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高毅: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在2005年的10月底,巴黎郊区有两名青少年因为躲避警察的追捕,进入了变电站,最终触电身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巨大的骚乱,并且波及到了法国的其他地区和其他城镇。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在37年前的1968年5月,当时法国一共有一千万的学生和工人走上了街头,引发的全国性的罢课和罢工,后来那场运动被人们称作是“五月风暴”。其实如果我们追溯得更久远一些,你就会发现,无论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还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当时的巴黎也曾经到处都是街垒,到处都是巷战。那么法国大革命对现代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在一个民主政治相对发达的法国,为什么人们还是会愿意采取一种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先生,欢迎您,高先生。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在请高先生给我们演讲之前呢,让大家一起先来了解一下高先生。

高毅,男,1955年7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82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历史、欧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

主要著译作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专著)、《世界近代史》(教材,合作)、《欧洲的分与合》(专著,合作)、《法国大革命史》(译著,合作)、《傅柯的生死爱欲》(译著)、《他乡--以撒·柏林传》(译著,合作)等,并著有学术论文数十篇,范围涉及法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史学理论等。

主持人:高先生,我们看到您在1955年出生,那按理来说,您在接受教育,小学和中学教育的那段时间,应该正好碰到了“文革”,那个时候不知道上学一种怎么样的情景,还有没有学上?

高毅: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5月16日开始的,然后我们学校就开始停课了,然后大家都闹革命。当时觉得特高兴啊,不用上课了,就整天玩儿啊。

主持人:当时学校一直没有课上,那您每天除了晃晃悠悠,后来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没有做一些工作,或者是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高毅:到了1968年,1969年以后就又开始复课了,这时候我们全家就从安庆市就下放到了一个宿松县,到了农村里。到农村以后我就上了县城的中学,一直学到1972年年底,是学到高中毕业,这里面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当时。

主持人:高中毕业一直到您后来进入大学中间,这大概有五、六年的时间,那段时间您在做什么?

高毅:高中毕业以后,我就又回到农村,下放,回到我父母亲下放那个地方,然后就插队落户了。

主持人:做一个农民。

高毅:当了五年农民,就是下乡知青吧。但是我当时还是有一种自觉,毕竟还是读了一点儿书,我觉得这个国家长期这么下去肯定是不行,当时我也通过收听这个电台的消息呀,了解到国外发展得快。

主持人:那今天说起来就是偷听敌台广播。

高毅:对,对,我不偷听敌台,我就上不了大学了,因为我的英语基本上是跟美国之音学的。我在农村那五年,基本上外语就没丢,所以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外语非常优秀,很快就被选到北大来了。

主持人:选择北大,选择历史,是因为什么?

高毅:其实我没有选择历史,我是,其实我还是想学外语,我觉得我想还是要通过,当时中国可能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好外语去吸收国外的先进的这个科技呀,先进的思想这样的东西。可是考完以后被北大给录取了,其实我报的是上海外语学院。

主持人:不过自从走进了北大的校门,自此之后就和北大有了这种不解之缘,从大学本科一直到硕士学位,一直到博士学位,就没离开过北大。北大是不是特别让您觉得说,有什么吸引您的地方,或者说特别让您留恋?

高毅:北大有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有比较好的老师,还有很好的图书馆。在中国读大学,除了北大,应该没有更好的地方了。但是在读博士期间,我还是去了日内瓦大学,在那读了两年,实际上这样也就避开了近亲繁殖之嫌吧。

主持人:我看到您刚才说北大,如果在中国读大学,没有更好的地方,我们很多在座的北大学生脸上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啊。所以我们就言归正传,请您给我们进行今天的主题演讲,《法国大革命对现代政治的影响》,有请高毅先生。

高毅:今天很高兴啊,能到这来和大家谈谈法国大革命史的问题。这个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末,1789年的法国,但是它对后来的整个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革命家列宁有一句名言,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列宁说了,整个十九世纪,也就是给全人类带来了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其实我想,何止十九世纪啊,整个二十世纪又何尝不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呢?为什么?就是因为法国革命所开启的是一个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的时代,就是说,法国革命的最终目标,它是要让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人民大众都能真正成为自己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那么只要这个目标没有达到,法国革命的现实意义应该说就不会消失。

那么为什么法国革命会产生这么大的世界历史性的影响,这就是它的彻底性,或者说激进性。我们知道在法国革命之前,也发生过两个很有名的革命,一个是英国革命,1640年的英国革命。还有一个是1775年的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这两个革命意义都很伟大,对于现代世界的政治民主化进程都有奠基之功,应该说,可是我们从来不称这两个革命是大革命,就是因为它们不如法国大革命,来得那么激进或者彻底。

实际上英国革命是很保守的,这个英国革命只满足于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横统治,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得了自由。资产阶级、新贵族是什么,就是社会上层。而对于广大的下层民众,尤其是广大的小农,对于他们的自由权利啊,英国革命就丝毫不予照顾,这里就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平等,英国革命是不讲平等的。

那么后来的美国革命要好一些了,因为美国革命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理念,就是“人人生而平等”,比较关注平等的问题,但是美国革命它主要关注的其实还是一个自由的问题,这就是要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自由。这两个革命,实际上都基本上是停留在政治层面上,就是说它们只满足于解决政治制度的改造问题。一个目标是要建立君主立宪制,这是英国革命。另一个目标是要建立独立的共和国,美国革命。一旦这个目标达到,革命就嘎然而止,不再继续搞下去。可是法国革命就远远不是这么简单,法国革命它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它同时还是一场社会革命,最后还发展成一场文化革命,在政治层面上,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王权或者叫绝对王权。在社会层面上,它的目标很高,它要建立一个不仅人人机会平等,而且人人还大致上财富平等,就是一个没有大贫大富的,也就是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那种现象的一个大同社会,这是它的社会目标。它后来发展成文化革命,就是在文化的层面上,它要把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培养成或者改造成一种具有爱国美德的、大公无私的那么一种新人,当时他们叫共和主义的新人,因为他们要建立共和国嘛。共和国的原则,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美德,所以他们非常强调美德,美德就是爱国,把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要大公无私。所以法国革命,它实际上是要对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来一个彻底的改造。因此在法国大革命当中,我们就看到了很多在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当中都看不到的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现象。

高毅:法国革命当中出现的一个新词,叫做旧制度,把革命前的社会状态说成是旧制度或者是旧社会,这是法国革命区别于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情况。这说明法国革命者对革命前的法国社会是完全失望的,甚至是深恶痛绝的。而且他们百般警惕,唯恐把旧时代、旧制度的那个东西带到新社会当中来。这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心态,把历史给它完全否定掉了,把过去给它完全否定掉了。这种心态,实际上在观念上构成了法国革命激进性的最主要的根源,我觉得。

