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综合题(含答案)01

综合题专项训练(试题)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综合题

1.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时,会立刻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小科查阅资料:了解到,这是因为将手缩回来是由脊髓直接控制的,而感觉到痛是由大脑控制的,脊髓将信号传给大脑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们先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据此将序号填入图中。

①大脑②脊髓③手感受到被扎④传出神经⑤控制缩手的肌肉⑥传入神经

2.填写组成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的名称,并与运动模型对应的部分连线。

3.地震、火山喷发、风、降雨等自然现象会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观察到的地形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弯曲和断裂的岩层( )

长白山天池( )

敦煌的雅丹地貌( )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

4.探索:认识地球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图上填写地球内部结构的名称。地壳的运动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

生________________。

地球结构的模型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

泥代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个圈层结构,____

____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5.健康生活

12月,浙江疫情反复,绍兴上虞区小学全班停课在家。某小学五年的轩轩彻底放松了,晚上玩到很晚才睡,第二天睡到中午才醒。导致他饮食不规律,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而且运动更是几乎没有了。复学之后,老师发现成成变胖了,课堂上经常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有一次课上肚子痛得上不了课,只能请假回家。

根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请你说说轩轩在停课期间有哪些不健康的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危害,完成下列表格!

“囊萤映雪”描述了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捉一些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

6.在“囊萤映雪”中,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 B.月亮 C.雪

7.“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主要利用的是()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8.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太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

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公布这个重大发现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反而遭到激烈的反对。人们当时理解不了牛顿的精辟见解——最常见的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牛顿为了说服大家,又做了多次把七色光混合成为白光的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9.阅读材料后,我们可以知道()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

A.红光 B.绿光 C.白光

10.据说,牛顿为了说明日光的成分而制作了“牛顿色盘”。“牛顿色盘”和我们在课堂上做的彩色轮很像,不过它将圆盘分为七个扇形,依次涂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当“牛顿色盘”快速旋转时,可以看到圆盘呈()。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11.如果把不同组合的颜色涂在圆盘上,旋转以后你会看到什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做,并在下方快速旋转的圆盘上画上你看到的颜色。

2021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3周年纪念日。

图1图2

12.下列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A.五楼的同学尽快跑下楼逃生

B.室外的同学跑到室内躲避

C.注意避开吊灯、吊扇等悬挂物,可用书包、枕头等保护头部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下,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发出呼救信号13.从岩层变化的角度分析,地震发生时,岩层会发生( )。

14.图2为地球内部三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汶川地震的震源所在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小科同学利用碗、水、硬币等物体给小雅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

第一步:先让小雅坐好不再移动,然后小科把硬币放入碗内并移动碗的位置,使小雅恰好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向碗中逐渐加入清水直至加满,小雅看到硬币逐渐升高,最终看到了整个硬币。

15.请在图乙中画出加满水后,小雅看到硬币时光的路线图。

16.小科同学表演的这个魔术利用的原理是()。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17.小强喜欢运动,天天坚持体育锻炼。小英不喜欢运动,体质较差。一天体育课上,百米赛跑后,老师给他们测量了心跳及恢复正常心跳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表:

组别一分钟心跳次数恢复正常心跳所需的时间

第一组89次3分钟

第二组110次8分钟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第( )组的数据是小强的,因为( )。

参考答案:

1.

2.

3.地震火山喷发风降雨

4.;弯曲形成褶皱;地壳、地幔、地核、从内到外。

5.晚睡晚起上课没精神饮食不规律引起肠胃问题(肚子痛)缺乏运动变胖

6.A 7.B 8.C

9.C 10.A 11.

