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

1.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

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

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

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

条件。

3.掌握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4.根据太阳辐射等值线,分

析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

影响因素。

本讲为地理基础知识,在高考命题中

频次很低,重点考查的内容是太阳辐

射及其应用,如2014全国卷ⅠT1~2,

今后以太阳能利用和太阳活动对地

球影响为背景,考查相关知识能力等

仍是高考命题的侧重点。

本讲中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这部分内容尽管在高考中出现频率

较低,但随着现代太空探测活动的发

展,火星环境可能引起命题人的关

注。

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宇宙的物质组成

宇宙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

天体判断小技巧

一看位置: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且独立存在于宇宙中,如进入地球大气层或落回到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二看实质:是否属于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流星现象。

三看运转: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

?

??

银河系

??

?

??太阳系

??

?

??地月系

??

?

??地球

月球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

①八颗行星?????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 D

火星

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②普通性

?????运动特征??

??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 有许多相同之处

图示法记忆八颗行星的特征

(2)特殊性(存在生命)

[自我检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原因是________大,________大。

(2)八颗行星分类??

???地内行星:A 、B 金星地外行星:D 火星、E 、F 土星、 G 、H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轨道与________轨道之间。(填名称) (4)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八大行星公转特点的相似性。

①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性?各行星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③________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5)简述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 答案:(1)质量 引力

(2)水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3)火星 木星

(4)自西向东 近圆 共面

(5)①有适宜的温度;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③有液态的水。

考向一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考向二 航天发射基地、回收场地的区位分析 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时间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我国的航天回收场地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2016·高考上海卷)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完成1~2题。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解析:第1题,月壤是由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对岩石破坏作用强烈,形成月壤,故D正确。第2题,注意关键词“人类难以预估”,说明这种威胁具有偶然性,而空气太稀薄、宇宙辐射太强、引力太小,都是月球较稳定的、确定性的因素,但陨石撞击具有偶然性,故C正确。

答案:1.D 2.C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影响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能量来源?

????直接提供光、热资源

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②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2.太阳活动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

(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①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极光发生在两极地区,因此观赏极光的位置应在高纬度地区,并且在夜晚或出现极夜的时候观赏。

[自我检测]

1.下图是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数值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大于B地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市区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青藏高原撒哈拉沙漠(西亚和北非)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2)160~180纬度低

(3)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辐射的能源来自太阳内部的________反应。

(2)将两图中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结构、各层的太阳活动类型连线。

(3)由图甲可知,太阳大气层厚度由内向外__________,而且亮度依次减弱,温度依次升高,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是________层。

答案:(1)核聚变

(2)

(3)逐渐变大光球

考向一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

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1)空间分布????

?①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②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 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2)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从总体上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考向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结构及主要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2)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3)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

①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

空→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

(高考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第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且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故选A。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答案:1.A 2.C

(2015·高考山东卷)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3~4题。

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4.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

解析:第3题,某一地点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有关。该地7-8月受锋面雨带影响阴雨天较多,云量多,因此日照时数少,故A项正确。海拔、下垫面均不会有季节变化,故B、C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能够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但不会影响日照时数,故D项错误。第4题,3月份(31天)该地昼夜长短差别小,即理论上平均昼长12小时,即每天日照时数约12小时,所以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为12×31=372(小时),图中3月实际日照时数约为23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为62%,故选B项。

答案:3.A 4.B

(2018·河南九校联考)下图表示1960-2013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河上游地区年降水距平(某时段降水量与该时段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据此完成5~6题。

5.从图中看出()

A.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之间没有关联

B.黑子相对数对降水的影响是很稳定的

C.从概率上说,该地区在黑子低值期降水偏多

D.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6.太阳黑子数增多时除了对地球气候有影响外,还有可能()

A.使海南岛上空出现美丽的极光

B.使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

C.使部分地区农业增产

D.使地震发生的频率显著下降

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出,黑子高值的年份,降水距平为负值,黑子的多少对降水的影响较为明显,大致呈负相关。第6题,极光在高纬地区出现,海南岛看不见极光,A错;黑子对全球气候影响不明显,B错;黑子出现的极大年,病虫害较少,植物生长较快,C对;黑子高值年,地震的发生频率较高,D错。

答案:5.C 6.C

核心素养提升常考图表(二)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分布图(图1),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图2),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图3)。这些图都具备等值线的一般特征,在判读方法上与其他等值线有很大的相同性,可以借鉴其他等值线的判断技巧。

