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新农村信息化建设

目录

1背景概述 (4)

2项目概述 (7)

2.1项目介绍 (7)

2.2建设范围 (7)

2.3建设目标 (9)

3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11)

3.1系统构架 (11)

3.2数据库设计 (11)

3.3农业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接口设计 (13)

4系统设计 (14)

4.1农村安全视频监控平台 (14)

4.1.1系统概述 (14)

4.1.2应用及功能 (16)

4.1.3系统构架 (18)

4.2电子农务平台 (20)

4.2.1农务通 (20)

4.2.2农业智能监测分析子系统 (22)

4.3电子政务平台 (27)

4.3.1协同办公系统 (27)

4.3.2农产品综合审批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系统 (29)

4.3.3农村综合事物管理子系统 (30)

4.4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34)

4.4.1背景概述 (34)

4.4.2系统概述 (35)

4.4.3系统特点 (35)

4.4.4系统介绍 (37)

4.4.5RFID农产品安全追溯子系统 (43)

4.4.6农产品市场分析子系统 (44)

4.4.7农产品物流配送子系统 (44)

4.5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44)

4.5.1气象农信息服务子系统 (45)

4.5.2专家在线咨询子系统 (46)

4.5.3农信息智慧采集分析 (47)

4.5.412316新农村热线子系统 (48)

1背景概述

我国农业总体上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历史阶段。在生产方式上主要表现在以小农经济为主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生产的转变,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等特有的国情,许多简单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导致这一过渡阶段将十分漫长。因此,信息化要面对我国农业种类多、地域广、用户层次多、需求分散等具体问题,切实解决农户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

1、“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首先,信息技术要发挥先导作用。对于生产者来说,最关心的是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就必须在种养之前基本掌握未来收获季节时的供需情况,对于农业这种生产特点,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要高于其它行业。而实际上,由于城乡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面向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加上我国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导致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由此产生的浪费也十分惊人。开发面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市场价格预测系统、农田决策指挥系统等,可辅助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其次,信息技术要指导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农艺管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这需要信息技术的指导,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便携式农业信息系统等,随时随地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第三,信息技术要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进入流通领域,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只有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才能进入扩大再生产,这更需要信息的指导,“增产不增收”、“卖难”现象一直存在,今后还可能会长期存在。因此,开发农产品供需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等,对实现产销对接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能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2、“管理民主”需要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

乡镇和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的最低层,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假如不牢固,就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由于该层次数量多、地域广、差别大,其组织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建立

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上传下达,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对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基层管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3、“乡风文明”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综合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再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因此,开展“多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开发各种农村信息接收终端,制作多媒体教育培训课件,满足农民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

2项目概述

2.1项目介绍

“幸福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实现各类农业信息及其相关知识的获取、处理、监测、传播与合理利用,加速传统新农村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2.2建设范围

“幸福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设计,包含“电子农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村安全视频监控平台”等内容。

1)电子农务平台

电子农务平台具有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功能,包括品种选择、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化控、饲料配方、疫病诊断和防治、环境监测等,用户称之为身边“不走的专家”,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

2)电子政务平台

基层电子政务系统包括县级电子政务和乡镇电子政务两个部分。村级电子政务主要由组织机构、网上办公、村务公开和系统管理等模块组成,可实现对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等业务的组织和管理;乡镇电子政务由内网、外网和专网组成,主要包括信息发布、网

上报表管理、登记申报及审批业务办理、招商引资管理、采购招标管理、虚拟社区服务、信访投诉、投票表决、统计和问卷调查、自动限时上报、自动邮件回复等功能。

3)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生产计划、销售、采购、仓储、物流配送等管理模块,本系统将农业购销存与物流配送业务有机集成,充分考虑了农业的业务特征和流程。系统实践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协同商务”的概念,将农业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为内部管理和高层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农产品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对指导大群体分散农户进行农产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减少和防止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将计算机网、电信网、广电网等多种通讯渠道融为一体的“多网合一”现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服务体系,采用计算机、机顶盒、固定电话、手机等多种上网终端,充分发挥了不同通信渠道的优势,克服了传统农村信息服务传播途径单一,效率低下,用户面窄等问题。

5)农村安全视频监控平台

农村安全视频监控平台是由镇(乡)派出所接警中心、家庭紧急报警求救系统、农村运输车报警联网系统、银行学校商业网点报警监控系统、电子变压器联网报警系统、商业区图像监控系统等多网将联

成一体的最佳解决方案。

2.3建设目标

1)初步实现全县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新建一批以农业知识

库群和远程教育数字媒体为代表的农业信息服务资源。以资源

整合和共享为主,建成涉农基础数据库、农业产业技术数据库、

农村生活信息服务数据库和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库,初步实现涉

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2)构建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

的基本原则和“资源整合,统一接入”的基本标准,构建支持、

短信、视频、网络”等多方式接入,“产业交流、专业服务”

等多功能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基层农业生产者

和产业化组织提供实时互动的“扁平化”信息服务,有效解决

当前科技的日新月异与农村信息滞后、信息不畅、信息化程度

低的矛盾,以及农民诉求与应诉能力之间的矛盾,引导农业高

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的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