12.C 13.褶皱 14.地壳

15. 16.B

17.一心跳次数少,恢复正常心跳所需的时间也少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综合题(含答案)01

综合题专项训练(试题)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综合题 1.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时,会立刻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小科查阅资料:了解到,这是因为将手缩回来是由脊髓直接控制的,而感觉到痛是由大脑控制的,脊髓将信号传给大脑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们先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据此将序号填入图中。 ①大脑②脊髓③手感受到被扎④传出神经⑤控制缩手的肌肉⑥传入神经 2.填写组成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的名称,并与运动模型对应的部分连线。 3.地震、火山喷发、风、降雨等自然现象会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观察到的地形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弯曲和断裂的岩层( ) 长白山天池( ) 敦煌的雅丹地貌( )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 4.探索:认识地球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图上填写地球内部结构的名称。地壳的运动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 生________________。 地球结构的模型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 泥代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个圈层结构,____ ____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5.健康生活 12月,浙江疫情反复,绍兴上虞区小学全班停课在家。某小学五年的轩轩彻底放松了,晚上玩到很晚才睡,第二天睡到中午才醒。导致他饮食不规律,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而且运动更是几乎没有了。复学之后,老师发现成成变胖了,课堂上经常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有一次课上肚子痛得上不了课,只能请假回家。

根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请你说说轩轩在停课期间有哪些不健康的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危害,完成下列表格! “囊萤映雪”描述了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捉一些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 6.在“囊萤映雪”中,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 B.月亮 C.雪 7.“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主要利用的是()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8.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的3个重要条件是光、温度和。 3、生物之间有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___ ___。 4、“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__ ____种消费者,生产者是___ ___。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 的变化。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生物。 7、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海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8、自然界的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 二、我会判断。(24分) ()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6、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三、我会选择。(15分) 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2、生物界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3、苹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主要制约作用的因 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的土壤里。 A、干燥、明亮 B、黑暗、潮湿 C、干燥、明亮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四、我会连线。(6分) 1、连线。 仙人掌叶刺热带雨林 松树叶宽大山地 香蕉树针形叶沙漠

2022-2023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教科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教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 1.周末小明爸爸开着黑色轿车带着小明外出游玩,路过一个转弯处发现安装的反光镜可以看到对向来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爸爸是通过反光镜反射过来的光看到对向来车的 B.黑色轿车比白色轿车吸热慢 C.黑色轿车比白色轿车反光本领强 2.人体由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组成,这是从()来划分的。A.外形B.组成结构C.工作类型 3.计时精确率最高的计时工具是()。 A.原子钟B.机械钟C.石英钟 4.下列选项中,不是光源的是()。 A.手电筒B.蜡烛C.月亮 5.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A.方向相同B.长短不同C.长短相同 6.如图,星形物体的影子被投影在屏幕上,要使物体的影子变大,可将星形物体()。 A.靠近屏B.靠近光源C.原地不动 7.夜晚,小刚经过一盏路灯下,他的影子变化是()。 A.先变短后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不变 二、填空题 8.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神经系统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________是人体的总指挥,________在人体的背部中央。

9.当我们跳动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参与了运动。 10.从全身各处向总部报告信息的神经叫做________神经;从总部向全身各处发布命令的神经叫做________神经。 11.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3.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________。在黑屋子里,人在台灯亮后能看见书上的字是因为光________的现象。 14.潜望镜是利用光的(______)制成的,是由用(______)面平面镜构成。 三、判断题 15.滴漏实验过程中,随着滴水瓶里水位下降,水滴得会越来越慢。(______) 16.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______) 17.像太阳、萤火虫这样本身能发光的物体不能叫做光源。(______) 18.有时为了需要,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直接去看太阳。(______) 19.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打雷声,是因为光速比音速快。(______) 四、简答题 20.什么叫做折射? 21.为什么太阳出来不久彩虹就消失了? 五、综合题 22.结合有关侵蚀的知识,说一说大雨为什么会造成山体滑坡。 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吗? 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 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我们应该()。 A.在河边筑堤坝B.使土地硬化C.保护好原有植物,并大量植树2.小明在下列情境中,需要计时精确度最高的是()。 A.动车站的列车时刻表B.运动会的百米赛跑C.自制水钟的刻度3.下列哪一项的形成与水流的作用无关()。 A.黄土高原的沟壑B.入海口三角洲C.土壤沙化 4.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看桌上的一只白色的杯子()。A.看到的是一只灰色的杯子B.只能看到杯子的轮廓C.不能看到杯子 5.小孔成像实验应用的是______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B.光是无色的C.色光 6.下列人体消化器官能产生胆汁的是()。 A.肝脏B.胃C.小肠 7.在一个星期二的下午,同学们正在上课。突然感觉到了震动,连屋顶的灯也在不停地摇晃着,这可能是发生了()。 A.地震B.火灾C.洪水 8.郭守敬在河南登封设计建造的观星台是一个巨大的()。