另外法国革命者在平等的问题上,也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那种执着,那种迷恋。比如美国革命有个《独立宣言》大家知道,《独立宣言》里面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理念,就是“人人生而平等”。法国革命呢,它也有一个宣言叫做《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在这个问题上就比美国的《独立宣言》要远远地跨出了一步。《人权宣言》说的是什么呢?《人权宣言》说的是“人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就是它在这里面加了“始终是”这么三个字。这三个字加进来,我觉得意义就非同寻常,实际上它反映了法国革命者不仅承认起点的平等,同时它又比美国人多了一种对终点平等的关怀。那么这里面就含了一种未曾道明的理念,未曾道明的意向,就是说他反对贫富分化,反对贫富分化,就一个人生下来是和大家一样,是平等的,但是一直到死,整个生命过程当中,他都应该是和大家一样是自由平等的。这个平等里实际上包括财富平等,包括着他不受人剥削,他不受人压迫这样一种关怀。

另外我们还说到过,英国革命,它是没有照顾到下层民众的这个利益,尤其是英国小农的利益,它没有解放英国小农,没有给小农土地,它最后还通过议会立法,把小农的土地几乎全都夺走了,所谓“议会圈地运动”。英国的小农失去了土地怎么办呢?那只好去给资本家打工,当雇佣工人,所以当时的情况是非常悲惨。

美国革命呢,它其实也没有注意到解决小农土地的问题,它后来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很晚很晚的时候,南北战争期间,由林肯总统来解决的,通过《宅地法》,这样使美国小农基本上都获得了自己的小块土地。

可是法国革命呢,它是很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法国革命发生以后没几年,在1793年,它就通过雅各宾派的土地立法,让法国的小农基本上是无偿地获得了自己的小块土地。这也反映了法国革命者在平等的问题上,不仅他们通过《人权宣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平等的一种强烈的追求,而且他们在实际行动上也真正地落实到了平等的这个原则。

另外我们在法国革命的高潮的时候,还看到了一些其他革命当中,英美革命当中都没有看到的情况,这就是法国革命者特别强调公民美德的培养,要使人人都要变成所谓的共和主义的新人。为此他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超常的举措,这个内容就非常地多了,比如,它要人人都佩戴三色徽,就是红蓝白三色徽,这是在当时是一种革命的标志。它还到处布置自由树,小红帽啊,这样一种革命的象征物。使人一抬眼就能看到一些革命的标志,革命的象征物。另外它还取消了先生、太太、少爷、小姐这样一类的称呼,所有的人不论男女呀,一律称“公民”,这样以示平等。比如它提倡在人和人之间称呼啊,要称“你”,而不称“您”,“您”是在法国贵族社会常用的一个称呼,法国贵族社会从来不称“你”,它都是称“您”,这是当时法国革命者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们要把“您”取消,大家都以“你”相称。这样也是为了平等。另外他们还改掉了很多旧制度,带有旧制度色彩的人名、地名,这也是很多了。

另外在法国革命当中,他们还搞了一系列,创建了一系列革命的节日。主要像7月14号攻打巴士底狱呀,8月14,8月10号推翻王政等等这些革命的日,它都变成革命节日,拿来取代传统的宗教节日。他们还创制了一套新的历法,叫做《共和历》,又称《革命历》,来取代统的《格里高里历》。这说明,法国革命到这时候就已经真正演成了一场文化大革命了。那么革命革到这个份上,当然就不可能是温文尔雅的了,事实上众所周知,在法国大革命当中充斥着很多惨烈的现象。比如有党派斗争,有革命阵营的分裂和互相欺压,还有国内的反

革命叛乱,还有国外的反革命干涉,还有像“9月屠杀”那样的暴民私刑,一群无套裤汉冲进巴黎的监狱,把监狱的犯人,普通的刑事犯人,就拉出来胡乱地杀了好几千人,像这样的暴民私刑。然后还有革命政府,主要是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革命政府的恐怖统治,也是滥杀了很多无辜。所以法国革命时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是血雨腥风,个人的自由受到了践踏,人民承受着惨痛的、惨重的生命和财富的牺牲,这些都是法国革命特有的现象。法国革命也因此常常遭到后人的诟摒,说它太不人道,太残酷了,太残暴了。

为什么法国革命会革到这个地步?那都是由法国革命前这个法国社会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那个时候的法国,阶级矛盾太尖锐了,或者说社会不平等的状况太严重,但是这也需要比较英、美革命前的情况来分析了。英国革命的特点,我们知道,是自“玫瑰战争”以来,到了十五世纪末以后吧,英国就没什么大贵族了,大贵族哪去了呢?在“玫瑰战争”当中残杀,互相残杀,都死得差不多了。“玫瑰战争”给英国历史带来一个最大的好处呢,就是把大贵族给消灭了,剩下一些小贵族。这些小贵族又被称为新贵族,为什么说是新贵族?就是因为他们相当平民化或者叫资产阶级化,他们像平民一样地去从事工商业,从事投资牟利这样一些经济活动。因此他们也很容易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王权的压迫,其实英国革命就是这样,英国革命就是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来发动的,就是推翻了这个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革命前的美国什么情况呢?革命前的美国,我们知道十三个英国殖民地,它的居民都是主要是来自英国的移民,而且移民基本上都是在英国比较落魄的、比较潦倒的、比较穷困的一些人,他们在那儿混不下去了,才到了新大陆来,到美洲来。因此这些新大陆的,这个殖民地的这些居民啊,他们之间关系是比较平等的,他们没有贵族,也没有特权,没有封建等级制度,社会关系还是基本上比较和谐的。

可是法国革命前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法国,我们知道,它在中世纪就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大贵族比较多,封建割据的状态比较严重。当时法国的大贵族,一个个都是独霸一方的封建主,各个都财大气粗,而且豢养了自己的军队,能和国王分庭抗礼,这样就导致了法国长期的封建割据状态。在贵族和王权的关系上,贵族和王权之间,他们是有矛盾的,法国的贵族它只承认暴力的逻辑,而不屑于使用法律的武器来和国王,和王权作斗争。这样就导致了法国始终没有能够出现像英国那样,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那样一种约束王权的这个法律文件,因此也没有能够培养出,或者发展出自由主义的法制传统,也正因为法国的贵族只承认暴力的逻辑,后来法国的国家统一,也只能用秦王扫六合的暴力征服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暴力征服之后形成的法国的绝对王权,也就成了欧洲最典型的绝对君主制,那就是这个王权特别强大,因为他把所有的大贵族都制服了。所以法国的绝对君主制这样一种情况,也为后来法国革命增添了许多困难,增添了许多难度。

