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点计算公式

绩点计算公式

学分绩点公式:

某课程学分绩点=该课程学分*该课程考核后所得绩点

绩点计算方法

第三章成绩考核与记载 第六条学生必须参加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课程的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以百分制记分;考查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记分。 第七条采用计算学分绩点的办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其课程考核绩点计算方法如下: 百分制95~10090~9485~8980~8475~7970~7465~6960~640~59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绩点 4.54 3.53 2.52 1.510 课程学分绩点=课程学分×课程考核绩点 Σ(课程学分绩点) 平均学分绩点=──────────── Σ所修课程学分 第八条课程结束考试不及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及格以60分记,其绩点为1,不及格绩点为0(实验和实践性环节不安排补考);补考不及格课程只能申请重修,并按规定办理重修手续,重修课程原则上参加下一级学生的相应课程考试(考核)或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进行考试(考核),其重修成绩及绩点按考试(考核)成绩记载。重修不及格或所修课程绩点较低者,可再次申请重修并以较高的一次成绩记入学籍档案。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下一级学生相应课程考试(考核))如需提前(或单独)安排的重修课程由课程所属院(部)事先提出方案和课程成绩的计算方法,报教务处审批后实施。《大学英语》及《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法按“《大学英语》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办法”执行,并取得相应的绩点。 第九条学生每学期所修课程一般为24学分左右,最低不得少于15学分,最高不得超过40学分。学生在一学期中某课程缺课达三分之一(含办理请假手续的),或抽查点名三次无故缺席,或作业上交次数缺少达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试(或考查)资格,该门课程作不及格处理,且不得参加补考。 第十条学生因故不能参加正常考试(考查)的,必须事先向所在二级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教务处批准方可缓考,缓考学生在补考时安排考试,缓考不及格者不再安排补考。 第十一条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以零分记,需参加重修。学生考试过程中如有作弊行为,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二条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学分均应填在学生成绩登记册中,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三条专转本学生从转入本科专业起,执行转入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并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教案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教案 授课班级:高一机电(1)班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学科】电工基础 【课题】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零电位点的概念,会选择零电位点。 2.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电位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和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 4.理解电位的高低与绕行方向无关,而与零电位点的选择有关。【教学重点】 1.电位的概念。 2.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和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和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教学方法】 类比法、例题解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电路中的每一点都有一定的电位,那么,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又如何 计算呢? 新课教学: 一、电位 教师引导学生与测量的高度进行类比,归纳: 1.零电位点:事先指定的计算电位的起点叫做零电位点。用“┷”表示。 那么,零电位点如何选择呢? 2.零电位点的选择 教师强调:可以任意选择。 习惯上,常规定大地的电位为零。也可以是机器的机壳,许多元件汇交 的公共点等。 3.电位: 教师示右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1)电位:电路中任意一点与零电位点之Array间的电压(电位差)就是该点的电位。 (2)表示:用“V”表示,如V A、V B、V C、 V D等。 4.电位和电压(电位差)之间的关系: U AB=V A-V B 拓展延伸:若V B=0,则V A=U AB,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电位的概念。 二、电路中各点电位及任意两点之间电压的计算: 1.电位的计算:

(1)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只要从电路中的某一点出发,通过一定的路径绕到零电位点,该点的电位就等于此路径上全部电压 降的代数和。 (2)电压正负的确定: 教师示右图讲授:假定电流的方向水平向左,归纳: (3)电位的计算: 〖例题〗如右图所示,已知E1=45V,E2=12V,Array 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R1=5Ω,R2=4Ω,R3=2Ω, 求B、C、D三点的电位。 1) 归纳解题步骤: ①假定电流的方向,确定电阻两端电压的正负。 ②选择零电位点:(假设取A点) ③从被求点开始,通过一定的路径绕到零电位点, 该点的电位就等于此路径上全部电压降的代数和。 2)学生练习:取相反的绕行方向分别计算上述三个点的电位并比较计算结 果,归纳: 结论一:电路中各点的电位的高低与绕行方向无关。 3)学生练习:(改取E点为零电位点)分别计算上述三点的电位,并与取 A点为零电位点时进行比较,归纳: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及综合素质评分标准

附件: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及综合素质评分标准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 综合成绩= 智育平均成绩×85% + 综合素质得分×15% 综合素质得分= 科技学术与创新得分×70% +个性发展素质得分×30% 其中,科技学术与创新得分与个性发展素质得分均不超过100分。 综合素质得分包括科技学术与创新和个性发展素质两部分。个性发展素质可包括德育得分、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文艺、体育等等。 1.科技学术与创新 (1)科技学术竞赛 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科技学术竞赛,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依据,按以下标准加分: 说明: ①同一作品参加同一类型各级别竞赛获多项奖励按最高得分计分一次。 ②个人作品第一作者按相应级别等次加分,合作者降一等级加分;集体作品第一至第三作者按相应级别等次加分,其余作者降一等级加分。 ③评奖不分等级时统一按二等奖加分;若以名次计,第1名按一等奖加分,第2、3名按二等奖加分,第4—6名按三等奖加分。若以金、银、铜奖计,分别按特、一、二等奖加分(特等奖可在一等奖分值基础上加1分)。 ④国际性竞赛在全国竞赛各获奖等级得分基础上加1分。 (2)发明创造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前三名者分别加5分、4分、3分;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前三名者分别加3分、2分和1分。 (3)科研成果 学生拥有科研成果或研制出产品,经两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该领域专家推荐并通过学校相关