A.石钟B.日晷C.圭表 二、填空题 9.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有时会通过和让我们感受到。 10.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有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等。 11.地核主要是由和组成的。 12.“世界屋脊”指的是高原,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得海洋生物的化石,证明这个地方在古代是。13.地震和火山喷发危害很大,都是由引起的,它们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但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如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14.在夏天的夜晚,经常会遇到“电闪雷鸣”的天气,我们往往是先看到闪电后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比传播的速度快。15.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我们人类生活在上。 16.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中写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中“疏影”是光的造成的,“水清浅”是光的造成的,“月黄昏”中的黄昏指的时间约是(选填是“早上”、“下午”)7点钟。 17.反射光是沿(填“直线”或“曲线”)传播的。 18.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 一、我会填空。(16分)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的3个重要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 3、生物之间有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___ ___。 4、“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__ ____种消费者,生产者是___ ___。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生物。 7、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海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8、自然界的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 二、我会判断。(24分) ()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6、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三、我会选择。(15分) 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2、生物界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3、苹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主要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 4、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的土壤里。A干燥、明亮B黑暗、潮湿C干燥、明亮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四、我会连线。(6分) 1、连线。 仙人掌叶刺热带雨林 松树叶宽大山地 香蕉树针形叶沙漠 五、我会分析。(10分) 1.用箭头来表示下面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少写出3条)(9分) 枯叶小草蚜虫蝗虫瓢虫小鸟蛇兔子老鹰蚯蚓 2、如果草原上的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兔子少了呢?草少了呢?(4分)

教科版(新)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分为和。 2.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做。 3.光能透过一些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部分透过一些比较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透过的物体,比如书本。 4.潜艇上的水兵常常利用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5.光在空气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二、判断题 6.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射光。() 7.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反光能力强,使教室更加明亮。() 8.利用两面镜子可以看到脑后的头发,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9.水中䈐子的“折断"现象主要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0.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也能部分透过较薄的物体。() 11.万花筒和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13.“皓月当空”、“群星璀璨”这两个成语说明夜晚星星和月亮都能发出明亮的光,所以它们都是光源。() 1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所以光年是时间单位。() 15.我们用喷雾器面向阳光喷水雾,可以在水雾中观察到彩虹。 16.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17.没有光源我们凭肉眼也能看到物体。 三、单选题 18.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原理。 A.反射B.折射C.直线传播 19.打开台灯,我就看到了书上的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眼睛中射出光,让我看到了文字 B.台灯中发出光照到书本上,然后再反射到我的眼里 C.台灯中发出光照到书本上,眼睛中再发出光看到亮着的文字 20.“猴子捞月”故事讲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想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23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

2023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在研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绳的长短有关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摆锤的质量 B.摆绳的长短 C.摆幅的大小 2.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A.土壤 B.腐殖质 C.小石块 3.东东想做一个每分钟刚好摆动30次的摆,实际测量时,每分钟却摆动35次,他应该采取下面哪项措施( )。 A.增加摆绳的长度 B.增加摆锤质量 C.减少摆绳的长度 4.计时精确率最高的计时工具是( )。 A.原子钟 B.机械钟 C.石英钟 5.下列计时工具中最准确的是( )。 A.沙漏 B.摆钟 C.石英表 6.小雅想要知道现在大约几点,可以通过( )来确定。