另外像中世纪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法国也是有三个等级的划分。这三个等级实际上也就是两个等级,哪两个等级呢?一个是特权等级,一个是非特权等级。特权等级就是第一、第二等级,教士和贵族。没有特权的就是第三等级,就是平民等级了。这个特权等级,地位极高,权势极重,在法国中世纪它享有各种优惠,不仅基本上垄断了法国的政府、军队和教会的高级职位,而且还拥有极大的财产,主要是地产,他们拥有大片大片的地产,而且他们还不用怎么纳税。那么长期地养尊处优,还使法国的特权等级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也是非常顽固的一个心态习惯,一种文化心态,就是他自认为血统高贵,瞧不起平民等级,拒不承认自己和平民等级之间有什么平等,即使有些平民他比较成功,当然人数比较少,他后来也做了大官,也成了富豪了,但还是被这些贵族,被这些特权等级瞧不起。

法国的特权等级还表现出一个强烈的倾向,就是特别珍惜珍视自己的免税特权,顽固地反对当时一切税制改革,有一个叫做巴黎高等法院的机构出来阻挠,说这样不行,他也不说这违反祖制,他就说这种做法,让贵族和平民一样纳税这种做法,违背了人类的本性。因为人类

本性是讲高低贵贱这个等级秩序,你如果让贵族和平民一样纳税,你就是破坏了这种,违背了人类这种本性,所以行不通,所以他就拒绝批准这样子这个法令,所以,所有的改革基本上都没有成功,那么这样就彻底地堵死了法国通过渐进的改良,来实现社会变革的社会转型的道路。

可是在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贵族还想按在中世纪那样,继续维护他们的特权已经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经过几百年的持续的发展,法国的平民等级,尤其是平民的上层资产阶级,在经济实力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了,已经有了力量向贵族等级,向贵族特权说“不”了。那么这样一来,一场异常激进的革命也就在所难免。而人民大众一旦被动员起来,一旦冲上了政治舞台,这个革命也就小不了了。由于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主权的观念,也就是民主的观念,在法国大革命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扬,法国大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民主的革命。

可是法国革命有没有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理想的模板呢?很遗憾,没有。实际上法国革命者有没有把本国的革命做好,从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为什么?就是因为革命太激进了,法国革命充斥着一种平等主义的梦幻,还有一种民族再生的狂想,那都是非理性的东西。同时,法国民族,法兰西民族还有一种特有的崇尚暴力的传统,结果它在革命当中,自觉不自觉地要诉诸专制的、专横的强制手段,最终损害了法国的革命事业。法国大革命,的确一贯地带有某种和现代民主格格不入的“专制”主义的气质。开始,法国革命搞的是“议会专制”,就是什么都是议会说了算,它通过的决议就是法律,那就立刻得到执行。但是后来需要动员民众的时候呢,法国革命又搞起了一种“群众专制”,这种群众专制就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那种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的。就是群众说什么是什么,群众要什么,要怎么干,那就随他去。法国革命当中盛行的这种专制主义倾向,不仅为后来的拿破仑专制,拿破仑个人独裁铺平了道路,而且严重地压抑了个人自由。个人自由是什么?个人自由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个人自由一被破坏,政治民主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过我觉得,在看到法国革命这些失误的同时,我觉得不能因此就否定了法国革命的正当性。首先法国革命的激进性,它不是无源之水,它是有原因的。大革命时代的法国人之所以那么强烈地渴求平等,追求平等,以至达到了不讲理性的程度,那无非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现实太少平等,太多腐败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你没有别的选择啊。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不可调和。法国人要搞革命,那只能这样搞。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法国革命的这种激进性,似乎还有一种历史的功绩,这种历史功绩也是不容抹煞的。什么功绩呢?我觉得就是对平等价值的执着追求。大革命不仅彻底捣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从而为以后人民主权在法国的实现开辟了道路。同时它还在世界历史的层面上,做出了一项英、美革命所不能企及的贡献,这就是它以空前的力度高扬了民主的正当性,就是英国革命、美国革命这种小革命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法国大革命这样的革命才做到了。事实上许多现代政治思潮,都是在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当中萌生的。这里边有欧洲大陆的自由主义,又称法兰西自由主义,还有民族主义,还有社会民族主义,同时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基本的东西。甚至还包括了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这些东西。所有这些思潮,它有个共同的特征,它就是都承认人民主权的正当性、合法性,因此它们都在不同的层面上,不同的侧面,对现代世界的政治民主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什么人们都说政治民主化的世界潮流是从法国革命开始的,而不是从英国革命或者美国革命开始的,原因就在这儿。

我觉得英、美革命和法国革命各自都有自己的片面性,英、美革命它的片面性在于,它是片面地倡扬了自由的理念,自由的价值,而法国革命的片面性就在于,它过于迷恋平等的价值,也正因为各自有自己的片面性,所以才有两者不可偏废的互补性。只有将这两个革命情况,这两个革命的思潮、思想、原则给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结出正果,才能建立健康的现代民主政治。我先说到这儿,下面希望大家提出问题,提出批评。

主持人:好,谢谢高先生给我们的演讲。这边我们首先来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这个网友的名字叫做“路易十四来到了中国”。他说,今天您的这个演讲呢,是谈到了法国大革命的这种两面性,但是在他的印象当中,他说他从小学习到的只是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性、积极性、正面性,认为它推翻了封建的王朝,而不是说像您今天在演讲当中所曾经谈到的这样,说现在很多人认为说法国大革命是错误的等等等等。他就想问说,其实他在课本里面,从来没有学到过法国大革命当中还曾经有过这种灭绝人性的种种惨烈的场面。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曾经被塑造成这样?那么今天普通中国人,可能不是像您这样的历史学者,这样专门研究历史的专业人士,普通中国人心目当中的法国大革命,接近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真相了吗?

高毅: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和我们国家在法国革命的研究啊,或者教学问题上的长期的那种比较左倾的现象是密切相关的。就说我们国家的知识界长期以来,它所接触到的法国革命是一种正面的形象。其实,法国革命史学它不是这么简单,法国革命它对法国社会起了一个很大的分裂的作用,就是法国革命以后,法国社会实际上就分裂成左右两大派了,左右派这个概念啊,实际上也是在法国革命当中产生的,发明出来的。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

那么在法国革命史学上也是这样,也是分成左派的观点和右派的观点,两个不同的看法。后来我们中国,基本上很长时间只接受了它的,就是左派观点。因为右派的观点也曾经来过,也有人翻译了一些右派的像马德兰的《法国革命史》啊,这个是都是说法国革命不好的,有很多阴暗面的东西。但是这个书一出来以后,在1930年吧,好像给人翻译出来,但是出来以后马上就受到了批判,后来就消失了,影响就没有了。中国人还是比较喜欢接受左派的观点,这和中国二十世纪特有的那种革命崇拜的那种心态是密切相关的。而二十世纪中国那种革命崇拜,实际上也是和二十世纪初,法国革命在中国的那种宣传是密切相关的,是这样一个情况。