部门审定,可加1—4分;对于有重大学术水平、科技含量或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经学校相关部门审定或鉴定,可加5—8分。 (4)学术论文 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被SCI、EI、CSSCI检索:第一作者4分,第二作者2.5分,第三及后序作者1.5分;国内核心期刊A类及以上(以武汉大学《期刊目录》为准):第一作者3分,第二作者2分,第三及后序作者1分; 国内核心期刊B类及以上(以武汉大学《期刊目录》为准):第一作者2分,第二作者1分,第三及后序作者0.7分。 说明:如果教师署名论文作者首位,不在加分之列。 2. 个性发展素质部分 (1)德育方面的操行评等,可按以下标准加分: (2)知识竞赛 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各级各类知识竞赛,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依据,按以下标准加分: 说明: ①一人参加同一类型各级别竞赛获多项奖励按最高得分计分一次。 ②集体项目每位成员均按相应级别等次加分。 ③若以名次计,第1名按一等奖加分,第2、3名按二等奖加分,第4—6名按三等奖加分。若有特等奖,可在一等奖分值基础上加1分。

点位误差

其中主对角线元素i y i y i x i x Q Q ,就是待定点坐标i x 和i y 的协因数(或称权倒数), i y i x Q 和i x i y Q 则是它们的相关协因数 (或称相关权倒数),在相应协因数(权倒数)连线的两侧,而 j x i x Q 、j y i x Q 、j x i y Q 、j y i y Q (j i ≠)则是i 点和j 点的纵横坐标i x 和i y 与j x 和j y 之间的互协因数,它们位于主对角线元素连线的两侧,并成对称关系。 当平差问题中只有一个待定点时,即2,1==t k 时 ??????==-yy yx xy xx T X X Q Q Q Q PB B Q 1??)( (6-2-4) 计算方法参见间接平差一章。 (2)条件平差法计算 当平面控制网按条件平差时,首先求出观测值的平差值L ?,由平差值L ?和已知点的坐标计算待定点最或然坐标,因此说, 待定点最或然坐标是观测值的平差值的函数。 故欲求待定点最或然坐标的协因数(权倒数),需按照条件平差法中求平差值函数的权倒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待定点P 的最或然坐标为P x ?和P y ?,计算P x ?和P y ?使用的已知点坐标为 0x 和0y (认为没有误差),则应有以下函数 式 ???+=+=)?(?)?(?00L y y y L x x x P P (6-2-5) 对(6-2-5)求微分,得其权函数式为 ?????==L d f dy L d f dx y T p x T p ?? (6-2-6) 按协因数传播律得 ?????===y L L T x xy y L L T y yy x L L T x xx f Q f Q f Q f Q f Q f Q ?????? 顾及观测值的平差值L ?的协因数阵1111??-----=AP N A P P Q aa T L L ,则 ???? ?-==-==-==------------y aa T T x y T x y L L T x xy y aa T T y y T y y L L T y yy x aa T T x x T x x L L T x xx f AP N A P f f P f f Q f Q f AP N A P f f P f f Q f Q f AP N A P f f P f f Q f Q 1111??1111??1111?? (6-2-7) 式中,1-P 是观测值的权逆阵,aa N 是条件平差的法方程系数阵。 例[6-1] 如图6-4所示的平面控制网,B A 、为已知点,其坐标见表6-1,E D C 、、是待定点,D C 、点近似坐标见表6-1,同精度观测了9个角度,观测值见表6-2,采用条件平差法进行平差,列出的条件方程如下,

平均学分绩点算法(泸州医学院)

一、毕业要求: 毕业证书:必修课学分够(必修课不挂科,每个专业必修课学分都不一样)、A选课(限选课)达到40分、B选课(任选课)达到10分;英语四级最低要过校四级,计算机二级必须过;无任何违纪处分。 学位证书: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2.0(即必修课平均分必须70.0分以上,6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分都不行)、A选课平均学分绩点=1.8(即A选课平均分68.0分以上); 二、关于绩点的算法 1.名词:学分、获得学分、分数、绩点、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绩点和学分绩点不一样哦) 2.公式: 绩点=分数÷10-5 学分绩点=绩点×获得的学分 平均学分绩点=学分绩点之和÷获得的学分之和 3.举例:(主要计算平均学分绩点)如下图 用上面的公式,那么这学期必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就是 (4.20+9.00+5.95+8.00+25.20+4.95)÷(1.5+3.0+3.5+2.5+6.0+4.5)=2.72857143≈2.72 A选的平均学分绩点就是 (6.90+2.55)÷(3.0+1.5)=2.1 当然,你不能只算一学期的,你需要把所有学期的累加起来算才行,在最后面有个总表,直接用里面的数据就可以,不用一个一个的加。 注:只算获得学分,即修了但是没有考过就没有拿到学分就不算进去。 4.平均学分绩点不够最佳重修方法 最好重修学分很高,考的又很低的那种,比如生物化学,学分高达 6.0,但是你只考了61分,如果能重修到90分,那是相当可观的,你哪个绩点一下子就托上去了,不过一般80分就差不多了,70分持平。初修已经考了70分以上的就没有必要重修。反正总的原则是保证必修课平均分70.0分以上,A选课68.0分以上。 比如上图中,我如果平均学分绩点不够的话,可以重修方剂学哦,具体算法如下: 如果重修得83分,那么这83分的学分绩点就是(83÷10-5)×4.5=14.85,这个时候你这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就是 (4.20+9.00+5.95+8.00+25.20+14.85)÷(1.5+3.0+3.5+2.5+6.0+4.5)=3.2 重修的时候一定要和老师打好关系,选择比较容易得高分的科目。

