角度,分清主次,对各要素进行分析、归纳、优化和整合,总体把握,贯彻始终。 (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在大规模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带来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从这些教训中逐渐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逐渐意识到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人文的共同发展。 (三)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四)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财富,有是精神产品;它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反映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所体现的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一座有文化品味的优秀建筑,其精神内涵所散发的光辉常常超越功能本身,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一个时期的文化标志,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二、基于“两观三性” 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二) (一)建筑的时代性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新思想、新理念正在改变人们的空间观念和工作模式,使建筑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现代建筑和创作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要用自己的建筑语言来表现当今时代的设计观念,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特征,归根结底,是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关键是要处理好时代精神与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师应自觉吸收地域文化优秀传承,融汇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精华,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作有文化品味的现代建筑。 (二)“建筑三性”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建筑“三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性,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发展。 建筑“三性”是设计创新的一个普遍性原则,建筑师在构思过程中,应按项目的性质、用途、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研究综述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研究综述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因而受到拖累,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以下简称文创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因而,围绕文创产业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城市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3T理论出发归纳创意阶层理论研究,提炼创意城市形成影响因素,形成对国内外城市文创产业发展环境的研究述评,为促进城市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其早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关键词:文创产业;创意阶层;创意城市;产业发展环境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从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提出以创意立国或者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事实上,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城市几乎没有例外,都成了创意产业最集中和发达的地区,并以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意产业而名闻于世。创意城市,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新的方向。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背景下,创意产业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发展,创意这一核心要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中国,虽然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创产业的内容有一些差异,但正如张振鹏(2011)指出,文创产业具有典型的中国特性,相比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更具兼容性,内涵也更丰富[1],也更能体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发展文创产业,以期使之成为支柱性产业。国内外学术界也围绕文创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下文将围绕创意阶层理论、创意城市等研究梳理有关城市文创产业发展环境的相关文献,为深入研究城市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创意阶层理论研究 创意阶层,是创意经济下产生的新概念,它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RichardFlorida提出。在创意经济时代,美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劳工阶层、服务阶层和农民阶层外,一个新的阶层——创意阶层正在悄然兴起。Florida把创意阶层分为“超级创意核心”和“创新专家”两部分。“前者包括科学家与工程师、大学教授、诗人与小说家、艺术家、演员、设计师与建筑师,非小说作家、编辑、文化人士、智囊机构人员以及其他社会舆论制造者等现代社会的思想先锋;而后者则广泛分布在如高科技行业、金融服务业、法律与卫生保健业以及工商管理领域等知识密集型行业”[2]。以Florida有关创意阶层的特征、创意阶层指数等研究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创意阶层理论。创意阶层,一个新诞生的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可以概括为个人特征和地理分布特征两个方面。 (一)个人特征

以文化创意带动城市复兴

以文化、创意带动城市复兴 【摘要】:以文化推动城市复兴是现今世界盛行的发展策略,是这种文化导向的发展策略却并不是城市复兴的万能钥匙,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空间塑造产生了许多问题,而且也给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变异和危机。通过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对文化引导的城市复兴策略失效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城市复兴实践呈现一个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复兴;文化;创意;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始终经历着持续的变化,它们不曾静止、不曾停止,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不能以19 世纪的方式来解决21 世纪的问题,世界城市系统已经历了剧烈变革。新形式下城市每个层面都发生基础性的变化,往日解决问题的方法很难奏效,寻求新的战略途径成为必然。 1城市文化的理解 1.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政策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多项政策都强调将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地方文化和提升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富和国家以及地方的重大目标。但同时由于城市文化具有广泛性,经常被模糊使用以及在不同背景下使用,是的城市文化的含义愈加模糊,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混乱。通过查阅资料及相关

