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5)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5)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5)资料

第11章雪深和雪压

11.1 概述

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雪压是单位面积上的积雪重量,以克/平方厘米(g/cm2)为单位,取1位小数。

当气象站四周视野地面被雪(包括米雪、霰、冰粒)覆盖超过一半时要观测雪深;在规定的日子当雪深达到或超过5cm时要观测雪压。

测定雪深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测定雪压用体积量雪器或称雪器。

11.2观测地段

雪深、雪压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入冬前,应将选定的地段平整好,清除杂草,并作上标志。

11.3雪深观测

气象站一般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来测量雪深。量雪尺是一木制的有厘米刻度的直尺(见图11.1)。

⑴符合观测雪深的日子,每天8时在观测地点将量雪尺垂

直地插入雪中到地表为止(勿插入土中),依据雪面所遮掩尺上

的刻度线,读取雪深的厘米整数,小数四舍五入。使用普通米

尺时,若尺的零线不在尺端,雪深值应注意加上零厘米线至尺

端距离的相当厘米数值。

⑵每次观测须做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求其

平均值。三次测量的地点,彼此相距应在10m以上(丘陵、山地

气象站因地形所限,距离可适当缩短),并作出标记,以免下次

在原地重复测量。

⑶平均雪深不足0.5cm记0;若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的标

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

一次;记录记在当日雪深栏,并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

⑷若气象站四周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无

积雪,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

雪深(雪压同)。如因吹雪或其他原因使观测地段的积雪高低不

图11.1 量雪尺

平时,应尽量选择比较平坦的雪面来测定。

丘陵、山地的气象站四周积雪达到记录积雪标准,但由于地形影响,测站附近已无积雪存在时,雪深不测量(雪压同),但应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

11.4雪压观测

11.4.1体积量雪器

⑴体积量雪器是测量雪压用的一种仪器(见图11.2)。由一内截面积为100cm2的金属筒、小铲、带盖的金属容器和量杯组成。

图11.2 体积量雪器

⑵ 观测和记录

① 每月5、10、15、20、25日和月末最后一天,若雪深已达到5cm 或以上时,在雪深观测(或补测)后,应在观测雪深的地点附近进行雪压观测。

如在规定的观测日期,雪深不足5cm(或无积雪),而在随后的其它日子里,雪深达5cm 或以上,以及前一天雪深观测后,因降雪使得雪深一日间又增加5cm 或以上时,须在该日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

② 观测雪压取三个样本,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雪压值。为避免下次在原地重复取样,应在取过样本的地点作出标记。

③ 雪压的测定和计算:观测前半小时,把量雪器拿到室外。取样前,应把量雪器清理干净。取样时,拿住把手,将量雪器垂直插入雪中,直到地面。然后拨开量雪器一方的雪,把小铲沿量雪器口插入,连同量雪器一起拿到容器上,再抽出小铲,使雪样落入容器内,加盖拿回室内。等雪融化后,用量杯测定其容量。

取样时,要注意清除样本中夹入的泥土、杂草。所取样本不应包括雪下地面上的水层和冰层,但应包括积雪上或积雪层中的冰层,此情况时应在观测簿备注栏中注明。

当雪深超过取样的量雪器金属筒高度时,应分几次取样。在取上层雪样时,注意不要破坏下层雪样。

雪压计算公式为:

(11.1)

式中P 为雪压(g/cm 2);M 为样本重量(g),分母100为量雪器内截面积(cm 2)。

⑶ 维护

每次观测后,必须将仪器擦净,并防止金属筒的刀刃口变形、变钝。

11.4.2 称雪器

称雪器是由带盖的圆筒、秤和小铲等组成的一种测量雪压的仪器 (见图11.3) 。

⑴ 观测和记录

同体积量雪器。

⑵ 雪压的测定和计算

观测前半小时,把称雪器拿到室外。每次取样前应先清洁称雪器,检查秤的零点,把带100M P

盖的空圆筒挂在秤钩上,使秤锤上的刻线与秤杆上的零线吻合。这时秤杆应当水平,平衡标志是秤杆上的指针,应与提手正中缺口相合。如果秤的零点不准时,须移动秤锤位置,使它平衡,并把秤锤的新位置作为零点。

