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图形与几何-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图形与几何-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2、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进一步理解线与角和所学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各种

几何图形的特征,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沟通立体图形与“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对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沟通学过的平面

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能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系统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和体积计算方法,沟通体积计算公

式之间的联系,能用相关计算方法计算有关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能解决一些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指定要求画轴对称图形或将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旋转。

5.结合具体情境,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经历操作、观察、填表、画知识网络图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

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几何图形初步练习题集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学案 知识点一: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思考什么叫互为余角,什么叫互为补角) 1.★若∠α=79°25′,则∠α的补角是() A.100°35′B.11°35′C.100°75′D.101°45′ 2 ★已知∠α与∠β互余,若∠α=43°26′,则∠β的度数是() A.56°34′B.47°34′C.136°34′D.46°34′ 3 ★已知α=25°53′,则α的余角和补角各是 4★★已知∠1=30°21’,则∠1的余角的补角的度数是() 知识点二从正面、上面、左面看立体图形 1★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看到的立体图的形状 2★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圆锥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从正面、上面看得到的是三角形,从左面看得到的是圆 B.从正面、左面看得到的是三角形,从上面看得到的是圆 C.从正面、左面看得到的是三角形,从上面看得到的是圆和圆心 D.从正面、上面看得到的是三角形,从左面看得到的是圆和圆心 3★★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从正面、上面、左面看都是圆的几何体是() A 圆锥B圆柱C球D正方体 4★★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如右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A 圆锥B圆柱C球D正方体 5★★观察下列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左面看都是长方形的是() 6★★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四棱锥,得到的3个图形是() ABC 7★★★如下图,是一个几何体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个棱锥B.这个几何体有4个面 C.这个几何体有5个顶点D.这个几何体有8条棱 8★★★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体的数 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从正面看该几何体的图形是() 知识点三:度分换算 1度分 °= 度分 °=°′ °=°′ 2分度 79°24′=°29°48′=° 把56°36′换算成度的结果是 把37°54′换算成度的结果是 知识点四对直线、射线、线段三个概念的理解 1 ★图中有条直线,条射线,条线段 2★★过ABC三点中两点的直线有多少条(画图表示) 3★★过ABCD四点中两点的直线有多少条(画图表示) A.1或4B.1或6C.4或6D.1或4或6 4 ★★同一平面内的四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仅能画四条,则这四点的位置关系是()A.任意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B.四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 C.四点在同一直线上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第四点在直线外 5 ★★已知A,B,C,D四点都在直线L上,以其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条;已知A,B,C,D四点都在直线L上,以其中任意一点为端点的射线共有()条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个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 (3)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4)射线比直线小一半. 知识点五线段计算——涉及分类讨论(线段双解问题,画图很重要!!!) 引例★:线段AB=15cm,BC=5cm,则线段AC等于() 1 ★线段AB=7cm, 点C在直线AB上,BC=3cm, 求线段AC长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面的旋转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转动后形成圆柱。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砌而成的几何体,那么其三种视图中面积最小的是( ) A .主视图 B .俯视图 C .左视图 D .一样大 【答案】C 【解析】 如图,该几何体主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左视图是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 俯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故三种视图面积最小的是左视图, 故选C . 2.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210824(3) cm - B .(2 108123cm - C .(2 54243cm - D .(2 54123cm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36ah 求解. 【详解】 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 ∴BD = 12a cm ,AD =32 a cm , ∴AC =2AD =3a cm ,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23a )cm ,宽为(4a + 1 2 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23a )?(h +2a +3a )=5,(4a +1 2 a )?4a =1, ∴a =2,h =9?23, ∴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24(3) cm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 A .90° B .75° C .105° D .12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 【详解】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XX县XX镇XX学校备课簿 班别六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 X X X 2009 至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4、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班情、学情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全班的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1∠与2∠不相等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对顶角,平行线,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知,∠1=∠2,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1+∠2=90°,∠1与∠2不一定相等,本选项符合题意. 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1=∠2,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知∠1=∠2,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是某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哪个平面图形?( ) A . B .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再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详解】 解: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是圆柱;D选项平面图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A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圆锥;B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正方体;C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三棱柱.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及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如图是由四个正方体组合而成,当从正面看时,则得到的平面视图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根据图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判定则可. 【详解】 解:从正面看,下面一行是横放3个正方体,上面一行最左边是一个正方体. 故选:D. 【点睛】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其中//AB CD ,45A ∠=?,60C ∠=°,90AEB CED ∠=∠=?,则AEC ∠的度数为( ) A .75° B .90° C .105° D .1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延长CE 交AB 于点F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E =∠C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如图,延长CE 交AB 于点F , ∵AB ∥CD , ∴∠AFE =∠C =60°, 在△AEF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C =∠A +∠AFE =45°+60°=105°.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相关性质并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