快速聚集,加快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3)集成开发一批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集成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传

感器、RFID、数字媒体、双向可视、3G等现代信息技术,集

成和开发农产品市场、土地资源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

防治与预警、农业气象保障、农民就业、农资配送、农产品物

流、及农产品电子交易系统等9个面向服务链的普适性信息服

务系统。

4)探索一套政府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并主的农村信息化服

务长效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信息服务,通过市场手段获得服务收入,实现互惠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套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并主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信息化可持续良性发展模式,为中西部乃至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3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1系统构架

设计”幸福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3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一个集RS、GIS、GPS、MIS、ES、PDA等技术于一体,准确、高效、快速、全面、规范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GIS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使农业信息资源库、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物流管理平台、分析、管理、决策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

3.2数据库设计

以强化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为目标,立足于整合与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综合数据库体系,重点开展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标准分类、数据采集规范、数据通用接口研究,进行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系统分别设计涉农信息基础数据库、农业产业技术数据库、农村生活信息数据库、政务应用数据库及视频储存数据库。

1)涉农信息基础数据库

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共建共享农村基础数据库。围绕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信息服务,建立产业基础数据库;围绕呼叫问答、在线交流、现场服务等,建立专家数据库;围绕农村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建设企业数据、机构数据、行业情报数据、文献资源、科技成果、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罗田农村中小企业基础数据库;围绕农村民生信息服务,建立包括农村文化、卫生医疗、外出务工、计划生

育、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生活知识、社情民情、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数据库。

2)农业产业技术数据库

根据农业学科分类方法,制定农业信息采集标准、数据规范和信息资料加工规范,根据地方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特色,构建农民易于接受的以“知识块”为主要内容形式的知识条目,开发能满足应诉要求、有利于知识推送与呈现的平民化“快、新、准”知识库群,主要包括生产信息、品种信息、施肥技术信息、灌溉技术信息、植保信息、农机信息、新技术新成果信息等。在整合农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农业支柱产业知识库群”、“农业特色产业知识库群”,并根据农户实际需要,实现信息动态更新和有效沉淀。

3)农村生活信息服务数据库

以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整合和建设农村生活信息服务数据库,面向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健、膳食营养、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等信息服务。

4)政务应用数据库

依托于电子政务应用设计各种应用系统数据库,实现对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等业务的组织和信息统一管理。

5)视频储存数据库

设计家庭紧急报警求救系统、农村运输车报警联网系统、银行学校商业网点报警监控系统、电子变压器联网报警系统、商业区图像监控系统数据库。

3.3农业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接口设计

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多种支付手段,如:货到付款、在线支付等。对于在线支付,电子商城提供与支付服务平台的连接,支付服务平台再与结算银行提供转帐文件数据接口规范和相应数据导入、导出交易数据库的数据接口程序,为结算银行提供相应的接口数据文件。

4系统设计

4.1农村安全视频监控平台

4.1.1系统概述

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给农村治安带来巨大压力。要掌控农村治安局势,依靠单一的警力和传统手段已很难奏效,必须借助技防手段,建立以技术防范为主导的综合防范体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平安农村”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相对于城市,农村技防系统比较单一,功能也不是很强大,但同样需要管好、用好。因此,强化和提高农村技防应用水平,十分必要。其中,不少省份因地制宜,在农村技防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对其自身安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安防建设还比较落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地区几乎还是安防的盲区。但随着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部署和实施,农村安全建设便被提上了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

在农村地区的各个村庄,设置一个(或多个)定点前端监控点(安装摄像机),用来实时监控村庄重点区域现场情况;在当地派出所设置分监控中心,以一点对一点(多点)的无线桥接模式,在前端监控点和分监控中心之间实现无线联网,并以一点对多点的无线桥接模式,

将监控数据传至市公安分局和市公安局,从而进一步实现层层集中监控和集中管理的功能。

该监控系统能帮助公安部门对农村重点监控区域进行集中、实时的监控管理,为其及时出警、寻找罪证提供技术支持,极大地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为创建“平安农村”添砖加瓦!

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是由镇(乡)派出所接警中心、家庭紧急报警求救系统、农村运输车报警联网系统、银行学校商业网点报警监控系统、电子变压器联网报警系统、商业区图像监控系统等多网将联成一体的最佳解决方案。

家庭紧急报警求救系统、农村运输车报警联网系统、银行学校商业网点报警监控系统、电子变压器联网报警系统、商业区图像监控系统全部接到镇(乡)派出所接警中心,然后通过公安局专网与市公安局110报警指挥中心联网,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以公安派出所为中心与城镇、农村形成一个无形的科技防范网,对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经济繁荣,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以下是防盗报警系统在农村的主要应用。

4.1.2应用及功能

1)家庭院落、商店防范

通过使用双绞线传输器,可连接多户家庭院落或多个商店的摄像机,并保证传输距离达到1000米以上而不失真,占用资源少,充分利用空间和有限资源。

2)电力变压器防盗报警

电力变压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铜价上涨,变压器成了盗贼疯狂盗窃的目标,采用无线通讯技术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生产的电力变压器防盗报警器无线传输10公里,可与派出所接警中心联网,解决了电力变压器在野外无人看护的问题。

