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诀功法

六字诀功法
六字诀功法

六字诀功法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二、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此次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编创工作,除吸收众多的古代六字诀经验外,还参考了现代流传的各种六字诀功法,例如养生功六字诀、马家气功六字诀、大雁六字诀、六字真言、八卦气功呼吸八法、五行掌等。在创编过程中,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发音的历史演变,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对六字诀气功的健身效果做了临床观察。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功法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但其运用又不局限于道家和医家,例如隋代倡导六字诀的天台高僧智顗就属于佛家。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功法。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体的身心锻炼技能。明代以后的六字诀配有动作,这次新编创的健身

六字诀也配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配合吐纳调息的,并不占主导地位。了解六字诀功法中以调息为核心,有助于在练功中抓住重点。

此外,六字诀在古代也有称“六字气诀”的,这就更强调了调息吐纳的重要性。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宋代邹朴庵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读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口型和发音位置,从而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六字气诀”的名称就强调了引导气息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发音的目的。理解了六字诀中发音与气息的关系,对练好六字诀也有重要意义。

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诀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养生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但应注意,由于六字诀功法主要在呼气上下功夫,其作用总起来偏于疏泻,临床主要用于实证。这在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记述中就有体现。因此,作为日常的健身气功习练,要注意呼气读音不可穷尽,要有所控制,留有余地。

三、六字诀练法

(一)嘘字法

静坐练法,在床上坐好,两腿伸直,怒目扬眉,然后头部左顾右盼,来回慢慢转动。转到左边即发“嘘”字音,然后再怒目扬眉,头向右转,转到右边时发“嘘”字音。头正时吸气,头转到左右时呼气发“嘘”字音。

站立练法:头部动作与静坐相同,另加双手拍肩动作。怒目扬眉,头部左顾右盼,头向左转,右手拍到左肩,头自右转,左手拍打右肩。头正吸气,转头呼气时发“嘘”字音。发“嘘”字音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如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等均可练该法。

自然练法:行住坐卧不拘,也可以不做其他身姿手势,工作学习之余单纯念这六字也有效。“念时耳不得闻声”,“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这些只是一家之言;当然也可以念出声,准确、自然、放松、随缘为要。其余五字念法同此原则。

六字诀的“嘘、呵、呼、呬、吹、嘻”字音,均为“xū、hē、hū、sī、chuī、xī”平音。

(二)呵字法

面向东方静坐,于子时前和午时后各叩齿36次,用舌搅至唾液满时,漱口数遍,分3次咽下。咽唾液时必须猛咽有声,用意念送至丹田,然后吐气发“呵”字音,发音不要出声,自己能听到即可。发“呵”字音可以稳定心神,治疗心病,如失眠、冠心病、心律不齐等。如果合练“吹”字法以补肾水,心肾既济,阴阳平衡,可以祛病延年。

(三)呼字法

右手上举过头,左手插腰,向左转身,右手从左边自上而下弯腰去触左脚,然后起立。向上举手时为吸,手由上面下时吐气发“呼”字音。用相同动作两手左右交替上举?发“呼”字音可以醒脾。脾有病则消化不良,出现口臭、吐酸水等症状,脾属土,练“呼”字可帮助消化,增进身体健康,

(四)呬字法

两腿直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高举过头,使两肺尽量扩张,以多吸进氧气。然后左脚向前迈一步,脚尖点地,挺胸。双手后扬,同时吸气,接着右脚也向前迈一步,成立正姿势。然后双手随身体向下弯腰,同时呼气,发“呬”字音。发“ 呬”字音可以清肺,治疗肺病,如外感发热咳嗽、痰涎上涌、慢性支气管炎等、都可练该法。

(五)吹字法

两脚尖和脚跟均并拢,双手交叉向上举,手心朝上,头上顶。然后弯腰,双手触地,再立刻松开,然后双腿下蹲,双手抱膝,呼气发“吹”字音。默念“吹”字,不发出声音,只自己听见即可。练“吹”字法时,要注意肾气上收,口唇似闭不闭,涌泉穴内收,足趾如抓物状。发”吹”字音可以固肾,肾属水,冬藏精,放冬天可多练该法,以益寿延年。

(六)嘻字法

双手高举过头,握拳。抬头,两眼看拳,双手向上用力打30~50拳后,吐气时发“嘻”字音。一般要念“嘻”字6遍。

发“嘻”字音可以理气调气,以治三焦烦热。三焦主命门相火,为六腑中最大之腑,是全身通气的道路、如三焦有病,出现寒热往来,口苦胸闷,恶心呕吐等症,都可练该法。

四、练好六字诀的十二问

1、如何理解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表示了人体呼吸的口型动作。如“嘘”字诀的口呼动作,即为嘴角紧缩后引,槽牙(即磨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缓缓呼出体外。再如“呼”字诀的口呼动作,即舌体中部下沉,舌的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正对着咽喉,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缓缓呼出体外,等等。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也表示了不同口形动作所发出的不同的音,这可以在古书中找到解释。如《声类》曰:“出气急曰吹,缓曰嘘”。“吹”,即快速有力地吐出气流;“嘘”则为慢慢地呼气。在《庄子》里早有“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的说法。在此,“呼”其义为吐气,与“吸”相对。

可见,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既表示人体对六个字的呼吸动作和六种具体的呼气口型,也表示六种不同的口型动作所发出的六种不同的音。

2、如何理解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补”与“泻”?

六字诀现存最早的文献《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该文献中的六字与脏器虽然与健身气功?六字诀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六字诀的吸气方法只有一种,用口吐气却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而这六种吐气不但可以去热、风、烦、寒等邪气,还可以散出脏器的胀满、痛闷等气结。

这说明六字诀的吸气与六种吐气,按照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它是一个祛邪泻实又扶正的吐纳调气法。那么健身气功?六字诀所具有的扶正之补与祛邪之泻,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扶正、补气主要是:发音吐气后的吸气;动作导引中两手外开、外拨后的内收、内拢及捧掌内翻;练功后的收功;练功过程中的身心合一。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祛邪、泻实主要是:呼吸吐纳中的吐气发音;动作中的两手外开、外拨导引;吐音中的两目睁圆;吐气发音中的微微用意。

3、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吐音口型为什么很重要?

健身气功?六字诀在习练中强调口型的重要性,而要求吐音准确,是因为不同的读音决定不同的口型,不同的口型又会产生不同的内外气息变化,以致影响体内脏腑气血的运行和经络的运行状况。

在《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有:“凡病之来,不离五脏,事须识根,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虽然记载中的发声与对应脏器的关系和现在的不同,但反应了不同的吐气发声,可使不同脏器内的邪气退出。如果吐气的口型不正确,所发的音必然有所改变,而已改变了的口型及走了调的发音,对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三焦脏器是很难有良好调节作用的。

4、为什么健身气功?六字诀中“六字”吐音的音调要平?