调查,虽然无法对城市文化提出明确的定义,但基本可将城市文化概括为三个方面:文化遗产‘文化实践’文化表达。○1文化遗产是指历史城区城镇风貌与建筑,郊区花园城市和社区以及当代建筑。○2文化实践是指发生在城市中心、社区、组织和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消费方式、家庭传统、公共生活参与等。○3文化表达包括个体形式和实惠形式,如艺术、音乐、戏曲、电影、设计、手工艺,同样包括节日忽然运动。多样化的文化表达不仅包括文化生产和消费,也包括高压文化和大众文化。 1.2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文化政策的促进作用,提升城市中心生活和城市公共社会生活(尤其是夜间和周末),这样能减少交通需求,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减少绿化地区新增居住建筑,鼓励使用现有建筑和“棕地”(已开发使用的土地),使得城市更能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自豪感。通过标杆项目和社区为基础的文化项目能对当地环境产生强大的影响,能促进公众的地方休闲消费;提升建成环境的设计质量。通过示性的建筑项目,通过展示和教育计划的提升城市环境标准,加强市民环境意识。 1.3城市文化中的传统要素 城市文化中传统要素是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传统的建筑风格艺术,传统的社区生活,地方特色手工艺,民俗民风等。这些传统要素形成了一个地区的标识与身份。其保护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城市文化中的传统要素构成了人们的集体记忆,这些传统要素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传承保留下来。其次,这些传统要素有利于增强地区的标示性,更深刻的体现了地区特色,给地区带来活力和形成持续的吸引力。第三,在一定程度上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word文档整理分享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目录 一、纽约SOHO区: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 (一)园区简介 (二)园区形成基础和发展历程 1.SOHO艺术区形成的基础 2.SOHO艺术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三)园区产业定位 1.以艺术品经营为龙头 2.以时尚产业为特色 (四)入驻机构情况分析 1.SOHO区现驻绝大多数为商业机构 2.现驻画廊情况 3.现驻博物馆情况 4.现驻影剧院情况 5.现驻商铺情况 (五)功能区分布与规模现状 1.以第六大道为界,SOHO区东部入驻机构较西部密集 2.画廊集中分布在东部中心地段 3.博物馆分散在四个区域 4.影剧院集中分布在百老汇街和第六大道 5.时装等时尚店铺沿主干道集中分布 6.SOHO区的代表性建筑:铸铁建筑 (六)园区配套 1.SOHO区基础设施 2.SOHO区商业配套 (七)园区运作模式与政策保障 1.纽约市为SOHO区制定了严格的改造方案 2.纽约市政府为SOHO区充当“把关人” 3.曼哈顿第二社区委员会负责规划SOHO区社区服务 4.SOHO联盟具体承担社区服务 5.社区居民通过选举和志愿服务参加SOHO区管理 (八)园区经验 1.工业遗产再利用使SOHO区保留了独特的历史风貌 2.非政府组织对SOHO区的存留和发展至关重要 3.政府通过严格的审查机制保持SOHO区的艺术性 4.入驻商家对艺术性的自觉保持使SOHO区成为独特的艺术商业区

二、韩国Heyri艺术村: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 (一)HEYRI艺术村发展概况 1.HEYRI艺术村简介 2.HEYRI艺术村重要的文化地位 3.HEYRI艺术村的三阶段发展历程 (二)HEYRI艺术村发展主体分析 1.产权开发方:HEYRI艺术村数百位艺术家 2.建设规划方:HEYRI艺术村规划中心-设计协会 3.管理运营方:HEYRI艺术村投票选举产生的理事工会 (三)HEYRI艺术村产业业态分析 1.HEYRI艺术村产业总体业态 2.HEYRI艺术村核心艺术产业 3.其他与艺术相关的产业 (四)HEYRI艺术村空间布局 1.设施构成 2.功能分区 3.代表性建筑 (五)主要艺术家与机构入驻情况 1.入驻艺术家工作坊创作机构情况 2.入驻博物馆/展览馆展示机构情况 3.入驻音乐厅/剧院演出机构情况 4.入驻画廊/艺术商店交易机构情况 5.其他机构组织入驻情况 (六)HEYRI艺术村的营销平台与服务平台 1.举办国际性的艺术节庆和盛会,吸引国内外艺术爱好者集聚 2.召开各种文化艺术研讨会开办艺术学校,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学习 3.建立旅游服务中心、规划设计中心、出入境管理处等服务平台 (七)政府政策支持与组织机制保障 1.韩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在资金、人才、组织等方面扶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2.韩国政府鼓励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给予艺术家联盟土地开发权 3.韩国坡州市政府设文化观光科、HEYRI事务局等机构负责HEYRI艺术村的发展工作 4.HEYRI艺术村设立理事会和文化教育委员会等组织,采取会员制管理 (八)HEYRI艺术村的成功关键要素分析 1.具有艺术气息的不同风格的建筑成为HEYRI艺术村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2.全年无休的艺术节庆和文化活动成为艺术爱好者学习和交流的集聚地 3.签约众多知名艺术名家,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了集聚区的影响力 4.艺术全产业链模式、产业研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实力 5.艺术村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平台,推动了区域内文化企业与艺术机构的发展