3)重要设施保护和监管

随着中央的大力发展农村政策,农村也迎来了发展时期,随之而

来的就是大设备的进驻,而专人看管不太安全,只有提供监控加人力

看管做到双保险,为保护重要设施不被破坏或盗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机动车防盗报警

汽车对运输户来说是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白天劳累一天,晚上夫妻不能团聚,还要睡在驾驶室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联网报警探测器的使用,当有盗贼打开汽车门进入驾驶室,家里报警器即可发出报警声,派出所接警中心同时收到报警信息。

5)紧急救助

通过使用无线联网紧急按钮:当家庭出现警情或伤残老人需要救护时,按动求救按钮,派出所接警中心接到信息后可迅速出警前去救护。

6)牲畜防盗

通过使用报警器,可以对农村耕牛或其它家畜以及在外出旅行时对随身物品进行防护。该产品价格低,使用灵活方便,由防盗索传输线和无线报警信号发射器组成,使用时将防盗索扣环拉开套在被控物体上,插紧插头,将报警控制器置于家中,打开报警开关即可。

7)十户联防

十户联防报警器主要由报警主机、红外探头、遥控器三部分组成。主人夜晚睡觉前打开报警器电源开关,当有盗贼进入防盗区域内,报警主机警号鸣响,提示主人,有非法进入防盗区域。主人落实后,能自行处理时,按主机“消警”键解除报警;需要求助时按主机“紧急”键或紧急按钮通知附近其他联网用户以及派出所110接警中心前来救

助。

4.1.3系统构架

无线监控系统示意图如下:

构筑社会防控体系是我国当前农村综合治理的中心工作,复杂乡村街道监控网是其中的重要核心,之一以市公安局为中心,向各区各县、各镇最后到各村的视频监控系统连成一体,本系统是公安人员抓获犯罪人员,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最有效、便捷的安全防护手段和工具;过去很多罪犯因消息闭塞而逃脱了公安人员的追捕、法律的严厉制裁,其原因就是公安人员无法通过电子眼快速的找到罪犯,从而导致他们脱离了视线,逃脱后还需要大力追捕,无疑加大了追捕的开支,同时也增加了人民群众和一线公安人员的生命威胁;通过村村视频监控,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通过视频发现罪犯的出现地点,可以实施抓捕,有准备的公安人员将减少自身的危险系数,也避免罪犯的

进一步作案,为国家和人民群众减少了各项损失。

经过多年安装实施经验,优特普的乡村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在全国各乡村建立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根据农村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优特普众多产品中的某几款产品搭配使用,即能节省成本,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监控效果。

4.2电子农务平台

电子农务平台主要由农务通以及农业智能监测分析两大子系统组成。

4.2.1农务通

农业生产具有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基数庞大地域性、季节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农业行业包括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流通运销业、涉农工商业、农民工等众多行业,是涉及面最广的行业。与农业相关的政府和机构涉及面广、主体众多、构成复杂。

“基于手机的农务通系统”是为农业管理部门及农户提供的一个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农作物信息查询互动平台系统实现种植技术指导主要包括作物栽培管理措施、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信息的查询,具备基本的交互式访问以及浏览的功能。其目的是为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既要考虑提供信息的准确性、连续性和时效性又要考虑系统在具备相应功能的同时安全稳定可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4.2.1.1 目标和要求

系统的目标是,在手机网络平台上,建立针对农业生产的信息服务平台,是为农业管理部门及农户提供的一个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农作物信息查询和互动平台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农作物各种信息,为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1.构建服务端农作物信息库与知识库;

农村信息化案例汇总

农村信息化案例汇总 1、七都:把好新农村建设关,确保电信业务不流失,推进ITV发展 2、震泽:桃源城管全球眼 3、盛泽:福华织造EMA 4、松陵:弘远钢材“总机”、“招财宝”项目 5、横扇:公安高清治安监控系统 6、汾湖:电信老人机推动文明天翼村 7、平望:电信新业务推动吴江新农村建设

中国电信营销创新新农村驻地网建设 ——吴江七都新农村建设驻地网项目 一、项目背景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工作要求。 吴江七都镇作为江苏省的一个新型小城镇,拥有得天独厚后的自然条件,同时也具备了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要求,因此新农村改造势在必行。 通信建设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我们中国电信作为地方上的老牌运营商,在新农村改造驻地网建设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失去了新农村改造驻地网,那就意味着我们电信失去在七都区域内原有的客户,新农村驻地网进驻的成功与否成为各家运营商客户源的必争之地。 二、项目分析 (一)优势分析 优势一:中国电信是我们七都镇老牌的电信运营商;