学生成绩计算用到的几个excel公式(精.选)

成绩计算用到的几个excel公式 先介绍各种计算要求(以语文为例),优秀率:1、先定出语文优秀分数线,全年级语文成绩前20%名为优秀生,即以名次占全年级总人数20%的那名同学的语文成绩为优秀分数线。2、再计算各班在此分数线以上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如果按基本操作方法会很繁琐,工作量非常大)。经过一番折腾,设计一组合公式可快速完成此操作,在D20内输入 =SUMPRODUCT(($b$2:$b$18=1)*(d$2:d$18>=LARGE(d$2:d$18,COU NT($b$2:$b$18)*0.2)))/COUNTIF($b$2:$b$18,1)。公式诠释: LARGE(d$2:d$18,COUNT($b$2:$b$18)*0.2))是计算出全年级前20%中最低分数的那名同学的语文成绩,我们先叫它“优秀线”,以方便介绍后面的公式;sumproduct(($b$2:$b$18=1)*(d$2:d$18>=优秀线)是计算全年级

学生中是1班并且分数在“优秀线”之上的学生的个数; COUNTIF($b$2:$b$18,1)是计算全年级中有多少个1班的学生。两者相除,得出1班的优秀率。计算出语文优秀率后,其它各科把公式复制过去就行了,计算其他班时,把标为红色的数字改为相应的班就行了。优良率、学困率的计算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平均分的计算要求上级定的更绝!还以语文为例,要把各班语文成绩最低分去掉,然后再计算各班的语文平均分。往年时,是先从全年级中把各班分开再利用公式计算。今年为了合谐(和其他各率放在一起,一并计算出来),也想办法利用公式,让其自动完成分离各班并去最低分计算其平均分。在d23中输入公式(里面用到了数组,所以输入完成后按ctrl+shift+enter结束,不然会报错。): =(SUMIF($B$2:$B$18,1,F$2:F$18)-SMALL(IF($B$2:$B$18=1,F$2:F$18), 1))/(COUNTIF($B$2:$B$18,1)-1) 公式诠释:(SUMIF($B$2:$B$18,1,F$2:F$18)是求和公式,将全年级中1班的语文成绩作求和计算;SMALL(IF($B$2:$B$18=1,F$2:F$18),1)是算出1班语文成绩的最低分,其中IF($B$2:$B$18=1,F$2:F$18)是数组,即:将全年级中所有1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取出构成一个数组。 (COUNTIF($B$2:$B$18,1)-1)是将全年级中1班学生的个数减1。 以上公式中单元格的相对和绝对引用是为了便于公式的迁移,这样计算其他班和其他科目时就方便多了(计算其他科目直接拖拉复制即可,计算其它班时需要将标红的数字更改一下)。如果计算其他班嫌修改公式麻烦,可

电势计算方法

6.4.5电势的计算方法 一般说来,计算电势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由电势的定义式通过场强的线积分来计算;另一种方法是下面马上就要介绍的电势叠加原理。对不同的带电体系,本质上讲上述两种方法都能够计算出电势,但是选择不同的方法计算的难易程度是大不相同的。通过后面内容的学习,大家要注意对不同的带电体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介绍电势迭加原理。 1、点电荷电场的电势 如右图所示,一个点电荷q处于O点处。在q所产生的电场中,距离O点为r处P点的电势,可以根据电势的定义式计算得到。选无穷远处作为电势零点,积分路径沿O P方向由P点延伸到无穷远。由于积分方向选取得与场强的方向相同,P点电势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来 点电荷的电势 此式给出点电荷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势大小,称作点电荷电势公式。公式中视q的正负,电势V可正可负。在正点电荷的电场中, 各点电势均为正值,离电荷越远的点,电势越低,与r成反比。在负点电荷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负,离电荷越远的点,电势越高,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容易看出,在以点电荷为心的任意球面上电势 都是相等的,这些球面都是等势面。 2、电势的叠加原理