A.日晷 B.圭表 C.燃香 7.如图所示的雅丹地貌,它的形成是()。 A.水的作用 B.风的作用 C.阳光的作用 8.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9.小明想要制作一个潜望镜,他为自己准备了剪刀、胶带纸、牙膏盒,以及2面( )。 A.凹面镜 B.平面镜 C.凸面镜

10.小明在做测量水流速度变化实验时(装置如图),第一次倒入400毫升水,测得漏50毫升水需要30秒。第二次倒入200毫升水,那么漏5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 A.等于30秒 B.小于30秒 C.大于30秒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 1.地震一般发生在()(填“地核”“地幔”或“地壳”)内。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这三部分从厚度来比较分别是()。 3.太阳光是由( )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4.当宇航员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 )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 )千米。 5.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厚度最厚的是()。 6.古代的水钟有( )和( )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 )计时,刻度一般在( )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 )计时,刻度一般在( )的容器上。 7.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填“迅速的”或“缓慢的”)。 8.根据岩石的成因,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和()三大类。 9.地球内部由表面到地心可以分成()、()、 ()三部分,汶川地震发生在()内。 10.在光通过小孔的实验中发现:光是沿着( )传播的。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在远古时代,人们没有钟表,主要利用( )来安排生活和劳作。 A.太阳 B.月亮 C.星星 2.人体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指令由( )产生。 A.感受器官 B.传出神经 C.神经中枢 3.()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A.地壳的运动 B.流水 C.降雨 4.乾坤湾的凹岸(凹进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为主。 A.侵蚀 B.沉积 C.风化 5.晚上,小智所住的小区停电了。小智拿出家里的蜡烛,蜡烛长30厘米,点燃30分钟后,蜡烛只剩10厘米。请你帮小智估算一下,燃烧完整只蜡烛大约用( )。 A.35分钟 B.45分钟 C.60分钟 二.填空题(共5题,共24分) 1.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地形地貌:()、()、 ()等。

2.心脏有()、()、()、 ()共4个腔。 3.实验证明,摆的快慢与( )有关,与摆锤质量、摆动幅度无关。 4.人体有()块骨头,()块肌肉。 5.长白山天池是由()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 ()。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 2.心脏两次跳动的间隙有休息时间,所以它不会疲劳。() 3.司机师傅可以通过反光镜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4.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白色的墙壁。( ) 5.风化就是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四.连线题(共2题,共16分) 1.将脑各部分填入图中,并与它们对应的功能连线 负责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 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 衡 控制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如语言、记忆 2.连线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小学期末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它给地球上的万物提供了光和热。 A. 亮着的电灯 B. 燃烧的蜡烛 C. 太阳 2.人们为了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下列哪种做法最合适?() A. 把山坡改造成平地 B. 控制每次降雨的大小 C. 多植树种草 3.在用手电筒玩手影的游戏中,如果想呈现麻雀振翅情景,那么()就可以实现。 A. 移动手电简 B. 移动屏 C. 变化手指、手掌形状 4.除了日晷以外,古人还利用()来计时。 A. 滴漏 B. 石英钟 C. 电子表 5.青藏铁路工程于()开工,2006年7月全线贯通。 A. 2001年6月 B. 2003年6月 C. 2005年6月 6.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速的回到教室。从听到铃声到回到教室这一段时间内,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完成这种加工的主要是( ) A. 神经系统 B. 运动系统 C. 呼吸系统 7.云南的石林景观(奇峰、暗洞)的形成原冈是( ) A. 人工雕凿 B. 风蚀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水对石灰岩的侵蚀 D. 天然景观 8.下列物体中不具有聚光作用的是()。 A. 凸透镜 B. 凸面镜 C. 凹面镜 9.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运输()。 A. 养料 B. 氧气 C. 养料和氧气 10.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A.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 B.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 C.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 11.脑的表面是( )的。 A. 平整 B. 有沟纹 C. 光滑 D. 块状 1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制成的。 A. 直射 B. 折射 C. 反射 13.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 )。 A. 水平放置 B. 倾斜与太阳光垂直 C. 竖直放置 14.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去森林里玩耍,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个小光斑,这些小光斑是由()而形成的。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 光沿直线传播 15.装饰画与写实画不同,它()。 A. 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 B. 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 C. 不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制作我的水钟时,影响水钟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 )。 A.滴水速度的快慢 B.水钟的大小 C.盛水容器的形状 2.在远古时代,人们没有钟表,主要利用( )来安排生活和劳作。 A.太阳 B.月亮 C.星星 3.下列计时器中,( )的计时精度是最准的。 A.日晷 B.摆钟 C.水钟 4.一个摆,原先摆动一次需要1.2秒,要使它摆动一次需要1秒,我们可以( )。 A.加长摆绳 B.缩短摆绳 C.加重摆 D.减轻摆锤 5.自制水钟时,时间刻度的划分是根据( )。 A.每分钟流出水的容积 B.瓶子的容积 C.尺子的长短 6.想利用水来计时,应该解决( )问题。 A.水流速度