图11.3称雪器

取样时,将圆筒(锯齿形的一端)向下垂直插入雪中,直到地面。然后拨开圆筒一边的雪,把小铲插到圆筒底沿下面,连同圆筒一起拿起,再将筒翻转,擦净粘在筒外的雪,把筒挂在秤钩上,移动秤锤,直到秤杆水平为止,读出秤锤准线对应于秤杆上的刻度数,取1位小数。

取样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体积量雪器同。

雪压计算公式:

(11.2)

式中P 为雪压(g/cm 2);S 为称雪器圆筒内截面积(50 cm 2);m 为秤杆刻度数;M 为样本重量(g)。

因秤杆上每一刻度单位(即十个小格)等于50g ,故M 值用秤杆刻度度数m 乘50而得。

记录时,可将m 值(秤杆刻度数)直接填入观测簿雪压栏,并求其3次平均值填入平均栏,样本重量栏空白不填。

⑶ 维护

观测后必须将仪器擦净,秤杆上的两个三棱刀要经常保持清洁,涂油防锈。注意维护锯齿圈,防止变形。

m m S M P =?==5050

第12章蒸发

12.1 概述

气象站测定的蒸发量是水面蒸发量,它是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1位小数。

测量蒸发量的仪器有E-601B型蒸发器和小型蒸发器。

12.2 E-601B型蒸发器

12.2.1仪器的构造

E-601B型蒸发器由蒸发桶、水圈、溢流桶和测针等组成(见图12.1)。

图12.1 E-601B型蒸发器

⑴蒸发桶:由白色玻璃钢制作,是一个器口面积为3000cm2,有圆锥底的圆柱形桶,器口正圆,口缘为内直外斜的刀刃形。器口向下6.5cm器壁上设置测针座,座上装有水面指示针,用以指示蒸发桶中水面高度。在桶壁上开有溢流孔,孔的外侧装有溢流嘴,用胶管与溢流桶相连通,以承接因降水较大时从蒸发桶内溢出的水量。

⑵水圈:是安装在蒸发桶外围的环套,材料也是玻璃钢。用以减少太阳辐射及溅水对蒸发的影响。它由四个相同的弧形水槽组成。水圈安装时,口缘高度低于桶口5~6 cm。每个水槽的壁上开有排水孔。水圈内的水面应与蒸发桶内的水面接近。

⑶溢流桶:是承接因降水较大时而由蒸发桶溢出的水量的圆柱形盛水器,可用镀锌铁皮或其它不吸水的材料组成。桶的横截面以300cm2为宜,溢流桶应放置在带盖的套箱内。

⑷测针:是专用于测量蒸发器内水面高度的部件,应用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制成(见图

12.2)。读数精确到0.1mm。测针插杆的杆径与蒸发器上测针座插孔孔径相吻合。测量时使针尖上下移动,对准水面。测针针尖外围还设有静水器,上下调节静水器位置,使底部没入水中。

图12.2 测针示意图

12.2.2安装

E-601B型蒸发器安装在观测场内,具体埋设按图12.1尺寸进行。

安装时,力求少挖动原土。蒸发桶放入坑内,必须使器口离地30cm,并保持水平。桶外壁与坑壁间的空隙,应用原土填回捣实。水圈与蒸发桶必须密合。水圈与地面之间,应取与坑中土壤相接近的土料填筑土圈,其高度应低于蒸发桶口缘约7.5cm。在土圈外围,还应有防塌设施,可用预制弧形混凝土块拼成,或水泥砌成外围。

12.2.3观测和记录

每日20时进行观测。观测时先调整测针针尖与水面恰好相接,然后从游标尺上读出水面高度。读数方法:通过游尺零线所对标尺的刻度,即可读出整数;再从游尺刻度线上找出一根与标尺上某一刻度线相吻合的刻度线,游尺上这根刻度线的数字,就是小数读数。