在前面的知识点中,大家学习了场强叠加原理。该原理告诉我们,任意一个静电场都可以看成是多个或无限多个点电荷电场的叠加, 即有 其中E表示总电场,E1,E2,…为单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根据电势的定义式,并应用场强叠加原理,电场中a点的电势可表示为 上式最后面一个等号右侧被求和的每一个积分分别为各个点电 荷单独存时在a点的电势。即有 式中V a i是第i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a点产生的电势。显然,如果我们将带电体系分成若干部分(不一定是点电荷),上述结论 仍然是正确的。即,任意一个电荷体系的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势, 等于带电体系各部分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电势的代数和。这个结 论叫做电势叠加原理。 若一个电荷体系是由点电荷组成的,则每个点电荷的电势可以按上式进行计算,而总的电势可由电势叠加原理得到,即 式中r i是从点电荷q i到a点的距离。(应用这个公式时,电势 零点取在∞处)。

平均成绩及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平均绩点包括所有课程(必修,限选,任选)。如果有不及格的且尚未补考或补考仍不及格,则计算平均绩点时该课程以零分计算;如果补考及格,则以及格的成绩计算平均绩点,该学分记入总学分中。 具体的绩点算法如下: 若以分数计算成绩: 06级及之前年级: if (成绩>=90) then 绩点=4 elseif (85<=成绩<90) then 绩点=3.7 elseif (82<=成绩<85) then 绩点=3.3 elseif (78<=成绩<82) then 绩点=3 elseif (75<=成绩<78) then 绩点=2.7 elseif (72<=成绩<75) then 绩点=2.3 elseif (68<=成绩<72) then 绩点=2 elseif (64<=成绩<68) then 绩点=1.5 elseif (60<=成绩<64) then 绩点=1 else 绩点=0 endif 07级及之后年级: 课程成绩60分以下绩点为0,60至100分之间绩点算法如下: 课程绩点=4-3(100-X)2/1600 (60≤X≤100) 成绩绩点成绩绩点成绩绩点成绩绩点成绩绩点成绩绩点60 1 61 1.15 62 1.29 63 1.43 64 1.57 65 1.7 66 1.83 67 1.96 68 2.08 69 2.2 70 2.31 71 2.42 72 2.53 73 2.63 74 2.73 75 2.83 76 2.92 77 3.01 78 3.09 79 3.17 80 3.25 81 3.32 82 3.39 83 3.46 84 3.52 85 3.58 86 3.63 87 3.68 88 3.73 89 3.77 90 3.81 91 3.85 92 3.88 93 3.91 94 3.93 95 3.95 96 3.97 97 3.98 98 3.99 99 4 100 4 若以字段计算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属于同一评定标准; 合格与不合格属于同一评定标准): if(成绩="优秀") then 绩点=4 elseif (成绩="良好") then 绩点=3

股市生命线点位的计算方法

《股市生命线点位的计算方法》 指数上涨、下跌幅度的计算有好几种方法,主要有“本次行情”、“历史累计”、“股市宏观”这三种计算方法。 本次行情涨幅的计算是以本次行情指数最高点数减去本次行情启动位点数,再除以启动位点数,如沪指: (6124-998)÷998=5126÷998=5.14倍(514﹪)即为本次行情的实际涨幅。 历史累计涨幅的计算是以本次行情指数历史高点数减去历史低点数,再除以历史低点数,如沪指: (6124-95)÷95=6029÷95=63.46倍(6346﹪)即为历史累计涨幅。 股市宏观涨幅的计算是以历史最高点数直接除以历史最低点数,如沪指: 6124÷95=64.5倍(6450﹪)。 在行情上升通道期间,官方及业内专业分析师采用的都是本次行情计算法来计算涨幅。 行情结束后的下跌幅度计算主要有“本次行情”和“股市宏观”两种计算方法。 本次行情跌幅的计算是以本次行情指数最高点数减去本次行情下跌位点数的差与本次行情上涨点数的百分比,如沪指: (6124-2135)÷﹛(6124-998) ÷100﹜=3989÷51.26=77.82﹪是本次行情的跌幅,为全球股市跌幅之最。业内部分人士采用此法计算跌幅。据此预测沪指下跌幅度及点位: 跌幅 78.2﹪=2115.0点位 跌幅 92.0﹪=1408.0点位 跌幅105.2﹪= 731.5点位 官方则采用“股市宏观”计算法计算下跌幅度,沪指跌幅为: (6124-2135)÷(6124÷100)=3989÷61.24=65.14﹪ 下降通道第一黄金分割位(牛、熊分界线) 在一轮行情中,无法预知指数是否已到顶部,但在任何一个新高点位都可以用黄金比率来预先计算出未来下跌的第一黄金分割点位。