B.容器大小 C.水质 7.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A.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高原、山地,西部多平原、丘陵 B.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平原、山地,西部多高原、丘陵 C.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 8.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 )。 A.太阳高度的仪器 B.时间的仪器 C.季节的仪器 9.在《世界地图》上,你看到的白色通常表示()。 A.平原 B.冰川 C.山地 D.沙漠 E.海洋 10.下面成语,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杯弓蛇影 B.凿壁偷光 C.猴子捞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 1.摆的摆动快慢与( )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 ),摆动越( );摆绳越( ),摆动越( )。 2.根据岩石的成因,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和()三大类。

3.客厅有点暗,鹏鹏打开了灯。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 ( )。 4.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条件。 5.地球上()面积大,()面积小。(填陆地或海洋) 6.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的反射面是( )的。 7.日晷的晷面是( )的,晷针朝( )。晷针和晷面 ( )。 8.在古代,水钟是人们用来计量( ) 的工具。 9.同一个单摆,摆的快慢与()有关,并且摆绳越长摆动得越(),摆绳越短摆动得越()。 10.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 )是最重要的光源。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激光笔发出的光,不可以直接用肉眼看。( )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改变。() 3.在三角洲地带沉积着大量的泥沙。() 4.地球的内部结构最外层是大气层。() 5.将一束光斜射照向水面,光束进入水中后,没有改变方向。( ) 6.摆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一定。( ) 7.太阳光是白光。( ) 8.水和风都会快速地改变地形地貌。() 9.沉积岩是地壳岩石的一个种类。() 10.人们必须用太阳下光影、流水、燃香、摆来计时,没有其他办法计时。( )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 1.将下列地貌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线连接起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我们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看到的像是() A. 正立的 B. 倒立的 C. 水平的 2.选择题。 (1)用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分别垂直照射距离墙面远近相同、大小不同的圆盘,所产生的影子( )。 A.大小相同 B.大小不同 C.方向不同 (2)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3)物体影子的方向与( )有关。 A.光源照射的方向 B.光源和物体的距离 C.物体的大小 (4)物体的影子总在( )的一面。 A.向光 B.背光 C.无法判定 (5)用手电筒分别从上面和侧面照射同一个文具盒,产生的影子( )。 A.形状完全相同 B.形状可能不同 C.方向相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光源和屏就可以得到影子 B.手术室里使用的无影灯也会产生影子 C.有光就能产生影子 3.制作潜望镜需要()。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4.在北半球,黄昏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在()。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5.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因为( )。 A. 光速极快 B. 光沿直线传播 C. 光的反射 6.相同情况下,能起到聚光作用的是( )。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凸面镜 7.制作一架潜望镜最少需要()块镜片。 A. 3 B. 2 C. 4 8.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 月亮 B. 萤火虫 C. 镜子 9.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制成的。 A. 折射 B. 反射 C. 色散 10.下列几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的 B. 在测量某段时间的温度时应该将温度计放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C. 一天中同一个物体的影子总是越来越短 11.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主要是利用了(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12.