三坊七巷 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三坊七巷的文化继承与创新 摘要:“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总占地约45公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其基本格局形成于唐末,到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鼎盛,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陈承裘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沈葆桢故居、林氏民居、小黄楼等9座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1】 关键词:三坊七巷、文化、创新、传承、价值、内涵、精髓、保护; 一、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她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们把凝结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中的文化信息,在坊巷中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思想和著述,坊巷内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商贸特性,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现在我们统称之为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精髓和价值: (1)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1、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 2、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 3、灿若群星的名贤英杰 4、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5、具有文化气息的商贸 (2)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 1、爱国与创业精神 2、包容与革新思想 3、崇文重教的传统 (3)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 1、是展示福州历史文化的窗口 2、是提高文化认同感的基础 3、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2】 例如: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河南光州固始人。唐中和元年(881年)同兄王潮、王审邽随王绪起义军渡江南下;景福元年(892年)攻入福州,历封琅琊郡王、闽王。前后治闽29年,修罗城、夹城,辟甘棠港,拓三坊七巷,政绩斐然,世称开闽王。其部将在塔巷北侧建育王塔,并建塔院,因而得巷名;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清嘉庆(1804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庶吉士,授编修。历江苏按察使、署布政使,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湖北、河南、江宁三省布政使,江苏巡抚,两江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和谐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和谐 作者:任怡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2期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已与上世纪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兴新的城市架构下,创意成为城市的名片,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交流的媒介。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给城市提供一个新的发展道路,更能给激发老城市的活力。但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兴起要与城市建设紧密合作、和谐共存、相互提携并非易事,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让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字:文化;创意产业;城市设计;和谐 此论文用于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意产业在武汉8+1城市圈的规划与发展 创新是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的创意能衍生大量的新产品,开发广阔的新市场并创造巨大的财富。创意产业是源自创意或文化的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的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 每个国家的创意产业的重点不同,比如欧美提倡的是文化产业,日本则是内容产业,而台湾、香港、泰国突出的是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的概念虽然不同,但是大体都是相似的,都是以文化为核心,以人的创造为源头,以产业化为目标的智慧型产业,是一种技术、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由于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有相资讯工业的支持以及有相当的技术的人力资源,因此当代都市规划都以吸引或刺激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的目标。 然而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和创意产业之的互动并不是和谐的,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来说,创意产业是众多经济产业中的一部份,他的存在是基于经济目的而诞生的。单从个体城市来说,创意产业最直接的目的是提升城市经济和文化活力,对其定位往往是以产出的效益为成功的标准,这和用文化推动城市发展是相背离的。 一、城市文化政策的不确定性 文化政策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翻开全世界的文化政策目标,不外就是强化民主精神、深化表达自由、增加群族融合、促进社会和谐之类的官话。城市对文化政策这个概念的把握是有倾向性的,从根底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无论是北京、上海、深圳、还是中部正在崛起的城市,对文化政策的把握不明确,造成文化沦为观光、娱乐工业、休闲产业和都市计划的依附,文化政策内容空泛没有实质内容。模糊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扶植宗旨,究竟是支持独立于市场竞争外的的文艺团体,还是扶持在市场竟争中弱势的文化创意企业,这一点是很难分辩的。

