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分析

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分析
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分析

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分析【摘要】陕西省楼观台道教文化内涵深厚,是我国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在对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开发宗教资源,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本文通过对楼关台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分析,以此来实现旅游、宗教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宗教是人类传统又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宗教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意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许多的游客,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宗教文化成为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楼观台作为本土宗教的重要文化遗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市场潜质,但是道教资源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深度开发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形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追在眉睫。

一、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现实意义

1.从文化效应来看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真实地反映了楼观台的人文景观价值。楼观台是是我国著名的道教文化名址,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遗迹,又有风景秀美的自然风光,融自然、人文于一体,是人们修养身心,感受道教文化的理

想圣地。

2.从社会效应来看

宗教场所不同与一般的旅游景点,它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以其博大的胸怀、恬淡的生活方式,影响和感染着人们情感世界,具有明显的情感寄托和灵魂的清净作用。对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洗礼现代都市人空虚的精神世界,提高旅游者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同时,让人们更好的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提高修养,使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i

3.从经济效应来看

宗教旅游业的发展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宗教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有助于引导宗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楼观台作为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深度开发将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陕西省宗教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为宗教文化旅游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贡献力量。

二、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

1.楼观台景区概述

素有“天下第一福地”美誉的陕西省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与古城西安相距70多公里,始建于1982年,是林业部最早批建的森林公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

公园以天然次生林为主,高山上有原始森林的分布,瀑布、溶洞、怪石、流泉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可供游人游览。景区内的动物资源也很丰富,野生动物、昆虫、国宝级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羊、褐马鸡、朱鹮等在这里都能看见。楼观台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景区内存有大量文物古迹,保存下来的文物有144组件,碑石70余通,珍贵文物27组件。楼观台的道文化源远流长,相传这里是老子著书立说、传道授经的发祥地,大批虔心学道的信徒也前来学道,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道文化交流圣地。楼观台的民俗活动传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财神庙、民间社火、楼观牛斗虎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自然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楼观台闻名遐迩的特色。ii

2.楼观台开发现状

楼观台旅游始于1986年4月,发展趋势曲折起伏,80年代到进入21世纪以来,年接待游客规模持续下降。经过20多年的建设,目前楼观台景区分别由三家管理,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成立了森林公园管理处来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现已基本形成了游、住、娱三大要素相配套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总经营面积达到56万亩,开发了四个园区:东楼观、西楼观、田峪河和首阳山,12个景区,200余处景点。重点开发了老子传经讲道的说经台、祭祀老子的宗祠宗圣宫、大秦寺塔、老子墓、玉华观等人文古迹,40里峡一线天、野牛河高山瀑布、旺子沟古溶洞、首阳山五彩壁石及仰天池、洞宾泉、龙王潭等自然景观;有光头山草

道教的起源及其社会作用

道教的起源及其社会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创造了独特的思想文化,学术界与道教界基本上是有共识的。然而,道教成立的时间至今仍存在不同的看法与分歧。至于对道教作用的评价,更是仁者不一。 对于道教产生的时间问题,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道教由皇帝和老子创立,称其为“黄老道”。以皇帝道历纪元,其元年作为道教创立的年份,以此计算,道教创立至今已有4700年多的历史。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道教是东汉末年由张陵创立,至今也已有1800年的历史。而当今的道教界人士虽有“东汉张陵说”但更多时候则表达了“黄老道”的看法。再追溯到民国以前的道教文献,就不难发现,皇帝对于道教而言的确拥有开创者的地位。《正统道藏》中,讲述历史的神仙传记之第一部是王瓘的《广皇帝本行记》,该书采撷了先秦《列子》、《庄子》等古籍有关皇帝的资料,通过综合加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关于皇帝修行道德、治国修仙的故事框架,凸显了皇帝在道教中的领袖作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这部书被道教视为“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卷第一位神仙人物就是轩辕皇帝。其作者赵道一在叙述了皇帝诸多坟事之后评论说:“轩辕屈皇帝之尊,礼七十二师,然后垂衣裳而天下治。当是时也,君明臣衣,民淳俗朴。以有天下而不耻下问,是故神人悉愿归之,民到于今称之。此后世所以