如果由于调整过度,使针尖伸入到水面之下,此时必须将针尖退出水面,重新调好后始能读数。

蒸发量=前一日水面高度+降水量(以雨量器观测值为准)-测量时水面高度。

观测后检查蒸发桶内的水面高度,如水面过低或过高,应加水或汲水,使水面高度合适。每次水面调整后,应测量水面高度值,记入观测簿次日蒸发量的“原量”栏,作为次日观测器内水面高度的起算点。如因降水,蒸发器内有水流入溢流桶时,应测出其量(使用量尺或3000cm2口面积的专用量杯;如使用其它量杯或台秤,则须换算成相当于3000 cm2口面积的量值),并从蒸发量中减去此值。

为使计算蒸发量准确和方便起见,在多雨地区的气象站或多雨季节应增设一个蒸发专用的雨量器。该雨量器只在蒸发量观测的同时进行观测。干燥天气和降水较大时按10.2.3(4) 规定处理。

有强降水时,通常采取如下措施对E-601B型蒸发器进行观测:

⑴降大到暴雨前,先从蒸发器中取出一定水量,以免降水时溢流桶溢出,计算日蒸发量时将这部分水量扣除掉。

⑵预计可能降大到暴雨时,将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同时盖住(这时蒸发量按“0.0”计算),待雨停或转小后,把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盖同时打开,继续进行观测。

冬季结冰期很短或偶尔结冰的地区,结冰时可停止观测,各该日蒸发量栏记“B”;待某日结冰融化后,测出停测以来的蒸发总量,记在该日蒸发量栏内。但不得跨月、跨年。当月末或年末蒸发器内结有冰盖时,应沿着器壁将冰盖敲离,使之呈自由漂浮状后,仍按非结冰

期的要求,测定自由水面高度。

冬季结冰期较长的地区停止观测,整个结冰期改用小型蒸发器观测冰面蒸发,但应将E-601B型蒸发器内的水汲净,以免冻坏。

12.2.4维护

蒸发器用水的要求:应尽可能用代表当地自然水体(江、河、湖)的水。在取自然水有困难的地区,也可使用饮用水(井水、自来水)。器内水要保持清洁,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小虫及悬浮污物,无青苔,水色无显著改变。一般每月换一次水。蒸发器换水时应清洗蒸发桶,换入水的温度应与原有水的温度相接近。

每年在汛期前后(长期稳定封冻的地区,在开始使用前和停止使用后),应各检查一次蒸发器的渗漏情况等;如果发现问题,应进行处理。

定期检查蒸发器的安装情况,如发现高度不准、不水平等,要及时予以纠正。

12.2.5蒸发自动测量传感器

⑴原理

该传感器由超声波传感器和不锈钢圆筒组成。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选用高精度超声波探头,对E-601B型蒸发器内水面高度变化进行检测,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并配置温度校正部分,以保证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测量精度。它的测量范围为0~100mm,分辨率0.1mm ,测量准确度±1.5%(0~+50℃)。

⑵安装

该传感器安装在E-601B型蒸发桶内的专用三角支架上。用三个水平调整螺钉将不锈钢筒的底座调整水平,拧紧固定螺钉。应保持不锈钢圆筒最高水位刻度线稍高于蒸发桶溢孔。桶内注水,使水面接近不锈钢筒的最高水位刻度线处。保持水面位于最高和最低刻度线之间。传感器用电缆与采集器相连。

维护:定期检查清洁传感器,发现故障时及时修复。

冬季结冰时该仪器不观测,应将传感器取下,妥善保管;解冻后再重新安装使用。若冬季结薄冰的台站,停用传感器,只在20时用测针进行补测。

⑶数据采集与处理

采集器能够采集蒸发桶内水面高度的连续变化,自动计算出每小时和一日(20—20时)的蒸发量(采集器自动把同一时间内降至蒸发器内的降水量减去)。因降水使日蒸发量出现负值时,该日蒸发量按0.0处理。

12.3小型蒸发器

小型蒸发器为口径20cm,高约10cm的金属圆盆,口缘镶有内直外斜的刀刃形铜圈,器旁有一倒水小咀(见图12.3)。为防止鸟兽饮水,器口附有一个上端向外张开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

