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见的品质变异现象

中药常见的品质变异现象

中药常见的品质变异现象

1. 虫蛀

虫蛀是指中药被蛀蚀的现象。被虫蛀的药材,失去药用价值。药物中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最易生虫。

2. 发霉

发霉是指药材表面或内部的霉菌孢子,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萌发为菌丝。开始时先见到许多白色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继而萌发成黄色或绿色的菌丝。

3. 泛油

又称走油。是指含挥发油、脂肪、糖类等成分的药材,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并时常伴有反软、发粘、、颜色变深、发出油败气等现象。中药“泛油”的含义比较广泛,以下几种现象均称泛油:

①含油脂多的药材(杏仁、桃仁)出现油质渗透外表,色泽加深,有油哈味;

②含糖质或粘液质的药材(天门冬、党参)表面呈现出油样物质的现象。同时质地变软,外表发粘,颜色加深,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的刘强,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课题、位置:《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从教材第17页至19页) 2、教材的编排: (1)、本课与《生物的遗传》《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共同组成“遗传与变异”单元。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生命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变异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利用图片展现了形态各异的金鱼、千姿百态的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这些动植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很早已经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已学习了生(2 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因为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本课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变异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3、教材前后联系: 这部分教材是以前面3至5年级科学教材中《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植物的一生》;《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等内容为基础,由浅入深来揭示生命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奥秘。 4、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同一类动植物的外形特征的差 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3)、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德育目标:(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5、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鼻子、嘴形、肤色、眼睛、脸形、花纹、手指形状……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在相似的特征。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 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 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 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 2.受潮湿影响; 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 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 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 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 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 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 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5.动物类,如蛤蚧、刺猬皮、鹿筋、狗肾等。 6.茎皮藤木类,如黄柏、桑白皮、桑寄生、川槿皮、鸡血藤、首乌藤等。 二、虫蛀 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 (一)虫蛀的主要来源: 1.原药材在产地采收加工处理不当; 2.运输过程中出现害虫; 3.贮藏过程中出现害虫; 4.贮藏中药的包装物或容器出现害虫或虫卵; 5.库房内清洁工作做得不好。 (二)中药害虫的危害性: 1.使中药重量减轻,甚至降低以致失去疗效; 2.使中药不洁或污染,不仅对治疗无益,反而带来危害; 3.有的品种被虫蛀之后,容易走油或影响饮片的质量;5.带来经济损失。 (三)中药虫蛀的防护措施: 1)曝晒法,适用于不怕变色、不宜融化和不宜碎裂的药物;2)烘烤法,将温度控制在50°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建构模式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技能目标: (1)学会调查及进行统计。(2)学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变异玉米实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 1.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有的为什么就很难被认出来呢?(容易认出来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像,难被认出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不像)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同的地方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揭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产生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调查探究,初识变异

1.游戏“找不同” (1)找一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在课前调查的“自己与父母特征的异同”。 3、通过游戏“找不同”和课前调查“自己与父母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4.班级同学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头发是否能卷”等。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 (3)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5、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种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7、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之间进行着不同见解的交流) 8、了解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课件出示金鱼、康乃馨、玉米图片,并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几种玉米,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原来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目的:观察、调查、统计、假设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 三、继续探究,拓展变异 课外知识补充: 1、交流有关变异现象的谚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 2、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3、了解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4、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 2.生物的变异现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 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 2.学生讨论。(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出示成龙一家三口的照片) 2.学生仔细观察。 3.交流发言。 4.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小结。(幻灯片出示人的外形差异图片) 6.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讲解:变异。