有皇帝王霸之品者,于此乎可见矣。”“神人悉愿归之”,充分表明了作者把皇帝作为道教组织的观点。在作者看来,归向皇帝的不仅是作为信徒的“人”,还有被人作为崇拜对象的“神”。“悉愿”二字值得注意,“悉”指全部,“愿”是自愿。人神归向皇帝就不是个别行为,而带有全局性意义。赵道一的评述并非个人看法,而是代表了唐宋以来道教界的根本主场。这种以皇帝为道教创始的看法不仅一直得到大陆道教的坚持。而且得到了港台以及海外华人道教组织的继承。港台以及海外道教界也采用皇帝纪元之道历,说明海内外道教界都认可以皇帝作为道教创始的首要标志。然而,当我们回头看看,1980年以来甚至更早以些时候出版的学术著作,就会发现另一种不同的情况。除了个别学者同意道教界关于“皇帝创始说”之外,绝大部分的道教研究学者都采“东汉成立说”无论是道教史著作还是一般的专题研究论著,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在阐述道教诞生问题时尽管也会把文化渊源追溯到皇帝时期甚至更为久远,但在言及道教成立标志的时候,则把眼光定在张陵所创立的正一盟威之道等东汉时期的道派。由于学者的论述有一套内在的逻辑,看起来也相当合理,但这种论说实际上并没有得到道教界的普遍认同。虽然在一般情况下,道教界也学术界并不会产生冲突,但问题毕竟是存在的。 造成以上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对宗教要素看法不同,认识角度不同,不言而喻,大部分学者们判断道教成立标志是根据一般宗教要素做出的。按照大部分学者意见,构成

中国道教与科学

中国的道教与科学 一、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的根,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之上,可以说,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智慧的人类,中国道教的胚胎就开始孕育、发生了。道教的源,包罗自然崇拜、原始巫术、鬼神信仰、神仙方术、阴阳五行、谶纬神符、方仙道、黄老道和儒、墨、阴阳诸家学说以及燕齐文化、巴蜀文化的某些部分;可以说,凡是能参与历史宗教形成过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主流部分和非主流即异端部分)的诸因素,都一齐向着道教的发生与形成,情有独钟地奔涌去了。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二、道教文化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从积极方面看,在科学技术上,道教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与道教文化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的化学、矿物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大都发源于道家。 1.仙道贵生——道教的长生观及对中国医学和养生学的影响。 对生命或长寿的思考是人类的一项最具普遍意义的课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为悠久而光辉的主题。而在这追求生命长久的漫漫历程中,跋涉得最为劳苦艰辛,表现得最为执着热烈,所留下的足迹也最为鲜明深刻者,当数中国的道教文化及道教思想家、养生家们。道教的长生方法主要包括清静无为、节欲避害、阴阳平和、形神相安及心斋、坐忘、服气、服饵、外丹、内丹、导引、行蹻…它们都分属于养神、养形、适应自然三大部分。其中导引按摩、道教气功、道教武术、呼吸修炼都是流传较广的养生之术。除此之外,对传染病和体内寄生虫的认识和防治,在道教的科学探索中得到了提高。从早期道书对人体内“三尸”的讨论,逐渐发展出对体内具体的寄生虫的观察和防治。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的以青篙治疗疟疾的方法, 具有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宗教。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人渴求长生不死的心理和行为中。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八千余年前,中国的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征生命之红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逝者的生命。上古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历史记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于“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的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莱等神山,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是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动,多属具体的实践行为,而较少有理论的成份。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于先秦道家哲学。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阐发了一套关于宇宙

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主张人的活动应当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由此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黄老道”的学说,已不仅限于老子道家,同时还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于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影响很大,同属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末年,张道陵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在中原地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织民众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被认为是道教成熟宗教形态正式形成的标志。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的道经,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道派,如灵宝派、上清派、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等等。不仅如此,当时道教中还涌现出了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一大批杰出的大师,对道教思想学说的发展、经典文书的整理、组织制度的完善、神仙谱系的制订等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些道教领袖的努力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行为仪范方面,都已显得较为完善。 唐宋时期,道教不仅信徒众多、宫观广布、倍受尊崇,而且在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