习练健身气功?六字诀,虽然十分强调吐音口型的重要性,但口型正确,吐音准确,还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便是“六字”吐音的音调。

因为吐音通俗地讲有高音、平音、低音之分,高音其气息高昂向上,平音则气息平和疏缓,低音便低沉向下。在健身气功?六字诀习练中,如吐音的音调偏高,则易使人体内气上升;音调偏低,则易使体内之气下降。健身气功锻炼一般要求人体内的气宜沉不宜升,要上清下沉。如内气上升太过而升之有余,则易导致头疼头胀,心烦意乱,心神不宁等。若内气下降太过而致下陷,则易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反应。所以,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嘘、呵、呼、呬、吹、嘻”字音,均为“xū、hē、hū、sī、chuī、xī”平音。

5、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呼吸为什么要微微用意?

要掌握健身气功?六字诀呼吸吐纳要领,要求初学者在呼吸时一定要注意微微用意,切不可意识过强,若用意过强易导致呼吸过于着力,而引起腹部鼓胀或收缩紧张,呼吸不协调引发身体不适。

此外,健身气功?六字诀对人体五脏六腑气机的调节,主要是依靠发音时口腔形成不同的口型、状态来作用于脏器的。而呼吸时微微用意不仅可集中习练者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可以强化吐音,强化口型,强化体内气息的调节。

6、健身气功?六字诀的起势为什么要两掌托、按、拨、拢?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起势,其上肢要求两掌向上缓缓托起至胸前;两掌向下缓缓按至脐前;两掌外翻缓缓向前拨出,至两臂成圆;两掌内翻向内,缓缓收拢至虎***叉轻覆肚脐的动作导引,即两掌在身体前的上托、下按、外拨、内拢的动作。

该动作的意义在于,通过两掌托、按、拨、拢及下肢有节律性屈伸,可起到肢体外在的动作导引而辅助呼吸诱导体内气血的运行,协调人体“内气”的升、降、开、合,具有促进全身气血畅通的作用,同时也为以下各势的习练做好准备。

7、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导引的意义是什么?

据文字记载,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在明代以前是没有要求呼吸与动作配合,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注明以口吐鼻吸配合动作:“肝若嘘时目睁精(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六字诀发展到今天的健身气功?六字诀,其六字吐纳配合动作导引,也必然有其相应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可以按照六字诀吐纳法对人体内气升、降、出、入的调整规律和节律,进一步促进人体内气的运行,对呼吸吐纳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将动作导引与吐纳相结合。

第二,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的功法,在呼吸吐纳中配合舒缓圆活、行如流水、婉转连绵的动作导引,对健身者可起到养生与练形相结合的作用。

8、练“嘘”字诀时,为什么要左右转体伸展手臂?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嘘”字诀,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嘘”字诀与肝相应。口吐“嘘”字具有泄出肝之浊气、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

而“嘘”字诀中的动作导引,两脚站立不动,身体向左、或向右交替旋转90度,同时手掌向上,由腰间缓缓向左、或向右交替伸展,可起到外在的动作导引

和内在的气机运动,使左右两胁之肝的气机得以升发,气血得以调和,对口吐“嘘”字具有辅助性的作用。

此外,身体的左右反复旋转,可使腰部及腹内的组织器官得到揉摩锻炼,不仅能提高中老年人的腰膝及消化功能,而且还能使人体的带脉得到疏通与调节。

9、两目渐渐圆睁,与“嘘”字诀有什么关系?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嘘”字诀,主要是调整人体两胁部位的肝。在文献《童蒙止观?治病第九》中记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可见口吐“嘘”字具有祛肝热的作用。

在“嘘”字诀的动作导引中,手掌由腰间缓缓向体侧穿出,同时配合口吐“嘘”字音,动作要求两目渐渐圆睁,并目视手掌伸出方向,具有疏肝明目的功效。因为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的濡养,故有“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之说。所以,健身气功?六字诀“嘘”字诀的动作导引中两目渐渐圆睁,与口吐“嘘”字音都具有泄出肝之浊气、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但两目渐渐圆睁的动作导引在功法中,是辅助口吐“嘘”字音作用的。

10、练“呵”字诀时,为什么要两手下插外拨、捧掌上翻?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呵”字诀,之所以要两手下插外拨、手捧上翻,是因为通过两掌内翻,掌背相靠,指尖向下,然后缓缓“下插”至肚脐前,以及再两掌内旋外翻,掌心向外,缓缓向前“外拨”的动作导引,可起到动作外导而引气内行,使心火下降,以温肾水的作用。动作中微微屈肘收臂,两掌小指一侧相靠,掌心向上所成“捧掌”,以及目视两掌心,在缓缓直膝中屈肘,两掌上捧至胸前,掌心向内的“上翻”导引,可使肾水上升,以肾阴之水制约心阳之火。而心火的下降温肾,与肾水的上升制火,可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起到调理心肾功能的作用。

此外,动作中的两掌捧、翻、插、拨,肩、肘、腕、指各个关节柔和连续地屈伸旋转运动,既锻炼了上肢关节的柔韧性、功能的协调性,也有利于防治中老年人的上肢骨关节退化等病症。

11、“呬”字诀中的“藏头缩项”动作有什么意义?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呬”字诀,其“藏头缩项”即是两掌至胸部,掌心相对,指尖向上立于肩前,同时两肘下落夹肋,两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展肩扩胸,目视前斜上方的动作过程。

该动作的意义是通过两肘下落夹肋,肩胛骨充分内收而展肩扩胸,头微后仰,形成“藏头缩项”的姿势,使胸廓得以充分扩张,吸入较多的大自然清气布满胸腔,同时姿势中的小腹内收,使丹田之气上升到胸中。如此先天、后天之气在胸中会合,具有锻炼肺的呼吸功能,促进气血在肺内的充分融和与气体交换。有助于“呬”字诀吐音时对肺之浊气泄出,以及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并且肩胛骨的充分内收,及“藏头缩项”后的松肩推掌,可以刺激颈项、肩背部周围的穴位,能有效地解除颈、肩、背部的肌肉和关节疲劳,防治颈椎病、肩周炎和背部肌肉劳损等病症。

12、“嘻” 字诀上肢动作的幅度大,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嘻”字诀,其下肢的动作幅度比较小,而动作的导引则更多的是上肢运动,并且动作的幅度较大。这是因为“嘻”字诀是通过上肢于体前两掌内旋外翻后,掌背相对,提肘带手至胸、面部前,两掌再分开而外上举,在两掌外上举时目视前上方,胸腹微微舒展的动作导引,对全身的气机起到提升、外开的作用。当两臂屈肘,双手沿着原动作路线又缓缓下按至肚脐前,向下、向外左右分开至两髋外侧,目视前下方,身体中正时,其导引又可以起到肃降全身气血的作用。

上肢的提手、分掌、外开、上举和内合、下按、松垂、外开动作,二者相反相成,不但可以导引人体内气的升、降、开、合运动,达到调和全身气血的功效,更主要的是可辅助口吐“嘻”字对少阳三焦之气的疏通和全身气机的调理。