优势二:当地人缘基础比较扎实; 优势三:我们电信是全业务运营商,维护能得到保障、上网速率高;优势四:原有客户家里的电话在亲人、亲戚、朋友或业务当中已经占有了其他运营商无法替代的号码成熟资源优势; (二)劣势分析 劣势一:我们电信与其他在建设投入方面无法与移动竞争; 劣势二:其他在运营当中在接入谈判方面比我们更加灵活,资金充裕;劣势三:其他通信运营商在接入运营正常以后,每月可以让出一定量的佣金以此来笼络物业或街道办; 劣势四:其他运营商基本无条件接入,宽带、移动手机资费低,包括后期的管道无条件迁移; 针对其他运营商的如此优厚条件,对当地政府来说“诱惑力十分诱人”;间接形成了我们电信接入驻地网建设工作的难度加大; 三、项目方案 主动联系,积极准备方案。针对移动驻地网竞争,发挥中国电信通信网络与信息服务的优势,免除电信网络设备和工程,尽最大限度优惠电话、天冀手机、宽带按每户业务费用568元收取。凡是在新农村动迁户中免费提供电话、宽带移机、ITV二年并赠送一部与家庭电

2020年农村信息化工作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信息化工作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信息化工作建设实施方案 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以中心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通宽带建设,促进农村电脑、电视、电话进一步融合,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提高农业领域计算机应用水平。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化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专家队伍更加壮大,信息处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机制更加灵活有效。抓黄沙坑村、高峰村2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3.农民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县里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组织好农民培训工作。新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 (一)夯实农村信息化基础。 1.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通信企业联动,采取“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对20xx年确立的农村信息中心户加大扶持力度。

2.抓好“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具体做到: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达到100%、7个行政村各确立一名村信息员。 (二)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1.按照县农业信息中心的要求,我乡成立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工作组人员为成员。硬件要求:有固定场所、有信息服务设备、有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专职信息服务员;软件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 2.大力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省信息化办“五个有”标准(有固定办公场所,有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等信息服务设备,有上网宽带,有信息服务员,有长效管理制度),抓好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逐步延伸建设其它形式服务站,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场所中建立信息服务站(点)。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加大与通信企业的合作,提高建设效果。 3.建立信息通联制度。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切入点,对接县农业信息中心,通联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广大农户。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化之路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化之路? 企业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走,企业信息化应用如何构建?当然,你可以请咨询公司为您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地战略规划,但是信息系统不等同于企业信息化.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地基本必要条件.企业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走,企业信息化应用如何构建?当然,你可以请咨询公司为您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地战略规划,但是信息系统不等同于企业信息化.你要真正把业务和技术结合,发挥信息技术地最大价值,还是要掌握基本地企业信息化构建之路. 构建一个企业信息化包含若干步骤,这些步骤不仅包括技术地部分、而且更包括非技术地部分.显然,构建一个企业信息化必须有效利用技术手段.而与传统地信息系统地构建有很大地不同,企业信息化构建必须强调非技术地因素,这是因为新型地技术手段,只有与新型地业务流程设计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如果新技术与旧地业务过程相结合,或是老技术与新地业务过程相结合,都将是失败地.而且,技术地发展回影响到客户地需要,而客户地需要又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业务流程设计;另一方面,新地业务设计回影响到业务过程,而这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下一代技术.企业地设计是构建企业信息化地第一步,是实施包括自我诊断、调整价值链、选择战略、系统规划等,最困难地部分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设计.遵循构建地步骤以及正确对待技术和非技术地因素,是成功构建企业信息化地关键. 1、企业信息化构建地第一步—自我诊断 在构建企业信息化之前,必须先对企业作一个诊断,看看客户趋势、商业趋势、技术趋势究竟给企业带来了那些方面地影响,是否愿意应对,如何应对,以提高对构建企业信息化地认知度.企业决策者可以在咨询结构地帮助下试着回答并分析以下问题: (1)企业是否敏感地意识到,最近地技术创新地浪潮将创造新型地商业模式、交易方式、采购方式、生产方式、经管模式、企业结构等; (2)企业是否随着客户期望地变化而发生了相应地变化,并清楚了解客户所关心地新价值取向; (3)企业是否有信心构建企业信息化将使企业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幅度降低、显著增加收益; (4)企业是否愿意投资改变现有地企业设计,以创造新地机会;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041 (方案范本系列)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 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措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经研究,我部决定在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试点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通过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面向村民的信息服务。为切实把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xx届四中、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建设完善村(场)级信息服务站,发展农村信息员,健全完

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面向实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要坚持面向实际的思想,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全国的统一要求,紧密结合示范村(场)的实际和村民的信息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和服务工作。 (二)坚持实干。各地各有关单位,务必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人员,明确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建设和服务工作。 (三)求得实效。要根据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

XX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根据《XX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201X-201X)》、《XX省201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农信办〔201X〕6号)要求,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XX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绿色掘起、进位赶超,建设繁荣和谐魅力XX的奋斗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1、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好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资金奖补。鼓励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支持通讯部门发挥优势、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建立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的

长效机制。 2、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打破地区间和部门间的资源分割,推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抓好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点、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和通讯服务站点等设施和人才资源的整合,推进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根据农村区域和产业布局,以及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建设内容,切实发挥实效,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4、服务农民,注重实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市场情况、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有效地综合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水平,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普惠广大农民。 三、总体目标 以农村信息化建设“六项工程”为主抓手,以“信息化乡镇”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切入点,在巩固试点成果,总结其他地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1X年起,每年在全市选择部分乡镇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力争通过四年努力,到“十

