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名词解释整理

Morphology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造规则 如colorful,由color和-ful两部分构成,由此概括出一条规则:名词词尾加上-ful可构成形容词 Morpheme, 语素,不能再简化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如boys,由boy和-s构成 Morph 语素的具体形态 Allomorph 语素变体 英文单词illogical,imbalance,irregular和inactive有着共同的语素in-。换句话说,im-,ir-是语素in-的变体。 Free morphemes 能单独出现,独立构词的语素称为自由语素。如work,boy Bound morphemes 不能独立出现,必须附着在其他语素后才能构词的语素。如distempered中,dis-和-ed是黏着语素,temper是自由语素 Bound roots 不能独立出现,只能被词缀附着后出现 如refer中的-fer,consist中的-sist Content morphemes 包含语义内容的语素(包含简单词和能改变词根意义的词缀),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work Function morphemes 通过联系一个句子中的其他词提供语法功能的语素 如介词、连词、冠词 at,for,a,but Inflectional 曲折,生成同一语素的不同形式 -s,-‘s,-ing,-en,-er,-est,-s Derivational 派生,生成新词,通常可以改变词汇意义 Cat,caty Compounding合成 如Girlfriend Reduplication 重复 Abbreviation or shortening 简写 Blending 混合 Motor+hotel=motel Breakfast+lunch=brunch Alternation Man men Suppletion不规则 Go went Syntax句法

浅析索绪尔的共时与历时观点

浅析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观点 韩佳庆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南昌)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也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他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被称作“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语言学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并提出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本文主要从共时与历时产生的背景、定义与关系以及共时优先的意义与局限性来把握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的观点。 一、共时与历时理论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盛行,比较学派开辟了语言研究许多新的领域,但“却没有建立起一门真正的科学,因为它没有成功地探索出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索绪尔发现历史比较语言学并没有确定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因而批判性的继承历史比较语言学并创立了结构主义。他区分语言和言语,明确了语言研究的对象,又走到了语言研究的第二条分叉路口,“一条通往历时,另一条通往共时”。 二、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的定义、关系 索绪尔以时间因素为切入点,认为时间的元素的介入会改变语言事实、影响语言研究,“使这门科学面临着两条不同的道路”。从科学研究价值的二重性来看,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与其他同价值有关的科学(例如政治经济学的劳工和工资)一样,具备内部二重性。因此他区别出两种语言科学,它们各自对应着“静态”和“演变”两种状态,而“所有和静态相关的就是共时的;和演变有关的就是历时的,”这就是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也称为静态语言学和演化语言学。 索绪尔认为,历时观点和共时观点之间的对立是绝对的。 第一,“共时语言学关心的是联结共存要素和在说话者的集体思维中形成系统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也就是说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系统内部各项要素之间在一定时间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说是语言的某种状态,或者说是某一特定状态的语言系统,而且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历时语言学,研究各项非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够成

语言学学习方法.

语言学的学习方法 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和其他学科一样,它是由对语言的认识及基于这种认识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相关概念交织在一起的理论体系。语言学又是一个动态的学科,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因而关于语言的许多问题并没有直接的答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术语这个“拦路虎”。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需要运用一套术语来建立一些科学的概念。学习语言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掌握术语和概念的根本方法在于理解,包括每个概念的定义和所指的语言现象,以及各个概念在语言学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对语言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用于指导语言实践。 其次是语言的理论问题。由于语言自身的复杂性和人们对于语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有关语言的理论非常繁杂。尽管本科阶段的教材不可能包括全部的语言理论,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仍然会遇到考察同一语言现象的不同方法。比如对于发音中的同化现象,语音学和音系学就有不同的考察方法;句子的意义问题也有语义和语用两种看法;语法的研究方法在本教材中就介绍了多种,等等。这些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语言的现象,比如,that’s an interesting hat这句话,从语义的角度,我们只需要解释其字面的意义,而从语用的角度我们就要考虑说话人的场合、语气和态度,并据此判断这句话是称赞还是贬斥。学习和接受不同的理论能够训练我们看问题的全面性,帮助我们提高思辨能力。 第三是语言研究的方法问题。方法的根基是理论,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 样的方法。作为科学,语言学理论必须具有穷尽性、一致性和简洁性。研究语言的方法无外乎有两种:一是演绎,二是推理。我们可以通过收集语言事实找出语言的规律,也可以通过建立某种假设再用语言事实进行验证。不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语言现象,结合所学的语言学理论、概念和方法不断思考,不断验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篇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与学习方法 语言科学从19世纪初创立以来,作为独立的学科发展到现在,对其相邻学科产生过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体语言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文本‖ 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言语过程、言语环境、言语交际两方的理机制摈弃于语言研究之外,从而使语言研究从纷繁的事实中解脱也来,为结构语言学研究确定了纯粹的稳态的研究对象,奠定了结构学的发展基础,对语言研究有很大促进。与语言现象一样,文学现象也是一个十分纷繁的现象,一部小说,一百个人看了,会有一百样的评论与认识。于是,它们在语言研究方法的启发下,对文学现象进行剥离,建立了―文本‖(txet)的概念,从而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有所推动。 二、语言学中的音位与文学理论中的―原型‖ 音位与音位学的创立,是结构语言学的一大发明,因为它发现了人是用不同的语音表达同一意义并从不同的语音中领略同一意义这一事实。以此为契机,文学家也在不同情景、不同的情节、不同的人物、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了文学现象中也有类似于音位的东西,这就是所谓―原型‖,以此建立起来的文学批评,称之为―原型批评‖。 三、语言学与符号学 结构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发现语言的音义之间,有一种符号关系,语音就是可以表现某个特定内容的能指,语义就是由能指所表达的所指。它们的结合是任意的,但具有一种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于是,有关符号学的理论便成为一种时髦,人们从各自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学。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 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 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 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 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 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 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 《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 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 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 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 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 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 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 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 “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语言学术语解释和举例