五、岳奇峰教授倡导的六字诀内外兼修养生法

六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此方法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相应,某经有病,

即用相应之字调之,可防患于未然,调治于方始,简便易行,疗效显著。

岳奇峰教授认为,六字诀通过人体呼吸吐纳方法,呼入自然界之清气,呼出体内之废气以祛浊,为进一步扶养脏腑之元气打下基础。

一、嘘字治肝病法

嘘,读(xǖ)。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肋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治心病法

呵,读(hē)。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治脾病法

呼,读(hū)。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四、呬字治肺病法

呬,读(sì)。呬字功可清晰肺经郁热治疗咳嗽等肺系疾病。

五、吹字功补肾气

吹,读(chuī)吹字功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六、嘻字功理三焦

嘻,读(xī)。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通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六字诀呼吸中的口型由口唇、牙齿、舌头以及两腮的综合活动而形成,鼻吸口呼,用顺腹式呼吸,六字诀呼吸锻炼是在呼气时发出声音,因此要求用鼻吸口呼。而且由于重在用发音调理脏腑,故呼吸的重点在呼气而不是吸气。锻炼时可以不管吸气,只细心端正口型,控制呼出的气流即可。此外,为了更好地发出声音、把握气流,六字诀呼吸要求将呼吸支点放在腹部,采用顺腹式呼吸的控制方法。

附:怎样练好“六字诀”

第一、练好预备式----松静站立

预备式的要求中需解释的:

1、“头顶如悬”:好似在百会穴(在头顶约两耳廓尖连线之中点)处用绳子吊起之意;

2、“含胸抜背”:就是胸部微缩内含,同时背部撑圆;

3、“沉肩坠肘”、“松腰塌胯”及“双腿微屈”:如肉坠感;“虚腋”:就是腋窝空出,两臂不要死贴在体侧,多站预备式,虚腋就会自然做出来,切勿故作姿态;

4、“内视”:就是意想。

预备式姿势要抓住两点:

一是“头顶如悬”,

二是“松腰塌胯”。“头顶如悬”如做出“收腭”、“竖项”,“含胸抜背”就能相应做到。“敛臀”、“藏裆”是“松腰塌胯”的要点,这样“双腿微屈”就能相应做出来。

预备式主要是松静站立,要多站。实践中把预备式要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以舒松自然为度,形成舒展外延之势,达到“形正势圆”的要求,进入“体松气顺”之境界。

第二、谈谈松和静

“松”和“静”是练气功的要求,也是练气功的目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但静是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练气功的根本所在。

六字诀的“放松”是指精神和肢体均高度放松。精神放松是指大脑神经处于飘然清爽舒松的状态;肢体放松应舒适自然,动作要柔和舒展,切勿僵持。

六字诀的静是定而后静,动中求静。定而后静是神不外驰,精神内守;动中求静是以意念和肢体的导引达到一念代万念。如在练习预备式时,可采用从头到脚各部位的要点或默念松静二字或意守某一穴位等手段入静;在练习六字诀时意想吐音或动作,进而以意领气达到入静。静必需是“形正势圆”、“气运平衡”条件下的清空恬静。

第三、关于顺式腹呼吸

六字诀属于吐纳法,随读字吐出脏腑之浊,然后吸进天地之清,所以要掌握好顺式腹呼吸。呼吸要纯任自然,不疾不徐。呼气时--收腹提肛缩肾(三个动作同时进行);吸气时--小腹放松,嘴-|-#-!-Chun轻合,舌抵上腭。这就叫顺式腹呼吸。六字诀要求呼有意,吸无意,这是因为腹腔内之浊气随读字吐出,天空之清气会自然由鼻腔吸进,不必用力下沉而小腹会自然隆起。“提肛”就是随着收腹把肛门逐渐收缩起来。“缩肾”就是胯关节两侧(环跳穴--臀部两侧凹陷处)象中间收缩,会阴穴处也同时收缩。“小腹放松”就是随吸气自然松开恢复常态(不要人为的用力向外鼓起猛吸气)。练习方法可用预备式进行,也可用坐、卧姿势再加上吐音练呼吸。使之练熟,纯任自然。

第五、关于动作

六字诀的动作起着导引气血的作用,要柔和、舒展、自然,切忌用力。动作的频率要和自己的呼吸频率相吻合,这样就达到了“气为元帅,手足为兵丁”、“气尽式成”的要求。

初练时,可能出现顾了呼吸忘了动作,或想动作,又顾不上呼吸的现象。这是需要一个熟练过程。前面已经提到,如果时间允许,先把顺式腹呼吸做熟练些,在这基础上再加动作,就不会顾此失彼了。

六字诀以吐音、呼吸为主,动作是次要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练好吐音、呼吸上。有些病例证明不做动作,只练吐音、呼吸,也能达到一定效果。当然加上动作更好。

另外,每个字做六次,偶尔忘了多做上几次也无妨,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第六、关于经络

经络遍布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的功能是行气血,通表里,调阴阳,感应传导,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正常情况下,气血在经络运行中运行是畅通无阻,无处不至的。如果因某种原因经络发生阻隔,气血运行就会郁滞不畅,发生病变。正如“内经”中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六字诀的作用之一就是舒通经络,调整气血,所以在学习中必需熟习有关经络。人体的五脏六腑各有自己的经脉,这些经脉在人体上是对称存在的,称之为十二正经。十二经脉中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循环无端。与六字诀有关的经脉气血流注次序是:足厥阴肝经流注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流注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流注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流注足少阳胆经。从以意领气的角度来讲,对于经络穴位不需要那么详细、精确,只要记住意领的起止点及大体走向既可。

现把六字诀相关的经脉循行路线简述如下:

“嘘”字功经络循行:肝经之脉气由足大趾外侧大敦穴起(人体正中线为内,人体两侧为外),沿下肢内侧中线上行,经小腹入肝,络胆,上喉,入眼,到头顶百会穴。

“呵”字功经络循行:由脾经的隐白穴领起(足大趾内侧),循腿内侧前缘上行入腹,与冲脉相会,进脾,络胃,然后从腋下大包穴(腋下第六肋间隙处)转注心经的极泉穴(腋窝内),沿手臂内侧后缘至手小指端少冲穴。

“呼”字功经络循行:与“呵”字功经络循行相同。这是根据十二经脉中气血运行循环流注次序可得,脾经之气血就是流注心经的。又根据中医“肝脾之气宜升”之说,念呼字与呵字的气感理应相同,所以“呵”字功与“呼”字功的经络循行是一样的。

“呬”字功经络循行:从足大趾肝经之经脉上行入肺,转注肺经的中府穴(胸前的外上方),沿手臂内侧前缘到大指端少商穴。

“吹”字功经络循行:由肾经的涌泉穴起(足心),经内踝,沿腿内侧后缘上行,穿脊入肾,络膀胱,到腹前,与冲脉并行,上至锁骨下俞府穴转注心包经天地穴(乳头外),沿手臂中线至手中指端中冲穴。

