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教案

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教案

教师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进行指导。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教案1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在草地上玩过吗?都玩什么游戏呢?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的草地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5、你见过蒲公英吗?

四、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再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交流重点: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哪些变化?

(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教案2

教学要求: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

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发现不揪喜爱

早晨中午傍晚

绿色金色绿色

合张合

蒲公英会合拢

教学后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二)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

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新发现最喜欢

早晨中午傍晚

绿色黄色绿色

细心观察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熟记) *知识点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知识点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部分【精讲例题】 例1做手工 小华说:做每面小旗需要4颗小星星小李说:一共有25颗星星小王说:我们三个一起做吧 (1)、如果做4面小旗,还剩下多少颗星星? (2)、如果做8面小旗,还差多少颗星星? (1)第一步:3×5=15(个)(2)第一步:8×5=40(个)第二步:25-15=20(个)第二步:40-25=15(个) 25-3×5列混合算

式:8×5-25 =25-15 =40-25 例2、 买四个皮球一共36元,一辆玩具小汽车19元,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 个皮球一共多少元? 解析:第一步,36÷4=9(元)、、、、、、、一个皮球的价钱(单价)第二步,9+19=28(元)、、、、、、一辆玩具车+一个皮球 综合算式:36÷4+19 或19+36÷4 =9+19 =19+9 =28 (元)=28(元) 答:一共需要28元 例3、计算(79-30)÷7 解析:第一步先算(),得()。第二步算(),得()。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一、基础强化 1,、计算24÷8+2时,应先算(),最后再算() 2、计算24÷(5+3)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3、30减去6的差,除以4得()。 4、7与8的积,比70少多少?列综合算式()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Unit2 Let’s learn Let’s do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事物的颜色,掌握相关的单词:red 、yellow、green、blue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和句型What colour is it ? It is…I see…并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组织对话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水平,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与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表达事物的颜色。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和参与,主动来学习事物的颜色。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性好动、活泼,喜欢直观形象的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学生学英语时间短,对知识掌握不是太理想,课堂上要以表扬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 教具准备:课件. 单词卡片. 颜色卡纸。 学具准备:彩色蜡笔。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 up 1) Sing songs : “Hello’’and“A B C song” 2)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 Ss: Nice to meet you , too. 分别与个别学生对话:Hello!\What is your name ?\How are you ? Step 2 Introduce T: Today, we learn Unit2 Colours 教师板书课题。 Step 3 Presentation 1、利用课件Learn the new words : red yellow blue green .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T;Look at screen . What’s this? S:It”an apple.T:What colour is it? S:Red.(师教读:Red 并写在四线三格里) 2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yellow blue green .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3.反复教读8个颜色单词 4. 利用课件操练句型I see…(1)课件出示红色铅笔,T:what can you see? S:I see pencil. T:What colour is it? S:Red T:Read after me. I see red pencil. 5.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I see yellow pen 和I see green ruler.l 6.讲解I see含义..练习用I see…说五个句子. 当通过操练,学生对八种颜色初步掌握的同时,引出句子I see ….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 Step 4 Practice 1、完成Let’s do 2、教师说一个颜色,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含有此颜色的物品。包括物品和学生的服装。 3、用red yellow blue green .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的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再次复习单词。学生适当跟读这一开放式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反应能力,还对前一步骤的单词、句子进行了巩固。游戏过程中多鼓励、表扬,这种形成性评价,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以后的活动增强了参与意识。 在进行颜色的巩固时,利用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学生的兴致极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这一游戏主要检查学生熟练分辨颜色单词能力,把听力训练与智能发展相结合,把单调的词汇操练游戏化、兴趣化。本环节能把所学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师生互动,把两个句型合成对话形式,为下一步的生生互动做铺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_古诗两首_教案

9. 古诗两首 第1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理解古诗中的重难点词及诗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古诗的内容,接受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教育。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背诵并默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已经学过或是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题目,理解课文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内容 4、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合作交流 1、交流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让学生读的过程中圈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 5、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6、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三、品读体验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指出不懂的地方。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让学生体会古诗文朗读的特点,注意朗读的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4、.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5、练习背诵 6、指导写字“促、深”。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说出对应的诗句。 2、火车接力。老师说出某句诗的前一句,学生接出下半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我是生活小主人教案

第2课我是生活小主人 课题:《我是生活小主人》 课型:绘画课 授课教师:刘雅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做生活小主人的乐趣,学会关心他人和集体。 2、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 3、了解画面构图的主次关系与遮挡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记忆和想象,把自己做生活小主人的情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学生作品中画面组织、色彩搭配的启发和引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色彩工具,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领着大家去小朋友明明家做客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可是明明家乱糟糟的,瞧,衣服,袜子随处可见,书包也没有整理,