图12.3 小型蒸发器及蒸发罩

12.3.1安装

在观测场内的安装地点竖一圆柱,柱顶安一圈架,将蒸发器安放其中。蒸发器口缘保持水平,距地面高度为70cm。冬季积雪较深地区的安装同雨量器。

12.3.2观测和记录

每天20时进行观测,测量前一天20时注入的20mm清水(即今日原量)经24小时蒸发剩余的水量,记入观测簿余量栏。然后倒掉余量,重新量取20mm(干燥地区和干燥季节须量取30mm)清水注入蒸发器内,并记入次日原量栏。蒸发量计算式如下:

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有降水时,应取下金属丝网圈;有强降水时,应注意从器内取出一定的水量,以防水溢出。取出的水量及时记入观测簿备注栏,并加在该日的“余量”中。

因降水或其它原因,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记0.0。蒸发器中的水量全部蒸发完时,按加入的原量值记录,并加“>”,如>20.0。

如在观测当时正遇降水,在取走蒸发器时,应同时取走专用雨量筒中储水瓶;放回蒸发器时,也同时放回储水瓶。量取的降水量,记入观测簿蒸发量栏中的“降水量”栏内。

没有E-601B型蒸发器的气象站,全年使用小型蒸发器进行观测;有E-601B型蒸发器的,且冬季结冰期较长的气象站,停止E-601B型观测,用小型蒸发器进行冰面蒸发量观测,用称量法测量。二种仪器替换时间应选在结冰开始和化冰季节的月末20时观测后进行。E-601B型和小型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分别记在“大型”与“小型”栏内。

如结冰期有风沙,在观测时,应先将冰面上积存的尘沙清扫出去,然后称重。称重后须用水再将冻着在冰面上的尘沙洗去,再补足20mm水量。

12.3.3维护

每天观测后均应清洗蒸发器,并换用干净水。冬季结冰期间,可10天换一次水。

应定期检查蒸发器是否水平,有无漏水现象,并及时纠正。

第13章 辐射

13.1 概述

13.1.1 太阳与地球辐射

气象站的辐射测量,包括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两部分。

地球上的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太阳辐射能量的99.9%集中在0.2~10微米(μm )的波段,其中的波长短于0.4μm 的称为紫外辐射,0.4~0.73μm 的称为可见光辐射,而长于0.73μm 的称为红外辐射。此外,太阳光谱在0.29~3.0μm 范围,称为短波辐射,目前气象站主要观测这部分太阳辐射。

地球辐射是地球表面、大气、气溶胶和云层所发射的长波辐射,波长范围为3~100μm 。地球平均温度约为300K 。地球辐射能量的99%波长大于5μm 。

13.1.2 辐射测量单位

⑴ 辐照度E :在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即观测到的瞬时值。单位为瓦·米-2 (W ·m -2),取整数。

⑵ 曝辐量H :指一段时间(如一天)辐照度的总量或称累计量。单位为兆焦耳·米-2(MJ ·m -2),

取两位小数,1MJ=106J=106W ·s 。

13.1.3 气象辐射量

⑴ 太阳短波辐射

① 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的直射辐射S :包括来自太阳面的直接辐射和太阳周围一个非常狭窄的环形天空辐射(环日辐射),可用直接辐射表测量。

② 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S L :S L 与S 的关系为

S L =S ·sinH A =S ·cosZ (13.1)

式中,H A 为太阳高度角,Z 为天顶距(Z=90-H A )。

③ 散射辐射E d ↓:散射辐射是指太阳辐射经过大气散射或云的反射,从天空2π立体角以短波形式向下,到达地面的那部分辐射。可用总辐射表,遮住太阳直接辐射的方法测量。

④ 总辐射E g ↓:总辐射是指水平面上,天空2π立体角内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可用总辐射表测量

E g ↓=S L +E d ↓ (13.2)

白天太阳被云遮蔽时,E g ↓=E d ↓,夜间E g ↓=0。

⑤ 短波反射辐射Er ↑:总辐射到达地面后被下垫面(作用层)向上反射的那部分短波辐射。可用总辐射表感应面朝下测量。

下垫面的反射本领以它的反射比E k 表示

(13.3)