原始道教

一、“八神”制度与方仙道: 齐国的宗教文化结构,为战国至汉的文化整合运动提供了一种内在的构成机制。所谓齐国的宗教文化结构,是指齐国的上层政治意识形态与下层宗教文化形态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的思想、伦理机制或文化融贯机制。具体来说,在历史的进程中,齐国逐步形成了一种“道-巫(仙)”的文化结构形态。“道”主要是作为一种上层的政治伦理和思想文化理念而存在。其实践方法论精髓,乃可归之为“简礼从俗”。按《史记·鲁周公世家》载: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1 又《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汉书·地理志》亦云: 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至今其士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 可见,与鲁伯禽以儒家理念推行的“移风易俗”2路线不同,齐吕尚(姜太公)所表达、推行的“简礼从俗”,被后人称为“道术”3。所谓“简其君臣礼”,其目的不单单是简化各种繁琐的政治礼仪,实际上是要采取一种相对宽松的治理结构。而“从其俗”,则明显就是尊重、包容、扶持民间社会习俗、信仰,以及生活、生产方式的存在和发展。“简礼从俗”这种理念,可谓型构了齐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如,齐桓公时期,管仲在政治管理方面虽然极为强调“法治”,但在文化政策上却很似乎开明。管仲提出“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并积极采取“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之“卑而易行”的政策4。在齐学术思想上,“简礼从俗”原则也得到直接的支持。如《慎子·佚文》倡导“礼从俗,政从上”。荀子也以为,“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荀子·儒效》)。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坚持“简礼从俗”原则下,齐历代政府对齐地民间宗教及巫俗文化不仅很为尊重,而且试图把其提升、融入到国家化的伦理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当中。如此,一种融贯“道”、“巫”(仙)的文化运动机制即贯穿于齐文化传统中。 如,吕尚(姜太公)作“八神”制度,据《史记·封禅书》载: 八神称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 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峙’;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 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渤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 1《史记·鲁周公世家》。 2《淮南子·要略》说,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 3王明先生提出,伯禽治鲁的方法乃是一个思想传统的开端,“后来儒家思想的形成正是继承这个传统文化而发展。”与此同时,“太公路线的纵向发展,影响所及,在先秦时期,曾经开了两朵花,结了两个果。一、到春秋时,完成了齐桓公和管仲的霸业;二、到战国时,产生以齐都临淄稷下为文化中心的学派。”“当时齐国尊贤尚功的政策,已经隐约孕育着后来道家和法家的学说。”因此可以说,“齐文化在学术流派上的孳乳,总的说来,主要表现为道家思想”;“齐文化主要是道家文化。”参见,王明:《周初齐鲁两条文化路线的发展和影响》,氏著《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5、18页;《再论齐文化的发展》,氏著《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2页,第31页。 4《史记·管晏列传》。

道教发展的一些思考

有关道教发展的一些思考 (版权所有,请勿乱转。如需转载,请联系博主) 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道教自身结构和社会地位,观点鲜明地指出限制道教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才,而壮大道教人才队伍的关键在于抱定“道兴教必兴”的理念,走“固本培元”的间接路线,通过借助科学发展观的潮流,解放教内思想,脚踏实地牵头发展和弘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道文化,竖立起道文化在文化界的先进地位,强化千百年来道教传承和弘扬道文化的大本营的方式,吸引社会各界来关注、相信、加入、壮大道教大家庭。 关键词:道教发展人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解放思想脚踏实地道文化 近来,道教界颇不太平,因个别不自律的道人行为不当,在人间世掀起滔天巨浪,让本就在宗教界处于弱势地位的道教,蒙受巨大冲击。 身为道教一份子,由是而想到当前道教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适逢崆峒山心忧道教前程,来函征取此类文章,惶恐之余,郁结于心的一些拙见,似也找到宣表之窗口。 于是提笔作文,将拙见略作陈述,惟愿贻笑于大方之家之余,能有幸为观教风者得焉,成来日兴教方略之参考。 道教发展,余以为,当从“知止”开始。“知止”者,知道目标也。知止而后能动。 道之儒者认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言甚妙。虽说讲的是如何做人,但格物致知,用在道教的发展上,何尝不适用? 反思近年来道教的发展,不难发现:自改革开放,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以来,道教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虽然一直在奋进中发展,但对于自身发展目标,却缺乏清醒认识。而目标不明,则不知所求为何,不知所求为何,则发展易限于迷乱和彷徨,而迷则易邪,彷徨则不前。两相作用,道教近来发生的某些道士行为不当的丑闻,则属必然。不光必然,将来还有发生的可能。长此以往,道教的健康、和谐发展,便没了保证。 因此,当务之急,乃是清醒地认识道教发展的目标,然后对自身进行定位,定位之后,安静下来,瞄准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限制的因素,思考前进的方式,最后,才能在发展上有所得、有所成。