A .90° B .75° C .105° D .12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 【详解】 ∵//BC DE ∴30E BCE ==?∠∠ ∴453075AFC B BCE =+=?+?=?∠∠∠ 故答案为: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有A ,B ,C 三个地点,且AB BC ⊥,从A 地测得B 地在A 地的北偏东43?的方向上,那么从B 地测得C 地在B 地的( ) A .北偏西43? B .北偏西90? C .北偏东47? D .北偏西47?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向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详解】 如图,过点B 作BF ∥AE ,则∠DBF=∠DAE=43?, ∴∠CBF=∠DBC-∠DBF=90°-43°=47°, ∴从B 地测得C 地在B 地的北偏西47°方向上, 故选:D.

2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1.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学会了测量。 ·我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米=100厘米。 ·我还学会了剪出能够沿着一条线完全重合的图形。 ·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现象。 ……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1. 教材第98页第1题。 师: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我们学了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师: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 生1:我拇指的指甲盖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2:我们的课桌长度大约是1米。 …… 只要学生举出的事例正确就给予表扬鼓励。 师:关于“厘米”和“米”,你还知道什么呢? 生:我知道1米=100厘米。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一起说一遍,看谁记得最好。 2. 教材第98页第2题。 师:说一说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生: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到尺子的什么刻度,读出来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2题。 生:最上面的铅笔长5厘米,中间的一支长4厘米,最下面的回形针长2厘米。 师:说得很正确,注意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就应该像图中这样与0刻度对齐。 3. 教材第98页第3题。 师:说一说在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长度进行估计。 生:我可以把要估计的物品的长度与1厘米或1米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 师 版 六 年 级 数 学 下 册 教 案 单位: 科任教师: 时间:2014年2月——2014年7月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11课时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 ∠与DOA ∠的比是2:11,则BOC ∠的度数为( ) A .45? B .60? C .70? D .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DOB=2x ,则∠DOA=11x ,可推导得到∠AOB=9x=90°,从而得到角度大小 【详解】 ∵∠DOB 与∠DOA 的比是2:11 ∴设∠DOB=2x ,则∠DOA=11x ∴∠AOB=9x ∵∠AOB=90° ∴x=10° ∴∠BOD=20° ∴∠COB=7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角度的推导,解题关键是引入方程思想,将角度推导转化为计算的过程,以便简化推导 2.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AOC ,若∠AOC =76°,则∠BOM 等于( ) A .38° B .104° C .142° D .144° 【答案】C 【解析】 ∵∠AOC =76°,射线OM 平分∠AOC ,