主持人:谢谢高毅先生和我们网友做的交流。

提问1:你好,高老师。刚才您提到就说美国的革命它有个《独立宣言》,他说“人生来是平等的”,然后法国的《人权宣言》,它说,“人生来是平等的,并且始终是平等的。”然后您说的是,它强调的是一种起点的平等以及一种终点的平等。然后我对这个有点儿疑义。我认为就说,那个起点的平等,人生的平等是可以达到的,然后这个终点的平等的话,可能在实际情况中就根本无法达到。所以法国的《人权宣言》它是不是更强调一种,就是起点的平等和一种过程的平等。因为个人能力不同,结果最后即使在,就是机会平等与各方面平等的情况下,你也不可能达到终点的平等,这种理论上的,说得不是太通,向您请教一下。

高毅: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牵扯到伦理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了,社会公正啊,社会公益呀,讲到这个方面的时候常常,讨论平等的时候,平等的问题经常提的一个概念。我觉得这个概念实际上怎么说呢,讲起点平等和终点平等实际上里面强调的,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过程的问题。法国革命不是强调它始终平等吗?实际上就强调整个过程当中啊,都应该注意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啊,防止出现人压迫人的那种剥削人的现象。这是法国革命它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美国革命呢,它没有提出这个问题,确实反映了法国革命者和美国革命者对平等问题的一种不同的关怀,这种不同的关怀,实际上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和安格鲁.萨克逊的经验主义之间的这样一种分歧。就是英美,安格鲁.萨格逊他们那一派呀,经验主义是讲工具理性的,讲效率、讲自由,非常注重自由的价值。他觉得有自由啊,这个社会就能正常发展了。可是欧洲大陆呢,走的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另外一条脉络,它讲的是理性主义,是价值理性,也就是它讲比较注重公正,比较注重平等,就是要强调人,不是功利啊,不是效率这样一些东西。而是人怎么样能活着好一些,活得好一些,活得心情舒畅一些,活得公平一些。其实讲平等和自由啊,它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平等讲得多一点,自由就少一点,自由多一点,平等就少一点,关键看你是重视是效率还是社会公正的问题。终点平等,实际上也就是包含着过程平等的意思在里边,是欧洲大陆的法国人特有的那么一

种关怀。

主持人:好,谢谢。你其他两个问题,我们稍候再交流,好吗?前面。

提问2:高老师,你好,我是经济学院一名本科生,然后我就想问一下,就说到法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比较,然后法国我们都知道,它是经过三次,一层一层递进的这样,从立宪派到吉伦特派,到雅各宾派达到一个高潮。然后中国革命从近代史上看,基本上也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这种革命的路线的选择和阶段,有一个是维新变法的时候,然后他们是通过君主改良,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孙中山领导那个辛亥革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然后到最后是共产党,然后就是社会主义路线。然后说到这两个,您能不能就从内在的根源能够比较一下,就是说它们两个为什么路线基本上差不多?然后比较中法两国革命走过的路线。

高毅:中国革命我觉得和法国革命很像的一点就在于啊,它也是一个在劫难逃的历史过程。因为中国“戊戌变法”以来的事件也表明,在中国改良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你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极端保守的满清政权,才能开辟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所以在中国呢,一开始人们就采取了一个非常激进的一个取向,就是要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辛亥革命”以后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建立一种君主立宪的制度。法国革命当中有个君主立宪的阶段,最初是立宪派,君主立宪派就是斐扬派,他们试图把革命稳定在君主立宪的这个阶段。但是法国革命后来表明,这个君主立宪也是根本走不通的。因为贵族阶层,包括贵族的政治代表“王权”,他们实际上是不可能接受这样一种约束“王权”的这样一种政治安排。所以他们必须要起来捣乱,挫败革命派的这些图谋,结果就导致1791年6月21号,国王的逃跑就表明这一点,国王是接受不了这样一种君主立宪制的安排。所以法国革命后来必然也得走上共和制的道路。只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要说相似啊,也就相似在这个地方,这两个国家都不可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主持人:好,谢谢。

提问3:高老师,你好。就是说在西方的史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把这种希特勒后来成为纳粹主义,这种极权主义思潮,像斯大林这种极权体制都归纳到法国大革命的起源这里这样看,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高毅:提这种观点的看法就是孚雷。孚雷呢,我们知道是法国革命的修正派的一个代表人物,是一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那本书,《思考法国大革命》最近也被翻译成中文了。他对法国革命的观点啊,相当尖锐的,是相当尖刻的。他认为法国革命不是像传统史学所说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阶级斗争,他觉得法国大革命主要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或者一种政治上的革命,这种政治革命闹得是特别地极端,实际上它的雅各宾主义啊,法国革命最激进的雅各宾主义的理念,实际上构成了后来极权主义的根源。像希特勒啊,斯大林啊,那样一种政治体制。国家把什么都统在自己的手里,人民,个人,完全失去了自由的权利,是这样一种统治体制。他觉得这种极权主义的根源在雅各宾专政。但是这个观点也遭到另一派法国革命史学家的批驳,就觉得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完全忽视了法国革命特有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使它承担了很多它不应该承担的历史的责任。这种看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是非常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这种看法。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和我们在座的同学所做的交流,最后我们还有一分钟的时间,请您总结一下您今天的演讲。

高毅:我觉得法国革命这样一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历史问题。它的激进性有它的起因,也有它正负两个方面的这个历史影响,所以我们在评价法国革命的时候,研究法国革命的时候,我们应该切忌简单化。

主持人:谢谢,非常感谢高先生今天给我们做的很精彩的演讲,带我们从一个比较客观和公正的角度,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接近真实的法国大革命。当然正像刚才高毅先生在最后所说的这样,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然它有它的局限性,还有比如说它也出现过一些灭绝人性

的、比较惨烈的场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还是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它的功绩,而且它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共同的遗产,那就是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再一次感谢高毅先生,也感谢我们今天在座的北京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下周同一时间,《世纪大讲堂》我们再见。