文明礼仪A卷

云南技师学院泸西分院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试题 考试班级:姓名:卷别: A卷 一、单项选择(共70题,每题1分) 1、下列选项中,又被称作国家公务员礼仪的是()。 A 商务礼仪 B 国际礼仪 C 政务礼仪 D 服务礼仪 2、穿西装时,应穿()。 A 旅游鞋 B 皮鞋 C 布鞋 D 凉鞋 3、穿西服套裙时,应()。 A 穿短袜 B 穿彩色丝袜 C 光腿 D 穿肉色长统丝袜 4、领带夹应别在七粒扣衬衫上数的()个纽扣之间。 A 第四与第五 B 第二和第三 C 第三和第四 D 第五和第六 5、佩戴首饰原则上不应超过()件。 A 五 B 四 C 三 D 二 6、理想的洗澡次数是()。 A 每天都洗澡 B 每周洗一次 C 两天洗一次 D 每月洗一次 7、应坚持经常洗头,最好是()。 A 每周洗一次头 B 每周洗两次头 C 每天洗一次头 D每天洗两次头 8、与人相处时,注视对方双眼的时间应不少于相处总时间的()。 A 三分之一 B 一半 C 五分之一 D 十分之一 9、公务员着装时全身服装的色彩不应超过()种。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10、我国的国花是()。 A 牡丹 B 茉莉 C 玫瑰 D郁金香 11、被称为“紫皮护照”的是()。 A 外交护照 B 公务护照 C 因公普通护照 D 因私普通护照 12、我国现行的护照有效期最长不超过()。 A 一年 B 五年 C 十年 D 二十年 13、下列机构不悬挂国徽的是()。 A 区政府 B 区法院 C 区检察院 D 区公安局 14、我国国旗的长与宽之比是()。 A 5比3 B 5比4 C 3比2 D 1比1 15、下列肤色中宜穿深色服装的是()。 A 肤色偏黑 B 肤色苍白 C 肤色发红 D 肤色白净 16、穿西服时,最理想的衬衫颜色是() A 蓝色 B 白色 C 灰色 D 咖啡色 17、一位女士拥有5枚戒指、3条手链、4条项链、2副耳环,则她应该()。 A 全部佩带 B 各佩带一件 C 佩带某一类的全部 D 佩带总共不超过3件 18、男士剃胡须的次数应该是()。 A 每天至少一次 B每两天至少一次 C 每三天至少一次 D 每星期至少一次 19、迎宾活动一般提前多长时间到达迎宾地点() A 30分钟 B 20分钟 C 15分钟 D 10分钟 20、西餐吃开胃菜时,喝()酒 A 鸡尾酒 B白葡萄酒 C红葡萄酒 D干红葡萄酒 21、西餐吃鱼或海鲜时,喝()酒 A鸡尾酒 B干白葡萄酒 C 红葡萄酒 D白兰地 22、西餐吃甜品时,喝() A鸡尾酒 B干白葡萄酒 C 红葡萄酒 D白兰地 23、国家公务员在宴会上饮酒,酒量应该控制在平日的() A1/2 B1/3 C1/4 D1/5 24、领舞者与伴舞者之间应该有()厘米左右的距离 A20厘米 B25厘米 C30厘米 D35厘米 25、国宾是指在任的、正式前来我国进行访问的(),或者政府首脑。 A政务大臣 B外交使节 C国家元首 D地方要员 26、在俄罗斯,主人请来宾品尝()和盐,是规格最高的见面礼。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基本信仰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基本信仰 道教发展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创立于东汉时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 道教发源于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在洪荒时代,由于人力有限,经常受到自然灾害,所以人就对自然产生敬畏,希望得到自然的庇护,自此开始出现道教各种神的雏形,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对自然敬信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这些都为后来道教的发展及繁荣打下基础。东汉时期为道教的发展初期,其中,汉明帝身体力行,修心养性,并且在洛阳皇宫中积存了大量的秘书、列仙图和道术秘方。桓帝时曾派中常侍左官到苦县(今鹿邑县,是老子李耳的老家)祭祀老子,并下令将天下所有祠庙中的其他神主、偶像毁掉,改祀黄帝、老子。 隋唐时,道教发展达鼎盛时期。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建都洛阳,虽然对道佛均崇,但诏令道先佛后。洛阳御苑就是按道教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仙境修建的。唐时,唐高祖曾下诏宣布道教为首,儒学为次,佛教第三,并自称老子后裔,大崇道教。直到北宋时期,道教仍在繁荣发展。北宋建都汴京,以洛阳为西京。宋太祖、太宗祖籍洛阳,因崇信道教。金元时期流传的道教为“正一道”、“太一道”和“真大道”,后陕西王重阳所创全真道在河洛兴起,上述三教均不再传。王重阳对道教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弟子又创了好几派,使得道观遍布。 明代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也大力推崇道教。但是,由于明初朱元璋对道教采取抑制政策,因而基本没有大的发展。清代统治者偏重佛教,曾宣布佛教为国教,所以禁止道教传播。虽在民间活动较盛,但道观及活动规模都很小。 民国时期,曾宣布废除道教,但民间仍有道教信仰活动。冯玉祥驻洛,倡导打神办学,很多道观多被用来办学,庙产亦被充公。到建国前夕,道教在洛阳几乎泯灭。1958年,人民政府实行宗教制度改革,原道教重点活动场所的职业人员和宗教活动相对集中,以便于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与其他各教一样,道教活动全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事务部门恢复工作,对历次政治运动中的不适做法进行纠正,平反了冤案,退还庙宇财产,安置道教职业人员,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道教活动逐渐走向正常。 道教基本信仰 其一,道教基信仰是「道」,故称道教。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因此道教有了庞杂的神明系统,信奉的神仙有很多,如三官、四御、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真武大帝等。 其二,道教的另一个信仰是相信人可以长生不死,道教认为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道教重生,追求长生,相信人通过求神或修炼可以得道,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肉体永生,白日飞天,长存仙界。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目前,中国最流行的五大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其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本文将简单向你介绍一下道教的起源、发展及一些基本知识。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在四川创立,后来逐渐流行到全国各地。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那?其实道教并不像国外一些宗教一样短期内由某个人创立的,而是有一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道教最早的组织出现在东汉,三国演义里的张角便是太平道的创始人之一。历史上确有其人,传说张角是钜鹿人,他又两个弟弟,一个叫张宝,一个叫张梁。他的手下还有八大弟子。他们常以治病的方式传道,以河北为中心,经过十余年的时间,信徒总数竟达到了十万之众。张角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于公元184年发动起义,起义军皆身着黄巾。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黄巾起义”。最后黄巾起义虽然被各地武装镇压了下来,太平道也随着起义的失败销声匿迹,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影响并没有泯灭,直至宋宣宋徽二年的方腊起义还公然尊张角为教主。顺帝时,张道陵用符水咒语给人治病,借此传教。因其治病的方法奇特,而且每有奇效,虽有投奔者络绎不绝。它规定:“凡信徒入教者,必须教五斗米。”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叫五斗米教的原因吧。张天师显然不像张角那么有野心,而是专心发扬道教,他在世时,五斗米教就已经有了道书、教义、组织和戒律,还崇奉老子为教主。不过在那个天下大乱、自立为王的年代,英雄岂有不出手之理。果然,张天师死后,其孙张鲁便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虽然最后还是投降了曹操,不过五斗米教正借此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影响日大。 但是太平道和五斗米教的基本信徒都是平民百姓,其传播手段不依赖于官方,其交易简单、组织单纯,被后世称为原始道教。 而晋魏南北朝时期才是道教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著名的道教领袖,他们从神学理论、组织制度等方面对道进行了改造。使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关系。既吸收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地狱等观念。也吸收了儒家理论道德观。比如,人可以修炼成神仙,修炼就要有方术、道术。于是就产生了吐纳导引、外丹内丹、养气服气等众多理论。就这样,道教从开始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逐渐发展。老子也成了至高无上的太上老君,更出现了门神、财神,王母娘娘等众多神仙。 如今,道教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他独特的理论体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超星尔雅《女子礼仪》

