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管理台账

计算机管理台账
计算机管理台账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注:1.

2.

设备动态台账管理系统

设备动态台账管理系统设备台账是掌握电力生产设备资产状况的主要档案,其合理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以电力生产管理模式和流程为根据,通过建模、制定标准、搭建平台和关联各设备信息数据,建设一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自动化、科学化的全过程、全寿命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设备系统性能和运行状态,进行预先管控,实现设备动态管理。同时,减少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的重复性工作,提高企业效益。 1 设备技术数据和管理信息分析 目前,企业生产设备管理主要基于静态的设备基础信息台帐管理,如资产管理系统(EAM),而发电厂主要采用基建MIS系统和生产运营MIS系统。设备台帐主要是设备的出厂参数和电厂基本标识,包括KKS码、名称型号、安装地点、投运日期、出厂编号、制造厂家。主要由技术参数,如额度温度、压力、流量、电压、电流、绝缘等信息构成。而设备维护保养数据及管理信息是独立的信息管理模块,或者采用电子版式分散记录,甚至采用纸质手工记录,主要包括检修维护工单、缺陷现象、维护记录、部件更换、试验数据、设备异动等。 发电厂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设备系统运行情况,也便于维护设备系统和生产管理,又增加了设备巡点检系统、图形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检修管理系统等辅助信息管理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的数据都相对孤立,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可以粗略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另外,每个系统都要手工录入部分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手工重复录入,既增加劳动量,也易造成同一数据各个系统的不一致性。 将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备数据有机关联,并进一步分析、统计、加工,形成专业设备管理的综合信息,实现数据共享。研究一套“设备动态台账管理系统”,对设备系统全生命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管理,以便快速、有效、准确地掌握电厂设备运行情况,提高产运营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时效性管理水平,达到减员增效。 2 技术方案 将电厂建设和生产期设备系统的设计参数、技术参数、安装调试记录、试验数据、

中学机房管理台帐记录

界集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 一、现状分析 1、硬件设备分析 近年来,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投资下,我们的校园网络系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目前,标准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个(96台计算机)。教师办公室全部安装了电脑。校园内的大部分计算机均可用局域网直接与Internet连接。 2、软件环境分析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软件是关键的部分之一。针对计算机运行所需的软件、教育教学类软件,目前在区教育局、学校及有关方面的积极筹划下,正在积极的建设中。现在,学校内部总体还是软件偏少,有效信息资源太少。 3、应用情况分析 到现在为至,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学习和掌握应用现代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将先进的现代技术如何恰当的、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 我校经过多轮培训后,目前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粗略概括为三类: 比较好的一类,能熟练运用多种多媒体软件,能编制、修改一些教学用课件。这些人通过本次青年教师大奖赛,展示了大约有三十多位。 能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他们能针对一节教学课,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让专业教师或几个人合作编制、修改教学课件,用这些课件熟练的进行课堂教学。 还有一类就是年纪比较大,对英文和中文拼音输入有一定困难的教师,他们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还缺乏信心,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依赖性。这群人占学校的极少部分,大都集中在年纪较大的教师部分。 二、应用目标 ㈠、第一阶段 1、一个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体系 2、一个初步建立的学习资源体系 3、一支具有基本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一支基本的教育信息化日常维护队伍 ㈡、第二阶段 1、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 2、转变教育观念,从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育策略的根本性转变发展。 3、对教育中的几个关键部分:课程开发、评判过程、指导方法、教师培训和学校文化等进行整合。 4、实现教育教学创新,学生学习过程更加开放和活跃。 三、实践内容 针对上述两个阶段目标,我们计划先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实践第一阶段的工作,在实践第一阶段的过程中同时适当考虑第二阶段的内容;第二阶段的工作将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研究方向,我们将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整个教育的发展状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 具体内容可分为:

中学机房管理台帐记录

新兴 兴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 一、现状分析 1、硬件设备分析 近年来,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投资下,我们的校园网络系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目前, 标准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2 个(56 台计算机) 和教师电子阅览室 1 个(32 台计算机)。教师 办公室全部安装了电脑。校园内的大部分计算机均可用局域网直接与 2、软件环境分析 Internet 连接。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 软件是关键的部分之一。 针对计算机运行所需的软件、 教育教学类软件,目前在区教育局、 学校及有关方面的积极筹划下,正在积极的建设中。现 在,学校内部总体还是软件偏少,有效信息资源太少。 3、应用情况分析 到现在为至,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学习和掌握应用现代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是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将先进的现代技术如何恰当的、 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 尤其 是课堂教学中。 我校经过多轮培训后,目前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粗略概括为三类: 比较好的一类, 能熟练运用多种多媒体软件, 能编制、修改一些教学用课件。这些人通 过本次青年教师大奖赛,展示了大约有三十多位。 能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 他们能针对一节教学课, 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自己 的观点,让专业教师或几个人合作编制、修改教学课件,用这些课件熟练的进行课堂教学。 还有一类就是年纪比较大, 对英文和中文拼音输入有一定困难的教师, 他们对应用现代 信息技术还缺乏信心,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依赖性。 这群人占学校的极少部分, 大都集 中在年纪较大的教师部分。 二、应用目标 ㈠、第一阶段 一个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体系 一个初步建立的学习资源体系 一支具有基本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一支基本的教育信息化日常维护队伍 1、 2、 3、 4、 ㈡、第二阶段 1、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 2、转变教育观念,从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学” 根本性转变发展。 3、对教育中的几个关键部分:课程开发、评判过程、指导方法、 等进行整合。 4、实现教育教学创新,学生学习过程更加开放和活跃。 三、实践内容 针对上述两个阶段目标, 我们计划先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 实践第一阶段的过程中同时适当考虑第二阶段的内容; 第二阶段的工作将是一个相当长时期 研究方向, 我们将根据 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整个教育的发展 状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 具体内容可分为: 为中心的教育策略的 教师培训和学校文化 实践第一阶段的工作, 在

软件台账管理规定

附件4 软件台账管理规定 本单位采购的计算机软硬件资产,应当作为本单位国有资产,纳入资产管理体系,建立软硬件一一对应登记的台账妥善管理;纳入资产管理的体系的软件的安装、升级、卸载、必须经本单位使用正版软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不得私自安装、升级、卸载;为规范软件使用管理工作,及时建立、更新和维护软件台账,全面掌握软件使用情况,提高软件使用效率,制定本规定。 软件台账包括《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软件使用情况明细表》和《软件安装维护情况明细表》。综合处负责软件台账的建立、更新和维护工作。 一、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 1.《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用于登记单位人数及计算机数总体情况、商业软件使用总体情况、随机预装软件使用总体情况,以及免费软件使用总体情况。 2.软件名称或软件版本不同的商业软件,使用不同的软件编号。 3.软件名称及软件版本相同的商业软件,采购时间、采购金额、许可类型、许可数量、可使用版本、许可期限、序列号等任一不相同的,使用不同的软件编号。 4.通过受赠、调剂等方式获得的商业软件,不填写采购

时间、采购金额。 5.软件名称或软件版本不同的OEM软件,使用不同的软件编号。 6.OEM软件,不填写采购时间、采购金额、许可类型、许可数量、可使用版本、许可期限、序列号等信息。 7.软件名称不同的免费软件,使用不同的软件编号。 8.软件名称相同、软件版本不同的免费软件,使用相同的软件编号。 9.免费软件,不填写软件版本、采购时间、采购金额、许可类型、许可数量、可使用版本、许可期限、序列号等信息。 10.新增、处置商业软件后,更新《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 11.新增、处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后,更新《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 12.调整可使用免费软件清单后,更新《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 13.根据《软件安装维护情况明细表》中登记的软件安装和卸载情况,至少每半年更新《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一次。 二、软件使用情况明细表 1.《软件使用情况明细表》登记单位每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办公设备情况,及相应计算机办公设备中软件安装情况。 2.工作人员使用的全部计算机办公设备,以及相应计算