■判读方法

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读数值,辨大小读出图中最大值、最小值,求出差值。如图1中最大值为74~76,最小值为42~44,

故最大差值为30~34

读数值变化,

析分布规律

读取数值变化,分析变化规律。如图1多

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从东南向西北减

少。图2要分纬度、月份来分别说明(1月

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从北极地区向南极地

区增加;北极地区冬半年太阳辐射量少,

夏半年太阳辐射量多)

读分布,

析成因

(1)分析图中等值线分布大势、最大值、最

小值、等值线疏密等特点,结合影响等值

线的因素具体分析成因。

(2)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纬度高低(包

括昼长)、海拔高低、天气状况(包括迎风

坡、背风坡、海陆位置、天气系统等)。

(3)影响太阳辐射等值线疏密的主要因素

是地势起伏大小。如图1、图3中横断山

脉处的等值线都较密集

(高考海南卷)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审答流程]

[标准答案](1)D(2)D

■学以致用

(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下图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但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洋流

C.海拔D.大气环流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位于四川盆地以西,两地区纬度相当,正午太阳高度差异不大,①错误。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故太阳辐射

能多于地势低洼的四川盆地,②正确。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而不是离太阳近造成的;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少,③错误、④正确。第(2)题,影响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势和天气状况。材料指出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故ab沿线地区的天气状况基本相同,且由图可知ab沿线地区纬度基本一致,所以影响ab 沿线地区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即沿线东西两侧海拔高,太阳辐射量大,中间地区海拔低,太阳辐射量小;图示地区地处内陆,不受洋流影响;ab沿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内部,大气环流状况基本一致。

答案:(1)D(2)C

(时间:45分钟分值:8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18·武汉模拟)2017年10月19日3时31分,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如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1~3 题。

1.“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A.金星、木星B.水星、金星

C.火星、木星D.金星、火星

2.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A.温度相对较低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出现在太阳内部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3.“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

B.天气变化显著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D.是极光多发区

解析:第1题,“凌日”现象是指类地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第2题,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但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 000~2 000 ℃,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第3题,最佳航空飞行层是大气平流层;天气变化显著和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的是近地面的大气对流层;“天神组合体”位于高层大气空间,极光是太阳活动发射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地球两极高空大气分子作用产生的现象。

答案:1.B 2.A 3.D

(2018·赣中南五校联考)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4~5题。

4.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距日距离较远

5.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第4题,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而数十亿年前潮湿的环境下可能有生命体进化,说明气温低、干燥,使其很难孕育生命,而这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造成的,故D正确。第5

题,可以借鉴地球生命现象存在的条件,与②③④三项关系最密切。

答案:4.D 5.B

(2018·安阳模拟)在太阳能的应用中,通常将光伏采光面倾斜放置,目的是选择最佳的倾斜角度来达到良好的发电效果。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城市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关系曲线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β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H的关系是()

A.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始终呈现递减趋势

B.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始终呈现递增趋势

C.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D.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7.在相同的倾斜角度下,四个城市中拉萨平均太阳日辐射量最高的原因是()

A.纬度较低B.地势较高

C.距海较远D.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第6题,图示倾斜角度β由0°增大到30°左右时,H呈增加趋势;当倾斜角度β由30°左右增大到90°时,H呈减少趋势。第7题,拉萨由于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平均太阳日辐射量高于其他三城市。

答案:6.D7.B

(2018·临汾模拟)“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8~9题。

8.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

9.“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A.降低大气温度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增强地面辐射

解析:第8题,“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应建在水域多、热量丰富,并且电力资源紧张的区域,四个备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太湖平原。第9题,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会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水面、地面和大气温度,故A正确,B、D错误。电池板会阻挡到达水体中的太阳光,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慢浮游植物生长速度,故C错误。

答案:8.B9.A

(2018·天津和平区一模)读天津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单位:小时),完成10~11题。

10.影响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势高低B.经度位置

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

11.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是()

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

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

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

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

解析:第10题,图示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与由沿海向内陆的位置变化一致,据此可判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天津基本上为平原地形,地势差别较小。第11题,甲地日照时数低于周边,而平均昼长基本相同,则是天气状况影响所致,可能是位于城区,大气污染较严重,同时雨岛效应强而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于周边地区。

答案:10.C11.D

太阳风暴“击中”地球磁场会为全球一些高纬度地区带来一场盛大的极光“焰火盛会”。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D.耀斑和日珥

13.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12.C13.A

(2018·广东省实验中学检测)我国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预计在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逐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在此之前,“天宫一号”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B.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长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