超星尔雅《女子礼仪》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4.1自我介绍 1 见面礼节中最简单的一种是致意。 · · 2 致意一定要有问候语。 · · 3 为他人介绍时,要先把职位高的人介绍给职位低的人。 · · 4 自我介绍的中不一定要包含()。 · A姓名 · B来处 ·

C目的 · D性别 5 下级要向上级先致意。(对) 4.2如何握手 1 在工作中握手要深握。 · · 2 下列关于握手时的应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定要用左手 · B伸出的手是洁净的 · C握手前要先脱帽,摘手套 · D若是礼服手套可以不摘 3 在公务场合身份低者在握手时应先伸手。

· 4 下列关于握手的次序问题,描述错误的是()。 · A年长者先伸手 · B女士先伸手 · C职务高者先伸手 · D客人先伸手 4.3如何正确使用名片 窗体顶端 1 交换名片后,若对方的姓氏不认识要及时当面请教。 · · 2 社交名片要把自己个人信息全部写上。 · ·

公务名片的标准颜色是什么颜色()。 · A黑色 · B粉色 · C灰色 · D白色 4 关于递名片的次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职务低的先递名片 · B客人先递名片 · C女士先递名片 · D年轻者先递名片 4.4方位次序与以右为尊 窗体顶端

商务用车哪个座位是最好的()。 · A后排右侧 · B后排左侧 · C后排中间 · D副驾驶座位 2 面对着门的是上座。(对) 3 商务用车中哪个座位是最危险的()。 · A后排右侧 · B后排左侧 · C后排中间 · D副驾驶座位

道家思想的发展史

1、起源:《汉书·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与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另外,与儒家文化起源于周文化不同,道家学者多出自宋、楚、秦、齐等国,暗示道家思想与夏朝、殷商文化密切相关。 2、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3、兴盛:老子以后,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4、挫折: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5、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 6、压制: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 7、复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8、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部分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时候处于边缘化状态,只能在文艺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却压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继续南北朝边缘化状态。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且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9、复兴:晚清,随着西方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先精炼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陈鼓应等人热烈响应,此后有唯道论、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的理论出现,其中像道商这样的理论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完整版)百科知识:印度的礼仪文化