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影响

浅谈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读《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中是一件意义极其重大的事情,虽然对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影响,可是一个世纪以后,却在中国掀起了惊涛大浪。本文将就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法国大革命正值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在位时期,虽然法国大革命轰动一时,对十九世纪的欧美国家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但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对这一影响世界的大革命没有丝毫的了解,中国就这样与这一大好的历史机缘擦肩而过。可若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就会发现这一切也实属历史的必然。大革命发生的时候在中国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这个以“十全武功”自称的皇帝此时正得意地统治着这个老朽的帝国。经过康雍乾三朝的文化高压以及诸多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整个朝野充满的是奴性与谄媚,整个国家也充斥着老气横秋的暮气,整个民族更是以天朝上国的臣民自居,妄自尊大。而当时的知识界也没有叫我们看到曙光,由于历经三朝的文字狱,加之皇权的淫威,当时的学人把精力放到了考据学上。清初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到这时候已经荡然无存了,知识界被严重的桎梏着,整个思想界万马齐喑,沉闷已极。“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要期待十八世纪末叶的中国思想界同法国启蒙思想界产生共鸣,从而对法国大革命作出反应,当然是不切实际的。”①另外清政府还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进一步封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故而有关于大革命的消息即使传入国内,也很难在普通民众和知识界普遍传播的。可以说,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并未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丝毫的波澜。 中国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关注实际上开始于十九世纪末。这一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像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都已经开始关注法国大革命,他们试图通过对西方的革命和改良的探索获得教益,作为他们变革中国的借鉴。这其中尤属谭嗣同“对法国大革命评价最高而个人气质又最接近于法国革命志士”②,他在《仁学》一书中这样写道,“法人之改民主也,其言曰:‘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夫法人之学问, ①《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刘宗绪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9页 ②《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刘宗绪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67页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考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摧毁了封建专制,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何被称为法国大革命:(拓展点) 这场革命的影响有四个方面: 其一,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其二,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其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其四,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易错微析 法国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这种政治体制易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封建君主。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的总统共和制,保留了奴隶制。都没有法国大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彻底。 例题1 法国大革命高举反封建专制的旗帜,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影响了历史进程。下列属于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的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统治②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 ③传播了《人权宣言》思想④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又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向大陆,故选D。 例题2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B.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C.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答案:D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1794年,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显然不正确,故选D。 1.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影响最广泛的一次革命,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国支援美国独立战争②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③为此后许多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④奠定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历史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7世纪、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意义有()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列宁说:“整个19世纪,即給予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概念下度过的”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 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B. 法国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C. 法国大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影响了世界 D.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 4.下列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 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D.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5.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晚期的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两次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英、法两国乃至欧洲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 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

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当时,欧洲反法联盟军有16万人驻扎在法国境内,这些占领军时常劫掠和屠杀居民,直到1818年才撤走。因此,法国人民身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占领军的双重压迫,不得不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继续革命。在整个复辟时期,法国经济很糟糕,与同期英国相比,法国工业发展很缓慢。1830年七月革命后,法国的工业革命才大规模地展开。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大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而居于第二位,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830年的七月革命结束了一个时代,七月革命所产生的七月王朝,废除了路易十八的宪章,制定了宪法,确立了最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建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830年,资产阶级终于实现了它在1789年的愿望。 所以,从广义上说,直到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doc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背景(1)国内:①革命前夕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森严。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尖锐的阶级对立是直接原因)。④财政危机严重,国王路易卜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条件成熟)。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原因:路易十六准备武力解散制宪会议) 2、第一阶段: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制宪会议立法议会 (1)阶级属性: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2)措施: ①反封建的八月法令: A.内容: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B.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因此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人权宣言》:

A.发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 C.意义: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对会君主专职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但实际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1791年宪法: A.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与《人权宣言》精神相违反 C.宪法颁布后,制宪会议让位于按宪法选举的立法议会 ④对外战争: A.原因:面临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的武装干涉 B.概况:1792年4月,法国对外宣战,从而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对外战争。但战争开始时对法国不利,普奥联军攻入法国境内。 C.战争性质:战争初期阶段,对法国而言是正义战争 (3)统治结束:①统治危机:普奥等国武装干涉,联军攻入法国境内,革命处于危机中 ②结束的标志: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君主制度 3、第二阶段:1792年8月1793年6月,吉伦特派统治时期,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二、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恩格斯指出:“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被宣布为最重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所有权;而理想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注:《马恩选集》第3卷,第57页。) “雅各宾专政时期是卢梭思想影响最大和最突出的时期。卢梭对于罗伯斯比尔来说是一个无可争辩的权威。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民主派不能不被卢梭政治学说的激进主义所鼓舞,——在他的学说中,人民主权的原则得到了极为彻底的发展。”(注:[苏]沃尔金:《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63页。) (一)主权不可分论与法国权力机关的设计、运作 卢梭认为,主权之所以是不可分割的,这是由代表主权的意志是一个整体所决定的。“由于主权是不可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意志要么是公意,要么不是;它要么是人民共同体的意志,要么就只是一部分人的。”(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6—37页。)基于此,他反对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认为“人们所能有的最好的体制,似乎莫过于能把行政权与立法权结合在一起的体制了。”(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7页。)且看他最尖刻的一段:“我们的政论家们既不能从原则上区分主权,于是便从对象上区分主权:他们把主权分为强力与意志,分为立法权与行政权力,分为税收权、司法权与战争权,分为内政权与外交权。他们时而把这些部分混为一谈,时而又把它们拆开。他们把主权者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这一错误出自没有能形成主权权威的正确概念,出自把仅仅是主权权威所派生的东西误认为是主权权威的构成部分。”(注:[法]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7页。)“法国大革命所采纳的正是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信念,这使得孟德斯鸠的政制理论,除了以最刻板的权力分立形式外,无法被接受。”(注:[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 66页。)卢梭的主权不可分割的“政府理论是对混合和均衡政治思想的一种直接的抨击,在法国大革命对贵族权力以及后来对君主权的抨击中,这种理论达到了其最高峰,卢梭的理论在当时至高无上就意味着孟德斯鸠关于英国宪制的观点不大可能为人们所接受。”(注:[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70页。) 卢梭的主权不可分理论在大革命时期得到了具体验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抛弃英美的两院制,实行一元制。在法国应建立一院制的议会还是两院制的议会?当时代表王政派的议员们主张实行美国式的两院制以代替富于贵族式的英国两院制;革命派

法国大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比较

主持人:欢迎大家今天来参加“新史学”沙龙,这个沙龙由北师大出版社的“新史学”和《东方历史评论》一起主办,今年是第二届。介绍一下今天的两位嘉宾,一位是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高毅。高老师涉猎范围比较多,包括欧洲史尤其法国历史。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道炫老师。黄老师研究中国革命史以及民国历史,特别是蒋介石思想研究,相信很多人看过他的很多精彩之作。 这场的话题是“革命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座很多朋友在大学时,有一门课就叫《中国革命史》,早前也有的叫做“中国党史”、“中共党史”,基本叙事逻辑大家都知道,比如分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套马克思主义革命叙述。我记得黄道炫老师写过很好玩的一篇文章,大概叫《给蒋介石写一封信》,其中说“原来我没有研究您之前,对您的印象就是两个字:流氓”。这大概就来自于革命叙述教材。 谈到革命史,先请高毅老师开始,高老师在他的研究中提到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中国取得最后革命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是彻头彻尾的,最后在中国进行了一次法国大革命式的革命”。法国大革命不仅是你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且关于法国大革命,今天贬的多,褒的少,贬的原因无非是激进、血腥、暴力,以及说它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社会革命,并且与民众结合产生了很多恐怖主义行为。那么今天,我们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或者反思究竟处于何种状态?你如何理解的法国大革命?

