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大发作的临床表现。

简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大发作的临床表现。

简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大发作的临床表现。

症状

眼痛、头痛、恶心、吐,视力减退;

体征

红-----结膜充血、肿------角膜水肿、高(50mmHg↑)-----眼压增高、大-----瞳孔散大、浅------前房变浅、虹------虹膜萎缩、斑------青光眼斑,眼底(多看不清)

A搏动、视盘水肿;留组织损害。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并发症状有哪些

https://www.360docs.net/doc/d24819842.html,/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并发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即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很多女性在中年的时候容易动怒,情绪不稳定,并且天气变化快等等,都能引起。这个阶段很容易引起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它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害的。并且它也有一些并发症,其具体介绍如下: 1、血管改变急性高眼压可造成眼内小血管阻塞,常见于虹膜和睫状体。一个节段的虹膜、睫状体血管阻塞,使该区域虹膜睫状体缺血、萎缩、脱色素、睫状突玻璃样变等。虹膜萎缩可延至周边房角,每次急性发作都可有新的萎缩区出现。该部位的括约肌或同时伴有开大肌功能丧失,严重者瞳孔永久性散大,固定,呈椭圆形,缩瞳剂和散瞳剂均无作用。严重虹膜萎缩时色素脱失、基质变薄甚至前后房交通,房水可以由该处从后房直接进入前房。一处或两处的虹膜萎缩如同虹膜切除术,可以缓解瞳孔阻滞; 2、晶状体混浊高眼压本身以及高眼压时房水成分的改变使晶状体代谢失调,导致白内障形成或原有白内障加重。而白内障又可使晶状体膨胀,贴近虹膜,加重瞳孔阻滞; 3、角膜失代偿急性眼压升高可使角膜敏感性下降,内皮细胞泵功能失调。早期为上皮细胞水肿,初期呈哈气样或称雾状,重者形成大泡;继之基质水肿,角膜可增至正常厚度的两倍。角膜增厚使得前房更浅,与虹膜更贴近,更易发生周边虹膜前粘连。当眼压下降后,角膜水肿多从周边部开始消退,同时可出现Desemet膜皱褶,一般也会很快消失。但持续高眼压,或原有角膜内皮功能不良,急性发作可加重内皮细胞丢失,甚至功能失代偿。细胞丢失量与发作持续的时间有关; 4、视神经损害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如果病程短,视盘可不受影响,无青光眼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盘常表现为褪色而凹陷不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更常见视盘色淡的同时伴有凹陷扩大。长期持续高眼压,视网膜节细胞的神经纤维变性、萎缩,数量明显减少,表现为视盘局部或普遍性生理凹陷扩大。视盘筛板是眼球后的薄弱部位,容易受高眼压影响产生后突,形成青光眼性凹陷。这类情况多出现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较晚期和慢性期。此时,患者的眼底和视野多与开角型青光眼没有区别。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24819842.html,/qgy/2015/0107/209280.html