经典广告创意案例分析

经典广告创意案例分析 “U是时候红牛了” 红牛饮料简介: 14年前,风靡全球的红牛饮料来到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首次亮相,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广告语,从此中国饮料市场上多了一个类别叫做“能量饮料”,金色红牛迅速在中国刮起畅销旋风。 红牛功能饮料源于泰国,至今已有40年的行销历史,产品销往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强劲的实力和信誉,“红牛”创造了奇迹。做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品牌,红牛在广告宣传上的推广,也极其具有特色。 红牛饮料广告创意特点分析: 一、独特性 红牛是一种维生素功能型饮料,主要成分为牛磺酸、赖氨酸、B族维生素和咖啡因(含量相当于一杯袋泡茶)。红牛功能饮料科学地把上述各种功效成分融入产品之中,与以往普通碳酸饮料不同。从推广之初,就将产品定位在需要补充能量的人群上。 “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产品在广告宣传中就将功能性饮料的特性: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吸收与分解糖分,迅速补充大量的能量物质等优势以醒目、直接的方式传达给诉求对象。 让大家通过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接受“红牛”作为功能性饮料能够提神醒脑、补充体力、抗疲劳的卓越功效。 二、广泛性 “红牛”的消费群体适合于需要增强活力及提升表现的人士饮用。特别适合长时间繁忙工作的商务人士、咨询服务业人士、需要长时间驾驶的专业司机、通宵达旦参加派对的休闲人士、正在进行运动或剧烈运动前的运动爱好者和需要保持学习状态的大中学生。目标对象较为广泛,供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饮用。 三、树立品牌形象,注重本土化 红牛初来中国时,面临的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引用营销大师的观点而言,那是一个彻底的“蓝海”。因为当时的中国市场,饮料品牌并不多,知名的外来饮料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运动类型饮料有健力宝,几大饮料公司广告宣传力度都非常强,各自占据大范围的市场。红牛饮料要想从这些品牌的包围中迅速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红牛饮料“中国红”的风格非常明显,以本土化的策略扎根中国市场。公司在广告中宣传红牛的品牌上,尽力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这些叙述固化在各种宣传文字中,在色彩表现上以“中国红”为主,与品牌中红牛的“红”字相呼应,从而成为品牌文化的底色。中国人万事都图个喜庆、吉利,因而红红火火,越喝越牛。这正体现了红牛饮料树立品牌形象的意图,了解中国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后,将红牛自身特点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完美体现。 四、多媒体、大冲击、深记忆 红牛在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的广告上首次出现,以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告知所有中国消费者,随后红牛便持续占据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位置里,从“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到“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大量黄金时间广告的宣传轰炸。并配合以平面广告的宣传,红牛在短短的一两年里,让汽车司机、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都成为红牛的忠实消费群体。红牛一举成名,给中国消费者留下很深的记忆。后来出现了大量模仿甚至假冒红牛的饮料,比如:蓝狮、金牛、红金牛、金红牛等等。 四、一句广告词,响彻十余年 一个来自于泰国的国际性品牌——红牛,以功能性饮料的身份挟着在当时看来颇为壮观的广告声势向人们迎面铺来。一直以来,“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带有明确诉求的广告语惹得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文创创意产业 (一)起源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通常是以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纲领文件》作为标志。1990年,英国政府开始起草文化发展战略;1997年,英国政府在布莱尔的主导下组建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该组织开始调查创意产业的产业规模、就业状况、营业额等数据,以统计数据来论证创意产业的经济价值;1998年,布莱尔主持发布《英国创意产业纲领文件》,这标志着英国正式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文化与创新:未来十年的规划》,再次确认了文化创新与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二)概念与界定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作出了定义,即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于2001年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首先可以从各国和地区对这个新兴产业的命名开始考证。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命名为创意产业,德国、中国台湾等命名为文化创意产业,法国、韩国、芬兰等命名为文化产业,美国命名为版权产业,日本命名为娱乐观光业。