高毅:今天很荣幸能来参加这个沙龙,谈谈有关革命和革命史的问题。我亲身经历过中国文化大革命,那时候虽然还小,但能记事了;然后又了解了法国大革命,觉得革命确实是近代以来历史上特别有意思的一种现象,所以一直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这次来参加这个沙龙,也是想汇报一下我关于革命和革命史学问题的一些个人心得。 关于革命,近些年来知识界、思想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些混乱。20世纪中国一直把“革命”看成是最神圣的事物,从20世纪一开始就崇拜革命,尤其崇拜法国大革命,以法国大革命为榜样做中国的革命。可到了20世纪后期,革命在中国慢慢失去了它往日的神圣的光环,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甚至遭到很多人诋毁。实际上20世纪的革命也的确有很多问题,给民族带来了不少苦难,挨批评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彻底否定革命也是有道理,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现在不少人对革命不看好,似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革命”这个东西总是和暴力连在一起,很野蛮、恐怖。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所有严格意义上的革命都是靠暴力来进行的。用一个不大妥帖的比喻,革命就像是打群架,规模很大的群架,干嘛要打群架?当然是因为有了群体性的矛盾和仇恨,因为一拨人欺负了一拨人、压迫了一拨人,这一拨人忍无可忍,起来反抗。一般说来欺负、压迫人的人都是统治者,革命就是被统治者的揭竿而起,就是反对压迫。那么这样的革命有什么不对呢?我看还是正当的、合法的。合什么法?当然是合自然

法国大革命的本质及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实质和原因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激进的时期,其影响对法国之后的历史,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之重显而易见,有许多人把法国大革命作为一个了解和认识法国的窗口,研究法国政治、文化和经济。 这场革命的实质实际上是一场阶级革命。具体来讲,大革命就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革命资产,它是由资产阶级对原有的封建贵族阶级发动的一场革命,是为了革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的命。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使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分别从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方面入手,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地摧毁了法国旧的封建贵族制,散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建立。在政治上,这场革命的矛头直指国王的权力,革命者采用暴力手段碾碎当时法国君主贵族的核心利益,使得整个欧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惧。这场革命使得法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史诗性的转变,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和绝对君主制渐渐地土崩瓦解。这是一场永久性历史的转变,自此,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都成为了法国大革命显著标志。用维基百科的话来给予了法国大革命很高的评价: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诚然,这是一场属于全人类的历史性革命。 我们再来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可以说这场历史性的大革命是一次偶然性和必然性结合。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偶然性来说,我们先来谈谈这个倒霉的国王—路易十六。他的所作所为比起他的爷爷路易十五有过之而无不及。路易十六个性懦弱,昏庸,担心触犯贵族的利益。他在面对法国史无前例的财政危机的时候,毫无作为,甚至经常借打猎等活动逃避复杂的国事。除此之外,路易十六和他的皇后玛丽在生活上奢华糜烂,挥霍无度,终日与锁为伴……最悲哀的是,这个一生酷爱设计锁的国王,最后死在了自己设计的断头台上。法国大革命爆发与这位“传奇”的国王有着密切的联系,路易十六其实是一只替罪的羔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悲剧是法国不满的民众与颓废的贵族妥协的产物。 再者,我们从必然性来讲,首先我们必须要谈“思想根源。”从意识形态入手来分析这场革命的前因后果。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法国人很关系论政治,对于政治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们能从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人曾说:“任何的一次剧烈的运动是不能与思想界的波动分离的”。所以,在18世纪初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思想启蒙思想家例如卢梭,孟德斯鸠……他们挥洒笔墨让启蒙的种子以不可阻挡之势日益深入人心,正是因为他们提出的民主思想(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为大革命的爆发积蓄正能量。但这一定是必然的吗?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当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深究这场惊天动地的启蒙运动时,它其实是一条绵延了数百年的“历史继承”。早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英、法两国就出现的等级代表会议。它掌握了国家赋税的摊派权。国王有军事和司法权,而市民阶层的要求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所以这种契约的思想(制约制王权和主权在民)早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400多年前就已植入人们的脑海中。等到了18世纪后期,长期压抑的法国民众与贵族的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再加上我们之前国王路易无所作为,法国民众积压已久的愤怒一触即发,自然势不可挡。 这就是我讲为什么是必然性。 最后,从法国民众的角度再来谈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我们都将这次革命定义为一场激进的革命。而法国的民众担当了这次激进革命的核心力量,他们攻占巴士底狱,将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当我细想之后,觉得法国民众的革命激情太过于高涨,以至于当时的一切旧的制度都成为了他们打击的对象,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一七八九年,是法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公平压迫的表现,是法国人民所参加的一次大革命,影响十分深远。那么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法国大革命的真正意义 法国大革命前后总共有五年的时间,这是人民坚持的体现,虽然大革命期间法国被不同的政党所执政,但是革命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从开始到结束持续的时间较长,参与的人民数量多,并且人民建立起了自卫军以及相关的团体;二是法国 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将封建阶级打垮了,这是人们对平等对待的向往以及期待;三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劳动人民的 思想开始得到解放,了解到了民主思想的存在,封建思想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四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革命取得的革 命成果十分明显,国家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五是法国大革命 的意义在于法国的经济因此得到发展,工业革命迅速得到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在法国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六是法国大革命的意 义在于大革命为欧洲其他各国做出了一个带头作用,法国大革命激励着其他各国革命的兴起;七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 革命使得法国的教育、金融等各个领域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机遇。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人民奋起的革命,革命的意义在于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叫做大革命 对于法国大革命可能多少有点听过,但是说到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可能就不那么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来总结一下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为什

么叫做大革命,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显著,它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初步确立了要在法国实行共和体制,严重地打击了欧洲地区的封建君主专制。第二点就是它的影响很深渊,法国大革命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反抗君主专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法国大革命为工业革命扫清了障碍,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第三点就是法国大革命彻底地扫清了法国的专制势力,历时41年,法国大革命的规模相当大,人民都踊跃参加革命,并在革命党在展现了人民的伟大的力量,人民是推动法国大革命前行的重要力量。第四点就是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正是因为当时的法国大部分人民长期受到压制和迫害,所以才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被叫做是大革命就是因为它的规模大、影响广、程度深。这次的大革命顺应了民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人民都踊跃参加,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争取幸福和谐的美满生活而斗争。法国大革命的“大”体现在方方面面,规模大,影响大,成果大,所以法国大革命被叫作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大革命的发生使得法国迈进了一个新阶段,也是当时社会的产物。那么法国大革命发生在什么时间呢?又在什么时间结束了呢? 一七八九年七月,法国大革命由人们占领巴士底狱开始。当时法国处于一个困难阶段,下层的农民因为灾害天气收成不佳,可是位于上层的封建阶级不顾人民的安危,不仅不设法赈灾,甚至还因为财政困难提出要加重人民的负担,这使得