“嘻”字功经络循行:从足第四趾端窍阴穴胆经起逆经而上,沿腿外侧中线上升,经腹,过季肋,沿无名指端关冲穴。然后引三焦经折回下行,又回到胆经四趾端之窍阴穴。

第七、关于“以意领气”

根据“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经络特征可知,在经络某一部位发生阻隔时,都会由于气滞导致血瘀而引起疾患。因此,用意念导引气血,使之在经络渠道中畅旺地运行,达到通瘀、导滞、散毒、解结。六字诀治病的机理,旨在于此。正如张君房在《云笈七笺》中所说:“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练六字诀要意领,功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领”掌握的程度。

六字诀的“以意领气”,就是呼气读字时,用意念循经络领气从起点到终点。每次呼气读音时都要如此。吸气时没有意念活动。但嘻字功每次吸气时,意领循经原路返回,这是因为经气上下反转而激荡起来,从而贯入各脏器之中,达到三焦理气之机能。十二正经在人体中是对称存在的,用意念领气时,要从两只脚的相应部位同时领起,不可只从一侧领。

六字诀的“以意领气”,需要在熟练地掌握吐音、动作、呼吸,了解有关脏器的经脉走向,在松静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进行。(练六字诀不意领也可以收到一定的功效。)开始练习可不加动作,在呼气读字时,用心意领,专心体察每个字气血循经路线,然后加动作练习,久而久之水到渠成,自然就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血行的目的。有的练习者反映,练六字诀时,动作做完了,可意领还没完怎么办。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气短;其二对经络走向不熟习。解决办法是:不加动作,甚至不加呼吸,只默想经络走向来熟习路线。或在吐音时,只想几个有关的点,例如嘘字功,只想大脚趾--肝区--眼三点,待呼吸练得深长,经络走向熟习以后,自然就能配合协调了。

第八、练功要求

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克制化之理论,应四时之节序,一般情况应按嘘、呵、呼、呬、吹、嘻的顺序连续地练,每字各做六次,每字之间加一次调息。某个脏腑患病,待六字练完后,再专门练习相应的字,次数不限,适度为宜。练功应选择空气新鲜,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之处,练功时应当以“求放心,不动心,勿助长”来要求自己。在平时的修养中也要注意约束自己,颐养浩然之气。

第九、关于口型与吐音

六字诀是通过不同的口型,发出一定的声音,吐出不同的气流来影响相应的脏腑气血,使之得以濡养,达到修残补缺,阴阳平秘,气血调和,真气得以培补,从而能祛病健身。口型不正确,发出的声音不对,那就达不到六字诀治病养身的功效。所以口型是六字诀功法的关键。六个字口型的要领是:“嘘”字缩舌;“呵”字舌抵下齿;“呼”字舌居中喉出音;“呬”字张口开腭出音;“吹”字撮口-|-#-!-Chun出

音;“嘻”字齿轻合。

初练时不加动作用顺式腹呼吸练习口型和吐音,即用预备式进行,并要读出声音来。通过发声检验口型是否正确。待口型、吐音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呼吸深长由胸腔深入小腹丹田之内,真气调动起来,不期然而然地就不发声了。练

习时要注意与呼吸配合好。六字诀是以呼为主,先呼气再吸气,呼时以口出气读字,吸气时闭嘴鼻吸不读字。

半月痕与五指关系

拇指半月痕——关连肺脾

呈粉红色时,表示胰脏机能不良,容易感冒、反复感冒、疲劳,严重时易患糖尿病。

食指半月痕——关连肠胃

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的循环不良,食欲自然减退。

中指半月痕——关连心包经、神志

呈粉红色时,表示精神过度紧张,易头晕、头痛、思路不清、脑涨、失眠、多梦。

无名指半月痕——关连内分泌

呈粉红色时,表示运行于无名指的三焦经发生异常,易体质下降、阴阳失调,人容易有种说不出的不舒服感,女性会得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小指半月痕——关连心肾

小指一般很难长出半月痕,出现时,多为热症。呈红色时,易患严重的心脏病。

肝、心、脾、肺、肾七字歌诀

脾脏七字歌诀

脾胃表里五行土,八卦坤艮拇指通。

窍口体肉五色黄,华唇神意歌为声。

志思变噎味通甘,嗅香液涎通脾胃。

肝脏七字歌决

肝胆表里五行木,八卦震巺食指通。

窍目体筋爪甲华,味酸色青志为怒。

变卧液泪声为呼,神魂嗅矂肝胆通。

心脏七字歌诀

心和小肠相表里,八卦为离通中指。五行为火窍通舌,体脉滑面色为红。声笑志喜省苦通,嗅焦液汗变为厥。

肺脏七字歌诀

肺和大肠为表里,八卦乾兑通环指。体皮窍鼻华为毛,色白神魄声为哭。智悲便咳胃通心,嗅腥液涕五行金。

肾脏七字歌诀

肾和膀胱为表里,五行为水色通黑。八卦为坎通小指,皮骨窍耳华为发。五声为申味通咸,嗅腑五便为哆嗦。

五脏健康之人

心脏好之人精力充沛

肝脏好之人胆大

肾好之人志向远大

肺好之人做事有魄力

脾胃好之人有毅力

五脏是否平衡健康的简易判断

睡觉平仰者为是

其他睡姿皆为否

病症与五脏

多汗-------心脏不好

嘴起翅皮---肺虚

大便一次拉不尽---肺气不足

五味与五脏

心----------苦

肝----------酸

脾、胃----甜

肺----------辣

肾----------咸

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金——为肺,肺与大肠成表里,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

木——为肝,肝与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水——为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火——为心,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土——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肉

平衡五脏阴阳之六字气诀

一、嘘字治肝病法

嘘,读(xǖ)。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肋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治心病法

呵,读(hē)。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治脾病法

呼,读(hū)。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四、呬字治肺病法

呬,读(sì)。呬字功可清晰肺经郁热治疗咳嗽等肺系疾病。

五、吹字功补肾气

吹,读(chuī)吹字功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六、嘻字功理三焦

嘻,读(xī)。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通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春夏吃甜提升肝气

秋冬吃酸收敛肝气

五指指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大拇指指甲------------肺,

食指----------------------肝,

中指----------------------心,

无名指-------------------脾,

小拇指-------------------肾

五脏洗髓导引术

一、调肝明目法:

平坐,轻闭双目,均匀呼吸,双手搓热,手心轻按在眼睛上,运转眼球:上下3次,左右3次,顺转3次,逆转3次,双手离开,目仍闭,再搓手按眼,重复以上动作,总共12遍,做完后闭目一分钟,配合“嘘”字诀练习。

二、搓喉理肺法:

平坐,搓热双手,单手虎口托住下颌,另一手由脖子到肺下叶,自上而下搓相应胸部,原则上男左女右,即男的先用左手搓左肺,吸气,再用右手搓右肺,呼气,女的则相反,每只手算1次,总共搓36次,配合“呬”字诀练习。