命名方式不一样,内涵各不相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一命名方式,内涵也存在差异;甚至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同一种命名,不同时期的内涵都不一样。 1.外国的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班级:10机电(1)班学号:10033**** 姓名:***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与创新 摘要:三坊七巷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可以说,三坊七巷成为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凸显着福州人追求正统教化的人文性格与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的相互融合。作为福州城市精神集结地、福州名贤文化纪念地、福州传统商贾文化传承地、福州民俗文化展示地,三坊七巷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批判地传承还要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不仅如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这些对当前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三坊七巷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保护 三坊七巷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景区,但是在现如今,三坊七巷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坊七巷传统文化现状不无使我们担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出改变,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大潮中,三坊七巷也曾经面临被拆迁改造的命运,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下,它最终被抢救保护下来了,在国家文物局、福建省和福州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主持下,先后制定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保护与管理不断升级,并由省、市政府投资45亿元进行保护整修,使得它渐渐焕发出应有的魅力,带着文化遗产的尊严,融入社会,惠及民生,成为福州城市发展中的新亮点。2010年11月1日,在福州举行方案的论证会,探讨以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理念,推动三坊七巷在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传承、利用方面迈出新的步子。 三坊七巷文化探索创新 三坊七巷建设社区博物馆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博物馆界一直在思考博物馆如何从对物的关注转向更多地对人的需求的关注,如何跟人的发展、居民、社会发展挂钩。社区博物馆是一个很好载体,可能是我们国家今后几年博物馆发展的一个热点。三坊七巷做的工作与规划体现了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国际先进经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 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建设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博物馆在可移动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和利用、服务社会等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不可移动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利用方面难度更大。在三坊七巷引进社区博物馆的概念,就应当在保护、展示、利用等方面更多地借鉴博物馆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首先,无论保护和展示都要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突出其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价值,可以用博物馆手段画龙点睛地展示出长期以来人们在此生存发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人文荟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对于引进到社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项目等要强调与遗产社区的兼容性并突出特色,原生的与引进的要能够区别开来,防止旅游地点商业服务、纪念品销售等的千篇一律。在博物馆的设计、规划上要高起点,但在实施上要有条不紊,不要太快。特别是,社区博物馆是活态博物馆,要使管理者、社区居民、游客都能了解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和正确的做法并参与其中。最后,要加强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真正探索出一条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综合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来。 文化批判传承 有些人认为,既然是传承传统,就要将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将最原始的一