法国大革命对德国影响论文

法国大革命对德国影响论文 摘要:法国大革命这一事件对德国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的实践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整个法国的大革命的最终态度也使得德国的文坛引起了新的文化,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新的主义。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抵制和排斥作用,新的主义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推崇还有仰慕。无论反对还是支持他们或者是从新的角度努力实践了自己的文学新的理念,实践着自己的文学观点,推动了文化的新的繁荣发展还推动了法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整个国家还有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德国;影响,浪漫主义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法国大革命对于德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一下三点:德国联邦国的改革运动;德意志民族的意识产生;德国文化思想的影响。 一、政治体制的改革 法国的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史诗性的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与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和平民的冲击,传统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代替。法国的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史诗性的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

君主制与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和平民的冲击,传统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代替。 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二、德意志民族意识和民族意识产生 法国大革命的民族意识很明显,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案例,宣示了各个民族的自由还有平等,拿破仑曾经在德意志以革命者人的身份同时又充当了肆意掠夺的盗猎者。从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启动了德意志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运动。德意志现代民族意识的形成与法国大革命,特别是拿破仑对德意志的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的最终兴起有着直接 的影响。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强大的普鲁士在耶拿战役中的失败和屈辱的提尔西特和约之签订。这个时候,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已经走向了它的反面,已经转变为法国进行民族掠夺的战争,从而激起了被占领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 德意志处于欧洲发展转化的中心,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反对法国的集结地,正是因为它对历史和传统的延续性情有独钟。相较于依据理性原则突然建立起来的“人为”社会,德国更加青睐通过逐步演化、形成进而稳定下来的有机共同体。因此,这个民族更为注重的

当前中国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相似

当前中国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相似 2013年01月18日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张广昭 原标题:王岐山为何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 ■2012年,一本外国老书持续大热,市面上几次脱销。它不是一本大众畅销书,当初仅仅是法国史学术圈子里的专业书,现在却成为有识、有忧之士的公共读物。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向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最近,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可谓洛阳纸贵。这样一本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更大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 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 法国贵族在丧失了其古老政治权利后,仍占据着高官显爵的地位,并保持着种种令人憎恶的特权(主要是免税特权),对人民漠不

关心,而且越来越顽固地维护他们的封闭利益,从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这个旧制度的顽症。 当今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开始面临一些转型难题。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固化、社会不公等现象,都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不得不正视的挑战和考验。出路在哪里?答案是深化改革。 毫无疑问,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风险很大,但不改革风险更大。改革势必会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碍,尤其那些依靠权力寻租、依赖特权致富的人群,不愿意改革,不愿意牺牲一些利益,阻力障碍会很大。但是停滞、不改革,忽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只会增加群众的不满情绪,甚至使社会陷入动荡的危险境地。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迹象显示,新一代领导人已经拿出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 当前中国与大革命前的法国都处于最繁荣的时期,物质财富的增加,催促了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敏感,对特权、腐败、不公正的容忍度更低。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大革命,法国特定历史时期,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下面是分享的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法国持续了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短短的三年就土崩瓦解,这段时期的法国经历着一个史诗级的转变。而今天我们便来说一说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点。法国大革命特点一,是法国资产阶级和底层的人民联手进行反封建的战斗。在法国的封建时期,资产阶级虽然赚取着大量的金钱开设工厂,却在政治上毫无权力因此在经济上受阻。而底层的劳动人民,同样不但要背负着沉重的税收,同时也毫无政治上的权力。所以法国的资产阶级就利用这点,将劳动人民拉到己方阵营,一同进行反抗。 特点二,完全的抛弃了宗教的外衣,光明正大的以政治路线进行斗争。当时以自由、平等作为旗帜进行反抗,开始提倡科学、无神论等思想一次打击当时属于法国社会最上层的天主教。 特点三,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典型的革命;革命的爆发直到最后的结束,就像是一把扫帚,彻底扫除了封建主义的垃圾。它将封建主义的特权、贵族、制度完全废除,为法国之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了广阔的前景,并且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的统

治。 法国大革命的最后一个特点,则是当时的法国大革命势头之猛,行动之迅速;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统治者,给予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的沉重的打击。 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一七八九年七月,法国大革命正式开始,法国大革命重创了当时的君主制,使得法国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形成了民主思想。那么法国大革命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君主制度对穷苦人民的压迫,致使人民决定反抗,以推翻“吃人”的君主制度。法国大革命虽然经历了五年,但其所产生的影响却十分巨大。从对法国国内而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这次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二是大革命使得法国的君主制度瓦解,人民形成了民主思想,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三是这是大革命是资本主义胜利的第一次起义。 从对世界而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次大革命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革命,共经历了五年的时间;而是这次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使得欧洲的封建主义地位受到威胁;三是这次大革命使得资本主义思想在欧洲其他国家得到传播,各国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思想;四是这次大革命为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一个引领性作用,鼓励了各国的劳动人民。因而这次大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影响。法国大革命是下层阶级反抗君主以及贵族阶级压迫的表现,大革命也使得法国的封建主义的地位受到威胁。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与评价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与评价 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共经历了5年历程。 一、背景:1、政治: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三个等级制度,社会不平等。 2、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导火线:财政危机导致三级会议召开。 4、思想宣传:法国启蒙运动。 5、爆发的标志: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二、特点1 、范围广:遍及全欧洲,影响全世界。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2、政治领域内作战,无宗教外衣,群众基础广泛,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资产阶级与人民结盟,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法国大革命是历时最长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3高潮)巴黎人民3次起义充分体现的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3、革命彻底:相对于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革命更血腥,提出的主张更彻底,成果更显著、深刻。大革命沿上升路线,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它“是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至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首次起义”。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4、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三、地位和历史意义 1)政治上,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拿破仑战争早期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2)经济上,法国在18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发展。 3)思想上,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高潮,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引用了各种大革命前的进步思想作为其口号,并伪装成各种进步思想的弄潮儿实行专制。法国大革命除了结束法国的专制政治外,还带给欧洲人民两个重要信念,一、民族主义,二、自由主义,这两个信念成为引发1830年革命和1848年革命,对后世影响深远。达到了文化的高潮,文学领域涌现出巴尔扎克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社会学领域取得长足进展,科学领域提出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等理论综上所述,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正如列宁所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法国大革命代表着世界的改变,体现了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历史趋势。