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4月接收并经检查确诊为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65例(75眼)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75眼)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3,P=0.003);两组治疗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前房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前房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2,P=0.008)。结论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具有较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65 cases(75 ey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from October 2010 to April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68 cases(75 eyes) of patien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rabeculectomy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phacoemulsification was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Total effective rate,intraocular pressure,visual acuity,anterior chamber depth,anterior chamber angle and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93.34%,48.00%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 ce(χ2=28.53,P=0.003).After treatment,intraocular pressure,visual acuity,anterior chamber depth,anterior chamber angl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intraocular pressure,visual acuity,anterior chamber depth,anterior chamber angl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8.00%,25.33% respectively,wit h statistical difference(χ2=8.112,P=0.008). Conclu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has high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safet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hacoemulsification;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Clinical effect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与小梁网发生粘连所致,患者会出现虹膜贴向小梁网,导致房水流出通道关闭,眼压升高,长期的眼压高状态压迫视神经导致视神经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患者失明。为了挽救患者残余视力,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有文献报道[1-3],小梁切除术不能解决患者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10T15:28:1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高雪飞[导读]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原发性青光眼的一种,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高雪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150026)【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211-02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分析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原发性青光眼的一种,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由于在发作时眼部刺激症状明显,眼前部充血显著,故称为充血性青光眼。并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期、缓解期、慢性期,是眼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大多是两眼先后发病,两眼同时发病者很少。一眼先发病者,即使治疗效果差,但有机会对未发病眼进行预防性治疗,很少双眼失明。情绪激动、暗室停留时间过长等均可使瞳孔散大,从而诱发本病。现将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2010年我院共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0例,经我院精心紧急救治后72例视力及眼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控制。其中男14例,女66例,年龄30~80岁。有明显诱因59例,无明显诱因21例。 1.2 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时,患眼红、痛、虹视、视力急剧下降,同时伴有同侧头痛、恶心、呕吐。不典型发作时,自觉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眼酸胀、头痛、视力影响不明显,但有雾视和虹视现象。 1.3 治疗方法原则上也是药物控制眼压后进行手术。由于其瞳孔阻滞因素不明显,周边虹膜切除术可用于房角粘连范围不大、单用缩瞳剂即能控制眼压的早期病例。氩激光房角成形术有利于加宽房角,也可采用。对大部分房角已有广泛粘连、单用缩瞳剂眼压不能控制,或已有明显视神经损害者,需行滤过性手术。 2 结果 80例患者,通过正确的紧急的综合治疗,同时应用各种药物迅速降低眼压及后术治疗,眼压都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满意出院。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球具有特征性的解剖结构,即前房较浅、房角入口狭窄、眼轴较短、角膜(相对)较小、晶状体相对较大较厚,位置偏前致使眼前段相对拥挤狭小;晶状体前表面与虹膜紧贴的面积增大,增加了生理性瞳孔阻滞,房水从后房经由瞳孔流向前房的阻力增加而造成后房压力升高,将相对组织薄弱的周边虹膜向前推移。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结构异常已被B型超声波、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生物测量得到证实。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见于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4倍。此病为中年和老年性疾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尤以50~70岁居多。有人报告前驱期多始于55~60岁,虽为双侧性疾患,但常一眼先发病,双眼同时发作者较少。闭角型青光眼与遗传有关,其发病与前房深度有肯定的关系,而前房深度是由遗传决定的。患者的亲属中前房浅和房角窄的较正常人口明显多见。但家族性的发病率却又较单纯性青光眼明显少见。本病的发作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冬季较夏季多,可能与冬季光线较少而使瞳孔开大有关。闭角型青光眼可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常可见到这些型的联合存在,一个病人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可在一眼或双眼有深的视乳头凹陷,这是由于长期存在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另方面,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可有无症状的或间歇性发作的房角关闭。所以许多研究把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类,分为急性与慢性,后者包括一些亚急性的病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属于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房水循环阻滞因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角阻滞、瞳孔阻滞、睫状阻滞和玻璃体阻滞。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由于周边虹膜与小梁相贴,即房角阻滞,这是高褶虹膜型青光眼发病的原发机制;它常是继发于瞳孔阻滞,或者偶尔是由于其他机制,如睫状阻滞睫状体向前旋转,或者液体通过前玻璃体受阻。在有炎症的眼睛房角相贴在数日内可发展为周边虹膜前粘连,而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经过数月才形成周边前粘连。 患者急性大发作时,房角突然大部分或全部关闭,眼压急剧上升,出现剧烈眼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视力严重减退,可仅存光感。眼部检查可见球结膜水肿、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瞳孔扩大,呈竖椭圆形或偏向一侧,对光反应消失、眼部刺激征等。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水肿、角膜后可有色素颗粒沉着、前房浅、房水闪辉阳性、虹膜水肿,隐窝消失。眼球坚硬如石,测量眼压多在50mmHg左右,可超过80mmHg。急性发作后的患眼,可见虹膜色素脱落及/或扇形萎缩。晶状体前囊下可呈现灰白色斑点状、粥斑样混浊,称为青光眼斑。这些征象一般出现在眼压急剧升高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即使眼压下降后一般也不会消失,可以作为急性大发作的标志遗留下来。 通过我院的精心治疗,患者眼压均降为正常,房角有1/2以上范围开放,如眼压不能降低,为了减少视神经损伤,保护好患者视力应在高压状态下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在患者出院后我院随访期间眼压均得到控制,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近期效果较满意。参考文献 [1]谭代荣.挫伤性前房出血63例临床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7,19:119. [2]李美玉. 青光眼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97-314. [3]葛坚.眼科学(八年制).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临床表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致盲病症,因此它的出现给患者的眼睛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实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往称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常发病于女性及中老年群体。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前期:当一眼急性发作被确诊后,另一眼虽无发作史和任何症状,但具有浅前房和窄房角,则该眼应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有本病的家族史,又具有前房浅、房角窄、虹膜膨隆等局部解剖因素,激发试验阳性,但无青光眼发作史者,也诊断为本病的临床前期。 先兆期: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发作时患眼突感虹视、雾视,可伴同侧鼻根部酸胀,或有患侧额部疼痛。这些症状多在傍晚时分出现,但历时短暂,休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 急性发作期:起病急,自觉患眼剧烈胀痛,甚至眼胀欲脱,同侧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仅存眼前数指或光感,伴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体征有眼睑水肿,球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水肿,裂隙灯显微镜下上皮呈小水珠状,角膜后有色素沉着周边部前房几乎完全消失 间歇期:在小发作或急性大发作后经苭物或自行缓解,房角重新开放或大部分开放,小梁尚未遭受严重损害,不用苭或仅用少量缩瞳苭眼压恢复正常,使病情得到暂时缓解。 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后,房角已发生广泛粘连(常>180°),小梁功能已遭受严重损害者,属慢性期。此期病情呈慢性进展。在早期似有轻度眼胀痛等症状;晚期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视乳头逐渐出现青光眼性病理凹陷和萎缩,视野也出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的视野缺损。视野缺损逐渐进展,最后完全失明而进入绝对期。 绝对期:持续性高眼压,视力完全丧失的晚期病例。由于长期高眼压,患者已能耐受,故自觉症状常不明显,仅有轻度眼胀、头痛,若眼压过高或角膜变性则可有剧烈眼痛、头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临床表现?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能有所帮助。天津254医院挂号现在可以网上进行了,让大家来院看病更方便。 慢性闭角青光眼有哪些临床表现 慢性闭角青光眼有哪些临床表现?相信很多患者都曾因为对自身所患病症的不了解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因此了解疾病在发病时的自身表现就显得尤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疾病