设备动态台账管理系统设计说明

设备动态台账管理系统 设备台账是掌握电力生产设备资产状况的主要档案,其合理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以电力生产管理模式和流程为根据,通过建模、制定标准、搭建平台和关联各设备信息数据,建设一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自动化、科学化的全过程、全寿命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设备系统性能和运行状态,进行预先管控,实现设备动态管理。同时,减少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的重复性工作,提高企业效益。 1 设备技术数据和管理信息分析 目前,企业生产设备管理主要基于静态的设备基础信息台帐管理,如资产管理系统(EAM),而发电厂主要采用基建MIS系统和生产运营MIS系统。设备台帐主要是设备的出厂参数和电厂基本标识,包括KKS码、名称型号、安装地点、投运日期、出厂编号、制造厂家。主要由技术参数,如额度温度、压力、流量、电压、电流、绝缘等信息构成。而设备维护保养数据及管理信息是独立的信息管理模块,或者采用电子版式分散记录,甚至采用纸质手工记录,主要包括检修维护工单、缺陷现象、维护记录、部件更换、试验数据、设备异动等。 发电厂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设备系统运行情况,也便于维护设备系统和生产管理,又增加了设备巡点检系统、图形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检修管理系统等辅助信息管理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的数据都相对孤立,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可以粗略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另外,每个系统都要手工录入部分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手工重复录入,既增加劳动量,也易造成同一数据各个系统的不一致性。 将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备数据有机关联,并进一步分析、统计、加工,形成专业

设备管理的综合信息,实现数据共享。研究一套“设备动态台账管理系统”,对设备系统全生命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管理,以便快速、有效、准确地掌握电厂设备运行情况,提高产运营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时效性管理水平,达到减员增效。 2 技术方案 将电厂建设和生产期设备系统的设计参数、技术参数、安装调试记录、试验数据、运行日志、故障维护记录、操作票、工作票、巡检记录、部件情况(包括附件、备品备件)、图纸、技术资料、物资管理等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数据统计、分析、加工、共享等,生成一套设备管理的专业化综合数据信息系统,实现企业设备系统全生命运行状态动态管理。 2.1 设备动态台账管理系统关键技术方案 2.1.1体系建立 建立工艺系统的专业设备树结构,健全设备台帐和备件基础数据,包括基础信息、检修维护历史,特别是设备的技术参数、出厂试验(检验)报告、性能试验参数、安装记录、调试试验技术参数等,提供设备可靠性分析平台。 2.1.2关联设备相关系统 通过与设备相关的资产管理系统EAM、物资管理系统、巡点检系统、检修维护管理系统等关联,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提供的信息,建立设备可靠性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集中管理。即利用MIS(BFS++)获取设备相关信息,对部

计算机管理台账.docx

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XXX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编号No:D-001 施工单位中国XXX有限公司交底日期2015年8月16日 交底部位室外给排水工序名称室外雨、污水检查 井 交底内容: 室外雨、污水检查井做法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室外雨水、污水检查井的砌筑和抹灰。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砖砌体:采用M10水泥砂浆砌,MU15标准混凝土实心砖。砖砌体使用控制等级为B级。实心砖: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应一致。有出厂证明、试验报告单。 2.1.2 抹面:井内壁采用1:2(体积比)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井外壁采用1:2(体积比)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抹至检查井顶部。水泥要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2.1.3 检查井包塑铁爬梯。 2.1.4 检查井盖板井座:道路上的井采用重型铸铁井盖及井座,绿化带内的井采用轻型铸铁井盖及井座 2.1.5 水: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6 其它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等,提前做好防腐处理。

2.1.7 主要机具:备有砂浆灌、手推车、胶皮管、铁桶、水管、托线板、线坠、水平尺、小白线、砖夹子、大铲、瓦刀、刨锛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部分垫层已施工完毕。 2.2.2 管线已经确定,雨、污水管已经下管,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2.2.3 常温天气在砌筑前一天将砖浇水湿润,冬期施工应清除表面冰霜。 2.2.4 砂浆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准备好砂浆试模。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砂浆搅拌→排砖→砌筑→接管→验收→回填 3.2 砌筑前,基础垫层清扫干净,洒水湿润。检查井底部原土夯实,密实度90%以上,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00kPa,遇到不良土壤应进行处理。灰土基础上浇C10混凝土100mm厚。所有混凝土浇筑工程(检查井底板)均须振捣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 3.3 根据设计图纸各部位尺寸,排砖撂底,使组砌方法合理,便于操作。 3.4 拌制砂浆抹面:井内壁采用1:2(体积比)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井外壁采用1:2(体积比)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抹至检查井顶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