1. Sequential Rules [s?'kwen?(?)l] 序列规则Sequential Rules are rules that govern the combination of sounds in particular language. e.g. If a word begins with a /l/ or /r/, then the next sound must be a vowel(元音). 2. Prototype ['pr??t?ta?p]原型 What members of a particular community think of as the typical instance of a lexical category. e.g. F or some English speakers “cabbage”(rather than say carrot) might be the prototypical vegetable. 3. Presuppositional Trigger 预设触发语 A presupposition trigger is a construction or item that signals the existence of a presupposition in an utterance. e.g.” Jane had another date with John.” It presupposes the fact that Jane has had one date with John before. Apparently, the use of “another” called a presupposition trigger. 4. Possessor [p?'zes?] 所有人 Refers to one who has something e.g. Jane’s doll. The first noun is the possessor. 5. Positive Face 积极面子 The positive consistent self-image or “personality”(including the desire that this self-image be appreciated and approved of)claimed by interactants. e.g.: You are excellent. 6. Phoneme ['f??ni?m] 音位The smallest unit in the sound system of a language e.g. the two words peak and speak, we are aware that the sound /p/ is pronounced differently 7. Performative Utterance 言有所为 It is a sentence which is not true or false but instead 'happy' or 'unhappy', and which is uttered in the performance of an illocutionary (语内表现行为的) act rather than used to state something. e.g. "I swear to do that", "I promise to be there" 8. Negative Face 消极面子 The basic claim to territories, personal preserves, rights to non-distraction. i.e. to freedom of action and freedom from imposition. e.g.: You’d better not smoke here. 9. Morpheme ['m?:fi:m] 词素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 of language. It can not be divided without altering or destroying its meaning. e.g. the English word unkindness consists of three morphemes: the S TEM1 kind, the negative prefix un-, and the noun-forming suffix -ness. 10. Metonymic Reasoning [,met?'nimik] 转喻推理 Metonymic Reasoning is a figure of speech used in rhetoric(修辞) in which a thing or concept is not called by its own name, but by the name of something intimately(密切地) associated with that thing or concept.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