百科知识:印度的礼仪文化 印度的礼仪文化 生礼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普迦仪式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印度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印度的习俗文化 语言 印度的语系主要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德拉维达语系,语言复杂。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30%人口使用;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官方语言(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

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另外还有其他21种少数民族的预定官方语言。 印度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宗教 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美丽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民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印度的服饰文化 男性包头巾 印度有些地区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头巾的习俗的,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的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

道教在唐代的发展

道教在唐代的发展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影响力和规模却一直以来不如佛教。这和统治者的政策当然是有很大关系的,到了唐代,李氏皇族奉道祖老子李耳为先,对道教实施了一定的扶植,道教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一】道教的历史发展 道教一直以来都奉老子为祖,即先秦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道家的创始人——李耳。但事实上,作为一种宗教,道教的出现相对要晚得多。 公元2世纪时,道教第一位“天师”——张道陵,在四川创立“五斗米道”,其后的张鲁、张角等人都是其中的知名人物。但不得不承认,此时的道教仍缺乏严格的教义,多带有蒙昧的迷信色彩,组织也较为混乱。而它的竞争者,佛教则拥有着严格的教义,而且拥有着以寺庙为核心的严格组织。 到了北魏统治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一个改良的道教,它的创始人是寇谦,经过上清派、灵宝派道士的推演,此时道教已形成了整套的仪范和程式:三斋、九斋、十二斋。在这个时期,道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北朝统治者的支持,因为相对而言,道教的发展需要的财力支持更少,不像佛教,随处可见富丽堂皇的大寺庙。佛教的过度发展终于招致了统治者的嫉恨,北周武帝时,就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而同时期的道教则还有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道士陶弘景还编撰了著名的《真灵位业图》,这是道教的第一部神仙谱系,对道教的意义重大。 到了隋朝,道教的地位有所降低,因为隋朝的宗教格局基本上是以佛教为支撑的,而道教的影响甚微。隋炀帝在长安兴建了120个佛寺,而道观只有10个。 【二】为何崇道 隋末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乱世,豪杰四起,英雄辈出,逐鹿中原。 李渊,起兵于太原,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李氏也是陇西贵族的其中一脉。乍一看出身并不卑微,但事实上,在结束了五胡乱华的乱世之后,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排斥情绪还是比较大的,而李渊一族就带有鲜卑的血统。即便不是这样,历代统治者在掌握政权以后,也都会为自己的出身添上一笔神话的色彩。在这种背景下,唐代的统治者们为自己找到了老子这一高贵的祖先。 其实选择道家的原因很多,并不止这一条:隋末的战争中,李渊就很好地利用了道教的符谶来使自己显得更顺天意;相对佛教,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是更好的意识形态。另外,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陈寅恪先生也提到了北朝文化对唐的影响,而北朝的统治者大多都还是倾向于道教的。 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把儒、释、道三教代表人物召集在一起,令之论议。史载,李渊对这一次论议的评价是“三教虽异,善归一揆”,但事实上,整个唐朝,除却武则天当政时期,都还是推崇道教的。 【三】国教 唐朝道教的地位在很多地方有表现: 1、管理机构。唐代对宗教事务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道士隶属宗正寺,而僧

超星女子礼仪期末答案

?《女子礼仪》期末考试新姓名:吴孟夏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当你在公共场合咳嗽的时候,应当 1.0分 ?A、 用手心捂着嘴 ? ?B、 直接咳嗽就好了 ? ?C、 用纸巾或手绢捂着嘴 ? ?D、 忍住,不要咳嗽 ? 我的答案:C

2 “包和鞋采用同一材质和同一色彩”的原则是着装中的什么原则()。 1.0分 ?A、 对比法原则 ? ?B、 呼应法原则 ? ?C、 统一法原则 ? ?D、 点缀法原则 ? 我的答案:B 3 关于电话形象的塑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吐字清晰 ? ?B、 音调平缓 ? ?C、 用词委婉 ? ?D、 速度适中 ? 我的答案:B 4 不吃荤腥是哪个佛教系统遵守的戒律1.0分 ?A、 北传佛教 ? ?B、

南传佛教 ? ?C、 藏传佛教 ? ?D、 都要遵守 ? 我的答案:A 5 男士西服的哪个口袋可以放钱包,名片夹等物品?()1.0分 ?A、 上衣外面最上的口袋 ? ?B、 上衣外面下摆的两个口袋 ? ?C、 上衣内侧口袋