⑵ 太阳常数S O

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地球大气外界垂直于太阳光束方向上接收到的太阳辐照度,称为太

阳常数,用S O 表示。1981年世界气象组织(WMO )推荐了太阳常数的最佳值是S o =1367±7W ·m -2。

⑶ 地球长波辐射

① 大气长波辐射E L ↓:大气以长波形式向下发射的那部分辐射或称大气逆辐射。 ② 地面长波辐射E L ↑:地球表面以长波形式向上发射的辐射(包括地面长波反射辐射)。↓↑=Eg E E r k

地面气象观测中云记录方法论文

浅谈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的记录方法摘要:云的观测和记录在地面测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地面气象业务正处在改革中,但目前还在使用计算机编报,云还是需要观测员目测、记录,对于经验不足的观测员在云的记录和编报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规范中关于云的观测很清楚,现将云的记录和编报进行总结,希望对参加测报工作有所帮助,尽量避免错情,以此来提高业务质量。 关键词:云记录输入编报 abstract: the clouds in the ground observation and record of telemetry has a pivotal role, although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perations are in reform, but there is still in use computer prepare, cloud or need the spotter visual, records, for lack of experience in the cloud of records and operator is the most easy to make a mistake ones, code of the observation about cloud is clear, now will cloud of records and prepare to carry on the summary, hope to attend work, including help, try to avoid feeling wro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usiness. keywords: cloud record prepared input 中图分类号:s7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云量 云量的记录主要是记录总云量、低云量。以分数形式记载,总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摘要

吴宏钢2006/09/18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 00分,正点数据采样。 00-01分,完成自动项目的观测。 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人工仪器设备。 45~60分观测云、能、温、湿、降水、风、压、地温、雪深等,连续观测天象。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人工定时观测。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值班员每日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 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技术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

集器的内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走时误差在30秒之内。 表1.1 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地平时 每小时20时每小时24时 观测项目气压、气温、湿度、风 向、风速、地温及其极 值和出现时间 时降水量、时蒸发量 日蒸发 量 辐射时曝辐量 辐射辐照度及 其极值、出现时 间 时日照时数 辐射日曝辐量 辐射日最大辐 照度及出现时 间 日照总时数 表1.2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真太阳时02、08、14、20 时 08时14时20时 日落后 观测项目云 能见度 气压 气温 湿度 风向、风速 0-40cm地温 降水量 冻土 雪深 雪压 80~320cm 地温 地面状态 降水量 蒸发量 最高、最低 气温 最高、最低 地面温度 日日照时 数 说明: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基准站除02、08、14、20时外,其它正点时次还需观测压、温、湿、风。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场25m325m;条件限制16m(东西向)320m(南北向)。 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稀疏围栏约1.2m高。 草高不能超过20cm。 小路0.3~0.5m宽。 仪器东西间隔不小于4 m,南北间隔不小于3 m,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 m。 旧站址的观测记录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从1月1日开始。 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要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基本站和一般站为1、4、7或7、10、1月,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4个时次,夜间不守班站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范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完好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备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护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护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维护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维护工具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概要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一、总体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不得自行设置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置。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置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荟萃内容)

第一编总则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 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一、单选 1、________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地面气象观测B:地面气象观测记录C:地面气象资料 2、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而定。 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B:台站的规定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A:1 B:2 C:3 4、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____种。 A:5 B:6 C:7 D:8 5、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A:渤海B:黄海C:东海 6、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__________。 A:变化太大B:变化太小 C:不易溶冰 7、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手臂向外伸出约________度,用大臂将表前 后甩动。 A:20 B:30 C:40 8、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________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 列。 A:0cm、最低、最高B:0cm、最高、最低C:最低、最高、0cm 9、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________。 A:在1.0~10.0千米之间B:<10.0千米C:<1.0千米D:≤1.0千米 10、人工日照观测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 A: 北京时B: 世界时C: 真太阳时D: 地方平均太阳时 11、若A代表干球,B代表湿球,C代表最低气温,D代表最高气温,E代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则 5日20时的观测顺序为_______。 A:ABCDE B:ABEDC C: ABECD D: BAECD 12、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点59分降水停止,而后20点05分 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____________。 A: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B: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 C: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 D: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 13、《规范》规定:湿球温度表下面的水杯杯口距湿球球部应约____________cm,水杯中的蒸馏水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一号)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答:可以。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答:不能。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遵循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答: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全部用自动站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答: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缺测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其它正常时次记录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自动站时极值和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缺测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