1 学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方法和综合性的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应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换, 通过循序渐进的层次对比研究,抓住寓于语言深部的综合特征, 从而准确把握对比中的语言特征, 充分发挥对比语言的对策性。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Contrastive analysis) 在1980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语言与语言学辞典》中, 将contrastive analysis 只译作“对比分析”, 许多属于对比语言学范畴的我国学者们的论著, 也大都冠以“比较”二字, 归在比较语言学的领域。也就是说, 对于对比语言学这门学科, 人们还缺乏充分认识。然而就方法论而言,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它只是共时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考查分析, 指出它们之间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部门里的同异点, 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说明这些同异点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一、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演变 虽然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孕育期, 但真正的研究史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如果要讨论对比语言学的雏形, 我们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公元初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接着, 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 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汉字文化圈。在这种吸收消化异族文化与学习吸取异邦文明的过程中, 无疑将首先对其运载工具—— 语言进行研究, 而这种研究也只能是建立在同民族的语言比较对比的基础上。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译释佛教经典, 五六世纪的日本人“训读”我们的古文的工作都可以认为是对比性的。不过, 事实告诉我们, 这种译释或“训读”远远不是一种建立在严格的语言科学基础上的成体系的工作, 因此, 我们无从把它划入对比语言学的范畴。 而真正的对比语言学诞生于20 世纪50 年代, 它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和外国语教育发展的联合产物。19世纪末, 索绪尔树立起语言学史上第一座划时代的丰碑, 他的语言理论影响了包括布龙菲尔德在内的众多的语言学家。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 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例如,通过对英语的历时比较,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等四个阶段。其语法演变的总趋势表现为从一个综合型的语言逐步向一个分析型的语言发展,即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语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作用词的运用。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的语言史及其分科(如词源学、古今比较语法学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象限Ⅲ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组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proto-language,找出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发展规律. 例如,语言学家通过对印欧语系诸语言之向的历时比较研究,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这些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关系,推断出原始印欧语的大致形式。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第3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1月 Vol.34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2 ────────── 收稿日期:2012-03-25 作者简介:申丽红(1975-),女,河北邯郸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24-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申丽红1,2 (1.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1;2. 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语言学作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家学者秉承不同的语言学理论,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语言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语言学研究方法做一梳理。 关键词:语言学;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H 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6-0024-03 Som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SHEN Li-hong 1,2 (1.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h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1,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Linguistics, as a cross-discipline betwee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has developed well in recent years. Different scholars did some researches on language with different theories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 summary abou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is made. Key Words: linguistics; quant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宝贵财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语言的奥秘,以揭示形形色色的言语背后所隐藏的规律,从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以不同的哲学基础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后,因其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研究目的而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语言学相关研究。 一、语言学发展简史 西方的语言学研究自古希腊始,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 BC 470-BC 399),柏拉图( Plato, BC 429-BC 347)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 384- BC322)等通过对语言的辩论奠定了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此后语言学在西方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随着一些人类学家、哲学家等相继加入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学科迅速发展。他们详细研究了语言的分类, 语言中的音变等,为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使语言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的学科。此后的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的结构主义学派基本上秉承了结构主义的衣钵,对语言的结构、音位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切分。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语法,推动语言学研究进入当代语言学时期。乔姆斯基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过程无论采用“白板说”还是“刺激-反应”论都不足以说明问题,以此提出了“先天性假设”(innateness hypothesis )。他认为人类的大脑先天被内置了一套“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或“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 universals )。这种普遍语法在后天经验的触发下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运用数学的运算原理,运用各种规则逐步推导以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简介 岑麒祥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 《语言学史概要》是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史著作 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修辞学发凡》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著作 丁声树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 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学》 高名凯著名语言学家 与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观点平妥,简明通俗,至今仍被许多高等学院用为教材。 桂诗春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 郭锡良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三种)、《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等著作10种。音韵方面也第一次提出了殷商音系的设想,为汉语语音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何九盈中国古汉语、汉语音韵学专家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胡明扬胡明扬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并结合汉语实际对语言理论的研究;一是向国内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 胡裕树汉语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教学、语言文字辞书编纂 《现代汉语》、《今日汉语》、《汉语语法研究》 胡壮麟国外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法、符号学、认知与隐喻《语言学教程》 黄伯荣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汉语方言语法类编》 蒋礼鸿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义府续貂》 金兆梓著名语言学家、文史学家 《国文法之研究》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 李方桂李方桂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印第安语言的研究、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汉语和藏语的研究 参与翻译《中国音韵学硏究》(ps:《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 表于1915-1926间,中译本是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共同翻译的,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 注释和补订。该书影响极大,标志着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李荣音韵学家、方言学家 《切韵音系》、《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创办了《方言》杂志 李行健主持完成国家规范标准项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廖序东方言学、教学语法研究、楚辞研究 《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书目答问》、《楚辞语法研究》 林焘汉语音韵学、现代语音学、汉语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语音学教程》、《北京话的连读音变》、《北京语音实验录》