15.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活动会在空间站引发极光现象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解析:第14题,卫星发射中心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纬度、气候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条件等。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纬度高,其优势主要在于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B正确。第15题,太阳活动强烈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所以对空间站和地面都有影响,A、B错,D对。极光现象是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与稀薄大气碰撞产生的,不会出现在空间站,C错。

答案:14.B15.D

16.(高考广东卷)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D.卫星导航失效

解析:选D。卫星导航利用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太阳风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二、综合题(共22分)

17.(2018·湖北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比较昆明、重庆两地区年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简述台湾岛年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

(3)简要分析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优缺点。(8分)

解析:(1)读图可知昆明、重庆年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原因主要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昆明年太阳辐射量为140 J/cm2,重庆为90 J/cm2,所以昆明年太阳辐射量多于重庆。从地形来看,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内部,雨雾天气多,云量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而昆明位于

云贵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所以昆明年太阳辐射量大于重庆。(2)台湾岛年太阳辐射分布特征主要从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总结,原因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读图可知,台湾岛年太阳辐射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东侧少于西侧。从大气环流来看,我国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东侧年太阳辐射量少于西侧。(3)太阳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且可再生,而太阳能资源分布密度小,且受天气、季节影响大是其缺点。

答案:(1)差异:昆明年太阳辐射量丰富,重庆年太阳辐射量贫乏。原因:重庆属盆地地形,雨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且日照时间短,故年太阳辐射弱;昆明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时间长,故年太阳辐射强。

(2)分布特征:台湾岛东侧的年太阳辐射量比西侧小。

原因:台湾岛东侧是迎风坡,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从西侧角度答也可)

(3)优点:能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

缺点:能量密度低(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不稳定(受纬度、天气、季节、昼夜等因素影响较大)。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 必 修

2017—2018学年 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定义,知道宇宙的特点、天体及其类型 2.知道天体系统的定义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3.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在太阳系的地位以及八大行星的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插图、数据,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2.通过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阅读课文,掌握太阳的基本特点和八大行星的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难点: 天体系统和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宇宙环境没有具体认知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咱们听着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看着这梦幻,五彩斑斓的天空,望着这浩瀚的宇宙有没有想过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浩瀚的宇宙。现在咱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一下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四分钟。 [自主学习]: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2分钟 [教师板书]: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师]:同学们时间到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是宇宙,它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回答呢? [学生]: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教师点评]: [教师]:宇宙在新华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上下四方曰宇,就是空间,古往今来曰宙,就是时间。所以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体。现在同学们在书上画下来宇宙的概念。(注:学生可能会问,老师为什么宇是空间,宙是时间,书上不写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而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解释这只是顺序不同)而宇宙的特点就是物质性和运动性。 [板书]:宇宙:定义、特点 [教师]:现在咱们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宇宙有什么物质。 [学生]: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现在咱们呢一块通过图片来看一下宇宙里面有哪些物质。 [PPT]展示图片讲解恒星,行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物质,卫星等天体这概念,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测试要求】 ●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疏理】 1.天体是指宇宙间所有存在的物体(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相互 、相互 )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天体系统层次可用下表来说明: 2.太阳系由 、围绕太阳运行的 及其 、 、太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3.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中心天体—— 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 、 、 、 、 、 、 、 。 4.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 、 、 。 5.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唯一有 的行星,其条件是:稳定的 ,安全的 (外部条件); , , (自身条件)。 6.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 条件,其原因是 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适中。 7.地球上有以 和 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其原因是地球有适中的 和 能吸引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原始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 8.地球上有 ,其原因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 的形式存在。 9.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 10.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 、促进地球上的 、 、 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温度 11.太阳外部大气由里向外,可分为 、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和 ;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2.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 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 扰动,使地球上 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 ,使之突然出现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击 地区的高空大气,会出现美丽的 。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统 其他行星系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4重点、难点 、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1、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2、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3[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一、宇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彗星撞地球》。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号9苏梅克-列维“日的22日至17月7年199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F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2001.11.17夜23点~2001.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1-2 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019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学案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1 宇宙中的地球 制作人:赵忠丽审核人:胡良善适用范围:高二(文科)使用日期:2019年5月15日 【考纲展示】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考纲解读】 1、识记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地外文明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3、结合图表资料分析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基础知识记牢】 一、宇宙的两大特征 1、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宇宙是由________、星云、_____、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_________、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针对训练1】 1、中国国家航天局计划于2020年发射“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月球车——“嫦娥四号”。此台月 球车很可能在离地球较远的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着陆后,“嫦娥四号”属于() A.自然天体B.人造天体C.流星体D.地球卫星 2、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 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 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B.1天文单位C.1.52天文单位D.2.52天文单位 【方法技巧】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 (1)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 不属于天体。 (2)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 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 (1)八颗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A、B金星、C、D火星 巨行星:E、F土星 远日行星:G、H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结构特征:与其他________行星(水星、金 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________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____的存在。 【针对训练2】 大洼高中高二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周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的视频展示地球之美,进而课件展示《开学第一课》刘洋的话“在深邃、苍茫的宇宙间,仿佛才真正明白了什么