值,这些情况需在备注栏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答:目前自动气象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缺测处理,再用内插法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维持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缺测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备注栏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答:可以。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答:可用内插法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 气象观测场 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1、地面气象观测获取的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2、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 3、值班员每天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 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 4、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5、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米宽的小路,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6、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

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米,南北间隔不小于3米,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米。7、为取得全年完整的观测资料,在旧站址的观测记录应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应从1月1日开始。 8、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者,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9、对比观测项目为: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深层地温。10、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或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进行观测时,为了解取得的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必须进行平行观测。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2年。当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不得少于3个月。11、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12、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或有雨旛下垂。有时产生飑或 1 降冰雹。云底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结

云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云的观测应尽量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进行,云的观测应注意它的连续演变。观测时,如阳光较强,须戴黑色(或暗色)眼镜。 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估计云量的地点应尽可能见到全部天空,当天空部分为障碍物(如山、房屋等)所遮蔽时,云量应从未被遮蔽的天空部分中估计;如果一部分天空为降水所遮蔽,这部分天空应作为被产生降水的云所遮蔽来看待。 云量观测包括总云量、低云量。总云量是指观测时天空被所有的云遮蔽的总成数,低云量是指天空被低云族的云 总云量的记录 全天无云,总云量记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记1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但只要从云隙中可见青天,则记10—;云占全天十分之一,总云量记1;云占全天十分之二,总云量记2,其余依次类推。 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零点五时,总云量记0。 低云量的记录 低云量的记录方法,与总云量同。 云高指云底距测站的垂直距离,以米(m)为单位,记录取整数 云幕球测云高激光测云仪测云高云幕灯测云高 人工观测能见度,一般指有效水平能见度。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以百帕(hPa)为单位,取1位小数。 空气温度(简称气温,下同)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空气湿度(简称湿度,下同)是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地面观测中测定的是离地面1.50米高度处的气温和湿度。 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它是由许多在时空上随机变化的小尺度脉动叠加在大尺度规则气流上的一种三维矢量。 地面气象观测中测量的风是两维矢量(水平运动),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最多风向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数最多的风向。人工观测,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自动观测,风向以度(°)为单位。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取1位小数。最大风速是指在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值。极大风速(阵风)是指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瞬时风速值。瞬时风速是指3秒钟的平均风速。 风的平均量是指在规定时间段的平均值,有3秒钟、2分钟和10分钟的平均值。 人工观测时,测量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配有自记仪器的要作风向风速的连续记录并进行整理。 自动观测时,测量平均风速、平均风向、最大风速、极大风速。 测量风的仪器主要有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海岛自动测风站、轻便风向风速表、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风速传感器等。 当没有测定风向风速的仪器,或虽有仪器但因故障而不能使用时,可按照附录3目测风向和风力。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 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1位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 2.1 文件名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为文件扩展名。 2.2 文件结构 A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四个部分构成。观测数据部分的结束符为“??????”,质量控制部分的结束符为“******”,附加信息部分的结束符为“######”。具体结构详见附录1:A文件基本结构。 2.3 台站参数 台站参数是文件的第一条记录,由12组数据构成,排列顺序为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观测项目标识、质量控制指示码、年份、月份。各组数据间隔符为1 位空格。 2.3.1 区站号(IIiii),由5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区号,后3位为站号。 2.3.2 纬度(QQQQQ),由4位数字加一位字母组成,前4位为纬度,其中1~2位为度,3~4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S”、“N”分别表示南、北纬。 2.3.3 经度(LLLLLL),由5位数字加一位字母组成,前5位为经度,其中1~3位为度,4~5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E”、“W”分别表示东、西经。 2.3.4 观测场拔海高度(H1H1H1H1H1H1),由6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为拔海高度参数,实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一编总则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时间变化上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定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不同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必要时可承担业务试验任务。 国家基本气象站——简称基本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主体。 国家一般气象站——简称一般站。主要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服务,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补充。 无人值守气象站——简称无人站。是在不便建立人工观测站的地方,利用自动气象站建立的无人气象观测站,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项目和发报时次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单选 1.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发挥其 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D A 比较性 B 代表性 C 真实性 D 完整性 2.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 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A A 雪深 B 雪压 C浅层和深层地温 D云量 3.某一般站观测项目包含能见度、冻土、雪深、雪压、降水量(结冰期),以下哪个是该站20时观测项目:A A能见度 B冻土 C雪深 D雪压 4.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时前更正上传。C A 08 B 09 C 10 D 11 5. 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或重新)上传。A A 08 B 09 C 10 D 11 6.夜间正点记录异常时,应在当日10时前完成修改、上传。 A 08 B 09 C 10 D 12