三、了解变异的种类 1.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 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指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图片。 4.汇报交流。 5.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8.了解变异的种类。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2)不可遗传的变异。 四、课堂训练 1.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 普通西红柿和樱桃西红柿属于同种植物,但它们果实的大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属于()。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变异。 2.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变异的了解。 五、课后作业 大自然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那都是因为生物变异的缘故。 我们知道了三叫草和四叶草故事,那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四叶草的纪念品,我们下节课来比一比谁设计的更有新意。 【板书设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子女与父母可遗传变异 存在不同的特征变异 同一物种不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1、游戏:同学们,我来考考大家的眼力,我为每组都准备一些相片,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是本班的送回本人处。 2、谈话:我们做了一个看相片找家人的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遗传。 3、回忆一下,什么是遗传?学生回答。 4、可是有的同学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么这些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同桌互动) 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2、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组特殊的照片,照片中的孩游戏: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 学生回答:什么是遗传? 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可他们却是双胞胎,知道什么是双胞胎吗?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小组活动) 小结:即使是双胞胎也与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3、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呢?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提出要求,教师并讲解各特征。 4、从统计结果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小结:同一种外形有不同的特征,有差异。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外形特征是我们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内在的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 5、我们同学在一起六年了,你们能来说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我们把这些差异称为变异。 (出示小黑板,学生理解)教师揭题,板书课题。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界的人类有变异现象,猜测一下,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金鱼---形态各异,颜色不同,师介绍金鱼的发展史;玉米---颜色各异,康乃馨-----千姿百态) 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小结:同遗传现象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 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你们能来说 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猜测一下,动 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思考: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 的差异?

药品质量变化及其

佛山市康禾医药有限公司 药品的质量变化及其外观性状检查试卷 (2008、06) 姓名:岗位:成绩: 一、填空题(按空格计分,60分) 1、药品的性质的主要包括:、、。 2、药品的变化即药品性质发生了变异,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变异现象:(1)、:是指药品只改变物理性状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如、、、、、、、、。 (2)、是指药品大部分外观性状发生了变化,其内在化学性质也起了变化,并生成了新的物质生成。如、、、、。(3)、:是指药品因受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微生物得以滋长而发生、、。 3、药品的不正常外观性状有、、、、 、、、。 4、影响药品变质的外界因素有、、、、 。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40分) 1、下列不属于影响药品变质的内在因素是(). A:药物的还原性B:药物的氧化性 C:药物的溶解性D:药物的水解性 2、下列不属于表现在药物物理性质的内因是(). A:药物的吸湿性B:药物的氧化性 C:药物的风化性D:药物的挥发性

3、下列不属于光线对药品的影响的是(). A:还原B:氧化 C:分解D:变色 4、下列不属于温度过高引起的对药品的影响的是(). A:促进变质B:挥发减量 C:破坏剂型D:析出结晶 5、下列不属于由于湿度的变化,引起的药品的变质情况是(). A:潮解B:变色 C:水解D:变形 6、某注射剂如:维生素C注射液,在生产中加入以防止变色() A:抗氧化剂B:还原剂 C:氧气D:稀释液 7、空气中主要以对药品影响最大() A:氮气B:氧及二氧化碳 C:氢气D:氙气 8、不易生虫发霉药品是(). A:生药粉末B:生化药品 C:无机药品D:含糖类药品 9、有些药品具吸附作用,使本身具有被吸附气体的气味,称为() A:走油B:走味 C:串货D:串味 10、药品贮藏一定时间后会降低而不能药用。() A:含量或效价B:质量 C:重量D:体积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一、饮片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影响因素2005A2006A2006B2013B 1.虫蛀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多发生在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的饮片中。如:大黄、白芷、前胡、桑螵蛸、娑罗子、北沙参。 记忆:虫蛀大白纸,千户小商说杀生 2.霉变,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 下,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的真菌所致的发霉现象。 如:陈皮、独活、前胡、佛手、 记忆:陈皮梅(霉)独(毒)胡佛(美国第31届总统) 3.泛油习称走油。是饮片中所含的挥发油、脂肪油、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的情况下,表面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饮片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可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含挥发油:当归2014A、丁香;含脂肪油:柏子仁、桃仁、杏仁;含糖:牛膝、麦冬、黄精(记忆:黄精卖牛糖) 4.变色是指饮片色泽发生变化,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如:天花粉、山药、白芷、泽泻(天山之邪);由深变浅:黄芪、黄柏;有些药物颜色由鲜艳变暗淡;如: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 5.气味散失主要是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过久气味散失或变淡。如:肉桂、沉香、豆蔻、砂仁、粉碎后等。