浅析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及其特点

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师范05级 高婧睿050110755 浅析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及其特点 作为法国历史上尤为重要的一段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国大革命已成为了当今人们了解法国历史的一个窗口。这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法国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对法国大革命的大致历史情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在看完这本书后对“大革命”的一些见解。 在传统的历史中,我们都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近代法国的一次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的革命运动,因为我们一向都认为,它打倒了旧的封建社会,使得法国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从此以后法国就与旧的封建社会截然分开,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一切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前后的联系,大革命对于原来的封建制度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继承,只不过可能这种继承在一种环境下被掩盖了起来。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看起来与以前的制度不一样,其实在本质上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学习历史,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找寻大革命爆发的渊源。一方面,这一渊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英、法两国出现的等级代表会议。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国家赋税的摊派权掌握在等级代表会议手中;国王握有军事和司法权,而市民阶层的要求也获得了一定的满足。因此“限制王权”和“主权在民”这种契约的思想早在大革命爆发前400多年前就已经植入人们的脑海之中。当18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及国王路易十六只是一味要求征收新税而无视第三等级的改革要求时,法国民众已经形成的“限制王权”的思想和积压已久的愤怒一并爆发了。 另一方面,法国这样一个国家的传统就是革命,革命只是他们表达对于现社会的不满,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许多原以为源于大革命的感情,许多我一直认为只可能来自大革命的思想,和只产生于大革命的习惯;我时时碰到深植于这片古老土壤中的当今社会的根系”。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革命虽“扫荡了旧制度的众多体制,却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是欧洲国家中中央集权发展的最为完备的国家,国王的权威在当时已经达到了顶峰,御前会议是拥有特殊权力的行政机构,它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于一身;作为中央政府在巴黎的唯一代理人,总监负责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在地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各省总督拥有全部统治实权;在总督之下,又有由他任命的总督代理。在中央集权体制下,政府几乎达到了对全国的全面控制:不仅贵族因此失去政治自由(即对国家和领地的统治权),就连城市自由也不复存在;此外,政府还通过设立行政法院的方式实行官员保护制,专横地庇护大小官员。但是这些都掌握在国王一个人的手中。从而形成的高度的

法国大革命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法国大革命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代表着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两种方式。两次革命的历史背景、进程以及结果都大相径庭。法国在革命后经历了漫长的斗争与反复,而英国则很快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我国社会正处在变革阶段,应当从两次革命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戒,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路径。 标签:法国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比较研究;发展道路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的历史背景、进程以及结果都大相径庭。我国社会正处在变革阶段,应当从两次革命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戒,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路径。 一、历史及社会背景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大体上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种是彻底摧毁旧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即“真正的革命化道路”;一种是在维护旧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即“妥协的道路”。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分别代表了这两种过渡形式。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和大宪章,奠定了近代英国宪政民主的根基,开创了和平渐进式的改良模式。法国大革命则使法国走上了与英国完全不同的民主共和国(虽然此后经历了多次反复),其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集中体现在《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等文件中。但是这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有两个负面效应:非理性的群众运动和扩大化的恐怖统治,并且使得法国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动荡之中。 考察任何社会变革都必须将其放入到各自的历史背景中去,18世纪的法国社会状况其实相当不错,18世纪60年代末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路易十五的黄金时代”[1]。御前会议是当时唯一的管理全国政府的实体机构,由总监统领及各省总督来管理国内事务。也就是说,中央政权及其代理人包揽了诸如税收、兵役、公共工程、治安等一切事物[2]78-82。贵族渐渐被官吏取代。需要强调的是,一直以来贵族阶层都是位于中央政权和平民之间的缓冲地带。托克维尔将他们称之为自由的奠基人和屏障。他们一般都是封建领主,手中权力很大,同时也必须承担重大责任。这些责任包括维护地方秩序、救助穷人、保障公共设施等。这个中间阶层被摧毁,结果是中央政权必须直接面对广大群众,负责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生活[2]107。1789年,由于公共工程建设和发放救济款,中央政府出现财政危机。根据可查资料,当年政府财政支出约为6亿2千900万法郎,而收入只有5亿零300万法郎[3]。路易十六决定召开三级会议商量增加税收的问题。贵族阶层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集中爆发。贵族阶层一直以来享有免税权,随着他们的社会权利(更重要的是义务)的逐渐丧失,贵族阶层越发变得脱离群众和社会,成为仅仅享受免税权却不用承担任何义务的一个阶层。广大城市平民和农民群体对于贵族阶层的不满在心中酝酿,一有机会便会释放出来。托克维尔认为,“世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 年7 月14 日在法国爆发的 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1 法国大革命的直接起因18 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 现许多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者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 部分地区保留着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1st Estate)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2nd Estate),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其他公民如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 等级(3rd Estate),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8 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 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者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 导地位。 1789 年5 月5 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路易十六企图增税,并召开了国家级会议(stati generali)进行投票决定。投票一开始分为两种,一种为阶层投票(per ordine),即一个等级一票;另一种为选择出一些代表进行投票(per testa)。前者极其不公,共三票,国王基本相当于拥有两票,所以按第二种方式进行,所以第三等级(terzo stato)选举出代表和第一第二等级进行投票决定。

浅论“法国大革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22518397.html, 浅论“法国大革命” 作者:吴朝兵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4期 摘要:“法国大革命”这一节,是初中历史教学有关近代世界史介绍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讲述过程中应该注意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事件的起因、导火线、经过及结果,并从宏观革命史的视角看待革命对世界政治秩序的影响。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初中历史教学;世界史 “法国大革命”这一节,是初中历史教学有关近代世界史介绍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说它重要,是因为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对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有重要影响。可以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因而它是发生在法国18世纪末并对世界政治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但在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介绍中,相对较为简单,包括其发生背景、事件的导火索、事件经过及其结果。本文试谈“法国大革命”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容结构安排,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法国大革命也不例外,发生在18世纪轰动全球的“法国大革命”与18世纪的法国社会矛盾的严重激化有关。应该说,它是法国18世纪社会等级严重分化以致矛盾加剧的结果。18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从 权力结构来看,它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权力结构。具体来讲,当时的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社会“金字塔”的顶端是国王;在国王之下,有着教士、贵族、小资产者、农民及手工业者。在当时的社会等级中,教士为第一等级,其地位仅次于国王;贵族为第二等级,他们和教士一样,都属于特权阶级;小资产者、农民及手工业者则被称为第三阶级,它们有着纳税供养国家的沉重负担。换言之,18世纪的法国社会是一个由于君主制中央集权化并伴随着个人主 义崛起而分崩离析的社会。法国君主通过大量的“卖官鬻爵”网络有钱人、资产者和贵族,使他们成为国库增收的来源,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使新兴的、强大的官僚集团紧紧地维系于国家的命运,但同时这个强大的官僚集团也由此获得了财产的独立性。最后造成了社会等级的四分五裂,让等级社会和专制主义,陷入没有退路的冲突之中。这些激化了的社会矛盾,都共同指向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统治。 二、革命的原因、任务与导火索 1.革命发生的原因 18世纪的法国社会是一个由于君主制中央集权化并伴随着个人崛起而分崩离析的社会。 从这个角度看,大革命可以被视为一个社会文化整合的巨大过程,通过1789年的“反封建”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