7. 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识的台站,扬沙、浮尘、霾的能见度判识阈值为()。D A 1.0km B 10.0km C 0.75km D 7.5km 8.若某站某日17、18、19、20、21、22、23、00时由持续霾现象记录,则在()记霾。C A 日界前 B 日界后 C 日界前、后 9.承担辐射观测任务的台站,辐射表夜间可不加盖,但应在北京时()时前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对光点)、散射辐射表感应面遮蔽和净全辐射表薄膜罩状况。A A 08 B 09 C 10 10.A文件中降水量的方式位X=( )。有自动观测记录时,第1段定时降水量用自动观测数据代替,2段自动降水量不变,第3段降水上下连接值以自动降水量为准。C A 4 B A C 6 D 9 多选 1. 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有顺序)EC A 1 B 2 C 3 D 4 E 5 F 6 2.以下哪些不是基准站、基本站20时的观测项目:DEF A总云量 B低云量 C云高 D冻土 E雪深 F雪压3.每日()和()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 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备份观测设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论试题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 2.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分为()和()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和()。 3.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和()。 4.仪器之间的东西间隔不小于(),南北间隔不小于()。 5.日出之前,日落之后,在阳光反射下,卷云常呈鲜明的( )或( )。 6.能见度观测记录以千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不足()千米记()。 7.冰针是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或其他()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8、降水现象有几种(),雷电现象有哪几种( )。 9、每月5、10、15、20、25日和月末最后1天,若雪深已达到()或以上时,在雪深()或()后,应在观测雪深的地点附近进行()。 10、在一给定时间,日照时数定义为太阳直接辐射度达到或超过()的那段时间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11、计算海平面气压将地面气象观测站不同高度的()订正到()。我国以黄海海面平均高度为()。 12、温度计的记录与实测值相比较,误差超过()时,应及时调整仪器笔位。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将对错对号标在题号) 1、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2、高山站云笼罩测站时,按雾记录,若云雾移出测站时,应按云记录()。 3、某月只有3、10、28有0.0的降水,最大连续降水日数填1,降水量填0.0,起止日期栏任选。() 4、大量极细微的尘粒,均匀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判断为烟幕。()