恶性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是一类诊断困难,眼压不易控制的顽固性青光眼。一般认为是抗青光眼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虽很低,但一旦发病危害极大。其特点是术后眼压升高,晶体虹膜隔向前移,使全部前房明显变浅,甚或消失。典型病例常于术后数小时,数日以至数月发生。但个别病例并没有施行抗青光眼手术而是局部滴用缩瞳剂后引起眼压升高或者外伤、葡萄膜炎后发生。即使患者经临床积极处理可达到临床治愈,但大多数患者难以获得满意视力,最终将走向失明。因此,如何预防患者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 1.内因 解剖及生理方面的因素。 (1)解剖结构上正常范围内的变异和遗传上的缺陷如(1)眼轴短,术前测量眼轴多在22mm以下。(2)角膜小、前房浅、晶状体相对较大,使其前房浅房角窄,导致房水排出障碍。 (2)生理性改变瞳孔阻滞,前房浅、房角窄,瞳孔中度散大,加上年龄的增长,晶体随年龄而增长,逐步紧贴瞳孔缘,使虹膜与晶体之间形成瞳孔阻滞,致后房压力高于前房压力,加上角膜巩膜弹性减弱,对压力骤增无代偿能力,因而推周边虹膜向前,虹膜膨隆闭塞房角,致眼压增高。 2.外因 (1)情绪激素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失调,眼压调节中枢障碍。血管运动神经紊乱使色素膜充血、水肿,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散大,均可使虹膜根部拥向周连,阻塞房角。 (2)点散瞳冻结暗室试验或看电影、电视时间过长使瞳孔散大,房角受阻而导致眼内压增高。 特征 恶性青光眼是PACG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它一般诊断困难且眼压不易控制,其主要特点是术后眼压升高,晶体虹膜隔前移,使全部前房明显变浅,甚至消失。

本症只发生于闭角青光眼,特别是施行手术时,眼压虽低,但房角仍闭塞者,常双眼发病,即一眼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另一眼因缩瞳剂点眼,即有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可能。若一眼施行预防性虹膜周边切除,不仅不能防止恶性青光眼的发生,而且有诱发的可能。 预防 年轻、术前眼压较高、眼轴较短、前房较浅、晶体较薄、房角关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在术前易出现恶性青光眼并发症。尤其是年轻及眼轴较短患者应予以重视。因此术前对患者进行A/B型超声仪检测,获得眼部结构等参数,并检测眼压、房角结构等,便于术前采取预 治疗 恶性青光眼应及早采取紧急措施,减低眼球后部的压力,打破睫状环阻滞,与此同时必须采取包括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及睫状肌麻痹剂并应辅以皮质类固醇药物的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睫状体水肿。常用药有:1%阿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日数次交替点眼,瞳孔扩大可使睫状体后移,若药物治疗后前房形成、眼压正常,则可逐次减去各种用药,先停药高剂,再停碳酸酐酶抑制剂,而睫状肌麻痹剂应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如果药物治疗4~5天后无效时,可改变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穿刺放液及前房充气,如无效则采取晶体摘除或玻璃体切割术。在睫状环阻滞缓解后,若眼压仍高,则可使用噻吗洛尔点眼等。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发作期的急救及护理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发作期的急救及护理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急救护理。方法对128例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总结。结果128例患者的眼压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对就诊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降低眼压,减少对视神经的损害。 【关键词】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救护理 急性闭全额角性青光眼是眼科急症,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1]。致盲率极高,其转归和预防与患者情绪波动,就诊治疗及时与否,知识缺乏与否有直接关系。因此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发作期的急救及护理至关重要,对抢救患者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2009 年10月-2011年4月急性闭角性青光眼住院患者128例,男46例,女82例,年龄46-72岁,入院时视力为光感至0.6,眼压 > 50mr H g 时。