同学们,咱们来帮帮明明吧! 学生:好! 教师:那我们来进行一场生活自理比赛,请一位男孩子叠衣服,一位女孩子 整理书包。看谁又快又好的完成比赛。谁愿意参赛 (学生喊加油,让大家来当当小评委) 教师:这些同学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老师看到咱们同学这么懂事,真高兴,我真想给你们竖大拇指,你们真棒,你们是生活的小主人,(揭题板书——我是生活小主人) (让学生用最响亮最自豪的语气齐读) 二、情感认知走进生活 教师:在同学的帮助下明明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他不仅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还帮妈妈做家务呢,同学们,去瞧瞧他做了什么吧。 (播放视频:不再麻烦好妈妈) 学生:明明帮妈妈叠被子,穿衣服,叠被子。。。。。。 教师:明明变得真能干呢,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帮妈妈做了哪些家务呢 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擦玻璃,炒菜,洗袜子。。。。。。 (学生做动作) 教师:如果把刚才咱们同学所说所表演的场景画在纸上,该如何画呢同学间讨论一下,指名谈想法。刚才有位同学说周末在家帮助妈妈扫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优质教案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茎”等7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你知道一棵树能用来干什么吗?它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很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提示:根据画出的关于“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归纳。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在一次次的变化中,为什么会说“那一定会很好”呢?每一次愿望实现后,心情怎样? 提示:(1)第一次还是种子的时候,向往外面的空气,觉得出来了一定会很好。 (2)第二次是高大的树,希望自己做一棵会跑的树。 成为手推车后,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觉得真舒服。 (3)第三次是手推车变老了,跑起来费力了,希望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 (4)第四次是作为椅子,已经老了,吱呀摇晃了,觉得躺下来会很好。 4.你喜欢文中的这棵树吗?为什么? 5.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提示:一棵树的一生,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不断追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私地、默默地奉献着。 6.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棵树的乐观与追求。 四、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 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吗? (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五、拓展延伸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想一想,它会经过一段怎样的历程?仿照着课文的手法,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原文】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案】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第二课时 教案

小学英语PEP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Unit 2 Colours教案 Unit 2 Colour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打招呼及用This is……向别人介绍身边的人。 2 通过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准确运用以上句型。 3 培养学生正确、自然的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教学重点:This is ……句型的学习。 教学难点: 1、This is ……的得体运用。 2、This is …… 句型字母i 及th的发音不容易到位。 教具准备: 1、本课Let's talk/ 部分的教学课件。 2、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歌曲"Hello"“Good morning”的录音带。 3、Mr. Jones, Miss White, Miss Green 的头饰。 4、小星星的贴贴。 教学过程: Step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歌曲Good morning,让学生跟唱,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游戏Do a game. "SIMON SAYS" 指令是第一单元B.Let's do的内容。(3)师生同唱歌曲"Hello"。教师可以边唱边用手势示意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改为同班同学的名字。 (4)教师用头饰介绍人物。例如:教师举起Miss White的头饰说:This is Miss white 然后戴上Miss white的头饰说: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iss white (5)请三个学生扮演Mr. Jones, Miss White, Miss Green ,用唱歌的形式互相问候。"Hello" Step2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师生观看教学课件。课件内容为Let's talk/A 的内容。教师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 (2)再次观看课件,教师提问:T: What are they doing? (3)教师演示Let's talk/A 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方法为:教师戴上Miss White 的头饰,左手举起Mr. Jones的头饰,右手举起Miss Green 的头时,用不同声调引出对话内容。在此次演示活动中,教师强调This is……。 (4)教师提问:Miss White 是如何介绍Miss Green 给Mr. Jones的?Miss Green 和Mr. Jones是怎样用英语打招呼的。 (5)听本课时Let's talk/A 教学配套的录音带,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教师注意带读不易掌握的读音,如:This is……一句中的元音字"i" 的读音是[i] ,提示学生要读得短促些。而this一词中的th 在发音时,要让舍尖顶住上齿,教师可以夸大口型,让学生了解发音方法。教师要适当纠正,切不可一味的纠正发音,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6)分组练习。每三个学生一组进行练习Good morning ,this is ……,给表现好的小组奖励小星星贴贴。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掎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日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义变成了一棵树。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流火,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教学要求: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心中的“110”》教案