三、摩腹强脾法:

平坐,搓手,绕肚脐顺时针揉腹,吸气,逆时针揉腹,呼气,总共36次,配合“呼”字诀练,对于腹泻者,顺时针揉,对于便秘者,逆时针揉。

四、搓足强心法:

平坐,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先把脚趾向脚背方向掰一下,用大拇指从脚跟经涌泉穴向脚趾方向搓,再以脚脖为轴顺时针转一周,此为1次,总共9次,配合“呵”字练习。

五、提肛缩肾法:

站立,鼻子吸气,收紧肛门,脚跟稍抬起,停2秒钟,用口呼气,全身放松,脚跟回复原地,此为1次,共练36次,配合“吹”字练习。

六、三焦洗髓法:

两脚分开站立,平视,放松,鼻吸气,脚趾抓地,两臂上伸过头,翻掌,屏气上提足停十秒,口呼气,十指分开,两旁慢慢放下,此为1次,做36次,配合“嘻”字练习。

六字诀详解

六字诀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五行五脏六腑六字诀 木肝、胆嘘(Xū) 火心、小肠呵(Kē) 土脾、胃呼(hū) 金肺、大肠呬(xia) 水肾、膀胱炊(chuī) 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谢、吹”外还有“希”字功(见上图中间)。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见上面生克图:外面的圆按箭头看是相生,中间的五角按箭头看是相克),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1、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反复无穷。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2、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反复无穷。 3、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相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相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4、相乘或相侮(病态):五行相克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而造成木的亢盛),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变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称为反克或反侮。如,上述例子,木对土来说是木乘土,木对金说是木反侮金了。再如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了。相乘或相侮破坏了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 三、五脏六腑与五行的生克关系:(见上面生克图) 1、相生: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2、相克: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3、五脏的母子关系与虚实关系:A、母病及子:如母脏(肝)先病,然后累及子(心)脏,方法是要先补母(肝)。子病及母:子脏(肝)先病,然后累及母(肾)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就不是正常的相生(母及子)关系了。方法是先补“子”(母脏病重则要补母泻子)。B、虚实关系: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如肾(水)虚,要补肺(金),肝硬化是肝(木)的实证,要泻其子心(火)。 4、五脏的相乘或相侮:如肝病传脾,使脾虚弱,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了肺,即木侮金。四、参照五行、五脏与六字诀生克图,用六字音平衡防治各脏腑的疾病:(见上面生克图)。

中医药养生功法 六字诀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六字诀 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其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史源流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 六字诀与脏腑的关系 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此,在六字的脏腑对应上,“呵(hē)——心,呬(sī)——肺,嘘(xū)——肝,呼(hū)——脾,吹(chuī)——肾,嘻(xī)——三焦”。六字都为清音平声。 六字诀功法特点 一、读音口型,系统规范 本功法在呼吸吐纳的同时,通过特定的读音口型来调整与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形成分别与人体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的“嘘、呵、呼、呬、吹、嘻”六种特定的吐气发声方法,进而达到调整脏腑气机平衡的作用,在众多气功功法中独具特色。在六字的读音和口型方面,“健身气功六字诀”作了新的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图文详解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 六字诀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着,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着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唐代着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着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功协会及部分地区医疗部门的积极组织、推动下,在大江南北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练习健身气功的热潮。 着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大师马礼堂老先生(1903~1989年,原名马步周)也根据自己多年练功和为人疗病的亲身实践,创编了自己的养气功六字诀,并在晚年致力于养气功六字诀的推广,为

传统六字诀养生法经典练法图解

六字诀养生法经典练法图解 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舌抵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头脑清空,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如Figure 3.1, “松静站立”所示。 Figure 3.1. 松静站立 整套功法都从预备式开始。每变换一个字都从预备式起。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多站一会儿,以体会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雅境。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臂、心空、腹松、腰脊松、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微觉轻微摇摆,松弛如肉之欲坠,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呼吸法:六字诀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二阴微提),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此为踵息法),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天空之清气自然由鼻孔吸入,万不可着意,否则吸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来,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无意即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

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调息: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采用自然呼吸法,舌抵上腭(也可采用顺腹式呼吸)。 具体做法是: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如Figure 3.2, “调息1”所示。 Figure 3.2. 调息1 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使小臂外旋,转至手心向上,如Figure 3.3, “调息2”所示。

Figure 3.3. 调息2 随即曲肘使指尖向上,高度不超过眉毛,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手指相对,如Figure 3.4, “调息3”所示。

道家养生气功六字诀

道家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二、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

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此次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编创工作,除吸收众多的古代六字诀经验外,还参考了现代流传的各种六字诀功法,例如养生功六字诀、马家气功六字诀、大雁六字诀、六字真言、八卦气功呼吸八法、五行掌等。在创编过程中,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发音的历史演变,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对六字诀气功的健身效果做了临床观察。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功法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但其运用又不局限于道家和医家,例如隋代倡导六字诀的天台高僧智顗就属于佛家。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功法。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体的身心锻炼技能。明代以后的六字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 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著,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著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著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图文详解审批稿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图 文详解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 六字诀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着,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着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唐代着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着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功协会及部分地区医疗部门的积极组织、推动下,在大江南北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练习健身气功的热潮。 着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大师马礼堂老先生(1903~1989年,原名马步周)也根据自己多年练功和为人疗病的亲身实践,创编了自己的养气功六字诀,并在晚年致力于养气功六字诀的推广,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之苦,影响很大。直到今天,自发地习练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的人仍然数不胜数。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讲义(收藏打印版)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讲义 《六字诀》是一套简单又古老的吐纳养生功法,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脏腑产生共振,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著。唐代名医孙思邈曰: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所以《六字诀》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六字诀》功法 起势】 1、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含胸拔背,舌抵上腭,面带微笑,两眼微闭,默想全身放松,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放松时,可意想从头到脚逐一放松。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2、调息:全身放松后,曲肘,两手从体侧内收,手心向上,十指相对,徐徐托起至胸部(约与两乳同高);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下按至两臂自然伸直,再曲肘,两手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右手在内(女左手在内),轻捂肚脐,虎口交叉按于肚脐(抱太极),呼吸自然,静养一会儿,也可意守丹田(脐内三寸),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

起势可调动气机,进入功态 第嘘”字诀 【动作要领】 1、两手相叠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相反。两瞳着力,足大趾稍用力,提 肛缩肾。 2、当念“嘘”字时,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内抽,牙齿横向用力。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3、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吸气尽后,稍事休息,再念“嘘”字,并连做6 次。 【功理效果】中医认为,在人体器官中,“嘘”对应肝,口吐“嘘”字具有泄出肝之浊气、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常练习此功,可以平肝气,对肝郁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第二式“呵”字诀

失传的养生绝学:念六个字,治一身的病!