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平坝区十字乡民族中学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安启辉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装备和运用水平达到全区教育系统领先水平; 3、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成资源库,充实学校教学多媒体平台,并与区教育教学资源库衔接; 4、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与师生的教学活动之中; 5、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组与区教研室的联系, 6、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二)具体目标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继续把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

逐步到位。初步打算为: 2015年完成部分班班通、电子备课室、校园数字广播及监控系统; 2016年年终完成“班班通”建设,年底实现校内局域网资源共享; 2017年完成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与市、区数字图书馆相链接;2018年完成校园网站建设。2019年建成学科齐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上网浏览,会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熟练应用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建立起课件库,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 3、软件开发方面 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各科室、教研组都要完成本部门的主页制作,并与学校网站链接;要有50%的老师建立个人教学或专题研究型主页。 4、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今后将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使每一位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检索信息,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网页的制作,争取所有的班级都有班级网页,50%以上的同学有个人的主页,且都与学校的主页相链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争取在区级以

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一.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为7要素。 二. 什么是农村信息化及建设意义 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实现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国家信息产业部提出十一五“村通工程”目标,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降低农村通信价格,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都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如期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电信小康的目标。

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进入公司已经一年多,对公司情况也比较熟悉,身为网管,对公司电脑和网络的使用情况比较熟悉,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也发现一些不足.个人对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主要包含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日常办公OA系统,第二方面是公司对外形象及信息发布窗口.以下是两方面的详细介绍 一: 日常办公OA系统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电子化办公,电子化办公的核心就是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而这也是其与传统办公的根本区别。 房地产企业有着一般企业所没有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业务环节众多: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分析、产品定位、

土地获取、规划及设计、融资、项目管理、市场营销、销售、物业管理等,部门关联密切,但协同管理的难度大。正是由于房产企业的特殊性,对其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企业各种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数据的综合利用、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共享和传递、对领导决策的支持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整合了房产企业全部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则是实现这些要求的趋势所在。国内房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企业开始引进计算机硬件的同时,引进了一些功能软件,但这时候的软件应用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统计、查询、资料整理工作,实属于单机版的初级的信息化。 第二阶段:企业开始采用一些售楼管理、物业管理软件、财务软件、工程预决算软件,初步实现了销售、物业管理的电脑化。这些信息化的应用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个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筑通向未来之路 宁波市市长张蔚文 一、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整个世界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势头强劲,信息化成为各国和地区开展经济科技竞争和提高综合实力的制高点,成为推动经济和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么一种大的背景下,从现代化与信息化关系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信息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个都不开信息化”。因此,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除了具有传统资源配置中心、生产控制中心和经营管理中心等功能外,还必须是一个现代化信息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的增强,将越来依赖信息化水平,依赖于信息化基础设施。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早在1993年,美国政府就发表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动议(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提出在全美建设通达全国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完成美国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开发更大的潜在市场,从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展。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掌握世界经济竞争先机的枢纽。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施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2.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 城市基础设施在传统概念主要包括:市政、环卫、公交、供水、供热、供等,或者说传统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在上述几个方面。而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从

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探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探究 摘要 发展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搞好农村信息化发展对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从建设公平信息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录 一、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1(一)我国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基本完成2 (二)我国农村信息采集体系已具雏形2 (三)我国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方兴未艾3 二、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3(一)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资大、风险高3 (二)农民信息化需求有限,有待引导3 (三)农业信息资源缺乏,使用不便4 (四)领导认识缺失,技术人才匮乏4 (五)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失衡5 三、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5(一)营造良好环境,实现社会化5 (二)重视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6 (三)规X操作程序,建立共享体制7 (四)适应市场经济,实现产业运作7 参考文献9

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探究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农业信息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信息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将要依靠信息来促进完成。据联合国组织调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在边远农村地区比在城市具有更大的网络价值。我国农村现有耕地面积1.2亿多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农村人口7.5亿多,占人口总数的58.24%①,是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国。而我国目前的农村信息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十分落后,当美国农民一个人靠电脑来管理和控制几千公顷土地的生产和销售时,我国农民还在人均0.067公顷的土地上靠双手和简单工具来解决温饱问题。应该看到,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已经刻不容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产业部也相应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了搞好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国家XX 久安的问题。因此,如何促进和推广我国农村的信息化进程,如何使我国农民在21世纪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飞跃,已经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通过实施广播电视及“村村通”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地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和固定普及率,大部分农民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终端较方便地获得生产生活中所需的信息,各有关部门充分参与农村信息化建