? ?D、 裤装口袋 ? 我的答案:C 6 下列关于使用公共卫生间礼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0分 ?A、 排队等候 ? ?B、 便后冲净 ? ?C、 遇到熟人要热情的打招呼 ? ?D、 洗完手后应把台面弄干净 ? 我的答案:C

7 男士西服基本属于什么类型?()1.0分 ?A、 H型 ? ?B、 X型 ? ?C、 Y型 ? ?D、 S型 ? 我的答案:C 8 凡是超过多久的电话都叫长电话()。 1.0分

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形成 一、起源:《十问》尧问于舜曰: “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一书。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二、发展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确切性而言,中国养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时代。从已经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证中可以发现,殷商时的人们在生病、分娩时都祈祷祖宗神灵佑助;对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健康状况也不时卜问,进而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以清除不祥。此外,甲骨文中还出现了有关个人卫生(如沐、浴)和集体卫生(如大扫除称“寇帚”)之类的记载。 逮至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周代还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的饮食调理工作,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并有了专职主管环境卫生的职官,如“庶氏掌除毒蛊”;“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壶涿氏掌除水虫”,使水清洁。 中国养生文化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首推春秋战国。当时的史书对养生的记载已经十分具体,例如《左传》就记载了秦国医和为晋侯治病,指出晋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蛊”的结果,已经注意到了房室起居与健康的关系。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法、道、墨四家,而在养生问题上贡献最大的又属其中的儒、道两家。 儒家养生思想儒家学说的奠基人是孔子。孔子不但博学多才,精通六艺,而且也长于养生之道。从《论语·乡党》中可以看出,孔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清规戒律很多,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饣壹而饣曷。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除了讲究饮食卫生之外,孔子还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此“知者乐,仁者寿。”(《颜渊》)。《论语·李氏》这就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理论之先河。 至于被后世儒家称为“亚圣”的孟子,他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孟子·公孙丑上》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从而颇富创见地提出,一个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养吾浩然之气”。至于如何才能养“气”,孟子也提出了两点带有鲜明儒家色彩的独到方法:其一是“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也就是说一切都要从儒家的所谓道义出发,理直气壮,从而使个体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状况;其二是“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说养“气”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心地要光明坦荡,不能邪念存心。总之,孟子的养生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色彩,堪称后世强调通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流派的鼻祖。 道家养生思想老子,姓李,名聃,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理论家和实践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之所以能够活到160余岁,这首先得力于他本人主观上十分重视“长生久视之道”,甚至把养生治身置于治国平天下之上。老子一方面是“修道而养寿”的身体力行者,另一方面又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带有道教色彩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他所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的思想,既反映了道家的处世哲

关于道教跪拜礼仪

关于道教跪拜礼仪 第一样就是李子,李子,不能供奉太上老君,因为,太上老君姓李,所以避讳; 石榴不能供奉真武大帝,因为,石榴的籽是要通过便道以后,才能生长发芽,有亵渎神灵之意,所以,不能供奉石榴; 梨也是不能供的,一般人忌讳梨有分离之意。这些就是供果的一些忌讳,供果一般五个为一个盘,一堂一共供五盘。 跪拜礼 道教的殿堂里,大多都是三尊神像,一般先拜中间的神像,再拜东边的,然后再拜西边的,因为,道教讲,东方是属青龙,西方是属白虎,东方主生,那么,先给青龙方神仙磕头。 道教的跪拜礼分两种: 一种是一礼三叩首; 一种是三礼九叩! 一礼三叩首礼就是在平常的日子行的礼;三礼九叩一般是在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还有一些重大的道教宗教活动的时候,要举行这个三礼九叩的大礼。 关于一礼三叩的具体拜法: (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 (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 (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手背上,形成“十”字状,下跪的时候,男子跪下一大片,也就是说两个腿是分开的,女子跪下一条线,也就是两个腿要并着。 (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头部,臀高于头为之失仪)。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 我们磕头的时候,首先内心要保持平静、安详,身心要非常的愉悦,你站在神殿面前,脑子里还想着凡尘琐事,这是不应该的,道教磕头的时候,讲究内安心性,外重威仪。 内安心性,就是说你要做到内心非常的平静,要一念不生,在你的面前,只有神灵。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道教起源人物

《佛本是道》《封神榜》中阐述的道教起源人物: 参照《佛本是道》《封神榜》中阐述的道教起源人物(申精)在小说中创始原灵麾下四大弟子: 大弟子鸿钧老祖 二弟子混鲲祖师 三弟子女娲