6.风化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经与干燥空气接触而失去结晶水的变化。如:胆矾、硼砂、芒硝等。 7.潮解是指固体饮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的现象。如:青盐、咸秋石、芒硝等。 8.粘连是指固体饮片因受热发黏而粘结在一起的现象。如;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制剂等。 9.腐烂主要是一些新鲜饮片,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腐烂变质的现象。如:鲜生姜、鲜生地黄、鲜芦根、鲜石斛等。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1.虫蛀:蜜丸2013A、水丸、散剂、茶曲剂 2.霉变:蜜丸、膏滋、片剂 3.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 4.挥发:芳香水剂、酊剂 5.沉淀:药酒、口服液、针剂 第二节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水分---高: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 水分---低:风化、走味、泛油、干裂、脆化 2.淀粉---虫蛀、霉变 3.黏液质---发霉、生虫 4.油脂---产生异味:桃仁、杏仁

八年级生物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教学案例设计 新人教版

《生物的变异》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的实验”,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尤为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变异的现象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厚。

2、学生很爱进行探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够。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探究中的讨论题。 4、对变异的原因地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探究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弄清楚。 三、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自学、探究指导 1.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探究之后,再经过交流讨论和教师指导均能解决。 2.难点的解决:a.学生在探究之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变异的原因,与实验数据的解读相关性不大。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大、小花生的平均值得出所以结论。 b.接着,利用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地回答得出变异产生的原因。 3.在小组探究中,有些小组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做曲线图有困难,教师应该加强指导。 4.对于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主要依靠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些常见的实例帮助理解。 四、教学资源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本。 2、大、小花生果实若干,坐标纸。 五、教学方法自学,学生探究,师生讨论,教师讲解。 六、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有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而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设计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放在可前进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起创造能力。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对变异原因的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导引向学生展示一个大家庭的全家福照片,回顾和利用俗语引入课题:在本章开始我们学过: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40页第一段内容和四幅图片,引出“一、生物的变异现象”的教学。 教学方法设计 1.为了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自然界中的现象再现到学生的眼前,特利用课本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1 苏教版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2 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做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

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三、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 2人数 1有耳垂无耳垂 2直发卷发 3单眼皮双眼皮 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

最新精选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2.生物的变异现象课后练习二十一

最新精选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2.生物的变异现象 课后练习二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大概在( )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发生变异,长出4片叶子。 A、100株 B、1万株 C、10万株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是变异现象。(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与祖先一样(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是个别存在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三叶草中大约10万株里能找出一株是四叶,它是欧州人心目中幸运的象征。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三叶草通常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这是因为______现象。 A变异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______培育而成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答案】:

第10题【填空题】 ______的变异是可遗传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A可遗传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遗传和______是生命的两种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生物除______会出现变异外,______也会产生变异。 【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苏教版

《2.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情感态度: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做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五、学习流程 预习教材第17至19页内容后,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学习知道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地保持着一些 ()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与()之间一般都()地存在着一些()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即()和()。 4()和()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班级:姓名: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展示。 问题一:同学们,通过对课本17到19页知识的了解,来回答下面问题! 1、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眼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2、“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说的是遗传现象。() 3、生物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孪生兄弟间完全相同,不存在变异。() 5、全班同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长相特征,这是由于各个家族的遗传基因造成的,也是人种变异的结果。 () 问题二: 1、()与()之间一般都()地存在着一些()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2、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即()和()。 3、()和()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问题三: 1、什么叫变异?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 3、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一、饮片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影响因素2005A2006A2006B2013B 1.虫蛀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多发生在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的饮片中。如:大黄、白芷、前胡、桑螵蛸、娑罗子、北沙参。 记忆:虫蛀大白纸,千户小商说杀生 2.霉变,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 下,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的真菌所致的发霉现象。 如:陈皮、独活、前胡、佛手、 记忆:陈皮梅(霉)独(毒)胡佛(美国第31届总统) 3.泛油习称走油。是饮片中所含的挥发油、脂肪油、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的情况下,表面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饮片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可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含挥发油:当归2014A、丁香;含脂肪油:柏子仁、桃仁、杏仁;含糖:牛膝、麦冬、黄精(记忆:黄精卖牛糖) 4.变色是指饮片色泽发生变化,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如:天花粉、山药、白芷、泽泻(天山之邪);由深变浅:黄芪、黄柏;有些药物颜色由鲜艳变暗淡;如: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 5.气味散失主要是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过久气味散失或变淡。如:肉桂、沉香、豆蔻、砂仁、粉碎后等。 6.风化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经与干燥空气接触而失去结晶水的变化。如:胆矾、硼砂、芒硝等。 7.潮解是指固体饮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的现象。如:青盐、咸秋石、芒硝等。 8.粘连是指固体饮片因受热发黏而粘结在一起的现象。如;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制剂等。 9.腐烂主要是一些新鲜饮片,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腐烂变质的现象。如:鲜生姜、鲜生地黄、鲜芦根、鲜石斛等。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1.虫蛀:蜜丸2013A、水丸、散剂、茶曲剂 2.霉变:蜜丸、膏滋、片剂 3.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 4.挥发:芳香水剂、酊剂 5.沉淀:药酒、口服液、针剂 第二节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水分---高: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 水分---低:风化、走味、泛油、干裂、脆化 2.淀粉---虫蛀、霉变 3.黏液质---发霉、生虫 4.油脂---产生异味:桃仁、杏仁 引起酸败现象:刺猬皮、狗肾