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

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世界各国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根据其定义,“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以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通常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十三项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各项产业范畴、产品和服务 产业 范畴、产品和服务 广告 消费者研究,客户市场营销计划管理,消费者品味与反应识别,广告创作,促销,公关策划,媒体规划,购买与评估,广告资料生产 建筑 建筑设计,计划审批,信息制作 艺术与古玩 艺术品古玩交易,包括:绘画、雕塑、纸制作品、其它艺术(如编织)、家具、其它大量生产品(如大量生产的陶制、玻璃制品、玩偶、玩具屋、广告、包装材料等)、女装设计(含珠宝)、纺织原料、古玩、武器及防弹车、金属制品、书籍、装订、签名、地图等零售,包括通过拍卖会、画廊、专家现场会、专门店、仓储店、百货商店、因特网的零售 工艺 纺织品、陶器、珠宝/银器、金属、玻璃等的创作、生产及展示 设计 设计咨询(服务包括:品牌识别、企业形象、信息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工业零部件设计,室内设计与环境设计 时尚设计 服装设计、展览用服装的制作、咨询与分销途径 电影录像 电影剧本创作,制作,分销,展演

互动休闲软件 游戏开发、出版、分销、零售 音乐 录音产品的制造、分销与零售、录音产品与作曲的著作权管理、现场表演(非古典)、管理、翻录及促销、作词与作曲 表演艺术 内容原创,表演制作,芭蕾、当代舞蹈、戏剧、音乐剧及歌剧的现场表演,旅游,服装设计与制造,灯光 出版 原创,书籍出版:一般类、儿童类、教育类,学习类期刊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出版,数字内容出版 软件设计 软件开发:系统软件、合约、解决方案、系统整合、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结构与设计、项目管理、基础设计 电视广播 节目制作与配套(资料库、销售、频道),广播(节目单与媒体销售),传送 资料来源:2001英国创意产业报告 美国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从1996年开始,文化创意产品超过其他所有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到2002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351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 5.24%。另据统计,1997—2001年间英国以文化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年增长率达到8%,是同期英国总体经济增长2.6%的3倍多,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 国外各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美国 到2002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351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达到5.24%;创造就业800万个,接近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 英国 2002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到6月,创意产业雇佣总人数为190万,其后继续增长,成为该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

[创意,城市发展,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

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民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开始逐步走入公众视野。从总体上看,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本文就文化及创新产业与城市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对我国城市相关发展带来的一定启发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发展 0 前言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放缓,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手段早已成为我国相关学界的研究热点。不夸张地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称得上是一个城市的新型发展动力,更是城市本身竞争力的综合表现,所以对文化创意产业及城市发展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1 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政府着重提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便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1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众的消费结构开始不断变化,原本以日常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开始向文化休闲消费转变,这种变化使我国各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始了高速发展。据有关权威机构调查,在前几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中,中国平均文化创意产业增速平均达到23.5%,比当时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快了近一倍,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潜力。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发展大多还只局限于大型城市,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也会较为迅速,而发展迅速的文化创意产业又会反哺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结构,促进城市整体的发展与城市地位的提升。[1] 1.2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效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大型城市中的蓬勃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而其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现阶段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呈现出以高科技企业为主体,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结构形式。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电影行业、动漫行业、游戏行业以及网络出版业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多种新型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更为红火,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步获得了一定发展成效。 1.3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动力 在我国,所谓支柱产业,指的是相关地区产业增加值超过GDP比重的6%。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计算,早在2004年,我国的首都北京其文化创意产业便已成为其支柱产业之一。此外,