是宽广,领悟到什么是无垠......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竟然显得那么瑰丽、那么耀眼......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的爱.......”导入 【板书】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过渡】在这个无限时间、无限空间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多媒体演示】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图片。 【板书】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讲解】宇宙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022届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复习 行星地球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演化和圈层结构

题组层级快练(三) (2020·浙江选考模拟)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体积约为地球的1.3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2.5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下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图。据此完成1、2题。 1.开普勒90星系() A.类似于太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B.类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C.类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 D.类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 2.依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表层温度高B.昼夜温差大 C.大气厚度薄D.星球密度小 (2020·江苏省七市调研)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到15张类似“蘑菇”的照片,下图为火星“蘑菇”照片,下表为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据此完成3、4题。 项目地球火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 km) 1.496 2.279 赤道半径(km) 6 378 3 395 公转周期1年 1.9年 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24时37分质量(地球为1) 1 0.11 体积(地球为1) 1 0.15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23°26′23°59′ 是火星() A.无大气层B.表面光照太强 C.无液态水D.表面温度太高 4.易对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号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活动B.火山活动 C.太阳辐射D.臭氧层空洞 (2020·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末)下图中的S天体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S、Y围绕木星旋转,S天体的自转周期为7天。读图,完成5、6题。 5.Y天体是() A.恒星B.星云 C.行星D.卫星 6.下列关于S天体,推断合理的是() A.表层平均温度低的原因是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 B.冰盖下面有海洋是因为其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 C.存在液态水可能为生命的进化发展提供条件 D.围绕木星旋转一周的时间为7天

高中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活动建议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用肉眼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阅读课文或观看电影《宇宙与人》,完成下列活动(建议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活动1.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和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①设计一幅天体系统的层次简图(表),简明扼要地向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②下面是一张外星人从某河外星系发往我们学校的电报,请你在上面写出我们学校的“地址” 活动2.头脑风暴(快速、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思考) 从《太阳系示意图》和从课本P7《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中,你和你的小组能获得哪些信息? 我(小组)能够获得以下信息: ①⑥ ②⑦ ③⑧

活动3.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课本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活动4.探索地球上有生命生存的条件。 活动5.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活动6.知识拓展和运用

活动7.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阅读课本P9-10材料,思考: (1)你认为哪些条件可以作为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2)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哪些因素不适合人类生存? (3)搜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进展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片。 活动8.野外生存技能——在晴朗的夜晚找到北极星 温馨提示.以5-6个同学为一组,制定课本P3“课题1”周密的观察计划。计划至少要包括小组成员、确定的观察目标、设计观察记录表和明确责任分工。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征 核心考点是地球能够存在生命的条件。这个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条件密切相关。 宇宙中的物质统一称之为天体,天体的类型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等。 天体的判断依据 ①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②须是宇宙间的物质③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 一、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 以地球为例,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它恒星系 ——太阳系——其它行星系 ——地月系 (宇宙>总星系。宇宙还有未知的,总星系的人类已知的) 【注2】只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之间 才能构成天体系统。星座不属于天体系统。 【注3】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不是整个 宇宙,宇宙是由银河系和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 外星系组成的。 二、地球是太阳系统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主要命题是证明地球为什么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成员主要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在土星和木星之间。 【普通性】:主要是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 在运动特征上:运动平面具有共面性,均在同一轨道面上(黄道平面);运动方向具有同向性,均为自西向东;运动轨道具有近圆性。

在结构特征上,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均不是最特殊的。 2.特殊性——存在生命 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 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 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所示: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 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内部的氢氦核聚变产生的热量会源源不断的地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航天器发射路径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氢分子结构图 [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学生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 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与 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存在生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 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地理一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同时本章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