四弟子陆压 这里分三部分罗列主要人物。 详情请点击相关百科介绍。 第一部分鸿钧及其门下 传说鸿钧道人为众仙之祖,也称“鸿元老祖”。 鸿钧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460896.htm 一、大弟子:老子(太上老君)(道教) 老子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30000.htm 二、二弟子:元始天尊(阐教) 元始天尊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92753.htm 关于阐教的组成包括 1.副教主:燃灯道人(后转化为佛教:燃灯上古佛,简称燃灯佛)燃灯道人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1000944.htm 燃灯佛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683786.htm 弟子:李靖 李靖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34691.htm#2 2.十二大弟子(十二金仙) 十二金仙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950390.htm 2.1广成子 广成子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302291.htm 弟子:殷郊 殷郊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2185922.htm 2.2赤精子 赤精子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694599.htm 弟子:殷洪 殷洪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1757874.htm 2.3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301904.htm 弟子:哪吒 哪吒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15967.htm 2.4文殊广法天尊(后转化为佛教:文殊菩萨) 文殊广法天尊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694691.htm 文殊菩萨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8813.htm 弟子:金吒 金吒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655887.htm 2.5普贤真人(后转化为佛教:普贤菩萨) 普贤真人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694655.htm 普贤菩萨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8809.htm 弟子:木咤 木吒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225506.html,/view/655886.htm 2.6慈航道人(后转化为佛教:观音菩萨)

道教信徒拜神礼仪

道教信徒拜神礼仪 入观拜神时要做到衣冠整齐,不能穿背心、拖鞋等,因为那样是对神灵的一种亵渎。 要准备一些供品,第一是香,要请香;第二是花,供花;第三是水,可以供矿泉水;还要供灯;供果。一共是五种供品。也可以准备一些供养金,一般都是放在功德箱里。如果跟某位道长有缘,也可以供养某位道长。 进入道观中殿堂里,要靠边走,不能冲着中间走,不能挡道走,不益高声,不要喧哗,应该是诚心定气的。如果是靠右边走,就迈右脚。就是说从东边进去,就从西边出来,从西边出来,迈的就是右脚。道教讲究东进西出,这与道教中说的顺其自然相应,是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效法自然的具体体现。 烧香时烧三柱香,是代表了道教中的道、经、师三宝,这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通过烧香来表示尊三宝,不忘三宝。通过香烟传达信徒的心声。再者,烧香也是道门中五供养之一,即香供养。用香烟来供养诸位圣人,表示自己用此香点燃自己的心香,常焚心香以得大清净。 烧香时是有一定讲究的,三柱香在烧的时候,有明火时不能用嘴吹灭,应该上下摇灭,或用手扇灭。一般先插中间那柱香,代表玉清元始天尊,也就是道宝;然后插左边那柱香,那代表上清境的灵宝天尊,是经宝,所以叫尊经宝。最后插右边,是供养太清宫的道德天尊。烧香的时候用左手烧香,因为左手是善手。插香还有一个要求,三柱香一定要插平,插直。香与香之间不能过寸,道教认为过寸了,神不信,且说寸心感神,要把香插得平直就得诚心定气。 为什么要插平呢?就是要我们心平气和。为什么要插直呢?就是要我们心地正直。为什么要插寸?就是要寸心。

香不是烧得越多就越灵,只要心诚一柱就行“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 道教供果,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只要是时新的五果都能供奉圣真。供果在供之前要洗干净、擦干。供的果以圆形为宜。圆就是圆满的意思,苹果是取其平安之意,橘子是大吉大利,橙子是心想事成,香蕉一般是做生意的人供,取其发财之意,猕猴桃也是圆形水果,取其圆满之意,葡萄因为个数比较多,就是硕果累累的意思。 供果中有几样是不能供奉神仙的,第一是李子,李子不能供奉太上老君,因为太上老君姓李,避讳,所以不供之。第二石榴不能供奉真武大帝,因为石榴籽是要通过便道以后才能发芽增长,有亵渎神灵之意。梨也是不能供的,一般的人忌讳梨有分离的意思。黑枣也不能供奉神仙。供果一般5个为一盘,一堂一般供5盘,以时新的水果为宜。瓜类的水果有个忌讳,必须得供一个,不能供半个。 殿里一般供奉3位神仙,应该先给中间的神仙磕头,磕完再给东边的神仙磕头,然后再给西面的神仙磕头。因为东方属青龙,西方属白虎。东方主生,所以先给青龙方的神仙磕头。 跪拜礼分2种:一种是一礼三叩首,一种是三礼九叩首。前者是在平常的日子对神圣真行的礼,后者是在初一十五、祖师圣诞还有一些重大的宗教活动时所行。 磕头时,首先内心要保持平静、安详、身心愉悦,站在神像面前脑子里还想着凡尘琐事,这是不应该的。道教磕头时讲究内安心性,外重威仪。内安心性就是说要做到内心非常的平静,要一念不生,在你面前只有神灵,当礼拜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