9、心中的“11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知道“心中的110”,认识到心中没有110的危险。 2、意识到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却暗藏着危险,提醒自己心中有个110,不上当受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自救自护。 3、培养自信心,提高和坏人坏事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重点:识破生活中潜藏的危险,拨打心中的110。 教学难点:培养自信心,提高和坏人坏事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生课前了解身旁的人曾经上当受骗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生活中总会遇到陌生人。在这些陌生人中,有很多人会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帮助我们,但也有少数人不怀好意会危及我们的安全。 播放视频“我绝对不跟陌生人走”,学生看完谈感受。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有点警惕性 教师:如果你独自一个人在家,发生下列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自由讨论。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被骗的小学生”,学生观看,视频中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你也有过独自在家的经历吧?与大家分享经验哦! 学生交流: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学生交流:有人敲门,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学生交流:让陌生人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确认; 学生交流:……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63页,阅读“智捉小偷”绘本故事。 你最欣赏陈宇遇事后的什么表现?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处理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小心陌生人”,信陌生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止被拐骗? 学生交流:学生观看视频,交流讨论。 活动二:不要上当受骗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64页,阅读“不要轻信陌生人”绘本故事。 吴华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机会?假如吴华上车后,发现自己被骗了,替吴华想一想,这时如何做才是安全、明智的?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面对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当成坏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师:当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怎样的交往才更好,下面的同学做得合适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教案

2.吹肥皂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容,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游戏的。【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自由发言)好,同学们的爱好还真广泛。那么老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呢?(泡泡、小女孩在吹泡泡)。你们看,这些泡泡好不好看啊?(好看)嗯,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游戏了。同学们一定也玩过这个游戏,对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吹肥皂泡的,好吗?(板书课题《吹肥皂泡》) 二、初读课文,质疑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多媒体出示文中的生字:肥、皂、类、剩、弄、若、扇、或。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 (2)多媒体出示生字的形近字,对比识记生字。 肥、皂、类、剩、弄、若、扇、或 把、白、粪、乘、卉、苦、篇、式 ①指名对比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

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开火车读,边读边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用钢笔练习书写生字,要求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重点指导“哀”“熟”“递”“弧”等字。 (4)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种类破裂和弄四散纷飞光影零乱 飘游扇子或者渡过天河飘过大海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5)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哪位同学来说说看?)(学生自愿回答) 提示:先介绍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怎样吹泡泡及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最后写喜欢吹肥皂泡。 三、作业布置。 经过对课文初步的理解,我们也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现在老师交给大家两个小任务: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玩“吹肥皂泡”游戏的美。 2. 感悟冰心奶奶玩“吹肥皂泡”童真与梦幻,感受童年的乐趣,拉近学生与冰心奶奶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基本内容,现在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 1. 指名朗读。(大家说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2. 全班评议。(掌声送给他/她)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3、4自然段。 大家先自己读一下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把相关的内容画出来。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并把相关内容画出来。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画的很仔细。那么谁要来说说看呢? 2.用自己的话说说玩吹泡泡的过程。(提问: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很高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诗

“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

新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教案教学内容

新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教案

2花的学校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使用的叙事手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 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大树 手推车 椅子木地板

【教案】三年级上册 第9课 红灯停绿灯行教学设计

第9课红灯停绿灯行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意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体验的经验,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教学难点: 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教具准备: 标志图片 学具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意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体验的经验,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教学难点: 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教具准备: 标志图片 学具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放录音:听,这是什么声音?(大街上的汽笛声……) 2.出示图片。大街上车来人往,在指示灯下井然有序行进,那是因为街道路口有“不出声的交通警”——红绿信号灯——交通标志。 3.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 打开书看书中的图片认识: 禁令标志: 禁止通行禁止使车禁止机动车通行 警告标志: 注意危险慢行注意信号灯 指示标志: 步行人行横道允许调头机动车车道 2.游戏:我是小交警。 教师出示游戏道具,提出游戏要求:几位学生戴上“轿车”“自行车”“卡车”等头饰,三位学生分别举红、黄、绿牌,代表红灯、黄灯、绿灯,两位学生手拿红、绿牌代表行人过街灯,一位学生扮演警察:“请大家听我指挥”。 3.欣赏评述。 1.欣赏教材学生作品,自主发现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 《过马路一》欣赏: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 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

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优质教案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 常()械()历()即() 详()塾()涂()提() 祥()熟()途()题()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2)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4.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 (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 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要问心想——不懂好习惯 提问——壮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等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集合圈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和算式的有效结合,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除了把握好深浅尺度,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1集合................................................................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