语言学专业英语词汇

英语专业八级语言学总结来源:谢萌Fighting的日志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区别性特征:Design of features of language 任意性arbitrariness 指语言符号和它代表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 二重性duality 指语言由两层结构组成 创造性creativity 指语言可以被创造 移位性displacement 指语言可以代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及的物体、时间、观点 2、语言的功能(不是很重要)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施为功能performative 感情功能emotive function 寒暄功能phatic communication 娱乐功能recreation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3、语言学主要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接受过程,考查人类语言中的声音 音位学phonology 研究语音和音节结构、分布和序列 形态学morphology 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句法学syntax 研究句子结构,词、短语组合的规则 语义学semantics 不仅关心字词作为词汇的意义,还有语言中词之上和之下的意义。如语素和句子的意义 语用学pragmatics 在语境中研究意义 4、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 nguistics 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5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 规定式和描写式:规定式:prescriptive说明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 描写式:descriptive 说明事情本来是怎么样的 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synchronic 研究某个特定时期语言 历时:diachronic 研究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和言语:语言:langue指语言系统的整体 言语:parole指具体实际运用的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 能力:competence用语言的人的语言知识储备 运用:performance 真实的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中的语言使用 二、语音学 1、语音学分支 发音语音学articula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的产生 声学语言学acoustic 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 听觉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 研究语言怎样被感知 2 IPA(国际音标)是由daniel Jones琼斯提出的 三、音位学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为了实用的目的的。这与经济基础不是直接的关系,而是间接的关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先王之道”被认为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法宝。即使是提倡变法的王安石,也主张“当法其意”(《上仁宗皇帝书》)。要法其意,也就必须通《经》。通《经》必先识字;识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非通过这个手段不能达到通《经》的目的,也就无从确知“先王之道”。张之洞说:“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韵始;欲通音训,必自《说文》始。”这种指导思想贯穿着近两千年的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的前身是语文学(philology)。语文学与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又叫文献学、语史学、传统语言学);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语文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小学。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小学校有关系。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我们知道古人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六书。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所以把识字的学问叫做小学。到了后来,小学的范围扩大了。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训诂是研究字义的,字书是研究字形的,韵书是研究字音的。但是,研究字形的时候不能不讲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三者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学是有关文字的学问。古人治小学不是以语言为对象,而是以文字为对象的。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一、语文学的萌芽 语文学在先秦还没有产生。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去古未远,而且书籍很少,人们还不感觉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即还没有产生语言研究动因。但是零星的语文学知识已经萌芽。 首先是作者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孔子、孟子解释字义,主要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政治思想,即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但也反映了古代有关语言、字义研究的萌芽。 其次,作者也可以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左传》和《韩非子》对“武”“厶”等字的解释虽然都被《说文》引用了,但也不一定就是正确地说明了古人造字的原意,很可能还是牵强附会。这也说明了,作者在讲字形的时候,也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政治的目的。最合于语文学性质的,则是对古书字义的解释。 二、关于文字起源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语言、文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关于文字的起源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系辞传》:“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总论 □语言学 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语文学 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历史语言学 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历史比较语言学 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描写语言学 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 □历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共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某一段时期情况的语言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个别语言学 其研究的对象是一种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普通语言学 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语言的语言学 语言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语言学,指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是一种静态、同质的纯语言学。 □言语的语言学 言语的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异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语言学。 □内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 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外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 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对比语言学 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 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学) 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侧重研究语言的一般理论,狭义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学,广义的理论语言学也可以包括个别语言学的理论部分。 □应用语言学 侧重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狭义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研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When I was prepar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NNU(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me of these following concepts had been tested,but there's no specific or clear explanation in the textbook required by the university.As in preparing the second-round examination I read them in other relevant books, I wrote down here for your reference.Hope they are useful to some of you. 1. Acculturation(同化过程)is a process in which members of one cultural group adopt the beliefs and behaviors of another group. 2. Adjacency pair(相邻语对);a sequence of two utterances by different speakers in conversation. The second is a response to the first, such as question/answer sequences and greeting/greeting exchange. 3. affix: a bound morpheme that is attached to a stem and modifies its meaning in some way. 4. agreement (concord)(一致): a grammatical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form of one word in a sente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 of another word which is grammatically linked to it. E.g. in the sentence The boy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There is an agreement in number between boy and goes. 5.articulators(发音器官): the tongue,lips,and velum, which change the shape of the vocal tract to produce different speech sounds. 6.aspect(体):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representing distinction in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an event. English has two aspect construction---the perfect and the progressive.(完成体和进行体) 7.aspiration(吐气); the puff of air that sometimes follows the pronounciation of a stop consonant. E.g. /p/ in the word pit. 8.consonant(辅音); a speech sound produced by partial or complete closure of part of the vocal tract, thus obstructing the airflow and creating audible friction. Consonants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voicing, place of articulation, and manner of articulation. 9. convers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义):meanings that are explicable in the light of converational maxims.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037925.html,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 social situations. 11. constituent(成分): a syntactic unit that functions as part of a large unit within a sentence; typical constituent types are verb phrase, noun phrase, prepositional phrase and clause. 12.case(格):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in inflectional languages by which the form of a noun or noun phrase varies for grammatical or semantic reasons. English has only one case distinction in nouns—the genitive case(所有格), but English pronouns have three forms that correspond to three of the six cases in Latin. 13.clause(小句): a grammatical unit that contains a subject and a predicate. It may be a sentence or part of a sentence. 14.closed class(封闭词类): 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mbership is small and does not readily accept new members. 15.coinage(创新词): the construction and addition of new words. 16.distribution(分布): the set of positions in which a given linguistic element or form can appear in a language. 17.duality(双重结构): a type of double-layer structure in which a small number of meaningless units are combined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meaningful units. 18.entailment(包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ntences where the truth of one(the seco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