加权成绩计算公式说明

加权成绩计算公式说明 一、科研创新能力(满分100分)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本奖学金评选中,主要从以下指标反映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各培养依托单位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调整指标和权重。 1.参加学术报告,满分20分 参加次数以二级学院统计为准。未参加学术报告本项不得分,按要求全部参加得20分,其他情况酌情打分。 2.参加校内外科技类竞赛,满分20分 可以根据参加级别情况制定具体分值,可累计,但不得超过20分。 (1)参加国家级竞赛,参加者加10分。 (2)参加省部级竞赛,参加者加8分。 (3)参加校级竞赛,参加者加5分。 3.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满分20分 可以根据会议的级别等情况制定具体分值,可累计,但不得超过20分。 (1)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者加10分。 (2)参加校外国内学术会议,参加者加8分。 (3)参加校级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参加者加5分。 4.科技成果,满分40分 类 别 专利 论文 发明专利 其他专利 SCI、EI收录核心刊物 其他 加 分 20 10 10 5 3 注:可累加,但不得超过40分;在同时满足两项的情况是只记最高分,不重复加分。 二、综合素质(满分100分) 综合素质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研究生在从事学习、科研期间,应该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学生活动,锻炼各方面能

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在本奖学金评选中,主要参考参加学生活动、担任社会职务、所获荣誉称号、宿舍文明表现等方面的表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培养依托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评分细则。 1.参加学生活动,满分30分 (1)参加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德育及思想政治学习交流活动(会议、报告、征文等),每参加一次加1分,获奖加2分,满分10分。 (2)参加班级或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参加3次以下(含)得1分,3次以上每参加一次累加1分,满分8分。 (3)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文体类活动,以研究生分会统计公布数据为准。根据参加次数进行分档加分,即小于3次加1分、3-5次加4分、6-10次加8分、大于10次加12分,满分12分。 2.担任社会职务,满分30分 加分 职务 30 校级及校级以上组织主要负责人。 如:研究生团总支书记、副书记;校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 15-20 学院、班级、党支部、团支部、社团等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如:研究生会正副部长,团总支成员,班长、党支部书记、团支书 5-10 其他社会职务 注:担任多项职务者取最高分,不累加;任职职务仅限评奖当前,曾任职务不予加分,但在同等情况下可优先考虑;研究生参与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由学院酌情给予加分。 3.获得荣誉称号,满分30分 类 别 国家级 省市级 校级 院级 加 分 30 25 20 10 注:获集体荣誉的,每个成员按该级别奖励分数的70%计分;获多项称号可累加,但不得超过30分。 4.宿舍文明表现,满分10分 本项得分根据全校宿舍卫生检查的评分综合评定。 注:基准分6分,获1次优秀加2分,获1次违章或不及格扣2分;本项得分可累加,但不得超过10分,不得低于0分。

教你如何计算平均学分绩点

教你如何计算平均学分绩点 百分制换算绩点方法: 百分制 90-100算9个绩点, 80-89算8个绩点, 70-79算7个绩点, 60-69算6个绩点, 如果有补考重修的情况那么在最后通过成绩的基础上所得绩点减去2,比如高数补考(或重修)得80分,那么高数的绩点为8-2=6。 级别制优秀9个绩点,良好8个绩点,中等7个绩点,及格6个绩点。有补考或重修的计算和上面的相同。 所算科目的代号:A A1 B B1 C1 G1 S X1 Z1 Z3 代号在成绩单里面有,对于一些目前还没有成绩的代号为 S 的科目先不算。所有成绩在教务信息网站可以查到。另外院级公共选修课成绩不是学分绩计算的范围,但至少要修够10个学分;还有每个系的某些科目可能也不计算学分绩。 无论补考或重修多少次,只算最后一次通过的成绩,换算方法和前面一样。如;XX同学重修一门课N次,最后通过的成绩为80分,那么他的绩点就是8-2=6个,按照加权平均计算: 总学分绩点=∑(课程成绩换算后的绩点×课程学分)÷课程总学分下面举例: 假如这位同学就只有三门课程:高数、英语、结构力学 高数85分6个学分、英语78分4个学分、大学物理65分5.5个学分、那他的总绩点: (8×6+7×4+6×5.5)/(6+4+5.5)=7.032 请同学们自己算下目前的绩点,了解一下自己的情况,至少要6.6个绩点还有毕业设计达到合格才能拿到学位证。成绩好的同学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要加倍努力、迎头赶上,争取每位同学都能拿到学位证! 特别是07级大四的同学最好计算一下,看看是否能拿到学位证。如果差一点没达到,那么努力一下,毕竟大四还有机会,何况毕业设计或者论文占的比重比较大,学分多,能拿个良好或者优秀的拿学位就更容易了。 我计算一下自己的平均学分绩点了,大概是7.0这样,拿学位不成问题了。各位加油啊!本人大四。。。

分数计算方法

=== 分数乘法 === 确保你是在乘两个分数。这些方法只在两个分数相乘时有效。如果有任何一个数字是带分数,首先一定要把它转化成假分数。 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例如21 x 43,那就1 x3,2 x 4,得到的结果就是8 3。 === 分数除法 === 确保你是在除两个分数。这些方法只在你已经把所有的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的前提下有效! 将第二个分数上下颠倒。你应该能弄清这个“第二个”所指的是哪个分数。 把除号改为乘号。 如果开始是158÷43,那么现在将它改为158 x 3 4。 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8 x 4 得到 32 ,15 x 3 得到 45, 所以最终得出的结果是45 32。 === 分数加减 === 1. 找到最小公分母(底部数字),不管是分数的加法还是减法,你都得经过这个过程。约