奇奇体验和参观完室内区,于是跟家人一起来到室外区。奇奇看到农场果园区的树木排列得很整齐,一眼望过去,前面果树的树干会挡住了后面果树的树干,这主要是因为( ) A. 光传播速度快 B. 光沿直线传播 C. 光的反射 D. 光的折射 13.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的一面。 A. 背光 B. 向光 14.小朋友正午站在阳光下,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前方,那么他们朝向()站着。 A. 东 B. 北 C. 西 15.从侧面看,鱼缸里的鱼比实际的大,这属于光的()现象。 A. 折射 B. 反射 C. 反光 二、判断题 1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没有什么变化。() 17.人类最早记载光沿直线传播的是中国人墨翟。() 18.判断题。 (1)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碰到一个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 (3)反射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4)光碰到镜面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5)光的直射也叫反光。() (6)一束绿色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会变成一束白光。() (7)一束光线只能反射一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 )的土地受到的侵蚀最严重。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 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 C. 坡度大、尢植物覆盖 2.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 B. 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C. 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 3.下列选项中,( )不是水土流失引起的。 A.阻塞河道 B.破坏士壤肥力 C.形成高山 4.青藏铁路工程于()开工,2006年7月全线贯通。 A. 2001年6月 B. 2003年6月 C. 2005年6月 5.下列选项中,( )被侵蚀的程度最严重。 A. 茂密的树林 B. 绿绿的草地 C. 荒凉的山坡 6.自然污染指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水污染,下列属于自然污染的是()。 A. 一场大雨过后,化工厂的垃圾被冲进附近河流 B. 坐船时,把废弃的电池直接扔到水里 C. 地震导致地壳中某些有害元素渗入地下水含水层中 7.探索土地被侵蚀与植被有关时应该改变的是()。 A.倾斜程度 B.植被多少 C.雨量 8.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千米。 A. 3400 B. 6300 C. 2900 9.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A.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 B.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 C.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 10.下列不是危险、可怕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阵雨 11.选择题。 (1)某小组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A.有无覆盖物和雨量大小 B.土地坡度和雨量大 C.有无覆盖物和土地坡度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综合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一个小组测量自制单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时发现,他们小组的摆摆动的次数与其他小组不一样。据此现象不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 A.制作一个单摆需要哪些材料呢? B.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吗?有什么关系呢? C.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吗?有什么关系呢? 2.光在玻璃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折线 3.观察世界地形图,下面对地球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表面是广阔平坦,没有起伏的 B.地形图上的颜色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C.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4.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B.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水的作用有关 C.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 5.火山和地震是由于()运动形成的。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6.自制水钟时,时间刻度的划分是根据( )。