中药质量变异方式及解决方法

中药质量变异方式及解决方法 丸剂中蜜丸是较易变异的一种剂型,天气湿热时,易霉变、虫蛀;储存过久或库房干燥,又易干枯、变硬、失润、开裂。水丸因颗粒比较疏松与空气接触面比较大,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霉变、虫蛀或松碎。糊丸、浓缩丸、蜡丸除易吸潮霉变外,又有变软,性脆、易碎等特点。储存时应注意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密闭储存,还应防止重压。 引起中药材质量变异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药材含水量、药材化学成分)和环境因素(空气、温度、湿度、日光、霉菌、虫害) 虫蛀:蜜丸、水丸在贮存中均易发生虫蛀。是由虫卵孵化成幼虫,再生长为蛹,最后羽化为成虫,一般易在饮片重叠空隙处、裂痕以及碎屑中发生。虫蛀饮片大多数先危害饮片表面,继而深入内部为害,有的则在药材表面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幼虫在内部为害。轻则蛀成孔洞,严重的被蛀空成粉末状。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营养,故含上述成分较多的饮片最易生虫,如白芷、北沙参、娑罗子、前胡、大黄、桑螵蛸等。 发霉:蜜丸、水丸发霉时表面均先出现潮湿并微有粘性。蜜丸渐渐出现微小的白点,甚者出现园片状白膜。水丸色泽变深,继而出现白绿色的白斑或菌丝,或在瓶口处有-层白色粉尘物均有异味。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引发寄生在其表面或内部的霉菌大量繁殖,导致发霉的现象。霉变对饮片的危害仅次于虫蛀。我国地处温带,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夏季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霉。开始时可见许多白色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继而萌发成黄色或绿色的菌丝。这些菌逐渐分泌一种酵素,溶蚀药材组织,使很多有机物分解,饮片腐烂变质、气味走失,而且有效成分也遭到很大的破坏,以致不能药用,如陈皮、独活、前胡、佛手等。 泛油:习称“走油”,是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受潮或贮藏保管不善时其表面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含油脂多的饮片,内部油脂易于溢出表面而造成走油现象。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含挥发油的饮片,其泛油是因挥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加速外移聚集,随后在外界作用下形成泛油变质,如当归、丁香等;另一种为含脂肪油的饮片,其泛油是

实验实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原创

实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实验原理: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种类的生物存在着差异,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但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目的要求: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2、利用已有的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出曲线图等办法进行探究,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3、认同生物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体会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学会成果共享。 重点: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主线,通过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分析讨论,掌 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 因。 难点: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材料用具: 大、小花生种子、芸豆、红小豆、圆规、直尺、铅笔、解剖盘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统计人(2人)测量人(2人)绘图(1人) 教学设计: 引课 小游戏:“找不同” 展示一张照片,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为什么呢?生:因为产生了变异。 实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师:同学们已经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花生,现在请你们先仔细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品尝一下,老师希望用你们明 亮的眼睛和聪慧的心灵,细心观察,积极思维,看看那组同学能发现 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吧!