分成最简分数,以便之后转换最小公分母进行运算。 举个例子,如果你遇到的数字是41和6 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约数是12.(4x3=12, 6x2=12) 2.分数乘法时一定要找最小公分母。记住,当你这样做时并没有改变分数的数额,而只是改变了它的表达方式,分数的本质并没有变。 找出当前的分母要扩大多少倍才能得到最小公分母。例如 414乘3得12;61,6乘2得12(所以41和6 1的最小公分母是12)。 '同时把分母和分子与那个数相乘。例如 41,把1和4分别同3相乘,得到123. 61上下同时乘2,得到12 2. 3.把这两个数的分子相加减(注意不是分母)。 #*例如3/12 + 2/12,你最终的答案是5/12。 == 小提示 == *掌握四项基本的运算方法(乘法、除法、加法、减法),将有助于你轻松、快速掌握这个环节。 *在做乘除的时候,可以不用第一时间将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但是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更复杂地使用分配率。所以通常还是最好首先将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 *要想得到整数的倒数,只要把1放在整数头上就可以了。例如,5的倒数就变成了1/5. *“把分数颠倒“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求这个分数的倒数“。你只需要将分子和分母上下对换。例如,2/4的倒数得到4/2. *当你求一个负数的倒数时,负号停留在分子。

高考成绩计算公式

去年四月,高三考生小A因为模拟考试成绩不佳的原因,向父母要求休学一年不参加高考。当时,我认真分析了他的模拟考卷,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卷面问题。比如:他的数理大题多道空白,语文阅读得分很低,语文和英语的作文字数明显不够等等。于是,我说服他制定了一份短期冲刺计划,重点练习近几年的真题,并且针对考试规范、计算校验、分析思路、作文构思等问题,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加以训练和调整。后来,小A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考出了502分的个人最好成绩。 其实,他的这一好成绩并非偶然,恰恰是对考试中容易出现的偶然性因素做了足够预防的结果。对于任何考生来说,他的高考成绩符合以下公式:(在前期基础上做了修订) 考试分数=实际水平±考试规范性±考题适应性±临场心理发挥±选择题盲答偶然性±批 改老师偶然因素±其他小概率事件 其中,实际水平是影响成绩的最主要因素,它和考生对某科知识的概念、原理、公式、题型的掌握程度有关,也和平日习题训练的熟练程度有关。其次,考试规范性的影响很大,有些同学做大题时,解题步骤很不规范,不画图或者画图很小、很模糊,审题过程很随意,都会造成解题思路的问题,对一个学习中下游的考生来说,这方面的影响对于高考总成绩来说,可以多达正负35分。 另外,考题适应性可以占到5-10分,这方面要加强针对当地真题的反复练习。对此,很多考生不以为然,他们满足于做过一次某张卷子了。实际上,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对此,可以过几天让他再做一次已经做过的真题试卷,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再次错误,而这些问题非常宝贵!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思考和解决。 至于临场心理发挥的影响,也可以占到10分;选择题盲答偶然性可以占到5-10分;批改老师偶然因素可以占到2-5分。 如此,一个考生在高考中的最大分数差别可以有上下70分。这也就难怪每年都有人发挥失常,也有人超水平发挥了。幸运的考生就是每项或者多项得到上天眷顾的人!当然,最重要和稳妥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 目前已是高考的关键时刻,有些考生却因为成绩浮动出现了气馁现象,有的开始无所事事,看起来好象压力全无;而有的则顾虑重重,不敢面对即将来临的大考。对此,以上这个公式可以帮助考生们更加理性地面对成绩和问题,重新树立信心。建议大家结合对自己的分析,来思考一下,也许你会发现很有机会考出好成绩,也许奇迹就属于你!当然,也要考虑一下,如何在最后关头确立几个快速突破点,例如:英语作文,可以快速缩小5-10分的差距。 祝愿每个考生都有一个幸运的六月!

绩点计算方法

绩点须知 1.当第一次考试分数大于等于60分时,计算方法是:60分的绩点为 2.0,考试分数每增加1分,绩点增加0.2。在100分时绩点为 10。第一次考试低于60的,绩点为0。 2.补考通过的,绩点则按(1)中乘以0.7计算。 3.重修第一次通过的,绩点则按(1)中乘以0.6计算。 4.重修第二次及以后通过的,绩点则按(1)中乘以0.5计算。 平均学分绩点:(每门课程绩点*相应课程学分)/所有课程学分 例:(高数绩点*高数学分)+(大外绩点*大外学分)/(大外学分+高数学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一般不授予学士学位: (1).在校学习期间平均学分绩点未达到4.0。 (2)核心课程期末考试不及格达到6门(专升本4门)及以上; 级 制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绩点 8 6 4 2 0

(3)因考试作弊或在毕业设计(论文、论作)和科学研究中,因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受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者,以及因其他原因受记过处分两次(含2次)或受留校察看处分; (4)做结业处理; (5)其他情形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认为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因以上原因之一不能授予学位,但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0以上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有以下突出表现之一,经本人申请,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以后,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一)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组织)的学科、专业类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 (二)独撰或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2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专业通过专业四级考试可替代1篇论文); (三)毕业前综合排名在本专业前30%,且平均学分绩点达6.0以上; (四)受纪律处分后,获得过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且平均学分绩点达到一定标准(受记过处分平均学分绩点达6.0以上、受留校察看处分平均学分绩点达7.0以上); (五)毕业当年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以录取通知为准); (六)其他为提高学院声誉做出过突出贡献。