失传的养生绝学:念六个字,治一身的病! 孙思邈(公元541-682),我国唐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长寿家,被称为“药王”。唐孙思邈说:“身体常欲小劳,则百达气畅,气血长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现代医学研究,经常运动和劳动者长寿者亦多。“动则不衰,用则不退”。爱运动,爱劳动的人运动形体,流畅气血,还能使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增强,并能阻抑体内的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一书的导引、行气两节,专论古代中医自然养生。孙氏特别强调“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的呼吸锻炼作用。他还介绍了六字诀的具体运用,可以说,六字长寿术是他的长寿养生法。流传至今,被后世养生家称为“太上玉轴六字气诀”、“祛病延年六字法”、“六字延寿诀”等,由此观之,可知六字诀绝对是“药王”孙思邈的养生高招。六字诀是一种呼吸锻炼的方法,要通过用口呼吸同时配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嬉”六字,分别排泄祛除五脏六腑的致病邪气;用鼻吸气补养五脏六腑的虚损不足,因而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延年。这种方法不可不说很简便,但收效却显著,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具体练习时,要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要掌握好对逆腹式呼吸的练习。需要主义的是,逆腹式呼吸,是每当吸气时,要收紧腹部;而在吐(呼)气时,则要放纵腹部;同并用

于鼻吸口呼。第二阶段,要掌握好呼吸时的姿式与吐音的准确性。第三阶段,则转到意念与吐字时的气流,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协同。除了分阶段意外,在练“六字功”时,要轻吐气,要做到,匀、细、缓长。在练“嘘”字音时,要将眼体放松,可目视远方。而对余下的几个字音,可以闭目吐。每个字,吐六次。这两种方法都可取。练习六字诀的动作的要领是一定要牢记:两脚分开,周身放松;舌舐上鄂双目凝神;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悬头;松腰坐胯,双膝微屈;大脑入静,切忌用力;一切顺其自然。下面就一一介绍这六字诀。念“嘘”字,治肝病。本功法对有肝郁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练功时,两手相叠(掌心压掌背)。男士左手掌心贴在丹田处;女士相反,是用右手掌心贴在腹辟丹田处。两瞳放松,双脚踏实,足大指稍稍内合用力,提肛缩肾敛气。当念“嘘”字时,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用内抽劲,牙齿横排,用平行力。呼吸时,勿令耳闻。当用口向外喷气时,横膈膜上升,小腹部行后收,这样吐气时,才能随之呼出而让嘘声,逼出肝区里的浊气。气全部呼出。待气吐尽轻闭口唇,用鼻吸入新鲜空气。吸气尽后,稍事休息,再继续念这“嘘”字,连作六次。念“呵”字,治心病。若能对吐“呵”字音,进行有素的握据,它对“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有一定疗效。对吐“呵”字的练习时,须加添两臂的辅助动作。这是便于与其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

马礼堂老先生从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普及养气功一直到逝世前,当时百万之众的六字诀爱好者及六字诀的有效病例就都是习练这个老版“六字诀养生法”的(蓬蒿人注:除呬字的读音,si 读思改为xie读谢外)。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马礼堂养气功电视教学讲座》中的新版“六字诀养生法”,固然是养气功六字诀养生法的进步、提高与发展,但在马老逝世前只是在小范围内教练,并没有大面积推广、普及,(若不是马老的仙逝及当初气功大环境的改变,推广、普及应该会是相当快的,因为那时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熟骨干与相当好的群众基础以及良好的社会影响)蓬蒿人认为“新版”对于原来习练过老版“六字诀养生法”的人来说应该是水到渠成……】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昂的《医方集解》两书说的更为简明。主要是在呼气时分别用六个字疏通与调和相关脏腑的经络和气血,以达到健身的功效。我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教练了上千人,证实这套功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对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肝炎、肠胃炎、气管炎、糖尿病、神经衰弱、骨质增生等慢性疾病,甚至对有的癌症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现将功法介绍如下: 预备式:两脚平站,与肩同宽,头正颈直,虚腋,沉肩坠肘,含胸抜背,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膝微屈,呼吸自然平稳(图1)。每变换一字都从预备式起。

呼吸法:腹式呼吸。呼气时,读字、收腹、提肛、缩肾,脚趾轻微抓地,重心在两脚跟;吸气时,两唇轻闭,舌舐上颚,用鼻自然吸气,腹部隆起。此为“踵息法”。六个字都用此法呼吸。 调息: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吸气时,两臂从前方抬起,手心向下(图2);待平举时,翻掌,手心向上,向胸部划弧,同时开始呼气,两手向腹部顺气(图3)。恢复预备式。 下面分别叙述六个字: 发音:“嘘”。xu读需(注一) 口型:两唇微合,,舌尖向前伸而两边向中间微卷(图4). 动作:两手重叠(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同志相反,下同)。内外劳宫穴相对,以鱼际穴压住肚脐,劳宫穴对丹田。呼气时读“嘘”字,两眼尽力睁大并内视肝区。呼气尽后吸气。做六次(图5)。 经络循行(注2):呼气时,以意领气,肝经之脉气由足大趾外侧大敦穴上行,环绕阴器,经小腹,络胆入肺,上喉咙、眼前额,到百会,沿肺经下行到拇指内侧少商穴。

道家养生气功六字诀

道家养生气功六字诀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道家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着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着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着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二、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

津等预备功。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此次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编创工作,除吸收众多的古代六字诀经验外,还参考了现代流传的各种六字诀功法,例如养生功六字诀、马家气功六字诀、大雁六字诀、六字真言、八卦气功呼吸八法、五行掌等。在创编过程中,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发音的历史演变,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对六字诀气功的健身效果做了临床观察。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功法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但其运用又不局限于道家和医家,例如隋代倡导六字诀的天台高僧智顗就属于佛家。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功法。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体的身心锻炼技能。明代以后的六字诀配有动作,这次新编创的健身六字诀也配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配合吐纳调息的,并不占主导地位。了解六字诀功法中以调息为核心,有助于在练功中抓住重点。 此外,六字诀在古代也有称“六字气诀”的,这就更强调了调息吐纳的重要性。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宋代邹朴庵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读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口型和发音位置,从而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六字气诀”的名称就强调了引导气息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发音的目的。理解了六字诀中发音与气息的关系,对练好六字诀也

六字诀与五行

六字诀与五行、五脏治病法(2008-01-01 11:01:45) 标签:新浪风雨同舟六字诀六字诀服气法六字健身法健身六气法六字功杂谈分类:古今有关“六字诀”的论述 五行、五脏与六字诀生克图 六字诀与五行、五脏治病法 (用特定顺序读六字诀可防治某特定脏腑的疾病) 郎凤岗2007年12月6日 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六腑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六字诀嘘(虚)呵(科)呼呬(谢)炊(吹)

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谢、吹”外还有“希”字功(见上图中间)。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见上面生克图:外面的圆按箭头看是相生,中间的五角按箭头看是相克),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1、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反复无穷。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2、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反复无穷。 3、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相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相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4、相乘或相侮(病态):五行相克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而造成木的亢盛),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变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称为反克或反侮。如,上述例子,木对土来说是木乘土,木对金说是木反侮金了。再如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