(完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1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活动的分布、成因等,能用实例分析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象和学生对宇宙的感性认识展开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教材图表的分析比较、归纳、恒星与星云的差异,四级天体系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观,激发学生学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教学过程: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人类迄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一幅“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你能看懂图中所表达的含义吗?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生成、演化离不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录象和同学的感性认识,谈谈对宇宙的理解 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强调科学的宇宙观)。 演示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和主要特点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宇宙具有物质性特点, 宇宙中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指导学生比较恒星和星云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宇宙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图片,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试着用结构框图把这些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展示给大家。 天体系统. (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 总星系(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 150亿光年) 河外星系(星系)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地月系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察

2019高考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18·武汉模拟)2017年10月19日3时31分,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如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 1~3 题。 1.“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A.金星、木星B.水星、金星 C.火星、木星D.金星、火星 2.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温度相对较低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出现在太阳内部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3.“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 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 B.天气变化显著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D.是极光多发区 解析:第1题,“凌日”现象是指类地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第2题,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但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 000~2 000 ℃,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第3题,最佳航空飞行层是大气平流层;天气变化显著和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的是近地面的大气对流层;“天神组合体”位于高层大气空间,极光是太阳活动发射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地球两极高空大气分子作用产生的现象。 答案:1.B 2.A 3.D (2018·武汉模拟)2016年9月,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mpulsory 1 lesson plan of eart h in the universe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2、篇章2: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地理知识点梳理-宇宙与地球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掌握天体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等级差别。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学会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 4.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规律。 6.掌握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7.学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计算。 8.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9.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知识详解: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 银河系?? ??? 太阳系??? 地月系? ???? 地球 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2)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充足的水分。 ②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③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黑子,B 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 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在地球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要点讲解】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吉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吉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38分) 1. (2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①运动特征的一致性 ②物理特征的相似性 ③质量、体积的差异性 ④发展变化的趋向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4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中)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A . 3 B . 4 C . 5 D . 6

(2)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宇宙 3. (2分) (2019高一上·承德月考) 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的“菲莱”登陆器成功降落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欧洲探测器经过10年的太空之旅成功登陆该彗星。下列天体类型与其视觉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A . 恒星——星光闪烁 B . 行星——一闪即逝 C . 星云——轮廓模糊 D . 彗星——拖着长尾 4. (4分) (2018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美、意联合研制的“卡西尼号”是对土星大气、光环和卫星进行科学考察的太空探测器。“卡西尼号”于2017年9月15日零时区11:54结束了自己长达20年的工作,并坠入土星大气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卡西尼号”发射过程中所经过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 A . 总星系 B . 银河系 C . 地月系 D . 太阳系 (2)“卡西尼号”在探测土卫二中,科学家或认为该星球可能存在生命,其依据可能是土卫二() A . 表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 B . 是土星的卫星,具有自转和公转

教案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教学内容 1.宇宙及其特征、天体及其划分、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 2.太阳(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内容解析 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课程第一个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2.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教学重点之一。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这也是教学重点,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可以运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从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来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类型;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太阳的结构;运用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38分) 1. (2分) (2017高一上·桂林月考) 分析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四季更替地球 1.00 1.00 5.521年23小时56分有 火星0.110.15 3.96 1.9年24小时7分有(1)在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 A . 重力加速度大小 B . 公转周期长短 C . 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D . 表面温度高低 (2)人类探测地外文明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 . 因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厚厚大气层 B . 因火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火星表面温度适宜,存在稳定的液态水 C . 因火星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 . 是八大行星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2. (4分) (2012高一上·河北月考) 读图,回答下题. (1)

若该图表示的是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圆圈越大,级别越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为太阳系,b为银河系,c为总星系 B . a为银河系,b为河外星系,c为太阳系 C . a为银河系,b为太阳系,c为地月系 D . a为总星系,b为河外星系,c为太阳系 (2) 若该图表示的是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层为光球层,有黑子现象 B . a层为日冕层,典型的太阳活动为耀斑 C . c层为光球层,太阳风是其中的太阳活动 D . 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 3. (2分) (2019高二上·六安期中) 人类对太阳及其活动的探测从未停歇,下图为2018年将发射的名为“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宇宙飞船绕日飞行(计划6年绕日24圈)的部分轨道示意图,四个大圆为近日行星轨道。图中金星有着主要由CO2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表面温度高达400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该宇宙飞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可穿过小行星带近距离拍摄照片 B . 能观测到地球从太阳前经过的情景 C . 可探测光球层黑子及其活动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