于丹,易中天现象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于丹,易中天现象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利大于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为新时代下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指明了方向。 首先,让我们明确两个概念。第一,“于丹,易中天现象”是指在当代中国以于,易为代表的一批思想活跃,有一定学术功力的专家学者,站在大众平民的立场上,通过现代传播并运用现代视角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和诠释,从而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阶层对新一轮传统文化热的讨论和思考。第二,复兴是指复而兴之,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体。其次,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现代大众的普遍关注,需要借助现代传播的引导,需要引起现代社会的广泛思考。 我方并不否认于丹,易中天现象对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一定弊处,但是立足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普遍缺失的客观现状,我方认为于丹,易中天现象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利大于弊。理由如下: 第一,于丹,易中天现象有利于传统文化复兴受众主体的大众化。于,易等文化人通过细腻感性或诙谐机智的方式,以平民立场,现代视角,贴近生活,实现经典的大众化,在学术界和大众之间架起了文化普及和传播的桥梁。 第二,于丹,易中天现象有利于传统文化复兴传播方式的现代化。他们通过现代媒介方式完成了传统文化对大众的对接,实现了学术化精英化的内容与大众平台之间的有效传导。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传统文化在大众中的价值通过媒介传播的方式被大家接受认可。 第三,于丹,易中天现象有利于传统文化复兴社会思考层面的深刻化。以于,易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学者的倍受关注,引发了来自社会各方面广泛的,深刻的大讨论和大思考。来自学术界的不同声音,各种媒介的激烈讨论,不仅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歪曲,反而使大众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得利的是大众,促进的是传统文化的复兴。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对接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掀起了文化遗产热。那些“高大上”的国宝一个个都“活”了起来。有人说这是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有人说5分钟一集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有人说这纪录片有点用力过猛,情感渲染有点多,干货少;还有人说5分钟,怎能讲好一件“国之重器”的故事?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对文创产业来说亦复如此。《人民日报) △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代相依相存,用创新去赋予传统文化更好的内涵,文化遗产才能得以有效发展保存。------著名影视演员奚美娟 △古老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现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只是停留在故纸堆中的一堆符号而已。------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罗兴连 《上新了故宫》让故宫“高而不冷 近两年,“故宫”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热词。匠人精神与故宫博物院中充满历史气息的藏品,引领了阵阵文化风潮。这座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让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IP变得愈发年轻。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播出,故宫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温度。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故宫即将过600岁生日了,在我的眼里,故宫正青春。”原本那些“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故宫藏品,在文创方面发力后成为可以在人们手中把玩、赠送好友的佳品,而故宫文创也在“画风突变”的路上越走越欢快,越走越主流。为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故宫博物院联合北京电视台推出了《上新了故宫》大型文化季播节目。这档节目通过轻松愉悦的表达方式,带领观众在节目中探索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引爆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创新和销售。截至2018年12月18日,(上新了·故宫)的文创单品众筹已经突破千万。这正应了节目中的一句话:“故宫的文创新品,除了传递厚重的时光,也必须有喜欢故宫的人能感受到的温度。” 灼见:接地气但不俗气,融入新时代文化又不丢失传统文化元素是故宫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激活了文物所独具的生命力,也使文创产品紧贴时代。 千年文物表情包:让更多的人物关注传统文化 2018年8月,一组以陶俑、青铜器等文物形象为蓝本绘制的表情包受到网友追捧,表情包的创作者是来自浙江温岭的美术老师王骢颖。王骢颖一直对文物有浓厚的兴趣,因参观南京博物院时发现一些文物神态有趣,便进行了二次创作。在她的笔下,形态各异的文物纷纷化身为骑着“皮皮怪”、跳着“海草舞”的卡通形象不少网友将这组卡通形象称为“千年文物表情包"。 王骢颖创作的这组文物表情包,其原型在众多文物里算是冷门的,但通过二次创作,可以让更多人通过这些或搞笑、或卖萌的表情包去关注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千年文物表情包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样,都是让文物讲故事,进而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灼见:千年文物跨越时空,与当下流行的“表情包融合在一起,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这组文物表情包是一种个性文化解读,更接地气,更具人气,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文物,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小黄鸭遇上伦敦伞 2018年7月初,大英博物馆漂洋过海,在天猫开了首家旗舰店,卖起了文创衍生品。神秘祭司玻璃杯,“纸莎草文献”橡皮擦,打扮成狮身人面像、古罗马形象的小黄鸭玩具等仅半个多月时间,就已售罄。小黄鸭是承载英国人童年记忆的符号。1970年歌手吉姆·汉森创作了一首流行歌曲(小黄鸭),小黄鸭从此便成为英国的一种流行文化元素。英国普通家庭的浴缸里,

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上)(90分)

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上)(90分)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上海著名的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前身是() A.原上海春明粗纺厂 B.原江南枪炮局 C.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D.原弄堂工厂 2. 无污染、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从()中分离出来的。 A.建筑业 B.制造业 C.农业 D.服务业 3. “印象〃刘三姐”演出带动了()的旅游业发展。 A.广西桂林 B.浙江杭州 C.云南丽江 D.云南昆明 4. 为资助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联邦政府经济部下专门设立了(),负责项目审批和财政资助等事宜。