2 急救处理 2.1 缩瞳剂,立即频滴1%毛果云香碱,每5分钟滴眼一次,共4 次,然后每15分钟滴1次,共4次,以后改为每小时1次,共4次, 瞳孔缩小后改为每日4次。 2.2 高渗剂脱水降眼压,立即快速静脉点滴20%勺甘露醇250ml,30分钟内滴完。 2.3 碳酸酐酶房水抑制剂与高渗剂合用,可获得较大降压效果 [2],口服乙酰唑胺250mg 一天两次;患眼滴0.5%噻吗心胺滴眼液,每日两次。 2.4 辅助治疗,全身症状严重者,可给予止吐,镇静、安眠的药 物,眼痛剧烈者可给予表面麻醉剂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1-2次以减轻疼痛;眼部充血水肿严重者,滴氟米龙滴眼液1-2次。以减轻充血和虹膜炎症反应[3]。 3 护理 3.1 急诊护理在接诊患者的同时,立即准备好20%甘露醇250ml,1%毛果云香碱滴眼液,0.25%的噻吗心胺滴液及乙酰唑胺250mg于治疗车上,遵口头医嘱给患者先行相应的急救治疗,再处理书面医嘱。 3.2 降眼压的护理密切观察甘露醇静脉点滴的滴速及穿刺部 位有无渗漏等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甘露醇注射液宜在30分钟内滴完,不可自行调节滴数。局部有疼痛感肿胀时要及时处理,以防液体外渗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注