电路中各点的点位计算

【课题】 * 1.8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道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意义。学会对电路中电位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合理、合适地选择参考点。 【教学难点】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欧姆定律。 2.电位的概念。 【二、引入新课】 在实际电气、电子技术中,特别是电子维修技术中,大量的数据是通过对电位进行分析得到。所以,认真研究电路中的电位,对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是很重要的。 【三、讲授新课】 在分析、计算电路中某点的电位时,选择参考点从原则上讲是任意的,但一经选定在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就不得改动。 [例1.9]在图1.33所示电路中,已知E = 10 V,R1= 1Ω,R2 = 9Ω,I = 1 A,分别以C、A为参考点,求A、B、C各点的电位值及BA两点之间的电压, 图 1.33例题1.9附图 [解]电位的计算是从电路中某点到公共点(路径任意)沿途电压升高和降低的代数和,电动势E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对于电阻压降,电流从高电位端流入,低电位端流出。 (1)以C点为参考点(V C = 0),A、B、C点的电位为 V C = 0 V A = R2 I = 9 ? 1 V = 9 V 或

V A = E - R1I = ( 10 - 1 ? 1 ) V = 9 V A点与参考点之间有2段电路,沿任一电路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即电路中某点对参考点电位是唯一的。 V B = E = 10 V U BA = V B - V A = ( 10 - 9 ) V = 1 V (2)以A点为参考点(V A= 0),A、B、C点的电位值为 V A = 0 V V B = R1 I = 1 ? 1 V = 1 V V C = - R2 I= -9 ?1 V = - 9 V 或 V C = - E + R1I = ( - 10 + 1 ? 1 ) V = - 9 V U BA = V B - V A = ( 1 - 0 ) V = 1V 结论:参考点不同的选择,电位值也就不同,但电压值不变,即电位值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而电压值与参考点无关。 【四、小结】 1.参考点的选择是任意的,一个电路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点。 2.对于电位的正负,高于参考点的电位为正,低于参考点的电位为负。 3.电位是某点对零电位之间的电压,即电位是电压的一种特殊情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4.电位的高低与参考点选择有关,而两点之间的电压值是不会变化的。所以电路中各点电位值的高低是相对的,而两点之间的电压值是绝对的。 【五、习题】 一、是非题:8,9,10;二、选择题:4。

成绩计算办法说明.doc

成绩计算办法说明 根据《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豫人社〔2015〕55号)文件第三十四条:面试人数多需要分设考场的,应采取二次平均法对有关面试原始成绩进行平衡。第三十五条:面试时采取二次平均法的,面试后先当场公布面试原始成绩,待进行平衡后再公布面试成绩。 按照《罗山县选聘县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面试公告》要求,目前面试工作已经结束,现将“二次平均法”操作办法及本次面试“二次平均法”核算明细表一并公示。 1.“二次平均法”操作办法 2.“减县补乡”面试成绩二次平均法核算明细表 罗山县选聘县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乡镇(街 道)事业单位工作领导小组 2020年4月26日

“二次平均法”操作办法 为避免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在2个及以上面试考场参加面试,因各面试考官组评委评分标准掌握宽严程度不一而影响面试成绩的客观、公正,决定采用“二次平均法”对有关考生的面试现场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后,计算得出面试成绩。具体操作办法为: 1.根据在2个及以上面试组参加面试的竞争同一职位考生的面试现场成绩,计算出每个面试考场的平均成绩(A1、A2、A3……AN); 2.将同一职位各面试考场的平均成绩进行二次平均,计算出所有面试考场的总平均成绩(R);公式:R = (A1+A2+A3……+AN)÷N 3.用总平均成绩R除以相关面试考场的平均成绩AN得出该面试考场的加权系数(X1、X2、X3……XN);公式:XN=R÷AN 4.考生的面试成绩等于面试现场成绩乘以其所在面试考场的加权系数。公式:考生面试成绩=面试现场成绩×XN

“减县补乡”面试成绩二次平均法核算明细表

电路中电位定理定律及其电位计算公式

电路中电位的定理定律及其电位的计算公式 在静电学里,电势(又称为电位)定义为:处于电场中某个位置的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电势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其数值不具有绝对意义,只具有相对意义。 (1)单位正电荷由电场中某点A移到参考点O(即零势能点,一般取无限远处或者大地为零势能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与其所带电量的 比值。 所以φA=Ep/q。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伏特(V)。 (2)电场中某点相对参考点O电势的差,叫该点的电势。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公式:ε=qφ(其中ε为电势能,q为电荷量,φ为电势),即φ=ε/q 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具的电势能跟它的所带的电荷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它是一个与电荷本身无关的物理量,它与电荷存在与否无关,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物理量。 电势是描述静电场的一种标量场。静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于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因此在静电场中移动电荷,静电场力要做功。但静电场中沿任意路径移动电荷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电场力所做的功恒为零,即静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或静电场强的环路积分恒为零。 静电场的这一性质称为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根据静电场的这一性质可引入电势来描述电场,就好像在重力场中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可引入重力势描述重力场一样。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定义为把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动到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力所做的功。通常选择无限远点的电势为零,因此某点的电势就等于把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动到无限远,电场力所做的功,表示为: 电势的单位为V(伏),1V=1J/C(1焦/库)。静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一些曲面,这些曲面称为等势面。电力线总是与等势面正交,