A.联邦地区发展规划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 B.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 C.北威州发展规划委员会 D.联邦地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客观决定了不能再发展低端制造业,于是很多城市选择了()为主要发展方向。 A.高附加值的制造业 B.现代服务业 C.高新技术业 D.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 2. 根据本讲,德国鲁尔区改造成功的因素包括() A.政府主导 B.机制创新 C.全面规划 D.整体盈利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是一个从工业生产区转变为商业文 化消费区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旧区改造有机结合也不能避免城市文脉中断。 正确 错误 3. 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和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不变的。 正确 错误 4. 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占据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地位。 正确 错误

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上) 课程的考试80分

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上)课程的考试80分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上海著名的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前身是() A.原上海春明粗纺厂 B.原江南枪炮局 C.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D.原弄堂工厂 2. 针对鲁尔区存在的问题,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于()提出了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作为法令要求全区严格遵守执行。 A.1980年 B.1970年 C.1960年 D.1950年 3. “印象·刘三姐”演出带动了()的旅游业发展。 A.广西桂林 B.浙江杭州 C.云南丽江 D.云南昆明 4. 为资助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联邦政府经济部下专门设立了(),负责项目审批和财政资助等事宜。 A.联邦地区发展规划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 B.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 C.北威州发展规划委员会 D.联邦地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客观决定了不能再发展低端制造业,于是很多城市选择了()为主要发展方向。 A.高附加值的制造业 B.现代服务业 C.高新技术业 D.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 2. 以下“旧区改造、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是() A.英国泰晤士河南岸 B.德国鲁尔区 C.纽约苏荷 D.日本北海道小樽运河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是一个从工业生产区转变为商业文化消费区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 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和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不变的。 正确 错误 3. 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占据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地位。 正确 错误 4.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旧区改造有机结合也不能避免城市文脉中断。 正确 错误

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2011年03月21日16:27 来源:光明网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世界所仰慕。然而100多年前,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鸦片,众多仁人志士在寻求强国梦之时,却放弃了中华传统文化;从20世纪初开始,国人又执迷于“科学”和“民主”,而一再掀起了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狂潮。几十年前,由于某些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又一次遭到浩劫。也就说,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饱受风霜。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步步提升,国家和全球华人越来越觉得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之复兴意义重大。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易道文化研究会会长耿奎,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和新加坡等世界各地讲学时就曾经多次提到“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笔者认为,耿奎先生讲出了一个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真知灼见,讲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讲出了全球华人的心声。 为何有此说呢? 首先,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能赢得世界的至高赞誉和尊重,进而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综合实力。 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惟一绵延至今的。 众所周知,国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譬如《道德经》等等早已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洲等地流行。又如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排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 其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任何一个民族都得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魂。即民族复兴首先从文化复兴做起,其实就是从提升民族魂做起。 2007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文化铸就国魂民韵》的文章。该文指出,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认为:“文化太重要了,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事实上,与孙家正持有相同看法的全球华人越来越多。。 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丧失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即抛弃了不少民族魂,而缺乏民族自信心。譬如,一些国内的“时代精英”至今尚伏在西方人的脚下不肯站起来正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但越来越多的全球华人已经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主动地加入到弘扬、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队伍中了。 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二位,此为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十分坚实的基础。即此时倡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有物质保障。 再者,复兴中华文化,其实是与国家所倡导的“以德治国”一脉相承,因为“德”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些学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往往对立起来,看成是水火不容的,这其实是一种缺乏辩证思维、缺乏阴阳思维的体现。譬如举个简单的例子,子女赡养父母,这本是天经地义的,然有人就是不愿意赡养。此时法律真的能起多大作用呢?你法院判了,我子女不执行,谁能拿我怎么样?这事实上涉及到了一个道德问题,如果子女的道德好,就根本不需要什么法律去解决,因为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不赡养父母的不道德问题。 换而言之,复兴中华文化,其实就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落实“以德治国”。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复兴中华文化,有利于全球华人共结一心,共创中华民族之新的辉煌。 海外华人有几千万人,而共同的中华文化信仰和道德理念,是海内外华人交融的最好法宝,即全球10多亿炎黄子孙九九归一之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来实现。 还有,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事实国家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前述原因,所以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问题。譬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指出,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讲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