∴∠AOM=12∠AOC=12 ×76°=38°, ∴∠BOM=180°?∠AOM=180°?38°=14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3.∠1与∠2互余,∠1与∠3互补,若∠3=125°,则∠2=( ) A .35° B .45° C .55° D .65°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1+∠3=180°,∠3=125°,则∠1=55°,∵∠1+∠2=90°,则∠2=35°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 4.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 【详解】 A 、是三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 B 、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 C 、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 D 、是四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 5.在等腰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点P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当PCE ?的周长最小时,P 点的位置在ABC ?的( )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含解析(1)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含解析(1) 一、选择题 1.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ABC=30°),并且顶点A,C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38°,则∠2的度数是() A.20°B.22°C.28°D.3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C作CD∥直线m,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2的度数. 【详解】 解:过C作CD∥直线m, ∵∠ABC=30°,∠BAC=90°, ∴∠ACB=60°, ∵直线m∥n, ∴CD∥直线m∥直线n, ∴∠1=∠ACD,∠2=∠BCD, ∵∠1=38°, ∴∠ACD=38°, ∴∠2=∠BCD=60°﹣38°=2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计算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是某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哪个平面图形?()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再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详解】 解: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是圆柱;D选项平面图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A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圆锥;B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正方体;C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三棱柱.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及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AOC=76°,则∠BOM等于() A.38°B.104°C.142°D.144° 【答案】C 【解析】 ∵∠AOC=76°,射线OM平分∠AOC, ∴∠AOM=1 2 ∠AOC= 1 2 ×76°=38°, ∴∠BOM=180°?∠AOM=180°?38°=14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4.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DFE=90°,∠A=45°,∠E=60°,点F在CB的延长

(精品)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标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 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分一分、搭一搭、围一围、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 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师准备:各种图形,课件 学生准备:钉子板、彩纸、小棒、一套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熊贝贝家去作客,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家藏着好多的图形宝宝呢,谁来说说你都找到哪些图形呀?(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些图

形宝宝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可爱,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吗? 2、师:好,轻轻的打开你们桌面上的信封袋来看看,他们呀,早就 跑到你们的信封袋里了,认识它们吗?1号图形是什么?2号呢?3号?还有呢? (教师把准备好的6个图形贴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分类引入,初步认识四边形 1、自由分类 这些图形各种各样,你能不能按一个标准,给它们分一分? 先想好自己准备按什么来分,然后再动手。 2、交流,得到可以按“边”的条数来分 刚才有个小朋友把这些图形分成了两类,他是按什么分的,你听懂 了吗?谁再来说一说?(板书:3条边。4条边。) 3、相机引入“边”的概念 大家分完了吗?老师有个问题:在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 (1)引导学生说说边。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直线AC ∥BD ,AO 、BO 分别是∠BAC 、∠ABD 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AO 与∠CAO 相等 B .∠BA C 与∠AB D 互补 C .∠BAO 与∠ABO 互余 D .∠ABO 与∠DBO 不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已知AC//BD,根据平行线的的性质可得∠BAC+∠ABD=180°,选项B 正确; 因AO 、BO 分别是∠BAC 、∠ABD 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O=∠CAO, ∠ABO=∠DBO,选项A 正确,选项D 不正确;由∠BAC+∠ABD=180°,∠BAO=∠CAO, ∠ABO=∠DBO 即可得∠BAO+∠ABO=90°,选项A 正确,故选D. 2.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 【详解】 A 、是三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 B 、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 C 、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 D 、是四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 3.在等腰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点P 是线段AD 上

的一个动点,当PCE ?的周长最小时,P 点的位置在ABC ?的( ) A .重心 B .内心 C .外心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连接BP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即可. 【详解】 连接BP 、BE , ∵AB=AC ,BD=BC , ∴AD ⊥BC , ∴PB=PC , ∴PC+PE=PB+PE , ∵PB PE BE +≥, ∴当B 、P 、E 共线时,PC+PE 的值最小,此时BE 是△ABC 的中线, ∵AD 也是中线, ∴点P 是△ABC 的重心,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中最短路径问题,三角形的重心定义. 4.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图中六个正方形内分别标有“新”、“时”、“代”、“去”、“奋”、“斗”、六个字,将其围成一个正方体后,则与“奋”相对的字是( ) A .斗 B .新 C .时 D .代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α∠和β∠互余,下列表β∠的补角的式子中:①180°-β∠,②90°+α∠,③2α∠+β∠,④2β∠+α∠,正确的有(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β的补角=180°﹣∠β,故①正确; ∵∠α和∠β互余,∴∠β=90°-∠α,∴∠β的补角=180°﹣∠β=180°﹣(90°-∠α)=90°+α∠,故②正确; ∵∠α和∠β互余,∠α+∠β=90°,∴∠β的补角=180°﹣∠β=2(∠α+∠β)﹣∠β=2∠α+∠β,故③正确; ∵∠α+∠β=90°,∴2∠β+∠α=90°+∠β,不是∠β的补角,故④错误. 故正确的有①②③.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 2.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210824(3) cm - B .(2108123cm - C .(254243cm - D .(254123cm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36ah 求解. 【详解】