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闫瑞嘉 贺冰赵洁高怡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吉林长春130021) 〔摘 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 )患者的疗效及其维持有效视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6月 2008年6月收治的33例(65只眼)CACG 患者,均采用抗青光眼药物局部点眼,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观察其用药前后眼压(IOP )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 )厚度与视乳头杯盘(C /D )比值及视野的差异,并行统计学分析。随访期限为3年。结果 Paired-Sample t Test 显示: 用药前后,CACG 患者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反映疾病进展程度的RNFL 厚度、C /D 比值及视野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 于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局部给药可以明显降低眼压,且没有其他副作用;通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规范化的随访,老年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可以维持长久可用视力。 〔关键词〕老年;青光眼;药物;疗效〔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6-1167-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6.025 通讯作者:贺 冰(1956-),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眼科疾病 研究。 第一作者:闫瑞嘉(1986-),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眼科疾病研究。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眼内压对视神经的损伤是青光眼治疗中的首要原则,在此基础上,危险性最低,并发症最少且能最小程度干扰患者正常生活的方法将是青光眼综合治疗中的优先选择 〔1〕 。近年 来,利用激光和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因而局部用药被作为青光眼治疗中的主要选择 〔2〕 。而对那些眼压略高,进展较缓 慢的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 )患者,单纯局部用药的疗效跟踪观察尚缺乏相关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老年CACG 患者局部药物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共33例 CACG 患者,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71 87 〔平均(77.3? 6.9)〕岁。纳入标准:(1)符合CACG 的诊断〔3〕 。(2)未经激光 及手术治疗。(3)用药前眼压在35mmHg 以下。(4)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1)用药前存在非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及可导致视野改变的颅脑疾病或视网膜疾病。(2)屈光间质浑浊以致影响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 )及视野检查。(3)无法坚持规则随访。1.2方法 1.2.1 检查项目及监测指标 用药前后均采用非接触眼压计 测量眼压、 Stratus30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 )厚度、Humphrey 自动视野计测量视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检查房角。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同一位医师指导下根据不同 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所用药品包括:硝酸毛果芸香碱,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美开朗),布林佐胺滴眼液(派立明),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适利达)。每月复查眼压,其他项目每3 6个月随访复查一次。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数据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配对t 检验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前可以毫无症状,而大约30%的患者可能有先兆症状。先兆期(也称前驱期)实际就是急性小发作,症状比较轻缓。患者常在情绪激动、看电影、过老、忧虑、悲伤、惊恐、失眠或气候突变等情况下,在傍晚出现虹视、视物模糊、轻度眼痛或眼鼻根部或眼眶部酸痛等症状,经充分休息或睡眠后,一切症状自行消退。 由于先兆期症状历时短暂,症状轻微,又能自行缓解,患者常常认识不到自己患有眼病,从而失去了早期诊断的机会。如果患者掌握先兆期的特征,及时去医院就诊,就能避免急性发作的痛苦,并能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特点: (1) 瞳孔散大,虹膜堵塞房角,引起眼压升高,多在50mmHg以上。 (2) 发作时痛苦症状明显,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 (3) 若治疗及时,部分可以早期治愈或缓解。 由于病理性的眼压增高引起视盘凹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者称为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发病率约1%,正常眼压10-20mmHg. 各类型青光眼的症状及治疗: (1)急性闭角青光眼 病人急性期主要症状是感觉剧烈眼痛及同侧头痛、虹视、视象、严重者仅留眼前指数或光感,常合并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及便秘等,少数病人可有腹泻发生。 医生检查时,可发现眼压高、瞳孔散大、眼部充血、角膜水肿、房水混浊、晶体改变、前房变浅、房角闭塞、虹膜萎缩等。 该型青光眼治疗经应用缩瞳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可缓解症状。急性闭急青光眼虽用药物使症状缓解,达到短期降眼压目的,但不能防止再发生,故在眼压下降后根据情况尽快手术治疗。 (2)慢性闭角青光眼 病人主要症状是或多或少眼部不适,发作性视蒙、虹视,这种发作冬季常见,多在傍晚或午后出现,充分睡眠休息后眼压正常,症状消失,少数人无任何不适,偶尔遮盖健眼发现患眼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医生检查时有阳性发现。治疗上应用药物可暂时缓解压使之降,不能阻止病变的发展,应积极手术治疗。 (3)开角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怎么治疗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怎么治疗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怎么治疗?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不注意保 护眼睛的健康,用眼不卫生,工作太累导致眼疲劳等原因,从而引起青光眼的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类型有很多,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为女性和老年人发病。那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怎样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又都有哪些症状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 1、轻度眼痛,视力减痛,虹视,并伴有同侧偏头痛、鼻根和眼 眶部酸痛和恶心。 2、剧烈眼痛,视力极度下降,同侧偏头痛,眼眶胀痛,恶心, 呕吐,甚至有体温增高,脉搏加快等。 3、慢性期的早期仍有轻度眼痛、眼胀、视物不清等症状,以后 则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眼胀。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眼科专家指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很重要,一定要及早治疗。专家指出:患了青光眼后必须紧急处理,首先是用降眼压苭物控制眼压,包括频繁点缩瞳苭水以缩小瞳孔,恢复房水外流以降低眼压;静 脉点滴高渗苭水,以减少房水生成,尽快把眼压降下来。但是,针对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专家建议采取中医调理的方法,因为降眼压药物只能暂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想要治疗,还是需要依靠中医手段,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方法。 “视清光明疗法”——中医特色疗法开创治愈眼疾新时代 中医根据眼与肺腑的关系,通过调节肺腑,补益气血来达到眼部营养物质均衡发展,正常发挥,从而恢复视力健康。由眼科中医诊疗中心开创的“视清光明疗法”是专门攻克各种疑难眼病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法,自疗法实施以来,使得近万名患者摆出眼疾的困扰,治疗效果科学稳定,安全有效,无复发。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怎样治疗?以上已经详细介绍了,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与我院在线专家进行详细。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这些治疗方法很管用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这些治疗方法很管用 如果患上青光眼的话,患者需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了解青光眼疾病的类型,然后才能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果确诊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话,推荐选择下面这些方法来治疗。 ★一.虹膜膨隆型 (1)治疗原则早期手术。 (2)常规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二.高褶虹膜型

(1)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同。 (2)高褶虹膜综合征需长期滴用毛果芸香碱。如需散瞳检查眼底,可用肾上腺素能药物,而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 ★三、鉴别诊断 1.虹膜膨隆型 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鉴别,无急性发作史。 2.高褶虹膜型 (1)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鉴别: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无急性

发作史及相应体征。 (2)高褶虹膜综合征应与下述情况鉴别:①未切通的虹膜切除伴房角关闭:可见虹膜切除区未切通。②残余周边前粘连所致IOP升高:前房轴深浅,虹膜膨隆。③多发睫状体囊肿而致房角关闭:散瞳后可见睫状体囊肿。④散瞳后而致IOP升高而无房角关闭。 ★四、临床表现 1.虹膜膨隆型 (1)症状常有小发作,发作时症状轻微,仅轻度眼胀、头痛,视物模糊,但常有虹视。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 (2)体征①球结膜无充血;②角膜透明或上皮轻微水肿; ③前房极浅;④虹膜稍膨隆;⑤瞳孔正常,对光反应存在或稍迟