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使用说明

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使用说明 一、简介 随着《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铺开,老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要求,因此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组织编写了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了方便新《规范》的推行和应用,监测网络司同步组织研制了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电子版《规范》利用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电子文本进行编排,运用超媒体(Hypermedia)技术,并适当补充气象云图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组织有序、查阅方便的电子书,是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配套的技术资料。 电子版《规范》运行于WINDOWS 98及后续的操作系统,要求操作系统上有CHM帮助系统。 二、功能 电子版《规范》内容主要包括: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按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电子文档编排,因电子版研发在纸质规范印刷之前,故页号未能一一对应。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1999年颁布的《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气象云图、 主要是中国气象局印制出版的《气象云图》画册,包括将所有云状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信息。 气象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气象法》、国务院关于观测环境保护的有关文件等法律、法规。 业务管理规章 国家局制定的有关气象业务方面的规定。 地方业务管理规定 为各省设定统一的挂接接口,由各省将本省有关文件按指定格式编辑处理后编译成CHM文件挂接到系统中。 相关网站的链接 主要提供国内外有关气象方面的网站链接。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CHML文件,可以利用WINDOWS帮助系统提供的“目录”、“索引”、“全文搜索”等多种检索方式进行浏览和查阅。下图是电子版“规范”的主界面。 三、安装 1、运行安装包中的“setup.exe”程序,按照提示进行操作,系统将自动完成程序安装。 2、软字库的安装:天气现象等特殊符号需要自编“软字库”的支持,此软字库与AHDM50软字库相同,若已安装过则不需要安装,否则需要将这两个文件拷贝系统字库所在的文件夹,但还需要手工进行链接,具体操作如下: a、在windows98(95)操作系统中,将安装目录下的两个文件拷贝至windows文件夹中;winnt(xp)操作系统中,将安装目录下的两个文件拷贝至系统目录下fonts文件夹中。 b、打开造字程序,点击“文件”菜单,选择“字体链接”,当“字体链接”窗体出现后,在EUDC字体的类型方框中点击“与所有字体链接”按钮,并按“确定”按钮即可完成软字库安装。 c、若安装前已经链接过,这时应退出系统至DOS,把拷贝至指定文件夹。再返回windows进行字库链接。 四、操作 电子版《规范》是一个采用Microsoft HTML Help 系统制作的HTML Help 文件,内容在一个类似于浏览器的窗口中显示。该窗口是一个分为三个窗格的帮助窗口。顶端的窗格包含有工具栏,左侧的窗格包含有各种定位方法,右侧的窗格则显示主题内容,此窗格拥有完整的浏览器功能。定位窗格包含有“目录”、“索引”、“搜索”及“书签”选项卡。单击目录、索引、或书签列表中的主题,即可浏览电子版《规范》中的各种信息。“搜索”选项卡可用于查找出现在《规

第一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说明:以黑色字体为主 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一、填空题 1、时制规定,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2、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3、能见度测定的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近的目标物可适当小些,远的目标物可适当大些。 4、霰为白色不透明的园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5、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小型蒸发器口缘,冻土器内管零线,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水银槽盒中线,干湿球湿度表感应部分中心,日照计底座南北线。 6、若无20Cm口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降水量重为376.8克,则该次降水量为 12.0 mm。 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8、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9、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10、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 m,东西间距不小于4 m。 11、云状的判定,主要根据天空中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见的天象现象,参照“云图”,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比判定是那种云。判定云状要特别注意云的连续演变过程。云状记录按“云状分类表”中二十九类云的简写字母记载。 12、荚状层积云(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1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蒸发量(小型)的计算公式: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15、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16、一日中有扬沙和沙尘暴、闪电和雷暴出现时,天气现象摘要栏记沙尘暴、雷暴符号。 17、雨量器口径为20cm,量杯的口径为4cm,若雨量器内所聚的水深为1.0 mm,倒入量杯中高度为2.5cm。 18、年报表的现用仪器栏录入全年中使用的主要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式、号码、厂名和检定日期。年内若某项仪器调换过,则录入年内最后换用的仪器名称、规格型式等。 19、地面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20、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B)及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B)答案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计35分) 1、地面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2、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 m,东西间距不小于4 m。 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一日中有扬沙和沙尘暴、闪电和雷暴出现时,天气现象摘要栏记沙尘暴、雷暴符号。 5、雨量器口径为20cm,量杯的口径为4cm,若雨量器内所聚的水深为1.0 mm,倒入量杯中高度为2.5cm。 6、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 7、湿球水杯中的蒸馏水要时常添满,保持清洁,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8、在雨季,每月应将虹吸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进行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 9、换日照纸时,注意使纸上10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 10、风速感应器安装在观测场距地面高度10-12 m,若安装在平台上,则风速器距平台面6-8 m,且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0 m。以上距离对电接风而言,是指从地面至风速感应器风杯中心的距离。11、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1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浅层和深层地温、冻土、电线积冰、辐射。 13、当沙尘暴、雾、雪暴以及浮尘,吹雪、烟幕、霾现象出现能见 度小于1.0km时,都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 14、三次站02时风向风速记录,用二分钟(无二分钟则用自记十分钟)的自记平均风速、最多风向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