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 ∴BD =12a cm ,AD =32 a cm , ∴AC =2AD =3a cm ,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23a )cm ,宽为(4a +12 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23a )?(h +2a +3a )=5,(4a + 12a )?4a =1, ∴a =2,h =9?23, ∴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24(3) cm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详解】 解:A 、B 、D 经过折叠后,下边没有面,所以不可以围成正方体,C 能折成正方体.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时牢记正方体无盖展开图的各种情形.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与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从大量图形入手,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课前学生制作好模型,收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组合图形。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识别三视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于几何图形的物体实例。体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数学思考: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3.解决问题: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通过描述展开图,发展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设计好一堂课就象量体裁衣,教学内容是面料,教学方法就是款式。只有适合才是最好。本课的主题思想是“零起点,快乐学”。目前我们面对的群体是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不统一。我会告诉他们要从同一个起点一起赛跑,不要一开始就要有差距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学东西的最好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让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哪里。教——教会学习;学——学会学习。将教和学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快乐”。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错误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设计了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结合观看课件展示充分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断地进行归纳与总结,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培养学生对学业的一颗爱心,向着选定目标执著奋斗直到成功。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 本节课是以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创设情境:声形并茂。设计结构:层层导入,环环相扣。师生活动:探讨交流。同时,我准备了一些笑脸标牌,作为优秀小组的奖励。本着零起点、快乐学的主题思想。通过讲练结合、小组活动和演示课件等七个模块来设计本课。 上课开始在黑板上复习小学学过的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由于在现实中接触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学习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钟表,课件,教具 学习过程 环节学案 回顾旧知 1、物体的运动有??()和()。 2、平移和旋转都只改变图形的(),不改变图形的()和()。 自主探索 1、钟面上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方向; 相反的方向就是()方向。 2、钟表上旋转一周是()度,12个时刻将它12等份,所以每份是()度。 3、从8时到10时,时针绕旋转点()方向旋转()度, 从11时到15时,时针绕旋转点()方向旋转()度。 4、旋转三要素指()()()。

合作探究 当横杆升起时,横杆绕旋转点()时针旋转()度; 当横杆落下时,横杆绕旋转点()时针旋转()度。 达标检测 基础性作业: 课本29页练一练1、2题(看课件)。 一棵小树被扶起种好,这棵小树绕点O()方向旋转了()度。 提高性作业: 1、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如图,点P是线段MN上一点,将线段MN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度。 MPN 教学目标: 2、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整理所学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一预习、质疑 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全班汇报 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质疑,可以表示赞同,可以补充,对发言的同学作出评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1、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和随机观念。 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了解数学的价值。(试验稿: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几何图形初步经典题

几何图形初步 一、几何图形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从不同方向看几何: 如图所示,是从三个方向看两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A.三棱锥 B. 圆锥 C. 正三棱柱 D.直三棱柱 2、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形后,“你”字一面相对面上的字是() A.我 B. 中 C. 国 D.梦 3、点、线、面、体 探究几何体的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 新年晚会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小装饰,其中有各式各样的立体图,多面体式其中的一部分,多面体中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没有曲的,如棱柱。棱锥等多面体,如图

请你数一下上面图中每一个立体图形具有的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并将结果记入下表中, 二、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作图问题: 如图所示,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直线AB、CD交于点E; A 。 (2)画直线AC、BD交于点F;。B (3)画BC、EF交于点G; (4)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 (5)作射线BC; D。。C (6)取一点P,使点P既在直线AB上,又在直线CD上。 2、应用线段性质选择最短路线: 如图,有A、B、C、D四个村庄,为了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它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的位置,试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 A 。。 B D。。C 3、运用线段中点的性质进行线段长度的计算: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24cm,点P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与点A、点B都不重合,点C是线段AP的中点,点D是线段PB的中点,计算CD的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