缓;⑥IOP升高,一般为40~50mmHg;⑦房角大部或全部关闭,因虹膜充血水肿不明显,故不像急性发作那样快形成永久性粘连。反复发作后房角逐渐发生粘连。;⑧晚期视乳头出现病理凹陷, 常不深。 2.高褶虹膜型 (1)症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极偶尔有虹视。 (2)体征①此型特点是前房轴深正常,虹膜平坦不向前膨隆,而前房的周边部极浅。根据虹膜形态,Shaffer等称之为虹膜高褶型。②前房角改变:粘连由房角最周边的房角隐窝开始,但房角入口处仍开放。房角镜检查焦点线不移位,粘连自隐窝渐向前扩展,渐达Schwalbe线。同一眼内房角改变差异很大,部 分房角为程度不等粘连,另部分房角仍开放。根据房角粘连的特点是由周边部开始,逐渐向前进展,犹如房角逐渐变短,故Gorin 称其为房角缩短型。

慢性闭角青光眼

慢性闭角青光眼 【概述】 慢性闭角青光眼占原发性青光眼的50%以上,30岁上者84%,大都是双眼。由此可见这是中年及老年人常见眼病之一,慢闭大都具有反复小发作的病史;也有无自觉症状而慢慢发展起来,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只有依靠房角检查来进行区别。 【诊断】 1.虹膜膨隆型 ⑴反复性间歇性眼压升高和眼痛,常伴有轻度充血和虹视。一般天大发作仅仅小发作,或轻微自觉症状。 ⑵角膜后有少许色素沉着,但无青光眼斑,虹膜亦无萎缩现象。 ⑶当眼压高至4.7kPa(35mmHg)时,房角就有部分关闭。但眼压下降恢复正常时,房角又恢复正常。 ⑷激发试验—暗室及暗室俯卧试验阳性。 ⑸病变晚期,眼底及视野相继出现青光眼性改变。 2.高褶虹膜型 ⑴早期无明显症状,眼矿呈缓慢性上升。 ⑵虹膜根部赘长,房角入口处窄,虹膜表面平坦,中央前房较深,而房角较短。 ⑶瞳孔散大。