健身气功六字诀

健身气功?六字诀导引动作归纳 2011-09-29 10:15:00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健身气功?六字诀导引动作归纳 文/ 丁秋波 结合自己的习练体会,我把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导引动作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对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有所帮助和启发。 目光角度。在《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说明”十分精练的4千多个文字中,“目视”两字一共出现了44处,由此说明六字诀对目光运用的重视程度。根据44处对目光要求,笔者将其归纳为四句话:一左一右一掌心,吐嘘两目渐圆睁(嘘字诀吐“嘘”时目视左、右掌伸出方向,呵字诀“捧掌”时目视掌心,吐“嘘”时两目还要渐渐圆睁);两前两掌两前上,其余都看前下方(起势“上托”和呬字诀“两掌前推”是目视前方,呵字诀“插掌”和嘻字诀“转掌”是目视两掌,呬字诀“藏头缩项”和嘻字诀“外开”是目视前上方;其余都看前下方,即除了上述四句话中3个“一”、3个“两”共9处,再加上5处重复的共14处外,其余30处都是“目视前下方”)。 掌指高度。掌指高度概括为两句话:“三肩两乳一下颏,其他全都与脐高。”即嘘字诀“穿掌”、呵字诀“转掌”和嘻字诀“收回”三个动作都是与肩同高,起势“上托”和呬字诀“上托”两个动作都与两乳同高,呵字诀“起身”中指与下颏同高;其他很多动作都是要求与肚脐同高。在《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说明”中一共出现了18处“肚脐”,其中包括“至肚脐”2处、“至肚脐前”6处、“轻覆肚脐”2处、“对肚脐”1处、“与脐平”2处、“与肚脐相平”1处、“向肚脐方向”3处、“以肚脐为中心”1处。另外,出现的“丹田之气”(第71页)也是指肚脐部位;吹字诀的“轻抚腹部”、呵字诀的“于腹前成‘捧掌’”也是在肚脐部位,并与肚脐同高。

六字诀养生功

六字诀养生功 吐故纳新是中国古代养生术之一,它可以祛病延年,健身养生,也是道家初级修炼的基础功夫。 一、功理 六字指的是:嘘(xū)、呵(hē)、呼(hū)、呬(xì)、吹(chuī)、嘻(xǐ)。唐代名医孙思邈,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二、功法 1、吐纳法语 心肝脾肺肾五脏,命门三焦精神常。心“呵”顶上连叉手,肝若“嘘”时目瞪睛。脾病“呼”时须口嘬,肺知“呬”气双手擎。肾“吹”抱取膝头平,三焦隔若卧“嘘”宁,早晚呼吸三十六,七十二候自精明。久练此功有妙津,行步如刮一阵风。 2、吐纳身形 吐纳身形,也就是指吐纳的身体姿势,站行坐卧皆可吐纳健身。身体正常强健者,四种姿态皆可吐纳。 站:身体虚灵正直,双脚站与肩平,两手自然放于下丹田处(指肚脐),目平视前方。 行:身体虚灵逍遥,在河边草地上,树林中,或环境优

雅的地方吐纳。在专人指导下,可以走九宫八卦步吐纳。一般人不易做到,只有高级养生者可效。此法很难普及。 坐:年老体弱有残疾者,可以采取坐姿,在庭院或家里都行,坐椅要适中,身体不要靠椅背,脊椎要正直,两手平放于双膝上,两脚踏地与肩宽,目视前方,全身松开,虚灵自然。 卧:年老体弱有残疾者,可取卧姿平躺于床上,枕头不要过高,双手交叉平放于下丹田上(肚脐上),全身放松,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吐纳方法 古人养生提倡吸取天地日月之精华,吐纳的要旨也是如此,要求撷取日月星之精华。 吐纳太阳之气:早上太阳刚出山,面对太阳,取站行坐卧四种姿势,将“呵嘘呼呬吹唏”六字,按顺序张口(字要低微出声)呼气各九次。尔后自然将嘴合拢,全身放松,鼻子无为吸气。无为吸气,即鼻自然吸气至肺部,非后天有意有为之作。即吐气有为(有意),纳气无为也。 吐纳月亮之气:太阳落山,明月高照,面对皎月即可吐纳,方法与吐纳太阳方法相同,但要求每字数为六。这是符合易理的。易理中,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九六之数为一太极图。对人体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无月时,可面对西方行此功法。

马礼堂六字诀

马礼堂六字诀 “吸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吐气也”。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智顗大法师把六字诀概括为: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唐代的名医孙思邈,又把五行相生的顺序放进六字诀里。他在《卫生歌》歌中这样写道: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日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嘻理三焦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勿出声闻耳内,方知功效胜灵丹。 明代《正统道藏》、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均有对六字诀治病有论述。 名医知古老人,他也盛称六字诀的功效,并书写了《知古老人歌》: 六字能将寿岁添,修补脏腑胜灵丹。肝属木兮须瞪眼,胸中郁闷即能痊。 心呵双手平心按,火奖劳宫病可安。消化不良谁做主?脾呼撮口臂撑天。 呬呼肺病能根治,双手撑开氧气添。固肾必须双抱膝,口吹浊气上灵山。 三焦理气须嘻字,两手高擎汲涌泉。 马礼堂先生(本文原文作者)的《六字诀养生法》,概括为: 长嘘补气顺经行,污浊喷出清气容,呼气要从井穴起,须知顺序是相生。 二、特点 六字诀的功法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疗效显著:在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用六字诀治好的疑难大症无计其数,治愈的患者,有肝炎、心脏病、肾结石、青光眼及高血压、低血压、肠胃炎、气管炎等。最奇妙的是郭淑媛大夫静脉曲张、面部白癣,练功3个月消失。 (二)简便易学:六字诀的发声和口型,只要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即可。腹式呼吸要求小腹起伏。实