信息化改造之路

智能制造,助力企业转型 -深圳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整合,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进生产全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深圳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国显”)为响应国家关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号召,在中建材凯盛集团相关领导的支持下,于2016年年初全面展开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并与凯盛朗坤组建智能制造联盟推进团队,利用凯盛朗坤的研发资源和创新能力,协助深圳国显不断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终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深圳国显智能制造的建设目标是基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采用顶层设计思路,结合行业智能工厂示范和最佳实践,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构建深圳国显智能工厂平台,实现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调度排产、生产过程管控、仓储物料管控到发运的生产运营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建设成数字化、集成化、模型化、可视化、自动化的智能工厂,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产供销存一体化管理、产业链协同一体化,实现全厂全面感知、优化协同、预测预警、科学决策,实现工厂的卓越运营,达到劳动力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目标。 深圳国显智能工厂建设要求基于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建设的要素和技术,从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仓储、智能服务等方面规划和建设,分阶段完成深圳国显智能工厂项目的研发、实施,实现生产排产调度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质量管理智能化、能耗管理智能化、资源管理智能化、决策分析智能化,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1)智能生产(MES2016.08~2017.08) 实现销售订单到面向产品批次投产计划管理、车间生产管控,客户可实时看到订单的进度和追溯订单生产过程。实现工单计划排产、物料拉动式配送、生产车间按批次生产、各工序环节管理和信息的实时采集、产品品质管控和分析,管理者可以透过MES汇总的生产数据看板或移动终端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订单全过程跟踪,生产进度全程跟踪,产品质量可追溯,生产管理精细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使得生产作业过程透明化、可控化。

智慧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农村信息化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第1章什么是智慧农村 (12) 1.1、概念和内含 (12) 1.2、创建思路 (13) 第2章智慧农村整体建设思路 (14) 2.1、打造统一平台 (14) 2.1.1、平台整体框架 (14) 2.1.2、平台架构 (15) 2.1.3、平台核心能力 (15) 2.1.4、平台投资估算 (16) 2.2、基础网络建设 (16) 2.2.1、概述 (16) 2.2.2、建设目标 (19) 2.2.3、整体解决方案 (20) 2.2.3.1、实施方案 (20) 2.2.3.2、技术方案 (20) 2.2.3.3、方案设计原则 (21) 2.2.3.4、总体网络设计 (22) 2.2.3.5、智慧农村WLAN方案设计 (23) 2.2.3.6、方案的特点 (24) 2.2.3.7、部署方案 (25) 2.2.3.8、系统架构平台 (26)

2.2.3.9、无线局域网 (31) 1、AP部署方案 (31) 2、网络组网图 (32) 3、无线网络功能设计 (32) 4、无线网络安全性设计 (38) 5、网络架构系统介绍 (41) 6、网络系统应用介绍 (51) 2.2.3.10、安全保障 (61) 2.2.3.11、无线设备介绍 (63) 2.2.3.12、设备安装 (66) 第3章监控中心建设 (69) 3.1、监控中心平台设计 (69) 3.2、系统结构设计 (69) 3.2.1、解码拼控部分 (70) 3.2.2、视频综合平台设计 (70) 3.2.3、视频综合平台功能 (71) 3.2.4、主要功能效果展示 (71) 3.2.5、视频综合平台优势 (75) 3.3、大屏显示部分 (77) 3.3.1、大屏显示结构设计 (77) 3.3.2、LCD大屏亮点 (78) 3.3.3、拼接大屏效果图 (83) 3.3.4、配套设施 (85)

加快发展农村信息化 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农村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表时间:2008-12-23T15:46:21.50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孔永红 [导读] 摘要: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推进涉农信息进村入户已经成为能否发挥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用的关键。农村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新农村建设 0 引言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加快解决。 1 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素质不高,网络成本较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在规模小时,以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不可能或不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这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来说,权衡之下,显然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网另外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不会使用计算机,也就难以获取农业信息。农村通讯费用较高,在当前农民普遍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农民难以支付比较高的费用。 1.2 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表现在基层缺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无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基层缺少能够主动、科学地进行信息管理的人员;信息来源可靠性差,致使不少假信息和过期信息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更为重要是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数据库建设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实用性差。 1.3 信息技术实用性差,没能给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作为农业生产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种植、生产,也就要求信息技术的适应性要因地制宜。但目前从事农业应用软件开发的人员比例较少,且开发的技术品种不多,适应性差,加上目前农业应用软件出现供求之间的矛盾,更加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普及。?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的提供与开发失去了市场导向,不能为农业提供实用性服务。由于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地方没有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等管理体系,使得信息不能深入乡村,不能面对广大农民服务。 1.4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完成,电子商务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作用尚未较好发挥。虽然信息网络发展很快,但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政府的宏观指导与必要引导,信息服务尚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所需配套条件和市场机制尚未形成,难以发挥其重大的作用。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的提供与开发失去了市场导向,不能为农业提供实用性服务。由于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地方没有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等管理体系,使得信息不能深入乡村,不能面对广大农民服务。 1.5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业信息专业库的建设、更新速度缓慢。 2 实现农业信息化的思路 2.1 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政府要专门设立农业信息化工作部门,召集相关专家、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调查,认真论证,制定科学的规划,要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作为我国的一大重要建设项目,加强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督促各级地方政府要配合搞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政府加大投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讯费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信息服务职能。各级政府要加强各等级的农业网站建设,力求在数量与质量上上档次,更重要是讲求网站实用性,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要发挥统计部门拥有信息的优势,大力组织和开发农业信息资源,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2.2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建立农业信息动态监测与速报系统。建立计算机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专家系统,提供诸如农业宏观决策、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管理等不同层次的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政策模拟,调控决策,方案模型,粮食安全预警等。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信息、农业决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信息、人才资源信息、世界农业科技文献资源信息等,必须加强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序管理与应用开发,要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区域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要建立大型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和具有各自地方特色和资源区位优势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 2.3 加强农业信息网建设,当前应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生命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态技术集成,以各种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工具为平台,面向农村、农民,面向各级领导和农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各样有关农作物生产、销售的专家系统和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并把农业专家系统配置到市、乡、村,直接面向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以及广大科技示范户,种养户,引导他们对该系统的认识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4 建立信息农业的实验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建立信息农业的实验基地,集中力量,参照国际先进的信息化标准进行实验性示范建设,慢慢再向农村、农民逐步推广,要配置足够的专家、技术人员给农民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亲自示范,务求让农民认识该项技术的价值,并学会如何应用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增加收入。研制和开发农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民需要信息是必须有人提供信息源以及获取信息的软件。政府应在提供基础数据库和重要农业信息方面有先期的投入。