⑷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散瞳可引起发作。 ⑸晚期有典型青光眼性视野和眼底改变。 【治疗措施】 1.早期:可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或激光术。 2.慢性期:发作频繁,周边虹膜前粘连,虹膜与小梁接触,房角不能重新开放,房水排出功能下降,甚至出现乳头和视野的损害。可施行小梁切除术,以解除瞳孔阻滞及外引流的作用。 3.虹膜高褶型青光眼:此类青光眼主要用4%pilocarpine 或0.06%碘磷灵等强力缩瞳剂。1%pilocarpine不能拉开附近周边部的丰盛肥厚的虹膜皱褶,也有主张手术治疗,作一个大的扇形虹膜切除术,术后还要选用缩瞳剂治疗。治疗残余性青光眼。 4.一侧发病的对侧眼,可作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切除术。 【病因学】 1.内因:解剖及生理方面的因素。 ⑴解剖结构上正常范围内的变异和遗传上的缺陷:如小眼球、小角膜、远视眼、浅前房、高褶红膜末卷,使其前房浅房角窄,导致房水排出障碍。 ⑵生理性改变:瞳孔阻滞,前房浅房角窄,瞳孔中度散大是其重要条件。加上年龄的增长,晶体随年龄而增长,逐步紧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楼主薄荷红茶 医师2006-12-14 17:08:22Krupin和Podos 认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是由于房角关闭所致,故治疗原则亦无不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首选周边虹膜切除术,若术后残余青光眼可加用药物治疗,若仍控制不了眼压,则行眼外引流术。Kolker和Hetherington 的观点是:鉴于患眼无充血和虹膜仅与小梁贴附,房角可达数月而不形成粘连,因此认为没有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那么急于治疗。缩瞳剂、一阻滞剂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对降眼压有作用。手术治疗根据完整的临I宋评价而定,一般首选周边虹膜切除术。当视神经严重损害和周边前粘连广泛存在时,采用小桨切除术,也可在解除瞳孔阻滞后加用药物来控制眼压。Carias认为周边虹膜切除术通常使眼压降至正常,使视乳头改变不再进展。Pollack 认为周边虹膜切除术可以阻止房角的进一步关闭。若在周边前粘连形成之前施行周边虹礁切除术,则能治愈或能较容易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当有房水流出通道受损和周边前粘连形成时,则在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可有眼压的慢性上升。Lowe 提出长期用药治疗而不行手术是不合要求的,且常常存在危险·眭。认为周边虹膜切除术似乎能阻止病程进展,但常需加用增强房水引流的治疗。Gorin :强调,一旦诊断慢性闭角型青 光眼,即应不失时机地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早期可以阻止刚开始的粘连进展和新的粘连的形成,常能控制眼压,房角原来开放的那部分术后变宽了。由于虹膜与小梁反复接触所致盼残余青光眼,术后常常用缩瞳剂来控制眼压Gelber和Andersont 报道周边虹膜切除术对大多数无视野缺损,尤其是药物能控制眼压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效。Lirat认为早期病例可行周边虹膜切除术,但多数病例发现时已有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缩小,通常只能选用小粱切除术。Fu和Liawt先用氩激光房角成形术(Gonioplasty),然后再作小梁成形术(Trabecu 。plas y)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60 到80 的患眼中可使房角保持开放一年以上。夏恒同意Gelber的观点,即无视野缺损的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有视野缺损的行小梁切除术。周文炳认为药物治疗对慢性闭角型青光限不理想,并认为在一些病例中缩瞳剂的使用反而有害,使房角易于粘 连,病情恶化。原呵上主张手术治疗,赞同Pollack 的意见:早期病例周边虹膜切除术有效,进展期病例在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加用药物治疗亦可得到控制,晚期病例则采用滤道性手术治疗。笔者的临床观察表明:在早期慢·眭闭角型青光眼病例,缩瞳剂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房角粘连的形成和发展。从研究中发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没有或很少有相对性瞳孔阻滞的因 素。因此,笔者认为缩瞳剂治疗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来说,可能更为合适。笔者赞同Pollack、Gorin、Krupin和Podos等的观点,主张对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并在临床上观察到有一定的治疗作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眼压(IOP)升高时前房角关闭,发作时眼前部没有充血,自觉症状不明显,没有急性发作症状与体征。根据虹膜和前房角形态分为两型,虹膜膨隆型和虹膜高褶型。 二病因1.虹膜膨隆型 (1)具有浅前房和窄房角的解剖特点。 (2)由于瞳孔阻滞使房角关闭而引起IOP升高。 2.高褶虹膜型 (1)虹膜在睫状体的止端靠前,虹膜周边部距小梁网极近,瞳孔散大时,虹膜周边部隆起与小梁网相贴而使房角关闭。 (2)不是由于瞳孔阻滞。 三临床表现1.虹膜膨隆型 (1)症状常有小发作,发作时症状轻微,仅轻度眼胀、头痛,视物模糊,但常有虹视。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 (2)体征①球结膜无充血;②角膜透明或上皮轻微水肿;③前房极浅;④虹膜稍膨隆;⑤瞳孔正常,对光反应存在或稍迟缓;⑥IOP升高,一般为40~50mmHg;⑦房角大部或全部关闭,因虹膜充血水肿不明显,故不像急性发作那样快形成永久性粘连。反复发作后房角逐渐发生粘连。;⑧晚期视乳头出现病理凹陷,常不深。 2.高褶虹膜型 (1)症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极偶尔有虹视。 (2)体征①此型特点是前房轴深正常,虹膜平坦不向前膨隆,而前房的周边部极浅。根据虹膜形态,Shaffer等称之为虹膜高褶型。②前房角改变:粘连由房角最周边的房角隐窝开始,但房角入口处仍开放。房角镜检查焦点线不移位,粘连自隐窝渐向前扩展,渐达Schwalbe线。同一眼内房角改变差异很大,部分房角为程度不等粘连,另部分房角仍开放。根据房角粘连的特点是由周边部开始,逐渐向前进展,犹如房角逐渐变短,故Gorin称其为房角缩短型。 (3)分型①高褶虹膜形态:前房轴深正常,虹膜平坦。但前房角镜下房角窄。②高褶虹膜综合征: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给予改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滤泡形成情况、早期前房形成情况及眼内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前房形成分级浅Ⅱ度、浅Ⅰ度及正常均优于对照组,滤过泡形成分型Ⅰ、Ⅱ、Ⅲ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眼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视力提高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能促进术后前房形成,有效改善患者眼内压,进而改善患者视力,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 青光眼的临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周边虹膜阻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发生粘连,导致房角关闭,阻断了房水的出路,造成眼内压进行性升高而出现的一种青光眼,患者多自觉症状不明显,亦未见充血、虹视、视物模糊、眼痛及头痛等症状,不易被发现,容易失去早期诊治的时机,对视功能的危害极大,严重者甚至出现不可逆性失明[1],为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两种不同术式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浅前房、窄房角、并有不同程度的房角粘连、眼压高、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等。男52例,女35例,共计92眼,年龄39~73岁,87例患者术前眼内压均大于30 mm Hg,房角关闭大于2个象限,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共计49眼,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4±2.7)岁; 病灶位于左眼患者23例,位于右眼患者20例,双眼患者3例;眼内压32~59 mm Hg,平均(48.27±3.34)mm Hg;入院前病程7~21个月,平均(16.5±1.7)个月。对照组41例,共计43眼, 男25例,女16例,平均(48.2±2.5)岁;病灶位于左眼患者 20例,位于右眼患者19例,双眼患者2例;眼内压35~57 mm Hg, 平均(46.49±3.15)mm Hg;入院前病程8~19个月,平均(16.1±1.8)个