GPA计算方法总结

GPA(平均成绩点数计算) GPA英语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意思就是平均成绩点数(平均分数、平均绩点),美国普通课程的GPA满分是4.0分,即A=4,B=3,C=2,D=1。而一些高级课程,如荣誉课程,AP课程等,单科GPA满分可达5分,甚至6分。GPA的精确度往往达到小数点后1到2位,如:3.0、3.45。 计算 GPA的计算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绩点乘以学分,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分,得出平均分。中国中小学一般没有GPA,但是各高等院校从1999年起开始采用GPA衡量在校学生成绩,教育部并作出相关规定。中国高校的分数设置最常见的为五分制或四分制,具体的折合方式视各个学校规定而有所不同。对于四分制,百分制中的90分及以上可视为绩点中的4分,80分以上为3分,70分以上为2分,60分以上为1分;五分制中的5分为四分制中的4分,4分为3分,3分为2分,2分为1分。高校的GPA一般在最终成绩单,尤其是中英文成绩单上出现。在学校官方的记录系统里面也可以查到该生的GPA。 虽然GPA一般不作为国内入学标准,但是在奖学金评选和保送生资格评选时都会占到比较重要的地位。最终GPA 低于60%-50%很可能会影响到顺利毕业或取得学位。GPA的算法非常复杂,根据论文或研究项目、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等不同类型课程的绩点与学分之积的总和再除以总学分得出。每个学校的相关规定都有区别,一般都不会是所有成绩简单相加再除以科目数量。所以建议在计算GPA的时候,一定要先准确参考学校的相关规定。美国多数大学对申请人的GPA都有最低规定,不够最低要求的不予考虑。一般美国大学对于奖学金申请者的GPA要求是3.0以上。 常用算法 百分制五等级制学分绩点 100-95 A+ 4.3 94-90 A 4 89-85 A- 3.7 84-82 B+ 3.3 81-78 B 3 77-75 B- 2.7 74-72 C+ 2.3 71-68 C 2 67-65 C- 1.7 64 D+ 1.5 63-61 D 1.3 60 D- 1 <60 F 0 四分制算法百分制分数等级绩点 90-100 A 4 80-89 B 3 70-79 C 2 60-69 D 1 60以下 F 0 其他算法 1.中国人民大学版本百分制分数等级绩点 90-100 A 4.0 86-89 A- 3.7 83-85 B+ 3.3 80-82 B 3.0 76-79 B- 2.7 73-75 C+ 2.3 70-72 C 2.0 66-69 C- 1.7 63-65 D+ 1.3 60-62 D 1.0 考查课合格P 1.0 考查课不合格或60分以下F 0.0 2.武汉大学版本 百分制分数等级绩点 90-100 A 4.0 85-89 B+ 3.7 82-84 B 3.3 78-81 B- 3.0 75-77 C+ 2.7 72-74 C 2.3 68-71 C- 2.0 64-67 D+ 1.5

厦门大学成绩绩点换算

关于试行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的通知 来源:转教务处通知作者:管理员发布者:黄木河发表时间:2013-01-18 浏览次 数:1294 关于试行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的通知 (可到资料下载栏下载PDF版) 各学院: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分制改革,提升 学校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参考国内外高校“绩点制”的成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现将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课程学分绩点定义 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 缩写GPA)是对学生各门课程 所获学分的加权平均值,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二、课程学分绩点计算方法 单门课程学分绩点=该课程的学分×成绩绩点 三、课程学分绩点计算的相关说明 1.课程成绩与绩点之间的换算关系按如下对照表计算: 百分制等级制绩点 95-100 A+ 4.0 90-94 A 4.0 85-89 A- 3.7

81-84 B+ 3.3 78-80 B 3.0 75-77 B- 2.7 72-74 C+ 2.3 68-71 C 2.0 64-67 C- 1.7 60-63 D 1.0 60 以下 F 0 2.原有四级记分制的成绩: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未达60 分为不及格),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对应绩点。其中“优”对应绩点为4.0,“良”对应绩点为 3.0,“及格”对应绩点为“1.3”,“不及格”对应绩点为“0”。两级记分制(合格、不合格)的课程成绩,不纳入课程学分绩点计算。从2012-2013 学年开始,成绩登记将不再采用四级记分制。 3.原有《厦门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厦大教[2005]38 号)和《厦门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厦大教[2005]21 号)规 定的百分制与等级制之间换算标准,如与本办法不一致或有冲突,则以本办法为准。 4.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公布日试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