(完整word版)农村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农村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时间:2018年9月

1大数据服务基础平台 (1) 2农村大数据资源中心 (2) 2.1涉农信息基础大数据 (2) 2.2农业产业技术数据 (2) 2.3农村生活信息服务数据 (3) 2.4政务应用数据 (3) 3大数据共享平台 (3) 4大数据分析平台 (3) 4.1区域经济分析 (4) 4.2生产智能化大数据平台 (4) 4.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大数据应用 (5) 4.4农产品产销信息监测预警大数据分析 (5) 5智慧农业云平台 (6) 6大数据精准扶贫 (6) 7农村网络舆情监测平台 (7)

农村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根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通知》(农办市〔2016〕30号)、《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农市发〔2016〕5号)、《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农市发〔2015〕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等有关部署文件要求,公司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集中技术力量研发的一整套针对我国农村农业现状的大数据平台产品体系,包含农村大数据基础服务平台、农村大数据资源中心、大数据共享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农业云平台、大数据精准扶贫、农村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等产品。 1大数据服务基础平台 作为农村大数据平台的核心与基础,集成了大数据平台的多个底层组件,提供分布式存储(HDFS)、分布式计算、协调服务管理、数据仓库SQL服务、NoSQL数据库服务,分布式内存计算,ETL 调度与操作,实时流处理、分布式内存、索引搜索、数据库联邦查询、MPP数据库服务,图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等功能和服务。同时支持大数据的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比如多重估值算法。 平台基于镇平县农业大数据研究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一系列相关公开发布数据的采集机制,将数据采集的相关程序设计并编写完善,部署此套机制在平台上周期运转;为管理人员与数据工程师提供数据的浏览,对数据进行查询、展现和基础统计分析等初步应用,实现农业大数据分析人员的交流平台。 1

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构想

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构想 泸州市叙永县摩尼中学王国红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是三十年前一个人一天接受信息量的若干倍。特别是在城市,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一个人一天要接受的新信息多达几个G。信息的接收、处理、反馈,已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的主要工作之一。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而现代社会中,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产力!现代商业中,正在崛起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模式已成为很多人追捧的经济生活,丰富的信息成为人们创造财富的源泉。一句话,不懂得使用信息就无法创造和享受现代社会高品质的经济和文化生活。 在我国,由于存在地区、经济、人文发展不均衡等差异,对信息的认知程度、理解应用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一些发达地区,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我国多数大中城市,几乎都能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反馈。而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信息化建设还是一片空白。很多人对信息的接受还停留在看电视、听广播、阅读已经成为“旧闻”的报纸等形式上,勉强能上网的也仅限于聊聊天、打打游戏而已,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严重脱钩。 目前,城市与农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差异很大。城市里,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等信息外,在光纤接入、移动数据传输等现代先进通讯技术方面总是走在前列,而农村欠发达地区则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当香港等大城市已经开始享受移动通讯4G带来的通讯快感的时候,部分农村地区的2G都还没有普及,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差别可见一斑。 对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来讲,城市和农村客观上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城市学校的教室已经接通宽带,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室里通过网络任意获取所需信息。而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与之相比则有着天壤之别。据笔者调查,当前我国相当部分的村级小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教室,更不要说使用网络了。笔者所在地区,绝大多数村级小学的学生只是在电视上看见过电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供物流”)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客户提供物流一体化的专业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也是中国AAAAA级物流企业、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从2003年开始,宝供物流连续5年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起步于1997年。在1997~2007年的十年间,宝供物流的年营业额从7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公司业务能保持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动是重要基石。可以说,宝供物流信息化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运营管理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之路。高起点起步 早在信息化建设起步前,宝供物流已建立了包括广州、、、、成都等分公司在内的全国性物流网络。那时,总部业务部门通过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跟踪客户的订单执行情况。以宝供物流当时最大的客户宝洁为例,宝供物流分公司在完成货物发运后要制作并向总部业务部传真发货汇总表,货物到达后要制作并传真签收汇总表,总部业务部专人在专门文件夹里记录宝洁每张订单的接、发、到、签信息,遇到客户电话询问货物是否到达,则先在文件夹里查找有没有签收信息,查不到就打电话给到货分公司查询。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1997年,宝供物流正式决定在业内首创一套基于因特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奠定了公司信息化起飞的基础。该系统的建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起点的选取宝洁订单管理流程为业务分析模板。 宝洁是当时宝供物流的第一大客户,其订单管理流程十分规范。因此,宝供物流在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时,决定以宝洁的订单管理流程为样板,并逐步将其推广给后来的客户。 第二,深入实际调研,使系统分析保持前瞻性。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IT项目组深入到分公司本部和配送车队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当时配送公司在运输管理时使用的流水号将来可能会有用,就要求软件公司在开发时加入这个字段作为主关键字段。后来业务部借助系统的这一功能成功推广了单号管理系统,保障了公司通过系统对客户所有单证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第三,系统功能考虑外部客户需求。 一方面,规划系统查询功能时提出了包括28种组合查询的网上综合查询需求,可以使用户任意组合查询某客户在任意时间段、从某起始地到某个终点的订单结果,还可选择是否残损、是否超期到达等字段来查询运作质量信息。另一方面,虽然当时业务和市场部门都没有提出系统为外部客户所用,但IT项目组特别要求在查询权限管理上增加按客户身份登陆查询该客户所有物流业务的需求。这项功能后来成为宝供物流向客户推荐该系统的一大卖点。 第四,系统界面友好易用,系统测试推广细致入微。 系统从立项到正式推广,前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系统的测试和应用培训工作由专人负责,测试阶段工作严格细致,保证了系统正式实施后基本上没有漏洞;在系统应用培训阶段,充分发挥系统网