A.每分钟流出水的容积 B.瓶子的容积 C.尺子的长短 7.单位时间内,摆摆动次数与( )有关。 A.摆锤的轻重 B.摆幅的大小 C.摆绳的长短 8.从火山喷发现象和喷发物中,不能推断出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很高 B.地球内部压力很大 C.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D.沉积的石、砂会胶结与压合 9.下列做法,(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建高楼时多用玻璃水当作外墙 B.外墙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外墙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10.发生地震时,如果不能逃离室内,下列求生方法中最有效的是()。 A.拨打电话求救 B.躲在结实的柜子下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 1.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 )有关、与( )无关,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2.太阳光是由( )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分: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 折射雨后彩虹光源相对坐井观天 三棱镜镜花水月反射平面镜直线 1.太阳是我们地球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 2.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____________传播的。 3.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4.白天我们能看到美丽的风景,是因为物体_____________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5._____________可以把太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6.制作潜望镜时,需要两面_____________,且镜子的反射面是_____________ 的。 7.词语_____________反映了光的直线传播,词语_____________反映了光的反射,词语_____________反映了光的折射。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将一支铅笔斜放入水中,会看到铅笔“折断”的现象。( ) 2.“蓝眼泪”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它是海洋里的荧光生物所发出的蓝色光芒,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蓝眼泪”。发出蓝色光芒的荧光生物是光源。( ) 3.光和声都不能在月球上传播。( ) 4.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5.在黑暗的房间待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了黑暗环境,就能看到苹果。 ( ) 6.站横队“向右看齐”时,如果左边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右边一位同学的侧脸,说明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7.太阳光能全部穿过人的手向前传播。(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科学试题 第1页(共26页) 科学试题 第2页(共26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填空题(把你认为的正确内容填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20分) 1.像太阳、蜡烛、萤火虫等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 )。( )是最重要的光源。 2.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要快得多,比如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我们先看到( )再听到( )。 3.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因为太阳被月球所遮挡,人们就会看到部分太阳或看不见太阳,这就形成了( )。 4.如果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如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 )。 5.棱镜是利用光的( )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潜望镜有两块( ),与水平面成( )放置。 二、选择题。(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夜晚我们能在灯光下读书和写字,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A.散射 B.反射 C.折射 2.汽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反光镜观察到车后面的情况,下列有关这一现 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光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B 光有时沿着曲线传播 C.反光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3.潜望镜至少需要( )。 A.2块平面镜 B.2块凸面镜 C.2块凹面镜 4.下列方法中,(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多建高楼,并且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 B.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5.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许多种颜色的光,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红橙黄绿靛蓝紫 C.黄橙红绿靛蓝紫 6.下列选项中,没有利用反射原理的是( )。 A.家用穿衣镜 B.放大镜 C.汽车反光镜 7.医生给病人看耳朵时,需要戴( )。 A.潜望镜 B.额镜 C 老花镜 8.下列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太阳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 B.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 C.夜晚的城市上空有很多光柱 9.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A. B. C. 10.光在水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 A 曲线 B.直线 C 或直线或曲线 11.一束光能被反射( )。 A.一次 B.两次 C 无数次 12.照明灯要装灯罩,是因为( )。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1.1 有关光的思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的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进入了人的眼睛。 (2)(填“能"或“不能" )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强光。 (3)通常我们把那些的物体称为光源。是最重要的光源。 (4)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波光粼粼的湖水 B.熊熊燃烧的火把 C.皎洁的月光 (2)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本书,你()这本书。 A.能看到 B.不能看到 C.适应后能看到 (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B.动物不需要光 C.眼光是眼睛发出的光 三、判断题。 (1)点燃的蜡烛、萤火虫都是光源。()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明月亮是光源。()(3)工作的电视机屏幕和投影仪屏幕都是光源。() (4)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四、连线题 太阳阳光 点亮的点灯属于光源汽车后视镜

人眼看到的鲜花不属于光源镜子中的太阳 熄灭的蜡烛发光鱼 参考答案: 1、(1)光(2)不能(3)自身能发光太阳(4)夜视仪 2、BBA 3、√×√√ 4、 太阳阳光 点亮的点灯属于光源汽车后视镜 人眼看到的鲜花不属于光源镜子中的太阳 熄灭的蜡烛发光鱼

1.2 光是怎样传播的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而声音是湘四面八方传播的。 (2)在做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时,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时, 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二、选择题。 (1)谁也没有我跑的快!我是()。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动火箭(2)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 A.青蛙视力不好 B.光沿直线传播 C.天空只有井口大小(3)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 B.树底下乘凉 C.先见闪电,后听雷声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影子的变化,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请回答4-6题。 (4)小明利用实验模拟了一天中树木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发现影子长度由120厘米变为60厘米,他测量的位置可能是在()。 A. A→B B. C→D C. D→E (5)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把打开的手电筒当作光源。下列物体同属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