际上,我们正常人在安静时或睡眠时的呼吸都是腹式呼吸(女同志一般是胸式呼吸)。导引的动作也很简单。一般10小时左右就可掌握六字诀的练习要领。1~3个月左右,就可见到明显治疗效果。 (三)运用灵活:六字诀运用灵活。可以按顺序练习,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练1个或2个字;既可以长期坚持连续练习六字诀,又可以按季节单独练某1个字;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例如,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谷源盛同志,身患严重冠心病动脉硬化,每天着重练“呵”字100次以上,3个月后检查恢复正常。 (四)不出偏差:练功的人只要按照要求去做,纯任自然,毫不用力,由简到繁,对读字、口型、呼吸、动作、意念,一步一步地进行操练,循序渐进,就不会出偏差。我教练六字诀数十年,练功的人从没有发生任何偏差。 三、原理 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健康,人的身体是受四季的冷热干湿和五行生克的影响。比如春天容易生肝病,是因为自然界阳气上升,人的肝气上亢的缘故。 人体的脏腑又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制化联系在一起。所以练功的顺序一般按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但又要根据个人身体的虚实再加以相生相克地重点练习。 人体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齿、喉产生不同的型状和变化。从而造成胸腹部不同的内在力,影响着不同的脏腑。古人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口型,分别影响肝、心、脾、肺、肾和三焦。呼气时,又用意念和动作导引气血循经运行,以达到通淤导滞、散毒解结、调整虚实、修残补缺、益寿延年的效果。 总之,六字诀是用六个字的不同口型,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应四时之变化,以呼吸、动作、意念的导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秘阴阳、祛病延年的目的。 各口型的治病机理如下: (一)“嘘”字功治肝病:肝属木,木旺于春,开窍于目。春天万物生长,肝阳上亢,肝病容易发作。产生头晕目眩,两眼红肿,两肋胀满,肝区疼痛,性情烦躁等症状。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这时病情可能加重或复发。 肝实症表现为:胸肋胀满,阳气上逆,性格狂妄而易怒,头剧痛,卧不安,小便塞闭,大使干燥,疝气肿痛,时发惊厥。

六字诀养生法:嘘字诀

六字诀养生法:嘘字诀 六字诀是一套简单易学、功效显著、风格独特、极具气功特色的健身气功功法。它是以呼吸吐纳为主,同时配合嘘(xū)、呵(hē)、呼(hū)、呬(sī)、吹(c h uī)、嘻(xī)六种独特的吐音方法,并辅助以相应的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人体五大系统以及三焦乃至全身的气脉运行,进而达到柔筋健骨、强壮脏腑、调节心理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目的。嘘字功平肝气“嘘”字功经络循行:肝经之脉气由足大趾外侧大敦穴起(人体正中线为内,人体两侧为外),沿下肢内侧中线上行,经小腹入肝,络胆,上喉,入眼,到头顶百会穴。经络走向意念领肝经之气由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起,沿足背上行,过太冲、中都、至膝内侧,再沿大腿内侧上绕阴器达小腹,挟胃脉两旁,属肝、络胆,上行穿过横膈,散布于胸胁间,沿喉咙面经过上颌骨的上窍,联系于眼球与脑相联络的络脉,复向上行,出额部与督脉会于泥丸宫之内;另一支脉从肝脏穿过横膈膜而上注于肺,经中府、云门,沿手臂内侧之前缘达手大拇指内侧的少商穴。“嘘”字能调动肝脏中气机,散肝中气滞、血瘀,又能助肝疏泄,故有“嘘以散滞、“嘘去痰积”、“春嘘明目兼扶肝”之说。其性疏散通行,气血流通则诸邪自退,故能“去肝家邪热,兼去四肢壮热、眼昏、胬肉、赤红、风痒等症。” 肝实症表现为:

胸胁胀满,阳气逆上,性格狂妄而易怒,头剧痛,卧不安,小便癃闭,大便干燥,疝气肿痛,时发惊厥。肝虚症则表现为:虚烦不眠,头隐痛,时而欲呕,嗌干乏力,大便稀,小便失禁,阳萎,子宫下垂,月经不调,颜面麻痹或松弛歪邪。肝病以“嘘气功”平之,实症应泻,心为肝子,可用“呵气功”泻之,虚症应补,肾为肝母,可用“吹气功”补之。利用特定的顺序读六字音可以防治某一特定脏腑的疾病: 原理:针对某一有病的脏腑来讲,按五行五脏相生(包括本脏及母、子两脏)相克(包括本脏及相乘、相侮、反侮的两脏)之顺序读这五个脏腑的字音,最后再读“喜”字疏通三焦之气,就可以针对性的治疗本脏腑的疾病。特定“肝木嘘”有病,按五行来说这就破坏了以“木”为中心的生克关系,解决的办法是: A、按五行相生顺序,先补母“肾水吹”、再泻子“心火呵”,读音治病法:先读“吹、嘘”,再读“呵、嘘”。 B、按五行相克及乘侮关系,先读克我(肝木嘘)者是“肺金呬“、再读我(肝木嘘)克者是“脾土呼”,读音治病法:先读“呬、嘘”,再读“呼、嘘“。 C、通过读上述A与B的五个字音,就可以使以“肝木嘘”为中心点的相生(母子)、相克(乘侮)的四方“肾水,心火,肺金,脾土”达到平衡(道理是读哪个字,其对应脏腑就可以达到阴阳平衡),这样“肝木”自然的达到了阴阳平衡。 D、最后读“嘻”通过调理三焦把“肝木”

马礼堂养气功之的六字诀

《马礼堂养气功》马礼堂主讲 写在前面: 此书稿经过我详审,比过去书刊上发表的的诸多材料详尽而真实,作为电视讲座教材比较理想,可以纠正过去支离破碎之偏差。我衷心地感谢录象及编辑诸同志之苦心孤诣完成祖国文化遗产之精心。 马礼堂 1988年8月18日 第二讲六字诀 一、概要 六字诀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我国南北朝时代,梁朝名医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吸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吐气也”。 隋代天台山大法师智顗,也将它引入佛门,让和尚在修行时练六字诀,为的是不生病。他说:“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等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智顗大法师把六字诀概括为: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唐代的名医孙思邈,又把五行相生的顺序放进六字诀里。他在《卫生歌》歌中这样写道: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日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

嘻理三焦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勿出声闻耳内,方知功效胜灵丹。 明代《正统道藏》对六字诀治病有较详细的论述。 六字诀养气功,能调理五脏六腑的气血,使它流通旺盛。即可以治病,又可以预防,是我国医学宝典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学文献对它都有不少论述。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均有说明。 我幼年患肺病吐血,从杨晓山先生学静坐功,半年痊愈,开始对气功治病有了初步的认识。30年代认识普照老人于刘状元处,教授我儒家的养气功方法。祖述尧舜,下至孔孟、旁涉老庄。从《黄帝内经》、《金柜要略》,到唐宋明清的历代儒医典籍,讲经络,谈气化,阴阳五行,一脉相传。以后,我与河南大学常玉章先生、通教寺悟彻法师(都是普照老人的弟子)朝夕切磋六字诀。40年代在开封又结识了 名医知古老人,他也盛称六字诀的功效,并书写了《知古老人歌》: 六字能将寿岁添,修补脏腑胜灵丹。 肝属木兮须瞪眼,胸中郁闷即能痊。 心呵双手平心按,火奖劳宫病可安。 消化不良谁做主?脾呼撮口臂撑天。 呬呼肺病能根治,双手撑开氧气添。 固肾必须双抱膝,口吹浊气上灵山。 三焦理气须嘻字,两手高擎汲涌泉。 我在四五十年的实践中,对六个字的口型、发音、动作、意念循经引气都作了进一步研究,编成了现在的《六字诀养生法》,概括为: 长嘘补气顺经行,污浊喷出清气容, 呼气要从井穴起,须知顺序是相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