数字乡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数字农村信息化云服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农村云服务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背景 (5) 2.建设目标 (5) 3.总体方案 (8) 3.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8) 3.2.系统软件选择 (10) 3.3.平台演进方案 (11) 3.3.1.平台功能演进 (11) 3.3.1.1.贫困户管理 (11) 3.3.1.2.扶贫人员管理子系统 (15) 3.3.1.3.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子系统 (19) 3.3.1.4.政策措施管理子系统 (22) 3.3.1.5.扶贫统计分析子系统 (24) 3.3.1.6.扶贫可视化指挥调度子系统 (34) 3.3.2.平台技术演进 (39) 3.3.2.1.基于JavaEE的技术架构 (39) 3.3.2.2.面向服务的模块化松耦合体系架构(SOA) (40) 3.3.2.3.UML系统建模语言 (42) 3.3.2.4.基于云计算架构 (44) 3.4.技术设计优势 (44) 3.4.1.平台设计总体原则 (44) 3.4.2.设计目标: (44) 3.4.3.高扩展性设计 (45) 3.4.4.高可维护性设计 (46) 3.4.5.可移植性设计 (46) 3.4.6.智能的流量控制 (46) 3.4.7.灵活的配置管理和可扩展性 (47) 4.系统功能说明 (48) 4.1.1.智慧农村各子系统前端功能介绍(统列APP、WEB、触摸屏所有功能展现) (48) 4.1.1.1.阳光村务 (49) 4.1.1.1.1镇级模板 (50) 4.1.1.1.2村级模板 (51) 4.1.1.1.3索引页 (52) 4.1.1.1.4列表页 (53) 4.1.1.1.5内容页 (53) 4.1.1.2.美丽农村 (54) 4.1.1.2.1位置旅游 (55) 4.1.1.2.2地图导航 (55) 4.1.1.2.3景点语音讲解 (55) 4.1.1.2.4相关景区攻略介绍 (55) 4.1.1.3.办事大厅 (55)

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走向现代化信息化 随着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以及教育中“两基攻坚”的完成,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从追求学业成绩到追求“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观转变。 科学教育质量观:“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呼唤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表现和发展,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维品质、思维模式等深层次的表现和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心理健康、身心发展、爱好特长等非学业表现和发展。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面向全体的质量观,更是“每个人的质量观”,即教育发展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过程和表现的持续发展,是“过程化的质量观”,人的成长不可以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或者某一次的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做出终结性的价值判断,而是要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基于标准的质量观”。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基础教育质量的方向和要求,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同时,它又是及时改进评价方式、评价技术,并有效监控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完全转变的利器。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评价面临挑战 要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必然要革新评价的理念与方式。只有采用先进的评价手段,才能科学地收集、评价、分析、呈现和利用教育数据。当前,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目前,仍缺少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大数据。具体而言,微博、微信、百度等大数据更多来自于年轻一代的网民,网民的年龄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大;能够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过程的大数据还十分缺乏。 缺乏擅长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数据分析既需要了解教育的专门人才,针对专业问题进行“词包”的研究,又需要大量懂得大数据分析的统计人员,还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这三者都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需要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基于共同问题开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