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化和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因 为改革开放以后年轻人的学习压力越来越打,现在近视眼越来越多。中学生近视眼的患病 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医学院校高达百分之七八十。近视眼会改变眼球的解剖结构,使前房和房角变得宽大,使得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概率有所下降。近视眼和开角型青 光眼又有关系,在近视眼患者人群中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高达百分之五。这就使开角型 青光眼的患病率大大提高。这是青光眼的变化趋势。我国青光眼比发达国家青光眼的致盲 率高。我国开角型青光眼的致盲率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之间,发达国家平均是百分 之八的致盲率。为什么我国青光眼的致盲率高于发达国家。青光眼,尤其是慢性闭角型青 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是没有症状的。病人没有主诉和感觉,所以百分之八十的青光眼患者 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青光眼。在中国,真正给检查出患有青光眼的患者仅仅占患者总数的 百分之二十。在西方,青光眼的检出率仅仅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因此青光眼致盲 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及早发现。 青光眼可防可控,发生的越早越好控制,但是到医院的患者一般都是晚期,晚期的患者控 制很难。第二个问题是青光眼的治疗。我们用什么很好的、系统的、标准的、有效的方法 来控制患者青光眼的进程。我们说可防可控,那么怎样控制,在控制方面的技术水平有待 提高。一是早期发现的不足,二是控制水平的差距。基于以上两点,我国青光眼的致盲率 高于西方国家。所以我国在青光眼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中国青光眼的患者占到全球青 光眼患者的四分之一还多,青光眼致盲的患者也占到百分之二十五。按照我国人口在世界 人口的比值来看,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和致盲率都超过了人口比值。因此,我国是一个青 光眼危害比较大的国家。 这样好的方法对青光眼进行控制,据文献报道,还有百分之五十的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疾病还会进一步发展。原因有两个,一是患者是否遵从医嘱,二是治疗方法是否合理。 做完手术以后,也会换不同的医院,这样就无法知晓患者被控制的治疗效果如何。能够做 到西方的研究观察很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早起青光眼增加了,青光眼的检出率 也增加了,青光眼患者的依从性也提高了,大家对视力的关注也增加了。促使医疗界对青 光眼的管理走向精细化。走向精细化以后,接待青光眼患者以后医生只做一件事,“生命不止,光明不息”,一直活着就要让他有有用的视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见病因有哪些

https://www.360docs.net/doc/d24819842.html,/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见病因有哪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病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还可以称之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是一种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的眼部疾病。那么为了可以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其预防工作,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病因: 1.解剖因素: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远视眼,小眼球,小角膜,晶状体相对较大,晶状体与虹膜间的间隙较窄,虹膜膨隆,止端靠前,睫状体厚而短,因而房角窄,前房浅。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增大,进一步引起晶体一虹膜膈向前移位,前房则更浅,房角更窄。正常情况下晶状体与虹膜有接触面,形成生理性瞳孔阻滞,当后房压力增加时,此接触面开放房水间歇性地进入前房。当接触面增大时,房水从后房流经晶状体为虹膜之间的阻力就会增大,产生病理性瞳孔阻滞,导致后房房水的压力升高,特别是当瞳孔轻度散大(约4-5mm)时存在瞳孔阻滞,周边虹膜又比较松弛,因此周边虹膜被推向前,与小梁网相帖,以致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这就是虹膜膨隆型青光眼眼压升高的机理。 2.诱发因素:一般认为与血管神经的稳定性有关。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往往出现在情绪波动如悲伤、愤怒、精神刺激、用脑过度、极度疲劳、气候突变,以及暴饮暴食等情况下。引时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发生故障致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睫状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房水增多,后房压力升高,并在有解剖因素的基础上,睫状体充血水肿使房角阻塞加重,眼压急剧升高,导致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病因?想必各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其发病原因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预防和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能有所帮助。专家提醒您,如发现自身患有青光眼后,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接受治疗。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24819842.html,/qgy/2013/0117/11769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