生:观察、品尝并进行交流,提出问题。 师: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上,老师看到了你们观察的细致,思维的活跃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而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用我们独特 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一下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 生:制定计划并实施公布结果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种子的长度有长也有短,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变异呢? 生:(猜) 师:对了,但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种子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正常情况下,大花生的种子长度的平 均值应大于小花生种子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生:是由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师:非常好!这是我们通过自己的亲自探究自己得出的结论,我想现在同学们和我的感觉一定是一样的,非常开心,而且越来越自信,老师希望你们 也能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其他的学科,你们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讨论: 1.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 的果实会怎样?如果把这两个果实再种到相同的土壤中,结出的果实 又会怎样? 2.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够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这样的甜 菜含糖量高,你认为这种变异能遗传吗? 生:(总结)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大小花生的变异,有的是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而有的是环境引起的 变异,内部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这种变异是不能遗传的。师:通过以上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物的性状是由控制该性状的遗传物质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既然是这两方面因素共同 作用,因此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中药饮片常见变异现象

中药饮片常见变异现象【汇总】 1.虫蛀 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饮片中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营养,故最易生虫,如白芷、北沙参、娑罗子、前胡、大黄、桑螵蛸等。 2.发霉 发霉,又称霉变。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的霉菌所致的发霉现象。对饮片贮藏危害最大。我国地处温带,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夏季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霉。如车前草、马齿苋、独活、紫菀等。 3.泛油 泛油,习称“走油”。是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时其表面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饮片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 含油脂多的饮片,常因受热而使其内部油脂易于溢出表面而造成走油现象,如柏子仁、桃仁、杏仁、炒苏子、当归、丁香、炒酸枣仁、炒莱菔子等。含糖量多的饮片,常因受潮而造成返软而“走油”,如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等。 4.变色 变色,是指饮片的色泽起了变化,如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等医|学教育网整理。由于保管不善,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如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等由白色变为黄色;有些药物由鲜艳变暗淡,如花类药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因此,色泽的变化不仅改变饮片的外观,而且也影响药物的内在质量。 5.气昧 散失气味散失,是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药物固有的气味,是由其所含的各种成分决定的,这些成分大多是治病的主要物质,如果气味散失或变淡薄,就会使药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药效。药物发霉、泛油、变色,均

能使药物气味散失;含挥发油的药物,如肉桂、沉香等,由于受温度和空气等影响,也会逐渐失去油润而干枯,以致气味散失;豆蔻、砂仁粉碎后,气味会逐渐挥发散失等等。 6.风化 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医|学教育网整理,经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变为非结晶状的无水物质,从而变为粉末状,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如胆矾、硼砂、芒硝等。 7.潮解 潮解,是指固体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其表面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如青盐、咸秋石、芒硝等药物,这些饮片一旦变异后更难贮藏。 8.粘连 粘连,是指有些固体饮片,因受热发粘而连结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改变的现象,如芦荟、没药、阿胶、乳香、鹿角胶、龟甲胶、儿茶等。 9.腐烂 腐烂,是指某些新鲜的饮片,因受温度和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医|学教育网整理,引起闷热,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和活动而导致腐烂败坏的现象,如鲜生姜、鲜生地、鲜芦根、鲜石斛等。饮片一经腐烂,即不能再入药。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变异现象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第二课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与它们的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来展开的,但是对于“变异”这个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词、术语,如何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和准确?如何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关系处理本课的教学。 1. 知识与能力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识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反之,学生在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预测、实验等技能达到对新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推测植物是否也存在变异现象后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对多个苹果进行观察,从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这个结论性的知识。 2.探究与传授的时机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在概念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传授的作用。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些传授。在“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概念中“同一物种”、“子代与父代”等术语大部分学生对于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来做以解释,消除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碍。当然,我的设计是先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同一物种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后,如果发现学生确实有异议后才开始解释的。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扫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碍,一举两得。而在归纳“变异”概念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事实信息,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就引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科学处理各种信息:“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